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撞匙强力撞击锁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锁具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具有防撞匙窃开功能的机械弹子锁锁芯。特别是一种具有防止撞匙强力撞击实施窃开的功能之机械弹子锁锁芯。
背景技术
现今国际上流行用撞匙(英语为Bump key)开锁,又称“999”钥匙开锁。其原理是将钥匙的齿牙开到最大,撞匙插入钥匙孔后,锁芯内芯中的下弹子都会碰到撞匙齿牙的根部。尔后,撞击撞匙后部。这时,由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撞匙将锁芯内芯弹子中的上弹子撞出锁芯内芯中的弹子孔。转动锁芯,达到打开机械弹子锁的目的。这种钥匙有的称作“万能钥匙”。为防止失窃,人们已注意研究如何对付“万能钥匙”窃开的办法。中国专利,专利号为ZL97210117.9名称为:“可防止万能开锁工具开启的弹子锁”的专利技术称,“本发明既设置了凸型弹子和工字型弹子,又设置了至少一个十字形弹子。利用十字形弹子中部的凸起形成的台阶,使得在扭力作用下‘开锁枪’无法将下弹子顶出锁芯内芯。所以既可防止各种万能钥匙开启又可防止“开锁枪”的开启。”但该实用新型机械弹子锁锁芯要改动的弹子较多,安装较麻烦。而且最关键的是由于该实用新型弹子锁锁定时,其锁芯内芯中的下弹子仍然全部到达锁芯底部,此种结构仍然抵挡不住撞匙的撞击。它的十字形锁体弹子仍然会在撞匙撞击锁芯弹子的作用力下弹出锁芯内芯弹子孔,进而将机械弹子锁打开。
因此,如何对付撞匙窃开机械弹子锁的问题仍然是个难题。如何防止撞匙窃开机械弹子锁的使命已落在科技人员和业内人士的肩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是向社会公开一种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成本低,却具有防撞匙强力撞击窃开功能的锁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防撞匙强力撞击锁芯,包括锁芯内芯,锁芯体,锁芯内芯和锁芯体上相通地设置着的数列圆柱形弹子孔,锁芯内芯弹子孔中的下弹子,锁芯体弹子孔顶部的封门弹子,封门弹子下边的弹簧,锁芯打开状态时的锁芯体弹子孔中的上弹子,钥匙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列弹子孔中的锁芯内芯弹子孔中至少有一列以上设置的下弹子是防撞匙弹子,所述防撞匙弹子悬挂在所述锁芯内芯弹子孔内,所述防撞匙弹子中部的直径>所述下弹子的直径,其上部和下部的直径稍大>或==下弹子的直径,而<其中部的直径,所述防撞匙弹子的上沿低于所述锁芯内芯的上平面,其下沿高于所述锁芯内芯弹子孔底部;在所述的弹子孔的锁芯内芯弹子孔中设置有所述防撞匙弹子的那一列锁芯体弹子孔内,于弹簧下设有一个圆柱形薄形弹子。
所述的设置有所述防撞匙弹子的那一列锁芯体弹子孔内,于弹簧下设置的圆柱形薄形弹子是在弹簧下、上弹子之上或者是在上弹子下、防撞匙弹子之上。
所述的锁芯内芯弹子孔中的防撞匙弹子的下部之直径及其下部头部的倒角和圆弧与下弹子的相同,该防撞匙弹子上部直径≥其下部的直径,该防撞匙弹子上部的顶部之倒角和圆弧与上弹子下部的相同,。
所述的圆柱形薄形弹子地厚度>防撞匙弹子(2’)顶部至锁芯内芯顶部之距离为佳。
所述的锁芯内芯中设置防撞匙弹子的锁芯内芯弹子孔形状与防撞匙弹子形状尺寸相配合。
本发明的优点是:
在锁芯内芯弹子孔中扩开一个以上能使防撞匙弹子放进的孔,使防撞匙弹子悬挂在锁芯内芯弹子孔中部而不会掉进锁芯内芯弹子孔底部,从而也不会掉到撞匙齿牙的根部,使利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将弹子撞上去而达到开锁目的偷盗者拒之门外,进一步加强了安全功能,确保了防撞匙功能的实现。
