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读取装置.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1097675 上传时间:2018-03-31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720.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34586.X

申请日:

2009.04.23

公开号:

CN101567954A

公开日:

2009.10.2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4N 1/028申请日:20090423|||公开

IPC分类号:

H04N1/028; H04N1/04

主分类号:

H04N1/028

申请人:

立志凯株式会社

发明人:

一之濑勇人

地址:

日本山梨县

优先权:

2008.4.25 JP 2008-115610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李 洋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图像读取装置,该装置可以无需增加装置的部件数量而以简单的结构实现在主扫描方向上均匀冷却图像读取装置内的长形状光源。该图像读取装置包括:具有沿主扫描方向为长形状的光源的、进行原稿读取的光学读取部;收容所述光源的第一收容部;在所述第一收容部的与所述主扫描方向正交的副扫描方向的侧面一侧与所述第一收容部邻接的第二收容部;设置在第一收容部和第二收容部之间的隔壁,在所述隔壁上形成有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由用于使第一收容部内的空气向第二收容部内移动的一个或者多个开口构成;第二通风口由设置在主扫描方向的多个开口构成,用于使所述第二收容部内的空气向第一收容部内移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图像读取装置,该装置包括:
具有沿主扫描方向为长形状的光源的、进行原稿读取的光学读取部;
收容所述光源的第一收容部;
在所述第一收容部的与所述主扫描方向正交的副扫描方向的侧面一侧与所述第一收容部邻接的第二收容部;
设置在所述第一收容部和所述第二收容部之间的隔壁,
在所述隔壁上形成有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由用于使所述第一收容部内的空气向所述第二收容部内移动的一个或者多个开口构成;所述第二通风口由设置在主扫描方向的多个开口构成,用于使所述第二收容部内的空气向第一收容部内移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用于载置原稿的原稿载置台,
所述光学读取部在所述第一收容部内一边使所述光源沿所述原稿载置台在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移动,一边进行原稿读取。

3.
  一种图像读取装置,该装置包括:原稿载置台、光学读取部、第一收容部和第二收容部,
所述原稿载置台用于载置原稿;
所述光学读取部具有沿主扫描方向为长形状的光源,在读取所述原稿载置台上的静止原稿时,一边使所述光源沿副扫描方向移动,一边进行所述原稿载置台上的原稿读取,并且在读取输送过来的原稿时,使所述光源静止在所述既定区域的副扫描方向一端侧的既定读取位置、进行原稿读取;
第一收容部收容所述光源;
所述第二收容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收容部的副扫描方向的所述一端侧、通过隔壁与所述第一收容部邻接;
在所述隔壁上形成有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由用于使所述第一收容部内的空气向所述第二收容部内移动的一个或者多个开口构成;第二通风口由设置在主扫描方向的多个开口构成,用于使所述第二收容部内的空气向所述第一收容部内移动。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送风机构,该送风机构形成通过从所述第一收容部朝向所述第二收容部的所述第一通风口的空气流。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风口形成于所述第一通风口的上方。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机构配置在所述隔壁上的所述主扫描方向的大致中心部,
所述第二通风口形成于所述送风机构的两侧。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第二通风口,配置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一侧即向所述光源的供电侧的所述开口的数量多于配置在所述主扫描方向另一侧的所述开口的数量。

8.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读取部具有第一支承部件和第二支承部件,
所述第一支承部件支承所述光源、和反射来自所述原稿的反射光的第一反射部件;
所述第二支承部件支承反射来自第一反射部件的反射光的第二反射部件、反射来自所述第二反射部件的反射光的第三反射部件、以及固定所述第二反射部件与所述第三反射部件的固定部件,
所述固定部件在与所述第一通风口相向的位置形成开口。

