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百叶窗帘之常见构造,具有很多水平板条,能作各种不同角度的固定,使门窗或孔口进入室内之光线有大小之分。例如,美国专利3918513号所述之百叶窗帘,有一连杆引动之蜗轮倾斜组件。 常用百叶窗帘各板条之不透明度,如不更换板条是没有变化的。更换板条对百叶窗的一般用户是很难做到的。此外,上述美国专利3918513号之百叶窗帘,很容易在引动杆转动到超过正常停止位置时损坏。
本发明在于消除上述各缺点,提供一种具有多功能之新型百叶窗,便于吾人使用。
所以,本发明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板条结构之百叶窗帘,其中每一板条的不透明度都不同,而每一板条都可独立操作。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百叶窗帘,能完全遮挡光线经由某一孔口进入某一空间,也能让光线由百叶窗各板条全部或部分透入。
本发明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百叶窗帘,能减少热量从某一孔口流失。
本发明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百叶窗帘,有一手操控制杆,可与蜗轮一起来操作百叶窗帘,并有一滑移机构,以防蜗轮损坏。
现配合附图,将本发明构造与原理详细说明于后,以便更加明了:
图一到图四所述之百叶窗帘整体以(10)来表示,百叶窗帘的主要元件包括第一板条(12)(如图一至图三所示)。第一板条(12)包括一顶面(14)、底面(16)与边缘部分(18),第一板条(12)的构造可如常见之板条,并有一穿过中心之孔(20),以供导线或升降绳(22)之用。第一板条(12)可用铝、木材等普通材料制成。第一与第二线(24)(26)以普通的方式使板条(12)倾斜。跨接线(28)(30)沿板条(12)之底面(16)与顶面(14)延伸,以便由拉线(24)(26)来控制第一板条(12)之倾斜。必须说明的是,拉线(24)(26)可包括在熟知的涡轮机构之内。
第二长板条(32)也在图一到图四中显示。第二板条(32)形如第一板条(12),但可用与第一板条(12)的透明度不同之材料来制造。第二板条(32)包括顶面(34)、底面(36)与端部(38)(40)。第一与第二板条(12)(32)形成图一至三中所述之板条组(42)。此外,还有像板条组(44)等其他板条组。拉线(46)与第二板条(32)的端部(40)之间,由一条线(48)连接,如图四所示,此线(48)形成一套环。第二板条(32)安置在第一板条(12)顶上,但可由拉线(46)之移动而单独倾斜,如图一到图三所示。参照图二即可了解,拉线(46)已如箭头(50)所指方向向上拉,而第二板条(32)之端部(38),沿第一板条(12)之顶面移动。拉线(46)以箭头(50)所示相反方面向下移,就会形成图一所示之形状。应说明的是,其他如板条组(44)相同之板条组,也有上述之第一板条(12)与第二板条(32)。
如图三所示,拉线(24)(26)已成相反方向移动,使第一板条(12)倾斜,拉线(46)已使第二板条(32)到达最大的倾斜位置。由图中可见,第二板条(32)装在板条组(44)之常用板条(52)的下面,形成百叶窗帘拉动与热气流动的障碍。
如图四所示,板条(34)有一槽口(54)。此槽口(54)包括一个椭圆形孔(56)供导线(22)通过。此外还有一垂片(58),其边缘部(60)(62)互相渐扩。因此,套住垂片(58)之线(48)会在线(46)被拉动时拉紧。
如图五所示,本发明包括一个机构(100),用来防止像元件(102)之类被扭转时超过规定而扭断,此机构(100)包括有一通孔(104)之盘(102)。通孔(104)有一边缘部分(106),此边缘部分(106)至少有一像侧面(108)一样的凸出面,如图所示,通孔(104)之形状可为规则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盘(102)有第一与第二面(110)(112)(如图六所示)。握弧件(114)与盘(102)连接,构件(116)有第一与第二腿(118)(120),两腿(118)(120)均具有弹性。构件(116)紧紧地装在孔(104)内,与孔(104)之边缘(106)之侧面(108)接触,能使腿(118)(120)一前一后地转动。构件(116)会随盘(102)转动,除非构件(116)上部(122)被阻止转动。
从图六可知,有一目标物(124)连接构件(116)之上部(122),目标物(124)可直接连接到前面提及之美国专利3918513号之蜗轮倾斜组件上。构件(116)还有一对凸缘(125),此凸缘(125)不能通过通孔(104)盖子(126)罩住盘(102),并有效地使构件(116)限制在盘(102)之第一面(110)与盖子(126)之间,盖子(126)可以扩张,一对沟槽(128)即为此目的而设。盖子(126)之圈环(130)位于盘(102)之第二面(112)下面。构件(116)可由任何弹性金属制成,此机构(100)之其余部分,可用塑胶、木材、金属或其他材料制造。
图一至图四所示之百叶窗帘在使用时,只要把线(46)向上或向下拉,就可使第二板条(32)倾斜成所需角度。第一板条(12)可按常用地方式,以相反方向拉动线(24)(26)来使其移动。板条(12)可完全不透明,而板条(32)则可以半透明,或作为滤光板。此外,第一与第二板条(12)(32)之表面,可制成不同之颜色与织地,以供使用者选择,配合不同建筑物之情况。
在使用时,图五与图六所示之机构,可以构件(116)之上部(122)装在目标物(124)上。转动盖子(126)与装在一起之构件(114),将同时转动目标物(124),在目标物(124)无法再转动时,构件(116)将会在通孔(104)与盘(102)内打滑,以防机件(114)或蜗轮机构等其他附装机构损坏。
本发明之结构体虽已详细说明如上,但熟悉此项技术之人都了解,只要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与原则,此细节将可作很多的改变。
图一是本发明的百叶窗帘在两板条打开时的剖视图
图二是本发明的百叶窗帘在一板条部分闭合时的剖视图
图三是本发明的百叶窗帘在两板条均闭合时的剖视图
图四是本发明的百叶窗帘第二板条之顶面图,显示连接线用之槽口。
图五是本发明控制杆滑移机构之顶部部分分解透视图
图六是本发明控制杆滑移机构剖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