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工具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背景 本发明涉及电化学加工 (ECM),更具体涉及如下形成的 ECM 电极工具 :在电 极坯上涂布薄膜绝缘层,然后仅去除与预定的工具导电图案对应的薄膜绝缘层部分,由 此形成预定的工具导电图案。
传统的电化学加工 (ECM) 工具通常包括的加工电极,它们用于在工件上形成特 定沟槽图案,例如硬盘存储器中所用的流体动压轴承上的动压槽图案。 更具体地,在这 种轴承中,将包括法兰的转轴装配在中空套筒中,在其中形成径向和止推动压槽。 在以 径向套筒方向取向的表面上形成径向动压槽,并在以轴向套筒方向取向的表面 ( 例如, 在套筒中形成的台阶的表面 ) 上形成止推动压槽。 润滑油填充了转轴外周面与套筒内周 面之间的微小间隙。
参看图 1,已知传统 ECM 方法在这种流体动压轴承的套筒上同时形成径向和止 推动压槽,例如径向和止推动压槽 1a、1b。 ECM 电极工具 ( 电极工具 )2 从大直径侧插 入套筒 1 的内径中。 电极工具 2 具有小直径和大直径部分 2c、2d,并与聚氨酯树脂制动 器 3 一起上升和下降。
在小直径部分 2c 的外表面上,形成工具导电图案 2a,其对应于并形成径向动压 槽 1a。 在小直径部分 2c 和大直径部分 2d 之间的肩部上,形成工具导电图案 2b,其对应 于并形成止推动压槽 1b。
当制动器 3 与套筒 1 轴向配合时,制动器 3 的下端紧压住套筒 1 的上端。 电解 质 4 的流径 5 由电极工具 2 的外表面、制动器 3 的内表面和套筒 1 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隙形 成。 电解质 4 从制动器顶部供应,流经流径 5,并从套筒 1 的底部排出。
当在套筒 1 和电极工具 2 之间存在电解质 4 时,通过套筒 1 的内表面和电极工具 2 的工具导电图案 2a、2b 的表面之间的电解质 4 施加脉冲直流电达指定的时间。 只有对 着暴露的工具导电图案 2a、2b 的套筒 1 内表面的表面位置被电化学溶解,从而在套筒 1 的内表面上形成径向动压槽 1a 和止推动压槽 1b。 通常,动压槽的最小宽度为 40 微米至 50 微米。
如图 2 中所示,通过将制动器 12 压向止推板 10,可以类似地在流体动压轴承的 止推板 10 上实现止推动压槽 10a 的 ECM 形成。 将包括工具导电图案 11a 的电极工具 11 与止推板 10 轴向配合,以使工具导电图案 11a 对应于止推板 10 上要形成止推动压槽 10a 的位置。
由加工电极限定上述在传统 ECM 工具上的工具导电图案。 这些电极通常如下形 成 :提供电极坯,然后使用小直径立铣刀深雕刻电极坯,以形成作为所需沟槽图案中的 凸起部分的电极。 然后将所得雕刻电极坯置于夹具中,并用绝缘树脂填充夹具。 一旦夹 具填满树脂且雕刻电极坯被树脂覆盖,就施加真空以从绝缘树脂中去除气泡。 然后进行 热固化程序以将树脂固化。 在树脂固化后,移除模具,并通过粗加工去除过量的绝缘树 脂。 然后,通过研磨加工使沟槽图案表面暴露出来,从而完成制造过程。
但是,用于形成加工电极的上述制造过程具有某些相关限制。 具体而言,深雕
刻电极坯以形成电极所需的小直径立铣刀必须具有 1.0 毫米或更小的槽直径。 因此,由于 槽直径的小尺寸,必要加工时间很长。 此外,小直径立铣刀由于其小直径而容易破裂, 因此具有极短的相关工具寿命。 这种限制造成电极工具制造法和使用这种工具的 ECM 法 的高成本。 此外,尽管现有应用需要更小和更精确的沟槽图案,但在降低槽直径方面存 在限制。
此外,由于需要在树脂模具移除后去除过量绝缘树脂,增加了制造成本和时 间。 此外,由于电极坯加工深度与凸起部分宽度的比率可能高达 25 ∶ 1,凸起部分变得 太薄。 因此,凸起部分易于崩塌,和 / 或形成加工毛边,由此产生差的导电图案质量。
此外,绝缘树脂的热固化可能导致树脂中气泡和小孔的形成,从而由于工件中 动压槽的电化学加工过程中的杂散电流而引起工件缺陷。 最后,由于电极工具制造中所 需的步骤数,导电图案设计变更的即时实现是成问题的。 发明概要 为了克服上述限制,本发明提供了制造电极工具的方法,其提高了工具导电图 案的精度和质量,并通过消除耗时的工艺 ( 例如深雕刻、树脂填充、热固化和去除过量 树脂 ) 减少了制造工艺数。
