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用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卡用连接器, 尤其是涉及可适用 SD 卡等小型卡的卡用连接器。背景技术 在卡用连接器中, 为了电分离地配置多个端子, 一般采用树脂外壳。而且近几年, 随着卡的小型化, 也要求卡用连接器的小型化。虽然可适用上述小型卡的卡用连接器是通 过焊接被安装到电路板上, 但是存在外壳因回流热容易变形的问题。
历来, 作为可适用小型卡的卡用连接器, 公知能够抑制外壳因回流热而变形的卡 用连接器 ( 例如, 参照专利文献 1)。通过在形成于树脂外壳的上表面上的卡止孔上卡止从 金属罩体向下侧延伸的卡止片来组装该卡用连接器。 外壳形成当俯视时一对侧壁部从保持 多个端子的后壁部向前方延伸的 U 字型形状, 而且在一对侧壁部之间形成插卡空间。
而且, 在罩体上对准一对侧壁部的前端侧位置, 设有限制一对侧壁部变形的多个 限制片。 卡用连接器通过形成于罩体上的限制片来限制容易受回流热影响的一对侧壁部的 前端侧, 从而抑制外壳的变形。 因为采用了上述结构, 所以可控制一对侧壁部落入插卡空间 侧, 可防止阻碍卡在卡用连接器上的插入和拔出。
专利文献 1 : ( 日本 ) 特开 2003-331975 号公报
但是, 在上述以往的卡用连接器中, 当在外壳上安装罩体时, 需要分别使罩体的卡 止片对准外壳的卡止孔、 罩体的限制片对准外壳的一对侧壁部, 而发生不好组装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提出的, 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外壳因回流热变 形并且好组装的卡用连接器。
在本发明中, 卡用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具备外壳和罩体, 该外壳具有沿着卡的插入 方向形成的侧壁部, 该罩体通过从沿着上述卡的插入方向往上述外壳嵌入来被安装于上述 外壳上, 而且在上述侧壁部上设置卡合部, 该卡合部通过从沿着上述卡插入方向的方向嵌 入上述罩体来与上述罩体卡合并限制上述外壳的变形。
根据上述结构, 通过在侧壁部上设有的卡合部和罩体的卡合, 就能在焊接卡用连 接器时抑制外壳因回流热而变形。尤其是, 外壳形成为当俯视时一对侧壁部从后壁部向前 方延伸的 U 字型形状时, 就能够抑制容易受到回流热影响的侧壁部的变形。而且, 通过从沿 着插入方向的方向将罩体嵌入外壳, 使罩体被卡合于卡合部, 因此在外壳上安装罩体时就 不需要进行高度的位置对准。 从而, 能够抑制外壳因回流热变形, 并能够提高卡用连接器的 组装效率。
而且, 在本发明中, 上述卡用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罩体上形成沿着上述卡的 插入方向从前端向后方切口的缺口部, 上述卡合部具有突出部和限制部, 该突出部从上述 侧壁部的外面向外侧突出并插入上述缺口部, 该限制部与上述突出部的突出端部相连并在 与该侧壁部的外面之间形成可介入上述罩体的间隙。根据上述结构, 通过对外壳从沿着插入方向的方向嵌入罩体, 使突出部插入缺口 部内, 在形成于侧壁部的外面和限制部之间的间隙介入罩体。通过介在该侧壁部的外面和 限制部之间的罩体, 加强外壳的强度, 从而限制外壳因回流热而变形。而且, 能够沿着插入 方向扩大卡合部的卡合区域, 所以无需卡用连接器的大型化也能够提高外壳的强度。
而且, 在本发明中, 上述卡用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上述缺口部形成为从延伸方向的 中途部分向前端侧变宽。
根据上述结构, 当对外壳从沿着插入方向的方向嵌入罩体时, 能够容易从缺口部 的前端部插入突出部。
而且, 在本发明中, 上述卡用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上述突出部具有因插入上述缺口 部内而变形的压制肋。
