通信设备、通信系统、通信程序和通信方法.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1107585 上传时间:2018-03-31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686.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80121872.0

申请日:

2009.06.12

公开号:

CN102057653A

公开日:

2011.05.11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 IPC(主分类):H04L 29/14申请公布日:2011051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4L 29/14申请日:20090612|||公开

IPC分类号:

H04L29/14; H04L29/00

主分类号:

H04L29/14

申请人: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发明人:

田中和幸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8.07.11 JP 2008-181080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代理人:

王茂华;刘静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过去,存在这样的问题,即不能在多个信息片段的接收时间之间的差异的基础上快速检测线路故障。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本通信设备具有:控制装置,其从通过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连接的对侧设备接收通过所述第一线路传输的第一信息和通过所述第二线路与所述第一信息同时传输的第二信息;以及检测装置,其根据在所述控制装置接收到所述第一信息之后、未接收到所述第二信息期间的第一监控时间的流逝来检测所述第二线路的故障。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通信设备, 包括 : 控制装置, 其从通过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连接的对侧设备接收通过所述第一线路传输 的第一信息和通过所述第二线路与所述第一信息同时传输的第二信息 ; 以及 检测装置, 其根据所述控制装置接收到所述第一信息之后、 未接收到所述第二信息期 间的第一监控时间的流逝来检测所述第二线路的线路故障。
2: 如权利要求 1 的通信设备, 包括 : 向所述对侧设备传输针对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的传输请求的所述控制装置。
3: 如权利要求 2 的通信设备, 包括 : 通过所述第一线路传输针对所述第一信息的所述传输请求 ( 第一传输请求 ) 和通过 所述第二线路同时传输针对所述第二信息的所述传输请求 ( 第二传输请求 ) 的所述控制装 置。
4: 如权利要求 3 的通信设备, 其特征在于包括还在传输所述第二传输请求之后、 第二 监控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二信息时检测所述第二线路的线路故障的所述检测装置, 其中 所述第一监控时间短于所述第二监控时间。
5: 如权利要求 3 或 4 的通信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在通过所述第一线路向所述对侧 设备传输多个数据 ( 第一数据组 ) 之后, 通过从所述对侧设备接收接收通知来确认所述第 一数据组中数据的递送 ; 以及 在通过所述第二线路与所述第一数据组并行地向所述对侧设备传输多个数据 ( 第二 数据组 ) 之后, 通过从所述对侧设备接收所述接收通知来确认所述第二数据组中数据的递 送,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传输了所述第一数据组和所述第二数据组之后, 传输所述第一传输请求和所述第二 传输请求, 以及 在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第二线路的线路故障时, 通过所述第一线路重传所述第二 数据组中未针对其做出所述递送确认的数据。
6: 如权利要求 5 的通信设备, 包括 : 将大块数据划分成固定大小的数据并组建所述第一数据组和所述第二数据组的所述 控制装置。
7: 一种通信系统, 包括 : 根据权利要求 1-6 之一的所述通信设备 ; 以及 所述对侧设备。
8: 一种存储有通信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该通信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 : 控制过程, 其中, 所述计算机从通过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连接的对侧设备接收通过所 述第一线路传输的第一信息和通过所述第二线路与所述第一信息同时传输的第二信息 ; 以 及 检测过程, 其中, 所述计算机根据所述计算机接收到所述第一信息之后、 未接收到所述 第二信息期间的第一监控时间的流逝来检测所述第二线路的线路故障。
9: 如权利要求 8 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其存储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所述控制过程的所 述通信程序, 其中所述计算机向所述对侧设备传输针对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的传 输请求。 2
10: 如权利要求 9 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其存储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所述控制过程的 所述通信程序, 其中所述计算机同时通过所述第一线路传输针对所述第一通知的所述传输 请求 ( 第一传输请求 ) 和通过所述第二线路传输针对所述第二信息的所述传输请求 ( 第二 传输请求 )。
11: 如权利要求 10 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其存储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所述检测过程的 所述通信程序, 其中所述计算机还在传输所述第二传输请求之后、 第二监控时间内未接收 到所述第二信息时检测所述第二线路的线路故障, 其中所述第一监控时间短于所述第二监 控时间。
12: 如权利要求 10 或 11 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其存储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所述控制 过程的所述通信程序, 其中所述计算机在通过所述第一线路向所述对侧设备传输多个数据 ( 第一数据组 ) 之后, 通过从所述对侧设备接收接收通知来确认所述第一数据组中数据的 递送 ; 以及 在通过所述第二线路与所述第一数据组并行地向所述对侧设备传输多个数据 ( 第二 数据组 ) 之后, 通过从所述对侧设备接收所述接收通知来确认所述第二数据组中数据的递 送, 在传输了所述第一数据组和所述第二数据组之后, 传输所述第一传输请求和所述第二 传输请求, 以及 在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第二线路的线路故障时, 通过所述第一线路重传所述第二 数据组中未针对其做出所述递送确认的数据。
13: 如权利要求 12 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其存储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所述控制过程的 所述通信程序, 其中所述计算机 将大块数据划分成固定大小的数据, 以及 组建所述第一数据组和所述第二数据组。
14: 一种通信方法, 其中计算机 : 从通过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连接到所述计算机的对侧设备接收通过所述第一线路传 输的第一信息和通过所述第二线路与所述第一信息同时传输的第二信息 ; 以及 根据所述计算机在接收到所述第一信息之后、 未接收到所述第二信息期间的第一监控 时间的流逝来检测所述第二线路的故障。
15: 如权利要求 14 的通信方法, 其中 所述计算机向所述对侧设备传输针对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的传输请求。
16: 如权利要求 15 的通信方法, 其中 所述计算机同时通过所述第一线路传输针对所述第一通知的所述传输请求 ( 第一传 输请求 ) 和通过所述第二线路传输针对所述第二信息的所述传输请求 ( 第二传输请求 )。

