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站、移动台、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1093623 上传时间:2018-03-31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846.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63548.7

申请日:

2010.08.25

公开号:

CN102006153A

公开日:

2011.04.0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4L 1/18申请日:20100825|||公开

IPC分类号:

H04L1/18; H04L1/16

主分类号:

H04L1/18

申请人:

富士通株式会社

发明人:

音成纯治

地址:

日本神奈川县川崎市

优先权:

2009.09.01 JP 2009-201519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代理人:

李辉;吕俊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与移动台进行通信的基站,该移动台从该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并向第二基站发射上行链路数据。该基站包括:数据发射器,其被设置为向该移动台发射下行链路数据;以及控制信息接收器,其被设置为通过经过第二基站的路径从该移动台接收与该数据发射器发射的下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站,该基站与移动台进行通信,该移动台从该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并向第二基站发射上行链路数据,该基站包括:数据发射器,其被设置为向所述移动台发射下行链路数据;以及控制信息接收器,其被设置为通过经过第二基站的路径从所述移动台接收与所述数据发射器所发射的下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该基站还包括转发器,该转发器被设置为向所述移动台转发从第二基站发射的与上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该基站还包括路径选择器,该路径选择器被设置为从不经过第二基站的路径和经过第二基站的路径当中选择任意一个作为反馈路径,其中所述控制信息接收器通过所述路径选择器选择的反馈路径来接收所述反馈信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该基站还包括:测量单元,其被设置为测量从所述移动台到所述基站的上行链路的传播质量;以及接收器,其被设置为从第二基站接收表示从所述移动台到第二基站的上行链路的传播质量的质量信息,其中所述路径选择器基于所述测量单元测得的传播质量和所述接收器接收的质量信息来选择所述反馈路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路径选择器确定所述经过第二基站的路径的可利用性,并且当确定为所述经过第二基站的路径不可利用时,选择所述不经过第二基站的路径作为所述反馈路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其中当与第二基站的站间连接不可能时,所述路径选择器确定为所述经过第二基站的路径不可利用。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其中当所述反馈信息通过所述经过第二基站的路径进行传输的传输延迟超过了给定阈值时,所述路径选择器确定为所述经过第二基站的路径不可利用。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其中当所述经过第二基站的路径上没有可分配的通信资源时,所述路径选择器确定为所述经过第二基站的路径不可利用。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路径选择器根据所述反馈信息的类型来选择所述反馈路径。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其中当所述反馈信息的允许延迟等于或小于给定阈值时,所述路径选择器选择所述不经过第二基站的路径。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其中当所述反馈信息的反馈周期等于或小于给定阈值时,所述路径选择器选择所述不经过第二基站的路径。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其中当所述反馈信息的数据大小等于或小于给定阈值时,所述路径选择器选择所述不经过第二基站的路径。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路径选择器根据所述反馈信息的编码方法来选择所述反馈路径。14.一种基站,该基站与移动台进行通信,该移动台向该基站发射上行链路数据并从第二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数据,该基站包括:数据接收器,其被设置为从所述移动台接收上行链路数据;以及控制信息发射器,其被设置为通过经过第二基站的路径向所述移动台发射与所述数据接收器接收的上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15.一种移动台,该移动台从第一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并向不同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基站发射上行链路数据,该移动台包括:数据接收器,其被设置为从第一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数据;数据发射器,其被设置为向第二基站发射上行链路数据;控制信息发射器,其被设置为通过经过第二基站的路径向第一基站发射与所述数据接收器接收的下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以及控制信息接收器,其被设置为通过经过第一基站的路径从第二基站接收与所述数据发射器发射的上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移动台,该移动台还包括路径信息接收器,该路径信息接收器被设置为从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中任意一个接收选择信息,该选择信息表示了从包括所述经过第一基站的路径和所述经过第二基站的路径在内的反馈路径当中选择反馈路径的结果,其中所述数据发射器通过所述路径信息接收器接收的选择信息所表示的路径来发射所述反馈信息,并且所述数据接收器通过所述路径信息接收器接收的选择信息所表示的路径来接收所述反馈信息。17.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移动台,其被设置为从第一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并向不同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基站发射上行链路数据;第一基站,其被设置为向所述移动台发射下行链路数据并通过经过第二基站的路径从所述移动台接收与待发射的下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以及第二基站,其被设置为从所述移动台接收上行链路数据并通过经过第一基站的路径向所述移动台发射与入向上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18.一种基站的通信方法,该基站与移动台进行通信,该移动台从该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并向第二基站发射上行链路数据,该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发射步骤,向所述移动台发射下行链路数据;以及接收步骤,通过经过第二基站的路径从所述移动台接收与所述发射步骤发射的下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19.一种基站的通信方法,该基站与移动台进行通信,该移动台向该基站发射上行链路数据并从第二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数据,该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步骤,从所述移动台接收上行链路数据;以及发射步骤,通过经过第二基站的路径向所述移动台发射与所述接收步骤接收的上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20.一种移动台的通信方法,该移动台从第一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并向不同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基站发射上行链路数据,该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下行链路数据接收步骤,从第一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数据;上行链路数据发射步骤,向第二基站发射上行链路数据;反馈信息发射步骤,通过经过第二基站的路径向第一基站发射与所述下行链路数据接收步骤所接收的下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以及反馈信息接收步骤,通过经过第一基站的路径从第二基站接收与所述上行链路数据发射步骤所发射的上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

说明书

基站、移动台、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此处讨论的实施方式涉及基站、移动台、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当移动台通过无线信道选择要连接的基站时,为了建立最可靠的链路,移动台测量从每个基站发射的信号的发射功率,并进行控制以连接到接收功率相对较高的基站。如果这些基站具有类似的信号发射功率和类似大小的覆盖区域,则移动台选择使移动台处的接收功率最大化的基站作为下行链路通信的对应方(counterpart),并选择使基站处的接收功率最大化的基站作为上行链路通信的对应方。

近几年,无线通信系统在消除由于无线特性的限制而引起的死区和扩展服务区域方面得到了提高。例如,为了实现这种提高而采用的一种方法包括在形成旨在蜂窝电话服务的大范围小区的基站的覆盖区域中或区域边界处排列形成小无线小区(被称为微小区或微微小区)的小规模基站。然而,其中共同存在覆盖区域大小不同的多个小区的无线通信系统可能会引起一种情形,即,针对移动台的上行链路通信的最优无线通信链路不同于下行链路数据通信的最优无线通信链路。

这是因为在移动台处测得的下行链路接收功率的幅度取决于从每个基站开始的下行链路方向的传播损耗,而在基站处测得的上行链路接收功率的幅度取决于上行链路方向的传播损耗,即,通过连接到包括发射功率更大的大规模小区的基站,移动台处的下行链路接收功率变得更大,而在具有小规模小区的基站处在基站处测得的上行链路接收功率变得更大,使得基站与移动台之间的距离更短以及上行链路方向的传播损耗更小。

如果移动台根据从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数据的接收功率的幅度将大规模小区确定为连接对应方小区,则尽管从无线特性的角度来看无线下行链路的接收质量变得最优,但上行链路的接收质量变差。相反地,如果小规模小区被确定为连接对应方小区,则下行链路的接收质量劣化而上行链路的无线特性提高。

目前已经提出了这样一种方法,即,分别为基站和移动台提供当上行链路中的移动台最优连接对应方小区与下行链路中的不同时,独立地建立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功能(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7-514367)。该连接方法被称为例如“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非对称连接”或“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非平衡连接”。

该连接方法使用经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标准化的高速分组接入(HSPA)、符合长期演进(LTE)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操作。

在这些操作中,诸如Ack/Nack信息、信道质量指示符(CQI)以及上行链路授权(UL Grant)的控制信息被通过方向与数据发射链路相反的链路进行发射,作为数据发射的反馈信息。

然而,常规技术面临的问题是数据发射的反馈信息的传播质量劣化。例如,如果移动台从具有相对高的下行链路传播质量的第一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并向具有相对高的上行链路传播质量的第二基站发射上行链路数据,则针对下行链路数据发射的上行链路反馈信息被发射到相比第二基站上行链路传播质量更低的第一基站,而针对上行链路数据发射的下行链路反馈信息被从相比第一基站下行链路传播质量更低的第二基站发射。结果,反馈信息的传播质量劣化。

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能方案例如包括通过降低针对反馈信息的纠错编码方法的编码率并增加发射反馈信息的发射功率来提高纠错。然而,这些方案导致了增加通信资源和发射反馈信息的功率消耗的其他问题。

发明内容

实施方式的一个方面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

根据实施方式的一个方面,基站与移动台进行通信,该移动台从该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并向第二基站发射上行链路数据。所述基站包括:数据发射器,其被设置为向所述移动台发射下行链路数据;以及控制信息接收器,其被设置为通过经过第二基站的路径从所述移动台接收与所述数据发射器发射的所述下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构造的图;

图2和图3是该通信系统中的每个(台)站的示范构造的框图;

图4是根据该通信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下行链路数据通信处理的序列图;

图5是根据该通信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上行链路数据通信处理的序列图;

图6是根据该通信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数据通信处理的序列图;

图7是反馈路径选择操作的第一示例的流程图;

图8是反馈路径选择操作的第二示例的流程图;

图9是反馈路径选择操作的第三示例的流程图;

图10是针对下行链路数据的反馈的候选路径的示例的图;

图11是从图10的示例中的反馈路径当中进行选择的示例的图;

图12是针对上行链路数据的反馈的候选路径的示例的图;

图13是从图12的示例中的反馈路径当中进行选择的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构造的图。如图1所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00包括第一基站110、第二基站120以及移动台130。第一基站110与形成在第一基站110周围的小区111中的移动台进行无线通信。第二基站120与形成在第二基站120周围的小区121中的移动台进行无线通信。第一基站110和第二基站120连接到例如核心网络并对移动台与核心网络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

在图1中,移动台130位于小区111和121彼此交叠的区域中,由此处于能够与第一基站110和第二基站120进行无线通信的状态。第一基站110的发射功率比第二基站120的要大。因此,对于移动台130而言,第一基站110可以具有比第二基站120更高的下行链路传播质量(例如高接收功率和低传播损耗),而第二基站120可以具有比第一基站110更高的上行链路传播质量。