设防撞匙弹子的弹子孔中,于弹簧下、上弹子之上或者上弹子下、防撞匙弹子之上设置一个圆柱形薄形弹子,由于该防撞匙弹子悬挂在锁芯内芯弹子孔内,没有碰到撞匙的底部,故受不到撞匙齿牙的根部和撞匙齿牙的直接作用力。该防撞匙弹子虽然没有受到撞匙齿牙的根部和撞匙齿牙的直接作用力,但还是会受到其它综合作用力,导致被撞匙撞开的情况,故本发明特意在设有防撞匙弹子的弹子孔中,于弹簧下、上弹子之上或者上弹子下、防撞匙弹子之上设置一个圆柱形薄形弹子,利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这样设置会大大增加撞匙撞开锁芯内芯弹子时的阻力,本发明锁芯也能防止撞匙窃开,从而大大提高了弹子锁芯的保险系数,减少了被撞匙打开的可能,确保了安全。
若将本发明技术与其它防撬、防钻、防拔功能的技术(已有技术)结合,能够实现机械弹子锁芯防撬、防钻、防拔,防撞匙的四防功能,进而生产出具有“四防”功能的机械弹子锁。因此,本发明技术可以适用所有机械弹子锁芯(lock cylinder)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主视剖面图);
图2、3是实施例1在防撞匙猛烈撞击下锁芯没被打开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防撞匙弹子结构示意图(放大);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主视剖面图);
图6、7是实施例2在防撞匙猛烈撞击下锁芯没被打开的示意图;
图8是现有技术机械弹子锁芯锁定后状况示意图;表示锁芯内芯弹子孔中下弹子和锁芯体弹子孔中上弹子情况。图中可见锁芯内芯弹子孔中之下弹子已全部碰到撞匙齿牙的根部,这表明撞匙能够利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将上弹子撞出锁芯内芯弹子孔。
图9、10是现有技术弹子锁芯在防撞匙猛烈撞击下锁芯被打开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防撞匙强力撞击锁芯(Anti-bumping lock cylinder),包括锁芯内芯(lock cylinderbarrel or plug)1(图1),锁芯体(lock cylinder housing)6,锁芯内芯和锁芯体上相通地设置着的六列圆柱形弹子孔,锁芯内芯弹子孔中的下弹子2,锁芯体弹子孔顶部的封门弹子5,封门弹子下边的弹簧4,锁芯打开状态时的锁芯体弹子孔中的上弹子3,钥匙孔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六列弹子孔中的锁芯内芯弹子孔中有二列设置的下弹子是防撞匙弹子(lock cylinder housing)2’,所述防撞匙弹子悬挂在锁芯内芯1弹子孔内,所述防撞匙弹子中部的直径>所述下弹子2的直径,其上部和下部的直径>或==下弹子2的直径、而<其中部的直径。防撞匙弹子2’的上沿低于所述锁芯内芯1的上平面,其下沿高于所述锁芯内芯弹子孔底部。锁芯内芯中设置防撞匙弹子2’的锁芯内芯弹子孔形状与防撞匙弹子形状尺寸相配合。此防撞匙弹子呈“中”字形,但该防撞匙弹子2’下部c(图4)直径及其头部倒角和圆弧与下弹子2的相同,该防撞匙弹子2’上部a直径≥其下部c的直径,该防撞匙弹子2’上部a的顶部之倒角和圆弧与上弹子3下部的相同。这样的防撞匙弹子制作安装方便:制作上,其上、下部及其倒角和圆弧与其配合的上、下弹子适配;中间部分直径>下弹子的直径,也就是>其上、下部之直径,只要将欲安装防撞匙弹子的锁芯内芯弹子孔扩开,正好能使防撞匙弹子装入锁芯内芯弹子孔中并悬挂其中。在使用中,“中”字形防撞匙弹子与原设置的弹子孔适配,使精度高,也不会在弹子孔中晃动,使防撞匙弹子抗撞击又不容易断裂,因如果防撞匙弹子断裂,将会是原配钥匙也打不开锁芯。
在所述的弹子孔的锁芯内芯弹子孔中设置有所述防撞匙弹子2’的那一列锁芯体弹子孔内,于弹簧4下、上弹子3之上设有一个圆柱形薄形弹子9。
本发明原理是:
