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稿输送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1097666 上传时间:2018-03-31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839.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33578.3

申请日:

2009.04.16

公开号:

CN101567953A

公开日:

2009.10.2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H04N1/028; H04N1/00; G03G15/00

主分类号:

H04N1/028

申请人:

株式会社理光

发明人:

福田实

地址:

日本东京

优先权:

2008.4.21 JP 2008-109923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赵蓉民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原稿输送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其目的在于减少原稿输送读取装置中图像读取质量的降低并改善片状原稿的输送性能。在本发明的原稿输送读取装置200中,当输送原稿通过稿台玻璃51和白基准部件之间时,固定图像读取装置51在读取线L上透过稿台玻璃51读取该原稿图像信息,其特征在于具备间隙调整装置60,用以根据原稿厚度控制信号调整稿台玻璃51和白基准部件之间间隙。具体为,在受到绕垂直于原稿输送方向A的轴芯转动支承的轴状转动保持体66的原稿输送方向上流,设置白色弹性片62作为白基准部件,其原稿输送方向下流端部可滑动地载置于接受部件67上,形成为向稿台玻璃弯曲突出且弯曲顶点位于读取线上方的凸状。

权利要求书

1.  原稿输送读取装置,其中,
当片状原稿通过稿台玻璃和白基准部件之间时,位于固定位置的图像读取装置在读取线上透过稿台玻璃读取该片状原稿的图像信息,
其特征在于,具备间隙调整装置,用于根据原稿厚度控制信息调整所述稿台玻璃与白基准部件之间间隙。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原稿输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轴状转动保持体的原稿输送方向上流设置作为白基准部件的白色弹性片,该白色弹性片的原稿输送方向下流端部可滑动地载置于接受部件上,并形成为向稿台玻璃方向弯曲凸出、其顶点位于所述读取线上方的凸状,所述轴状转动保持体受垂直于原稿输送方向的轴芯支承,且可围绕该轴芯转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原稿输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调整装置中具备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根据所述原稿厚度控制信号驱动所述轴状转动保持体正反转动,用以改变白色弹性片的弯曲曲率。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原稿输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设于读取线上的距离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与所述白色弹性片背面之间的距离,在读取图像时,根据该距离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调整所述轴状转动保持体的转动,以使得与所述该白色弹性片背面之间的距离成为基于所述原稿厚度控制信号的原稿厚度。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稿输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位于所述读取线上流的原稿厚度检测装置,用于读取原稿厚度,根据该原稿厚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将所述原稿厚度控制信号送往所述间隙调整装置。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稿输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输入原稿类型的操作部,根据该输入结果,将所述原稿厚度控制信号送往所述间隙调整装置。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原稿输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输送薄纸原稿时,发送形成所述稿台玻璃与所述白基准部件之间间隙的所述原稿厚度控制信号。

