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邻小区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邻小区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通信网络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网络维护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利用网络优化工具对网络进行监视与维护,提高网络通信质量,变得迫在眉睫。事实上,在网络运行过程中,切换掉话、切换困难以及小区正常重选时间过长等问题都可能和小区的相邻关系是否合理有关。通过合理邻区配置,能够实现提高网络通信质量的目标。
现有技术中确定某一小区的邻小区的过程主要为:分别获取两个小区的经纬度信息(一般为经纬度对),根据所述经纬度信息计算所述两个小区之间的距离;将计算得到的所述距离与预设距离阈值比较,如果大于该阈值,则确定所述两个小区不是相邻的小区,否则,认定所述两个小区互为邻小区。
但是,这种邻小区的确定方法仅根据经纬度信息确定,确定结果不准确,从而影响了网络通信质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邻小区的确定方法及装置,能够更加准确的确定各个小区的邻小区。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邻小区的确定方法,包括:
将主小区划分为栅格;
计算各个所述栅格所对应的、测量报告MR中主小区MR的个数比重,确定所述个数比重大于比重阈值的栅格为主小区栅格;
计算各个主小区栅格中主小区的接收信号码功率(RSCP)平均值与主小区之外的其他小区的RSCP平均值之间的差值,确定所述差值小于差值阈值的所述其他小区为主小区的邻小区。
其中,所述计算各个栅格所对应的MR中主小区MR的个数比重具体为:
从采集到的MR中,统计每个栅格所对应的MR的个数以及所对应的主小区MR的个数;
计算每个栅格所对应的主小区MR的个数与该栅格所对应的MR个数之间的比值,所述比值即为每个栅格所对应的个数比重。
所述统计每个栅格所对应的MR的个数以及主小区MR的个数具体为:
从采集到的MR中查找得到每个栅格所对应的MR;
从每个栅格所对应的MR中查找得到每个栅格对应的主小区MR;
统计每个栅格对应的MR的个数以及每个栅格对应的主小区MR的个数。
所述统计每个栅格所对应的MR的个数以及主小区MR的个数具体为:
从采集到的MR中查找得到每个栅格对应的MR,统计每个栅格对应的MR的个数;从采集到的MR中查找得到主小区MR,从查找得到的主小区MR中查找得到各个栅格对应的主小区MR,统计每个栅格对应的主小区MR的个数。
所述查找所述栅格所对应的MR的方法为:
将每个栅格的经纬度信息与各个MR所包含的经纬度信息进行比较,如果相同,则经纬度信息相同的所述MR与所述栅格之间具有对应关系。
所述计算各个主小区栅格中主小区的RSCP平均值与主小区之外地其他小区的RSCP平均值之间的差值具体为:
确定各个主小区栅格所对应的MR;
将每个主小区栅格所对应的MR按照MR所归属的小区进行分组;
根据每个主小区栅格中每个小区的MR组,计算每个小区的RSCP平均值;
计算每个主小区栅格中主小区的RSCP平均值与其他小区的RSCP平均值之间的差值。
任一主小区栅格中任一小区X的RSCP平均值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所述n1为小区X的MR的个数;RSCPi为小区X对应的第i个MR的RSCP值。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邻小区的确定装置,包括:
划分单元,用于将主小区划分为栅格;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各个所述栅格所对应的、测量报告MR中主小区MR的个数比重;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个数比重大于比重阈值的栅格为主小区栅格;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各个主小区栅格中主小区的RSCP平均值与主小区之外的其他小区的RSCP平均值之间的差值;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差值小于差值阈值的所述其他小区为主小区的邻小区。
其中,第一计算单元包括:
第一统计子单元,用于从采集到的MR中,统计每个栅格所对应的MR的个数以及所对应的主小区MR的个数;
第一计算子单元,用于计算每个栅格所对应的主小区MR的个数与该栅格所对应的MR个数之间的比值,所述比值即为每个栅格所对应的个数比重。