说明书


通信设备、 通信系统、 通信程序和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设备、 通信系统、 通信程序和通信方法。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 1 公开了一种计算机, 其将存储器中的数据划分成片段, 并同时通过多 条线路向对侧计算机传输这些片段。该文献还公开了在发生线路故障时, 使用其他线路来 重传数据。
     专利文献 2 公开了一种系统, 其中终端向主网关和辅助网关二者发送信息, 并且 接收该信息的主网关向辅助网关传输该信息。在该系统中, 辅助网关基于来自终端和主网 关的消息的存在或缺失来判断主网关的故障。
     专利文献 3 公开了一种交换网络, 当网络中的交换节点发生故障时, 其通过执行 从另一交换节点到每个交换节点的广播通信来搜索备选通路。
     [ 专利文献 1]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号 2007-259000 [ 专利文献 2]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号 1999-163947 [ 专利文献 3]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号 1996-305640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问题
     上述专利文献中公开的技术并未通过多条线路从同一对侧设备接收多个信息。 因 此, 存在的问题是, 不能基于多个信息的接收时间差来快速检测线路故障。 本发明的目标在 于提供解决上述问题的通信设备、 通信系统、 通信程序和通信方法。
     解决该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通信设备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包括 : 控制装置, 其从通过第一线路和第二 线路连接的对侧设备接收通过所述第一线路传输的第一信息和通过所述第二线路与所述 第一信息同时传输的第二信息 ; 以及检测装置, 其根据所述控制装置接收到所述第一信息 之后、 未接收到所述第二信息期间的第一监控时间的流逝来检测所述第二线路的线路故 障。
     本发明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存储有通信程序, 以使得计算机 执行 : 控制过程, 其中, 所述计算机从通过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连接的对侧设备接收通过所 述第一线路传输的第一信息和通过所述第二线路与所述第一信息同时传输的第二信息 ; 以 及检测过程, 其中, 所述计算机根据所述计算机接收到所述第一信息之后、 未接收到所述第 二信息期间的第一监控时间的流逝来检测所述第二线路的线路故障。
     在本发明的通信方法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 计算机 : 从通过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 连接的对侧设备接收通过所述第一线路传输的第一信息和通过所述第二线路与所述第一 信息同时传输的第二信息 ; 以及根据所述计算机接收到所述第一信息之后、 未接收到所述 第二信息期间的第一监控时间的流逝来检测所述第二线路的线路故障。
     本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快速地检测线路故障。附图说明 图 1 是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 10 的配置图。
     图 2 是示出了流经第一线路 41 的数据和其他内容的详细示例的示图。
     图 3 是控制装置 22 的传输过程以及检测装置 21 的第一监控过程和第二监控过程 的操作流程图。
     图 4 是控制装置 22 的重传过程的操作流程图。
     图 5 示出了本发明的通信设备 20 的基本配置。
     图 6 示出了第 i 数据组 3i 的配置。
     符号的描述
     10 通信系统
     20 通信设备
     21 检测装置
     22 控制装置
     23 存储器
     27 第一监控时间
     28 第二监控时间
     29 通信程序
     30 大块数据
     31 第一数据组
     3i 第 i 数据组
     3n 第 n 数据组
     41 第一线路
     42 第二线路
     4i 第 i 线路
     4n 第 n 线路
     51 第一完成通知
     5i 第 i 完成通知
     6i 第 i 传输请求
     70 对侧设备
     71 传输和接收装置
     81 第一确认响应
     8i 第 i 确认响应
     91 第一信息
     92 第二信息
     9i 第 i 信息
     A0 记录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图 1 是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 10 的配置图。通信系统 10 包括通信设备 20 和对侧设备 70。通信设备 20 和对侧设备 70 利用多个第 i 线路 4i( 其中, i=1~n; 例如, 第一线路 41 到第 n 线路 4n) 相互连接。多个第 i 线路 4i 通常具有相同的通信特征 ( 即, 传输延时、 带宽及其他 )。
     通信设备 20 包括控制装置 22, 其执行与对侧设备 70 的传输和接收 ; 检测装置 21, 其检测第 i 线路 4i 的故障 ; 以及存储器 23。存储器 23 存储向对侧设备 70 传输的数据, 以 及作为检测装置 21 的操作参数的第一监控时间 27 和第二监控时间 28。
     向对侧设备 70 传输的数据是大型数据 ( 大块数据 30) 的成组的固定大小的已划 分片段, 其中大型数据诸如是故障分析数据或图像数据。 控制装置 22 通过多个第 i 线路 4i 并行地传输每个组 ( 例如, 第一数据组 31 到第 n 数据组 3n), 以实现高速传输。因此, 组的 数量通常与第 i 线路 4i 的数量 ( 在图 1 中, 是 n) 相同。另外, 每个组通常包括几乎相同数 量的具有相同大小的数据片段。
