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耳内助听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型耳内助听器.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06543A43申请公布日20110406CN102006543ACN102006543A21申请号201010571461622申请日20101203H04R25/0020060171申请人江苏贝泰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地址215500江苏省常熟市经济开发区富华路15号72发明人赵勇赵金萍74专利代理机构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34代理人张利强54发明名称一种新型耳内助听器57摘要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新型耳内助听器,包括机体和声音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与所述声音传递系统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本发明所提供的耳内助听器可以全部置放于耳内,隐蔽性强,与耳道始终保持弹。
2、性接触,其前部可以放置到靠近人体耳膜的深耳道,佩戴舒适稳定,佩戴时耳内空气流通,长时间佩戴也不易出汗,有效减小声反馈和闭塞效应,传导的声音清晰,增益损失小,是适合任何轻微到重度听障患者使用。因为本发明的耳内助听器在三维耳道内可以随意被弯曲,适合不同个体的耳道的弯曲度而能舒服地进出并稳定地停留在耳道内,因此,无需制作耳印或耳模,并大大减少了助听器佩戴适应过程和时间。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6页附图8页CN102006556A1/2页21一种新型耳内助听器,包括机体和声音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与所述声音传递系统之间为可拆卸连接。2根。
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耳内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包括凸连接器装置,所述声音传递系统包括凹连接器装置、软连接装置以及耳模,所述这些部件安装在一起后可以形成一个能够被舒服地放入和取出深耳道内的听力工作装置,所述机体与所述声音传递系统通过所述凸、凹连接器装置被连接到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耳内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包括凹连接器装置,所述声音传递系统包括凸连接器装置、软连接装置以及耳模,所述这些部件安装在一起后可以形成一个能够被舒服地放入和取出深耳道内的听力工作装置,所述机体与所述声音传递系统通过所述凹、凸连接器装置被连接到一起。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耳内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
4、述声音传递系统的凹连接器装置设置在所述软连接装置的一端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耳内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连接装置至少部分为软管式结构,并且所述的软管式结构与所述的凹、凸连接器装置配合工作。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耳内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管式结构的材质可以为单一或复合型材料、医用级或非医用级热塑性弹性体、硅胶、非金属或金属弹性材料。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耳内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管式结构的长度及弯曲角度可根据人体耳道生理解剖三维结构变形和自由控制。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耳内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管式结构的部分外壁或内壁或部分管壁为波纹形状,或者螺纹、直条。
5、纹或斜条纹形状中的一种或其组合。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耳内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管式结构的临近所述机体的部分的外壁或内壁或管壁为波纹形状,或者螺纹、直条纹或者斜条纹形状中的一种或其组合。10根据权利要求29之一所述的新型耳内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耳模的拱顶内和/或外表面呈波浪形和/或连续光滑和/或皱褶和/或凸凹沟槽和/或伞状和/或房屋瓦状设置,耳模的拱顶外周边设置多个均匀或非均匀分布的开口和/或非开口皱褶和/或凸凹沟槽。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新型耳内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均匀和/或非均匀分布的开口和/或非开口皱褶和/或凸凹沟槽的宽度和长度占耳模拱顶外边周长的3到25。1。
