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元件.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1094723 上传时间:2018-03-31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564.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82806.6

申请日:

2010.09.13

公开号:

CN102024836A

公开日:

2011.04.2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L 27/15申请日:20100913|||公开

IPC分类号:

H01L27/15; H01L27/02

主分类号:

H01L27/15

申请人:

晶元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昭兴; 许育宾

地址:

中国台湾新竹市

优先权:

2009.09.11 US 61/241,605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代理人:

彭久云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光元件,其包含基板及多个整流单元。多个整流单元包含第一整流单元及第二整流单元,且形成在基板上以接收交流信号并将其调整为直流信号。每一个整流单元包含接触层及肖特基金属层。发光元件还包含多个发光二极管,接收上述直流信号;及第一电极,形成在基板上且覆盖第一整流元件的接触层和第二整流元件的肖特基金属层。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发光元件,包含 : 基板 ; 多个整流单元,包含第一整流单元及第二整流单元,且形成在该基板上以接收交流 信号并调整为直流信号,其中任一个整流单元,包含接触层及肖特基金属层 ; 多个发光二极管,接收该直流信号 ;及 第一电极,提供在该基板上且覆盖该第一整流元件的该接触层和该第二整流元件的 该肖特基金属层。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发光元件,还包含半导体导电层,形成在该基板上 ; 其中,在每一个该整流单元中,该半导体导电层在该接触层下方形成欧姆区域以及 在该肖特基金属层下方形成肖特基区域。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发光元件,其中,在每一个该整流单元中,该金属半导体层的 功函数大于该接触层的功函数,且小于该肖特基金属层的功函数。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发光元件,还包含绝缘层,形成在该第一整流单元的该接触层 与该第二整流单元的肖特基金属层之间。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发光元件,还包含第二电极 ;其中,该多个整流元件还包含 第三整流元件和第四整流元件, 其中,每一个该整流单元中,包含接触层及肖特基金属层,以及 其中,该第二电极覆盖该第三整流元件的该肖特基金属层和该第四整流元件的该接 触层。
6: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发光元件,还包含绝缘层,形成在该第三整流单元的该肖特基 金属层与该第四整流单元的接触层之间。
7: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发光元件,还包含第一连接层,电性连接该第一整流单元的该 肖特基金属层与第四整流单元的该肖特基金属层 ;及 第二连接层,电性连接该第二整流单元的该接触层与第三整流单元的该接触层。
8: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发光元件,还包含绝缘层,形成在该第一连接层与该第一及该 第四整流单元之间。
9: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发光元件,还包含半导体导电层,形成在该基板上 ; 其中,在每一个该整流单元中,该半导体导电层在该接触层下方形成欧姆区域以及 在该肖特基金属层下方形成肖特基区域。
10: 如权利要求 9 所述的发光元件,其中,在每一个该整流单元中,该金属半导体层 的功函数大于该接触层的功函数,且小于该肖特基金属层的功函数。

