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模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接模块.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07775A43申请公布日20110406CN102007775ACN102007775A21申请号200980113388322申请日20090324102008019475120080417DE202008014699220081105DEH04Q1/1420060171申请人科博网络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地址德国黑德斯海姆72发明人C克赖74专利代理机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代理人谢志刚54发明名称连接模块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通信和数据技术的连接模块,该连接模块具有模块壳体4,为了将电缆侧的芯线5与配线侧的芯线6相连接,在所述模块壳体中设。
2、置接触元件7,使得形成在模块壳体4的两个彼此背向的纵向面2A、2B上延伸的接线排8A、8B。为了提供这样的连接模块1,利用该连接模块,在空间供应受限时也能实现可靠的布线过程和较高的布线密度,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模块1中设定,模块壳体4在其纵向延伸的一个区域内具有至少一个导向机构9、13,该导向机构引导上述两侧中的至少一侧的多个芯线5、6,使得两侧的芯线5、6在相同的侧面上被引导到与其相配的接线排8A、8B上。30优先权数据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01015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PCT/EP2009/00213020090324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09/127315DE20。
3、091022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3页说明书6页附图6页CN102007789A1/3页21用于通信和数据技术的连接模块,具有模块壳体,为了将电缆侧的芯线与配线侧的芯线相连接,在所述模块壳体中设置接触元件,使得形成在模块壳体的两个彼此背向的纵向面上延伸的接线排,其特征在于,模块壳体4在其纵向延伸的一个区域内具有至少一个导向机构9、13,该导向机构引导上述两侧中的至少一侧的多个芯线5、6,使得两侧的芯线5、6在相同的侧面上被引导到与其相配的接线排8A、8B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导向机构9、13引导电缆侧的多个。
4、或全部芯线5。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导向机构9、13通过模块壳体4中的开口、模块壳体4上的至少一个缝隙、至少一个设置在模块壳体4上的板条或模块壳体4的一包夹多个芯线的区域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导向机构通过模块壳体4的开口9形成,所述开口优选位于模块壳体4的中间的区域中,并且接线排8A、8B的接触元件7沿壳体4的纵向延伸的方向位于两侧、优选在两侧具有相同数量的触点7。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在与电缆侧相配的接线排8B的区域内设置一导向元件26,该导向元件引导和/或保持电缆侧的。
5、通向连接模块1的芯线5。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导向元件26设置在模块壳体4背向芯线5的导入部的侧面3B上。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导向元件26构造成能可松开地与接线排8B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导向元件26构造成模块壳体4的通口或构造成可扩张的或闭合的圈环或构造成弓架,其各端部在特别是设置成凹槽的接纳部30中被引导和保持。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弓架26的至少一个端部设有卡接元件31、特别是卡接凸块,所述卡接元件使所述端部卡接在配设的接纳部30中。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模块,。