根据上述结构, 通过突出部插入缺口部内, 能够使压制肋变形而抑制向上下方向 松动。
而且, 在本发明中, 上述卡用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侧壁部的插卡空间侧的内 面形成将上述卡向插入方向引导的导向槽, 而且设为上述卡合部在上述侧壁部的外面与上 述导向槽背对背。 根据上述结构, 通过设置卡合部与导向槽背对背, 与在相对于导向槽向卡厚方向 离开的位置上设置卡合部的结构相比, 能够实现卡用连接器的薄型化。
而且, 在本发明中, 上述卡用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上述卡合部被设在上述侧壁部的 插入口侧。
根据上述结构, 就能够抑制容易受回流热影响的外壳在插入口侧变形。
而且, 在本发明中, 上述卡用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具备防脱落部, 该防脱落部在上 述罩体嵌入到上述外壳之后, 通过限制上述罩体向嵌入方向的相反方向移动, 防止上述罩 体从上述外壳脱落。
根据上述结构, 就能够防止在外壳上嵌入罩体之后罩体从外壳脱落。
而且, 在本发明中, 上述卡用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上述罩体具有上板部和箱形部, 该上板部覆盖上述外壳的上表面, 该箱形部被形成为与上述上板部相连并围住沿着上述卡 插入方向的上述侧壁部的外侧面以及下表面。
根据上述结构, 当在外壳上嵌入罩体时, 能够使上板部和箱形部成为外壳的导向。
而且, 在本发明中, 上述卡用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上述卡合部沿着上述卡的插入方 向延伸。
根据上述结构, 无需卡用连接器的大型化也能够扩大卡合部和罩体之间的卡合区 域。
根据本发明,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外壳因回流热变形并且好组装的卡用连接 器。
附图说明
图 1 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卡用连接器的实施方式的图, 是卡用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 2 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卡用连接器的实施方式的图, 是从背面侧看卡用连接器 时的分解立体图。图 3 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卡用连接器的实施方式的图, 是表示罩体被嵌入外壳时 其中途部分的图。
图 4 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卡用连接器的实施方式的图, 是外壳变形防止结构的说 明图。
图 5 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卡用连接器的实施方式的图, 是卡用连接器组装作业的 说明图。
图 6 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卡用连接器的实施方式的图, 是卡的俯视图。
图中标记
1 卡用连接器, 2 外壳, 3 罩体, 4 插入口, 5、 6 侧壁部, 31 导向槽, 32 卡合部, 34 上板 部, 35 箱形部, 36 侧板部, 37 下板部, 44 抵接部, 45 缺口部, 46 防脱落部, 48 突出部, 49 限制 部, 54a、 54b 间隙, 61 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 下面说明将本发明适用于使 形成卡板的背面朝上插入的反向型卡用连接器上时的情况。但是, 有关本实施方式所涉及 到的卡用连接器的适用对象, 并不受限于上述连接器而能够进行适当的变更。
