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饰品、钻石及方形锆及它们的切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钻石和方形锆那样的透明或半透明的宝石切割方法及通过该切割方法形成的新颖的宝石设计,尤其是涉及利用钻石和方形锆的性质,通过对这些原矿石切割成特定的形状,在从凸冠(crown)侧看时能从该处浮现出形成在突出部分(pavilion)侧的切割形状。
背景技术
以往,钻石的切割是以称为圆形多边形切割(round brilliant cut)的58面体切割为基本的,凸冠侧主要是为了发光而在凸冠侧实施多面体切割,而在突出部分侧则不进行装饰性的切割。
传统的58面体切割获得了相应的好评,另外,从让钻石闪闪发光这方面来说,在某种意义上是合适的,千篇一律地实施相同的切割则缺乏新鲜味,现状是各钻石只有大小的差异。
即,为了使钻石切割方法有新鲜味,对传统上没有进行利用的突出部分侧也实施切割,将其在凸冠侧作为图案浮现出来,就可提供与目前的产品确实不同的钻石设计。
但是,钻石的特性也不是只要在突出部分侧实施切割就能在凸冠侧浮现其图案那样的单纯,如不将突出部分侧和凸冠侧作成切割的形状、作成突出部分侧的切割图案与凸冠侧的平面部的大小、将边缘部的直径与深度的比例等作成一定的范围的关系,则不会出现美丽的图案。
另外,即使对不使用真正的钻石,而是使用像方形锆那样的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的宝饰品,也能实施与钻石相同的圆形多边形切割。
发明的概要
为此,本发明的宝饰品,是钻石和方形锆那样的透明或半透明状,夹着圆形的边缘部的凸冠的顶部为平面,突出部分的最低部聚集有多面体的一顶部,其切割至少是满足以下1)~4)的条件
1)在突出部分的最底部聚集有5个相同形状的四边形的面的一顶部,相邻接的四边形的面,其下侧的一边分别是共用的,
2)10个相同形状的三角形的面与突出部分的上述四边形邻接,各三角形的面,其与上述各四边形的面的上侧的一边是共用的,而且,每相隔1个,其一边都与邻接的三角形的面1共用,同时,该共用的边的顶部大致到达边缘,
3)凸冠的平面部为十边形,在突出部分的最底部的四边形的面上所形成的星形的俯视为五边形的外径,与凸冠平面部的直径大致相同,
4)10个相同形状的四边形的面的相对顶部分别与边缘和凸冠的平面部相接,每隔1个,其一边与相邻接的四边形的面也为共用,凸冠的平面部侧的顶部在上述十边形的各顶点处相接。
另外,本发明的宝饰品的切割方法是,对钻石和方形锆那样的透明或半透明的宝饰品的原材料进行切割,在精加工成夹着圆形边缘部的凸冠顶部为平面、突出部分的最低部聚集有多面体的一顶部的宝饰品时,需要经过以下1)~8)的工序。
1)边缘部形成正圆形,
2)将突出部分侧作成10等分,相邻接的扇形面,其两边分别共用,边缘部切割成为各扇形面的圆弧部分,
3)对于上述2)所形成的扇形面,切割形成10个三角形的面,以使将每隔一根的稜线的大致中央与其他稜线接于边缘部的点连接起来的线成为三角形的面的一边,相邻接的三角形的面与其余的2个边共用,
4)对于上述3)所形成的三角形的面,切割成短边侧共用的相邻的三角形的面的、将该边共用的部分作成四边形的面,在最底部,5个四边形的面的顶部集中于一点,
5)凸冠侧,也在与突出部分侧相同的位置作成10等分,相邻接的扇形面,其两边分别共用,边缘部切割成为各扇形面的圆弧部分,
6)对于上述5)所形成的扇形面,切割成10个三角形的面,以使将每隔一根的稜线的距边缘部大致1/4的位置与其他稜线相接于边缘部的点连接起来的线成为三角形的面的一边,相邻接的三角形的面与其余的2个边共用,