     在作为计算机的通信设备 20 的处理器读取并执行存储在存储器 23 中的通信程序 29 时, 检测装置 21 和控制装置 22 起作用。等效功能可以由硬件实现。此外, 在执行之前, 可以从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A0 向存储器 23 加载通信程序 29。 对侧设备 70 包括与通信设备 20 通信的执行传输和接收的传输和接收装置 71。 当 采用计算机的对侧设备 70 的处理器读取并执行存储在主存储器设备 ( 图中未示出 ) 中的 程序时, 传输和接收装置 71 起作用。等效功能可以由硬件实现。
     通信设备 20 的控制装置 22 分别通过每个第 i 线路 4i 向对侧设备 70 传输每个第 i 数据组 3i 的所有数据 ( 其中, i = 1 ~ n, 并且下文中省略该描述 )。在传输了所有第 i 数据组 3i 的所有数据之后, 控制装置 22 同时传输所有的第 i 完成通知 5i( 也称为第 i 传 输请求 6i), 并且向对侧设备 70 通知传输完成。当对侧设备 70 的传输和接收装置 71 接收 每个第 i 完成通知 5i 时, 其分别发送第 i 确认响应 8i( 也称为第 i 信息 9i)。
     当传输和接收装置 71 分别接收第 i 完成通知 5i 时, 其快速发送第 i 确认响应 8i。 因此, 将同时从对侧设备 70 传输所有第 i 确认响应 8i。
     此处, 表述 “同时” 允许诸如控制装置 22 以及传输和接收装置 71 针对每个第 i 线 路 4i 顺序执行传输和接收过程的处理时间之类的时间之间存在差异, 或者允许存在每个 第 i 线路 4i 的传输延时之间的差异。处理时间包括处理器的处理时间、 输入 / 输出处理时 间, 以及在与其他设备共享线路时等待线路变得可用的时间, 等等。
     本发明的通信设备 20 基于通过每个第 i 线路 4i 接收的每个第 i 确认响应 8i 的 接收时间差, 快速检测第 i 线路 4i 的故障。
     图 6 示出了第 i 数据组 3i 的配置。例如, 首先, 控制装置 22 将大块数据 30 从文 件 ( 其未在图中示出 ) 读取到存储器 23。控制装置 22 将数据划分成固定大小的数据片段, 以及为每个数据分配顺序号。在图 6 中, 控制装置 22 划分大块数据 30, 并向每个数据分配 顺序号 1、 2 到 m*n(m 和 n 的乘积 )。
     在划分之后, 控制装置 22 通过对顺序号以 n 为间隔的 m 个数据片段 ( 即, 顺序号 为 i、 n+i、 2n+i,…以及 (m-1)*n+1) 进行分组来组建第 i 数据组 3i。在图 6 中, 第 i 数据
     组 3i 是从左面起第 i 栏。例如, 第一数据组 31 是从左面起的第一栏。控制装置 22 分别通 过第 i 线路 4i 并行地向对侧设备 70 传输 n 个第 i 数据组 3i。在每个第 i 数据组 3i 中, 控 制装置 22 例如按照从顺序号的最小编号开始的顺序将每个数据片段串行化, 并对其进行 传输。
     备选地, 在划分了大块数据 30 之后, 控制装置 22 可以分别通过第一线路 41 到第 n 线路 4n 传输顺序号从 1 到 n 的数据片段, 并继而使用已经完成数据传输的线路来以从顺 序号的最小编号开始的顺序进行顺序传输。在这种情况下, 通过第 i 线路 4i 传输的数据组 由此构成了第 i 数据组 3i。
     在传输数据之前, 控制装置 22 向每个数据片段附加顺序号, 并继而对其进行传 输。例如, 控制装置 22 可以将数据片段的顺序号存储在每个数据片段的传输报头中, 并对 其进行传输。当对侧设备 70 的传输和接收装置 71 接收了每个数据片段时, 其基于附加的 顺序号来判断数据片断在大块数据 30 中所处的位置, 并在图中未示出的主存储器设备中 还原大块数据 30。
     图 2 是示出了流经第一线路 41 和其他线路的数据的详细示例的示图。图 2 也可 以分别应用至每个第 i 线路 4i。 此处, 例如, 第一数据组 31 包括从数据 1 到数据 4 的四个数据片段。另外, 例如, 假设控制装置 22 以及传输和接收装置 71 针对每两个数据执行一个递送确认。
     首先, 控制装置 22 顺序地向传输和接收装置 71 传输数据 1 到数据 4。当传输和接 收装置 71 接收了数据 1 和数据 2 时, 其通过发送接收状态通知 1 来向控制装置 22 通知数 据 1 和数据 2 的接收完成。此外, 当传输和接收装置 71 在接收了数据 1 和数据 2 之后接收 了数据 3 和数据 4 时, 其通过发送接收状态通知 2 来向控制装置 22 通知数据 1 到数据 4 的 接收完成。
     在控制装置 22 接收了接收状态通知 1 时, 其记录数据 1 和数据 2 的递送完成。当 控制装置 22 接收了接收状态通知 2 时, 其记录数据 1 到数据 4 的递送完成。
     当完成了数据 1 到数据 4 的传输时, 控制装置 22 传输第一完成通知 51。当传输和 接收装置 71 接收了第一完成通知 51 时, 其发送第一确认响应 81。
     控制装置 22 以及传输和接收装置 71 可以针对不同数据片段数量执行递送确认, 或者其可以基于其他参考值 ( 例如, 针对每个预定间隔 ) 来执行。
     图 3 是控制装置 22 的传输过程以及检测装置 21 的第一监控过程和第二监控过程 的操作流程图。
     首先, 控制装置 22 接受来自应用 ( 流程图中未示出 ) 的数据传输请求。控制装置 22 分别通过第 i 线路 4i 向传输和接收装置 71 连续地传输每个第 i 数据组 3i 中的所有数 据。此时, 控制装置 22 以及传输和接收装置 71 使用接收状态通知来执行递送确认 (S11)。
     当已经完成了所有第 i 数据组 3i 中所有数据的传输时, 控制装置 22 分别通过第 i 线路 4i 同时向传输和接收装置 71 传输每个第 i 完成通知 5i(S12)。此后, 控制装置 22 发 起检测装置 21 的第二监控过程 (S13)。
     第二监控过程专用于监控其是否能够在传输了所有第 i 完成通知 5i 之后的预定 时间 ( 第二监控时间 28) 内接收到第 i 确认响应 8i 之一。第二监控过程是这样的过程, 其 监控从传输到接收的间隔, 并且通常称为响应时间监控。
     在第二监控过程发起之后, 控制装置 22 等待接收与每个第 i 完成通知 5i 相对应 的每个第 i 确认响应 8i 之一 (S14 中的 “否” )。当控制装置 22 可以接收到第 i 确认响应 8i 之一 ( 例如, 第 j 个确认响应 8j) 时 (S14 中的 “是” ), 其停止检测装置 21 的第二监控过 程 (S15)。
     在那时, 如果检测装置 21 的第一监控过程还未发起 (S16 中的 “否” ), 则控制装 置 22 发起检测装置 21 将每个第 i 线路 4i(1 到 n, 除了 i = j) 作为目标的第一监控过程 (S17)。如果检测装置 21 的第一监控过程已发起 (S16 中的 “是” ), 则控制装置 22 通知检 测装置 21 将第 j 个线路 4j 从第一监控过程的目标中排除 (S18)。