首先, 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卡用连接器之前, 先说明成为安装对象 的卡。图 6 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卡的俯视图, (a) 表示表面图、 (b) 表示背面图。
如图 6(a)、 (b) 所示, 卡 61 为被用作记录介质的所谓 SD(SecureDigital) 存储卡, 俯视时形成大致矩形形状。在卡 61 的一个角部形成被切成略倾斜 45 度的斜面 62。斜面 62 用于识别卡 61 的插入方向, 形成该斜面 62 的一侧成为插入方向上的前端侧, 相反侧成为 插入方向上的后端侧。只有从形成该斜面 62 的前端侧插入时, 卡 61 才被安装于卡用连接 器 1。
在卡 61 背面上的前端侧上, 通过以插入方向延伸的多个间隔 63, 形成多个槽部 64。在该槽部 64 上设有与卡用连接器 1 的多个连接端子 11 接触的多个衬垫 (pad)65。而 且, 在卡 61 的一个侧面上形成在后述滑动部件 14 上卡止的缺口部 66。具有上述结构的卡 61 以形成多个衬垫 65 的背面朝上的状态, 并被安装于卡用连接器 1。
其次, 参照图 1 以及图 2 说明卡用连接器的整体结构。图 1 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所涉及到的卡用连接器的立体图。图 2 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卡用连接器从背 面看时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 1 以及图 2 所示,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卡用连接器 1 具备合成树脂制的外 壳 2 以及被安装于外壳 2 的金属制罩体 3, 外壳 2 以及罩体 3 组合构成具有插入口 4 的盒状 部。外壳 2 上表面的插入口 4 侧的大致前半部以及下表面的大致整个区域开口, 相对置的 一对侧壁部 5、 6 和位于外壳 2 上表面的大致后半部的上壁部 7 形成卡 61 的插入空间。卡 用连接器 1 通过对外壳 2 从后侧嵌入罩体 3 来在外壳 2 的被开口的下表面形成沿着侧壁部 5、 6 从下侧支持卡 61 的底壁部分。
在外壳 2 的上壁部 7 的大致中心部分设有多个连接端子 11。设在上壁部 7 上的各 连接端子 11 从上壁部 7 的中心部分向后壁部 8 延伸。而且, 各连接端子 11 通过被埋设在 外壳 2 内的电极图案, 连接于设在后壁部 8 上的多个外部端子 12。设在后壁部 8 上的各外部端子 12 从后壁部 8 向外部延伸。
在外壳 2 的一个侧壁部 5 上设有用于检测卡 61 插入的开关部 13。开关部 13 可离 开或接触设在上方的固定接点地被支持, 有卷簧向从固定接点离开的方向施力。开关部 13 因卡 16 的插入而抵抗卷簧的施力被推入时, 开关部 13 就接触固定接点, 检测出卡 61 的插 入。
在外壳 2 的与一个侧壁部 5 相对置的另一个侧壁部 6 上设有, 沿着侧壁部 6 可滑 动的滑动部件 14 以及随着滑动部件 14 的滑动而伸缩的线圈状排出弹簧 15。排出弹簧 15 的一端抵接于后壁部 8、 另一端抵接于滑动部件 14, 将滑动部件 14 向排出方向施力。滑动 部件 14 能够以受到排出弹簧 15 施力的状态向插入以及排出方向滑动。
在滑动部件 14 的后端侧上形成向外壳 2 的中心突出的倾斜凸状部 21。倾斜凸状 部 21 具有使插入空间的宽度方向向滑动部件 14 的后端变窄的斜面, 该斜面略倾斜 45 度与 卡 61 的斜面 62 抵接。只有在通过该倾斜凸状部 21 的倾斜面与卡 61 的斜面 62 抵接的正 插入时, 卡 61 才被引导到安装位置, 所以能够防止卡 61 的错误安装。