说明书

图像读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读取原稿片材的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在主扫描方向上均匀冷却长形状的光源的图像读取装置。
背景技术
搭载在复印机、扫描仪、传真装置等上的图像读取装置通常是将光照射到原稿上,通过透镜将其反射光成像然后入射到CCD等的图像传感器上,在该图像传感器转换成为电子数据而获得图像数据。这样的图像读取装置中一直以来使用卤素灯、氙灯等用作光源。
但是,这样的灯的缺点是,发光量大,但发热量也很多。如果灯的温度升高,在供电用变换器配置在灯附近的情况下,有可能出现变换器的电子部件因过热而无法正常工作,或者缩减灯的寿命而导致灯不亮的情况。另外,灯产生的热传递到使用者所接触的压板玻璃,其温度上升到既定值以上的话,还会出现危机人身安全的问题。
特别是在采用原稿自动输送装置(ADF)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情况下,因连续读取多张原稿,需要长时间持续亮灯,导致灯的温度过度上升。近年来,为了提高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速度,需要越来越多地增加光的数量,随之而来的是灯的温度显著上升。一般来说,图像读取装置使用在主扫描方向上为长形状的棒状光源,但其存在的如下问题,即光源的长度方向的温差大的话,读取原稿的主扫描方向上的发光量不均匀,取得的图像数据恶化。而且,如果其温差大,还会出现灯本身失灵的现象。所以,冷却灯时,需要考虑使主扫描方向上的长形状的灯的温度均匀化。
因而,发散灯所发出的热、控制包括变换器在内的光学读取装置过热变得很重要。为此,已经研究了各种方法,例如使用风扇向灯送风而进行冷却的方法等。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94701号公报)所公开的图像读取装置记载了使主扫描方向上的温度均匀的现有的灯的冷却方法。在此,在第二扫描部(第二承载架)设置了作为冷却风的偏向机构的风扇,以使来自送风冷却机构(冷却风扇)的冷却风在主扫描方向上均匀化。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现有的图像读取装置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必须额外设置使来自冷却风扇的冷却风偏向的风扇,由于增加了部件的数量,导致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所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增加部件的数量以简单的结构就能实现在主扫描方向上均匀冷却图像读取装置内的长形状光源的图像读取装置。
为此,本发明提供的图像读取装置具有:具有沿主扫描方向为长形状的光源的、进行原稿读取的光学读取部;收容所述光源的第一收容部;在所述第一收容部的与所述主扫描方向正交的副扫描方向的侧面一侧与所述第一收容部邻接的第二收容部;设置在第一收容部和第二收容部之间的隔壁,在所述隔壁上形成有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由用于使第一收容部内的空气向第二收容部内移动的一个或者多个开口构成;第二通风口由设置在主扫描方向的多个开口构成,用于使所述第二收容部内的空气向第一收容部内移动。
这样,本图像读取装置就可以不增加新的部件而只通过形成通风口的简单结构就能够在主扫描方向上均匀冷却图像读取装置内的光源。本发明不仅可以用于具有压板玻璃的图像读取装置,还可以用于不具有压板的纸张通过式[原稿自动输送(ADF)模式]的图像读取装置。而且,也可以应用于具有压板读取模式和ADF模式这两种原稿读取模式的图像读取装置。
另外,本发明为了解决所述课题而提供的图像读取装置具有:载置原稿的原稿载置台、光学读取部、第一收容部和第二收容部;所述光学读取部具有沿主扫描方向为长形状的光源,在读取所述原稿载置台上的静止原稿时,一边使所述光源沿副扫描方向移动,一边进行所述原稿载置台上的原稿读取,在读取输送过来的原稿时,使所述光源静止在所述既定区域的副扫描方向一端侧的既定读取位置、进行原稿读取;第一收容部收容所述光源;所述第二收容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收容部的副扫描方向的所述一端侧、通过隔壁与所述第一收容部邻接;在所述隔壁上形成有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由用于使第一收容部内的空气向第二收容部内移动的一个或者多个开口构成;第二通风口由设置在主扫描方向的多个开口构成,用于使所述第二收容部内的空气向第一收容部内移动。
由于采用如上结构,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在光源温度尤其上升的ADF模式下,能够从ADF读取位置附近在主扫描方向均匀地冷却光源。
在此,所述第二通风口优选形成于所述第一通风口的上方。这样,第一收容部下侧的较冷空气就可以与光源所处的第一收容部上侧形成对流,从而高效地冷却光源。
另外,所述送风机构优选配置在所述隔壁上的所述主扫描方向的大致中心部,所述第二通风口优选形成于所述送风机构的配置位置的两侧。这样,可以在主扫描方向上更加均匀地冷却光源。