     第一监控过程专用于监控其是否在第一确认响应 ( 例如, 第 j 个确认响应 8i) 被 接收之后的预定时间 ( 第一监控时间 27) 中接收到了所有的第 i 确认响应 8i(1 到 n, 除了 i = j)。
     当接收了所有第 i 确认响应 8i 时 (S19 中的 “是” ), 控制装置 22 停止检测装置 21 的第一监控过程 (S1A), 并正常完成传输过程。
     当控制装置 22 发起第二监控过程时, 检测装置 21 等待 (S21 中的 “否” ), 直到第二 监控时间 28 逝去为止。在该时间期间, 当控制装置 22 发出了第二监控过程的停止指示时, 检测装置 21 终止第二监控过程。当未由控制装置 22 停止而第二监控时间 28 逝去时 (S21 中的 “是” ), 检测装置 21 向控制装置 22 报告第二监控过程的异常性 (S22)。在那时, 检测 装置 21 报告所有的第 i 线路 4i 异常。 当控制装置 22 发起第一监控过程时, 检测装置 21 等待 (S23 中的 “否” ), 直到第一 监控时间 27 逝去为止。在该时间期间, 当控制装置 22 发出了第一监控过程的停止指示时, 检测装置 21 终止第一监控过程。当未由控制装置 22 停止而第一监控时间 27 逝去时 (S23 中的 “是” ), 检测装置 21 向控制装置 22 报告第一监控过程的异常性 (S24)。在那时, 检测 装置 21 报告针对其未接收到确认响应的、 继续作为监控目标的所有第 i 线路 4i( 在 i = 1 到 n 中的一条或多条线路 )。当控制装置 22 接收到报告时, 其执行图 4 中示出的重传过程。
     用于第一监控过程的第一监控时间 27 的值可以设置得比用于第二监控过程的第 二监控时间 28 小。即, 由第一监控过程执行的异常性检测可以早于第二监控过程的异常性 检测而进行。这是因为第二监控时间 28 必须设置成比用于在第 i 线路 4i 中往返的第 i 完 成通知 5i/ 第 i 确认响应 8i 的时间和用于对侧设备 70 中的答复处理的时间二者的聚合值 大的值。另一方面, 第一监控时间 27 正好大于针对各个第 i 线路 4i 的聚合值的差值可能 就足够了。
     图 4 是控制装置 22 的重传过程的操作流程图。当检测装置 21 的第一监控过程检 测到异常性时, 发起这一过程。
     控制装置 22 分别从对应于第 i 线路 4i( 在 i = 1 ~ n 中的一个或多个 )( 针对其 未接收确认响应 ) 的第 i 数据组 3i( 在 i = 1 ~ n 中的一个或多个 ) 获取其递送确认未被 报告的所有数据 (S31)。
     控制装置 22 通过除其确认响应未被报告的第 i 线路 4i( 在 i = 1 ~ n 中的一个 或多个线路 ) 以外的第 i 线路 4i 重传获取的数据 (S32)。
     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效果在于通信设备 20 能够快速检测线路故障。这是因为, 其可以在线路之一正常时由第一监控过程检测到异常性。 如上所述, 可以这样设置, 使得第
     一监控时间 27 小于第二监控时间 28。
     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二效果在于能够避免重传期间的线路故障。这是因为, 其可 以利用通过其接收了确认响应的线路来进行重传。
     在此示例性实施方式中, 图 4 所示重传不是必须的。当通信设备 20 检测到线路故 障时, 其可以仅通知应用程序或管理员。即, 可以这样设计, 使得应用程序或管理员在通知 之后采取必要处理。
     另外, 图 2 所示递送确认不是必不可少的。检测到第 i 线路 4i 故障的通信设备 20 可以重传第 i 数据组 3i 的所有数据。
     在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 控制装置 22 不向各个线路传输完成通知。控 制装置 22 向线路之一传输完成通知。例如, 控制装置 22 仅向第一线路 41 传输第一完成通 知 51。接收到通知的传输和接收装置 71 分别通过每个第 i 线路 4i 传输第 i 确认响应 8i。 其他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同。
     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效果在于完成通知消耗的带宽针对所有线路进行了缩减。 这 是因为, 仅传输一个完成通知。
     在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 传输和接收装置 71 基于自己对条件的判断 来向通信设备 20 传输确认响应, 以替代响应于完成通知而传输确认响应。可以使用这样的 条件, 诸如, 对侧设备 70 的启动, 对侧设备 70 中应用的启动, 以及周期性间隔。其他与第一 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同。
     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效果在于即使在数据传输之前也能检测到线路的异常性。 这 是因为, 即使通信设备 20 不传输完成通知, 对侧设备 70 也会传输确认响应。
     图 5 示出了了本发明通信设备 20 的基本配置。通信设备 20 具有控制装置 22, 其 从通过第一线路 41 和第二线路 42 连接的对侧设备 70 接收通过第一线路 41 传输的第一信 息 91, 以及通过第二线路 42 与第一信息 91 同时传输的第二信息 92。而且, 通信设备 20 具 有检测装置 21, 其根据在控制装置 22 接收到了第一信息 91 之后、 未接收到第二信息 92 期 间的第一监控时间 27 的流逝来检测第二线路 42 的线路故障。
     如上所述, 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尽管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描 述了本发明的目前应用, 但是本申请的发明不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 针对本 申请的发明的配置和细节,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的发明范围内做出各种改变。
     本申请基于 2008 年 7 月 11 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号 2008-181080 并要求享有该 申请的优先权, 通过参考将其全部内容在此并入。