移动台130测量来自第一基站110的下行链路的传播质量和来自第二基站120的下行链路的传播质量,并选择测得传播质量较高的基站作为要从其接收接收下行链路数据的基站。对来自每个基站的下行链路的传播质量的测量是通过例如接收发射自每个基站的导频信号来进行的。

移动台130测量指向第一基站110的上行链路的传播质量以及指向第二基站120的上行链路的传播质量,并选择测得传播质量较高的基站作为要向其发射上行链路数据的基站。对来自每个基站的下行链路的传播质量的测量是通过例如向每个基站发射导频信号并从每个基站接收表明在基站处测得的传播质量的质量信息来进行的。

例如,如果移动台130的测量结论是第一基站110比第二基站120具有更高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传播质量,则移动台130从第一基站110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并向其发射上行链路数据(未示出)。

移动台130能够从一个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并向另一个基站发射上行链路数据。在下文中,从一个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并向另一个基站发射上行链路数据被称为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非对称连接。假设这样一个例子:传播质量测量值表明第一基站110具有比第二基站120更高的下行链路传播质量,而第二基站120具有比第一基站110更高的上行链路传播质量。

在本例中,如图1所示,移动台130从第一基站110接收下行链路数据DATA_down并向第二基站120发射上行链路数据DATA_up。此时,移动台130向第一基站110和第二基站120中的至少一个发射针对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非对称连接的非对称连接请求。

在下文中,将主要描述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非对称连接的一个例子,其中移动台130从第一基站110接收下行链路数据DATA_down并向第二基站120发射上行链路数据DATA_up。

当移动台130进行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非对称连接时,第一基站110向移动台130发射下行链路数据DATA_down。第一基站110还通过经过第二基站120的路径从移动台130接收与下行链路数据DATA_down有关的反馈信息FB_down。经过另一个基站(例如第二基站120)的路径在下文将被称为绕行路径(detour path)。

与下行链路数据DATA_down有关的反馈信息FB_down是被用于发射下行链路数据DATA_down,并且在与下行链路数据DATA_down的链路方向相反的链路方向(上行链路方向)上发射的控制信息。例如,反馈信息FB_down是诸如以下的控制信息:响应于向其发射的下行链路数据而从移动台130发射的递送确认信息(Ack/Nack);和用于调整下行链路数据发射条件的CQI。

当移动台130进行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非对称连接时,第二基站120接收从移动台130发射的上行链路数据DATA_up。第二基站120还通过经过第一基站110的绕行路径向移动台130发射与上行链路数据DATA_up有关的反馈信息FB_up。

与上行链路数据DATA_up有关的反馈信息FB_up是被用于发射上行链路数据DATA_up,并且在与上行链路数据DATA_up的链路方向相反的链路方向(下行链路方向)上发射的控制信息。例如,反馈信息FB_up是诸如以下的控制信息:响应于向其发射的上行链路数据而从第二基站120发射的递送确认信息(Ack/Nack);和用于调整上行链路数据接收条件的UL授权。

这样,下行链路数据DATA_down就可以通过从具有高下行链路传播质量的第一基站110到移动台130的路径来传输。与下行链路数据DATA_down有关的反馈信息FB_down可以通过从具有高上行链路传播质量的移动台130到第二基站120的路径来传输。这样就提高了反馈信息FB_down的传输质量。

此外,上行链路数据DATA_up可以通过从具有高上行链路传播质量的移动台130到第二基站120的路径来传输。与上行链路数据DATA_up有关的反馈信息FB_up可以通过从具有高下行链路传播质量的第一基站110到移动台130的路径来传输。这样就提高了反馈信息FB_up的传输质量。

图2是该通信系统中的每个(台)站的构造示例的框图。在图2中,与图1中大致相同的元件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并且在进一步的说明中被省略。在图2中,实线箭头代表通过下行链路的信号流,虚线箭头代表通过上行链路的信号流。图2示出了用于进行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非对称连接的每个(台)站的构造。

第一基站110包括下行链路数据发射器211、控制信息接收器212以及控制信息转发器213。下行链路数据发射器211基于来自移动台130的反馈信息以及控制信息接收器212的输出向移动台130发射下行链路数据。例如,下行链路数据发射器211基于从控制信息接收器212输出的CQI来调整下行链路数据发射条件,还基于递送确认信息(Ack/Nack)来控制下行链路数据的重发。

控制信息接收器212从移动台130接收与下行链路数据发射器211所发射的下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此时,控制信息接收器212通过经过第二基站120的绕行路径来接收该反馈信息。控制信息接收器212可以通过从经过第二基站120的绕行路径和不经过第二基站120的直接路径当中选择的路径来接收该反馈信息。控制信息接收器212将所接收的反馈信息输出给下行链路数据发射器211。

经过第二基站120的绕行路径是这样一条路径,通过该路径,借助无线传输从移动台130向第二基站120传输数据,并且借助站间传输从第二基站120向第一基站110传输数据。经过第二基站120的绕行路径可以这样一条路径,通过该路径,经由无线中继站借助无线传输从移动台130向第二基站120传输数据,并且经由站间传输从第二基站120向第一基站110传输数据。经过第二基站120的多个绕行路径可以被使用。

不经过第二基站120的直接路径是这样一条路径,通过该路径,借助无线传输从移动台130向第一基站110传输数据。不经过第二基站120的直接路径可以是这样一条路径,经过该路径,经由无线中继站借助无线传输从移动台130向第一基站110传输数据。不经过第二基站120的多个直接路径可以被使用。

控制信息转发器213向移动台130转发从第二基站(另一个基站)发射的反馈信息。被控制信息转发器213转发的反馈信息是从第二基站120向移动台130发射,并且与从移动台130向第二基站120发射的上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

第二基站120包括上行链路数据接收器221、控制信息发射器222以及控制信息转发器223。上行链路数据接收器221接收从移动台130发射的上行链路数据,还向控制信息发射器222输出与所接收的上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例如,上行链路数据接收器221输出UL授权以使移动台130调整上行链路数据发射条件。上行链路数据接收器221输出与所接收的上行链路数据有关的递送确认信息(Ack/Nack)以请求重发上行链路数据。

控制信息发射器222发射从上行链路数据发射器221向移动台130发射的反馈信息。此时,控制信息发射器222通过经过第一基站110的绕行路径向移动台130发射该反馈信息。控制信息发射器222可以通过从经过第一基站110的绕行路径和不经过第一基站110的直接路径当中选择的路径来发射该反馈信息。

经过第一基站110的绕行路径是这样一条路径,通过该路径,借助站间传输从第二基站120向第一基站110传输数据,并借助无线传输从第一基站110向移动台130传输数据。此外,经过第一基站110的绕行路径可以这样一条路径,通过该路径,借助站间传输从第二基站120向第一基站110传输数据,并经由无线中继站从第一基站110向移动台130传输数据。经过第一基站110的多个绕行路径可以被使用。

不经过第一基站110的直接路径是这样一条路径,通过该路径,借助无线传输从第二基站120向移动台130传输数据。此外,不经过第一基站110的直接路径可以是这样一条路径,通过该路径,借助无线传输经由无线基站从第二基站120向移动台130传输数据。不经过第一基站110的多个直接路径可以被使用。

控制信息转发器223向第一基站110(另一个基站)转发从移动台130发射的反馈信息。被控制信息转发器223转发的反馈信息是从第一基站110向移动台130发射,并且与从第一基站110向移动台130发射的下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

移动台130包括下行链路数据接收器231、控制信息发射器232、上行链路数据发射器233以及控制信息接收器234。下行链路数据接收器231从第一基站110接收下行链路数据,还向控制信息发射器232输出与所接收的下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

例如,下行链路数据接收器231输出CQI以使第一基站110的下行链路数据发射器211调整发射条件。下行链路数据接收器231输出与所接收的下行链路数据有关的递送确认信息(Ack/Nack)以请求重发下行链路数据。

控制下行链路发射器232向第一基站110发射从下行链路数据接收器231输出的反馈信息。此时,控制信息发射器232通过经过第二基站120的绕行路径向第一基站110发射该反馈信息。控制信息发射器232可以通过从经过第二基站120的绕行路径和直接指向第一基站110的直接路径当中选择的路径来发射该反馈信息。

上行链路数据发射器233基于来自第二基站120并且从控制信息接收器234输出的反馈信息向第二基站120发射上行链路数据。例如,上行链路数据发射器233基于从控制信息接收器234输出的UL授权来调整上行链路数据发射条件。上行链路数据发射器233还基于从控制信息接收器234输出的递送确认信息(Ack/Nack)来控制上行链路数据的重发。

控制信息接收器234从第二基站120接收与上行链路数据发射器233发射的上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此时,控制信息接收器234通过经过第一基站110的绕行路径来接收该反馈信息。控制信息接收器234可以通过从经过第一基站110的绕行路径和直接路径当中选择的路径、从第二基站120接收该反馈信息。控制信息接收器234向上行链路数据发射器233输出所接收的反馈信息。

图3是该通信系统中的每个(台)站的示例构造的框图。如图3所示,第一基站110包括无线收发器311、呼叫控制器312、调度器313、路径选择器314以及站间收发器315。图2所示的下行链路数据发射器211例如用无线收发器311来实现。图2所示的控制信息接收器212和控制信息转发器213例如分别用无线收发器311和站间收发器315来实现。

无线收发器311与移动台130进行无线通信。例如,无线收发器311向移动台130发射下行链路数据,还接收从移动台130发射的连接请求(包括非对称连接请求)。非对称连接请求是一种在移动台130与第一基站110之间进行下行链路数据通信和在移动台130与第二基站120之间进行上行链路数据通信的请求。无线收发器311向呼叫控制器312输出所接收的非对称连接请求。

无线收发器311用作测量从第一基站110到移动台130的下行链路的传播质量的测量装置。下行链路传播质量的测量是通过例如从第一基站110向移动台130发射导频信号并从移动台130接收指示基于该导频信号在移动台130处测得的传播质量的质量信息来进行的。

