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控管正极的散热片.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1105964 上传时间:2018-03-3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24.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152520.9

申请日:

2008.10.29

公开号:

CN101728175A

公开日:

2010.06.0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H01J 23/033申请公布日:20100609|||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J 23/033申请日:20081029|||公开

IPC分类号:

H01J23/033

主分类号:

H01J23/033

申请人: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发明人:

芦平

地址:

300402 天津市北辰区兴淀公路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3

代理人:

常静彬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磁控管正极的散热片,由金属板一体成型冲压而成,在散热片中部留有正极孔,围绕正极孔形成有正极孔板,散热片的左右两侧分别剪切并弯折加工出多个散热叶片,正极孔的前后两侧分别形成有导流突起,在导流突起中间位置设置导流孔,在每个散热叶片的外侧末端都形成有固定折弯,散热片前侧的导流突起与散热片后侧的导流突起之间并不前后对称,多个散热片组装时,相邻散热片的设置方向相反,即采用导流突起的位置相间排列的差排排列方式。当空气流过散热片间的空隙时,空气受到导流突起和导流孔的阻碍分流而多次改变方向,从而使气流在流动中多次产生绕流,提高了散热片的热交换能力,降低了磁控管正极的温度,使磁控管的工作性能得到提高。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磁控管正极的散热片,由金属板一体成型冲压而成,在散热片中部留有正极孔,用于装配磁控管的正极外壳;围绕正极孔位置的散热片弯折形成正极孔板,在散热片装配时正极孔板与正极外壳相互配合;散热片的左右两侧分别剪切并弯折加工出多个散热叶片,以扩大散热片与流过空气的接触面积,左右两侧的散热叶片对称分布;正极孔的前后两侧分别形成有导流突起;在前侧的一对导流突起中间设置导流孔,同时在后侧的一对导流突起中间也设置有导流孔;在每个散热叶片的外侧末端都形成有固定折弯,其特征在于:散热片前侧的两个导流突起左右对称,同时散热片后侧的两个导流突起也左右对称,但散热片前侧的导流突起与散热片后侧的导流突起之间并不前后对称;在多个散热片组装时,相邻散热片的设置方向相反,即采用导流突起的位置相间排列的差排排列方式。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控管正极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散热片前侧的导流孔与散热片后侧的导流孔位置不关于正极孔的圆心对称。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控管正极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散热片前侧的导流孔与散热片后侧的导流孔位置前后对称。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控管正极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散热片前侧的导流孔与散热片后侧的导流孔间的连线与散热片的中垂线不重合。

说明书


磁控管正极的散热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磁控管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在散热片的前后两端设置不对称的导流突起、且相间安装形成差排排列,从而增大散热片间的流体绕流,提高散热片换热能力的磁控管正极的散热片。

    背景技术

    图1是现有技术的磁控管结构纵剖视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磁控管正极的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的磁控管正极的散热片的俯视图;图4是现有技术的磁控管正极的散热片组装后的主视图。

    如图1-图4所示,磁控管主要包括有:正电极部;负电极部;磁极部;微波发射部。正电极部由圆桶形状的正极外壳11,在正极外壳11的内壁上形成有多个放射状的叶片12,叶片上下沟槽中焊接内外环构成。

    负电极部包括在中心轴上由W(钨)和TH(钍)元素形成的螺旋形状并可放射热电子的灯丝13;在叶片12的末端和灯丝13之间形成使热电子旋转的作用空间14;为了防止从灯丝13放射出来的热电子从中心轴上下方向脱离,在灯丝13的上端和下端形成上部密封件15和下部密封件16;为了支撑灯丝13及引入电源,设计了贯通下部密封件16并连接上部密封件15的灯丝中央导杆17和与中央导杆17一起引入电源并连接下部密封件16的侧面导杆18。

    磁极部包括固定在正极外壳11的上端和下端并能形成磁通的上磁极20,下磁极21;为了能使作用空间14上形成磁场,在上磁极20的上端和下磁极21的下端安装磁石22,磁石为环状结构且有一定厚度。