8.
  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原稿输送读取装置。

说明书

原稿输送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在记录材料上记录图像并具有读取片状原稿上图像信息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如复印机、传真机、或者综合这些装置功能的复合机等。并且涉及具有读取片状原稿上图像信息功能的图像读取装置,尤其涉及其中的原稿输送读取装置,该装置在输送片状原稿通过稿台玻璃和白基准部件之间时,通过处于固定位置的图像读取部件在读取线上透过稿台玻璃,读取该片状原稿的图像信息。
背景技术
图像读取装置采用的读取方式中有原稿固定·光学系移动方式即扫描方式和原稿移动·光学系固定即通片方式,前者为沿着固定的原稿图像表面移动图像读取装置,对图像表面进行曝光扫描,以读取原稿的图像信息,后者为以预定速度输送原稿,与此同时对原稿图像表面曝光,用位于固定位置的的图像读取装置读取原稿的图像信息。另外,这些图像读取装置可分为使用普通图像读取装置的模拟类型和使用CCD等摄像元件的数码类型。最近的图像读取装置大多趋于采用可读取大型原稿并有利于读取后进行各种图像处理的数码型原稿移动·光学系固定方式。
在开始图像读取之前,上述图像读取装置在预定时间点亮照明装置,照射白基准部件的白基准面,并读取该照射的反射光,获得白图像数据,取得白水准补偿用数据,用以进行遮光校正。现有图像读取装置中,将白基准部件设为与稿台玻璃之间存在间隙,或设为受到作用而轻微触压稿台玻璃。
在读取图像时,采用原稿移动·光学系固定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即原稿输送读取装置,用输送辊输送片状原稿通过稿台玻璃和白基准部件之间,与此同时用位于固定位置的图像读取装置在读取线上透过稿台玻璃,读取该片状原稿的图像信息。
关于上述现有图像读取装置可参考以下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3-134307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2003-324586号公报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5-123704号公报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6-259658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白基准部件和稿台玻璃之间存在间隙的原稿输送读取装置中输送第二原图等半透明片状原稿通过白基准部件和稿台玻璃之间时,因照明装置的照明,白基准部件上映有片状原稿图像的影子,读取图像时连该影子一同读取,造成图像质量下降。因此,在按照上述读取的图像进行图像形成时,存在图像背景发生污染的问题。
另外,在白基准部件受到作用轻微触压在稿台玻璃上的原稿输送读取装置中输送硬度小容易弯曲的薄纸原稿时,因输纸阻抗,会造成片状原稿弯曲,从而发生输纸故障,损伤原稿或发生上述读取图像质量下降。因此,用这样读取的图像进行图像形成时,也存在图像背景发生污染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消除原稿输送读取装置中读取图像质量下降的发生,同时提高原稿输送读取装置的片状原稿输送性能。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便于调整稿台玻璃与白基准部件之间的间隙,用以简化消除原稿输送读取装置中读取图像质量下降的发生,同时提高片状原稿的输送性能。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自动实行稿台玻璃与白基准部件之间的间隙调整。
本发明的第四目的在于正确调整使得稿台玻璃与白基准部件之间存在适当的间隙。
本发明的第五目的在于自动进行原稿厚度检测,以用于稿台玻璃与白基准部件之间间隙调整。
本发明的第六目的在于避免结构复杂化,降低向将间隙调整装置发送原稿厚度控制信号的成本。
本发明的第七目的在于当输送硬度低易于弯曲的薄纸时,减小原稿输送阻抗使原稿不发生弯折,消除原稿输送故障发生的可能性,避免发生原稿损伤以及读取图像质量下降。
本发明的第八目的在于避免背景图像发生污染,同时提供具有片状原稿输送性能良好的原稿输送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提供以下装置,即,
(1)原稿输送读取装置,其中,当片状原稿通过稿台玻璃和白基准部件之间时,位于固定位置的图像读取装置在读取线上透过稿台玻璃读取该片状原稿的图像信息,其特征在于,具备间隙调整装置,用于根据原稿厚度控制信息调整稿台玻璃与白基准部件之间间隙。
