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EL模块.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02464 上传时间:2018-03-31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618.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116423.1

申请日:

2010.02.11

公开号:

CN101814584A

公开日:

2010.08.2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L 51/50申请日:20100211|||公开

IPC分类号:

H01L51/50; H01L51/52; H01L51/56

主分类号:

H01L51/50

申请人: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发明人:

河地秀治; 小西洋史; 棚桥理; 深野智; 大川将直

地址:

日本大阪府门真市大字门真1048番地

优先权:

2009.02.20 JP 2009-038008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代理人:

臧建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有机EL)模块,可降低用于对阳极和阴极进行供电的配线板的加工损耗。有机EL模块(1)包括:元件基板(2);有机EL元件(3),包含阳极(31P)、有机层及阴极(31M);密封部(4);以及配线板(5),用于对阳极(31P)和阴极(31M)进行供电。各个配线板(5)以带状导体在同一面内的一部分相抵接的方式而弯折地形成,并且以将延伸出的阳极(31P)和阴极(31M)的同极彼此连接的方式而配置在元件基板(2)的外周缘上。由此,配线板(5)无须从板状导体切出成U字形状,便可实现具有符合电极形状的宽度的形状。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模块,包括:多边形状的元件基板,具有透光性;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包含电极和有机层,所述电极是由层叠在所述元件基板上的阳极和阴极构成;密封部,相向配置在所述元件基板上,以对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进行密封;以及至少一对配线板,用于对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阳极和阴极进行供电;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模块的特征在于,
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和密封部形成在所述元件基板的外周缘的更内侧区域内,并且阳极和阴极的各一部分彼此不同地延伸到所述密封部的外周缘的更外侧,并沿着所述元件基板的多个外周边而形成在所述元件基板上,
各个所述配线板是以带状导体在同一面内的一部分相抵接的方式而弯折地形成,且以将所述延伸出的阳极和阴极的同极彼此连接的方式而配置在所述元件基板的外周缘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线板是引线框架,而且与所述电极接触的部分形成为波状。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线板是在弯曲自如的基板两面具有板状导体的挠性配线基板。