7)对成为凸冠侧的平面部的部分进行切割,以使在突出部分的最底部的四边形的面上所形成的星形的俯视为五边形的外径与凸冠平面部的直径大致相同,
8)为使上述凸冠侧的平面部成为十边形,对于上述6)所形成的三角形的面而切割成:在相邻的三角形的面的边的共用处形成三角形的面,平面部成为十边形,6)中形成的10个三角形的面分别成为四边形的面。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钻石和方形锆是,对于本发明的宝饰品,进一步根据各自的材料,来最佳设定各面相对于基准面的角度、深度与边缘部的大小的关系。
另外,本发明的钻石和方形锆的切割方法是,对于本发明的宝饰品的切割方法,进一步根据各自的材料,而合理设定切割时的各面的切割角度、深度与边缘部的直径的比例。
本发明中,称为方形锆的物质包括天然方形锆,正确地说是指稳定化等轴晶系锆(Stabilized Cubic Zirconia)和合成的方形锆(所谓的仿造钻石)的双重。
将突出部分侧和凸冠侧的表面分别以这样的角度进行切割,突出部分侧最底部的俯视呈星形的切割的大小与凸冠侧的平面部的大小作成大致相同,而且,通过对边缘部直径与深度的比例进行适当的调节,则在从凸冠侧的平面部看时,可在该平面部的十边形内清楚地看到突出部分侧最低部的五边形的星形。
而且,在钻石和方形锆的场合,因折射率大,故可将在凸冠侧的平面部所看到的五边形的星形作得较大。但是,本发明的宝饰品若使用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则在凸冠侧的平面部所看到的五边形的星形的大小和鲜明度多少有些差异,但不管是何种材料,都能在平面部看到图9虚线所示的五边形的星形。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宝饰品的切割方法的说明图,图1~图4是突出部分侧的俯视图,图5~图8是凸冠侧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宝饰品和钻石和方形锆的俯视图(凸冠侧)。
图10是表示图9的仰视图(突出部分侧)。
图11是表示图9的左视图。
图12是表示图9的右视图。
图13是表示图9的主视图及后视图。
发明的最件实施形态
下面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宝饰品的切割方法及宝饰品的实施例作说明。
首先,准备宝饰品的大致球形状的原材料。原材料除钻石原矿石或加工前的方形锆外还可以是透明或半透明。原材料不一定非得是球形体,也可是诸如立方体、长方体及其他各种多面体。另外,在加工宝石的原矿石的场合,为了便于后面的加工,最好是成为凸冠侧和突出部分侧的部分预先具有一定的形状以便于能切割成所需的形状。这些与通常的宝饰品切割的前处理工序相同。
然后,按如下次序进行切割。首先,根据图1~图4对突出部分侧的切割作说明。
1)如图1所示,边缘部1形成正圆形。
2)如图2所示,将突出部分侧作成10等分,相邻接的扇形面a,其两边分别共用,边缘部1切割成为各扇形面a的圆弧部分。
3)如图3所示,对于上述2)形成的扇形面a,切割成10个三角形的面b,使每隔1根的稜线的大致中央与其他稜线相接于边缘部1的点的连线成为三角形的面的一边,相邻接的三角形的面与其余的两个边共用。
4)如图4所示,将上述3)形成的三角形的面b进行切割,使短边侧共用的相邻的三角形的面b的、共用该边的部分成为四边形的面A,在最底部2,5个四边形的面A的顶部集中于一点。如此将四边形的面A进行切割的结果,三角形的面b变成了三角形的面B。
通过这样的切割,突出部分侧的切割结束。下面根据图5~图8对凸冠侧的切割作说明。
5)如图5所示,凸冠侧也在与突出部分侧相对应的位置进行10等分,相邻接的扇形面d,其两边分别共用,边缘部1切割成为各扇形的面d的圆弧部分。