更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电极工具制造法,提供电极坯,并通过气相沉积或气 相沉积聚合对电极坯的加工表面施用由绝缘树脂形成的薄膜绝缘涂层。 然后通过蚀刻之 类的方法从电极坯的部分加工表面上去除薄膜绝缘涂层,由此形成预定的导电图案表面 部分,而在绝缘树脂的施用之前不需要耗时和昂贵的深雕刻机械加工。
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其它更具体的方面,可以从电极坯的部分加工表面上去除薄 膜绝缘涂层,从而形成加工流体动压轴承的动压槽图案的导电图案。 此外,在已经从电 极坯的部分加工表面上去除了薄膜绝缘涂层后,可以对导电图案施用金属表面涂层,其 能够使电极坯具有更好的机械、电和 / 或化学特性,例如更好的电导率、更好的标准电 势、对电解质接触引起的腐蚀的更好耐受性、和改进的硬度和耐磨性。 此外,可以在对 导电图案施用金属表面涂层之前,对导电图案施用一层或多层金属涂层,其类似地能够 使电极坯具有更好的机械、电和 / 或化学特性,和 / 或改进金属表面涂层与电极坯的粘着 性。
薄膜绝缘涂层优选具有大约 5 微米至 50 微米的厚度,且金属表面涂层具有小于 或等于薄膜绝缘涂层的厚度。 如果施用超过一层的金属涂层,则金属涂层的总厚度小于 或等于薄膜绝缘涂层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电极工具包括由导电材料形成并包括加工表面的电极 坯。 气相沉积或气相沉积聚合薄膜绝缘树脂涂层覆盖加工表面,但限定导电图案的加工 表面部分除外。 导电图案相对于薄膜绝缘涂层是凹进的。 可以包括能够使电极坯具有更 好的机械、电和 / 或化学特性的金属表面涂层,以覆盖导电图案。 在导电图案和金属表 面涂层之间,可以有一层或多层同样类似地能够使电极坯具有更好的机械、电和 / 或化 学特性、和 / 或能够改进金属表面涂层与电极坯的粘着性的金属涂层。 金属表面涂层与 所有其它金属涂层的总厚度小于或等于薄膜绝缘涂层的厚度。
附图简述
附图用于进一步例示各个实施方案并解释完全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原理和优点, 其中各图中类似的参考号是指相同或功能类似的元件,且附图与下列详述一起并入说明 书,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 1 是在轴承套筒上电化学加工动压槽的传统方法的图解性部分截面图 ;
图 2 是在止推板上电化学加工动压槽的传统方法的图解性部分截面图 ;
图 3A-3D 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方案的制造电极工具的方法的依序 截面图 ;
图 4 是列出在图 3A-3D 中所述的制造方法中施用的薄膜绝缘层的性质的表 ;
图 5 是由图 3A-3D 中所示的方法形成的电极工具导电图案 ( 没有施用的金属涂 层 ) 的一部分的放大照片 ;
图 6 是带有由图 3A-3D 中所示方法形成的所得导电图案的套筒电极工具的透视 图;
图 7A 是带有由图 3A-3D 中所示方法形成的所得导电图案的止推板电极工具的透 视图 ;
图 7B 是图 7A 中所示止推板电极上的所得导电图案的放大平面图 ; 图 8 是显示对于由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方案的方法制成的电极工具和由根 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方案的方法制成的两个电极工具,动压槽加工宽度随时间而变 化的图 ;
图 9 是显示对于由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方案的方法制成的电极工具和由根 据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方案的方法制成的两个电极工具,动压槽深度加工速度随时间而 变化的图 ;
图 10A-10E 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方案的制造电极工具的方法的依序 截面图 ;
图 11 是施用到由本发明方法制成的电极工具上的聚酰亚胺涂层的化学结构图 ;
