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叫前转的方法.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1105342 上传时间:2018-03-31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146794.7

申请日:

2008.08.29

公开号:

CN101662748A

公开日:

2010.03.03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H04W 4/16申请公布日:20100303|||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4W 4/16申请日:20080829|||公开

IPC分类号:

H04W4/16(2009.01)I; H04M7/00

主分类号:

H04W4/16

申请人: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邵红维

地址:

518057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南路5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尚志峰;吴孟秋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呼叫前转的方法,包括:在主叫终端通过主叫侧软交换和被叫侧软交换呼叫被叫终端、且被叫终端通过被叫侧软交换和前转侧软交换向前转终端发起非无应答前转的情况下,主叫侧软交换和前转侧软交换直接通过呼叫控制协议进行承载控制信息的交互,完成呼叫前转的建立。通过上述处理,减少了媒体接续过程的中间环节,提高了语音数据的传送速率,降低了系统的延迟。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呼叫前转的方法,用于在下一代交换网络中,利用与承载 无关的呼叫控制协议实现呼叫前转的建立,其特征在于,所述 方法包括: 在主叫终端通过主叫侧软交换和被叫侧软交换呼叫被叫 终端、且所述被叫终端通过所述被叫侧软交换和前转侧软交换 向前转终端发起非无应答前转的情况下,所述主叫侧软交换和 所述前转侧软交换直接通过呼叫控制协议进行承载控制信息 的交互,完成呼叫前转的建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叫侧软交 换和所述前转侧软交换进行承载控制信息的交互时,所述主叫 侧软交换和所述前转侧软交换经由被叫侧软交换将交互的所 述承载控制信息转发给对方。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叫侧软交换 和所述前转侧软交换进行承载控制信息的交互的处理具体为: 所述主叫侧软交换接收所述主叫终端发送的呼叫建立请 求消息,获取所述呼叫建立请求中携带的主叫侧承载控制信 息,并将所述主叫侧承载控制信息通过呼叫控制协议消息发送 到所述被叫侧软交换; 所述被叫侧软交换判断所述被叫终端需要进行非无应答 呼叫前转,将所述主叫侧承载控制信息和所述前转终端的前转 号码信息通过所述呼叫控制协议消息转发到所述前转侧软交 换; 所述前转侧软交换获取所述主叫侧承载控制信息,并将前 转侧承载控制信息通过预定消息经由所述被叫侧软交换发送 到所述主叫侧软交换; 所述主叫侧软交换接收所述预定消息,获取所述前转侧承 载控制信息,完成承载控制信息交互。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转侧软交换 获取所述主叫侧承载控制信息之后,进一步包括: 所述前转侧软交换将所述主叫侧承载控制信息发送到所 述前转终端; 所述前转终端判断是否能够接受所述主叫侧承载控制信 息,并在判断为是的情况下,向所述前转侧软交换发送所述前 转侧承载控制信息。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叫侧软交换 获取所述前转侧承载控制信息之后,进一步包括: 所述主叫侧软交换将所述前转侧承载控制信息发送到所 述主叫终端。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叫侧软交换 和前转侧软交换进行承载控制信息的交互的处理具体为: 所述主叫侧软交换接收所述主叫终端发送的呼叫建立请 求消息,将呼叫控制信息通过所述呼叫控制协议消息发送到所 述被叫侧软交换; 所述被叫侧软交换判断所述被叫终端需要进行非无应答 呼叫前转,将所述呼叫控制信息和所述前转终端的前转号码信 息通过呼叫控制协议消息转发到所述前转侧软交换; 所述前转侧软交换接收所述呼叫控制信息,并将前转侧承 载控制信息通过所述预定消息经由所述被叫侧软交换发送到 所述主叫侧软交换; 所述主叫侧软交换接收所述预定消息,获取所述前转侧承 控制信息,并通过所述预定消息向所述前转侧软交换返回主 叫侧承载控制信息,完成承载控制信息交互。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转侧软交换 接收所述呼叫控制信息之后,进一步包括: 所述前转侧软交换向所述前转终端发送所述呼叫建立请 求消息; 所述前转终端向所述前转侧软交换返回呼叫建立响应消 息,并在所述呼叫建立响应消息中携带前转侧承载建立信息。
8: 根据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呼叫前转建 立完成后,进一步包括: 所述前转侧软交换向所述主叫侧软交换发送指示信息,其 中,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由前转侧媒体网关或由主叫侧媒体 网关向所述主叫终端播放回铃音。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送所述指示信息 的处理具体为: 在任选后向呼叫指示码参数中的带内信息指示语中携带 所述指示消息,其中,根据所述带内信息指示语中是否有指示 判断由主叫侧媒体网关或者被叫侧媒体网关向所述主叫终端 播放所述回铃音。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带内信息 指示语中是否有指示判断由主叫侧媒体网关或者被叫侧媒体 网关向所述主叫终端播放所述回铃音的处理具体为: 在所述带内信息指示语为带内信息或适当的码型目前可 用的情况下,由所述前转侧媒体网关向所述主叫终端播放所述 回铃音,在所述带内信息指示语为不指示的情况下,由所述主 叫侧媒体网关向所述主叫终端播放所述回铃音。