6、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导向机构构造成模块壳体4中的开口9,电缆侧的芯线5在穿过所述开口9之后能够由所述另外的导向机构13之一单独或成对地引导。1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模块壳体4的连接纵向面2A、2B的一个或两个侧面3A、3B上设置从所述侧面突起的、优选在壳体长度上延伸的板条15。1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模块壳体4的各端侧端部11的区域中分别设有一连接元件25,所述连接元件将模块壳体4在第一使用位置51中可松开地保持在一安装装置17上。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连接元件25优选通过一个或多个卡接和/或卡扣。
7、装置构成,所述卡接和/或卡扣装置与位于安装装置17上的对应件32、33共同作用。1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安装装置17通过弓权利要求书CN102007775ACN102007789A2/3页3架、盆形件、型材轨或类似的保持元件形成,模块壳体4在一第二使用位置52中只是通过辅助元件与所述保持元件可松开地相连。1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安装装置17通过圆杆结构形成,对于所述圆杆结构连接元件25设置成接纳部。1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接线排8A、8B的接触元件7构造成具有相对于彼此平地或成角度设置的触点端部19。
8、的绝缘压穿接线触点18。1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接线排8A、8B的在电缆侧的芯线5和配线侧的芯线6之间设置的接触元件7是连贯的或通过在触点端部19之间形成中间触点21而是可分离或可通断的。1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接线排8A、8B的特别是所有的接触元件7分别具有与位于模块壳体4中的电路板20的导电连接部。1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模块壳体4上设置一接纳部24,一记录、必要时转换和/或传输在电路板上到达的信号的检测元件能设置在该接纳部上。2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
9、模块上在纵向侧2A、2B的区域内设有用于容纳附件的开口。2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模块壳体4中在不同的芯线5、6对的接触元件7之间设置屏蔽装置14,各所述屏蔽装置优选设置成屏蔽板34。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各屏蔽装置14通过电导体、特别是通过穿过模块壳体4的板条35相互电连接,所述板条的相对置的各端部36能与安装装置17的接地装置相连。2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模块壳体4的电缆侧,至少在一个侧面3A的区域内,在所述至少一个开口9的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一个壁段41和/或横向板条,它特别是与侧面3A、3B基本上平。
10、行地突出于板条15,使得电缆侧的芯线5被盆形或笼形地保持和引导。2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模块壳体4的各端侧端部11的区域内,特别是在板条15的壁部的延长部中,分别设置一壁元件42,该壁元件引导和/或保持配线侧的芯线6。2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条15在模块壳体4的各端侧端部11的区域内具有一朝电缆侧的方向弯曲的横向段,在板条15的弯曲的区域内设有用于部分地容纳和引导芯线6的回缩部43。2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模块壳体4的各端侧端部11的朝向配线侧的端部的区域内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纳附件的保。