图 12 是施用到由本发明方法制成的电极工具上的 PFA( 全氟烷氧基 - 四氟乙烯共 聚物 ) 涂层的化学结构图 ;
图 13 是施用到由本发明方法制成的电极工具上的 FEP( 四氟乙烯 - 六氟丙烯共聚 物 ) 涂层的化学结构图 ;
图 14 是显示在制造聚酰亚胺绝缘层的气相沉积聚合法中可用的羧酸单体的例子 的表 ;
图 15A-15C 是在由本发明方法制成的电极工具上制造聚酰亚胺绝缘层所用的气 相沉积聚合法中可用的二胺单体的例子的表。
优选实施方案详述
现在根据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 省略了一些内容的解释和描述,在此加入这些 解释和描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不是必需的。 此外,在所有附图中,类似参 考号是指类似的部件。
图 3A-3D 显示了在电化学加工 (ECM) 法中使用的电极工具的制造方法,其中根 据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方案在电极坯上形成导电图案。 可以使用具有这种导电图案的 电极工具,例如在用于硬盘存储器中的流体动压轴承上加工动压槽图案。 该方法中的各
个工艺在图 3A-3D 中分别标识为参考号 20、22、24 和 26。 在 20 中提供电极坯 28。 电 极坯 28 包括顶部加工表面 ( 或更笼统称为加工表面 )30,可以是具有良好电导率特性的基 底材料。 可用作电极坯的示例性基底材料包括铜、钨、磷、青铜、黄铜、不锈钢、钛合 金、铜钨合金和钴合金。
在 22 中,对电极坯 28 的加工表面 30 施用由绝缘树脂形成的薄膜绝缘涂层 32。 薄膜绝缘涂层 32 优选为通过公知的物理气相沉积 (PVD) 法沉积在加工表面 30 上的聚酰 亚胺基涂层、四氟乙烯 - 六氟丙烯共聚物 (FEP) 基涂层、或全氟烷氧基 - 四氟乙烯共聚物 (PFA) 基涂层。
此外,聚酰亚胺、FEP 和 PFA 基涂层的结构分别显示在图 11、12 和 13 中。 图 11 中的符号 R 和 R’ 代表烷基。 类似地,图 12 中的符号 Rf 代表氟烷基。
图 14 中的表中所示的羧酸单体是本发明中形成聚酰亚胺树脂用的气相沉积聚合 法中可用单体的例子。 图 14 中所示的材料包括脱水四羧酸、多异氰酸酯化合物和卤代羧 酸。 特别地,可以合适地使用脱水四羧酸。
图 15A-15C 的表中所示的二胺单体是本发明中形成聚酰亚胺树脂用的气相沉积 聚合法中可用单体的其它例子。 当使用聚酰亚胺基涂层作为薄膜绝缘涂层 32 时,使用气相沉积聚合和后续脱水 工艺在加工表面 30 上沉积涂层。 更具体地,将两种单体脱水羧酸单体和二胺单体蒸发, 并在大约 200℃引入真空室中。然后发生聚合,从而在电极坯表面上沉积聚酰胺酸薄膜。 然后在大约 300℃将聚酰胺酸薄膜脱水并转化成聚酰胺。
当使用 FEP 基涂层或 PFA 基涂层作为薄膜绝缘涂层 32 时,使用气相沉积法在加 工表面 30 上沉积涂层,其中,例如,将丙烯酸酯单体蒸发,并用电子束、等离子束、紫 外线等照射其蒸气相,以促进加工表面 30 上的聚合。
在电极坯加工表面上形成薄膜绝缘涂层的传统方法是公知的,包括,例如,电 沉积、用树脂溶液涂布电极坯然后干燥、或形成抗蚀膜。 但是,如上所述通过气相沉积 或气相沉积聚合在电极坯 28 的加工表面 30 上形成薄膜绝缘涂层 32 是更有利的,因为其 提供了更好的膜厚度控制,更均匀的膜厚度,和薄膜与加工表面 30 之间更强的粘着性, 由此产生了更长的工具寿命。
薄膜绝缘涂层 32 当沉积在加工表面 30 上时,优选具有大约 5 微米至 50 微米的相 关厚度,并可以承受大约 200℃的连续负荷温度。 其电绝缘能力相当于在 25℃至少 1012Ω 的体积电阻。 上述薄膜绝缘涂层材料的示例性性能值概括在图 4 所示的表中。 薄膜绝缘 涂层 32 应该具有大约 5 微米的最小厚度,以确保高质量的 ECM 加工。 薄膜绝缘涂层 32 不需要超过 50 微米,因为形成大于 50 微米的薄膜困难且耗时。
由于以这种方式沉积薄膜绝缘涂层 32,制造电极工具所需的工艺数减少,因为 不需要用于绝缘树脂填充用途的可处置夹具,因此不需要后续的过量树脂去除。 此外, 消除了现有技术制造方法中与绝缘树脂的热固化过程中的气泡和小孔形成有关的问题, 因为热固化不再是必要工艺。