6)如图6所示,对于上述5)形成的扇形的面d,切割成10个三角形的面e,使每隔1根的稜线的距边缘部1大致1/4的位置与其他稜线相接于边缘部1的点予以连接起来的线成为三角形的面的一边,相邻接的三角形的面与其余的两个边共用。
7)如图7所示,将成为凸冠侧的平面部3的部分切割成圆形的面f,使在突出部分的最底部2的四边形的面A上形成的星形的俯视看为五边形的外径,与凸冠的平面部3的直径大致相同。
8)如图8所示,进行切割,使上述凸冠侧的平面部3成为十边形的面D,对于上述6)形成的三角形的面e,相邻的原来的三角形的面e′的边的共用处形成三角形的面h,平面部3成为十边形的面g,6)形成的10个三角形的面e分别成为四边形的面C。
通过如此的切割,完成了凸冠侧的切割。从而完成了本发明的宝饰品。即,如图9~图13所示,满足以下1)~4)的条件。
1)在突出部分的最底部2,集中了5个相同形状的四边形的面A的1个顶部,相邻接的四边形的面A,其下侧的一边分别是共用的。
2)10个相同形状的三角形的面B与突出部分的上述四边形A邻接,各三角形的面B,其与上述各四边形的面A的上侧的一边为共用的,而且,每相隔1个,邻接的三角形的面B其一边也为共用,同时,该共用边的顶部大致到达边缘1。
3)凸冠的平面部3为十边形,突出部分的最底部2的四边形的面B上形成的星形的俯视看为五边形的外径,与凸冠的平面部3的直径大致相同。
4)10个相同形状的四边形的面C所相对的顶部分别与边缘1和凸冠的平面部3相接,每隔1个,相邻接的四边形的面也是一边为共用的,凸冠的平面部3侧的顶部在上述十边形的各顶点处相接。
切割成这样形状的结果,从凸冠侧的平面部3看突出部分侧时,如图9的虚线所示,正好能将突出部分侧的四边形的面A看成星形。而且,本发明的宝饰品并不局限于上述切割过程,不管是用什么样的切割过程,只要结果能满足规定的条件,本发明就成立。
实施例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钻石和方形锆的切割方法及钻石和方形锆的实施例作说明。不过,以下的说明是钻石的场合,方形锆的角度用括弧书写表示。
1)与通常的切割相同,将切割成适当的大小的钻石原矿石或加工前的方形锆如图1所示,其边缘部1切割成正圆。
2)如图2所示,将突出部分侧作成10等分以形成10个扇形的面a。即,相邻接的扇形面a,其两边分别共用,同时,在以边缘部1为基准面的场合,该扇形的面a相对于该基准面的角度为41.5~50.0度(40.5~49.0度),边缘部1切割成为各扇形面a的圆弧部分。该扇形面a仅留下与边缘部1相接的一侧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在其他工序中是被切割掉的,故上述角度并不是很严密的。
3)如图3所示,形成10个三角形的面b,在以边缘部为基准面的场合,相对于该基准面的角度构成为41.5度~42.5度(40.5度~41.5度)。即,每隔1根,稜线的大致中央位置与其他稜线相接于边缘部1的点的连线,成为三角形的面b的一边,其余2边相邻接的三角形的面b与各个边共用,各个三角形的面b以边缘部1为基准面的场合,相对于该基准面的角度构成为41.5度~42.5度(40.5~41.5度)。
4)如图4所示,在以边缘部1为基准面的场合,为了相对于基准面构成的角度成为40.5~41.5度(35.5~36.5度),形成5个四边形的面A。即,使短边侧共用的相邻的三角形的面b的、共用该边的部分切割成四边形的面A,在最底部2,5个四边形的面A的顶部集中于一点,各四边形的面A以边缘部1为基准面的场合,相对于该基准面的角度为40.5~41.5度(35.5~36.5度)。如此将四边形的面A进行切割的结果,三角形的面b变成了三角形的面B。