6、2根据权利要求29之一所述的新型耳内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声音传递系统还包括扬声器,所述的扬声器部分或全部位于所述的软连接装置内,所述的扬声器外形可以是圆柱型或多边柱体型,所述的软连接装置内壁形状也相应是圆柱型或多边柱体型,所述的软连接装置外壁在垂直于纵轴横截面上可以是圆形或多边形。13根据权利要求29之一所述的新型耳内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模的拱顶的宽度或直径为5到15毫米。14根据权利要求29之一所述的新型耳内助听器,其特征在于,耳模拱顶厚度为05到3毫米,从外径到内径可以是均匀不变厚度,也可以是均匀或非均匀变化厚度。15根据权利要求29之一所述的新型耳内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7、声音传递系权利要求书CN102006543ACN102006556A2/2页3统还包括防耳垢装置,所述的防耳垢装置部分或全部位于软连接装置内,位于所述扬声器的一个端部。16根据权利要求29之一所述的新型耳内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新型耳内助听器还包括拉杆结构,所述拉杆结构有一个或多个弹性的支腿或支架,在耳道内受压缩变形后,其弹性变形势能可以将助听器机体稳定地固定于耳道内,所述的拉杆结构的材质可以为单一或复合型材料、医用级或非医用级热塑性弹性体、硅胶、非金属或金属弹性材料。权利要求书CN102006543ACN102006556A1/6页4一种新型耳内助听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基本涉及一种一。
8、般意义的灵活听力装置或者助听器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舒服地弯曲因此可以贴合每一独特形状的人体三维耳道的新型耳内助听器。背景技术0002目前生产数字式助听器的厂家一般都专注于加大助听器功率以获得较大的音频输出信号或增益、抑制环境噪声、消除声音反馈信号等内容,用来保证输出信号的质量。产生的后果是即使输出信号的质量很好,但是使用者有效接收到的增益很少,使用者也不能获得较好的助听效果。因为定制式助听器一般都放置在耳廓上,耳背式助听器放置于耳背后,扬声器发出的声音距离人体耳膜还有相当一段距离,由于声波传导阻尼和反射交互作用,会导致声音在这段复杂生理结构的耳道中传导过程中的损失,一般有将近2030的增益。
9、损失,因此许多重度听力损失患者抱怨助听器功率小。0003为了提高助听器的工作效率和增加佩戴隐蔽性,发明了全耳道式CIC或耳内式助听器,从而减少在耳朵内传导过程中的损失。由于耳内式助听器体积很小,零部件的安置空间非常有限,因此必须将零部件设计和制作得尽可能小,并将其安装得非常紧凑。体积小巧所产生的副作用是助听器功率也因此减小,期望产生的声音增益不大。0004全耳道式CIC助听器是一种定制式助听器,需要先在验配中心对每一个听障患者耳道印制耳模,然后将耳模送到工厂手工加工制作成助听器壳体。由于助听器机体没有暴露在耳朵外面,它的隐蔽性强是部分听障患者所追求的目标,但正是由于放置在耳内,其副作用产生的闭。
10、塞效应、反馈啸叫、因与耳道全面硬接触不能适应耳道肌肉相对运动而影响佩戴稳定性、以及由于三维复杂耳道生理解剖结构使其难以放置到深耳道、等是其主要弊病。0005为了使验配中心在填写“定制机客户订单”时能统一认识,便于验配中心对定制机制作的耳道长度进行选择,提高验配中心的首次验配成功率,特此,文献报道对耳道生理解剖结构进行标准定义。通过图12解释短耳道21、中耳道22、长耳道23、深耳道24等耳道长度。0006短耳道21不过第一弯道A1与第二弯道A2的中心线一般适用于听力损失较好且不影响定制机配戴外观的助听器选配者,不适用于CIC。0007中耳道22过第一弯道A1与第二弯道A2的中心线,不过第二弯道。
11、A2适用于听力损失略好的助听器选配者,不适用于CIC。0008长耳道23过第二弯道A2的1MM左右适用于听力损失略重或CIC的助听器选配者。0009深耳道24过第二弯道A2的35MM适用于听力损失较重,达到助听器的验配极限范围的助听器选配者,不太适用于第二弯道弯A2度较大、听力损失较好或年纪较大的ITE选配者。0010通用型耳内机是近年在普通定制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全耳道CIC式助听器,说明书CN102006543ACN102006556A2/6页5它不需对每一名患者耳道印制耳模和专门手工制作。但在耳道内的固定主要依靠突出端部较大的耳塞,硬塑料机体与耳道硬接触并随由于讲话、吃食物、喝饮料等引。