现在参看图 3C,在 24 中,仅在与如图 3C 中所示包括示例性导电部分 36a-36d 的所需导电图案 34 对应的部分,从加工表面 30 上去除薄膜绝缘涂层 32。 换言之,电极 坯 28 的加工表面 30 以限定导电图案 34 的方式透过薄膜绝缘涂层 32 暴露出来。 可以通
过许多方法之一,包括例如精细蚀刻、激光加工、精密喷砂或甚至使用小直径立铣刀研 磨,去除薄膜绝缘涂层 32。 加工表面 30 的所得暴露部分因此限定了所需导电图案 34, 其为低于薄膜绝缘涂层 32 剩余部分的凹陷图案。
图 5 是通过上文联系图 3C 描述的工艺 24 形成的在 37 的示例性导电图案的照片。 更具体地,该高分辨率照片显示了具有大约 100 至 250 微米宽度和大约 15 微米深度的沟 槽,其具有通过在如上联系图 3C 所述的电极坯的加工表面上蚀刻薄膜绝缘聚酰亚胺基涂 层而形成的工具导电图案。 照片显示,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形成高精度和最小起毛的导电 图案。
现在参看图 3D,在 26 中,通过例如电镀、无电镀敷或气相沉积在电极坯 28 的导电图案 34 上施用例如铂、金、银、铑、钯、钌、铬或镍的金属表面涂层 ( 金属涂 层 )38。 结果,导电表面,例如图 3D 中所示的示例性导电表面 36a,不如没有施用金属 涂层 38 时凹陷。 例如,如果使用 SUS304 不锈钢形成电极坯 28,且通过气相沉积聚合法 由厚度大约 15 微米的聚酰亚胺薄膜形成薄膜绝缘涂层 32,则可以在电极坯 28 上通过电镀 法由厚度例如大约 10 微米的铂镀层形成金属涂层 38。
更具体地,当将电极和薄膜绝缘涂层的组合体浸在含有适当量的六羟铂酸的高 碱性镀铂溶液中时,可以形成上述金属涂层 38,并由此在 80℃的浴温度和 1.5A/dm2 的电 流密度的加工条件下在电极坯 28 的暴露加工表面 30 上形成厚 10 微米的铂涂层。 如果需 要使镀敷后的表面与薄膜绝缘涂层 32 的表面的高度差更大,可以通过无电镀敷法在加工 表面 30 上涂布厚度仅大约 1 微米的铂涂层。
此外,当使用钛合金代替不锈钢作为电极坯 28 的材料并使用铂形成金属涂层 38 时,所得电极工具具有优异的耐蚀性,并且无论电解质是的碱性或酸性如何,都可以与 多种电解质结合用于 ECM 法中。
或者,可以使用其中混有多种金属的单层合金构成的金属代替上述金属形成金 属涂层 38。 例如,对于镀金,可以根据所需物理性质,例如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使用 含有大约 0.1 至 0.5 %的银、铜、镍、钴或铱的金合金。 这种硬合金镀金与纯金镀敷相 比,将硬度提高为两倍,耐磨生提高为三倍。 此外,这种镀敷的成本低于镀铂。 也可以 根据用途使用其它金属。 例如,可以在导电图案 34 上进行镀铬或镀镍以改进硬度和对由 电解质接触引起的腐蚀的耐受性,而镀铑表现出大约 Hv800 至 1000 的硬度,这是与镀铬 相当的硬度,此外还表现出与铂类似的良好电和化学性质。
在此指出,在如上所述的电极坯的暴露加工表面上的凹陷导电图案上施用金属 表面涂层非常容易实施,因为被选择的用于金属涂层的金属与用于形成电极坯的金属相 比,表现出良好的机械、电和 / 或化学特性,例如良好的电导率、良好的标准电势、对 电解质接触引起的腐蚀的良好耐受性、和改进的硬度和耐磨性。 根据其所需厚度,金属 涂层有效地使因去除薄膜绝缘涂层引起的表面凹度最小化或完全消除,因此由于改进的 化学特性和适当凹陷深度的结合作用,碎片和以其它方式降低转移的沟槽图案的精确度 的其它材料不会粘附到导电图案表面上。 此外,由于铂之类的金属具有相关的高标准电 极电势,金属涂层有利于改进沟槽图案转移精度,其又在电极工具的导电图案宽度方面 提高了加工宽度的转移精度。
可以由上述制造方法制成的示例性电极工具显示在图 6 和 7 中。 更具体地,图 6中所示的示例性套筒电极 40 包括薄膜绝缘涂层 32 和导电图案 34a、34b,导电图案 34a、 34b 包括金属涂层 38,分别用于在工件 ( 未显示 ) 上形成径向动压槽图案和止推动压槽图 案。 图 7A 和 7B 中所示的示例性止推板电极 42 也包括薄膜绝缘涂层 32 和导电图案 34c, 导电图案 34c 包括金属涂层 38,用于在工件 ( 未显示 ) 上形成止推动压槽。 本领域技术 人员会认识到,上述方法可用于制造任何构造类型的电极,从而与传统的 ECM 电极工具 制造法相比,将所需工艺数减少为多达 2/3。
