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1106458 上传时间:2018-03-3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8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209596.5

申请日:

2009.10.30

公开号:

CN101764013A

公开日:

2010.06.30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H01J 17/49公开日:20100630|||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J 17/49申请日:20091030|||公开

IPC分类号:

H01J17/49; H01J17/04; H01J17/16

主分类号:

H01J17/49

申请人:

四川虹欧显示器件有限公司

发明人:

赵之明; 宋利建; 吕旭东

地址: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经济开发区绵州大道中段186号长虹工业园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代理人:

余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包括:玻璃基板、障壁、荧光粉、介质、ADD电极、下板玻璃、MgO介质保护膜,等离子显示屏还包括:维持电极X、扫描电极Y和BUS电极,其中所述扫描电极Y和相邻的两个所述维持电极X构成放电间隙;所述BUS电极设置于所述障壁顶端。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BUS电极若线条设计较粗,导致光效降低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包括:玻璃基板、障壁、荧光粉、介质、ADD电极、下板玻璃、MgO介质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显示屏还包括:维持电极X、扫描电极Y和BUS电极,其中
所述扫描电极Y和相邻的两个所述维持电极X构成放电间隙;
所述BUS电极设置于所述障壁顶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电极Y位于障壁空间的正中位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维持电极X具体包括Ag电极和ITO电极,其中
所述维持电极X的所述Ag电极设置于所述障壁宽向的顶部;
所述ITO电极沿所述Ag电极宽向方向延伸至放电空间与所述扫描电极Y构成电极对。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障壁顶部位于所述ITO电极的正中位置,所述ITO电极沿宽度方向相邻的放电空间延伸至所需的放电间隙处。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Ag电极位于所述ITO的正中位置。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Ag电极的分布方式具体为:
沿所述障壁的顶部的宽向分布。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维持电极X的Ag电极的分布具体为:
沿所述障壁的顶部的横宽向分布。

8.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维持电极X的Ag电极的线条宽度和所述障壁顶宽相近。

说明书

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彩色显示屏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等离子显示屏设计制造中,通常将含ITO(Indium TinOxides,氧化铟锡)的XX-YY电极结构中的维持电极X和扫描电极Y设计成相同的数量,相邻单元的电极对按照X-XY-YX-XY-Y进行排列配对,其纵截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BUS电极若线条设计较粗,导致光效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BUS电极若线条设计较粗,导致光效降低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包括:玻璃基板、障壁、荧光粉、介质、ADD电极、下板玻璃、MgO介质保护膜,等离子显示屏还包括:维持电极X、扫描电极Y和BUS电极,其中
扫描电极Y和相邻的两个维持电极X构成放电间隙;
BUS电极设置于障壁顶端。
优选地,在上述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中,扫描电极Y位于障壁空间的正中位置。
优选地,在上述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中,维持电极X具体包括Ag电极和ITO电极,其中维持电极X的Ag电极设置于障壁宽向的顶部;ITO电极沿Ag电极宽向方向延伸至放电空间与扫描电极Y构成电极对。
优选地,在上述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中,障壁顶部位于ITO电极的正中位置,ITO电极沿宽度方向相邻的放电空间延伸至所需的放电间隙处。
优选地,在上述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中,Ag电极位于ITO的正中位置。
优选地,在上述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中,Ag电极的分布方式具体为:沿障壁的顶部的宽向分布。
优选地,在上述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中,维持电极X的Ag电极的分布具体为:沿障壁的顶部的横宽向分布。
优选地,在上述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中,维持电极X的Ag电极的线条宽度和障壁顶宽相近。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扫描电极Y和相邻的两个维持电极X构成放电间隙,且将BUS电极设置于障壁顶端,使BUS电极的线条不会较粗,从而使BUS电极对光效的影响程度降低,提高了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BUS电极若线条设计较粗,导致得光效降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等离子屏结构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流气体放电显示屏的放电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含有ITO电极的工艺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含有ITO电极和Ag电极的工艺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含有ITO电极、Ag电极、介质和MgO介质保护膜的工艺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Ag电极沿障壁的顶部的宽向分布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的纵截面示意图,包括:玻璃基板201、障壁202、荧光粉203、介质204、ADD电极205、下板玻璃206、MgO介质保护膜207,等离子显示屏还包括:维持电极X 208、扫描电极Y 209和BUS电极210,其中
扫描电极Y 209和相邻的两个维持电极X 208构成放电间隙;
BUS电极210设置于障壁202顶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扫描电极Y和相邻的两个维持电极X构成放电间隙,且将BUS电极设置于障壁顶端,使BUS电极的线条不会较粗,从而使BUS电极对光效的影响程度降低,提高了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BUS电极若线条设计较粗,导致得光效降低的问题。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BUS电极设置于隔壁顶端,使BUS电极的线条不至于较细,使BUS电极电阻降低,降低了等离子的制造成本和缺陷出现的几率,克服了现有技术中BUS电极线条较细导致的缺陷增大,电阻增大,制造成本较高的问题。
优选地,在上述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中,扫描电极Y位于障壁空间的正中位置。如图2所示,扫描电极Y 209位于障壁空间的正中位置。
优选地,在上述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中,维持电极X具体包括Ag电极和ITO电极,其中维持电极X的Ag电极设置于障壁宽向的顶部;ITO电极沿Ag电极宽向方向延伸至放电空间与扫描电极Y构成电极对。如图2所示,Ag电极211位于障壁202宽向的顶部,并与扫描电极Y 209构成电极对。
优选地,在上述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中,障壁顶部位于ITO电极的正中位置,ITO电极沿宽度方向相邻的放电空间延伸至所需的放电间隙处。如图2障壁202顶部的位置关系所示,ITO电极212正中位置下对应的是障壁202。
优选地,在上述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中,Ag电极位于ITO的正中位置。如图2维持电极207的位置关系所示,Ag电极211位于ITO电极212正中位置。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流气体放电显示屏的放电示意图;扫描电极Y左右两边和位于扫描电极Y左右的跨过障壁顶的维持电极X之间进行放电。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含有ITO电极的工艺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含有ITO电极和Ag电极的工艺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含有ITO电极、Ag电极、介质和MgO介质保护膜的工艺示意图。
优选地,在上述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中,Ag电极的分布方式具体为:沿障壁的顶部的宽向分布。Ag电极沿障壁的顶部的宽向分布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
优选地,在上述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中,维持电极X的Ag电极的分布具体为:沿障壁的顶部的横宽向分布。
优选地,在上述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中,维持电极X的Ag电极的线条宽度和障壁顶宽相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包括:玻璃基板、障壁、荧光粉、介质、ADD电极、下板玻璃、MgO介质保护膜,等离子显示屏还包括:维持电极X、扫描电极Y和BUS电极,其中所述扫描电极Y和相邻的两个所述维持电极X构成放电间隙;所述BUS电极设置于所述障壁顶端。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BUS电极若线条设计较粗,导致光效降低的问题。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