在滑动部件 14 前端侧的上表面上形成附图中没有显示的心形凸轮槽, 通过被设 在该心形凸轮槽和侧壁部 6 前端侧上的止动销 22 来规定滑动部件 14 的位置。止动销 22 沿着侧壁部 6 延伸, 并且两端向下侧略直角地弯曲。止动销 22 的一端可转动地被支持在侧 壁部 6 的前端侧, 另一端在滑动部件 14 的心形凸轮槽上滑动。 心形凸轮槽具有多个台阶并倾斜而当俯视时形成心形环状, 并根据滑动部件 14 的滑动将止动销 22 的另一端向一个方向滑动。当滑动部件 14 被推入后壁部 8 附近的安装 位置时, 止动销 22 的另一端被心形凸轮槽的卡止部分卡止, 从而限制滑动部件 14 因排出弹 簧 15 的施力而复位。当在上述状态下进一步推入滑动部件 14 时, 止动销 22 和心形凸轮槽 的卡止状态就被解除, 从而使滑动部件 14 因排出弹簧 15 的施力被复位。如上所述, 止动销 22 和心形凸轮槽具有在安装位置上保持滑动部件 14 的功能。
而且, 在滑动部件 14 上设有向插入方向延伸的金属板簧 23, 在板簧 23 的板面上形 成卡止在插入卡 61 的缺口部 66 上的卡止凸状部 24。因为卡 61 的缺口部 66 被卡止在该卡 止凸状部 24 上, 所以滑动部件 14 与卡 61 成为一体滑动。
在外壳 2 侧壁部 5、 6 的内侧面上形成在前端部引导卡 61 插入的导向槽 31。而且, 在外壳 2 侧壁部 5、 6 的外侧面, 在前端部上与各导向槽 31 背对背地设有卡合部 32。卡合 部 32 形成为可与罩体 3 侧板部 36 的前端侧卡合, 并通过与罩体 3 之间的卡合主要加强侧 壁部 5、 6 的前端侧。另外, 关于卡合部 32 的详细内容将后述。
罩体 3 具有上板部 34 和箱形部 35, 该上板部 34 覆盖外壳 2 的上表面, 该箱形部 35 从上板部 34 的两侧端部弯曲而覆盖侧壁部 5、 6 的外侧面和下表面。通过将上板部 34 和 箱形部 35 从后方沿着外壳 2 推入, 将罩体 3 安装到外壳 2 上。即, 上板部 34 以及箱形部 35 在将罩体 3 嵌入到外壳 2 时起到导向作用。
在上板部 34 的一侧上形成按压止动销 22 的销盖 ( 销压板 )41。销盖 41 为在下板 部 37 侧上切成的悬臂弹簧, 往下按压止动销 22 的中间部分将止动销 22 的另一端推向心形 凸轮槽。在上板部 34 的插入口 4 侧的大致前半部上形成防止卡 61 跳出的制动片 42。制动 片 42 为往下稍微切起的悬臂弹簧, 接触卡 61 的背面, 控制卡 61 被吐出时跳出。
箱形部 35 由侧板部 36 和下板部 37 构成, 该侧板部 36 覆盖侧壁部 5、 6 的外侧面,
该下板部 37 形成卡用连接器 1 的底壁部分。在侧板部 36 上形成从前端向后方切口的缺口 部 45。通过将罩体 3 从后方嵌入到外壳 2, 缺口部 45 被卡合在卡合部 32 上。如上所述, 通 过侧壁部 5、 6 的前端侧卡合在罩体 3 上, 抑制容易受到焊接卡用连接器 1 时的回流热影响 的侧壁部 5、 6 的变形。另外, 关于缺口部 45 的详细内容将后述。
在侧板部 36 的后端侧上形成防止罩体 3 从外壳 2 脱落的防脱落部 46。防脱落部 46 为从侧板部 36 向后方延伸的悬臂弹簧, 是前端部往里弯曲而形成的。 当罩体 3 向对壳体 2 的嵌入方向移动时, 防脱落部 46 从侧壁部 5、 6 向外侧挠曲, 允许罩体 3 安装到外壳 2 上。
当罩体 3 安装到外壳 2 之后, 防脱落部 46 就从外侧恢复到原来的位置。此时, 防 脱落部 46 的前端抵接于在侧壁部 5、 6 上形成的抵接部 44, 限制罩体 3 向与嵌入方向相反的 一侧移动。如上所述, 当罩体 3 嵌入到外壳 2 上时, 通过防脱落部 46 的前端部和侧壁部 5、 6 的抵接部 44 之间的抵接, 防止罩体 3 从外壳 2 上脱落。
其次, 将参照图 3 详细说明在外壳上形成的卡合部和在罩体上形成的缺口部。图 3 为表示将罩体嵌入到外壳时其中间过程的图。另外, 为了便于说明, 只对一侧的侧壁部进 行说明。