这样,在图像读取时,间隙调整装置便可根据原稿厚度控制信号适当调整了稿台玻璃与白基准部件之间间隙,之后,当片状原稿通过该间隙时,位于固定位置的图像读取装置在读取线上透过稿台玻璃读取被输送的片状原稿的图像信息。
(2)根据(1)所述的原稿输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轴状转动保持体的原稿输送方向上流设置作为白基准部件的白色弹性片,该白色弹性片的原稿输送方向下流端部可滑动地载置于接受部件上,并形成为向稿台玻璃方向弯曲凸出、其顶点位于读取线上方的凸状,轴状转动保持体受垂直于原稿输送方向的轴芯支承,且可围绕该轴芯转动。
这样,在图像读取时,便可根据原稿厚度控制信号驱动轴状转动保持体转动,以改变白色弹性片的弯曲曲率,用间隙调整装置适当调整稿台玻璃与白基准部件之间间隙。
(3)根据(2)所述的原稿输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间隙调整装置中具备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根据原稿厚度控制信号驱动轴状转动保持体正反转动,用以改变白色弹性片的弯曲曲率。这样,便可在图像读取时,根据原稿厚度控制信号用驱动装置转动轴状转动保持体,以改变白色弹性片的弯曲曲率。
(4)根据(2)或(3)所述原稿输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设于读取线上的距离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与白色弹性片背面之间的距离,在读取图像时,根据该距离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调整轴状转动保持体的转动,以使得与该白色弹性片背面之间的距离成为基于原稿厚度控制信号的原稿厚度。
(5)根据(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原稿输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位于读取线上流的原稿厚度检测装置,用于读取原稿厚度,根据该原稿厚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将原稿厚度控制信号送往间隙调整装置。
(6)根据(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原稿输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输入原稿类型的操作部,根据输入结果,将原稿厚度控制信号送往间隙调整装置。这样,便可根据用户操作操作部输入原稿类型的输入结果,向间隙调整装置发送原稿厚度控制信号。
(7)根据(5)或(6)所述的原稿输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输送薄纸原稿时,发送形成稿台玻璃与白基准部件之间间隙的原稿厚度控制信号。
(8)如可在纸张、输纸薄膜等记录材料上记录图像的复印机、传真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原稿输送读取装置。
本发明效果如下,即,
根据上述(1)的发明,原稿输送读取装置在读取图像时,可用间隙调整装置根据原稿厚度控制信号,适当调整稿台玻璃和白基准部件之间间隙,因而当第二原图等半透明片状原稿通过白基准部件与稿台玻璃之间时,片状原稿与白基准部件之间不存在间隙,在照明装置的照射下片状原稿图像的影子不会映到白基准部件上,从而解消了因读取影子而引起图像读取质量下降的问题。而且在输送硬度小易弯曲的薄纸原稿时,由于输送阻抗小,片状原稿也不会发生弯折,因此具有良好的原稿输送性能,可避免了原稿损坏或上述图像读取质量下降的发生。
根据上述(2)的发明,按照原稿厚度控制信号驱动轴状转动保持体转动,以改变白色弹性片的弯曲曲率,用间隙调整装置适当调整稿台玻璃与白基准部件之间间隙,从而方便了对稿台玻璃与白基准部件之间间隙进行调整,简单避免了图像读取质量下降,并提高了片状原稿输送性能。
根据上述(3)的发明,在读取图像时,用驱动装置根据原稿厚度控制信息驱动轴状转动保持体转动,以改变白色弹性片的弯曲曲率,便于间隙调整装置自动调整稿台玻璃和白基准部件之间的间隙。如果使用步进马达作为驱动装置,则可进一步简化且准确地调整稿台玻璃与白基准部件之间间隙。
根据上述(4)的发明,设置距离检测装置,除了检测与读取线之间距离外还检测与白色弹性片背面之间距离,在读取图像时,根据该距离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调整轴状转动保持体的转动,使得与白色弹性片背面之间的距离成为基于原稿厚度控制信号的适当的原稿厚度,这样便可正确地对稿台玻璃与白基准部件之间间隙进行适当调整。