说明书


发光元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元件,更具体而言,是涉及一种具有整流单元的发光元件。 背景技术 固态发光元件中的发光二极管元件 (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具有低耗电 量、低发热量、操作寿命长、耐撞击、体积小、反应速度快、以及可发出稳定波长的色 光等良好光电特性,因此常应用于家电、仪表的指示灯及光电产品等领域。 随着光电科 技的进步,固态发光元件在提升发光效率、使用寿命以及亮度等方面已有长足的进步, 预期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未来发光元件的主流。
     然而,已知的 LED 必须以直流电 (DC) 驱动,所以一般在与交流电 (AC) 之间必 须要有一个转换器,但转换器体积大、重量重,不但增加成本,在电力转换时亦多有耗 损,在价格上更无法与现有的光源竞争。 因此,如何在不需要 AC/DC 转换器的前提下以 AC 操作发光二极管,仍为重要发展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具有整流单元的发光元件。 发光元件包含基板及多个整流单元。 多 个整流单元包含第一整流单元及第二整流单元,且形成在基板上以接收交流信号并将其 调整为直流信号。 每一个整流单元包含接触层及肖特基金属层。 发光元件还包含多个发 光二极管,接收上述直流信号 ;及第一电极,形成在基板上且覆盖第一整流元件的接触 层和第二整流元件的肖特基金属层。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所披露的发光元件的电路图。
     图 2 为本发明所披露的发光元件的俯视图。
     图 3 为本发明所披露的发光元件的两个发光二极管的剖面图,其为图 2 的 A-A’ 剖面。
     图 4A 为本发明所披露的发光元件的第一整流结构的剖面图,其为图 2 的 B-B’ 剖面。
     图 4B 为本发明所披露的发光元件的第二整流结构的剖面图,其为图 2 的 C-C’ 剖面。
     图 4C 显示本发明所披露的发光元件中,第一、第二整流结构与多个发光二极管 间的连接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 :发光元件
     110 :发光二极管芯片111 :共同基板 112、112-1、112-2 :发光二极管 113 :沟槽 114 :n 型半导体导电层 1141 :曝露区 115 :n 侧接触层 116 :肖特基金属层 1171 :n 型半导体披覆层 1172 :有源层 1173 :p 型半导体披覆层 118 :绝缘层 119 :p 侧接触层 120 :第一连接层 120′ :第二连接层 120″ :第三连接层 130 :第一整流单元 140 :第二整流单元 150 :第三整流单元 160 :第四整流单元 170 :第一整流结构 171 :第一电极 180 :第二整流结构 181 :第二电极具体实施方式
     图 1 显示本发明所披露的发光元件 100 的电路图。 发光元件 100 包含多个发光二 极管 112 ;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整流单元 130、140、150、160 ;第一电极及第二电 极 171、181。 发光二极管 112 彼此串联连接以形成发光群组 110。 整流单元 130、140、 150、160 与发光群组 110 以全波桥式整流结构的方式连接,例如惠斯通电桥结构。 第一 电极 171 与第一和第二整流单元 130、140 连接,而第二电极 181 与第三和第四整流单元 150、160 连接。 在交流电的正循环中,交流电供应器的正极提供电流给发光元件 100 且 电流流经第一电极 171、第一整流单元 130、发光群组 110、第三整流单元 150 至第二电 极 181 及交流电供应器的负极。 相反地,在交流电的负循环中,交流电供应器的负极提 供电流给发光元件 100 且电流流经第二电极 181、第四整流单元 160、发光群组 110、第二 整流单元 140 至第一电极 171 和交流电供应器的正极。
     图 2 显示图 1 的电路图所披露的发光元件 100 的俯视图。 发光元件 100 包含共 同基板 111,用以支持发光二极管 112 及四个整流元件 130、140、150、160。 共同基板 111 可为成长基板或接合基板,而发光二极管 112 成长或接合在共同基板 111 上。 共同 基板 111 包含至少一物质,其选自碳化硅 (SiC)、氮化镓 (GaN)、氮化铝 (AlN)、磷化镓(GaP)、砷化镓 (GaAs)、氧化锌 (ZnO)、及硅 (Si)。 优选地,发光二极管 112 包含氮 化物材料,例如氮化镓、铝氮化镓、锌氮化镓、氮化铟 ;或磷化物材料,例如磷化铝镓 铟、磷化镓、磷化铟。 多个发光二极管 112 且 / 或整流单元 130、140、150、160 共同地 成长或接合在共同基板 111 上。 发光二极管 112 彼此以串联方式电连接。 