11、持元件44。2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模块壳体4的端侧端部11设有特别是能扩张的导向圈环45,配线侧的芯线6通过所述导向圈环引导。2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模块壳体4的电缆权利要求书CN102007775ACN102007789A3/3页4侧和配线侧之间,在朝向芯线5、6导入部的侧面3B上设置弯曲的和/或从侧面3B上突起的型廓的凸台46,使得该型廓在第二使用位置52中将从相邻的处于同样使用位置52中的模块中突出的芯线5朝与所述芯线相配的模块方向压回。权利要求书CN102007775ACN102007789A1/6页5连接模块技术领域。
12、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通信和数据技术的连接模块,该连接模块具有模块壳体,在所述模块壳体中设有接触元件,用于使电缆侧的芯线与配线侧的芯线相连,使得形成在模块壳体的两个彼此背向的纵向面上延伸的接线排/端子排KLEMMLEISTE。背景技术0002这种连接模块长期以来就是已知的,并且用于在通信和数据技术中例如用作在形成网络侧的电缆/缆线侧与配线侧RANGIERSEITE的终端用户装置、例如电话设备之间的连接的点处的电缆分线盒的部件。这里多个这种相互并排设置的连接模块分别构成用于电缆侧的双芯线的电缆端部的端子箱。通信和数据领域越来越多的应用要求在至少保持相同或者甚至减小的位置供应的情况下安置越来越。
13、多的导线接头。0003为此例如已知这样的连接模块,在这种连接模块中,接触元件位于两个相互成角度设置的接线排中,由此实现了节省空间以及相应较高的布线密度。0004但在所述在先已知的连接模块中,目前为止实现的致密化对于增长的要求来说仍是不够的,此外在这种连接模块中还存在这样的危险,即,电缆侧和配线侧的芯线端部由于受限制的位置供应而不希望地接触。此外,在给定的空间条件下布线过程通常也是视线受阻的和不可靠的。发明内容0005因此就存在这样的目的,提供一种连接模块,利用该连接模块尽管位置供应受限制仍能实现可靠的布线过程和较高的布线密度。0006所述目的通过一种开头所述类型的连接模块来实现,在这种连接模块。
14、中,模块壳体在其纵向延伸长度的一个区域中具有至少一个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引导所述两侧电缆侧和配线侧中至少一侧的多个芯线,使得两侧的芯线在相同的侧面上引导到配设给它们的接线排上。这种情况一方面允许,可以降低模块的深度,这叉使得作为连接模块之间的间距的所谓栅格尺寸可以保持得较小,并且以这种方式可以便于安装地在相同的面上连接更多的芯线。所述目的还有利地通过连接模块的具有多个导向机构的构型来实现。0007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模块的一个构型中,所述至少一个导向机构适宜地引导电缆侧的多个或所有芯线。这里所述至少一个导向机构例如可以由模块壳体中的一开口、模块壳体上的至少一个缝隙、至少一个设置在模块壳体上的板。
15、条或模块壳体的一包夹多个芯线的区域构成。0008所述连接模块的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导向机构通过模块壳体的一个开口形成,所述开口优选位于模块壳体的中间的区域中,并且接线排的接触元件沿壳体的纵向延伸的方向位于该开口的两侧、优选位于具有相同数量的触点的两侧。所述开口这里在连接模块的纵向面和侧面之间延伸,并可以延续到模块的纵向侧上的凹槽式的凹部中,从而在模块在安装装置上的不同的布线位置之间不会发生芯线端部的长度变化。说明书CN102007775ACN102007789A2/6页60009在连接模块的另一个实施形式中,在与电缆侧相配的接线排的区域内设置一导向元件,该导向元件引导和/或保持。
16、通向连接模块的电缆侧的芯线,此时通向连接模块的电缆侧的芯线可以可靠地被引导或也可靠地保持。0010在连接模块的一个优选的可良好操作的实施形式中,这里导向元件设置在模块壳体的背向芯线导入部的侧面上,并且特别优选地构造成能与接线排能松开地连接,从而要由此引导的芯线在粗定位在连接模块上之后才通过此时要固定的导向结构进行引导。0011在有利的构型中,导向元件可以构造成模块壳体的通口或构造成可扩张的或闭合的圈环或构造成弓架,其端部在一特别是设置成凹槽的接纳部中被引导和保持。如果导向元件构造成能可松开地连接的弓架,则在该弓架中适宜地至少一个端部设有卡接元件、特别是卡接凸块,所述卡接元件使所述端部卡接在配设。