所述第一统计子单元包括:
第一查找子模块,用于从采集到的MR中查找得到每个栅格所对应的MR;
第二查找子模块,用于从每个栅格所对应的MR中查找得到每个栅格对应的主小区MR;
第一统计子模块,用于统计每个栅格对应的MR的个数以及每个栅格对应的主小区MR的个数。
所述第一统计子单元包括:
第三查找子模块,用于从采集到的MR中查找得到每个栅格对应的MR;
第二统计子模块,用于统计每个栅格对应的MR的个数;
第四查找子模块,用于从采集到的MR中查找得到主小区MR,从查找得到的主小区MR中查找得到各个栅格对应的主小区MR;
第三统计子模块,用于统计每个栅格对应的主小区MR的个数。
所述第二计算单元包括:
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各个主小区栅格所对应的MR;
分组子单元,用于将每个主小区栅格所对应的MR按照MR所归属的小区进行分组;
第二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每个主小区栅格中每个小区的MR组,计算每个小区的RSCP平均值;
第三计算子单元,用于计算每个主小区栅格中主小区的RSCP平均值与其他小区的RSCP平均值之间的差值
对于上述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分析如下:
将主小区划分为栅格,以每个栅格为处理对象,首先计算各个所述栅格所对应的主小区MR的个数比重,从而确定主小区覆盖的栅格,之后,再以确定的主小区栅格为处理对象,获得各个主小区栅格中主小区的RSCP平均值与其他小区的RSCP平均值之间的差值小于差值阈值的所述其他小区,将所述其他小区作为主小区的邻小区,从而使得所述邻小区的确定依据测量报告进行,且确定结果精确到了栅格级,从而使得得到的主小区的邻小区信息更为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邻小区的确定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邻小区的确定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邻小区的确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计算单元实现结构示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统计子单元实现结构的一种示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统计子单元实现结构的另一种示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计算单元的实现结构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邻小区的确定方法及装置的实现。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邻小区的确定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101:将主小区划分为栅格。
其中,所述主小区为当前所需要进行分析的小区。
步骤102:计算各个所述栅格所对应的、测量报告MR中主小区MR的个数比重,确定所述个数比重大于比重阈值的栅格为主小区栅格。
所述主小区栅格为:主小区所覆盖的栅格。
本步骤中,通过所述计算,每个栅格将对应一个个数比重,所述个数比重的计算公式可以为:
其中,栅格Y是主小区划分得到的栅格中的任一栅格。
步骤103:计算各个主小区栅格中主小区的RSCP平均值与主小区之外的其他小区的RSCP平均值之间的差值,确定所述差值小于差值阈值的所述其他小区为主小区的邻小区。
图1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将主小区划分为栅格,以每个栅格为处理对象,首先根据每个栅格对应的测量报告的个数确定栅格中的主小区栅格,之后,再以主小区栅格为处理对象,获得各个主小区栅格中主小区的RSCP平均值与其他小区的RSCP平均值之间的差值小于差值阈值的所述其他小区,将所述其他小区作为主小区的邻小区,从而使得所述邻小区的确定依据测量报告进行,且确定结果精确到了栅格级,从而使得得到的主小区的邻小区信息更为准确,进而能够提高网络通信质量。
以下,通过图2所示的邻小区确定方法对图1所示的邻小区确定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2所示,所述邻小区确定方法包括:
步骤201:将主小区划分为栅格,并确定各个栅格的经纬度信息;之后,分别执行步骤202和步骤204。
其中,本步骤的实现可以为:
