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镍氢电池模块单体电池的内联方法.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098087 上传时间:2018-03-3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4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38016.8

申请日:

2009.04.24

公开号:

CN101572298A

公开日:

2009.11.04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H01M 2/24公开日:20091104|||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H01M2/24; H01M2/26; H01M10/30

主分类号:

H01M2/24

申请人:

江苏奇能电池有限公司

发明人:

费 扬

地址:

212200江苏省扬中市绿扬路95号

优先权:

2008.12.17 CN 200810244772.4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徐冬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镍氢电池模块单体电池的内联方法,先将电池单体的正负极分别设在电池单体的两侧;将若干电池单体按电极侧面相对的方式排成一列插入电池壳内,相邻的电池单体之间通过隔板隔开;其中插入电池壳的电池单体的电极方向相同;相邻单体电池之间的正负电极侧面通过嵌在所述的隔板内的电导体金属柱相连接;从电池壳两端未与相邻单体电池相连的电极侧面引出正负极并封装成完整的电池。本发明得到的电池模块,其内阻小、比功率大,快速充放电效率高;减少了电池模块体积,增加了安全性;由于采用此方法的电导体金属用材较少,在提高使用效率的同时大大的节约了电池生产成本。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镍氢电池模块单体电池的内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将电池单体的正负极分别设在电池单体的两侧;
B、将若干电池单体按电极侧面相对的方式排成一列插入电池壳内,相邻的电池单体之间通过隔板隔开;其中插入电池壳的电池单体的电极方向相同;
C、相邻单体电池之间的正负电极侧面通过嵌在所述的隔板内的电导体金属柱相连接;
D、从电池壳两端未与相邻单体电池相连的电极侧面引出正负极并封装成完整的电池。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镍氢电池模块单体电池的内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导体金属柱与电池单体的电极侧面通过焊接或机械铆合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镍氢电池模块单体电池的内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导体金属柱的长度为1~10mm。

说明书

一种镍氢电池模块单体电池的内联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镍氢电池模块中单体电池的链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动力电池模块的链接方式普遍通过单体电池的两极采用“过桥式″方法链接。而现有的链接方式很不理想,过桥式使单体电池由于直接的使用环境不一致,个体电池环境不相同,导致电池组整体使用效率降低。而且由于次种链接方式单体链接距离远,导电体长,增加了电阻,影响电池功率的输出,还增加了生产成本。单体电池的不一致,增加了单体电池的筛选复杂程度,并且给电池组合带来很多困难和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现有的单体电池联接最优化的组合方式,可以大大的减少生产成本,降低电导体的电阻力,提高电池模块的使用效率的一种链接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达到:
一种镍氢电池模块单体电池的内联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电池单体的正负极分别设在电池单体的两侧;
B、将若干电池单体按电极侧面相对的方式排成一列插入电池壳内,相邻的电池单体之间通过隔板隔开;其中插入电池壳的电池单体的电极方向相同;
C、相邻单体电池之间的正负电极侧面通过嵌在所述的隔板内的电导体金属柱相连接;
D、从电池壳两端未与相邻单体电池相连的电极侧面引出正负极并封装成完整的电池。
其中,电导体金属柱与电池单体的电极侧面通过焊接或机械铆合连接,电导体金属柱的长度为1~10mm。
本发明改变原有的传统“过桥式”链接方式,直接进行内联,将单体电池链接距离缩短,大大的减少电池单体直接的导电体的电阻。
电池模块中的单体通过金属柱进行联结,金属柱穿过相邻电池壳腔之间的隔板,其单体链接距离缩减到了几毫米。这种方式链接性能好,单体组的链接更加紧凑,可有效的保障单体电池环境的一致性,提高电池运行环境的可靠度。
作为电导体的金属柱是嵌入相邻电池壳腔之间的隔板里的,这样不会造成个电池单体之间电池液的相互渗漏。
用本发明的方法进行电池单体内联而组成的电池模块,其内阻小、比功率大,快速充放电效率高;其比功率比常规组合方式电池模块的比功率提高约20%以上,减少了电池模块体积,增加了电池模块的安全性;由于采用电池壳内部链接的方式,其电池模块内电池的使用环境的一致性更加突出。由于采用此方法的电导体金属用材较少,在提高使用效率的同时大大的节约了电池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单体电池示意图;
图2是点导体金属柱示意图;
图3是2个单体电池通过电导体焊接、机械铆合等工艺连接示意图;
图4是电池外壳示意图;
图5是整体电池模块的示意图;
图6是电导体金属柱嵌在电池壳中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4所示,电池壳内设有一列与单体电池相应的凹槽,相邻凹槽由厚度为毫米级的隔板相隔。将图2的长度为毫米级的电导体金属柱,嵌入相邻电池壳凹槽之间的隔板里如图6,然后将图1所示的正负极分别设在镍氢电池单体两侧的电池单体,装入电池外壳,确定好正负极方向后,再在相邻的格里放入与之前的电极朝向相同的另一电池单体,第一电池单体的正极通过电导体金属柱与第二单体电池的负极相连接,然后对连接点进行连接如图3。为确保连接及安装的稳定性及美观,在一个隔板内设有两个电导体金属柱,分别联接两个相邻电池单体电极侧面的上下两端。以此方式将多个电池单体的正极与另一个电池单体的负极相串联起来组成图5的电池模块。将此电池模块进行封装,并在最外端的从电池组串的两端分别引出正极和负极,组成完整的镍氢电池模块,也可作为单一的电池。
将通过以上方式由6个电池单体组成额定电压为7.2V的电池模块,与现有的同样由6个电池单体通过桥式连接组成的额定电压为7.2V的电池模块进行比较。本发明的电池模块的额定电容量比传统电池模块高出30%,其脉冲功率提升为1830W,循环寿命(80%DOD)比普通链接方式高出一倍,能够顺利达到2000次以上。在重量上,普通电池单体在2~4Kg,而该产品由于采用复合型高分子材料并且加上构造结构上的技术精简,产品重量可减到1.1666kg左右。具体性能的比较如下表所示:

 项目  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 产品  实施例产品  现有产品 额定电压  7.2V  7.2V 额定容量  6.5AH  4.5AH 外形尺寸(mm)  268x21x110  350x25x110 重量  1.1666KG  2.786KG 脉冲功率  1830W  >1100W 简单模拟工况  符合QC/T744-2006行  业标准  符合QC/T744-2006行  业标准 耐震动  符合QC/T744-2006行  业标准  较低 循环寿命(80%DOD)  <2000次  >1100次

一种镍氢电池模块单体电池的内联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镍氢电池模块单体电池的内联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镍氢电池模块单体电池的内联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镍氢电池模块单体电池的内联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镍氢电池模块单体电池的内联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镍氢电池模块单体电池的内联方法,先将电池单体的正负极分别设在电池单体的两侧;将若干电池单体按电极侧面相对的方式排成一列插入电池壳内,相邻的电池单体之间通过隔板隔开;其中插入电池壳的电池单体的电极方向相同;相邻单体电池之间的正负电极侧面通过嵌在所述的隔板内的电导体金属柱相连接;从电池壳两端未与相邻单体电池相连的电极侧面引出正负极并封装成完整的电池。本发明得到的电池模块,其内阻小、比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