17、的接纳部中。这里弓架还可以以一个端部固定地、也可以一体地连接在连接模块上,从而在这种情况下弓架绕其固定的端部能摆动地设置。0012当所述至少一个导向机构构造成模块壳体中的开口并且电缆侧的芯线在穿过所述开口之后能够由另外的导向机构单独或成对地引导时,在将芯线端部导向接触元件时可以实现对芯线端部因为确定而更好的导向。所述另外的导向机构可以设置成用于芯线的缝隙、另外的开口或侧壁中的接纳部或者也可以设置成与突出于侧壁地嵌接到芯线或芯线对之间的板条。0013在连接模块的一个实施形式中,在模块壳体的连接纵向面的一个或两个侧面上设置从所述侧面突起的优选在壳体长度上延伸的板条,通过该实施形式有助于实现所述两侧。
18、的芯线端部在接线排的接触元件上可靠的触点接通,在这种触点接通中可以避免芯线端部不希望的接触。这里不能排除,所述板条通过壳体突起中断。0014为了使电缆侧的芯线端部与连接模块相连,所述连接模块优选设置在一安装装置上,其中在一个实施形式中适宜地在模块壳体的端侧端部的区域中分别设有一连接元件,所述连接元件将模块壳体在第一使用位置中可松开地保持在安装装置上,并且在该使用位置中导入电缆侧的电缆端部并接着可以使所述芯线端部与接触元件触点接通。0015相关的连接元件这里优选通过一个或多个卡接和/或卡扣装置构成,所述卡接和/或卡扣装置与位于安装装置上的对应件共同作用,例如通过位于模块壳体的纵向面上的卡接或卡扣。
19、口构成,例如位于安装装置上的舌片能嵌接到所述卡接或卡扣口中。为了在电缆侧连接之后能够容易地将连接模块重新从安装装置上拆下,连接模块在第一使用位置中优选通过连接元件只是保持而不卡锁。0016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模块的一个改进方案中,安装装置例如通过弓架、盆形件、型材轨或类似的保持元件形成,模块壳体在第二使用位置中只是通过辅助元件与所述保持元件可松开地相连。在实现了此前说明的电缆侧的导入和触点接通之后,可以将连接模块重新从安装装置上拆下,然后绕其纵轴线旋转180并重新通过卡接口套插到卡接舌片上,接着这样卡锁,使得所述连接模块只能通过工具才能重新从安装装置上拆下。接着可以舒适地对现在处于最终的第二使用。
20、位置的连接模块的现在朝向安装人员的配线侧进行布线。在该使用位置中,连接模块的开口的一个开口端部例如朝向安装盆形件的底部,电缆侧的电缆在该底部上延伸并在这里还可以附加地通过紧固元件固定。通过前面说明的旋转,在该使用位置中,配设给电缆侧的接线排的接触元件也朝向所述盆形件底部,从而在第二使用说明书CN102007775ACN102007789A3/6页7位置中还使得接下来对电缆侧的操作变得困难。0017在连接模块的另一个实施形式中,安装装置可以通过圆杆结构形成,对于所述圆杆结构连接元件设置成接纳部。0018在连接模块的一个实施形式中,接线排的接触元件构造成具有相对于彼此平地或成角度设置的触点端部的绝。
21、缘压穿接线触点/切割夹钳接线触点,通过这种实施形式实现了电缆侧和配线侧的芯线的可靠的连接。0019在连接模块的能用于不同的功能的改进方案中,在电缆侧的芯线和配线侧的芯线之间设置的接线排的接触元件是连贯的或通过在触点端部之间形成中间触点而是可分离或可通断的。0020在所述连接模块的一个改进方案中,接线排的特别是所有的接触元件分别具有与位于模块壳体中的电路板的导电连接部,例如焊接连接部,在所述连接部的向外导出的接头上可以实现信号的引出ABGRIFF,由此可以实现对优选所有在电缆侧和配线侧存在的信号的检测。为了所述引出,在另一个改进方案中,在模块壳体上也设置一接纳部,一记录、必要时转换和/或传输在电。
22、路板上到达的信号的检测元件能设置在该接纳部上。此时,所述信号的输出必要时也可以通过总线系统实现。0021在不同的实施形中,在连接模块的纵向侧可以在另外的开口中插入附件,这些附件必要时与接触元件触点接通。所述附件一方面可以是切断插头、跨接插头、切换或过压保护模块或者测试塞绳,另一方面也可以是标注单个或多个触点的标牌框、标记盖或类似标注元件。0022在连接模块的一个适宜的改进方案中,可以这样来实现提高数据传输率,即,在模块壳体中,在制造期间,例如在不同的芯线对的接触元件之间设置优选构造成屏蔽板的屏蔽装置。屏蔽装置优选能与安装装置的接地装置相连。0023为了在连接模块的电缆侧达到能以较小的空间需求实。
23、现的有利的电缆分布,在模块壳体的电缆侧,至少在一个侧面的区域内,在所述至少一个开口的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一个壁段和/或横向板条,它特别是与侧面基本上平行地突出于板条,通过所述壁段或横向板条电缆侧的芯线5被盆形或笼形地保持和引导。0024通过一个实施形式实现了在连接模块的配线侧的符合目的的电缆分布,在该实施形式中,在模块壳体的各端侧端部的区域内,特别是在板条的壁部的延长部中,分别设置一壁元件,该壁元件引导和/或保持配线侧的芯线。在连接模块的一个改进方案中,所述板条在模块壳体的各端侧端部的区域内具有一朝电缆侧的方向弯曲的横向段,在弯曲的区域内设有用于部分地容纳和引导芯线的回缩部,此时可以进一步改进相关。
