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桩条,尤其是,但不只限于适于末端接末端地推入地下以形成一连续性荷载桩条的混凝土桩条。 根据本发明而提供的桩条包括一混凝土构件;其中只少有一个加固装置,该装置通常与混凝土构件的纵向轴线一致或平行,并在每个末端提供互相连接的装置,适于确定及连接到一条相似的桩条中的加固装置末端上提供相应连接装置上去,其中当相似的桩条被安排在末端接末端的连接装置时,可以抵抗将一桩条从其邻近桩条移去的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桩条与桩条之间提供一个接口,包括一网眼状材料的隔膜,其是至少可在打桩时,加在接口上的力而令至其部分拆卸的,并在其空隙内有环氧树脂。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现在只作为一个例子,并配合附图加以说明,其中:
图1为一桩条部分的略图;
图2显示在两条桩条之间的一个连接装置的正面截面;
图3显示改良桩条地截面;
图4显示放大了的图1的桩条;
图5显示一条桩条顶端的平面;及
图6显示在两条桩条之间的接口。
一段桩条,其包括一长约一米的混凝土构件10,该构件是围绕着一条整体形成螺旋变形13的中心加固钢条12浇注的。钢条的下末端14凸出桩条10的底部之外,以形成插头,并在另一端,即钢条12的上末端,通过将一条管16的较下部分变形使其永久性地夹在该条12的上末端而形成插座。该变形使管16的没有变形的较上末端留下一个插座18,该插座的内径则比在跟在上面的桩条底部凸出的插头14的外径为大。将插座的内表面变粗糙,例如用螺丝纹,以增加连接的特性。
在操作时,一桩条被打入地下,并在其顶端即将消失于地平线之下时,另一桩条会放在上面,其中插头14是在插座18之内。为了保证相邻桩条的加固钢条之间的连接坚固,以提供一个通过多条桩条的连续性加固,在放入插头14之前将环氧树脂粘剂加入插座18之内;并当树脂结硬时,提供一个在插头14及插座18之间的永久连接。
该环氧树脂的预定粘结强度,及插头14的凸出部分插入插座18的长度的选择,是要在环氧结硬后,在插头及插座之间的连结是等如或大于钢条14的抗拉强度。同样地,管16变形部分围绕夹着钢条12的顶端的长度亦要使管和条之间的接口的强度大于或相等于钢枝12的抗拉强度。因此可以体现到一个由多段组成的加固条在进行抗拉试验时,钢条会断裂而不是插头及插座之间的连接,或是管与钢条顶端间的连接。
一个改良的插头及插座连接在图3及4中显示。
一个桩段包括一条围绕一中心加固钢枝112浇注而长度约为1米的混凝土圆柱110。加固钢枝的下末端114有一高密度塑料盖116,该盖的周边有向外凸出的筋条外形及下末端模成圆锥形。永久固定在加固枝112上末端,并在桩条上末端下一个距离终止处,提供一高密度塑料空心圆柱插座118,其圆柱形的内表面有与末端盖116上的筋条相应的筋纹。一个相对地不可压缩的高强度塑料碟片120,其有一个给末端盖118的中心开孔,会固定在桩条的顶端表面122。
在一个打桩过程中,一个其末端形状与上述桩条顶端相似的尖端块被固定在第一条桩条的下末端。该桩条及末端块则用任何适合的打桩方法打入地下,并当达到一个适当的深入程度后,将打桩装置移开,使第二件相似的桩条可以放在该第一桩条之上,而第二桩条的盖116则被安排在第一桩条的杯118的入口。打桩又再次开始,而第二桩条的第一个运动便是相对于第一桩条将盖116压入杯118之内的运动,直至第二桩条的混凝土圆柱110的下表面抵着第一桩条顶端的碟片120。在杯118及盖116之间取得一个正压配合,因而有效地将加固枝112的长度及作用在该两末端接在一起的桩条中伸展。进一步的打桩将该双桩条打入地下而不会在桩条接口产生明显的分离,碟片120会调节任何有趋势出现的分离,与及如果有混凝土接混凝土界面时一般都会出现的冲击荷载,这样的界面会增加了混凝土由于冲击荷载而被打碎的危机。通过在桩条顶部连续加上桩条,打桩会继续直达到要求的长度为止。