通信设备、通信系统、通信程序和通信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通信设备、通信系统、通信程序和通信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通信设备、通信系统、通信程序和通信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信设备、通信系统、通信程序和通信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设备、通信系统、通信程序和通信方法.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57653A43申请公布日20110511CN102057653ACN102057653A21申请号200980121872022申请日20090612200818108020080711JPH04L29/14200601H04L29/0020060171申请人日本电气株式会社地址日本东京都72发明人田中和幸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11256代理人王茂华刘静54发明名称通信设备、通信系统、通信程序和通信方法57摘要过去,存在这样的问题,即不能在多个信息片段的接收时间之间的差异的基础上快速检测线路故障。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本通信设备具有控制装置,其从通过第一线。

2、路和第二线路连接的对侧设备接收通过所述第一线路传输的第一信息和通过所述第二线路与所述第一信息同时传输的第二信息;以及检测装置,其根据在所述控制装置接收到所述第一信息之后、未接收到所述第二信息期间的第一监控时间的流逝来检测所述第二线路的故障。30优先权数据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01210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PCT/JP2009/06115220090612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0/004847JA20100114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6页附图5页CN102057660A1/2页21一种通信设备,包括控制装置,。

3、其从通过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连接的对侧设备接收通过所述第一线路传输的第一信息和通过所述第二线路与所述第一信息同时传输的第二信息;以及检测装置,其根据所述控制装置接收到所述第一信息之后、未接收到所述第二信息期间的第一监控时间的流逝来检测所述第二线路的线路故障。2如权利要求1的通信设备,包括向所述对侧设备传输针对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的传输请求的所述控制装置。3如权利要求2的通信设备,包括通过所述第一线路传输针对所述第一信息的所述传输请求第一传输请求和通过所述第二线路同时传输针对所述第二信息的所述传输请求第二传输请求的所述控制装置。4如权利要求3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还在传输所述第二传输请求。

4、之后、第二监控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二信息时检测所述第二线路的线路故障的所述检测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监控时间短于所述第二监控时间。5如权利要求3或4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在通过所述第一线路向所述对侧设备传输多个数据第一数据组之后,通过从所述对侧设备接收接收通知来确认所述第一数据组中数据的递送;以及在通过所述第二线路与所述第一数据组并行地向所述对侧设备传输多个数据第二数据组之后,通过从所述对侧设备接收所述接收通知来确认所述第二数据组中数据的递送,其中所述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传输了所述第一数据组和所述第二数据组之后,传输所述第一传输请求和所述第二传输请求,以及在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第二线路的线。

5、路故障时,通过所述第一线路重传所述第二数据组中未针对其做出所述递送确认的数据。6如权利要求5的通信设备,包括将大块数据划分成固定大小的数据并组建所述第一数据组和所述第二数据组的所述控制装置。7一种通信系统,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6之一的所述通信设备;以及所述对侧设备。8一种存储有通信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该通信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控制过程,其中,所述计算机从通过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连接的对侧设备接收通过所述第一线路传输的第一信息和通过所述第二线路与所述第一信息同时传输的第二信息;以及检测过程,其中,所述计算机根据所述计算机接收到所述第一信息之后、未接收到所述第二信息期间的第一监控时间的流逝来检测所。

6、述第二线路的线路故障。9如权利要求8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其存储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所述控制过程的所述通信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向所述对侧设备传输针对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的传输请求。权利要求书CN102057653ACN102057660A2/2页310如权利要求9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其存储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所述控制过程的所述通信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同时通过所述第一线路传输针对所述第一通知的所述传输请求第一传输请求和通过所述第二线路传输针对所述第二信息的所述传输请求第二传输请求。11如权利要求10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其存储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所述检测过程的所述通信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还在传输所述。