整流单元 130、 140、150、160 是透过第一和第二连接层 120、120′与发光群组 110 连结以形成全波桥式 整流结构,例如惠斯通电桥结构。 整流单元 130、140、150、160 主要是将交流电供应器 的交流信号转为直流信号,且提供直流信号给发光群组 110。 因此,发光群组 110 能在交 流电供应器的正、负循环下发光。 每一整流单元 130、140、150、160 优选地具有高崩溃 电压以防止发光元件 100 在逆偏压时造成本身损坏。 每一整流单元 130、140、150、160 优选地为具有低启动 (turn on) 电压及高崩溃电压的单一肖特基二极管。 第一电极 171 形 成在或覆盖第一和第二整流单元 130、140,而第二电极 181 形成在或覆盖第三和第四整 流单元 150、160。 第一电极 171 及第一和第二整流单元 130、140 形成与交流电供应器 正极电连结的第一整流结构 170。 第二电极 181 及第三和第四整流单元 150、160 形成与 交流电供应器负极电连结的第二整流结构 180。 每一电极 171、181 与形成于其下方的整 流单元 130、140、150、160 使用共同的芯片面积,因此电极 171、181 与整流单元 130、 140、150、160 所占据的面积可最小化,而更多的芯片面积可以作为发光群组 110 的发光 面积。 因此,可提升发光效率且降低发光元件的制造成本。 每一电极 171、181 优选地可 做为用以引线的引线垫,且优选地包含至少一物质,其选自镍 (Ni)、钛 (Ti)、铂 (Pt)、 金 (Au)、铜 (Cu)、及铝 (Al)。
     图 3 显示图 2 剖面线 AA’ 中,发光元件中两串联连接的发光二极管 112-1、 112-2 的剖面图。 每一发光二极管 112-1、112-2 包含 n 型半导体导电层 114,形成在共 同基板 111 上且具有曝露区 1141 ;n 侧接触层 115,形成在 n 型半导体导电层 114 上并与 n 型半导体导电层 114 为欧姆接触 ;n 型半导体披覆层 1171,形成在 n 侧接触层 115 上 ; 有源层 1172,形成在 n 型半导体披覆层 1171 上 ;p 型半导体披覆层 1173,形成在有源 层 1172 上 ;及 p 侧接触层 119,形成在 p 型半导体披覆层 1173 上并与 p 型半导体披覆层 1173 为欧姆接触。
     为了使两发光二极管 112-1、112-2 在共同基板上 111 能物理性地分离,沟槽 113 形成在两发光二极管 112-1、112-2 之间。 第三连接层 120″电连接发光二极管 112-1 的 p 侧接触层 119 与邻近发光二极管 112-2 的 n 型半导体导电层 114 的曝露区 1141,以在 两发光二极管 112-1、112-2 间形成串联连接。 绝缘层 118 形成在第三连接层 120″、部 分发光二极管 112-1、112-2 和沟槽 113 之间,以防止任何不必要的短路路径形成。 n 侧 接触层 115 优选地包含掺杂浓度大于 1*1018cm-3 的半导体材料,以能够与 n 型半导体导电 层 114 且 / 或 n 型半导体披覆层 1171 形成欧姆接触。 类似地,p 侧接触层 119 优选地包 含掺杂浓度大于 1*1018cm-3 的半导体材料以能够与 p 型半导体披覆层 1173 且 / 或第三连 接层 120″形成欧姆接触。 第一、第二和第三连接层 120、120′、120″优选地包含导电 材料,例如金属或透明金属氧化物。 透明金属层优选地包含至少一物质,其选自氧化铟 锡、氧化镉锡、氧化锑锡、氧化锌铝、及氧化锌锡。
     图 4A 显示图 2 剖面线 BB’ 中,第一整流结构 170 的剖面图。 第一整流结构 170 包含第一和第二整流单元 130、140 及形成在第一和第二整流单元 130、140 上的第一电极 171。 第一和第二连接层 120、120′连结第一整流结构 170、发光群组 110 和第二 整流结构 180。 第一和第二整流单元 130、140 分别包含 n 型半导体导电层 114,其具有 欧姆区域和肖特基区域 ;肖特基金属层 116 形成在 n 型半导体导电层 114 的肖特基区域上 以与 n 型半导体导电层 114 形成肖特基接触 ;及 n 侧接触层 115 形成在 n 型半导体导电层 114 的欧姆区域以与 n 型半导体导电层 114 形成欧姆接触。 其中,第一整流单元 130 的 n 侧接触层 115 邻近于第二整流单元 140 的肖特基金属层 116。 为了使第一和第二整流单元 130、140 在共同基板 111 上可物理性地分离,沟槽 113 形成在第一和第二整流单元 130、 140 之间。 第一整流结构 170 还包含绝缘层 118,覆盖第一和第二整流单元 130、140 的 部分侧壁以及沟槽 113。 具体地,绝缘层 118 覆盖第一整流单元 130 的部分 n 侧接触层 115、第二整流单元 140 的部分肖特基金属层 116 和沟槽 113 以防止第一和第二整流单元 130、140 之间不必要的短路路径。 第一电极 171 形成在或覆盖第一整流单元 130 的 n 侧 接触层 115、第二整流单元 140 的肖特基金属层 116 以及绝缘层 118。 