根据上述(5)的发明,如果具备原稿厚度检测装置,便可根据该原稿厚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向间隙调整装置发送原稿厚度控制信息,这样,便可通过原稿厚度检测装置自动进行用于调整稿台玻璃与白基准部件之间距离所需要的片状原稿厚度的检测。
根据上述(6)的发明,用户操作操作部输入原稿类型,根据该输入结果向间隙调整装置发送原稿厚度控制信号,因而不必设置原稿厚度检测装置等以造成结构复杂化,有利于减少向间隙调整装置发送原稿厚度控制信号的成本。
根据上述(7)的发明,在输送薄纸原稿时,将用于形成稿台玻璃与白基准部件之间间隙的原稿厚度控制信号送往间隙调整装置,这样,便可在输送硬度小易于弯曲的薄纸原稿时减小原稿输送阻抗,以避免发生片状原稿弯折以引起原稿输送故障以及损坏原稿,防止图读取像质量下降。
根据上述(8)的发明,图像形成装置具备(1)至(7)中任意一项发明所述的原稿输送读取装置,因此可提供装载了具有上述效果的原稿输送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设有原稿输送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结构示意图。
图2是原稿输送读取装置主要结构的放大图。
图3A是原稿厚度检测装置位置的放大俯视图。
图3B是原稿厚度检测装置位置的放大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图1是设有原稿输送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概要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00为图像形成装置主机,标号200为装载于该图像形成装置主机100中的通片式原稿输送读取装置。
首先,图像形成装置主机100中设有沿图中逆时针方向转动的鼓状像载置体10。在该像载置体10的周围,从位于上方的充电装置12开始,按转动方向依次设置曝光装置13、显影装置14、转印分离装置15、清洁装置16、消电装置17等。
像载置体10下方设有记录材料输送通道18,用于输送纸张、树脂薄膜等记录材料,该记录材料输送通道18通过像载置体10与转印分离装置15之间的转印分离位置T,从左向右设置。该记录材料输送通道18的上流设有定位辊对20,在下流依次设有记录材料输送装置22、定影装置23、输送辊对24。在输送辊对24位置的下流,记录材料输送通道18分为再供纸通道25和排纸通道26,并在分歧位置上设置转换手柄27。排纸通道26形成为向上翻转,并在最下流位置设置排纸辊对28。
图像形成装置主机100中形成排纸接受部件30,用于接受排纸辊对28排出的记录材料。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背面即图中的右侧装设了未图示的双面单元。该双面单元将经由再供纸通道25送至的记录材料翻转后返送到图像形成装置主机100中,通过图像形成装置主机100内部再次向定位辊对20的上流位置输纸。
其次,原稿输送读取装置200具备读取装置主机300上设置的开闭装置400,该开闭装置400以其背面一侧为支点开闭自如。读取装置主机300和开闭装置400之间设有原稿输送通道40,其在图中由左向右大致水平地直线形成。在该原稿输送通道40的最上流位置设置原稿载置台42,其位于读取装置主机300上而且上方开放,需要读取的原稿图像表面朝下堆栈于该原稿载置台42上。
在读取装置主机300一方,沿着原稿输送通道40从原稿载置台42出发按照原稿输送方向依次设有:上流侧输送辊对63的驱动辊54、定位检测传感器52的受光部52b、图像读取装置50、以及下流侧输送辊对64的驱动辊55等。
图像读取装置50为紧贴型读取传感器,其位置固定,用于读取通过原稿输送通道40的片状原稿的图像信息。图像读取装置50中如图2所示设有:稿台玻璃51,面对原稿输送通道40;照明装置50a,用于照射输送原稿P;结像透镜50b,用于收束原稿P的反射光;以及图象传感器50c,用于对经结像透镜50b收束后在受光面上结像的光束进行光电转换。对于图像读取装置50将在下文中详细叙述。
另一方面,在开闭装置400一方,如图1所示,沿着原稿输送通道40从原稿输送方向上流起依次设置:大小检测传感器56、上流侧输送辊对63的从动辊57、定位检测传感器52的发光部52a、白基准部件即白色弹性片62、排纸检测传感器53、以及下流侧输送辊对64的从动辊58等。
开闭装置400中位于下流输送辊对64的下流位置,原稿输送通道40分歧,形成了分歧排出通道44。该分歧排出通道44向上形成,弯曲后返回,并在出口位置设置排出棍对46。另外该开闭装置400的正面,设有面向正面的操作部59。