    此外,还有贯通陶瓷部件31并连接灯丝中央导杆17一端和侧面导杆18一端进行滤波功能的滤波线圈32;连接滤波线圈32,并跨接于电源两端从外部引入电源的电容器33;形成在上磁极20的上部和下磁极21的下部进行磁通作用的上部密封室41和下部密封室42;为了在作用空间14里产生的高频波发射到外部,设有连接在叶片12并贯通上磁极20和上部密封室41中央引出来的天线51;为了冷却在作用空间14里产生并通过叶片12传递的热量,设置有散热片61;另外还有把散热片61保护在内部并将散热片61传递的热量散出的外壳19等部件。

    现有技术中的磁控管散热片61通常由铝材质的金属板一体成型冲压而成,在散热片中部留有用于装配磁控管正极外壳的正极孔62,散热片在围绕正极孔的位置弯折从而形成正极孔板66,在散热片安装时正极孔板与正极外壳相互配合。在散热片的左右两端分别切割、弯折加工出三个散热叶片63,以扩大散热片与流过空气的接触面积;正极孔周围形成有多个呈对称排列的导流突起65,导流突起中间位置设置导流孔67,空气流过散热片间空隙时受其影响会改变流向,少量空气会绕过磁控管的正极外壳到达背风侧,从而能够加强正极外壳背风侧的热量交换;在每个散热叶片的外侧末端都形成有固定折弯64,固定折弯可以在平行叠加装配时使散热片形变后紧密固定在外壳19内,且彼此间留有一定距离以保证空气能够通过。

    外壳19包括从上侧容纳内部装置的上壳19a和从下侧容纳内部装置的下壳19b。

    图中所示的排气管60是磁控管组装以后,进行排气工序时为了把磁控管变成真空状态切断的部分。

    下面说明如上所述的磁控管工作情况。在磁石22产生的磁场通过上磁极20和下磁极21形成磁通时,在叶片12和灯丝13之间形成磁场。当通过电容器33进行通电的时候,灯丝13在大约2000K温度下放射热电子,热电子在灯丝13与正电极部之间的4.0KV到4.4KV和在磁石22产生的磁场的作用下的作用空间14进行旋转。

    这样,在通过中央导杆17和侧面导杆18向灯丝13通电的时候,在叶片12和灯丝13之间产生2450MHZ左右的电场,使热电子在作用空间14内通过电场和磁场的作用下变成谐波,并使谐波传递到连接叶片12的天线51发射到外部。

    但是,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技术地磁控管正极的散热片上设置的导流突起和正极孔呈对称分布,即散热片前侧的导流突起和后侧的导流突起不但前后对称而且左右对称,这种对称分布在传热学上被称为顺排排列。因为空气流过磁控管正极时的热交换能力取决于流体在流动产生绕流的大小与数量,当空气流过顺排排列的散热片组时,空气的流动方式相对稳定,流动的路线也比较固定,因此产生的绕流程度较小,只能在较小的范围内完成空气与磁控管正极的热交换,从而导致磁控管的散热能力较差,不利于系统散热。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通过在散热片的前后两端设置不对称的导流突起、且相间安装形成差排排列,从而增大散热片间的流体绕流,提高散热片换热能力的磁控管正极的散热片。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磁控管正极的散热片,由金属板一体成型冲压而成,在散热片中部留有正极孔,用于装配磁控管的正极外壳;围绕正极孔位置的散热片弯折形成正极孔板,在散热片装配时正极孔板与正极外壳相互配合;散热片的左右两侧分别剪切并弯折加工出多个散热叶片,以扩大散热片与流过空气的接触面积,左右两侧的散热叶片对称分布;正极孔的前后两侧分别形成有导流突起;在前侧的一对导流突起中间设置导流孔,同时在后侧的一对导流突起中间也设置有导流孔;在每个散热叶片的外侧末端都形成有固定折弯,散热片前侧的两个导流突起左右对称,同时散热片后侧的两个导流突起也左右对称,但散热片前侧的导流突起与散热片后侧的导流突起之间并不前后对称;在多个散热片组装时,相邻散热片的设置方向相反,即采用导流突起的位置相间排列的差排排列方式。

    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的散热片前侧的导流孔与散热片后侧的导流孔位置不关于正极孔的圆心对称。