因此,在第一电极 171、第一整流单元 130 的 n 侧接触层 115、第二整流单元 140 的肖特基金属层 116 之间形 成电连接。 第一连接层 120 电连接第一整流单元 130 的肖特基金属层 116、发光群组 110 和显示在图 4B 中第四整流单元 160 的肖特基金属层 116。 绝缘层 118 更形成在第一连接 层 120 和第一整流单元 130 之间,以及第二连接层 120′和第二整流单元 140 之间。 具体 地,绝缘层 118 形成在第一连接层 120 和第一整流单元 130 的 n 型半导体导电层 114 的肖 特基区域之间,以及第二连接层 120′和第二整流单元 140 的 n 型半导体导电层 114 的欧 姆区域之间,以防止在其间不必要的短路路径。 n 型半导体导电层 114 具有功函数 ψS, 且肖特基金属层 116 具有高于 ψS 的功函数 ψM,如此在肖特基金属层 116 和 n 型半导体 导电层 114 之间能形成肖特基接触。 肖特基金属层 116 包含至少一物质,其选自 Au、 Ni、 Pt 和 Pd。 n 型半导体导电层 114 包含未掺杂 Si 或掺杂 Si 的氮化镓或氮化磷。 n 侧 接触层 115 含有具有低于 ψS 的功函数 ψN 的金属,或含有掺杂高浓度不纯物的半导体材 料,而使其与 n 型半导体导电层 114 具有相同导电型,且掺杂浓度不小于 5*1018cm-3。
     图 4B 显示图 2 剖面线 CC’ 中,第二整流结构 180 的剖面图。 第二整流结构 180 包含第三和第四整流单元 150、160 及形成在第三和第四整流单元 150、160 上的第二 电极 181。 第一、第二连接层 120、120′连结第二整流结构 180、发光群组 110 和第一 整流结构 170。 第三和第四整流单元 150、160 分别包含在共同基板上 111 的 n 型半导体 导电层 114,其具有欧姆区域和肖特基区域 ;肖特基金属层 116 形成在 n 型半导体导电层 114 的肖特基区域以与 n 型半导体导电层 114 形成肖特基接触 ;及 n 侧接触层 115 形成在 n 型半导体导电层 114 的欧姆区域以与 n 型半导体导电层 114 形成欧姆接触。 其中,第三 整流单元 150 的肖特基金属层 116 邻近于第四整流单元 160 的 n 侧接触层 115。 为了使第 三和第四整流单元 150、160 在共同基板上 111 可物理性地分离,沟槽 113 形成在第三和 第四整流单元 150、160 之间。 第二整流结构 180 还包含绝缘层 118,覆盖第三和第四整 流单元 150、160 的部分侧壁以及沟槽 113。 具体地,绝缘层 118 覆盖第四整流单元 160 的部分 n 侧接触层 115、第三整流单元 150 的部分肖特基金属层 116 和沟槽 113 以防止第 三和第四整流单元 150、160 之间不必要的短路路径。 第二电极 181 形成在或覆盖第三整 流单元 150 的肖特基金属层 116、第四整流单元 160 的 n 侧接触层 115 以及绝缘层 118。 因此,在第二电极 181、第四整流单元 160 的 n 侧接触层 115、第三整流单元 150 的肖特基金属层 116 之间形成电连接。 绝缘层 118 还形成在第一连接层 120 和第四整流单元 160 之间,以及第二连接层 120′和第三整流单元 150 之间。 具体地,绝缘层 118 形成在第一 连接层 120 和第四整流单元 160 的 n 型半导体导电层 114 的肖特基区域之间,以及第二连 接层 120′和第三整流单元 150 的 n 型半导体导电层 114 的欧姆区域之间,以防止其间不 必要的短路路径。
     第一整流结构 170、第二整流结构 180 和发光群组 110 之间,详细的连接方式显 示在图 4C 中。 具体地,第一连结层 120 电连接第四整流单元 160 的肖特基金属层 116 与 第一整流单元 130 的肖特基金属层 116,且也电连接至发光群组 110 ;第二连结层 120′ 电连接第二整流单元 140 的 n 侧接触层 115 与第三整流单元 150 的 n 侧接触层 115,且也 电连接至发光群组 110。 在交流电的正循环下,由于第二整流单元 140 的肖特基区域的肖 特基障碍,交流电供应器的正极提供电流给第一电极 171,且电流流经第一整流单元 130 的欧姆区域、发光群组 110、第三整流单元 150 至第二电极 181 及交流电供应器的负极。 相似地,在交流电的负循环中,交流电供应器的负极提供电流给第二电极 181,且电流流 经第四整流单元 160 的欧姆区域、发光群组 110、第二整流单元 140 至第一电极 171 和交 流电供应器的正极。 通过第一和第二整流结构 170、180 的配置,使具有整流功能的整流 元件 130、140、150、160 所占据的芯片面积可最小化。
     本发明所列举的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任 何人对本发明所作的任何显而易知的修饰或变更皆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