说明书


呼叫前转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并且特别地,涉及一种呼叫前转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简称为NGN)是以软交换为核心的网路技术,NGN能够提供话音、视频、数据等多媒体综合业务,并采用开放、标准的体系结构,是一种能够提供丰富业务的网络架构。其中,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协议(BearerIndependent Call Control Protocol,简称为BICC)是实施软交换技术的主要协议之一,用于软交换之间的交互。BICC源自综合业务数字网(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简称为ISDN)用户部分(ISDN User Part,简称为ISUP)协议,ISUP协议在交换机之间发送呼叫建立的信令,信令消息中携带ISUP标志中继电路的电路识别码。软交换将交换机中呼叫控制功能和媒体控制功能进行了划分,并且专门负责呼叫控制功能,媒体控制功能由媒体网关来实现。BICC也采用了呼叫信令和承载信令功能分离的思路,重新定义并利用了应用传输机制传送BICC特定的承载控制信息。

    BICC协议的功能实体分为承载控制功能(Bearer ControlFunction,简称为BCF)和呼叫业务功能(Call Service Function,简称为CSF)两种。BCF提供呼叫业务功能中承载交换功能的控制能力、通信能力、以及建立和释放骨干网连接所需的信令能力。CSF是用来建立维持呼叫,在CSF对等层之间对信令中有关的承载业务起转接作用,并且实现呼叫控制的功能。

    目前,将BICC协议中具有BCF、CSF两种功能的节点的称为服务节点(Serving Node,简称为SN),不具有BCF功能的节点称为呼叫协调节点(Call Mediation Node,简称为CMN)。软交换作为媒体网关控制设备,负责呼叫控制、实现CSF功能,媒体网关或用户终端实现BCF功能。由于BCF之间不能直接交互承载控制协议(Bearer Control Protocol,简称为BCP),因此必须通过信令通道转发。BICC的承载控制隧道就是利用信令通道来透明传输BCP的,利用这个隧道进行承载数据的交互并最终实现IP承载语音媒体流通道的建立,以及在软交换之间采用BICC应用传输机制封装并透明传输承载控制信息。在上述的过程中,CSF不关心隧道传输信息的具体内容,CSF在隧道传输机制中只起到一个转换和透传输的作用。当BCF得到两侧的承载数据之后,就可以指示建立具体的话路。

    当软交换之间通过BICC协议进行交互时,它和媒体网关就实现了BICC的SN功能。在呼叫建立时,媒体网关通过信令通路使用隧道方式交互承载控制信息。有了这种承载控制信息的交互,媒体承载就不限于中继电路,还包括ATM、IP承载。

    在BICC协议建立呼叫过程中,媒体信息是逐段传输的。在呼叫前转业务实现过程中,主叫用户终端与被叫用户终端之间呼叫建立经过中间软交换的控制接续,媒体连接通过软交换隧道方式传送,逐段将IP承载建立起来。以这种承载建立方式建立的承载,在呼叫建立后媒体的传输是分段进行的,主叫与被叫之间并不是通过IP网直接交互媒体信息,因此,会导致网络数据传输和处理上的延迟。