24、电缆分布。0025当在模块壳体的各端侧端部的朝向配线侧的端部的区域内分别设有至少一个保持元件时,可以将另外的附件容纳在连接模块的另一个构型上。0026在另一个实施形式中,模块壳体的各端侧端部设有特别是能扩张的导向圈环,此时可以特别简单地将配设给连接模块的配线侧的芯线引导至连接模块。0027在连接模块的一个特别好地保护敏感的电缆的实施形式中,在模块壳体的电缆侧和配线侧之间,在朝向芯线导入部的侧面上设置带有弯曲的和/或从侧面上突起的成型部的凸台,该成型部在第二使用位置中将从相邻的处于同样使用位置中的模块中突出的芯线朝与所述芯线相配的模块方向压回。说明书CN102007775ACN102007789。
25、A4/6页8附图说明0028下面根据附图中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这里在部分非常示意性的图示中示出0029图1示出连接模块的一个实施形式的正面在没有布线的情况下的透视侧视图;0030图2示出图1的实施形式的背面的透视侧视图;0031图3示出带有布线的电缆侧和连接模块的另一个实施形式的部分布线的配线侧的连接模块的另一个实施形式的透视侧视图,所述连接模块在第一使用位置中保持在一安装盆形件上,以对电缆侧布线;0032图4示出带有朝向观察者的处于第一使用位置中的连接模块以及三个设置在第二使用位置的连接模块的安装装置的透视侧视图;0033图57分别示出能设置在没有示出的连接模块上的接触元件的不同的实施形。
26、式;0034图8示出能设置在模块壳体中的具有插接接头的连接条的侧视图;0035图9示出带有屏蔽板和屏蔽板的板条形连接件的屏蔽装置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36在图1和2中首先示出了整体上用1表示的连接模块的正面或背面的视图,所述连接模块基本上由一带有纵向面2A、2B和侧面3A、3B的矩形的塑料绝缘体构成,所述塑料绝缘体向外构成模块壳体4。在模块壳体4中设置接触元件7,用于连接电缆侧KS的未示出的芯线5和配线侧RS的芯线6,所述接触元件在模块壳体4的相互背向的纵向面2A、2B上形成接线排8A、8B。0037此外,在图1和2中还可以很好地看到,模块壳体4在其纵向延伸的一个区域中居中地具有一作为导向。
27、机构的开口9,该开口允许在芯线触点接通之前对于观察者来说从下面引导电缆侧的芯线5通过,使得两侧电缆侧和配线侧的芯线5、6可以从相同的方向节省空间地引导到模块壳体4上,即,在相同的侧面3A上引导到分别与各芯线相配的接线排8A、8B上。开口9作为导向机构此时向模块壳体4的背侧延续到一凹槽10中,该凹槽在下面示出的连接模块1的接线中在相应的位置中允许设置芯线束ADERNBAUM并避免芯线束事后发生长度变化。0038在连接模块的侧面3A、3B上突出于其上特别是作为接触保护设置板条15。在图1和2中对于观察者下面的、接线排8B位于其上的纵向面2B上,在接线排8B的中间区域中设置一弓架式的导向元件26,该。
28、导向元件引导和/或保持通向连接模块1的芯线6。弓架26这里能与接线排8B可松开地连接并且在连接的位置中在凹槽形的接纳部30中引导和保持,其中保持功能通过设置的弓架26的两个端部上的卡接凸块31提供。弓架26的下面的背向观察者的面不是与模块壳体4下面的纵向侧2B平齐地容纳在接纳部30中,而是相对于该纵向侧朝上面的纵向侧2A偏移。0039同样在图1和2中示出,模块壳体4的开口9位于其中间的区域内并且接线排8A、8B的接触元件7沿壳体4的纵向延伸分布在开口的两侧,并特别是在开口9的右边和左边分别具有相同数量的触点。此外,在图1和2中还示出在端侧端部11的区域中位于连接模块1的纵向面2A、2B上的卡接。
29、口12,作为用于保持或固定连接模块的连接元件25的一说明书CN102007775ACN102007789A5/6页9部分。最后在图1中可以看到,电缆侧的芯线5在穿过开口9之后由另外的导向机构,即板条13成对地引导。在图2中此外还示出,在模块壳体4的电缆侧和配线侧之间在朝向线性5、6的导入部的侧面3B上设置一具有弯曲的和/或从侧面3B上突起的型廓的凸台46,使得该型廓在第二使用位置52中将从相邻的、处于相同使用位置52中的模块1中突起的芯线5朝配设给该芯线的模块1的方向压回。0040图3示出与图1中原理上相似的连接模块1,在该连接模块中,电缆侧KS的接线排8B完全接线。电缆侧的芯线5此时穿过开口。
30、9并被引导到其位置上,其中所述引导通过板条式的导向机构13辅助。芯线5的端部此时固定接线排8B的缝隙中。此外在侧面3A上还这样笼式地对芯线5进行引导和保持,即,在开口9的两侧分别设置多个基本上平行于侧面3A地从板条15上突出的壁部段41或横向板条41。0041连接模块1的配线侧RS只是在其对于观察者右面的端部上用两个芯线6接线。所述芯线6首先在模块壳体的端侧端部11上穿过可扩张/张开的导向圈环45,一设置在板条15的壁部41的延长部中的壁元件42这里负责引导芯线。芯线6接着继续朝其接线位置的方向在板条15的端部区域的一回缩部43中引导。板条15在模块壳体4的端侧端部11的区域中具有一朝电缆侧的。