发光元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发光元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发光元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光元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光元件.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24836A43申请公布日20110420CN102024836ACN102024836A21申请号201010282806622申请日2010091361/241,60520090911USH01L27/15200601H01L27/0220060171申请人晶元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地址中国台湾新竹市72发明人陈昭兴许育宾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代理人彭久云54发明名称发光元件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光元件,其包含基板及多个整流单元。多个整流单元包含第一整流单元及第二整流单元,且形成在基板上以接收交流信号并将其调整为直流信号。每一个整流单元包含接。

2、触层及肖特基金属层。发光元件还包含多个发光二极管,接收上述直流信号;及第一电极,形成在基板上且覆盖第一整流元件的接触层和第二整流元件的肖特基金属层。30优先权数据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5页CN102024850A1/1页21一种发光元件,包含基板;多个整流单元,包含第一整流单元及第二整流单元,且形成在该基板上以接收交流信号并调整为直流信号,其中任一个整流单元,包含接触层及肖特基金属层;多个发光二极管,接收该直流信号;及第一电极,提供在该基板上且覆盖该第一整流元件的该接触层和该第二整流元件的该肖特基金属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

3、光元件,还包含半导体导电层,形成在该基板上;其中,在每一个该整流单元中,该半导体导电层在该接触层下方形成欧姆区域以及在该肖特基金属层下方形成肖特基区域。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元件,其中,在每一个该整流单元中,该金属半导体层的功函数大于该接触层的功函数,且小于该肖特基金属层的功函数。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还包含绝缘层,形成在该第一整流单元的该接触层与该第二整流单元的肖特基金属层之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还包含第二电极;其中,该多个整流元件还包含第三整流元件和第四整流元件,其中,每一个该整流单元中,包含接触层及肖特基金属层,以及其中,该第二电极覆盖该第三整流元件的该肖特基金属层。

4、和该第四整流元件的该接触层。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元件,还包含绝缘层,形成在该第三整流单元的该肖特基金属层与该第四整流单元的接触层之间。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元件,还包含第一连接层,电性连接该第一整流单元的该肖特基金属层与第四整流单元的该肖特基金属层;及第二连接层,电性连接该第二整流单元的该接触层与第三整流单元的该接触层。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元件,还包含绝缘层,形成在该第一连接层与该第一及该第四整流单元之间。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元件,还包含半导体导电层,形成在该基板上;其中,在每一个该整流单元中,该半导体导电层在该接触层下方形成欧姆区域以及在该肖特基金属层下方形成肖特基区域。10如。

5、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光元件,其中,在每一个该整流单元中,该金属半导体层的功函数大于该接触层的功函数,且小于该肖特基金属层的功函数。权利要求书CN102024836ACN102024850A1/5页3发光元件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元件,更具体而言,是涉及一种具有整流单元的发光元件。背景技术0002固态发光元件中的发光二极管元件LIGHTEMITTINGDIODE;LED具有低耗电量、低发热量、操作寿命长、耐撞击、体积小、反应速度快、以及可发出稳定波长的色光等良好光电特性,因此常应用于家电、仪表的指示灯及光电产品等领域。随着光电科技的进步,固态发光元件在提升发光效率、使用寿命以及亮度等方。