无线收发器311还用作测量从移动台130到第一基站110的上行链路的传播质量的测量装置。上行链路传播质量的测量是通过例如接收从移动台130发射的导频信号来进行的。无线收发器311向调度器313输出包括所测得的传播质量在内的无线信道信息。无线收发器311向移动台130发射从路径选择器314输出的路径信息。

呼叫控制器312基于从无线收发器311输出的连接请求进行呼叫控制,诸如通过每个移动台(例如移动台130)来控制初始接入、切换等。呼叫控制器312获取从无线收发器311输出的连接请求中所包含的非对称连接请求,并向调度器313输出所获取的非对称连接请求。

调度器313基于例如从无线收发器311输出的无线信道信息对第一基站110与连接到第一基站110的每个移动台(例如移动台130)之间的数据通信进行调度。调度器313进行的调度包括例如对用于在第一基站110与每个移动台之间进行通信的无线资源的分配。

调度器313包括路径选择器314,路径选择器314选择用于传输与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的反馈路径。例如,路径选择器314基于来自呼叫控制器312的连接请求来选择用于与无线收发器311发射/接收的数据有关的反馈的反馈路径。路径选择器314向无线收发器311和站间收发器315输出指示反馈路径选择结果的路径信息。

站间收发器315与第二基站120进行通信。例如,站间收发器315通过使用X2接口、光缆等的符合LTE标准的有线通信与第二基站120进行通信。站间收发器315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第二基站120进行通信。例如,站间收发器315相对于第二基站120发射/接收包括路径信息和反馈信息在内的各种控制信号。

如图3所示,第二基站120包括无线收发器321、呼叫控制器322、调度器323、路径选择器324以及站间收发器325。无线收发器321、呼叫控制器322、调度器323、路径选择器324以及站间收发器325的基本构造与无线收发器311、呼叫控制器312、调度器313、路径选择器314以及站间收发器315的基本构造大致相同。

图2所示的数据接收器221是例如用无线收发器321来实现的。图2所示的控制信息发射器222和控制信息转发器223是例如分别用无线收发器321和站间收发器325来实现的。

无线收发器321与移动台130进行通信。例如,无线收发器321从移动台130接收上行链路数据。无线收发器321用作测量从第二基站120到移动台130的下行链路的传播质量的测量单元。下行链路传播质量的测量是通过例如从第二基站120向移动台130发射导频信号并从移动台130接收指示基于该导频信号在移动台130处测得的传播质量的质量信息来进行的。

无线收发器321还用作测量从移动台130到第二基站120的上行链路的传播质量的测量单元。上行链路传播质量的测量是通过例如从移动台130接收导频信号来进行的。

移动台130包括无线收发器331和控制器332。图2所示的下行链路数据接收器231、控制信息发射器232、上行链路数据发射器233以及控制信息接收器234是例如用无线收发器331来实现的。无线收发器331与第一基站110和第二基站120进行无线通信。

无线收发器331用作测量来自第一基站110的下行链路的传播质量以及来自第二基站120的下行链路的传播质量的测量单元。无线收发器331还用作测量去往第一基站110的上行链路的传播质量以及去往第二基站120的上行链路的传播质量的测量单元。

无线收发器331还用作从第一基站110或第二基站120接收指示对上行链路数据和下行链路数据的反馈路径选择结果的选择信息的路径信息接收器。无线收发器331通过由所接收的与下行链路数据有关的路径信息所指示的路径向第一基站110传输与来自第一基站110的入局下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无线收发器331通过由所接收的与上行链路数据有关的路径信息所指示的路径从第二基站120接收与向第二基站120发射的上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

控制器332基于无线收发器331测得的传播质量来选择与之进行上行链路数据通信的基站和与之进行下行链路数据通信的基站。如果选择了同一基站进行上行链路通信和下行链路通信(即,没有进行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非对称连接),则控制器332经由无线收发器331向所选择的基站发射正常连接请求。

如果所选择的基站彼此不同,则控制器332经由无线收发器331向每个所选择的基站发射非对称连接请求。非对称连接请求是请求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非对称连接的信号,包括指示与之进行上行链路数据通信和与之进行下行链路数据通信的基站的信息。

呼叫控制器312和322、调度器313和323,以及控制器332是例如用诸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处理单元来实现的。

图4是根据该通信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下行链路数据通信处理的序列图。图4示出了第一实施例,其中第一基站110选择用于发射与下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的反馈路径,第二基站120选择用于发射与上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的反馈路径。图4还示出了与通信系统100所进行的下行链路数据通信有关的处理。

移动台130向第一基站110发射非对称连接请求(步骤S401)。第一基站110接着提取针对从移动台130到第一基站110的上行链路反馈路径的候选(步骤S402)。例如,第一基站110提取用于从移动台130向第一基站110进行直接发射的直接路径和经过第二基站120的绕行路径作为上行链路反馈路径。

随后,第一基站110测量从移动台130到第一基站110的上行链路的传播质量(步骤S403)。在步骤S403,第一基站101可以获取预先测得的传播质量。第一基站110接着向第二基站120发射针对上行链路质量信息的质量信息请求(步骤S404)。

响应于在步骤S404发射的质量信息请求,第二基站120测量从移动台130到第二基站120的上行链路的传播质量(步骤S405)。在步骤S405,第二基站120可以获取预先测得的传播质量。第二基站120接着向第一基站110发射指示在步骤S405测得的上行链路传播质量的质量信息(步骤S406)。

随后,第一基站110基于在步骤S403测得的传播质量和在步骤S406发射的质量信息来选择在步骤S402提取的反馈路径候选之一(步骤S407)。例如,如果从移动台130到第一基站110的传播质量等于或高于从移动台130到第二基站120的传播质量,则第一基站110选择用于从移动台130到第一基站110进行直接传输的直接路径作为反馈路径。

如果从移动台130到第一基站110的传播质量低于从移动台130到第二基站120的传播质量,则第一基站110选择经过第二基站120的绕行路径作为反馈路径。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基站110选择经过第二基站120的绕行路径作为反馈路径。

第一基站110接着向第二基站120发射指示步骤S407的反馈路径选择结果的路径信息(步骤S408)。基于在步骤S408发射的路径信息,第二基站120进行设定以便从第二基站120向第一基站110转发从移动台130发射的反馈信息。

随后,第一基站110和第二基站120建立第一基站110与第二基站120之间的站间路径的连接以便通过经过第二基站120的绕行路径来传输与下行链路数据通信有关的反馈信息(步骤S409)。第一基站110接着向移动台130发射表示步骤S407的反馈路径选择结果的路径信息(步骤S410)。

基于在步骤S410发射的路径信息,移动台130进行设定以便向第一基站110以及通过经过第二基站120的绕行路径来传输与来自第一基站110的下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随后,第一基站110和移动台130在它们之间建立无线路径连接以便从第一基站110向移动台130传输下行链路数据(S411)。

随后,第一基站110开始向移动台130发射下行链路数据(步骤S412),之后一系列操作结束。在步骤S412的下行链路数据通信中,与下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被通过经过第二基站120的绕行路径从移动台130传输到第一基站110。

图5是根据该通信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上行链路数据通信处理的序列图。图5示出了第一实施例,其中类似于图4,第一基站110选择用于传输与下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的反馈路径,第二基站120选择用于传输与上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的反馈路径。图5进一步示出了与通信系统100进行的上行链路数据通信有关的处理。

移动台130向第二基站120发射非对称连接请求(步骤S501)。第二基站120接着提取从第二基站120到移动台130的下行链路反馈路径的候选(步骤S502)。例如,第二基站120提取用于从第二基站120向移动台130直接传输的直接路径和经过第一基站110的绕行路径作为下行链路反馈路径。

随后,第二基站120测量从第二基站120到移动台130的下行链路的传播质量(步骤S503)。在步骤S503,第二基站120可以获取预先测得的传播质量。第二基站120接着向第一基站110发射针对下行链路质量信息的质量信息请求(步骤S504)。

响应于在步骤S504发射的质量信息请求,第一基站110测量从第一基站110到移动台130的下行链路的传播质量(步骤S505)。在步骤S505,第一基站110可以获取预先测得的传播质量。第一基站110接着向第二基站120发射表示在步骤S505测得的下行链路传播质量的质量信息(步骤S506)。

随后,第二基站120基于在步骤S503测得的质量信息和在步骤S506发射的质量信息,选择在步骤S502提取的反馈路径候选之一(步骤S507)。例如,如果从第二基站120到移动台130的传播质量等于或高于从第一基站110到移动台130的传播质量,则第二基站120选择用于从第二基站120到移动台130直接传输射的直接路径作为反馈路径。

如果从第二基站120到移动台130的传播质量低于从第一基站120到移动台130的传播质量,则第二基站120选择经过第一基站110的绕行路径作为反馈路径。在此实施例中,第二基站120选择经过第一基站110的绕行路径作为反馈路径。

第二基站120接着向第一基站110发射表示步骤S507的反馈路径选择结果的路径信息(步骤S508)。基于在步骤S508发射的路径信息,第一基站110进行设定以便从第一基站110向移动台130转发从第二基站120发射的反馈信息。

随后,第二基站120和第一基站建立用于第二基站120和第一基站110之间的站间路径的连接以便通过经过第一基站110的绕行路径来传输与上行链路数据通信有关的反馈信息(步骤S509)。第二基站120接着向移动台130发射表示步骤S507的反馈路径选择结果的路径信息(步骤S510)。

基于在步骤S510发射的路径信息,移动台130进行设定以便从第二基站120以及通过经过第一基站110的绕行路径接收来自第二基站120的与上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随后,第二基站120和移动台130之间建立用于从移动台130向第二基站120传输上行链路数据的无线路径连接(步骤S511)。

随后,移动台130开始向第二基站120传输上行链路数据(步骤S512),之后操作序列结束。在步骤S512的上行链路数据通信中,与上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被通过经过第一基站110的绕行路径从第二基站120传输到移动台130。

以上参照图4和图5描述了第一基站110选择用于反馈下行链路数据的反馈路径,而第二基站120选择用于反馈上行链路路径数据的反馈路径的例子。下面参照图6来描述第一基站110选择用于反馈下行链路数据和上行链路数据的两个反馈路径的例子。

图6是根据通信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数据通信处理的序列图。图6示出了第二实施例,其中第一基站110选择用于传输与下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和传输与上行链路路径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二者的反馈路径。

