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锂离子电池二氧化钛纳米棒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 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锂离子电池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动力锂离子电池二氧化钛纳米棒 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作为便携式设备电源的广泛应用, 锂离子电池被认为是电动汽车和储能设备 电源中最有发展潜力的电源。 目前, 石墨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商业负极材料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是也存在一些安全和循环寿命等方面的问题, 制约其在电动汽车方面的应用。二氧化钛 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 具有高安全性和良好的循环寿命, 但其弱的导电性、 低倍率容 量等缺点同样影响了其应用。 单晶结构的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纳米棒可以提供直接的电子通 道来提高电子的传输速率, 可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 提供一种电容量高、 倍率性能好 的动力锂离子电池二氧化钛纳米棒负极材料。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动力锂离子电池二氧化钛纳米棒负极材料 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
一种动力锂离子电池二氧化钛纳米棒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包括下述步骤 :
(1) 将 1 ~ 2 质量份的钛箔进行抛光处理和超声处理, 然后冲洗、 干燥, 得到表面光 亮的钛箔片 ;
(2) 将所述钛箔片放入反应釜, 加入 10 ~ 20 质量份的甲苯、 1 ~ 4 质量份的钛酸 正丁酯、 1 ~ 4 质量份的浓盐酸 ( 质量分数为 37% ), 然后在 150 ~ 200℃下反应 4 ~ 8 小 时, 再冲洗、 烘干, 得到动力锂离子电池二氧化钛纳米棒负极材料。
步骤 1 中, 所述超声处理是用丙酮超声 20 ~ 30 分钟、 异丙醇超声 20 ~ 30 分钟、 甲醇超声 20 ~ 30 分钟 ; 所述冲洗是采用无水乙醇 ; 所述干燥是在氮气流中干燥 1 ~ 2 小 时。
步骤 2 中, 所述冲洗是采用无水乙醇 ; 所述烘干是在 60 ~ 70℃下烘干 12 ~ 24 小 时。
本发明的原理如下 : 以钛箔为基底, 通过溶剂热反应, 利用浓盐酸中存在的少量水 分, 在高温条件下, 将溶于甲苯中的钛酸正丁酯与水反应形成单晶结构金红石型二氧化钛, 同时钛箔在浓盐酸中溶出钛盐, 补充反应消耗的钛酸正丁酯, 形成细长的单晶结构的金红 石型二氧化钛纳米棒。将单晶结构的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纳米棒分别在 0.01 ~ 2.5V 和 1 ~ 2.5V 进行充放电测试, 发现在 0.01 ~ 2.5V 电位区间内有更高的充放电容量、 倍率和循环性 能。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 :
(1) 本发明采用溶剂热法形成单晶结构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纳米棒独特结构, 有利 于锂离子的迁移以及电子的传递。
(2) 本发明在 0.01 ~ 2.5V 和 1 ~ 2.5V 进行充放电测试相比, 在 0.01 ~ 2.5V 有 更高的充放电容量、 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 附图说明
图 1 为实施例 1 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纳米棒的 XRD 图。 图 2 为实施例 1 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纳米棒的 SEM 图 (a)(10000 倍 ) 和 (b)(60000倍 )。 图 3 为实施例 1 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纳米棒的 TEM 图 (a) 和 FFT 图 (b)。
图 4 为实施例 1 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纳米棒的 EDS 图。
图 5 为实施例 1 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纳米棒在 0.01 ~ 2.5V(a) 和 1 ~ 2.5V(b) 前 三圈充放电曲线图。
图 6 为实施例 1 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纳米棒在 0.01 ~ 2.5V 和 1 ~ 2.5V 不同电流 密度下的循环寿命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1
(1) 将 1 质量份的钛箔进行抛光处理, 用丙酮超声 30 分钟、 异丙醇超声 30 分钟、 甲 醇超声 30 分钟, 然后用无水乙醇冲洗, 再在氮气流中干燥 2 小时, 得到表面光亮的钛箔片。
(2) 将上述钛箔片放入到容积为 20 毫升的反应釜中, 同时加入 10 质量份的甲苯, 1 质量份的钛酸正丁酯, 1 质量份的浓盐酸 ( 质量分数为 37% ), 在 180℃下反应 4 小时 ; 然 后将合成的样品用无水乙醇冲洗干净, 再在 60℃下烘干 24 小时, 得到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单 晶结构的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纳米棒负极材料。
实施例 2
(1) 将 2 质量份的钛箔进行抛光处理, 用丙酮超声 20 分钟、 异丙醇超声 30 分钟、 甲 醇超声 30 分钟, 然后用无水乙醇冲洗, 再在氮气流中干燥 1 小时, 得到表面光亮的钛箔片。
(2) 将上述钛箔片放入到容积为 20 毫升的反应釜中, 同时加入 10 质量份的甲苯, 1 质量份的钛酸正丁酯, 1 质量份的浓盐酸 ( 质量分数为 37% ), 在 200℃下反应 4 小时 ; 然 后将合成的样品用无水乙醇冲洗干净, 再在 70℃下烘干 12 小时, 得到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单 晶结构的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纳米棒负极材料。