    所述的散热片前侧的导流孔与散热片后侧的导流孔位置前后对称。

    所述的散热片前侧的导流孔与散热片后侧的导流孔间的连线与散热片的中垂线不重合。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的磁控管正极的散热片中,散热片前侧的导流突起与散热片后侧的导流突起之间并不前后对称,同时前后两侧的导流孔也不对称,在多个散热片组装时,相邻散热片的设置方向相反,即采用导流突起的位置相间排列的差排排列方式。当空气流过散热片间的空隙时,空气受到不对称排列的导流突起和导流孔的阻碍分流而多次改变方向,从而使气流在流动中多次产生绕流,增强了散热片间空气的对流,提高了散热片的热交换能力,降低了磁控管正极的温度,使磁控管的工作性能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磁控管结构纵剖视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磁控管正极的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的磁控管正极的散热片的俯视图;

    图4是现有技术的磁控管正极的散热片组装后的主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中磁控管正极的散热片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磁控管正极的散热片组装后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5是本发明中磁控管正极的散热片的俯视图;图6是本发明的磁控管正极的散热片组装后的主视图。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发明的磁控管正极的散热片61,由金属板一体成型冲压而成,在散热片中部留有正极孔62,用于装配磁控管的正极外壳;围绕正极孔位置的散热片弯折形成正极孔板66;在正极孔周围形成有多个导流突起65,空气流过散热片间空隙时受其影响会改变流向,气流会绕过磁控管的正极外壳到达背风侧,从而能够加强正极外壳背风侧的热量交换,增强了气流死区内的散热片换热。为了便于说明,将位于图5中散热片下方的一侧定义为散热片前侧,同时将位于图5中散热片上方的一侧定义为后侧,散热片的左侧和右侧与图5中的左右保持一致。散热片前侧的两个导流突起左右对称,同时散热片后侧的两个导流突起也左右对称,但散热片前侧的导流突起与散热片后侧的导流突起之间并不前后对称。在多个散热片组装时,相邻散热片的设置方向相反,即采用导流突起的位置相间排列的差排排列方式,在散热片前侧的一对导流突起中间设置导流孔67,同时在后侧的一对导流突起中间也设置有导流孔,散热片前侧的导流孔与散热片后侧的导流孔位置前后对称但不关于正极孔的圆心对称,散热片前侧与后侧的导流孔间的连线与散热片的中垂线不重合。在图6的主视图方向可见相邻散热片的导流突起和导流孔位置并不相同,而相间的散热片的导流突起和导流孔所处的位置相同。

    型号相同的散热片层叠安装在同一正极外壳上,每片散热片上都设置多个限位突起,安装时按压每片散热片直至每个限位突起与下层的散热片相互接触,这样可以保证相邻散热片互相都保持恒定的距离,且保持散热片相互平行,从而使散热片间的空气流路保持畅通。

    散热片的左右两侧分别剪切并弯折加工出三个散热叶片63,以扩大散热片与流过空气的接触面积,由于散热片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正极孔,为保证散热片的连续强度,处于中部的散热叶片要宽于其前后两侧的散热叶片,左右两侧的散热叶片对称分布。

    每个散热叶片的外侧末端都形成有固定折弯64,同侧的散热叶片末端的固定折弯处于同一平面,散热片安装时,需对其施加向下的压力,使散热叶片发生形变进入到磁控管的外壳内,固定折弯顶住下壳19b的内壁使散热片保持位置固定。

    本发明的磁控管正极的散热片中,散热片前侧的导流突起与散热片后侧的导流突起之间并不前后对称,同时前后两侧的导流孔也不对称,在多个散热片组装时,相邻散热片的设置方向相反,即采用导流突起的位置相间排列的差排排列方式。当空气流过散热片间的空隙时,空气受到不对称排列的导流突起和导流孔的阻碍分流而多次改变方向,从而使气流在流动中多次产生绕流,增强了散热片间空气的对流,提高了散热片的热交换能力,降低了磁控管正极的温度,使磁控管的工作性能得到提高。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然会利用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成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磁控管正极的散热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磁控管正极的散热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磁控管正极的散热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磁控管正极的散热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磁控管正极的散热片.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磁控管正极的散热片,由金属板一体成型冲压而成,在散热片中部留有正极孔,围绕正极孔形成有正极孔板,散热片的左右两侧分别剪切并弯折加工出多个散热叶片,正极孔的前后两侧分别形成有导流突起,在导流突起中间位置设置导流孔,在每个散热叶片的外侧末端都形成有固定折弯,散热片前侧的导流突起与散热片后侧的导流突起之间并不前后对称,多个散热片组装时,相邻散热片的设置方向相反,即采用导流突起的位置相间排列的差排排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