6、面已有长足的进步,预期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未来发光元件的主流。0003然而,已知的LED必须以直流电DC驱动,所以一般在与交流电AC之间必须要有一个转换器,但转换器体积大、重量重,不但增加成本,在电力转换时亦多有耗损,在价格上更无法与现有的光源竞争。因此,如何在不需要AC/DC转换器的前提下以AC操作发光二极管,仍为重要发展课题。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提出具有整流单元的发光元件。发光元件包含基板及多个整流单元。多个整流单元包含第一整流单元及第二整流单元,且形成在基板上以接收交流信号并将其调整为直流信号。每一个整流单元包含接触层及肖特基金属层。发光元件还包含多个发光二极管,接收上述直流信号;及第一。

7、电极,形成在基板上且覆盖第一整流元件的接触层和第二整流元件的肖特基金属层。附图说明0005图1为本发明所披露的发光元件的电路图。0006图2为本发明所披露的发光元件的俯视图。0007图3为本发明所披露的发光元件的两个发光二极管的剖面图,其为图2的AA剖面。0008图4A为本发明所披露的发光元件的第一整流结构的剖面图,其为图2的BB剖面。0009图4B为本发明所披露的发光元件的第二整流结构的剖面图,其为图2的CC剖面。0010图4C显示本发明所披露的发光元件中,第一、第二整流结构与多个发光二极管间的连接图。0011附图标记说明0012100发光元件0013110发光二极管芯片说明书CN10202。

8、4836ACN102024850A2/5页40014111共同基板0015112、1121、1122发光二极管0016113沟槽0017114N型半导体导电层00181141曝露区0019115N侧接触层0020116肖特基金属层00211171N型半导体披覆层00221172有源层00231173P型半导体披覆层0024118绝缘层0025119P侧接触层0026120第一连接层0027120第二连接层0028120第三连接层0029130第一整流单元0030140第二整流单元0031150第三整流单元0032160第四整流单元0033170第一整流结构0034171第一电极0035180第。

9、二整流结构0036181第二电极具体实施方式0037图1显示本发明所披露的发光元件100的电路图。发光元件100包含多个发光二极管112;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整流单元130、140、150、160;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171、181。发光二极管112彼此串联连接以形成发光群组110。整流单元130、140、150、160与发光群组110以全波桥式整流结构的方式连接,例如惠斯通电桥结构。第一电极171与第一和第二整流单元130、140连接,而第二电极181与第三和第四整流单元150、160连接。在交流电的正循环中,交流电供应器的正极提供电流给发光元件100且电流流经第一电极171、第一整流单元1。

10、30、发光群组110、第三整流单元150至第二电极181及交流电供应器的负极。相反地,在交流电的负循环中,交流电供应器的负极提供电流给发光元件100且电流流经第二电极181、第四整流单元160、发光群组110、第二整流单元140至第一电极171和交流电供应器的正极。0038图2显示图1的电路图所披露的发光元件100的俯视图。发光元件100包含共同基板111,用以支持发光二极管112及四个整流元件130、140、150、160。共同基板111可为成长基板或接合基板,而发光二极管112成长或接合在共同基板111上。共同基板111包含至少一物质,其选自碳化硅SIC、氮化镓GAN、氮化铝ALN、磷化镓。

11、说明书CN102024836ACN102024850A3/5页5GAP、砷化镓GAAS、氧化锌ZNO、及硅SI。优选地,发光二极管112包含氮化物材料,例如氮化镓、铝氮化镓、锌氮化镓、氮化铟;或磷化物材料,例如磷化铝镓铟、磷化镓、磷化铟。多个发光二极管112且/或整流单元130、140、150、160共同地成长或接合在共同基板111上。发光二极管112彼此以串联方式电连接。整流单元130、140、150、160是透过第一和第二连接层120、120与发光群组110连结以形成全波桥式整流结构,例如惠斯通电桥结构。整流单元130、140、150、160主要是将交流电供应器的交流信号转为直流信号,且提。

12、供直流信号给发光群组110。因此,发光群组110能在交流电供应器的正、负循环下发光。每一整流单元130、140、150、160优选地具有高崩溃电压以防止发光元件100在逆偏压时造成本身损坏。每一整流单元130、140、150、160优选地为具有低启动TURNON电压及高崩溃电压的单一肖特基二极管。第一电极171形成在或覆盖第一和第二整流单元130、140,而第二电极181形成在或覆盖第三和第四整流单元150、160。第一电极171及第一和第二整流单元130、140形成与交流电供应器正极电连结的第一整流结构170。第二电极181及第三和第四整流单元150、160形成与交流电供应器负极电连结的第二。