移动台130向第一基站110发射非对称连接请求(步骤S601)。第一基站110接着提取上行链路反馈路径和下行链路反馈路径的候选(步骤S602)。例如,第一基站110提取用于从移动台130向第一基站110直接传输的直接路径和经过第二基站120的绕行路径作为上行链路反馈路径。第一基站110还提取用于从第二基站120到移动台130直接传输的直接路径和经过第一基站110的绕行路径作为下行链路反馈路径。

随后,第一基站110测量从移动台130到第一基站110的上行链路的传播质量以及从第一基站110到移动台130的下行链路的传播质量(步骤S603)。在步骤S603,第一基站110可以获取预先测得的传播质量。第一基站110接着向第二基站120发射针对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质量信息的质量信息请求(步骤S604)。

响应于在步骤S604发射的质量信息请求,第二基站120测量从移动台130到第二基站120的上行链路的传播质量以及从第二基站120到移动台130的下行链路的传播质量(步骤S605)。在步骤S605,第二基站120可以获取预先测得的传播质量。第二基站120接着向第一基站110发射表示在步骤S605测得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传播质量的质量信息(步骤S606)。

随后,第一基站110选择上行链路反馈路径候选之一和下行链路反馈路径候选之一,这两类反馈路径候选都是在步骤S602提取的(步骤S607)。步骤S607的选择是基于在步骤S603测得的传播质量和在步骤S606发射的质量信息来进行的。

例如,针对下行链路数据通信,当从移动台130到第一基站110的上行链路的传播质量等于或高于从移动台130到第二基站120的上行链路的传播质量时,第一基站110选择直接路径作为上行链路反馈路径。针对下行链路数据通信,当从移动台130到第一基站110的上行链路的传播质量低于从移动台130到第二基站120的下行链路的传播质量时,第一基站110选择绕行路径作为上行链路反馈路径。在本例中,第一基站110选择绕行路径作为上行链路路径反馈路径。

针对上行链路数据通信,当从第二基站120到移动台130的下行链路的传播质量等于或高于从第一基站110到移动台130的下行链路的传播质量时,第一基站110选择直接路径作为下行链路反馈路径。针对下行链路数据通信,当从第二基站120到移动台130的下行链路的传播质量低于从第一基站110到移动台130的下行链路的传播质量时,第一基站110选择绕行路径作为下行链路反馈路径。在本例中,第一基站110选择绕行路径作为下行链路反馈路径。

第一基站110接着向第二基站120发射表示步骤S607的反馈路径选择结果的路径信息(步骤S608)。基于在步骤S608发射的路径信息,第二基站120进行设定以便从第二基站120向第一基站110转发从移动台130发射的反馈信息。基于在步骤S608发射的路径信息,第二基站120还进行设定以便通过绕行路径向移动台130传输与上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

随后,第一基站110和第二基站120建立用于第一基站110和第二基站120之间的站间路径的连接(步骤S609)。在步骤S609建立的连接是用于通过经过第二基站120的绕行路径来传输与下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的连接,并且是用于通过经过第一基站110的绕行路径来传输与上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的连接。

第一基站110接着向移动台130发射表示步骤S607的反馈路径选择结果的路径信息(步骤S610)。基于在步骤S610发射的路径信息,移动台130进行设定以便通过经过第二基站120的绕行路径向第一基站110发射来自第一基站110的与下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基于在步骤S610发射的路径信息,移动台130还进行设定以便通过经过第一基站110的绕行路径从第二基站120接收与去往第二基站120的上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

随后,第一基站110和移动台130建立用于第一基站110和移动台130之间的无线路径的连接,以便从第一基站110向移动台130传输下行链路数据(步骤S611)。第一基站110接着开始向移动台130传输下行链路数据,而移动台130开始向第二基站120传输上行链路数据(步骤S612),之后操作序列结束。

在步骤S612的下行链路数据通信中,与下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被通过经过第二基站120的绕行路径传输到第一基站110。在步骤S612的上行链路数据通信中,与上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被通过经过第一基站110的绕行路径传输到移动台130。

图7是反馈路径选择的第一示例的流程图。图7示出了第一基站110的路径选择器314选择用于反馈下行链路数据的反馈路径的示例。如图7所示,路径选择器314首先确定与第二基站120的站间连接是否可能(步骤S701)。

如果在步骤S701中站间连接是不可能的(步骤S701:否),则操作流前进到步骤S705。如果在步骤S701中站间连接是可能的(步骤S701:是),则路径选择器314确定通过经过第二基站120的绕行路径的反馈信息传输中的传输延迟是否小于等于给定阈值(步骤S702)。如果通过绕行路径的传输中的传输延迟超过给定阈值(步骤S702:否),则操作流前进到步骤S705。

如果通过绕行路径的传输中的传输延迟小于等于给定阈值(步骤S702:是),则路径选择器314确定在经过第二基站120的绕行路径上是否有可分配的通信资源(步骤S703)。如果有可分配的通信资源(步骤S703:是),则经过第二基站120的绕行路径被选择为反馈路径(步骤S704),之后操作序列结束。

如果在步骤S703中没有可分配的通信资源(步骤S703:否),则用于在第一基站110和移动台130之间直接传输的直接路径被选择为反馈路径(步骤S705),之后操作序列结束。通过这些操作,路径选择器314确定经过第二基站120的绕行路径是否可利用以及如果绕行路径不可利用,则路径选择器能够选择第一基站110和移动台130之间的直接路径作为反馈路径。

在步骤S701,例如,如果不存在物理连接或存在物理连接但是在第一基站110和第二基站120之间不能建立站间连接,则路径选择器314确定站间连接时不可能的。路径选择器314例如查询管理站间通信的上级系统以获取与站间连接可能性有关的信息,并基于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确定。如果在步骤S701确定出与第二基站120的站间连接不可能,则路径选择器314确定绕行路径不可利用。

在步骤S702,例如,路径选择器314查询管理站间通信的上级系统以获取与传输延迟有关的信息,并基于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确定。如果在步骤S702通过经过第二基站120的绕行路径的反馈信息传输中的传输延迟超过了给定阈值,则路径选择器314确定绕行路径不可利用。

在步骤S703,例如,路径选择器314查询第二基站120以获取与无线资源有关的信息,并基于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确定。经过第二基站120的绕行路径上的可分配通信资源例如是可以被分配用来从移动台130向第二基站120传输反馈信息的无线资源。

如果在步骤S703在经过第二基站120的绕行路径上没有可分配的通信资源,则路径选择器314确定绕行路径不可利用。这样,当绕行路径被用于发射其他发射信息或被用作移动台130以外的移动台的反馈路径并且通信资源不足时,路径选择器314能够选择直接路径作为反馈路径。

这样,当绕行路径不能使用时,第一基站110和移动台130之间的直接路径被选择作为反馈路径,使得能够根据绕行路径的可利用性以灵活的方式来传输反馈信息。尽管此处描述了选择用于反馈下行链路数据的反馈路径的示例,但是本示例中描述的选择操作也可以应用于选择用于反馈上行链路数据的反馈路径的情况。步骤S701到S703的操作顺序可以改变,步骤S701到S703的操作的一部分可以省略。

图8是反馈路径选择的第二示例的流程图。类似于图7,图8示出了第一基站110的路径选择器314选择用于反馈下行链路数据的反馈路径的示例。如图8所示,路径选择器314首先确定针对待传输的反馈信息的允许延迟是否超出给定阈值(步骤S801)。

如果允许延迟等于或小于给定阈值(步骤S801:否),则操作流进行到步骤S804。如果允许延迟超出给定阈值(步骤S801:是),则路径选择器314确定待传输的反馈信息的反馈周期是否超出给定阈值(步骤S802)。如果反馈周期超出给定阈值(步骤S802:是),则路径选择器314选择经过第二基站120的绕行路径作为反馈路径(步骤S803),之后操作序列结束。

如果在步骤S802反馈周期等于或小于给定阈值(步骤S802:否),则路径选择器314选择用于在第一基站110和移动台130之间直接传输的直接路径作为反馈路径(步骤S804),之后操作序列结束。通过这些操作,路径选择器314能够根据待发射的反馈信息的类型来选择反馈路径。

例如,针对每种反馈信息,第一基站110的存储器都存储与针对反馈信息的允许延迟和反馈周期有关的信息。例如,因为音频通信中的反馈信息需要是实时信息,所以针对反馈信息设定了相对小的允许延迟。相比而言,因为数据通信中的反馈信息被允许有一定程度的延迟,所以针对反馈信息设定了相对大的允许延迟。

在步骤S801,路径选择器314基于例如存储在第一基站110的存储器中的信息进行确定。如果在步骤S801针对待传输的反馈信息的允许延迟等于或小于给定阈值,则路径选择器314选择第一基站110和移动台130之间的直接路径作为反馈路径。

在步骤S802,路径选择器314基于例如存储在第一基站110的存储器中的信息进行确定。如果在步骤S802待传输的反馈信息的反馈周期等于或小于给定阈值,则路径选择器314选择第一基站110和移动台130之间的直接路径作为反馈路径。

这样,就可以根据待传输的反馈信息的类型来选择反馈路径,使得将能够根据待传输的反馈信息所具有的质量和特性以灵活的方式发射待传输的反馈信息。尽管在此描述了选择用于反馈下行链路数据的反馈路径的示例,但是本示例中描述的选择操作可以应用于选择用于反馈上行链路数据的反馈路径的情况。步骤S801到S802的操作顺序可以改变,步骤S801到S802的操作的一部分可以省略。

图9是反馈路径选择操作的第三示例的流程图。类似于图7,图9示出了第一基站110的路径选择器314选择用于反馈下行链路数据的反馈路径的示例。如图8所示,路径选择器314首先确定待传输的反馈信息的数据大小是否超过给定阈值(步骤S901)。

如果在步骤S901数据大小等于或小于给定阈值(步骤S901:否),则操作流进行到步骤S904。如果在步骤S901数据大小超过给定阈值(步骤S901:是),则路径选择器314确定待传输的反馈信息的编码方法是否是特定方法(步骤S902)。如果编码方法是特定方法(步骤S902:是),则路径选择器314选择经过第二基站120的绕行路径作为反馈路径(步骤S903),之后操作序列结束。