12、起的耳道肌肉运动而滑动。主要技术问题是无法深入耳道、不能消除闭塞效应和反馈啸叫、佩戴稳定性和舒适度较差。0011在美国专利申请号为US7092543B1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通用型耳内助听器,如图13所示,耳内助听器的扬声器部分可灵活转动,是一种适合任何耳道内使用的耳内助听器,其扬声器深入到耳朵内部,比较接近深耳道处的人体耳膜,减少了助听器在耳朵内传递声音过程中的增益损失,提高了助听器的工作效率。其耳内助听器尾部还设有一固定的拉线或杆,方便了耳内助听器的取出。但扬声器部分旋转仰角不超过30度,不能适应人体耳道拐角角度高达60度的要求;使用时导致耳道中心附近的空气不能流通,出现出汗的现象,让使用者佩。
13、戴感觉不舒服,难以放置到靠近人体耳膜的位置。0012图14是优利康UNITRON的通用型新款耳内助听器的结构示意图,其支架与耳道保持空隙,保证了耳内空气的流通,长时间佩戴不易出汗,扬声器也接近人体耳膜,减少了助听器在耳朵内传递声音过程中的增益损失,提高了助听器的工作效率。其耳内助听器尾部还设有一可拉伸的拉杆,方便了耳内助听器的取出。但其声音传导装置为刚性连接装置,这样的助听器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遇到下列情况其耳内助听器具有形状固定的刚性外壳,在放置到人体耳内时,由于使用者耳道的长度和大小以及形状不同,会导致外壳与耳道接触不均,部分位置受压力过高,使佩戴者感觉不适。在耳道内的固定主要依靠端部突出较大。
14、的耳塞,硬塑料机体与耳道硬接触并随耳道肌肉运动而滑动。主要技术问题是由于前半部分不能弯曲,无法深入三维结构复杂的耳道、不能消除闭塞效应和反馈啸叫、佩戴稳定性和舒适度较差。而且其固定主要靠机体塞入耳道,硬机体与耳道是硬接触,在耳道肌肉运动时会产生机体与肌肉之间的相对运动,导致固定不稳定并产生噪音。因此,这些副作用导致该产品在市场上并没有产生所预期的效果。发明内容0013针对上述不能满足市场所需的产品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全部被放置在耳内的新型耳内助听器,其具备以下特色佩戴隐蔽性好,总能与耳道保持弹性接触,可以被放置到很靠近人体耳膜的深耳道处,其佩戴舒适稳定,佩戴时耳内空气流通,长时间。
15、佩戴也不易出汗,有效消除闭塞效应和反馈啸叫,传递的声音清晰,增益损失小。本发明的助听器适合轻微到重度的任何听力受损患者使用。001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耳内助听装置,包括机体和声音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与所述声音传递系统之间为可拆卸连接。0015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机体包括凸连接器装置,所述声音传递系统包括凹连接器装置、软连接装置以及耳模,所述这些部件安装在一起后可以形成一个能够被舒服地放入和取出三维深耳道内的听力工作装置,所述机体与所述声音传递系统通过所述凸、凹连接器装置被连接到一起。0016作为以上实施例的变换形式,本发明的新型耳内助听装置上,所述机体包括凹连接器装。
16、置,所述声音传递系统包括凸连接器装置、软连接装置以及耳模,所述这些部件安装在一起后可以形成一个能够被舒服地放入和取出深耳道内的听力工作装置,所述机体与所说明书CN102006543ACN102006556A3/6页6述声音传递系统通过所述凹、凸连接器装置被连接到一起。0017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声音传递系统的凹连接器装置设置在所述软连接装置的一端上。0018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软连接装置至少部分为软管式结构,并且所述的软管式结构与所述的凹连接器装置配合工作。0019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软管式结构的材质可以为单一或复合型材料、医用级或非医用级热塑性弹性体、硅胶、非金。
17、属或金属弹性材料。0020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软管式结构的长度及弯曲角度可根据人体耳道三维生理解剖结构变形和自由控制。0021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软管式结构的部分外壁或内壁或部分管壁为波纹形状,或者螺纹、直条纹或斜条纹形状中的一种或其组合。0022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软管式结构的临近所述机体的部分的外壁或内壁或管壁为波纹形状,或者螺纹、直条纹或者斜条纹形状中的一种或其组合。0023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耳模的拱顶外表面呈波浪形和/或连续光滑和/或皱褶和/或凸凹沟槽和/或伞状和/或房屋瓦状设置,耳模的拱顶外周边设置多个均匀或非均匀分布的开口和/或非开。
18、口皱褶和/或凸凹沟槽。0024作为以上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结构,所述多个均匀和/或非均匀分布的开口和/或非开口皱褶和/或凸凹沟槽的宽度和长度占耳模拱顶外边周长的3到25。0025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声音传递系统还包括扬声器,所述的扬声器位于所述的软连接装置内。所述的扬声器外形可以是圆柱型或多边柱体型,所述的软连接装置内壁形状也相应是圆柱型或多边柱体型。所述的软连接装置外壁在垂直于纵轴横截面上可以是圆形或多边形。0026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耳模的拱顶的宽度或直径为5到15毫米。0027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耳模拱顶厚度为05到3毫米,从外径到内径可以是均匀不变厚度,也可以。