说明书

有机EL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有机电致发光(以下称作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的发光的有机EL模块(module)。
背景技术
先前以来,已知有一种使有机物发光而获得面光源的有机电致发光(有机EL)模块(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参照图11来说明此种有机EL模块。有机EL模块100是在由玻璃(glass)构成的四边形的元件基板102上,依次层叠构成有机EL元件103的阳极(anode)131P、有机层、阴极(cathode)131M,利用由硅酮(silicone)构成的密封部104来密封所述有机EL元件103,并设置用于分别对阳极131P和阴极131M进行供电的配线板105P、105M。有机EL元件103的面积比元件基板102小,而且是形成在元件基板102的中央附近。为了尽可能地获得均匀的发光面,有机EL元件103是从其周围的多个方向来对阳极131P和阴极131M进行供电。因此,阳极131P和阴极131M的一部分从密封部104内彼此不同地延伸到外侧,并且沿着元件基板102的多个外周边而形成在元件基板102上。配线板105P、105M例如是有角的U字形状,且配置在元件基板102的外周缘上,并且分别连接到多个阳极131P和阴极131M。该配线板105P、105M连接于有机EL模块100外部的直流电源,经由配线板105P、105M来对阳极131P和阴极131M进行供电。
如此一来,为了将沿着元件基板102的多个外周边而彼此不同地形成的阳极131P、阴极131M的同极彼此予以连接以进行供电,用于供电的配线板105P、105M是形成为有角的U字形状或者L字形状或框形状,并且以包围有机EL元件103的方式而配置。该配线板105P、105M是从作为母材的矩形板状的导体通过切出加工而形成为有角的U字形状等。因此,由有角的U字形状等包围的部分的母材变得无用,配线板105P、105M的加工损耗(loss)较多,制造成本(cost)变高。
[先前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7-2997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用于解决所述问题,其目的在于,在有机电致发光(有机EL)模块中,降低用于对阳极和阴极进行供电的配线板的加工损耗,从而削减制造成本。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有机EL模块,包括:多边形状的元件基板,具有透光性;有机EL元件,包含电极和有机层,所述电极是由层叠在所述元件基板上的阳极和阴极构成;密封部,相向配置在所述元件基板上,以对所述有机EL元件进行密封;以及至少一对配线板,用于对所述有机EL元件的阳极和阴极进行供电;所述有机EL模块的特征在于,所述有机EL元件和密封部形成在所述元件基板的外周缘的更内侧区域内,并且阳极和阴极的各一部分彼此不同地延伸到所述密封部的外周缘的更外侧,并沿着所述元件基板的多个外周边而形成在所述元件基板上,各个所述配线板是以带状导体在同一面内的一部分相抵接的方式而弯折地形成,且以将所述延伸出的阳极和阴极的同极彼此连接的方式而配置在所述元件基板的外周缘上。
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是如第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有机EL模块,其中所述配线板是引线框架(lead frame),而且与所述电极接触的部分形成为波状。
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是如第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有机EL模块,其中所述配线板是在弯曲自如的基板两面具有板状导体的挠性(flexible)配线基板。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技术方案,配线板是由弯折的带状导体而构成,因此无须从板状导体切出成U字形状,便可实现具有符合电极形状的宽度的形状,而且可降低加工损耗,从而可削减制造成本。
根据第二技术方案,由于配线板是通过多个接触部而与电极接触,因此即便是相对于电阻值较高的电极,配线板也可确实地与电极接触,从而均匀地对电极进行供电,以获得均匀的发光面。
根据第三技术方案,由于配线板可将挠性配线基板弯折而与各电极压接,因此当利用一个挠性配线基板来压接多个电极时,对于挠性基板的尺寸偏差、压接位置的偏差、以及电极部分的位置偏差的吸收将变得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有机EL)模块的平面图。
图2是所述有机EL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所述有机EL模块中的有机EL元件的截面构成图。
图4(a)至图4(e)是表示所述有机EL模块的形成次序的平面图。
图5是所述有机EL模块中的配线板的平面图。
图6(a)是配线板在弯折之前的局部放大图,图6(b)是所述配线板在弯折之后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所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有机EL模块的平面透视图。
图8是图7的A-A线端面图。
图9是所述有机EL模块的盒体的图7的B-B线端面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有机EL模块的平面图。
图11是先前的有机EL模块的平面图。
[符号的说明]
1、11、12、100有机电致发光(有机EL)模块
2、102元件基板                  3、103有机EL元件
4、104密封部                    5配线板
5P、105P配线板(正侧)            5M、105M配线板(负侧)
6直流电源                       7盒体
8导热性弹性体                   21外周边
31电极                          31P、131P阳极
31M、131M阴极                   32有机层
51弯折部                        52划线
53、54划线52两侧附近的面        71前面盒体
72背面盒体                      73开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6(a)、(b)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有机EL)模块。如图1和图2所示,有机EL模块1包括:多边形状的元件基板2,具有透光性;有机EL元件3,包含电极31和有机层32,所述电极31是由层叠在元件基板2上的阳极31P和阴极31M构成;密封部4,相向配置在元件基板2上,以对有机EL元件3进行密封;配线板5P,用于对阳极31P进行供电;以及配线板5M,用于对阴极31M进行供电。有机EL元件3和密封部4是形成在元件基板2的外周缘的更内侧区域内。阳极31P和阴极31M的各一部分彼此不同地延伸到密封部4的外周缘的更外侧,并沿着元件基板2的多个外周边21而形成在元件基板2上。各个配线板5P、5M是以带状导体在同一面内的一部分相抵接的方式而弯折地形成。配线板5P是以将延伸出的阳极31P彼此连接的方式而配置在元件基板2的外周缘上,配线板5M是以将延伸出的阴极31M彼此连接的方式而配置在元件基板2的外周缘上。配线板5P、5M通过一对导电线而分别连接于设置在有机EL模块1外的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由于配线板5P、5M上分别为同电位,因此该导电线安装在配线板5P、5M上的适当的各一处。