而且,在图像读取装置中,所述第二通风口优选使配置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一侧即向所述光源的供电侧的所述开口的数量多于配置在所述主扫描方向另一侧的所述开口的数量。这样,就可以提高温度较高的供电侧的冷却效率,实现光源的主扫描方向上的均匀冷却。
另一方面,所述光学读取部具有第一支承部件和第二支承部件,所述第一支承部件支承所述光源、和反射来自所述原稿的反射光的第一反射部件;所述第二支承部件支承反射来自第一反射部件的反射光的第二反射部件、反射来自第二反射部件的反射光的第三反射部件,以及固定所述第二反射部件与所述第三反射部件的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可以在与所述第一通风口相向的位置形成开口。这样,冷却光源的空气对流就不会被位于第一通风口和光源之间的固定部件遮挡。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可以无需在现有的图像读取装置中增加新的部件而只通过形成通风口的简单结构就能够在主扫描方向上均匀冷却图像读取装置内的光源。特别是在光源温度更加升高的ADF模式下,能够从ADF读取位置附近高效地在主扫描方向均匀地冷却光源。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结构的整体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中的扫描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扫描单元本体的ADF读取位置侧的侧面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中的扫描单元内的空气流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结构的整体剖面图,图2为该图像读取装置中的扫描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10由扫描单元20和原稿输送单元50构成。而且,如图2所示,扫描单元20由扫描单元本体21和框架罩32(32A、32B、32C、32D)构成。
框架罩32为覆盖内部收容有光学读取部的箱形框架31的罩,由配置在扫描单元本体21的ADF读取位置侧的侧部框架罩32A、配置在扫描单元本体21正面侧的前部框架罩32B、配置在扫描单元本体21的ADF读取位置相反侧的侧部框架罩32C、配置在扫描单元本体21的背面侧的后部框架罩32D构成。
所述前部框架罩32B上配置着操作面板321,在该操作面板321上设置着使用者设定原稿读取条件的液晶面板、执行开始读取的开始键等。另外,侧部框架罩32A、32C均由框架31插入侧开口的箱状部件构成,其内部除了多个加强用肋322外,为中空结构。另外,在其下部形成有提起扫描单元本体21时使用的把持部323。
扫描单元本体21包括在上部具有开口311的箱形金属框架31。在该框架31的开口311处设置有载置原稿的压板玻璃33、在ADF模式下读取原稿的窗口38以及止挡部件33A。而且,在框架31内收容着对从原稿输送单元50输送来的原稿或者对载置在压板玻璃33上的原稿进行读取的光学读取部100。该光学读取部100由第一承载架34(第一支承部件)以及第二承载架35(第二支承部件)、聚集来自原稿的反射光的透镜36以及用作光电转换机构的图像传感器37构成。
在第一承载架34上搭载有用于将光照射到原稿上的光源即灯341和用于将原稿反射的光进一步反射的第一反射镜342。在此,使用在主扫描方向上为长形状的氙灯作为灯341。
在第二承载架35上搭载有用于将第一承载架34的第一反射镜342反射的来自原稿的光进一步向透镜36反射的第二反射镜351、第三反射镜352。另外,在第二承载架35上设置有支承该第二反射镜351、第三反射镜352的固定部件353(参见图4)。所述第一承载架34和第二承载架35能够在框架31内沿压板玻璃33的下面在副扫描方向上往复运动。
另外,原稿输送单元50设置为:能够在扫描单元20的上部通过铰接而开关扫描单元20的压板玻璃33面。在该原稿输送单元50上,设置着载置收容原稿的供纸堆积部51、进行原稿供给排放的辊组52~56、以及聚集所排出的原稿的排纸托盘57。
在对通过原稿输送单元50输送来的原稿进行读取的ADF模式下,供纸堆积部51上的原稿通过供纸辊52一张一张分别供给,然后通过调节辊53、接着是输送辊54、55的旋转,被输送到既定的读取位置。在扫描单元20中,使第一承载架34停在设定在ADF读取用窗口38下方的既定读取位置上、并且使第二承载架35停在其附近,打开灯341向原稿照射光。其反射光经过第一反射镜342、第二反射镜351以及第三反射镜352后由透镜36聚集,在图像传感器37进行光电变换,进而进行各种图像处理,然后,输出图像数据。读取结束后的原稿通过排出辊56的旋转排放到排纸托盘57。
在对载置在压板玻璃33上的原稿进行读取的平板模式(FB模式)下,一边使扫描单元20的第一承载架34和第二承载架35沿压板玻璃33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一边打开灯341,向原稿照射光,进行原稿读取。扫描单元20的其他动作与所述ADF模式相同。
在本发明的所述图像读取装置10中,为了对灯341进行冷却,在框架31的ADF读取位置侧设置有风扇41。另外,为了在主扫描方向上对灯341进行均匀冷却,将扫描单元20内的空间分割为第一收容部和第二收容部,并设置使两空间的空气进行循环的通风口。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图3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扫描单元本体的ADF读取位置侧的侧面图,图4为用于说明该图像读取装置中的扫描单元内的空气流动的示意图,图4(a)为扫描单元的俯视图,而图4(b)为其侧面图。