31、方向弯曲的横向段并在弯曲的区域中同样设有所述用于局部地容纳和引导芯线6的回缩部43。对芯线或各芯线6的直到接线排8A的配设的缝隙的进一步引导由板条15的壁部承担。0042此外在图3中,在连接模块的端侧端部11的区域中,如其余情况也在图1和2中的那样,可以看到保持元件44,该保持元件设定为用于容纳附件。0043图4示出处于在盆形的安装装置17上的两个使用位置51、52中的根据本发明的连接模块1,其中朝向观察者的连接模块1在第一使用位置51,即安装位置中示出,而另外三个连接模块1在第二使用位置52,即工作位置中示出。0044在第一使用位置51中,连接模块1通过卡接口12利用盆形的安装装置17的与卡。
32、接口共同作用的舌片16仅保持在使用位置中,并因此在此时抬高地设置,因为作为连接元件25的另一个部件的不可见的卡接凸块防止模块壳体卡入并同时保持模块1。在最终的第二使用位置52中,即工作位置,连接模块1在电缆侧的接线之后卡锁在安装装置的舌片上。即,舌片16上部和下部的区域构成两个使用位置51、52的不同的卡接位置的对应件32、33。0045就是说,在第一使用位置51中,电缆侧首先连接在连接模块1上,为此模块1只是套插在盆形的安装装置17上,从而接触元件7的绝缘压穿接线部朝向上面。电缆侧的芯线5从模块的下侧被引导通过开口9并在导向机构13中继续引导之后夹紧在接线排8B的接线缝隙18中,并且接着通过。
33、一未示出的安装工具使其与接触元件7触点接通。这里电缆侧的芯线5的缠绕多数在夹紧在导向机构中之后才解开,这会导致较高的串扰衰减,即导致较高的消除信号干扰的作用。0046在第一接线排8B接线之后,将连接模块1从安装装置17上松开,并在沿箭头方向绕其纵轴线旋转180之后首先套装到安装装置上的第二使用位置中并在此时通过另外的没有示出的、作为连接元件25的一部分的卡接凸块与舌片16,具体地与位于舌片上的开口相卡接,如图4所示。0047在图5至7中可以看到接触元件7的不同的构型,这些接触元件的触点端部19在连接模块1的没有示出的模块壳体4中与接线排8A、8B优选成45的角度。每个接触元件说明书CN1020。
34、07775ACN102007789A6/6页107通过至少一个成角度地从接触元件7的平面中突出的系统插接触点22与一电路板20相连,该电路板传输施加在接触元件7上的信号。0048在图5中这里示出用于贯穿连接的接触元件7,在图7中示出具有中间触点21的接线排的接触元件7,所述中间触点用于引出和检查,而在图6中示出具有中间触点21的分隔条的接触元件7,所述中间触点用于分接和检查。这里接触元件7的中间触点21在图6和7中优选垂直于接线排8A、8B的纵向。0049此外,图8示出具有用于嵌入系统插接触点22的接触口23的电路板20,在其中间上部的区域中设置接纳部24,该接纳部能容纳用于检测信号的未示出的。
35、系统插头,该接纳部24的其余情况还能在图1中看到。0050图9最后示出作为屏蔽装置14的屏蔽板34的布置。各屏蔽板34通过一构成为板条35的电导体相互连接,所述电导体在其安装在连接模块1中之后沿纵向穿过模块壳体4。在其相对置的端部36上,该板条能与安装装置的没有详细示出的接地装置相连。0051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通信和数据技术的连接模块1,它具有模块壳体4,为了将电缆侧的芯线5与配线侧的芯线6相连接,在所述模块壳体中设置接触元件7,使得形成在模块壳体4的两个彼此背向的纵向面2A、2B上延伸的接线排8A、8B。为了提供这样的连接模块1,利用该连接模块,在空间供应受限时也能实现可靠的布线过程和。
36、较高的布线密度,该连接模块1这样设置,即,模块壳体4在其纵向延伸的一个区域内具有至少一个开口9,该开口引导在电缆侧的芯线触点接通之前允许引导所述芯线5通过,使得两侧的芯线5、6能够从相同的方向引导到模块壳体4上。说明书CN102007775ACN102007789A1/6页11图1说明书附图CN102007775ACN102007789A2/6页12图2说明书附图CN102007775ACN102007789A3/6页13图3说明书附图CN102007775ACN102007789A4/6页14图4说明书附图CN102007775ACN102007789A5/6页15图5图6图7图8说明书附图CN102007775ACN102007789A6/6页16图9说明书附图CN10200777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