通过这样的切割,突出部分侧的切割结束。下面根据图5~图8对凸冠侧的切割作说明。
5)如图5所示,凸冠侧也在与突出部分侧相对应的位置作成10等分,以形成10个扇形的面d,即,相邻接的扇形面d,分别2边共用,同时,在该扇形的面d以边缘部1为基准面的场合,相对于该基准面的角度构成为34.0~40.0度(31.0~37.0度),边缘部1切割成为各扇形的面d的圆弧部分。不过,该扇形面d仅留下与边缘部1相接的一侧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在其他工序中是被切割掉的,故上述角度并不是很严密的。
6)如图6所示,在以边缘部1为基准面的场合,相对于该基准面的角度构成为33.0~35.0度(29.5~30.5度),形成10个三角形的面e。这在后面成为四边形的面C。即,每隔1根,稜线的距边缘部1大致1/4的位置与其他稜线相接于边缘部1的点的连线,成为三角形的面e的一边,相邻接的三角形的面e与其余的2个边共用,同时,在各个三角形的面e以边缘部1为基准面的场合,相对于该基准面的角度构成为33.0~35.0度(29.5~30.5度)。
7)如图7所示,形成平面部3以使深度为边缘部1的直径的55%~65%。即,将成为平面部3的部分在边缘部1的直径的55%~65%的位置处,突出部分的最底部2的四边形的面A上形成的星形的五边形的俯视的外径,与凸冠的平面部3的直径大致相同,将成为凸冠侧的平面部3的部分切割成圆形的面f。
8)如图8所示,在边缘部1与平面部3之间形成10个四边形的面C,以使该平面部3成为十边形的面g。即,对于上述6)形成的三角形的面e,相邻的原来的三角形的面e′的边的共用处形成三角形的面h,平面部3成为十边形的面g,同时,10个三角形的面e分别成为四边形的面C。
在以边缘部1为基准面的场合,相对于该基准面的各个面所构成的角度如下。在四边形的面A的角度为41.5度(36.5度)的场合,三角形的面B为42.5度(41.5度),四边形的面C为33.0度(26.5度)。而四边形的面A的角度为40.5度(35.5度)的场合,三角形的面B为41.5度(40.5度),四边形的面C为35.0度(30.5度)。
如上所述,将钻石原矿石和加工前的方形锆进行切割,则形成本发明的图9~图13所示的钻石和方形锆。切割成如此形状的结果,从凸冠侧的平面部3看突出部分侧时,如图9的虚线所示,正好能将突出部分侧的四边形的面A看成星形。而且,本发明的宝饰品并不局限于上述切割过程,不管是用什么样的切割过程,只要结果能满足规定的条件,本发明就成立。
深度取为边缘部1的直径的55%~65%,但也因平面部3的大小而异,若深度增大,则星形从平面部3稍有溢出,而减小深度,则有时星形整体不能很好地容纳在平面部3内,对此最好要进行合适的调节。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宝饰品,从凸冠侧的平面部看时,突出部分侧最底部的星形图案在平面部的十边形当中显现,增添了传统装饰品所不具有的风格。
另外,本发明的宝饰品的切割方法,并不局限于本发明的宝饰品的原材料,能简单、正确地形成。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钻石和方形锆,根据各自的材料,而能对各面相对于基准面的角度、深度与边缘部大小的关系进行合理的确定,故能极其清楚地看到星形图案,使钻石和方形锆增添了与传统的圆形多边形切割完全不同的风格。
另外,本发明的钻石和方形锆的切割方法,根据各自的材料,而能对切割时的各面的切割角度、深度与边缘部的直径的比例进行合理的设定,故通过对突出部分侧和凸冠侧按序将各面切割成所需的角度,可形成本发明的钻石和方形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