在图4所示的改进中,一金属插座113在加固枝112上末端形成。该插座连接在加固枝上的形式可以参考图2所描述及显示的,但任何适合在枝上的插座形式的都可使用。插座有内螺纹,其上有高密度塑料垫料115,亦可以利用螺纹固定在插座之内。在这个改进中,在桩条下末端形成的插头114有锯齿状的突齿117,其外径比插入件115的内径为大,从而使当一条桩条放于另一条桩条之上而插头114在插座115之内时,打桩操作会将插头114打入插座,而突齿117在与塑性垫料115齿合后会形成一永久的压配合。
在一条进一步改良而截面为矩形的桩条,有鉴于要防止在打桩时由于冲击荷载的结果而桩条角落处会被打破,在制造时,桩条的上末端及下末端均设有一钢的末端筒套20,如图5所示其上末端装有凸缘。
由于打桩机在打桩过程中永远不能肯定一桩条是完全对准其他桩条,从上桩条至下桩条的冲击荷载并不常常通过整个桩条的接面来传送;但是,如果一条桩条与另一个桩条成一小角度,冲击荷载便在桩条的一个角落上承受。有鉴于混凝土在压力下的相对易碎性,这会经常引致角落的破裂,而该破裂会横越桩顶伸展。利用图5的改进是可以将角落的接触消除,这个问题便可以得到绥和。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一步缓和:在桩条形成时,至少在其上部浇注入加固纤维,这些纤维可以是卷曲金属带、玻璃纤维或塑性材料纤维,例如聚丙烯。加固环或螺旋可以围绕加固枝地浇注。
图6显示两个都有末端筒套20的邻近桩条10之间的接口,一如参考附图5所述的。每一桩条均有如图1及2或图3及4所示的插头和插座连接种类,但是为了清楚起见,插头及插座均没有在图6中显示。然而,图中显示一个在桩条之间可拆卸的碟片22。碟片是由扩张的金属网,例如:CXPAMET(注册商标)制成。这类网是在一块金属片上切成裂口,并将金属片裂口部分变形而制成的。变形是通过将某些部分向金属片平面横向地压而形成厚度比原来的金属片更大的扩张金属网。一块其外尺寸基本上与桩条末端的外尺寸相同的这种网被切成,并有一中心圆形孔以提供给插头14,114在那里穿过的通道。
可以理解到在施压时,片22能抵受起一定的冲击荷载。其次,如果在打桩时,一条桩条与另一条桩条成一细小的角度时,该片的一部分可以比其它部分压多一点以适应这一个角度的偏差。在打桩操作时,如果该片22经过不断的打桩冲击,便会最终到达一个扁平的状态,在效果上它是一坚硬的金属碟片,而其承受冲击荷载的能力便会减低或失去。
为了防止这个问题及在接口加入水力绥冲效应,在网的空隙中填入环氧树脂,其有足够的粘滞度以防止本身在冲击荷载时流出。因此,将会体会到在树脂有效地结硬之前,在碟片内提供了多个水力囊而产生吸收击力的作用。在这些囊中的环氧树脂在桩条打桩完成后结硬以提供一个在桩条之间坚固的连接,当然亦由环氧树脂将它们粘在一起。
该水力垫层作用可以通过在环氧树脂中加入惰性填料而增加,一个方便的填料是砂。
在桩条末端之间放入该片前,最好用一种适当的底层涂剂将其末端涂抹,再一个例子是没有填料的环氧树脂。
虽然,使用环氧树脂是最有好处的,因为这个材料已经用于完成插头及插座连接,尤其是图1及2的实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