19、是均匀或非均匀变化厚度。0028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声音传递系统还包括防耳垢装置,所述的防耳垢装置位于软连接装置内,位于所述扬声器的一个端部。0029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新型耳内助听器还包括拉杆结构,所述拉杆结构有一个或多个弹性的支腿或支架,在耳道内受压缩变形后,其弹性变形势能可以将助听器机体稳定地固定于耳道内,所述的拉杆结构的材质可以为单一或复合型材料、医用级或非医用级热塑性弹性体、硅胶、非金属或金属弹性材料。0030本发明披露的耳内助听器,由于耳内助听器设的声音传递系统的部分计成由软连接装置组成,由于该软管式结构可以被弯曲以顺应每个不同佩戴个体的耳道的弯曲曲线,因此。
20、可以被舒服地放置在耳道内而无需制作耳模,从而大大缩减了助听器佩戴适应过程和时间。附图说明0031图1是本发明耳内助听器的一个实施例的位于耳道内的使用状态的侧视图。0032图2是本发明耳内助听器的一个实施例的侧面图。说明书CN102006543ACN102006556A4/6页70033图3是本发明耳内助听器的一个实施例的声音传递系统从机体拆卸下来时的状态侧视图。0034图4是本发明耳内助听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爆炸图。0035图5是本发明软连接装置实施例垂直状态的侧视图。0036图6是本发明软连接装置实施例折弯状态的侧视图。0037图7是本发明声音传递系统和耳模实施例的侧视图。0038图8是沿图7A。
21、A线的剖视图。0039图9是本发明耳模实施例的一种结构形状。0040图10是本发明耳模实施例的另外一种结构形状。0041图11是本发明耳模实施例的又一种结构形状。0042图12是文献报道人体耳道的生理解剖结构示意图。0043图13是美国专利一种通用型耳内助听器的结构示意图。0044图14是优利康UNITRON的通用型新款耳内助听器的结构示意图。0045图中,10为耳内助听器,20为耳道,11为机体,12声音传递系统,1为凹连接器装置,2为软连接装置,3为扬声器,4为防耳垢装置,5为耳模,51为开口,6为连接装置,7为拉杆结构,21为短耳道,22为中耳道,23为长耳道,24为深耳道,A1为第一弯。
22、道,A2为第二弯道。具体实施方式004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0047参见说明书附图1和2,本发明的一种新型耳内助听器10,包括机体11和声音传递系统12。如图3所示,机体11与声音传递系统12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机体11上设置有凸连接器装置6。参见附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耳内助听器10的声音传递系统12的组成,包括一个凸连接器装置参见图3,一个凹连接器装置1,一个软连接装置2,本发明实施例中示意为软管,一个扬声器3,一个防耳垢装置4和一个耳模5,其中,耳模5是一个外形大致呈蘑。
23、菇状或半打开的伞状的构件,由软性材料制成,材质可以为单一或复合型、医用级或非医用级热塑性弹性体、硅胶、非金属或金属弹性材料,耳模5拱顶的外和/或内表面呈波浪形和/或连续形光滑和/或皱褶和/或凸凹沟槽和/或伞状和/或房屋瓦状设置。耳模5的拱顶的周围边缘上设置有多个均匀或非均匀分布的小开口或非开口皱褶或凸凹沟槽。沿耳模5的垂直于蘑菇柄的方向获得的剖视图的内和/或外边缘线为花瓣状和/或波浪状起伏的曲线。0048参见图13,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新型耳内助听器还包括拉杆结构7,所述拉杆结构7有一个或多个弹性的支腿或支架,支腿或支架可以是前倒钩形或后倒钩形,也可以是非倒钩形,只要能弹性变形,将。
24、助听器机体压向耳壁并保持一定压力,即可以固定助听器机体,在耳道内受压缩变形后,其弹性变形势能可以将助听器机体稳定地固定于耳道内,所述的拉杆结构7的材质可以为单一或复合型材料、医用级或非医用级热塑性弹性体、硅胶、非金属或金属弹性材料。0049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耳模5拱顶的宽度或直径为5到15毫米,耳模5拱顶外周边说明书CN102006543ACN102006556A5/6页8设置的多个均匀或非均匀分布的开口或非开口皱褶或凸凹沟槽的宽度和长度占耳模拱顶外边周长的3到25。耳模拱顶厚度为05到3毫米,从外径到内径可以是均匀不变厚度,也可以是均匀或非均匀变化厚度。扬声器3和防耳垢装置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25、,均位于软连接装置2内参加图8,当然也可以是部分位于软连接装置2内。每个这些部件组装到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可以被舒服地放入和取出耳道内工作的听力装置,既由软连接装置2将机体11发出的声音传递到更靠近人体的耳膜,并且通过将扬声器3设置于软连接装置2中靠近耳模5部分,也即扬声器3更为靠近人体耳朵的耳膜部分,使得整个耳内助听器10的体积能够做到最小,而助听器放大的声音或增益的损失也最小,从而实现耳内助听器10的声音放大效果更显著。机体11与声音传递系统12通过凸、凹连接器装置被连接到一起。本发明的耳内助听器10的机体11通过凸、凹连接器装置相连接的方法与软连接装置2相连接,从而实现与声音传递系统12的连。