如果在步骤S902编码方法不是特定方法(步骤S902:否),则路径选择器314选择用于在第一基站110和移动台130之间直接传输的直接路径作为反馈路径(步骤S904),之后操作序列结束。通过这些步骤,路径选择器314能够根据反馈信息的数据大小和编码方法来选择反馈路径。

例如,第一基站110的存储器针对每一类反馈信息存储有与反馈信息的数据大小有关的信息。在步骤S901,路径选择器314基于例如存储在第一基站110的存储器中的信息进行确定。如果待传输的反馈信息是在第一基站110中产生的,则路径选择器314可以获取所产生的反馈信息的数据大小以基于所获取的数据大小进行确定。

如果在步骤S901待传输的反馈信息的数据大小等于或小于给定预定,则路径选择器314选择第一基站110和移动台130之间的直接路径作为反馈路径。结果,当反馈信息的数据大小很小并且即使在低传播质量下仍可传输时,优选地选择直接路径从而能够在短时间内传输反馈信息。

例如,第一基站110的存储器针对每一类反馈信息存储有与反馈信息的编码方法有关的信息,还存储有与多种编码方法中的特定方法有关的信息。特定方法是当传播质量低时使反馈信息的传输变得困难的编码方法。每个编码方法是否是特定方法是根据该编码方法的纠错能力、伴随着对应于与通信路径有关的质量信息的编码率变化的无线资源消耗等而预先确定的。

例如,提供高纠错能力的编码方法以及由于编码率变化造成较少的无线资源消耗波动的编码方法使得反馈信息即使在传播质量低时仍能够传播,由此不被确定为特定方法。相反地,提供低纠错能力的编码方法以及由于编码率变化造成不可消除的增长的编码方法使得反馈信息在传播质量低时难以传输,由此被确定为特定方法。结果,当反馈信息即使在传播质量低时仍能够传输时,优选地选择直接路径从而能够在短时间内传输反馈信息。

这样,就可以根据反馈信息的数据大小和编码方法来选择反馈路径。结果,当反馈信息即使在传播质量低时仍能够传输时,优选地选择直接路径从而能够在短时间内传输反馈信息。

尽管在此描述了选择用于反馈下行链路数据的反馈路径的示例,但是本示例中描述的选择操作可以应用于选择反馈上行链路数据的反馈路径的情况。步骤S901到S902的操作顺序可以改变,步骤S901到S902的操作的一部分可以省略。

尽管参照图7到图9描述了第一基站110的路径选择器314进行的用于选择反馈路径的操作,但是第二基站120的路径选择器324进行的用于选择反馈路径的操作与所描述的操作大致相同。

图10是用于反馈下行链路数据的候选路径的示例的图。在图10中,与图1大致相同的元件用图1中使用的相同标号来表示。参照图10来描述对用于反馈从第一基站110向移动台130传输的下行链路数据DATA_down的反馈路径的选择。

例如,第一基站110从包括直接路径FB_ch1和绕行路径FB_ch2的反馈路径候选中选择用于反馈下行链路数据DATA_down的反馈路径。直接路径FB_ch1是从移动台130到第一基站110进行直接无线传输的路径。绕行路径FB_ch2是从移动台130到第二基站120进行无线传输和从第二基站120到第一基站110进行站间传输的路径。

图11是从图10的示例中的反馈路径当中进行选择的示例的图。如图11的表1100中所示,与下行链路数据DATA_down有关的反馈信息包括Ack/Nack信息和CQI信息。在此情况下,第一基站110(或第二基站120)选择例如用于Ack/Nack信息的反馈路径和用于CQI信息的反馈路径。

如表1100的列1110中所示,待在“上行链路”方向上传输的Ack/Nack信息的允许延迟相对较小(大约几ms),而待在“上行链路”方向上传输的CQI信息的允许延迟相对较大(大约几十ms)。如表1100的列1120中所示,待在上行链路方向上传输的Ack/Nack信息的数据大小相对较小(大约1比特),而待在上行链路方向上传输的CQI信息的数据大小是中等的(大约几比特)。

下面来描述采取了图8所示的反馈路径选择操作的示例。在图8的步骤S801,假设针对Ack/Nack信息的允许延迟(小)等于或小于阈值而针对CQI信息的允许延迟(大)超过该阈值。在此情况下,对于Ack/Nack信息的反馈路径的选择得到了直接路径FB_ch1,而对于CQI信息的反馈路径的选择得到了绕行路径FB_ch2。可以执行基于图8的步骤S802和S803的操作的选择操作。

下面来描述采取了图9所示的反馈路径选择操作的示例。在图9的步骤S801,假设针对Ack/Nack信息的数据大小(小)等于或小于阈值而针对CQI信息的数据大小(大)超过该阈值。在此情况下,对于Ack/Nack信息的反馈路径的选择得到了直接路径FB_ch1,而针对CQI信息的反馈路径的选择得到了绕行路径FB_ch2。可以执行基于图9的步骤S902和S903的操作的选择操作。

图12是用于反馈上行链路数据的候选路径的示例的图。在图12中,与图1大致相同的元件用图1中使用的相同标号来表示。下面参照图12来描述对用于反馈从第一基站110向移动台130传输的上行链路数据DATA_up的反馈路径的选择。

例如,第一基站110从包括直接路径FB_ch1和绕行路径FB_ch2的反馈路径候选当中选择用于反馈上行链路数据DATA_up的反馈路径。直接路径FB_ch1是从第二基站120到移动台130进行直接无线传输的路径。绕行路径FB_ch2是从第二基站120到第一基站110的站间传输和从第一基站110到移动台130的无线传输的路径。

图13是从图12的示例的反馈路径当中进行选择的示例的图。如图13的表1300中所示,与上行链路数据DATA_up有关的反馈信息包括Ack/Nack信息和UL Grant信息。在此情况下,第一基站110(或第二基站120)例如选择了针对Ack/Nack信息的反馈路径和针对UL Grant信息的反馈路径。

如表1300的列1310中所示,待在“下行链路”方向上传输的Ack/Nack信息的允许延迟相对较小(大约几ms),而待在“下行链路”方向上传输的UL Grant信息的允许延迟相对较大(大约数十ms)。如表1300的列1320中所示,待在“下行链路”方向上传输的Ack/Nack信息的数据大小相对较小(大约1比特),而待在“下行链路”方向上传输的UL Grant信息的数据大小是中等的(大约几比特)。

下面来描述采取了图8所示的反馈路径选择操作的示例。在图8的步骤S801,假设针对Ack/Nack信息的允许延迟(小)等于或小于阈值而针对UL Grant信息的允许延迟(大)超过阈值。在此情况下,对于Ack/Nack信息的反馈路径的选择得到了直接路径FB_ch1,而对于UL Grant信息的反馈路径的选择得到了绕行路径FB_ch2。可以执行基于图8的步骤S802和S803的操作的选择操作。

下面来描述采取了图9所示的反馈路径选择操作的示例。在图9的步骤S901,假设针对Ack/Nack信息的数据大小(小)等于或小于阈值而针对UL Grant信息的数据大小(大)超过阈值。在此情况下,对于Ack/Nack信息的反馈路径的选择得到了直接路径FB_ch1,而针对UL Grant信息的反馈路径的选择得到了绕行路径FB_ch2。可以执行基于图9的步骤S902和S903的操作的选择操作可以被额外地进行。

这样,在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非对称连接模式下,本实施方式中的通信系统100经过下行链路传播质量比第二基站120高的第一基站110来传输下行链路数据,而通过经过上行链路传播质量比第一基站110高的的第二基站120的绕行路径来传输与下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这使得能够在高传输质量的状态下传输下行链路数据并且提高反馈信息的传播质量。

此外,在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非对称连接模式下,通信系统100经过上行链路传播质量比第一基站110高的第二基站120来传输上行链路数据,而通过经过下行链路传播质量比第二基站120高的第一基站110的绕行路径来传输与上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这使得能够在高传输质量的状态下传输上行链路数据并提高反馈信息的传播质量。

可以在不降低反馈信息的纠错编码方法的编码率的情况下提高反馈信息的传播质量,从而提高纠错能力而无需增加发射反馈信息的发射功率。结果,能够提高反馈信息的传播质量而无需增加用于发射反馈信息的通信资源和功耗。

如上所述,根据这种基站、移动台、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在针对上行链路的最优基站不同于针对下行链路的最优基站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非对称连接中,与在一个基站和移动台之间传输的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可以通过经过另一基站的路径来传输。这将提高反馈信息的传输质量。

此处公开的基站、移动台、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提供了提高反馈信息的传输质量的效果。

此处引用的全部示例和条件语言都意在教导目的以帮助读者理解本发明以及发明人对本领域贡献的概念,应当被解读为不限于具体引用的示例和条件,说明书中这些示例的组织也未示出本发明的优点和缺点。尽管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应理解可以进行各种变化、替换以及改变而不背离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

基站、移动台、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基站、移动台、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基站、移动台、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站、移动台、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站、移动台、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pdf(2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06153A43申请公布日20110406CN102006153ACN102006153A21申请号201010263548722申请日20100825200920151920090901JPH04L1/18200601H04L1/1620060171申请人富士通株式会社地址日本神奈川县川崎市72发明人音成纯治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代理人李辉吕俊刚54发明名称基站、移动台、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57摘要一种与移动台进行通信的基站,该移动台从该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并向第二基站发射上行链路数据。该基站包括数据发射器,其被设置为向该移动台发射下。

2、行链路数据;以及控制信息接收器,其被设置为通过经过第二基站的路径从该移动台接收与该数据发射器发射的下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30优先权数据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3页说明书15页附图10页CN102006166A1/3页21一种基站,该基站与移动台进行通信,该移动台从该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并向第二基站发射上行链路数据,该基站包括数据发射器,其被设置为向所述移动台发射下行链路数据;以及控制信息接收器,其被设置为通过经过第二基站的路径从所述移动台接收与所述数据发射器所发射的下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该基站还包括转发器,。