当撞匙8插入钥匙孔7时(图1),锁芯内芯弹子孔第1、第3、第4、第6列孔中的下弹子2都顶在撞匙8齿牙的根部。而第2、第5孔中的下弹子为防撞匙弹子2’,悬挂在锁芯内芯弹子孔内而没有落到撞匙8齿牙的根部。此时,撞击撞匙8,撞匙8的齿牙只能撞击到锁芯内芯弹子孔第1、第3、第4、第6孔中的下弹子,其撞击的作用力也只能对上述四颗下弹子起到作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上述四颗下弹子将它们相对的上弹子3撞出了对应的锁芯内芯弹子孔。而第2、第5孔中的下弹子为防撞匙弹子2’,撞匙8的齿牙撞击不到它们,这两颗防撞匙弹子所相对的上弹子仍然卡在锁芯内芯弹子孔中。因此,整个锁芯仍然不会打开,起到了防止撞匙窃开的作用。如,图2中,虽然第1、3、4、6列中的上弹子和下弹子均被撞出锁芯内芯弹子孔中,而第2、5列中的上弹子却卡在锁芯内芯弹子孔和锁芯体弹子孔之间,使锁芯内芯不能转动,锁打不开。又如,图3中,虽然第1、3、4、6列中的上弹子均被撞出锁芯内芯弹子孔中,同时它们的下弹子均在锁芯内芯弹子孔底部,但第2、5列中的上弹子却卡在锁芯内芯弹子孔和锁芯体弹子孔之间,使锁芯内芯不能转动,锁仍然打不开。
特别要提的是:该防撞匙弹子的弹子孔中,弹簧与上弹子之间或者该防撞匙弹子和上弹子之间设置一个圆柱形薄形弹子,由于该防撞匙弹子悬挂在锁芯内芯弹子孔内,没有碰到撞匙齿牙的根部,故受不到撞匙齿牙的根部和撞匙齿牙的直接作用力。该防撞匙弹子虽然没有受到撞匙齿牙的根部和撞匙齿牙的直接作用力,但还是会受到其它综合作用力,导致被撞匙撞开的情况,故本发明特意在设有防撞匙弹子的弹子孔中,于弹簧下、上弹子之上或者上弹子下、防撞匙弹子之上设置一个圆柱形薄形弹子,利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这样会大大增加撞匙撞开锁芯内芯弹子时的阻力,本发明锁芯也能防止撞匙窃开,从而大大提高了弹子锁芯的保险系数,减少了被撞匙打开的可能,确保了安全。
另外,由于圆柱形薄形弹子9和防撞匙弹子2’在弹子孔中的作用,使撞匙撞击下弹子时所产生的震动波错开。当有些上弹子被弹上去时,另一些上弹子刚受及震动波;当这些上弹子受及震动波时,有些上弹子已回落至锁芯内芯弹子孔中,使本发明锁芯窃开的可能性大为减小,大大提高了弹子锁芯的保险系数,确保了安全。
相反,如图8-10所示,当撞匙8插入钥匙孔7时,锁芯内芯弹子中6个孔中的下弹子2都顶在撞匙8齿牙的根部(图8)。这样,撞击撞匙8时,撞匙8的齿牙对锁芯内芯弹子孔中的下弹子都起到了作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上述下弹子都撞出了对应的锁芯内芯弹子孔中的上弹子,弹子锁就被打开(图9、10)。图9中,第1、2、3、4、5和第6列中的上弹子均被撞出锁芯内芯弹子孔中,同时它们的下弹子均在锁芯内芯弹子孔底部,使锁被打开。图10中,第1、2、3、4、5和第6列中的上弹子和下弹子均被撞出锁芯内芯弹子孔中,使锁芯内芯能转动,锁被打开。按照国际标准,防撞匙锁芯是否合格,必须通过防撞匙开锁测试3分钟以上的撞匙试验。撞匙试验在3分钟内连续做猛烈撞击、开锁试验动作,3分钟前被打开,那怕差几秒钟也属不合格。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图5-7)。所不同是:实施例2将圆柱形薄形弹子设置于弹子孔中的上弹子3下、防撞匙弹子2’之上,即,防撞匙弹子2’与上弹子3之间(图5、6、7)。该圆柱形薄形弹子厚度>防撞匙弹子2’顶部至锁芯内芯顶部之距离。
同样原理,如,图6中,虽然第1、3、4、6列中的上弹子和下弹子均被撞出锁芯内芯弹子孔中,而第2、5列中的圆柱形薄形弹子却卡在锁芯内芯弹子孔和锁芯体弹子孔之间,使锁芯内芯不能转动,锁打不开。又如,图7中,虽然第1、3、4、6列中的上弹子均被撞出锁芯内芯弹子孔中,同时它们的下弹子均在锁芯内芯弹子孔底部,但第2、5列中的圆柱形薄形弹子却卡在锁芯内芯弹子孔和锁芯体弹子孔之间,使锁芯内芯不能转动,锁仍然打不开。
本发明公开了二个较佳实施例,但锁芯内芯和锁芯体上相通地设置着的弹子孔可数列一排,也可多列二排。凡每排至少有一列以上弹子孔中的锁芯内芯弹子孔中设置有防撞匙弹子同时该列弹子孔中的锁芯体中的弹簧下:弹簧下、上弹子之上或上弹子下、防撞匙弹子之上设置着圆柱形薄形弹子的结构均属本发明的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