如图 3 所示, 卡合部 32 具有突出部 48 和限制部 49、 并其截面形成 T 字状, 该突出 部 48 从侧壁部 5 的外侧面 51 向一侧突出, 该限制部 49 从突出部 48 的突出端部向外壳 2 的厚度方向变宽。而且, 设置卡合部 32 与在侧壁部 5 的内侧面上形成的导向槽 31 背对背。 因此, 与卡合部 32 和导向槽 31 以高度方向分开的结构相比, 能够使外壳 2 的厚度变薄, 从 而能够实现卡用连接器 1 的薄型化。( 参照图 4(a))。 突出部 48 的突出长度具有, 允许罩体 3 的侧板部 36 侵入侧壁部 5 的外侧面 51 和 与该外侧面 51 相对置的限制部 49 之间的长度。突出部 48 的上表面 53a 和下表面 53b 之 间的高度尺寸具有, 与在侧板部 36 上形成的缺口部 45 的缺口宽度大致相同的长度。因此, 侧板部 36 将突出部 48 的上表面 53a 以及下表面 53b 作为导向面, 侵入到侧壁部 5 的外侧 面 51 和限制部 49 的限制面 52a、 52b 之间的间隙 54a、 54b 内。
限制部 49 具有与侧壁部 5 的外侧面 51 相对置的限制面 52a、 52b, 并在限制面 52a、 52b 和外侧面 51 之间形成介入侧板部 36 的间隙 54a、 54b。限制部 49 通过在该间隙 54a、 54b 上介入侧板部 36, 限制侧壁部 5 的变形。当侧板部 36 侵入间隙 54a、 54b 时, 限制部 49 的限制面 52a、 52b 使侧板部 36 的外表面起到导向面的作用。如上所述, 侧板部 36 以由卡 合部 32 对间隙 54a、 54b 决定了上下左右位置的状态侵入。而且, 限制部 49 的后端侧被倒 棱, 使间隙 54a、 54b 向后方变宽。限制部 49 使侧板部 36 的前端面通过倒棱容易进入间隙 54a、 54b 内。
缺口部 45 在侧板部 36 高度方向的大致中间位置上形成, 并从前端面向后方延伸。 侧板部 36 的前端侧被缺口部 45 分为两个部分, 并被介入形成在卡合部 32 上下之间的间隙 54a、 54b 内。而且, 在缺口部 45 中, 以高度方向相对置的对置面 55a、 55b 之间的缺口宽度, 如上所述地与突出部 48 的上表面 53a 以及下表面 53b 的高度尺寸大致相同。因此, 卡合部 32 的突出部 48 将缺口部 45 的对置面 55a、 55b 作为导向面被插入到缺口部 45 内。而且, 缺 口部 45 的前端侧被倒棱, 将缺口宽度向前方变宽。缺口部 45 通过倒棱使卡合部 32 的突出 部 48 容易插入缺口部 45 内。
如上所述, 通过将突出部 48 插入缺口部 45 内并使侧板部 36 的前端侧侵入间隙
54a、 54b 内, 卡合部 32 卡合外壳 2 和罩体 3。在这种情况下, 卡用连接器 1 被设计成, 通过 使罩体 3 从后方嵌入外壳 2, 卡合卡合部 32 和侧板部 36 的前端侧。因此, 卡合部 32 和侧 板部 36 前端侧的卡合不需要对准位置。而且, 通过卡合部 32 和侧板部 36 前端侧之间的卡 合, 抑制焊接卡用连接器 1 时因回流热引起外壳 2 的变形。另外, 使间隙 54a、 54b 的大小具 有卡用连接器 1 不因外壳 2 的变形发生功能障碍的程度的余地也可以。
而且,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定为, 在缺口部 45, 使与高度方向相对置的对置面 55a、 55b 之间的缺口宽度与突出部 48 的上表面 53a 以及下表面 53b 的高度尺寸大致相同, 但是还可设定为, 在突出部 48 的下表面 53b 上突出形成压制肋, 在组装之前比缺口部 45 的 缺口宽度紧 ( 苛刻 ) 一点。在上述的情况下, 通过在缺口部 45 内插入突出部 48 使压制肋 变形, 从而能够抑制上下方向的松动。
下面, 将参照图 4 说明外壳的变形防止结构。图 4 为外壳变形防止结构的说明图。