实施例 3
((1) 将 1 质量份的钛箔进行抛光处理, 用丙酮超声 30 分钟、 异丙醇超声 30 分钟、 甲醇超声 20 分钟, 然后用无水乙醇冲洗, 再在氮气流中干燥 2 小时, 得到表面光亮的钛箔 片。
(2) 将上述钛箔片放入到容积为 20 毫升的反应釜中, 同时加入 10 质量份的甲苯, 1 质量份的钛酸正丁酯, 1 质量份的浓盐酸 ( 质量分数为 37% ), 然后在 180℃下反应 8 小时。
然后将合成的样品用无水乙醇冲洗干净, 然后在 60℃下烘干 24 小时, 得到用于锂离子电池 的单晶结构的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纳米棒负极材料。
实施例 4
(1) 将 1 质量份的钛箔进行抛光处理, 然后用丙酮超声 30 分钟、 异丙醇超声 30 分 钟、 甲醇超声 30 分钟, 然后用无水乙醇冲洗, 最后在氮气流中干燥 2 小时, 得到表面光亮的 钛箔片。
(2) 将上面所述钛箔片放入到容积为 20 毫升的反应釜中, 同时, 同时加入 15 质量 份的甲苯, 1 质量份的钛酸正丁酯, 1 质量份的浓盐酸 ( 质量分数为 37% ), 在 180℃下反应 4 小时 ; 然后将合成的样品用无水乙醇冲洗干净, 再在 60℃下烘干 24 小时, 得到用于锂离子 电池的单晶结构的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纳米棒负极材料。
实施例 5
(1) 将 2 质量份的钛箔进行抛光处理, 用丙酮超声 20 分钟、 异丙醇超声 20 分钟、 甲 醇超声 20 分钟, 然后用无水乙醇冲洗, 再在氮气流中干燥 2 小时, 得到表面光亮的钛箔片。
(2) 将上述钛箔片放入到容积为 20 毫升的反应釜中, 同时加入 20 质量份的甲苯, 1 质量份的钛酸正丁酯, 2 质量份的浓盐酸 ( 质量分数为 37% ), 在 150℃下反应 4 小时 ; 然 后将合成的样品用无水乙醇冲洗干净, 再在 70℃下烘干 12 小时, 得到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单 晶结构的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纳米棒负极材料。
实施例 6
(1) 将 1 质量份的钛箔进行抛光处理, 用丙酮超声 20 分钟、 异丙醇超声 30 分钟、 甲 醇超声 30 分钟, 然后用无水乙醇冲洗, 再在氮气流中干燥 2 小时, 得到表面光亮的钛箔片。
(2) 将上述钛箔片放入到容积为 20 毫升的反应釜中, 同时加入 10 质量份的甲苯, 1 质量份的钛酸正丁酯, 4 质量份的浓盐酸 ( 质量分数为 37% ), 在 150℃下反应 8 小时 ; 然 后将合成的样品用无水乙醇冲洗干净, 再在 60℃下烘干 24 小时, 得到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单 晶结构的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纳米棒负极材料。
实施例 7
(1) 将 1 质量份的钛箔进行抛光处理, 用丙酮超声 30 分钟、 异丙醇超声 30 分钟、 甲 醇超声 30 分钟, 然后用无水乙醇冲洗, 再在氮气流中干燥 2 小时, 得到表面光亮的钛箔片。
(2) 将上述钛箔片放入到容积为 20 毫升的反应釜中, 同时加入 10 质量份的甲苯, 1 质量份的钛酸正丁酯, 4 质量份的浓盐酸 ( 质量分数为 37% ), 在 200℃下反应 6 小时 ; 然 后将合成的样品用无水乙醇冲洗干净, 再在 70℃下烘干 24 小时, 得到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单 晶结构的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纳米棒负极材料。
性能测试实验
(1) 图 1 : 将实施例 1 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纳米棒, 进行 X 射线衍射测试, 扫描速度是 4 度每分, 从 20 扫到 80 度。
由图 1 可见, 制备得到的二氧化钛纳米棒以金红石晶型结构存在。
(2) 图 2(a) 和 (b) : 将实施例 1 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纳米棒涂敷在导电胶上, 进行扫 描电镜分析。
由图 2(a) 和 (b) 可见, 合成的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纳米棒, 直径大小约在 120nm 左 右, 长度大约在 5um 左右。(3) 图 3(a) 和 (b) : 将实施例 1 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纳米棒, 分散在无水乙醇中, 超 声分散 10 ~ 20min, 进行透射电镜分析。
由图 3(a) 和 (b), 合成的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纳米棒是沿着 (001) 晶面方向生长, 同 时是以单晶结构存在。
(4) 图 4 : 将实施例 1 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纳米棒分散在无水乙醇中, 超声分散 10 ~ 20min, 进行能谱分析。
由图 4 可以看出合成的样品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钛。
(5) 分别以实施例 1 制备的单晶结构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纳米棒为工作电极, 锂片 为对电极, Celgard 2400 为隔膜, 以 1mol/L LiPF6 inEC ∶ DMC ∶ DEC(1 ∶ 1 ∶ 1 体积比 ) 为电解液, 制备成扣式电池。在 0.01 ~ 2.5V 和 1 ~ 2.5V 电位区间和电流密度从 16.8mAg-1 到 84mAg-1 之间进行充放电性能测试, 测试结果如图 5 和图 6 所示。由图 5 可见, 本实施例 的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纳米棒在 0.01 ~ 2.5V, 在相同的电流密度下前三圈得到的充放电容 量比在 1 ~ 2.5V 电位区间高。
由图 6 可见, 与在 1 ~ 2.5V 电位区间相比, 本实施例的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纳米棒 在 0.01 ~ 2.5V 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可能是由于低电位下乙炔增大了活性物 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纳米棒的有效反应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