3、该转发器被设置为向所述移动台转发从第二基站发射的与上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该基站还包括路径选择器,该路径选择器被设置为从不经过第二基站的路径和经过第二基站的路径当中选择任意一个作为反馈路径,其中所述控制信息接收器通过所述路径选择器选择的反馈路径来接收所述反馈信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该基站还包括测量单元,其被设置为测量从所述移动台到所述基站的上行链路的传播质量;以及接收器,其被设置为从第二基站接收表示从所述移动台到第二基站的上行链路的传播质量的质量信息,其中所述路径选择器基于所述测量单元测得的传播质量和所述接收器接收的质量信息来选择所述反馈路径。5根据权。

4、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路径选择器确定所述经过第二基站的路径的可利用性,并且当确定为所述经过第二基站的路径不可利用时,选择所述不经过第二基站的路径作为所述反馈路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其中当与第二基站的站间连接不可能时,所述路径选择器确定为所述经过第二基站的路径不可利用。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其中当所述反馈信息通过所述经过第二基站的路径进行传输的传输延迟超过了给定阈值时,所述路径选择器确定为所述经过第二基站的路径不可利用。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其中当所述经过第二基站的路径上没有可分配的通信资源时,所述路径选择器确定为所述经过第二基站的路径不可利用。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5、基站,其中所述路径选择器根据所述反馈信息的类型来选择所述反馈路径。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其中当所述反馈信息的允许延迟等于或小于给定阈值时,所述路径选择器选择所述不经过第二基站的路径。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其中当所述反馈信息的反馈周期等于或小于给定阈值时,所述路径选择器选择所述不经过第二基站的路径。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其中当所述反馈信息的数据大小等于或小于给定阈值时,所述路径选择器选择所述不经过第二基站的路径。权利要求书CN102006153ACN102006166A2/3页3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路径选择器根据所述反馈信息的编码方法来选择所述反馈路径。。

6、14一种基站,该基站与移动台进行通信,该移动台向该基站发射上行链路数据并从第二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数据,该基站包括数据接收器,其被设置为从所述移动台接收上行链路数据;以及控制信息发射器,其被设置为通过经过第二基站的路径向所述移动台发射与所述数据接收器接收的上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15一种移动台,该移动台从第一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并向不同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基站发射上行链路数据,该移动台包括数据接收器,其被设置为从第一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数据;数据发射器,其被设置为向第二基站发射上行链路数据;控制信息发射器,其被设置为通过经过第二基站的路径向第一基站发射与所述数据接收器接收的下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

7、以及控制信息接收器,其被设置为通过经过第一基站的路径从第二基站接收与所述数据发射器发射的上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移动台,该移动台还包括路径信息接收器,该路径信息接收器被设置为从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中任意一个接收选择信息,该选择信息表示了从包括所述经过第一基站的路径和所述经过第二基站的路径在内的反馈路径当中选择反馈路径的结果,其中所述数据发射器通过所述路径信息接收器接收的选择信息所表示的路径来发射所述反馈信息,并且所述数据接收器通过所述路径信息接收器接收的选择信息所表示的路径来接收所述反馈信息。17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移动台,其被设置为从第一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数。

8、据并向不同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基站发射上行链路数据;第一基站,其被设置为向所述移动台发射下行链路数据并通过经过第二基站的路径从所述移动台接收与待发射的下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以及第二基站,其被设置为从所述移动台接收上行链路数据并通过经过第一基站的路径向所述移动台发射与入向上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18一种基站的通信方法,该基站与移动台进行通信,该移动台从该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并向第二基站发射上行链路数据,该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发射步骤,向所述移动台发射下行链路数据;以及接收步骤,通过经过第二基站的路径从所述移动台接收与所述发射步骤发射的下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19一种基站的通信方法,该基。

9、站与移动台进行通信,该移动台向该基站发射上行链路数据并从第二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数据,该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步骤,从所述移动台接收上行链路数据;以及发射步骤,通过经过第二基站的路径向所述移动台发射与所述接收步骤接收的上行链权利要求书CN102006153ACN102006166A3/3页4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20一种移动台的通信方法,该移动台从第一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并向不同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基站发射上行链路数据,该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下行链路数据接收步骤,从第一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数据;上行链路数据发射步骤,向第二基站发射上行链路数据;反馈信息发射步骤,通过经过第二基站的路径向第一基站发射与所述。

10、下行链路数据接收步骤所接收的下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以及反馈信息接收步骤,通过经过第一基站的路径从第二基站接收与所述上行链路数据发射步骤所发射的上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权利要求书CN102006153ACN102006166A1/15页5基站、移动台、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技术领域0001此处讨论的实施方式涉及基站、移动台、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背景技术0002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当移动台通过无线信道选择要连接的基站时,为了建立最可靠的链路,移动台测量从每个基站发射的信号的发射功率,并进行控制以连接到接收功率相对较高的基站。如果这些基站具有类似的信号发射功率和类似大小的覆盖区域,则移动台选。

11、择使移动台处的接收功率最大化的基站作为下行链路通信的对应方COUNTERPART,并选择使基站处的接收功率最大化的基站作为上行链路通信的对应方。0003近几年,无线通信系统在消除由于无线特性的限制而引起的死区和扩展服务区域方面得到了提高。例如,为了实现这种提高而采用的一种方法包括在形成旨在蜂窝电话服务的大范围小区的基站的覆盖区域中或区域边界处排列形成小无线小区被称为微小区或微微小区的小规模基站。然而,其中共同存在覆盖区域大小不同的多个小区的无线通信系统可能会引起一种情形,即,针对移动台的上行链路通信的最优无线通信链路不同于下行链路数据通信的最优无线通信链路。0004这是因为在移动台处测得的下行。

12、链路接收功率的幅度取决于从每个基站开始的下行链路方向的传播损耗,而在基站处测得的上行链路接收功率的幅度取决于上行链路方向的传播损耗,即,通过连接到包括发射功率更大的大规模小区的基站,移动台处的下行链路接收功率变得更大,而在具有小规模小区的基站处在基站处测得的上行链路接收功率变得更大,使得基站与移动台之间的距离更短以及上行链路方向的传播损耗更小。0005如果移动台根据从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数据的接收功率的幅度将大规模小区确定为连接对应方小区,则尽管从无线特性的角度来看无线下行链路的接收质量变得最优,但上行链路的接收质量变差。相反地,如果小规模小区被确定为连接对应方小区,则下行链路的接收质量劣化而上行。

13、链路的无线特性提高。0006目前已经提出了这样一种方法,即,分别为基站和移动台提供当上行链路中的移动台最优连接对应方小区与下行链路中的不同时,独立地建立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功能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7514367。该连接方法被称为例如“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非对称连接”或“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非平衡连接”。0007该连接方法使用经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标准化的高速分组接入HSPA、符合长期演进LTE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操作。0008在这些操作中,诸如ACK/NACK信息、信道质量指示符CQI以及上行链路授权ULGRANT的控制信息被通过方向与数据发射链路相反的链路进行发射,作。

14、为数据发射的反馈信息。0009然而,常规技术面临的问题是数据发射的反馈信息的传播质量劣化。例如,如果移动台从具有相对高的下行链路传播质量的第一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并向具有相对高的上行链路传播质量的第二基站发射上行链路数据,则针对下行链路数据发射的上行链路反说明书CN102006153ACN102006166A2/15页6馈信息被发射到相比第二基站上行链路传播质量更低的第一基站,而针对上行链路数据发射的下行链路反馈信息被从相比第一基站下行链路传播质量更低的第二基站发射。结果,反馈信息的传播质量劣化。0010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能方案例如包括通过降低针对反馈信息的纠错编码方法的编码率并增加发射反馈信息。

15、的发射功率来提高纠错。然而,这些方案导致了增加通信资源和发射反馈信息的功率消耗的其他问题。发明内容0011实施方式的一个方面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0012根据实施方式的一个方面,基站与移动台进行通信,该移动台从该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并向第二基站发射上行链路数据。所述基站包括数据发射器,其被设置为向所述移动台发射下行链路数据;以及控制信息接收器,其被设置为通过经过第二基站的路径从所述移动台接收与所述数据发射器发射的所述下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附图说明0013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构造的图;0014图2和图3是该通信系统中的每个台站的示范构造的框图;0015图4是根。

16、据该通信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下行链路数据通信处理的序列图;0016图5是根据该通信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上行链路数据通信处理的序列图;0017图6是根据该通信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数据通信处理的序列图;0018图7是反馈路径选择操作的第一示例的流程图;0019图8是反馈路径选择操作的第二示例的流程图;0020图9是反馈路径选择操作的第三示例的流程图;0021图10是针对下行链路数据的反馈的候选路径的示例的图;0022图11是从图10的示例中的反馈路径当中进行选择的示例的图;0023图12是针对上行链路数据的反馈的候选路径的示例的图;0024图13是从图12的示例中的反馈路径当中进行选择。

17、的示例的图。具体实施方式0025下面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0026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构造的图。如图1所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00包括第一基站110、第二基站120以及移动台130。第一基站110与形成在第一基站110周围的小区111中的移动台进行无线通信。第二基站120与形成在第二基站120周围的小区121中的移动台进行无线通信。第一基站110和第二基站120连接到例如核心网络并对移动台与核心网络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0027在图1中,移动台130位于小区111和121彼此交叠的区域中,由此处于能够与第一基站110和第二基站120进行无线通信的状态。第一基。

18、站110的发射功率比第二基站120的要大。因此,对于移动台130而言,第一基站110可以具有比第二基站120更高的下说明书CN102006153ACN102006166A3/15页7行链路传播质量例如高接收功率和低传播损耗,而第二基站120可以具有比第一基站110更高的上行链路传播质量。0028移动台130测量来自第一基站110的下行链路的传播质量和来自第二基站120的下行链路的传播质量,并选择测得传播质量较高的基站作为要从其接收接收下行链路数据的基站。对来自每个基站的下行链路的传播质量的测量是通过例如接收发射自每个基站的导频信号来进行的。0029移动台130测量指向第一基站110的上行链路的。