图 4(a) 表示卡用连接器 1 没有被焊接的初始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 卡合部 32 的突 出部 48 被插入侧板部 36 的缺口部 45 内, 侧板部 36 的前端侧被介入间隙 54a、 54b 内。当 在该初始状态下焊接卡用连接器时, 通过突出部 48 和侧板部 36 前端侧的卡合限制回流热 带来的侧壁部 5 的变形。 例如, 如图 4(b) 所示, 当侧壁部 5 向插入空间变窄的内侧弯曲时, 限制部 49 的限 制面 52a、 52b 抵接于侧板部 36 的外表面 56, 从而限制侧壁部 5 向内侧变形。另一方面, 当 侧壁部 5 向插入空间变宽的外侧弯曲时, 侧壁部 5 的外侧面 51 抵接于侧板部 36 的内面 57, 从而限制侧壁部 5 向外侧变形。
而且, 如图 4(c) 所示, 当侧壁部 5 向下侧扭曲时, 侧壁部 5 外侧面 51 的上侧抵接 于侧板部 36 内面 57 的上侧, 限制部 49 下侧的限制面 52b 抵接于侧板部 36 外表面 56 的下 侧, 从而限制侧壁部 5 变形。另一方面, 当侧壁部 5 向上侧扭曲时, 限制部 49 上侧的限制面 52a 抵接于侧板部 36 外表面 56 的上侧, 侧壁部 5 外侧面 51 的下侧抵接于侧板部 36 内面 57 的下侧, 从而限制侧壁部 5 变形。
还有, 如图 4(d) 所示, 当侧壁部 5 向下弯曲时, 突出部 48 的下表面 53b 抵接于缺 口部 45 的下侧对置面 55b, 从而限制侧壁部 5 向下变形。另一方面, 当侧壁部 5 向上弯曲 时, 突出部 48 的上表面 53a 抵接于缺口部 45 的上侧对置面 55a, 从而限制侧壁部 5 向上变 形。
如上所述, 通过卡合部 32 和侧板部 36 前端侧之间的卡合, 限制侧壁部 5 向上下左 右方向以及扭曲方向变形。 尤其是, 因为限制侧壁部 5 向内侧弯曲, 所以不会使插入卡 61 的 空间变窄, 从而不会阻碍卡 61 对卡用连接器 1 的插入和拔出。而且, 因为限制侧壁部 5 向 下侧弯曲, 所以防止了由于侧壁部 5 前端侧的凹陷使罩体 3 从基板 59 浮起, 使罩体 3 的焊 接不受到阻碍。
将参照图 5 说明卡用连接器的组装作业。图 5 为卡用连接器组装作业的说明图。 另外, 在图 5 中, (a)、 (c) 为卡用连接器组装作业的俯视说明图, (b)、 (d) 为卡用连接器组 装作业的侧视说明图。
首先, 如图 5(a)、 (b) 所示, 对外壳 2 进行罩体 3 的上板部 34、 侧板部 36 以及下板 部 37 的位置对准。具体地讲, 分别在外壳 2 的上表面上对准上板部 34、 在外壳 2 的外侧面 上对准侧板部 36、 在外壳 2 的下表面上对准下板部 37。然后, 从外壳 2 的后方嵌入罩体 3,
并将上板部 34、 侧板部 36 以及下板部 37 当作导向使罩体 3 在外壳 2 上滑动。此时, 罩体 3 以对外壳 2 定位的状态滑动。
其次, 当罩体 3 被嵌入到外壳 2 的前端侧时, 罩体 3 的前端侧和卡合部 32 开始卡 合。此时, 如图 5(c)、 (d) 所示, 罩体 3 的前端侧将限制部 49 的限制面 52a、 52b、 突出部 48 的上表面 53a 以及下表面 53b 当作导向侵入到侧壁部 5 的外侧面 51 和限制部 49 的限制面 52a、 52b 之间的间隙。而且, 当罩体 3 的前端侧侵入到间隙 54a、 54b 时, 突出部 48 将缺口部 45 的对置面 55a、 55b 当作导向插入到缺口部 45 内。
接着, 当罩体 3 完全嵌入外壳 2 内时, 罩体 3 后端侧的防脱落部 46 抵接于外壳 2 的抵接部 44, 卡用连接器 1 被组装。在这种情况下, 卡合部 32 以及缺口部 45 被设计成通过 将罩体 3 嵌入外壳 2 而使位置对准。因此, 当将罩体 3 组装到外壳 2 上时, 就没有必要对准 卡合部 32 和缺口部 45 的位置, 从而能够提高卡用连接器 1 的组装效率。