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地图划分为固定长度和宽度的矩形,所述矩形称为栅格,用于准确定位GIS地图上的区域,且,每个栅格对应经纬度信息,所述经纬度信息一般为一个经纬度对(x,y)。例如,可以设定所述长度和宽度相等,为100米,则所述栅格的规格为100m×100m。根据小区的发射功率、天线方向角、下倾角、频率以及传播模型等,计算出小区的覆盖范围,相应建立主小区的模拟覆盖图;
通过所述主小区的模拟覆盖图在GIS地图上确定主小区的边界,确定GIS地图上不位于所述边界之外的栅格。所述不位于所述边界之外的栅格即为主小区的栅格。
通过所述GIS地图即可确定主小区覆盖到的各个栅格对应的经纬度信息。
步骤202:从采集到的所有MR中查找得到主小区MR,执行步骤203。
其中,所述采集为从网络侧进行采集,具体的,可以通过相应的采集设备等进行所述采集操作,这里不再赘述。
所述主小区MR即为:归属于主小区的MR。其中,每个小区都具有标识其唯一性的小区标识(ID)。而每个MR中除了包括具体的测量信息外,还包括:CELL_ID以及经纬度信息。所述CELL_ID即表征MR所归属的小区,主小区MR即为CELL_ID与主小区ID相同的MR。因此,本步骤中,可以根据所述主小区ID从MR中查找CELL_ID与主小区ID相同的MR,查找得到的MR即为主小区MR。
步骤203:从查找得到的主小区MR中查找得到各个栅格对应的主小区MR,统计每个栅格对应的主小区MR的个数;执行步骤205。
本步骤的实现可以为:将主小区MR的经纬度信息与主小区各个栅格的经纬度信息进行比较,主小区MR的经纬度信息与栅格的经纬度信息相同时,认定经纬度信息相同的所述MR与所述栅格之间具有对应关系,统计每个栅格对应的主小区MR的个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为栅格设置标识其唯一性的栅格ID,则本步骤的实现具体可以为:依次判断各个栅格的经纬度信息与各个主小区MR的经纬度信息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确定主小区MR与栅格ID之间具有对应关系并记录;根据记录的所述对应关系,分别通过每个栅格ID所对应的主小区MR的个数。
步骤204:从采集到的MR中查找得到每个栅格对应的MR,统计每个栅格对应的MR的个数;执行步骤205。
本步骤的实现可以为:依次判断各个栅格的经纬度信息与各个MR的经纬度信息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确定经纬度信息相同的MR与栅格之间具有对应关系并记录;根据记录的所述对应关系,分别确定各个栅格所对应的MR的个数。
步骤205:计算各个栅格所对应的MR中主小区MR的个数比重。
具体的,所述个数比重可以参考公式(1),通过本步骤的计算,每个栅格都将对应一个个数比重值。
步骤206:确定所述个数比重大于比重阈值的栅格为主小区栅格。
本步骤的实现可以为:判断主小区划分得到的每个栅格对应的所述个数比重是否大于预设的比重阈值,如果是,则判断该栅格为主小区栅格;否则,判断该栅格不为主小区栅格。
这里的主小区栅格是从当前主小区的栅格中挑选出来的一定数量的栅格,所述主小区栅格将作为后续步骤207~步骤209的处理对象。
其中,MR个数与周围环境等因素相关,比如宽带分码多工存取(WCDMA)中,MR上报是由事件触发的,通俗的讲即,有事件发生,才会有一个MR上报,而不同环境,事件发生情况不同,因此,所述比重阈值通常是实际测量得到的经验值,具体数值可以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而变化,这里并不限定。
步骤207:获取各个所述主小区栅格对应的MR。
其中,在步骤204中已确定各个栅格与各个MR之间的对应关系,因此,本步骤中可以直接从所述对应关系查找得到各个主小区栅格的对应关系;或者,也可以参考步骤203和步骤204,通过主小区栅格的经纬度信息以及各个MR的经纬度信息进行比较得到主小区栅格对应的MR,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208:对于每一个栅格,将该栅格所对应的MR按照小区进行划分,得到每个小区对应的MR组,根据该栅格中每个小区的MR组,计算每个小区的RSCP平均值。
假设某一栅格中任一小区X的MR有n1个,则该小区X的RSCP平均值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本步骤计算平均值时所使用的RSCP值可以从各个MR中获取。
步骤209:计算所述栅格中主小区RSCP平均值与主小区之外的其他小区的RSCP平均值之间的差值,并将各个差值与预设差值阈值比较,确定差值小于所述差值阈值的小区为主小区的邻小区。
如果目前已经存在主小区的邻小区信息,则只要根据步骤209中新确定的主小区的邻小区的信息更新原有的主小区的邻小区信息即可。