再参看图 3A-3C,现在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方案制造 ECM 电极工具 的方法。 具体而言,在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方法中,通过仅实施工艺 20、22 和 24,制造 电极工具。 消除了如图 3D 中的 26 所示的添加金属涂层 38 的工艺。 所得电极工具尽管 不包括金属涂层 38,并因此在精度上不如根据第一优选实施方案制成的电极工具,但对 于需要使制造成本最小化时的某些制造法,仍是可接受的。 现在讨论根据上述本发明的 第一和第二实施方案制成的所得电极工具的差异。
图 8 和 9 分别是显示对于由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方案的方法制成的电极工具 和由根据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方案的方法制成的两个电极工具,动压槽加工宽度随时间 的变化和动压槽深度加工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图。 在图 8 和 9 中,三个电极具有如图 5 中所示相同的导电图案和通过真空沉积聚合施用的厚 15 微米的相同聚酰亚胺绝缘涂层。 数据曲线 48 和 52 对应于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方法制成的、不包括金属涂层的 SUS304 电 极工具 ( 电极工具 A)。 数据曲线 44 和 50 对应于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方法制成的、不包 括金属涂层的黄铜电极工具 ( 电极工具 B)。 数据曲线 46 和 54 对应于根据第一实施方案 的方法制成的、并带有厚度大约 10 微米的铂镀层的 SUS304 电极工具 ( 电极工具 C)。
用含有 15 重量% NaNO3 的电解质、以 8 至 12 米 / 秒的电解质流速和电极表面 与磷青铜工件之间 0.05 毫米的加工间隙,进行使用各电极工具 A、B 和 C 的 ECM 试验。 对于各电极工具,连续加工 20 个工件并形成动压槽。 由于导电图案的宽度不恒定,在相 应导电图案宽度为 200 微米的位置测量在各加工工件上加工成的动压槽的宽度和深度。 选择该位置是因为测量简易性直接与加工成的动压槽的宽度相对应。
参看图 8,通过操作三个电极工具 A、B 和 C 在磷青铜工件材料上形成沟槽图案 而收集图解数据。 用作工件材料的磷青铜材料往往表现出高垂度,由此提高了正常 ECM 加工过程中的制造宽度。
如图 8 中 44 和 48 处所示,由通过上述第二优选实施方案的方法制成的并分别包 括黄铜电极坯和 SUS304 不锈钢电极坯的电极工具制成的工件沟槽图案,在 20 个样品之 间表现出加工宽度的极小变化。
如 46 处所示,与根据第二优选实施方案的方法制成的任一电极工具相比,由通 过上述第一优选实施方案的方法制成的、并包括 SUS304 不锈钢电极坯以及施用到导电图 案上的铂金属涂层的电极工具制成的工件沟槽图案在 20 个样品之间表现出更小的加工宽 度变化。 如图所示,尽管 44-48 中样品上加工宽度的增大都极小,但通过第一优选实施 方案的方法制成的电极工具实现的加工宽度为通过第二优选实施方案的方法制成的电极 工具的大约一半。
具体而言,电极工具 C 的平均加工宽度为大约 440 微米,而电极工具 A 和 B 为大 约 840 微米。 这意味着电极工具 C 加工宽度的增大为电极工具 A 和 B 的大约一半。 因此,电极工具 C 在导电图案转移方面表现出更高的精度。 这种高精度在制造极精细动压 槽 ( 例如最小宽度为 20 微米或更小的动压槽时 ) 非常重要。 例如,为了形成 20 微米宽 的沟槽,电极工具 C 之类的电极工具必须具有宽 10 微米的导电图案,而电极工具 A 和 B 之类的电极工具需要宽 5 微米的导电图案,这难制造得多。
通过实施第一和第二优选实施方案的制造方法,可以很大程度地以成本有效的 方式使所得电极工具加工宽度的扩大最小化。 加工宽度的最小化在精细动压槽的形成中 和在改进沟槽图案转移精确度中是重要的。