如上所述,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卡用连接器 1, 通过设在侧壁部 5 上的卡合 部 32 和罩体 3 的前端侧之间的卡合, 抑制焊接卡用连接器 1 时因回流热带来外壳 2 的变形。 而且, 通过从沿着对外壳 2 的插入方向的后方嵌入罩体 3, 使罩体 3 卡合到卡合部 32, 因此 在外壳 2 上安装罩体 3 时就没有必要进行高度的位置对准。于是, 能够抑制外壳 2 因回流 热变形, 而且能够提高卡用连接器 1 的组装效率。
另外,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 说明了将本发明适用于形成卡板的背面朝上插入的 反向型卡用连接器时的情况, 但是并不仅限于该结构。将本发明适用于形成卡板的背面朝 下插入的标准型卡用连接器上也可以。
而且,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 说明了将本发明适用于支持 SD 卡的卡用连接器的情 况, 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该结构。将本发明适用于使用除了 SD 卡以外的卡的卡用连接 器, 也可以。
而且,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 举例说明了下表面在大致整个区域开口的外壳, 但是 并不仅限于该结构。只要是外壳具有向插卡的方向延伸的侧壁部的结构, 采用任何结构都 可以。
而且,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 采用了卡合部从侧壁部的外侧面突出而形成剖视时 为 T 字状的结构, 但是并不仅限于该结构。只要是卡合部具有通过从沿着插卡方向的方向 嵌入罩体来与罩体卡合的结构, 采用什么样结构都可以。 例如, 使卡合部从侧壁部的上表面 突出也可以, 以剖视时为 L 字状的形状突出的结构, 也可以。
而且,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 采用了卡合部与形成在侧壁部上的导向槽背对背地 形成的结构, 但是并不仅限于该结构。例如, 如果是大型卡用连接器时, 卡合部和导向槽在 高度方向上错开形成, 也可以。
而且,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 采用了卡合部被设在侧壁部的插入口侧的结构, 但是 并不仅限于该结构。 例如, 只要是侧壁部的变形量不大, 采用将卡合部设在侧壁部延伸方向 上的中间位置的结构, 也可以。
而且,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 采用了在罩体上形成防脱落部的结构, 但是并不仅限 于该结构。 只要是卡用连接器具备防脱落部就可以, 例如, 采用在外壳上形成防脱落部的结 构, 也可以。
而且,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 采用沿着卡的插入方向更长地延伸卡合部的结构, 也可以。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 不使卡用连接器大型化, 也能够变宽卡合部和罩体之间的卡合区 域, 从而能够提高外壳的强度。
而且, 这次公开的实施方式是在所有方面均为举例, 并不仅限于该实施方式。 本发 明的范围, 不是仅通过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而是在权利要求书中做出了表示, 目的是包括 与权利要求书的内容同等的意思以及其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如上述说明, 本发明具有能够抑制外壳因回流热变形而且提高组装效率的效果, 尤其是, 对可适用 SD 卡等小型卡的卡用连接器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