7、第二传输请求之后、第二监控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二信息时检测所述第二线路的线路故障,其中所述第一监控时间短于所述第二监控时间。12如权利要求10或11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其存储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所述控制过程的所述通信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在通过所述第一线路向所述对侧设备传输多个数据第一数据组之后,通过从所述对侧设备接收接收通知来确认所述第一数据组中数据的递送;以及在通过所述第二线路与所述第一数据组并行地向所述对侧设备传输多个数据第二数据组之后,通过从所述对侧设备接收所述接收通知来确认所述第二数据组中数据的递送,在传输了所述第一数据组和所述第二数据组之后,传输所述第一传输请求和所述第二传输请求,以及。

8、在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第二线路的线路故障时,通过所述第一线路重传所述第二数据组中未针对其做出所述递送确认的数据。13如权利要求12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其存储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所述控制过程的所述通信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将大块数据划分成固定大小的数据,以及组建所述第一数据组和所述第二数据组。14一种通信方法,其中计算机从通过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连接到所述计算机的对侧设备接收通过所述第一线路传输的第一信息和通过所述第二线路与所述第一信息同时传输的第二信息;以及根据所述计算机在接收到所述第一信息之后、未接收到所述第二信息期间的第一监控时间的流逝来检测所述第二线路的故障。15如权利要求14的通信方法,其。

9、中所述计算机向所述对侧设备传输针对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的传输请求。16如权利要求15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计算机同时通过所述第一线路传输针对所述第一通知的所述传输请求第一传输请求和通过所述第二线路传输针对所述第二信息的所述传输请求第二传输请求。权利要求书CN102057653ACN102057660A1/6页4通信设备、通信系统、通信程序和通信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通信设备、通信系统、通信程序和通信方法。背景技术0002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其将存储器中的数据划分成片段,并同时通过多条线路向对侧计算机传输这些片段。该文献还公开了在发生线路故障时,使用其他线路来重传数据。000。

10、3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系统,其中终端向主网关和辅助网关二者发送信息,并且接收该信息的主网关向辅助网关传输该信息。在该系统中,辅助网关基于来自终端和主网关的消息的存在或缺失来判断主网关的故障。0004专利文献3公开了一种交换网络,当网络中的交换节点发生故障时,其通过执行从另一交换节点到每个交换节点的广播通信来搜索备选通路。000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号20072590000006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号19991639470007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号1996305640发明内容0008要解决的问题0009上述专利文献中公开的技术并未通过多条线路从同一对侧设备接收多个信息。。

11、因此,存在的问题是,不能基于多个信息的接收时间差来快速检测线路故障。本发明的目标在于提供解决上述问题的通信设备、通信系统、通信程序和通信方法。0010解决该问题的手段0011本发明的通信设备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包括控制装置,其从通过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连接的对侧设备接收通过所述第一线路传输的第一信息和通过所述第二线路与所述第一信息同时传输的第二信息;以及检测装置,其根据所述控制装置接收到所述第一信息之后、未接收到所述第二信息期间的第一监控时间的流逝来检测所述第二线路的线路故障。0012本发明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存储有通信程序,以使得计算机执行控制过程,其中,所述计算机从通过第一线路和。

12、第二线路连接的对侧设备接收通过所述第一线路传输的第一信息和通过所述第二线路与所述第一信息同时传输的第二信息;以及检测过程,其中,所述计算机根据所述计算机接收到所述第一信息之后、未接收到所述第二信息期间的第一监控时间的流逝来检测所述第二线路的线路故障。0013在本发明的通信方法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计算机从通过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连接的对侧设备接收通过所述第一线路传输的第一信息和通过所述第二线路与所述第一信息同时传输的第二信息;以及根据所述计算机接收到所述第一信息之后、未接收到所述第二信息期间的第一监控时间的流逝来检测所述第二线路的线路故障。说明书CN102057653ACN102057660A2/。

13、6页50014本发明的效果0015本发明快速地检测线路故障。附图说明0016图1是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0的配置图。0017图2是示出了流经第一线路41的数据和其他内容的详细示例的示图。0018图3是控制装置22的传输过程以及检测装置21的第一监控过程和第二监控过程的操作流程图。0019图4是控制装置22的重传过程的操作流程图。0020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通信设备20的基本配置。0021图6示出了第I数据组3I的配置。0022符号的描述002310通信系统002420通信设备002521检测装置002622控制装置002723存储器002827第一监控时间002928第二监控时间0030。

14、29通信程序003130大块数据003231第一数据组00333I第I数据组00343N第N数据组003541第一线路003642第二线路00374I第I线路00384N第N线路003951第一完成通知00405I第I完成通知00416I第I传输请求004270对侧设备004371传输和接收装置004481第一确认响应00458I第I确认响应004691第一信息004792第二信息00489I第I信息0049A0记录介质说明书CN102057653ACN102057660A3/6页6具体实施方式0050图1是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0的配置图。通信系统10包括通信设备20和对侧设备70。。

15、通信设备20和对侧设备70利用多个第I线路4I其中,I1N;例如,第一线路41到第N线路4N相互连接。多个第I线路4I通常具有相同的通信特征即,传输延时、带宽及其他。0051通信设备20包括控制装置22,其执行与对侧设备70的传输和接收;检测装置21,其检测第I线路4I的故障;以及存储器23。存储器23存储向对侧设备70传输的数据,以及作为检测装置21的操作参数的第一监控时间27和第二监控时间28。0052向对侧设备70传输的数据是大型数据大块数据30的成组的固定大小的已划分片段,其中大型数据诸如是故障分析数据或图像数据。控制装置22通过多个第I线路4I并行地传输每个组例如,第一数据组31到第。