参看图 9,测量与每单位时间在磷青铜工件上的加工深度有关的实验数据,其相 当于电极深度加工速度。 50 和 52 处所示的数据是根据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方案的方法制 成的上述电极工具 A 和 B 的数据,54 处所示的数据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方案的 方法制成的上述电极工具 C 的数据。 如 50 和 52 处所示,由电极工具 A 和 B( 分别包括 由 SUS304 不锈钢和由黄铜电极坯形成的电极坯 ) 制成的工件沟槽图案在 20 个样品之间 表现出加工深度的极小变化。 因此,由第二优选实施方案的方法制成的电极工具与传统 制成的电极工具相比,是在加工深度方面实现一致性结果的更为成本有效的方式。
20 个样品中电极工具 C 的平均深度加工速度为大约 50 微米,电极 A 和 B 的为 大约 25 微米。 电极工具 C 还表现出更高的加工生产率,因为深度加工速度为电极工具 A 和 B 的两倍。 因此,通过使用由第一优选实施方案的方法制成的电极工具 A,可以由于 沟槽深度加工速度的提高而改进 ECM 生产率。 参看图 10A-10E,现在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方案的制造在工件上形成 特定沟槽图案的 ECM 法中所用的电极工具的方法。 具体而言,在根据第三实施方案的方 法中,不仅实施联系附图 3A-3C 所示和所述的工艺 20、22 和 24,还通过 56 和 57 处所示 的附加工艺——其中在施用 ( 第一 ) 金属涂层 38 之前对工具导电图案 34 施用另外的或第 二金属涂层 58,由此制造电极工具。
可以施用第二金属涂层 58,使得施用时的第一金属涂层 38 与剩余薄膜绝缘涂层 32 的表面齐平或几乎齐平。 根据该方法,第二金属涂层 58 可以是例如金层,其不如铂那 样硬,并具有较低的相关电导率和成本。 在沉积第一金属涂层 38 之前,如 56 处所示沉 积第二金属涂层 58。 由于金比铂便宜,实施图 10A-10E 中所示的方法降低了总的制造成 本,同时仍然保持与根据上文联系图 3A-3D 所述的第二优选实施方案的方法制成的电极 工具相关的总体改进的操作参数。
或者,应该指出,可以使用银作为第二金属涂层 58,且可以施用大约 1 微米或 更小厚度的铑层作为第一金属涂层 38,以防止可能造成电导率降低的银变色 ( 变黑 )。 此 外,不同金属涂层的数量不限于两层。 可以在导电图案上施用多层由单种金属或合金构 成的不同金属涂层。
参看上文,本领域技术人员会认识到,本发明的方法由于仅要求去除覆盖电极 坯的部分薄膜绝缘材料以限定导电图案表面部分,不再需要用于凸起电极的图案雕刻的 小直径立铣刀。 由于不需要小直径立铣刀,同样消除了由磨具破碎和研磨过的凸起电极 的倾倒引起的提高的成本。 由于可以通过蚀刻之类的方法形成图形,现在可以制造使用 传统的小直径立铣刀不能制成的更精细和更小型化的图形。
此外,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去除了传统电极工具制造法所需的图案雕刻、绝缘树
脂填充和过量绝缘树脂粗略去除之类的工艺,因此成本降低且工具交货时间改进。 由于 本发明方法的图案形成工艺是最终工艺,仅仅通过改变该最终工艺就可以迅速实现图案 变更,而不需要改变任何在先工艺,因此能够即时执行设计变更。 顺着这条线索,因此 无论图案设计如何,在施用薄膜绝缘材料之前可以相同地加工电极坯,由此提高 ECM 电 极工具的制造生产率和灵活性。
本公开旨在解释如何形成和使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案,而不是穷尽性的或不 是要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确切形式。 可以根据上述教导进行修改或变动。 选择和描述 这些实施方案以提供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的最佳例示,并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能够以适应特定预计用途并在根据合理、合法和正当赋予的幅度解释时落入由所附权利 要求或其所有对等物所确定的本发明范围内的各种实施方案和变动方式应用本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