26、接。这里,也可以在机体11上设置凹连接装置,在声音传递系统侧设置凸连接装置,通过凹、凸连接装置的连接实现机体11与声音传递系统之间的连接。0050参见说明书附图5和6分别给出了软连接装置2的径直和弯曲状态。在本发明的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软连接装置2的软管式结构的材质可以为单一或复合型、医用级或非医用级热塑性弹性体、硅胶、非金属或金属弹性材料。在本发明的另外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软连接装置2的软管式结构的长度及弯曲角度可根据人体耳道三维生理解剖结构变形和自由控制。在本发明的另外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软连接装置2的软管式结构的临近所述机体的部分的外壁或内壁或管壁为波纹形状,或者螺纹、直条纹或斜条。
27、纹形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形状的组合,而软连接装置2的另外部分则是不能变向的。软连接装置2的软管式结构的任何部位的截面的直径应该小于6毫米。软连接装置2的软管式结构的截面可以是任何形状但截面周长应该小于19毫米。在本发明的另外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软管式结构的外壁在垂直于纵轴横截面上可以是圆形或多边形。0051参见附图7和附图8,本发明的声音传递系统12的组装结构图中,凹连接器装置1设置在软连接装置2的靠近机体11的一端的内腔里,该部分也是软连接装置2的可以自由弯曲的部分,以形成刚性强度足够的能够与机体11上的凸连接器装置6适配的结构。软连接装置2的靠近机体11一端的部分设有波纹,其余部分为。
28、径直管壁,这样的结构设置可以使整个助听装置更好的与人的耳道贴合。如图8中所示,本发明的助听装置的声音传递系统的剖视图,组装状态下,扬声器3被塞入软连接装置2的靠近耳模5的一端并完全被包在软连接装置2内,扬声器3的带有颈部的一端朝向人的耳膜。防耳垢装置4卡设在软连接装置2的接近顶端的一端的开口处,由柔性材料制成的耳模5包设在软连接装置2的径直部分的外侧,以使整个结构具有更加可靠的性能。0052本发明揭露的新型柔性耳内助听器10,由于将耳内助听器10设计成前、中、后三部分,其中间部分由软连接装置2组成,其软连接装置2长度及弯曲角度可自由控制,使佩戴者佩戴舒适,这样就实现了适合不同耳道的患者使用的新。
29、型柔性耳内助听器10;本发明的耳内助听器10长时间佩戴不易出汗,其扬声器3靠近人体耳膜处,使传递的声音更清晰。机体11外部还可以设置一弹性硅橡胶圈,使耳内助听器10与人体耳道20始终保持弹性接触,佩戴稳定,避免在耳道肌肉运动时产生与助听器之间的相互滑动。0053本发明的耳模的形状可以是大概蘑菇状或者半打开的伞状等结构的多种变形。如说明书CN102006543ACN102006556A6/6页9说明书附图9至图11所示,耳模5的拱顶的内和/或外表面可以呈波浪形和/或连续光滑和/或皱褶和/或凸凹沟槽和/或伞状和/或房屋瓦状设置。如图9所示,耳模5的拱顶的外周边设置有多个均匀或非均匀分布的开口51和。
30、/或非开口皱褶和/或凸凹沟槽。而耳模5的内部结构则可以设置为周向封闭或不封闭的、径向从顶到边缘的层层叠进式结构,每层的结构之间圆角过渡。作为变换形式,如图11所示,耳模5的内部结构也可以设置为周向封闭或不封闭的、径向从顶到边缘的层层叠进式结构,每层的结构之间形成锐角。作为另外一种变换形式,如图10所示,耳模5的内部结构也可以设置为剖面的内部边线呈波浪起伏的连续的内表面。耳模5的沿轴向的中间柱状空心部分的直径稍大于扬声器3的直径。005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
31、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说明书CN102006543ACN102006556A1/8页10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006543ACN102006556A2/8页11图3说明书附图CN102006543ACN102006556A3/8页12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2006543ACN102006556A4/8页13图6图7说明书附图CN102006543ACN102006556A5/8页14图8图9说明书附图CN102006543ACN102006556A6/8页15图10图11说明书附图CN102006543ACN102006556A7/8页16图12图13说明书附图CN102006543ACN102006556A8/8页17图14说明书附图CN10200654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