    在媒体建立完成后,开始为被叫振铃,并向主叫用户播放回铃音。目前,在相关技术中,主叫的回铃音是由被叫侧的媒体网关进行播放的,但是,如果主被叫用户终端可以直接交互媒体信息,就会出现主叫的回铃音由主叫还是被叫进行播放的问题。由于软交换的主被叫用户终端设备的多样性,被叫侧可能没有播放回铃音的能力。目前尚未提出在无应答前转的情况下,能够使得主叫终端和前转终端直接通过IP网络交互媒体信息以及实现控制回铃音由主叫侧还是被叫侧播放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问题而做出本发明,为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叫前转的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在无应答前转的情况下,主叫终端和被叫终端不能通过IP网络直接进行媒体交互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呼叫前转的方法,用于在下一代交换网络中,利用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协议实现呼叫前转的建立。

    根据本发明的呼叫前转的方法包括:在主叫终端通过主叫侧软交换和被叫侧软交换呼叫被叫终端、且被叫终端通过被叫侧软交换和前转侧软交换向前转终端发起非无应答前转的情况下,主叫侧软交换和前转侧软交换直接通过呼叫控制协议进行承载控制信息的交互,完成呼叫前转的建立。

    其中,在主叫侧软交换和前转侧软交换进行承载控制信息的交互时,主叫侧软交换和前转侧软交换经由被叫侧软交换将交互的承载控制信息转发给对方。

    其中,上述主叫侧软交换和前转侧软交换进行承载控制信息的交互的处理具体为:主叫侧软交换接收主叫终端发送地呼叫建立请求消息,获取呼叫建立请求中携带的主叫侧承载控制信息,并将主叫侧承载控制信息通过呼叫控制协议消息发送到被叫侧软交换;被叫侧软交换判断被叫终端需要进行非无应答呼叫前转,将主叫侧承载控制信息和前转终端的前转号码信息通过呼叫控制协议消息转发到前转侧软交换;前转侧软交换获取主叫侧承载控制信息,并将前转侧承载控制信息通过预定消息经由被叫侧软交换发送到主叫侧软交换;主叫侧软交换接收预定消息,获取前转侧承载控制信息,完成承载控制信息交互。

    此外,上述前转侧软交换获取主叫侧承载控制信息之后,进一步包括:前转侧软交换将主叫侧承载控制信息发送到前转终端;前转终端判断是否能够接受主叫侧承载控制信息,并在判断为是的情况下,向前转侧软交换发送前转侧承载控制信息。

    此外,上述主叫侧软交换获取前转侧承载控制信息之后,进一步包括:主叫侧软交换将前转侧承载控制信息发送到主叫终端。

    其中,上述主叫侧软交换和前转侧软交换进行承载控制信息的交互的处理具体为:主叫侧软交换接收主叫终端发送的呼叫建立请求消息,将呼叫控制信息通过呼叫控制协议消息发送到被叫侧软交换;被叫侧软交换判断被叫终端需要进行非无应答呼叫前转,将呼叫控制信息和前转终端的前转号码信息通过呼叫控制协议消息转发到前转侧软交换;前转侧软交换接收呼叫控制信息,并将前转侧承载控制信息通过预定消息经由被叫侧软交换发送到主叫侧软交换;主叫侧软交换接收预定消息,获取前转侧承载控制信息,并通过预定消息向前转侧软交换返回主叫侧承载控制信息,完成承载控制信息交互。

    此外,上述前转侧软交换接收呼叫控制信息之后,进一步包括:前转侧软交换向前转终端发送呼叫建立请求消息;前转终端向前转侧软交换返回呼叫建立响应消息,并在呼叫建立响应消息中携带前转侧承载建立信息。

    此外,在呼叫前转建立完成后,进一步包括:前转侧软交换向主叫侧软交换发送指示信息,其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由前转侧媒体网关或由主叫侧媒体网关向主叫终端播放回铃音。

    其中,发送指示信息的处理具体为:在任选后向呼叫指示码参数中的带内信息指示语中携带指示消息,其中,根据带内信息指示语中是否有指示判断由主叫侧媒体网关或者被叫侧媒体网关向主叫终端播放回铃音。

    其中,根据带内信息指示语中是否有指示判断由主叫侧媒体网关或者被叫侧媒体网关向主叫终端播放回铃音的处理具体为:在带内信息指示语为带内信息或适当的码型目前可用的情况下,由前转侧媒体网关向主叫终端播放回铃音,在带内信息指示语为不指示的情况下,由主叫侧媒体网关向主叫终端播放回铃音。