19、传播质量以及指向第二基站120的上行链路的传播质量,并选择测得传播质量较高的基站作为要向其发射上行链路数据的基站。对来自每个基站的下行链路的传播质量的测量是通过例如向每个基站发射导频信号并从每个基站接收表明在基站处测得的传播质量的质量信息来进行的。0030例如,如果移动台130的测量结论是第一基站110比第二基站120具有更高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传播质量,则移动台130从第一基站110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并向其发射上行链路数据未示出。0031移动台130能够从一个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并向另一个基站发射上行链路数据。在下文中,从一个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并向另一个基站发射上行链路数据被称为上行链路/下。

20、行链路非对称连接。假设这样一个例子传播质量测量值表明第一基站110具有比第二基站120更高的下行链路传播质量,而第二基站120具有比第一基站110更高的上行链路传播质量。0032在本例中,如图1所示,移动台130从第一基站110接收下行链路数据DATA_DOWN并向第二基站120发射上行链路数据DATA_UP。此时,移动台130向第一基站110和第二基站120中的至少一个发射针对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非对称连接的非对称连接请求。0033在下文中,将主要描述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非对称连接的一个例子,其中移动台130从第一基站110接收下行链路数据DATA_DOWN并向第二基站120发射上行链路数据DA。

21、TA_UP。0034当移动台130进行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非对称连接时,第一基站110向移动台130发射下行链路数据DATA_DOWN。第一基站110还通过经过第二基站120的路径从移动台130接收与下行链路数据DATA_DOWN有关的反馈信息FB_DOWN。经过另一个基站例如第二基站120的路径在下文将被称为绕行路径DETOURPATH。0035与下行链路数据DATA_DOWN有关的反馈信息FB_DOWN是被用于发射下行链路数据DATA_DOWN,并且在与下行链路数据DATA_DOWN的链路方向相反的链路方向上行链路方向上发射的控制信息。例如,反馈信息FB_DOWN是诸如以下的控制信息响应于向。

22、其发射的下行链路数据而从移动台130发射的递送确认信息ACK/NACK;和用于调整下行链路数据发射条件的CQI。0036当移动台130进行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非对称连接时,第二基站120接收从移动台130发射的上行链路数据DATA_UP。第二基站120还通过经过第一基站110的绕行路径向移动台130发射与上行链路数据DATA_UP有关的反馈信息FB_UP。0037与上行链路数据DATA_UP有关的反馈信息FB_UP是被用于发射上行链路数据DATA_UP,并且在与上行链路数据DATA_UP的链路方向相反的链路方向下行链路方向上发射的控制信息。例如,反馈信息FB_UP是诸如以下的控制信息响应于向其发。

23、射的上行链说明书CN102006153ACN102006166A4/15页8路数据而从第二基站120发射的递送确认信息ACK/NACK;和用于调整上行链路数据接收条件的UL授权。0038这样,下行链路数据DATA_DOWN就可以通过从具有高下行链路传播质量的第一基站110到移动台130的路径来传输。与下行链路数据DATA_DOWN有关的反馈信息FB_DOWN可以通过从具有高上行链路传播质量的移动台130到第二基站120的路径来传输。这样就提高了反馈信息FB_DOWN的传输质量。0039此外,上行链路数据DATA_UP可以通过从具有高上行链路传播质量的移动台130到第二基站120的路径来传输。与。

24、上行链路数据DATA_UP有关的反馈信息FB_UP可以通过从具有高下行链路传播质量的第一基站110到移动台130的路径来传输。这样就提高了反馈信息FB_UP的传输质量。0040图2是该通信系统中的每个台站的构造示例的框图。在图2中,与图1中大致相同的元件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并且在进一步的说明中被省略。在图2中,实线箭头代表通过下行链路的信号流,虚线箭头代表通过上行链路的信号流。图2示出了用于进行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非对称连接的每个台站的构造。0041第一基站110包括下行链路数据发射器211、控制信息接收器212以及控制信息转发器213。下行链路数据发射器211基于来自移动台130的反馈信息以及。

25、控制信息接收器212的输出向移动台130发射下行链路数据。例如,下行链路数据发射器211基于从控制信息接收器212输出的CQI来调整下行链路数据发射条件,还基于递送确认信息ACK/NACK来控制下行链路数据的重发。0042控制信息接收器212从移动台130接收与下行链路数据发射器211所发射的下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此时,控制信息接收器212通过经过第二基站120的绕行路径来接收该反馈信息。控制信息接收器212可以通过从经过第二基站120的绕行路径和不经过第二基站120的直接路径当中选择的路径来接收该反馈信息。控制信息接收器212将所接收的反馈信息输出给下行链路数据发射器211。0043经。

26、过第二基站120的绕行路径是这样一条路径,通过该路径,借助无线传输从移动台130向第二基站120传输数据,并且借助站间传输从第二基站120向第一基站110传输数据。经过第二基站120的绕行路径可以这样一条路径,通过该路径,经由无线中继站借助无线传输从移动台130向第二基站120传输数据,并且经由站间传输从第二基站120向第一基站110传输数据。经过第二基站120的多个绕行路径可以被使用。0044不经过第二基站120的直接路径是这样一条路径,通过该路径,借助无线传输从移动台130向第一基站110传输数据。不经过第二基站120的直接路径可以是这样一条路径,经过该路径,经由无线中继站借助无线传输从移。

27、动台130向第一基站110传输数据。不经过第二基站120的多个直接路径可以被使用。0045控制信息转发器213向移动台130转发从第二基站另一个基站发射的反馈信息。被控制信息转发器213转发的反馈信息是从第二基站120向移动台130发射,并且与从移动台130向第二基站120发射的上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0046第二基站120包括上行链路数据接收器221、控制信息发射器222以及控制信息转发器223。上行链路数据接收器221接收从移动台130发射的上行链路数据,还向控制信息发射器222输出与所接收的上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例如,上行链路数据接收器221说明书CN102006153ACN1。

28、02006166A5/15页9输出UL授权以使移动台130调整上行链路数据发射条件。上行链路数据接收器221输出与所接收的上行链路数据有关的递送确认信息ACK/NACK以请求重发上行链路数据。0047控制信息发射器222发射从上行链路数据发射器221向移动台130发射的反馈信息。此时,控制信息发射器222通过经过第一基站110的绕行路径向移动台130发射该反馈信息。控制信息发射器222可以通过从经过第一基站110的绕行路径和不经过第一基站110的直接路径当中选择的路径来发射该反馈信息。0048经过第一基站110的绕行路径是这样一条路径,通过该路径,借助站间传输从第二基站120向第一基站110传。

29、输数据,并借助无线传输从第一基站110向移动台130传输数据。此外,经过第一基站110的绕行路径可以这样一条路径,通过该路径,借助站间传输从第二基站120向第一基站110传输数据,并经由无线中继站从第一基站110向移动台130传输数据。经过第一基站110的多个绕行路径可以被使用。0049不经过第一基站110的直接路径是这样一条路径,通过该路径,借助无线传输从第二基站120向移动台130传输数据。此外,不经过第一基站110的直接路径可以是这样一条路径,通过该路径,借助无线传输经由无线基站从第二基站120向移动台130传输数据。不经过第一基站110的多个直接路径可以被使用。0050控制信息转发器2。

30、23向第一基站110另一个基站转发从移动台130发射的反馈信息。被控制信息转发器223转发的反馈信息是从第一基站110向移动台130发射,并且与从第一基站110向移动台130发射的下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0051移动台130包括下行链路数据接收器231、控制信息发射器232、上行链路数据发射器233以及控制信息接收器234。下行链路数据接收器231从第一基站110接收下行链路数据,还向控制信息发射器232输出与所接收的下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0052例如,下行链路数据接收器231输出CQI以使第一基站110的下行链路数据发射器211调整发射条件。下行链路数据接收器231输出与所接收的下。

31、行链路数据有关的递送确认信息ACK/NACK以请求重发下行链路数据。0053控制下行链路发射器232向第一基站110发射从下行链路数据接收器231输出的反馈信息。此时,控制信息发射器232通过经过第二基站120的绕行路径向第一基站110发射该反馈信息。控制信息发射器232可以通过从经过第二基站120的绕行路径和直接指向第一基站110的直接路径当中选择的路径来发射该反馈信息。0054上行链路数据发射器233基于来自第二基站120并且从控制信息接收器234输出的反馈信息向第二基站120发射上行链路数据。例如,上行链路数据发射器233基于从控制信息接收器234输出的UL授权来调整上行链路数据发射条件。

32、。上行链路数据发射器233还基于从控制信息接收器234输出的递送确认信息ACK/NACK来控制上行链路数据的重发。0055控制信息接收器234从第二基站120接收与上行链路数据发射器233发射的上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此时,控制信息接收器234通过经过第一基站110的绕行路径来接收该反馈信息。控制信息接收器234可以通过从经过第一基站110的绕行路径和直接路径当中选择的路径、从第二基站120接收该反馈信息。控制信息接收器234向上行链路数据发射器233输出所接收的反馈信息。0056图3是该通信系统中的每个台站的示例构造的框图。如图3所示,第一基说明书CN102006153ACN102006。

33、166A6/15页10站110包括无线收发器311、呼叫控制器312、调度器313、路径选择器314以及站间收发器315。图2所示的下行链路数据发射器211例如用无线收发器311来实现。图2所示的控制信息接收器212和控制信息转发器213例如分别用无线收发器311和站间收发器315来实现。0057无线收发器311与移动台130进行无线通信。例如,无线收发器311向移动台130发射下行链路数据,还接收从移动台130发射的连接请求包括非对称连接请求。非对称连接请求是一种在移动台130与第一基站110之间进行下行链路数据通信和在移动台130与第二基站120之间进行上行链路数据通信的请求。无线收发器3。

34、11向呼叫控制器312输出所接收的非对称连接请求。0058无线收发器311用作测量从第一基站110到移动台130的下行链路的传播质量的测量装置。下行链路传播质量的测量是通过例如从第一基站110向移动台130发射导频信号并从移动台130接收指示基于该导频信号在移动台130处测得的传播质量的质量信息来进行的。0059无线收发器311还用作测量从移动台130到第一基站110的上行链路的传播质量的测量装置。上行链路传播质量的测量是通过例如接收从移动台130发射的导频信号来进行的。无线收发器311向调度器313输出包括所测得的传播质量在内的无线信道信息。无线收发器311向移动台130发射从路径选择器31。