16、N数据组3N,以实现高速传输。因此,组的数量通常与第I线路4I的数量在图1中,是N相同。另外,每个组通常包括几乎相同数量的具有相同大小的数据片段。0053在作为计算机的通信设备20的处理器读取并执行存储在存储器23中的通信程序29时,检测装置21和控制装置22起作用。等效功能可以由硬件实现。此外,在执行之前,可以从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A0向存储器23加载通信程序29。0054对侧设备70包括与通信设备20通信的执行传输和接收的传输和接收装置71。当采用计算机的对侧设备70的处理器读取并执行存储在主存储器设备图中未示出中的程序时,传输和接收装置71起作用。等效功能可以由硬件实现。0055通信设备2。

17、0的控制装置22分别通过每个第I线路4I向对侧设备70传输每个第I数据组3I的所有数据其中,I1N,并且下文中省略该描述。在传输了所有第I数据组3I的所有数据之后,控制装置22同时传输所有的第I完成通知5I也称为第I传输请求6I,并且向对侧设备70通知传输完成。当对侧设备70的传输和接收装置71接收每个第I完成通知5I时,其分别发送第I确认响应8I也称为第I信息9I。0056当传输和接收装置71分别接收第I完成通知5I时,其快速发送第I确认响应8I。因此,将同时从对侧设备70传输所有第I确认响应8I。0057此处,表述“同时”允许诸如控制装置22以及传输和接收装置71针对每个第I线路4I顺序执。

18、行传输和接收过程的处理时间之类的时间之间存在差异,或者允许存在每个第I线路4I的传输延时之间的差异。处理时间包括处理器的处理时间、输入/输出处理时间,以及在与其他设备共享线路时等待线路变得可用的时间,等等。0058本发明的通信设备20基于通过每个第I线路4I接收的每个第I确认响应8I的接收时间差,快速检测第I线路4I的故障。0059图6示出了第I数据组3I的配置。例如,首先,控制装置22将大块数据30从文件其未在图中示出读取到存储器23。控制装置22将数据划分成固定大小的数据片段,以及为每个数据分配顺序号。在图6中,控制装置22划分大块数据30,并向每个数据分配顺序号1、2到MNM和N的乘积。。

19、0060在划分之后,控制装置22通过对顺序号以N为间隔的M个数据片段即,顺序号为I、NI、2NI,以及M1N1进行分组来组建第I数据组3I。在图6中,第I数据说明书CN102057653ACN102057660A4/6页7组3I是从左面起第I栏。例如,第一数据组31是从左面起的第一栏。控制装置22分别通过第I线路4I并行地向对侧设备70传输N个第I数据组3I。在每个第I数据组3I中,控制装置22例如按照从顺序号的最小编号开始的顺序将每个数据片段串行化,并对其进行传输。0061备选地,在划分了大块数据30之后,控制装置22可以分别通过第一线路41到第N线路4N传输顺序号从1到N的数据片段,并继而。

20、使用已经完成数据传输的线路来以从顺序号的最小编号开始的顺序进行顺序传输。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第I线路4I传输的数据组由此构成了第I数据组3I。0062在传输数据之前,控制装置22向每个数据片段附加顺序号,并继而对其进行传输。例如,控制装置22可以将数据片段的顺序号存储在每个数据片段的传输报头中,并对其进行传输。当对侧设备70的传输和接收装置71接收了每个数据片段时,其基于附加的顺序号来判断数据片断在大块数据30中所处的位置,并在图中未示出的主存储器设备中还原大块数据30。0063图2是示出了流经第一线路41和其他线路的数据的详细示例的示图。图2也可以分别应用至每个第I线路4I。0064此处,例如。

21、,第一数据组31包括从数据1到数据4的四个数据片段。另外,例如,假设控制装置22以及传输和接收装置71针对每两个数据执行一个递送确认。0065首先,控制装置22顺序地向传输和接收装置71传输数据1到数据4。当传输和接收装置71接收了数据1和数据2时,其通过发送接收状态通知1来向控制装置22通知数据1和数据2的接收完成。此外,当传输和接收装置71在接收了数据1和数据2之后接收了数据3和数据4时,其通过发送接收状态通知2来向控制装置22通知数据1到数据4的接收完成。0066在控制装置22接收了接收状态通知1时,其记录数据1和数据2的递送完成。当控制装置22接收了接收状态通知2时,其记录数据1到数据。

22、4的递送完成。0067当完成了数据1到数据4的传输时,控制装置22传输第一完成通知51。当传输和接收装置71接收了第一完成通知51时,其发送第一确认响应81。0068控制装置22以及传输和接收装置71可以针对不同数据片段数量执行递送确认,或者其可以基于其他参考值例如,针对每个预定间隔来执行。0069图3是控制装置22的传输过程以及检测装置21的第一监控过程和第二监控过程的操作流程图。0070首先,控制装置22接受来自应用流程图中未示出的数据传输请求。控制装置22分别通过第I线路4I向传输和接收装置71连续地传输每个第I数据组3I中的所有数据。此时,控制装置22以及传输和接收装置71使用接收状态。

23、通知来执行递送确认S11。0071当已经完成了所有第I数据组3I中所有数据的传输时,控制装置22分别通过第I线路4I同时向传输和接收装置71传输每个第I完成通知5IS12。此后,控制装置22发起检测装置21的第二监控过程S13。0072第二监控过程专用于监控其是否能够在传输了所有第I完成通知5I之后的预定时间第二监控时间28内接收到第I确认响应8I之一。第二监控过程是这样的过程,其监控从传输到接收的间隔,并且通常称为响应时间监控。说明书CN102057653ACN102057660A5/6页80073在第二监控过程发起之后,控制装置22等待接收与每个第I完成通知5I相对应的每个第I确认响应8I。