    借助于本法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使主叫终端和前转终端之间通过IP网络直接进行媒体交互,减少了媒体接续过程的中间环节,提高了语音数据的传送速率,降低了系统的延迟。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相关技术中IP承载建立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IP承载建立方法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呼叫前转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过前向建立方式进行呼叫前转的信令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过后向建立方式进行呼叫前转的信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功能概述

    目前,在相关的技术中,媒体信息是逐段传输的,如图1所示,用户终端A或网关A借助软交换A和软交换B与用户终端B或网关B通过承载控制隧道进行交互,并建立用户终端A或网关A与用户终端B或网关B之间的媒体承载通道,用户终端B或网关B借助软交换B和软交换C与用户终端C或网关C通过承载控制隧道进行交互,并建立起用户终端B或网关B与用户终端C或网关C之间的媒体承载通道。软交换之间使用BICC协议时,软交换本身无法实现呼叫控制功能,其下控制的网关能够实现承载控制功能。在呼叫前转业务实现过程中,软交换与媒体网关或用户终端相当于BICC协议中的BCF、CSF功能分离的SN节点。当有前转发生时,媒体承载在各软交换下的媒体网关之间逐段建立起来,通话后媒体信息也是逐段传送。但是,在IP网中主叫终端和被叫终端在交互IP地址、端口及编码格式等信息后,是可以直接交流媒体信息的。

    目前,在呼叫前转业务中,无应答前转(Call Forwarding NoRely,简称为CFNR)业务要求每个中间转接用户必须接续成功,因为一旦有用户在前转发生前摘机,则该用户就可以与主叫用户建立正常通话。对于其他类型的前转业务,软交换可以通过被叫的类型、状态进行判断或者进行无条件判断,来确定是否需要立即发起新的呼叫,并可以继续使用隧道方式传输承载控制信息。

    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就是利用IP网的特点,实现媒体信息在主叫和被叫用户终端之间的直接传送,从而减少信息传输的中间处理环节和传输时延。为了达到该目的,在非CFNR前转业务实现过程中,本发明提出了在通过隧道方式进行IP承载控制信息的交互时,由原来的本段之间网关与网关之间交互,改为主叫终端与前转终端之间的交互。在呼叫建立过程中,主叫侧软交换和前转侧软交换之间通过BICC协议交互承载控制信息,中间发生前转的用户(原被叫终端)所在的软交换(被叫侧软交换)只负责呼叫前转的判断,并直接转发呼叫建立消息,其作用相当于CMN,下面将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方法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呼叫前转的方法,用于在下一代交换网络中,利用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协议实现呼叫前转的建立。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呼叫前转的方法的系统环境如图2所示,包括主叫终端或媒体网关A、与主叫终端或媒体网关A连接的软交换A、被叫终端的软交换B、前转终端或网关C、以及和网关C连接的软交换C。其中,主叫终端呼叫被叫终端,被叫终端发生了非无应答的前转,将呼叫前转到前转终端。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呼叫前转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处理:

    步骤S302,主叫终端通过主叫侧软交换和被叫侧软交换呼叫被叫终端,在被叫终端判断需要进行非无应答前转的情况下,通过被叫侧软交换和前转侧软交换向前转终端发起非无应答前转。

    步骤S304,主叫侧软交换和前转侧软交换直接通过呼叫控制协议进行承载控制信息的交互,完成呼叫前转的建立。这里,被叫侧软交换只负责转发交互的承载控制信息以及对非无应答前转的判断,并不对接收到的消息进行处理。

    在步骤S304中,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主叫侧软交换和前转侧软交换直接通过呼叫控制协议进行承载控制信息的交互时,根据承载控制信息的携带情况分两种情况:情况一,在呼叫建立请求中携带承载控制信息(也可以称为媒体控制信息),例如,采用H.248协议的媒体网关或者用户终端;情况二,在呼叫建立请求中不携带承载控制信息,承载控制信息将由后续的呼叫建立消息提供,例如,采用SIP协议的用户终端(对于这两种情况下的处理将在后面进行详细描述)。

    通过上述处理,就能够完成承载信息的交互,使得主叫终端可以通过IP网络与前转终端建立媒体承载通道。

    在呼叫前转建立完成后,前转终端如果空闲将开始振铃,主叫终端应该听到回铃音,对于主叫回铃音的播放,前传侧软交换后向发送ACM消息,由该消息的任选后向呼叫指示码参数中的带内信息指示语指示回铃音由被叫侧还是主叫侧播放。