35、4输出的路径信息。0060呼叫控制器312基于从无线收发器311输出的连接请求进行呼叫控制,诸如通过每个移动台例如移动台130来控制初始接入、切换等。呼叫控制器312获取从无线收发器311输出的连接请求中所包含的非对称连接请求,并向调度器313输出所获取的非对称连接请求。0061调度器313基于例如从无线收发器311输出的无线信道信息对第一基站110与连接到第一基站110的每个移动台例如移动台130之间的数据通信进行调度。调度器313进行的调度包括例如对用于在第一基站110与每个移动台之间进行通信的无线资源的分配。0062调度器313包括路径选择器314,路径选择器314选择用于传输与数据有关。

36、的反馈信息的反馈路径。例如,路径选择器314基于来自呼叫控制器312的连接请求来选择用于与无线收发器311发射/接收的数据有关的反馈的反馈路径。路径选择器314向无线收发器311和站间收发器315输出指示反馈路径选择结果的路径信息。0063站间收发器315与第二基站120进行通信。例如,站间收发器315通过使用X2接口、光缆等的符合LTE标准的有线通信与第二基站120进行通信。站间收发器315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第二基站120进行通信。例如,站间收发器315相对于第二基站120发射/接收包括路径信息和反馈信息在内的各种控制信号。0064如图3所示,第二基站120包括无线收发器321、呼叫控制器3。

37、22、调度器323、路径选择器324以及站间收发器325。无线收发器321、呼叫控制器322、调度器323、路径选择器324以及站间收发器325的基本构造与无线收发器311、呼叫控制器312、调度器313、路径选择器314以及站间收发器315的基本构造大致相同。0065图2所示的数据接收器221是例如用无线收发器321来实现的。图2所示的控制信息发射器222和控制信息转发器223是例如分别用无线收发器321和站间收发器325来说明书CN102006153ACN102006166A7/15页11实现的。0066无线收发器321与移动台130进行通信。例如,无线收发器321从移动台130接收上行链。

38、路数据。无线收发器321用作测量从第二基站120到移动台130的下行链路的传播质量的测量单元。下行链路传播质量的测量是通过例如从第二基站120向移动台130发射导频信号并从移动台130接收指示基于该导频信号在移动台130处测得的传播质量的质量信息来进行的。0067无线收发器321还用作测量从移动台130到第二基站120的上行链路的传播质量的测量单元。上行链路传播质量的测量是通过例如从移动台130接收导频信号来进行的。0068移动台130包括无线收发器331和控制器332。图2所示的下行链路数据接收器231、控制信息发射器232、上行链路数据发射器233以及控制信息接收器234是例如用无线收发器。

39、331来实现的。无线收发器331与第一基站110和第二基站120进行无线通信。0069无线收发器331用作测量来自第一基站110的下行链路的传播质量以及来自第二基站120的下行链路的传播质量的测量单元。无线收发器331还用作测量去往第一基站110的上行链路的传播质量以及去往第二基站120的上行链路的传播质量的测量单元。0070无线收发器331还用作从第一基站110或第二基站120接收指示对上行链路数据和下行链路数据的反馈路径选择结果的选择信息的路径信息接收器。无线收发器331通过由所接收的与下行链路数据有关的路径信息所指示的路径向第一基站110传输与来自第一基站110的入局下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

40、馈信息。无线收发器331通过由所接收的与上行链路数据有关的路径信息所指示的路径从第二基站120接收与向第二基站120发射的上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0071控制器332基于无线收发器331测得的传播质量来选择与之进行上行链路数据通信的基站和与之进行下行链路数据通信的基站。如果选择了同一基站进行上行链路通信和下行链路通信即,没有进行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非对称连接,则控制器332经由无线收发器331向所选择的基站发射正常连接请求。0072如果所选择的基站彼此不同,则控制器332经由无线收发器331向每个所选择的基站发射非对称连接请求。非对称连接请求是请求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非对称连接的信号,包括指示。

41、与之进行上行链路数据通信和与之进行下行链路数据通信的基站的信息。0073呼叫控制器312和322、调度器313和323,以及控制器332是例如用诸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处理单元来实现的。0074图4是根据该通信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下行链路数据通信处理的序列图。图4示出了第一实施例,其中第一基站110选择用于发射与下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的反馈路径,第二基站120选择用于发射与上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的反馈路径。图4还示出了与通信系统100所进行的下行链路数据通信有关的处理。0075移动台130向第一基站110发射非对称连接请求步骤S401。第一基站110接着提取针对从移动台130到第一基站。

42、110的上行链路反馈路径的候选步骤S402。例如,第一基站110提取用于从移动台130向第一基站110进行直接发射的直接路径和经过第二基站120的绕行路径作为上行链路反馈路径。0076随后,第一基站110测量从移动台130到第一基站110的上行链路的传播质量步骤S403。在步骤S403,第一基站101可以获取预先测得的传播质量。第一基站110接着说明书CN102006153ACN102006166A8/15页12向第二基站120发射针对上行链路质量信息的质量信息请求步骤S404。0077响应于在步骤S404发射的质量信息请求,第二基站120测量从移动台130到第二基站120的上行链路的传播质量。

43、步骤S405。在步骤S405,第二基站120可以获取预先测得的传播质量。第二基站120接着向第一基站110发射指示在步骤S405测得的上行链路传播质量的质量信息步骤S406。0078随后,第一基站110基于在步骤S403测得的传播质量和在步骤S406发射的质量信息来选择在步骤S402提取的反馈路径候选之一步骤S407。例如,如果从移动台130到第一基站110的传播质量等于或高于从移动台130到第二基站120的传播质量,则第一基站110选择用于从移动台130到第一基站110进行直接传输的直接路径作为反馈路径。0079如果从移动台130到第一基站110的传播质量低于从移动台130到第二基站120的。

44、传播质量,则第一基站110选择经过第二基站120的绕行路径作为反馈路径。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基站110选择经过第二基站120的绕行路径作为反馈路径。0080第一基站110接着向第二基站120发射指示步骤S407的反馈路径选择结果的路径信息步骤S408。基于在步骤S408发射的路径信息,第二基站120进行设定以便从第二基站120向第一基站110转发从移动台130发射的反馈信息。0081随后,第一基站110和第二基站120建立第一基站110与第二基站120之间的站间路径的连接以便通过经过第二基站120的绕行路径来传输与下行链路数据通信有关的反馈信息步骤S409。第一基站110接着向移动台130发射表。

45、示步骤S407的反馈路径选择结果的路径信息步骤S410。0082基于在步骤S410发射的路径信息,移动台130进行设定以便向第一基站110以及通过经过第二基站120的绕行路径来传输与来自第一基站110的下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随后,第一基站110和移动台130在它们之间建立无线路径连接以便从第一基站110向移动台130传输下行链路数据S411。0083随后,第一基站110开始向移动台130发射下行链路数据步骤S412,之后一系列操作结束。在步骤S412的下行链路数据通信中,与下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被通过经过第二基站120的绕行路径从移动台130传输到第一基站110。0084图5是根据该。

46、通信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上行链路数据通信处理的序列图。图5示出了第一实施例,其中类似于图4,第一基站110选择用于传输与下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的反馈路径,第二基站120选择用于传输与上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的反馈路径。图5进一步示出了与通信系统100进行的上行链路数据通信有关的处理。0085移动台130向第二基站120发射非对称连接请求步骤S501。第二基站120接着提取从第二基站120到移动台130的下行链路反馈路径的候选步骤S502。例如,第二基站120提取用于从第二基站120向移动台130直接传输的直接路径和经过第一基站110的绕行路径作为下行链路反馈路径。0086随后,第二基站12。

47、0测量从第二基站120到移动台130的下行链路的传播质量步骤S503。在步骤S503,第二基站120可以获取预先测得的传播质量。第二基站120接着向第一基站110发射针对下行链路质量信息的质量信息请求步骤S504。0087响应于在步骤S504发射的质量信息请求,第一基站110测量从第一基站110到移动台130的下行链路的传播质量步骤S505。在步骤S505,第一基站110可以获取预先说明书CN102006153ACN102006166A9/15页13测得的传播质量。第一基站110接着向第二基站120发射表示在步骤S505测得的下行链路传播质量的质量信息步骤S506。0088随后,第二基站120。

48、基于在步骤S503测得的质量信息和在步骤S506发射的质量信息,选择在步骤S502提取的反馈路径候选之一步骤S507。例如,如果从第二基站120到移动台130的传播质量等于或高于从第一基站110到移动台130的传播质量,则第二基站120选择用于从第二基站120到移动台130直接传输射的直接路径作为反馈路径。0089如果从第二基站120到移动台130的传播质量低于从第一基站120到移动台130的传播质量,则第二基站120选择经过第一基站110的绕行路径作为反馈路径。在此实施例中,第二基站120选择经过第一基站110的绕行路径作为反馈路径。0090第二基站120接着向第一基站110发射表示步骤S5。

49、07的反馈路径选择结果的路径信息步骤S508。基于在步骤S508发射的路径信息,第一基站110进行设定以便从第一基站110向移动台130转发从第二基站120发射的反馈信息。0091随后,第二基站120和第一基站建立用于第二基站120和第一基站110之间的站间路径的连接以便通过经过第一基站110的绕行路径来传输与上行链路数据通信有关的反馈信息步骤S509。第二基站120接着向移动台130发射表示步骤S507的反馈路径选择结果的路径信息步骤S510。0092基于在步骤S510发射的路径信息,移动台130进行设定以便从第二基站120以及通过经过第一基站110的绕行路径接收来自第二基站120的与上行链。

50、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随后,第二基站120和移动台130之间建立用于从移动台130向第二基站120传输上行链路数据的无线路径连接步骤S511。0093随后,移动台130开始向第二基站120传输上行链路数据步骤S512,之后操作序列结束。在步骤S512的上行链路数据通信中,与上行链路数据有关的反馈信息被通过经过第一基站110的绕行路径从第二基站120传输到移动台130。0094以上参照图4和图5描述了第一基站110选择用于反馈下行链路数据的反馈路径,而第二基站120选择用于反馈上行链路路径数据的反馈路径的例子。下面参照图6来描述第一基站110选择用于反馈下行链路数据和上行链路数据的两个反馈路径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电通信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