如图3所示,有机EL元件3是面发光光源,且形成在由平板状的玻璃或丙烯酸树脂(acryl resin)等构成的元件基板2上。有机EL元件3的各层是作为透明电极的阳极31P、有机层32和阴极31M,并且是通过真空蒸镀法或喷墨(ink jet)法等方法而依次层叠。各层的材料例如是,阳极31P为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有机层32为铝络合物(Alq3),阴极31M为铝等的金属。从直流电源6经由配线板而对阳极31P和阴极31M进行供电,由此从有机层32放出光。从有机层32放出的光如箭头L32所示,通过透明的阳极31P和元件基板2而出射到外部。由金属构成的阴极31M将从有机层32入射的光反射到元件基板2侧。另外,有机层32除了层叠由铝络合物等构成的发光层以外,还可进一步层叠其他层,例如既可以在发光层的阳极31P侧层叠由芳基胺类等构成的空穴(hole)输送层,也可以在阴极31M侧层叠由锂络合物等构成的电子注入层。
关于有机EL模块1的形成次序,依次参照图4(a)~图4(e)来进行说明。如图4(a)所示,首先在元件基板2上层叠阳极31P。
接着,如图4(b)所示,在阳极31P上层叠有机层32(光点图案(dotpattern)部)。有机层32是形成在元件基板2的中央部附近,即形成在元件基板2的外周缘的更内侧区域内。
然后,如图4(c)所示,层叠阴极31M。在元件基板2的外周缘的更内侧区域内,由阳极31P和阴极31M夹持着有机层32而形成有机EL元件3。
接着,如图4(d)所示,密封部4是通过涂布硅酮或环氧等的密封树脂而形成。密封部4包覆有机EL元件3,以保护有机EL元件3免受空气中的水分或氧的影响。阳极31P的一部分延伸到密封部4的外周缘的更外侧(图的上下方向),阳极31P的一组对边位于密封部4的外周缘的更外侧,而其他对边则位于密封部4的外周缘的更内侧。阴极31M的一部分在与阳极31P的延伸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到密封部4的外周缘的更外侧(图的左右方向)。阳极31P的延伸部分与阴极31M的延伸部分(斜线部)是为了与有机EL元件3外电性连接而从密封部4处露出,而且为了获得均匀的发光面,而在元件基板2的相向的边上配置着同极。
然后,如图4(e)所示,形成为有角的U字形状的配线板5P、5M是以在元件基板2的外周缘上彼此不重叠的方式而配置。正侧的配线板5P与阳极31P的两个延伸部分接触,而负侧的配线板5M与阴极31M的两个延伸部分接触。另外,配线板5P、5M无须整体完全位于元件基板2的外周缘上,既可以一部分搭在密封部4上,也可以突出到元件基板2外。
关于配线板5P、5M(以下统称为配线板5)的形成次序,参照图5以及图6(a)、(b)来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配线板5是以由引线框架等构成的带状导体在弯折部51处呈大致直角地弯折,从而成为例如有角的U字形状的方式而形成,并且在所述的安装状态下,配线板5成为将元件基板2上相向地露出的多个电极31的同极彼此连接的形状。
如图6(a)所示,配线板5是通过在与其长度方向成大致45°的划线(score)52处谷折,并以划线52的两侧附近的面53、54相抵接的方式而弯折,从而如图6(b)所示,形成弯折成大致直角的弯折部51。
在以此方式所构成的有机EL模块1中,配线板5是由弯折的带状导体构成,所以无须从板状导体切出成U字形状,便可实现具有符合电极31的形状的宽度的形状,而且可降低加工损耗,从而可削减制造成本。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接着,参照图7至图9,来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有机EL模块。如图7和图8所示,本变形例的有机EL模块11是收纳在盒体(case)7内。在本变形例中,配线板5是引线框架,而且与电极31接触的部分形成为波状。配线板5是由正侧的配线板5P和负侧的配线板5M成对地构成,而且配线板5P和配线板5M分别与阳极31P和阴极31M接触的部分形成为波状。也可以使配线板5中仅正侧的配线板5P形成为一部分波状,而使负侧的配线板5M为平板状。
盒体7是将树脂等形成为箱体状而成,由前面盒体71和背面盒体72构成。在盒体7中,将出射光的元件基板2侧作为前面盒体71侧而收纳有机EL模块11,并且将前面盒体71和背面盒体72以嵌合。在配线板5的形成为波状的部分与背面盒体72之间,设置着由硅酮橡胶(siliconerubber)等构成的导热性弹性体8。导热性弹性体8将配线板5按压到电极31上而形成电性连接。配线板5通过贯穿背面盒体72的导电线而连接到盒体7外部的直流电源。有机EL元件3经由配线板5来对电极31进行供电,从而出射光。从有机EL元件3产生的热经由导热性弹性体8而传递到背面盒体72,并从背面盒体72释放到大气中。
如图9所示,前面盒体71在与有机EL元件3相向的部分上设置着开口部73。从有机EL元件3出射的光是通过开口部73而照射。
根据本变形例的有机EL模块11,由于配线板5是通过多个接触部而与电极31接触,所以即便是相对于由ITO等构成的电阻值较高的电极31,配线板5也可确实地与电极31接触,以均匀地对电极31进行供电,从而获得均匀的发光面。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10,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有机EL模块。在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模块12中,配线板5是设为在弯曲自如的基板两面具有板状导体的挠性(flexible)配线基板,以取代第一实施方式的单板的导体。所述挠性配线基板包括:成为底板且具有绝缘性的基板;该基板两面的导体;以及导体表面的保护层(cover layer)(表面保护薄膜(film))。配线板5是以形成为带状的挠性配线基板在同一面内的一部分相抵接的方式而弯折,从而形成为包围有机EL元件3的边框形状。配线板5的导体与电极31接触的部分从保护层露出,将其中一面的导体与阳极31P连接,并通过弯折而将挠性配线基板的表背予以反转,从而将另一面的导体与阴极31M连接。配线板5的导体经由各向异性导电层(anisotropicconducting film,ACF)而对电极31实施压接安装。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模块12中,由于配线板5可以将挠性配线基板弯折而与各电极31压接,因此当利用一个挠性配线基板来压接多个电极31时,对于挠性基板的尺寸偏差、压接位置的偏差、电极部分的位置的偏差的吸收将变得容易。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的构成,可以在不变更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例如,配线板也可以通过弯折而形成为L字形状,并且将一对L字形状的配线板以各配线板的弯折部位于对角的方式而配置在元件基板上。而且,也可以将有机EL元件设为六边形,将所述阳极与阴极彼此不同地分别向三个方向延伸,以将所述阳极和阴极连接到弯折成大致120°而形成的挠性配线基板上。

有机EL模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有机EL模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有机EL模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机EL模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EL模块.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有机EL)模块,可降低用于对阳极和阴极进行供电的配线板的加工损耗。有机EL模块(1)包括:元件基板(2);有机EL元件(3),包含阳极(31P)、有机层及阴极(31M);密封部(4);以及配线板(5),用于对阳极(31P)和阴极(31M)进行供电。各个配线板(5)以带状导体在同一面内的一部分相抵接的方式而弯折地形成,并且以将延伸出的阳极(31P)和阴极(31M)的同极彼此连接的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