    具体的决定方式如下:前转侧软交换向主叫侧软交换发送指示信息,其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由前转侧媒体网关或由主叫侧媒体网关向主叫终端播放回铃音。并在任选后向呼叫指示码参数中的带内信息指示语中携带指示消息,其中,根据带内信息指示语中是否有指示判断由主叫侧媒体网关或者被叫侧媒体网关向主叫终端播放回铃音。

    其判断规则为:在带内信息指示语为带内信息或适当的码型目前可用的情况下,由前转侧媒体网关向主叫终端播放回铃音,在带内信息指示语为不指示的情况下,由主叫侧媒体网关向主叫终端播放回铃音。

    下面将针对上述本发明携带承载控制信息的两种情况,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情况一,在呼叫建立请求中携带承载控制信息。

    1、主叫侧软交换接收主叫终端发送的呼叫建立请求消息,获取呼叫建立请求中携带的主叫侧承载控制信息,并利用隧道传输方式通过初始地址消息(Initial Address Message,简称为IAM)消息将主叫侧承载控制信息通过呼叫控制协议消息发送到被叫侧软交换。

    2、被叫侧软交换判断被叫终端需要进行非无应答呼叫前转,则使用隧道方式直接将主叫侧承载控制信息和前转终端的前转号码信息通过IAM消息转发到前转侧软交换,由于承载控制信息没有交互完成,此处被叫侧软交换不向主叫侧的软交换返回任何消息。

    3、在前转侧软交换获取主叫侧承载控制信息后,前转侧软交换将主叫侧承载控制信息发送到前转终端;前转终端判断是否能够接受主叫侧承载控制信息,并在判断为是的情况下,向前转侧软交换发送前转侧承载控制信息,前转侧软交换将承载控制信息封装在应用传输消息(Application Transport Message,简称为APM)中后向发送到被叫侧软交换,被叫侧软交换已经得知此处不需要和用户终端或网关建立媒体连接,直接透传该APM消息到主叫侧的软交换。

    4、主叫侧软交换接收预定消息,获取前转侧承载控制信息。

    5、主叫侧软交换将前转侧承载控制信息发送到主叫终端,这样主叫终端和前转终端就完成了媒体承载控制信息的交互。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根据本发明实现呼叫前转的方法的第一种情况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处理:

    步骤401,主叫侧软交换A下的主叫终端A发起呼叫拨打被叫终端B,主叫终端A向主叫侧软交换A发送呼叫建立请求消息,并同时将承载控制信息发送到主叫侧软交换A。

    步骤402,主叫侧软交换A收到主叫终端A的呼叫建立请求消息,获取其中的被叫号码信息以及承载控制信息,并经过被叫号码分析得出路由后,主叫侧软交换A在IAM消息中利用应用传送机制隧道传送IP承载控制信息到被叫侧软交换B。

    步骤403,被叫侧软交换B接收到前向发送的IAM消息,解析得到被叫用户号码,经过号码分析得知该用户申请了呼叫前转业务,例如,用户忙呼叫前转,无条件呼叫前转等,在能立即判断需要发起前转呼叫的情况下,被叫侧软交换B向前转终端C所在的软交换C发送IAM消息,其中,该消息以用户C的号码为被叫号码,用户B为原被叫号码和改发号码,并携带有指示前转原因的改发信息,同时也利用应用传送机制隧道传送主叫终端A的承载控制信息,并且,被叫侧软交换B并不向主叫侧软交换A返回后向通知消息。