24、之一S14中的“否”。当控制装置22可以接收到第I确认响应8I之一例如,第J个确认响应8J时S14中的“是”,其停止检测装置21的第二监控过程S15。0074在那时,如果检测装置21的第一监控过程还未发起S16中的“否”,则控制装置22发起检测装置21将每个第I线路4I1到N,除了IJ作为目标的第一监控过程S17。如果检测装置21的第一监控过程已发起S16中的“是”,则控制装置22通知检测装置21将第J个线路4J从第一监控过程的目标中排除S18。0075第一监控过程专用于监控其是否在第一确认响应例如,第J个确认响应8I被接收之后的预定时间第一监控时间27中接收到了所有的第I确认响应8I1到N,。

25、除了IJ。0076当接收了所有第I确认响应8I时S19中的“是”,控制装置22停止检测装置21的第一监控过程S1A,并正常完成传输过程。0077当控制装置22发起第二监控过程时,检测装置21等待S21中的“否”,直到第二监控时间28逝去为止。在该时间期间,当控制装置22发出了第二监控过程的停止指示时,检测装置21终止第二监控过程。当未由控制装置22停止而第二监控时间28逝去时S21中的“是”,检测装置21向控制装置22报告第二监控过程的异常性S22。在那时,检测装置21报告所有的第I线路4I异常。0078当控制装置22发起第一监控过程时,检测装置21等待S23中的“否”,直到第一监控时间27逝。

26、去为止。在该时间期间,当控制装置22发出了第一监控过程的停止指示时,检测装置21终止第一监控过程。当未由控制装置22停止而第一监控时间27逝去时S23中的“是”,检测装置21向控制装置22报告第一监控过程的异常性S24。在那时,检测装置21报告针对其未接收到确认响应的、继续作为监控目标的所有第I线路4I在I1到N中的一条或多条线路。当控制装置22接收到报告时,其执行图4中示出的重传过程。0079用于第一监控过程的第一监控时间27的值可以设置得比用于第二监控过程的第二监控时间28小。即,由第一监控过程执行的异常性检测可以早于第二监控过程的异常性检测而进行。这是因为第二监控时间28必须设置成比用于。

27、在第I线路4I中往返的第I完成通知5I/第I确认响应8I的时间和用于对侧设备70中的答复处理的时间二者的聚合值大的值。另一方面,第一监控时间27正好大于针对各个第I线路4I的聚合值的差值可能就足够了。0080图4是控制装置22的重传过程的操作流程图。当检测装置21的第一监控过程检测到异常性时,发起这一过程。0081控制装置22分别从对应于第I线路4I在I1N中的一个或多个针对其未接收确认响应的第I数据组3I在I1N中的一个或多个获取其递送确认未被报告的所有数据S31。0082控制装置22通过除其确认响应未被报告的第I线路4I在I1N中的一个或多个线路以外的第I线路4I重传获取的数据S32。00。

28、83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效果在于通信设备20能够快速检测线路故障。这是因为,其可以在线路之一正常时由第一监控过程检测到异常性。如上所述,可以这样设置,使得第说明书CN102057653ACN102057660A6/6页9一监控时间27小于第二监控时间28。0084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二效果在于能够避免重传期间的线路故障。这是因为,其可以利用通过其接收了确认响应的线路来进行重传。0085在此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图4所示重传不是必须的。当通信设备20检测到线路故障时,其可以仅通知应用程序或管理员。即,可以这样设计,使得应用程序或管理员在通知之后采取必要处理。0086另外,图2所示递送确认不是必不可少的。

29、。检测到第I线路4I故障的通信设备20可以重传第I数据组3I的所有数据。0087在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22不向各个线路传输完成通知。控制装置22向线路之一传输完成通知。例如,控制装置22仅向第一线路41传输第一完成通知51。接收到通知的传输和接收装置71分别通过每个第I线路4I传输第I确认响应8I。其他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同。0088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效果在于完成通知消耗的带宽针对所有线路进行了缩减。这是因为,仅传输一个完成通知。0089在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传输和接收装置71基于自己对条件的判断来向通信设备20传输确认响应,以替代响应于完成通知而传输确认响应。可。

30、以使用这样的条件,诸如,对侧设备70的启动,对侧设备70中应用的启动,以及周期性间隔。其他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同。0090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效果在于即使在数据传输之前也能检测到线路的异常性。这是因为,即使通信设备20不传输完成通知,对侧设备70也会传输确认响应。0091图5示出了了本发明通信设备20的基本配置。通信设备20具有控制装置22,其从通过第一线路41和第二线路42连接的对侧设备70接收通过第一线路41传输的第一信息91,以及通过第二线路42与第一信息91同时传输的第二信息92。而且,通信设备20具有检测装置21,其根据在控制装置22接收到了第一信息91之后、未接收到第二信息92期间。

31、的第一监控时间27的流逝来检测第二线路42的线路故障。0092如上所述,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尽管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目前应用,但是本申请的发明不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应当理解,针对本申请的发明的配置和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的发明范围内做出各种改变。0093本申请基于2008年7月1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08181080并要求享有该申请的优先权,通过参考将其全部内容在此并入。说明书CN102057653ACN102057660A1/5页10图1说明书附图CN102057653ACN102057660A2/5页1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057653ACN102057660A3/5页12图3说明书附图CN102057653ACN102057660A4/5页13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2057653ACN102057660A5/5页14图6说明书附图CN102057653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电通信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