13、整流结构180。每一电极171、181与形成于其下方的整流单元130、140、150、160使用共同的芯片面积,因此电极171、181与整流单元130、140、150、160所占据的面积可最小化,而更多的芯片面积可以作为发光群组110的发光面积。因此,可提升发光效率且降低发光元件的制造成本。每一电极171、181优选地可做为用以引线的引线垫,且优选地包含至少一物质,其选自镍NI、钛TI、铂PT、金AU、铜CU、及铝AL。0039图3显示图2剖面线AA中,发光元件中两串联连接的发光二极管1121、1122的剖面图。每一发光二极管1121、1122包含N型半导体导电层114,形成在共同基板111上。

14、且具有曝露区1141;N侧接触层115,形成在N型半导体导电层114上并与N型半导体导电层114为欧姆接触;N型半导体披覆层1171,形成在N侧接触层115上;有源层1172,形成在N型半导体披覆层1171上;P型半导体披覆层1173,形成在有源层1172上;及P侧接触层119,形成在P型半导体披覆层1173上并与P型半导体披覆层1173为欧姆接触。0040为了使两发光二极管1121、1122在共同基板上111能物理性地分离,沟槽113形成在两发光二极管1121、1122之间。第三连接层120电连接发光二极管1121的P侧接触层119与邻近发光二极管1122的N型半导体导电层114的曝露区11。

15、41,以在两发光二极管1121、1122间形成串联连接。绝缘层118形成在第三连接层120、部分发光二极管1121、1122和沟槽113之间,以防止任何不必要的短路路径形成。N侧接触层115优选地包含掺杂浓度大于11018CM3的半导体材料,以能够与N型半导体导电层114且/或N型半导体披覆层1171形成欧姆接触。类似地,P侧接触层119优选地包含掺杂浓度大于11018CM3的半导体材料以能够与P型半导体披覆层1173且/或第三连接层120形成欧姆接触。第一、第二和第三连接层120、120、120优选地包含导电材料,例如金属或透明金属氧化物。透明金属层优选地包含至少一物质,其选自氧化铟锡、氧化。

16、镉锡、氧化锑锡、氧化锌铝、及氧化锌锡。0041图4A显示图2剖面线BB中,第一整流结构170的剖面图。第一整流结构170包含第一和第二整流单元130、140及形成在第一和第二整流单元130、140上的第一说明书CN102024836ACN102024850A4/5页6电极171。第一和第二连接层120、120连结第一整流结构170、发光群组110和第二整流结构180。第一和第二整流单元130、140分别包含N型半导体导电层114,其具有欧姆区域和肖特基区域;肖特基金属层116形成在N型半导体导电层114的肖特基区域上以与N型半导体导电层114形成肖特基接触;及N侧接触层115形成在N型半导体导。

17、电层114的欧姆区域以与N型半导体导电层114形成欧姆接触。其中,第一整流单元130的N侧接触层115邻近于第二整流单元140的肖特基金属层116。为了使第一和第二整流单元130、140在共同基板111上可物理性地分离,沟槽113形成在第一和第二整流单元130、140之间。第一整流结构170还包含绝缘层118,覆盖第一和第二整流单元130、140的部分侧壁以及沟槽113。具体地,绝缘层118覆盖第一整流单元130的部分N侧接触层115、第二整流单元140的部分肖特基金属层116和沟槽113以防止第一和第二整流单元130、140之间不必要的短路路径。第一电极171形成在或覆盖第一整流单元130的。

18、N侧接触层115、第二整流单元140的肖特基金属层116以及绝缘层118。因此,在第一电极171、第一整流单元130的N侧接触层115、第二整流单元140的肖特基金属层116之间形成电连接。第一连接层120电连接第一整流单元130的肖特基金属层116、发光群组110和显示在图4B中第四整流单元160的肖特基金属层116。绝缘层118更形成在第一连接层120和第一整流单元130之间,以及第二连接层120和第二整流单元140之间。具体地,绝缘层118形成在第一连接层120和第一整流单元130的N型半导体导电层114的肖特基区域之间,以及第二连接层120和第二整流单元140的N型半导体导电层114的。