通常情况下,邻小区的RSCP平均值比主小区的RSCP平均值小6DB是正常的,也即可以设定所述差值阈值为6DB,但是,在实际使用中还需要通过测试对该阈值进行调整,以便适用于相应的环境。
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202~步骤204为从采集到的MR中统计每个栅格所对应的MR的个数以及所对应的主小区MR的个数的步骤,该步骤还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完成:
步骤202’:从采集到的MR中查找得到每个栅格所对应的MR;
步骤203’:从每个栅格所对应的MR中查找得到每个栅格对应的主小区MR;
步骤204’:统计每个栅格对应的MR的个数以及每个栅格对应的主小区MR的个数。
上述步骤也完成了每个栅格对应的MR个数以及主小区MR个数的统计。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邻小区的确定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包括:
划分单元310,用于将主小区划分为栅格;
第一计算单元320,用于计算各个所述栅格所对应的、测量报告MR中主小区MR的个数比重;
第一确定单元330,用于确定所述个数比重大于比重阈值的栅格为主小区栅格;
第二计算单元340,用于计算各个主小区栅格中主小区的RSCP平均值与主小区之外的其他小区的RSCP平均值之间的差值;
第二确定单元350,用于确定所述差值小于差值阈值的所述其他小区为主小区的邻小区。
其中,如图4所示,第一计算单元320具体可以通过下述结构实现:
第一统计子单元410,用于从采集到的MR中,统计每个栅格所对应的MR的个数以及所对应的主小区MR的个数;
第一计算子单元420,用于计算每个栅格所对应的主小区MR的个数与所对应的MR个数之间的比值,所述比值即为每个栅格所对应的个数比重。
优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统计子单元410可以进一步通过以下结构实现:
第一查找子模块510,用于从采集到的MR中查找得到每个栅格所对应的MR;
第二查找子模块520,用于从每个栅格所对应的MR中查找得到每个栅格对应的主小区MR;
第一统计子模块530,用于统计每个栅格对应的MR的个数以及每个栅格对应的主小区MR的个数。
或者,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统计子单元410还可以通过下述结构实现:
第三查找子模块610,用于从采集到的MR中查找得到每个栅格对应的MR;
第二统计子模块620,用于统计每个栅格对应的MR的个数,将所述个数发送给第一确定单元430;
第四查找子模块630,用于从采集到的MR中查找得到主小区MR,从查找得到的主小区MR中查找得到各个栅格对应的主小区MR;
第三统计子模块640,用于统计每个栅格对应的主小区MR的个数,将所述个数发送给第一确定单元430。
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计算单元340可以通过以下结构实现:
确定子单元710,用于确定各个主小区栅格所对应的MR;
分组子单元720,用于将每个主小区栅格所对应的MR按照MR所归属的小区进行分组;
第二计算子单元730,用于根据每个主小区栅格中每个小区的MR组,计算每个小区的RSCP平均值;
第三计算子单元740,用于计算每个主小区栅格中主小区的RSCP平均值与其他小区的RSCP平均值之间的差值。
图3~图7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邻小区的确定装置中,划分单元将主小区划分为栅格,以每个栅格为处理对象,首先第一计算单元计算各个所述栅格所对应的主小区MR的个数比重,从而根据所述个数比重第一确定单元确定主小区栅格,之后,再以确定的主小区栅格为处理对象,第二计算单元计算得到各个主小区栅格中主小区的RSCP平均值与其他小区的RSCP平均值之间的差值,第二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差值小于差值阈值的所述其他小区为主小区的邻小区,从而使得所述邻小区的确定依据测量报告进行,且确定结果精确到了栅格级,从而使得得到的主小区的邻小区信息更为准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邻小区的确定方法的过程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上述方法中的对应步骤。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以如:ROM/RAM、磁碟、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