在原稿输送通道40分歧形成分歧排出通道44的分歧位置设置转换手柄48。该转换手柄48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换。当转换手柄48转换到第一位置时,从原稿输送通道40送至的结束图像读取的片状原稿沿箭头b方向向前输送,被排出到图像读取装置200上水平外设的第一盘45中。而当转换手柄48转换到第二位置时,从原稿输送通道40送至的结束图像读取的片状原稿进入分歧排出通道44,被翻转后输送,由设于最下流的排出棍对46输送,沿着箭头C方向排出到图像读取装置200上竖立外设的第二盘47中。
驱动辊57、58分别由各自辊轴上隔开距离设置的多个橡胶辊形成,该两根驱动辊57、58在原稿输送方向相隔间距平行设置,并且在辊轴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受未图示筐体支承。设置于该两根驱动辊57、58之间的白色弹性片62位于图像读取装置50的读取线L(参见图2)上。从动辊54受未图示付势部件作用按压在驱动辊57上形成上流输送辊对63,从动辊55受未图示付势部件作用按压在驱动辊58上形成下流辊对64。
当使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复印多页片状原稿时,首先将这些片状原稿堆置在原稿载置台42上,按下操作部59的开始键。于是,在开始图像读取之前,黑水准补偿用数据取样后,在预定时间点亮照明装置以读取白色弹性片62,并从此时的白图像数据中进行白水准补偿用数据取样,实行遮光校正以进行读取传感器50的感度补偿。
遮光校正实施后,由未图示步进马达等构成的扫描马达受到驱动,该驱动力经过同步带等驱动传输装置传至驱动辊57、58。而后,原稿载置台42上的片状原稿随着未图示供纸辊转动沿图1中箭头A方向输入,经大小检测传感器56检测到片状原稿插入后,插入驱动辊57和从动辊54之间,由上流输送辊对63输送通过原稿输送通道40,在通过稿台玻璃51和白色弹性片62之间时,位于固定位置的图像读取装置50以读取线L透过稿台玻璃51读取该输送原稿的图像信息。图像读取结束后片状原稿由下流输送对64输送,经转换手柄48转换,排入第一盘45或第二盘47。
此时,用大小检测传感器56检测原稿插入同时检测原稿大小,并在定位检测传感器52之前暂时停止,经任意设定的待机时间后再次转动扫描马达,将原稿送往图像读取装置50和白色弹性片62之间。而后,定位检测传感器52检测原稿前端,经过预定脉冲数后,图像读取装置50开始读取图像表面,而后排纸传感器53检测原稿通过。
驱动辊57通过电磁制动离合器受到驱动控制,而电磁制动离合器则根据大小检测传感器56的原稿插入检测信号动作并受到驱动。当原稿前端通过驱动辊55后,到后端通过大小检测传感器56之前的预定任意位置上中断电磁制动离合器动作,这样,直到先行的原稿被从原稿输送读取装置200中排出为止,不会有下一页原稿插入。进而,扫描马达的驱动力还经由齿轮和同步带传输到排出辊对46。在此,为了不让原稿在辊间松弛,各个原稿输送辊的角速度依次若干加快。
上例中以预定方式对扫描马达的转动速度进行控制,使该转动速度成为原稿输送速度。当设等倍时为100%,则控制变倍时的转动速度为以等倍时转动速度除以变倍率,例如100%时为10rmp、50%时以20rpm转动。
在图像形成装置主机100中,像载置体10转动后通过充电装置12使其表面均匀带电,接着,根据紧贴型图象传感器50读取的内容,曝光装置13进行写入形成静电潜像,此后由显影装置14附着调色剂,使该静电潜像显影,在像载置体10上形成调色剂像。
另一方面,在适当时间从记录材料设置位置开始输送记录材料,通过记录材料输送通道18,而后定位辊对20设定时机将该记录材料送入转印分离位置T,通过转印分离装置15将上述的像载置体10上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材料上,与此同时,从像载置体10上分离调色剂像转印结束后的记录材料,该记录材料由记录材料输送装置22送至定影装置23对转印图像定影,而后,经转换手柄27转换,沿箭头D方向输送并排出到排纸接受部件30中。当记录材料背面也要形成图像时,通过转换手柄27转换为沿箭头E方向输送,由未图示双面单元翻转后重新输纸。
图2是原稿输送读取装置200的主要结构放大图。
如图所示,在原稿输送读取装置200中的开闭装置400内部具备间隙调整装置60,其面对读取装置300中的图像读取装置50。该间隙调整装置60中设有:PET膜片等形成的上述白色弹性片62;轴状转动保持体66,用固定螺钉65固定在图中箭头F所示的原稿输送方向上流端部;接受部件67,白色弹性片62的原稿输送方向A下流端部滑动自如地载置于该接受部件67上;步进马达68,通过齿轮等形成的未图示驱动传输装置与轴状转动保持体66连接;以及,距离检测装置即距离传感器69等。