如图1以及图4所示,在扫描单元20内的空间中,将框架31内作为第一收容部A,将ADF读取位置侧的侧部框架罩32A内作为第二收容部B。本发明的主要着眼点在于利用第二收容部B使第一收容部A内的空气循环,从而对灯341进行冷却。因此,在框架31的ADF读取位置侧的侧板31A(隔壁)上,设置第一通风口42,并且在与该第一通风口42重叠的位置处设置风扇41。该风扇41的送风方向为从第一收容部A吸气然后向第二收容部B排气的方向。
另一方面,在框架31的侧板31A上沿主扫描方向并列设置着多个第二通风口43。如图4所示,通过风扇41的旋转,经由第一通风口42排向第二收容部B的空气吹到侧部框架罩32A的内壁上后扩散开,然后从第二通风口43再次流入第一收容部A。
这样,将风扇41以及第一通风口43配置到框架31的ADF读取位置附近的侧板31A上,并将向第一收容部A送风用的第二通风口43设置在该侧板31A上,所以在灯341的温度较高的ADF模式下,能够更有效地冷却灯341。当然勿庸置疑在FB模式下也能够冷却灯341。
在此,如图4(a)所示,在灯341的电力供给侧(配置变换器343侧),第二通风口43的数量比另一侧多,配置密集。这是因为灯341的接受变换器343供电一侧的端部的温度较之另一端形成高温,通过将与灯341的电力供给侧相向的第二通风口43的数量设置成比另一侧多并密集配置,可以提高电力供给侧的冷却效率,实现灯341的主扫描方向上的均匀冷却。
而且,第二通风口43的排列如图3所示,配置在第一通风口42的位置的上方(优选配置在如图4(b)所示的与灯341相同的高度)。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如图4(b)所示,从第二通风口43吹出的空气经过第二承载架35的上方,直接吹到灯341上。而且,风扇41从第一通风口42吸取位于灯341下侧的第一收容部A内的较低温度的空气,然后将其从第二通风口43吹向灯341,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冷却灯341。
在此,支承第二承载架35的第二反射镜351、第三反射镜352的固定部件353上设有如图4(b)所示的开口353A。第二承载架35在停止在读取位置时,比第一承载架34更靠近风扇41的位置,通常会堵住第一通风口42。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353A设置在与固定部件353的第一通风口42相向的位置处,不会挡住空气的流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第二通风口43的数量以及配置进行可以根据灯341的温度分布的冷却,从而实现在主扫描方向对灯341进行均匀冷却。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通过调整第二通风口43的形状、大小来获得同样的效果。另外,关于第二通风口43的数量以及配置,本实施方式以及附图所示的不过是其中一个例子,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相同的效果。
由于采用所述结构,根据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可以无需在现有的图像读取装置上增加新的部件而只通过形成通风口的简单结构就能够在主扫描方向上均匀冷却图像读取装置内的光源。特别是在光源温度进一步升高的ADF模式下,能够从ADF读取位置附近高效地在主扫描方向均匀地冷却光源。
以上是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说明,当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根据本发明的主旨进行各种变型,这些变型并不排除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本申请要求通过参照而在此引用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08-115610”的优先权。

图像读取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图像读取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图像读取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图像读取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像读取装置.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图像读取装置,该装置可以无需增加装置的部件数量而以简单的结构实现在主扫描方向上均匀冷却图像读取装置内的长形状光源。该图像读取装置包括:具有沿主扫描方向为长形状的光源的、进行原稿读取的光学读取部;收容所述光源的第一收容部;在所述第一收容部的与所述主扫描方向正交的副扫描方向的侧面一侧与所述第一收容部邻接的第二收容部;设置在第一收容部和第二收容部之间的隔壁,在所述隔壁上形成有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电通信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