19、欧姆区域之间,以防止在其间不必要的短路路径。N型半导体导电层114具有功函数S,且肖特基金属层116具有高于S的功函数M,如此在肖特基金属层116和N型半导体导电层114之间能形成肖特基接触。肖特基金属层116包含至少一物质,其选自AU、NI、PT和PD。N型半导体导电层114包含未掺杂SI或掺杂SI的氮化镓或氮化磷。N侧接触层115含有具有低于S的功函数N的金属,或含有掺杂高浓度不纯物的半导体材料,而使其与N型半导体导电层114具有相同导电型,且掺杂浓度不小于51018CM3。0042图4B显示图2剖面线CC中,第二整流结构180的剖面图。第二整流结构180包含第三和第四整流单元150、16。

20、0及形成在第三和第四整流单元150、160上的第二电极181。第一、第二连接层120、120连结第二整流结构180、发光群组110和第一整流结构170。第三和第四整流单元150、160分别包含在共同基板上111的N型半导体导电层114,其具有欧姆区域和肖特基区域;肖特基金属层116形成在N型半导体导电层114的肖特基区域以与N型半导体导电层114形成肖特基接触;及N侧接触层115形成在N型半导体导电层114的欧姆区域以与N型半导体导电层114形成欧姆接触。其中,第三整流单元150的肖特基金属层116邻近于第四整流单元160的N侧接触层115。为了使第三和第四整流单元150、160在共同基板上1。

21、11可物理性地分离,沟槽113形成在第三和第四整流单元150、160之间。第二整流结构180还包含绝缘层118,覆盖第三和第四整流单元150、160的部分侧壁以及沟槽113。具体地,绝缘层118覆盖第四整流单元160的部分N侧接触层115、第三整流单元150的部分肖特基金属层116和沟槽113以防止第三和第四整流单元150、160之间不必要的短路路径。第二电极181形成在或覆盖第三整流单元150的肖特基金属层116、第四整流单元160的N侧接触层115以及绝缘层118。因此,在第二电极181、第四整流单元160的N侧接触层115、第三整流单元150的肖特说明书CN102024836ACN102。

22、024850A5/5页7基金属层116之间形成电连接。绝缘层118还形成在第一连接层120和第四整流单元160之间,以及第二连接层120和第三整流单元150之间。具体地,绝缘层118形成在第一连接层120和第四整流单元160的N型半导体导电层114的肖特基区域之间,以及第二连接层120和第三整流单元150的N型半导体导电层114的欧姆区域之间,以防止其间不必要的短路路径。0043第一整流结构170、第二整流结构180和发光群组110之间,详细的连接方式显示在图4C中。具体地,第一连结层120电连接第四整流单元160的肖特基金属层116与第一整流单元130的肖特基金属层116,且也电连接至发光群。

23、组110;第二连结层120电连接第二整流单元140的N侧接触层115与第三整流单元150的N侧接触层115,且也电连接至发光群组110。在交流电的正循环下,由于第二整流单元140的肖特基区域的肖特基障碍,交流电供应器的正极提供电流给第一电极171,且电流流经第一整流单元130的欧姆区域、发光群组110、第三整流单元150至第二电极181及交流电供应器的负极。相似地,在交流电的负循环中,交流电供应器的负极提供电流给第二电极181,且电流流经第四整流单元160的欧姆区域、发光群组110、第二整流单元140至第一电极171和交流电供应器的正极。通过第一和第二整流结构170、180的配置,使具有整流功。

24、能的整流元件130、140、150、160所占据的芯片面积可最小化。0044本发明所列举的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任何人对本发明所作的任何显而易知的修饰或变更皆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说明书CN102024836ACN102024850A1/5页8图1说明书附图CN102024836ACN102024850A2/5页9图2说明书附图CN102024836ACN102024850A3/5页10图3图4A说明书附图CN102024836ACN102024850A4/5页11图4B说明书附图CN102024836ACN102024850A5/5页12图4C说明书附图CN102024836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