    步骤404,前传侧软交换C收到IAM消息后根据被叫号码分析,在前转终端C是本域下的用户的情况下,将消息中的承载控制信息发送到前传终端C。

    步骤405,前转终端C接收主叫终端A的承载控制信息,并返回本身支持的承载控制信息到前传侧软交换C。

    步骤406,前传侧软交换C将前转终端C的承载控制信息同样使用应用传输机制以APM消息隧道后向发送到被叫侧软交换B。

    步骤407,被叫侧软交换B接收到APM消息后直接转送到后向的主叫侧软交换A。

    步骤408,主叫侧软交换A收到APM消息后,获取其中的承载控制信息,并发送到主叫终端A,完成承载控制信息的交互。

    步骤409,在前转终端接续成功的情况下,前转终端C将开始振铃,同时向前传侧软交换C发送提示消息通知被叫正在振铃,主叫用户可以听回铃音。

    步骤410,前传侧软交换C收到前转终端C的提示信息后,后向发送ACM,前传侧软交换C将判断前转终端是否可以向主叫放回铃音,如果前转终端C是中继用户,则中继网关是可以后向播放回铃音的,前传侧软交换C在ACM消息的任选后向呼叫指示码参数的带内信息指示语标志带内信息或适当码型目前可用,用以指示主叫用户回铃音由被叫侧来播放。如果前转终端是其他终端不能后向播放回铃音,带内信息指示语为未指示,告知主叫用户回铃音由主叫侧用户终端自己播放。

    步骤411,被叫侧软交换B收到ACM消息后将呼叫前转相关信息增加到ACM消息中,例如,前转类型和前转的用户号码等信息,再转送给后向的主叫侧软交换A。

    步骤412,主叫侧软交换A收到ACM消息后,根据消息中的带内消息指示语控制主叫终端A听回铃音。如果带内信息指示语为无指示,主叫侧软交换A控制主叫终端A为用户放回铃音。如果带内信息指示语为带内信息或适当码型目前可用,主叫侧软交换A抑制用户终端A播放回铃音,等待前转侧向主叫用户播放。

    通过上述的处理,实现了主叫终端和前转终端通过IP网络直接进行媒体交互,并且还能够有效控制回铃音的播放。

    情况二,呼叫建立请求中不携带承载控制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终端之间的承载控制信息交互可能由主叫侧后续的呼叫建立消息首先发起,也可能是被叫侧的用户终端首先提供,本发明实施例以被叫侧首先提供为例进行说明,其他情况与下述的方法类似,本文不再一一列举。并且,对于该情况二,BICC协议中采用后向延迟的呼叫建立方式。

    1、主叫侧软交换接收主叫终端发送的呼叫建立请求消息,将呼叫控制信息通过IAM消息发送到被叫侧软交换。

    2、被叫侧软交换判断被叫终端需要进行非无应答呼叫前转,被叫侧软交换直接转发IAM消息给前转侧软交换,并携带相关的前转号码信息,因为被叫侧软交换可以立即判断发生前转,而且承载控制信息未交互,被叫侧软交换并不后向发送地址全消息(AddressComplete Message,ACM)通知有前转发生。

    3、前转侧软交换接收呼叫控制信息后,前转侧软交换向前转终端发送呼叫建立请求消息;前转终端向前转侧软交换返回呼叫建立响应消息,并在呼叫建立响应消息中首先提供前转侧承载建立信息,前转侧软交换将前转侧承载控制信息通过APM消息经由被叫侧软交换后向透明传送到主叫侧软交换。

    4、主叫侧软交换接收APM消息,获取前转侧承载控制信息,将前转终端提供的承载控制信息提交到主叫终端。主叫终端接受后向主叫侧软交换返回主叫侧承载控制信息,主叫侧软交换通过APM消息前向隧道传送,完成承载控制信息交互。

    下面,结合附图,对根据本发明实现呼叫前转的方法的第二种情况进行详细说明。如图5所示,承载控制信息由被叫首先提供,媒体接续的改进方法与上情况一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呼叫发起的方向与媒体承载主动发起的方向不同,承载控制信息由后向提供再由前向反馈接受情况,并提供本端的信息以完成交互。具体包括以下处理:

    步骤501,主叫侧软交换A下的主叫终端A发起呼叫拨打被叫终端B,呼叫建立的请求消息中不带有承载控制信息,主叫侧的承载控制信息将在后续的呼叫建立消息中发送,这种情况在SIP用户终端中比较常见。

    步骤502,主叫侧软交换A收到主叫终端A的呼叫建立请求消息,生成IAM消息并发送到被叫终端B所在的被叫侧软交换B。IAM消息中携带有呼叫建立必需的被叫号码等信息,其他的与IP承载建立相关的信息需要根据IP网络情况对主叫侧软交换A设置是否携带在IAM消息中,例如,是否使用隧道传输、BNC特性等。