轴状转动保持体66由未图示筐体支持,可围绕垂直于原稿输送方向A的轴芯转动自如,该轴状转动保持体66上装设未图示检测板,通过透射传感器检测该检测板,决定其基本位置(homeposition)。另外,接受部件67也形成为轴状且两端在垂直于原稿输送A的方向上受未图示筐体支持。这样,白色弹性片62便被设置为顶点位于读取线L上方且面向稿台玻璃51弯曲凸出的形状。
而后,根据原稿厚度控制信号驱动步进马达68,以驱动轴状转动保持体66正反转动,改变白色弹性片62上流端部的支持角度,使白色弹性片62下流端部在接受部件67上滑动,用以改变白色弹性片62的弯曲曲率,调整稿台玻璃51和白色弹性片62之间的间隙。
在白色弹性片62背后的读取线L上方设置距离传感器69,用以检测与白色弹性体62背面之间的距离,以调整稿台玻璃51和白色弹性片62之间间隙。通常,检测与白色弹性片62背面之间的距离,转动并调整轴状转动保持体66,使白色弹性片62表面轻微接触稿台玻璃51。而读取时,则检测与白色弹性片62背面之间的距离,根据原稿厚度控制信号转动并调整轴状转动保持体66,将该距离调整为原稿厚度。
另一方面,为了向间隙调整装置60发送原稿厚度控制信号,在位于读取线L上流的上流输送辊对63的位置上,设置用于检测原稿厚度的原稿厚度检测装置70。此外,该图2中省略了图1中所示的大小检测传感器56、定位检测传感器52、以及排纸检测传感器53等。
图3A和图3B放大显示了原稿厚度检测装置70的位置,其中图3A为俯视图,图3B为侧面图。如图所示,原稿厚度检测装置70中设有:距离检测传感器71,检测与原稿背面之间的距离;聚酯树脂导件(Guide Mylar)72,其受框体支持;以及基准板73,原稿P受到聚酯树脂导件72按压接触并通过该基准板73等。设被输的送原稿P通过距离检测传感器71的位置时与基准板73之间的距离为0,所述原稿厚度检测装置70通过用距离检测传感器71检测与原稿背面之间的距离,检测到原稿P厚度。
而后,上述检测结果被送往未图示控制装置,由控制装置发出原稿厚度控制信号,根据该原稿厚度控制信号步进马达68受到驱动,经由驱动传输装置的传输使轴状转动支持体66正反转动,以改变白色弹性片62的弯曲曲率,稍微过度地调整该白色弹性片62与稿台玻璃51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如图2所示,当向G方向转动时,弯曲曲率变大从而使得白色弹性片62与稿台玻璃51之间的间隙变大,而当向相反方向即H方向转动时,弯曲曲率变小使白色弹性片62与稿台玻璃51之间间隙变小。而后,距离传感器69检测与白色弹性片62背面之间的距离,并根据该检测结果控制步进马达68,将该与白色弹性片62背面之间距离调整到原稿厚度检测装置70所检测到的原稿P厚度。
本例中设置了距离传感器69,但也可以不设置距离传感器69,而是预先通过实验求得步进马达68的驱动脉冲次数与白色弹性片62变位量之间的关系,用该关系并根据原稿厚度检测装置70的检测结果,直接调整白色弹性片62与稿台玻璃51之间的间隙。
还可以不设置原稿厚度检测装置70,而是通过从操作部输入原稿P的种类,根据该输入结果向间隙调整装置60发送原稿厚度控制信号,并根据该原稿厚度控制信号驱动步进马达69,经由驱动传输装置传输使轴状转动支持体66正反转动,以改变白色弹性片62的弯曲曲率,调整该白色弹性片62与稿台玻璃51之间的距离。
此外,当原稿为薄纸片时,最好控制发送形成稿台玻璃51与白基准部件之间间隙的原稿厚度控制信号。这样,在输送硬度小易发生弯曲的薄纸原稿时,在稿台玻璃51与白基准部件之间形成间隙以降低原稿输送阻抗,使片状原稿不发生弯折,减少原稿输送故障的发生,防止损伤原稿以及图像读取质量下降。

原稿输送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原稿输送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原稿输送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稿输送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稿输送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原稿输送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其目的在于减少原稿输送读取装置中图像读取质量的降低并改善片状原稿的输送性能。在本发明的原稿输送读取装置200中,当输送原稿通过稿台玻璃51和白基准部件之间时,固定图像读取装置51在读取线L上透过稿台玻璃51读取该原稿图像信息,其特征在于具备间隙调整装置60,用以根据原稿厚度控制信号调整稿台玻璃51和白基准部件之间间隙。具体为,在受到绕垂直于原稿输送方向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电通信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