    步骤503,被叫侧软交换B收到前向发送的IAM消息,解析得到被叫用户号码,经过号码分析得知该用户申请了呼叫前转业务,在能够立即判断需要发起前转呼叫的情况下,被叫侧软交换B向前转终端C所在的前传侧软交换C发送IAM消息,IAM消息中增加与前转相关的参数信息,其他与IP承载建立相关的信息不变。

    步骤504,前传侧软交换C收到IAM消息后根据被叫号码分析,在判断前转终端C是本域下的用户的情况下,将呼叫建立请求发送到前转终端C,呼叫建立请求中不携带主叫侧的承载控制信息。

    步骤505,前传终端C响应呼叫建立请求,将本地支持的承载控制信息发送到前转侧软交换C。

    步骤506,前传侧软交换C将前转终端C的承载控制信息使用应用传输机制以APM消息后向发送到被叫侧软交换B。

    步骤507,被叫侧软交换B接收到APM消息后直接转发到后向的主叫侧软交换A。

    步骤508,主叫侧软交换A收到APM消息后,获取其中的承载控制信息,提供给主叫终端A。

    步骤509,主叫终端A在判断能接受被叫侧的承载控制信息的情况下,将本地的承载控制信息通过确认消息发送到主叫侧软交换A。

    步骤510,主叫侧软交换A将主叫终端A的承载控制信息通过应用传输机制APM消息隧道发送给后续的被叫侧软交换B。

    步骤511,被叫侧软交换B直接转发APM消息到前向的前传侧软交换C。

    步骤512,前传侧软交换C收到APM消息后,获取其中的承载控制信息,向前传终端C发送呼叫建立的确认消息,提供主叫侧的承载控制信息。

    步骤513,完成承载控制信息交互后,前传终端C接续成功,前传终端振铃,前转终端C向前转侧软交换C回提示消息,告知被叫用户正在振铃,主叫可以听回铃音。

    步骤514,前转侧软交换C收到提示信息后,向被叫侧软交换B前向发送ACM消息,并根据被叫提供回铃音能力的情况,设置ACM消息任选的后向呼叫指示码中的带内信息指示语的值。

    步骤515,被叫侧软交换B收到ACM消息后,转发到主叫侧软交换A。

    步骤516,主叫侧软交换A收到ACM消息后,根据消息中的带内信息指示语的值控制主叫的用户终端是否向主叫用户A播放回铃音,具体判断方式与情况一中的判断方式类似,在此不再重复说明。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对情况一和情况二下的呼叫前转方法的详细说明,可以得知,本发明的实现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被叫软交换判断需要发起前转呼叫时,利用隧道方式直接在主叫和被叫用户终端之间端到端的传输承载控制消息。这样主被叫用户之间获取到双方的IP地址、端口等承载控制信息后,就能够直接传输媒体信息。

    并且,主被叫用户终端交互完成承载控制信息后,本发明对于回铃音的播放提供了控制方法。通过后向消息的带内信息指示语来指示,当媒体通道可用于带内信息,说明被叫方需要通过媒体通道向主叫用户播放回铃音。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例为说明本发明的关键内容的常用实例,对于承载控制信息其他的传输方式包括前向延迟承载建立方式也一样适用。软交换下的用户终端类型很多,但都包括呼叫发起请求消息和承载控制信息,呼叫建立过程都可以使用本发明提供的IP承载建立方法。回铃音的处理方法并不限于呼叫前转业务,其他情况下的呼叫建立也可以使用该方法控制回铃音的播放。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使主叫终端和前转终端之间通过IP网络直接进行媒体交互,减少了媒体接续过程的中间环节,提高了语音数据的传送速率,降低了系统的延迟;并且,通过在呼叫建立过程中带内信息指示语的使用,有效控制了回铃音的播放,避免了主叫听不到回铃音或者出现主被叫设备同时播放回铃音出现的现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呼叫前转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呼叫前转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呼叫前转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呼叫前转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叫前转的方法.pdf(2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呼叫前转的方法,包括:在主叫终端通过主叫侧软交换和被叫侧软交换呼叫被叫终端、且被叫终端通过被叫侧软交换和前转侧软交换向前转终端发起非无应答前转的情况下,主叫侧软交换和前转侧软交换直接通过呼叫控制协议进行承载控制信息的交互,完成呼叫前转的建立。通过上述处理,减少了媒体接续过程的中间环节,提高了语音数据的传送速率,降低了系统的延迟。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电通信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