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接头和与端子接头连接的导线.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1086200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718.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66433.3

申请日:

2009.08.17

公开号:

CN101662081A

公开日:

2010.03.0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H01R 4/18申请公布日:20100303|||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R 4/18申请日:20090817|||公开

IPC分类号:

H01R4/18; H01R11/11

主分类号:

H01R4/18

申请人: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发明人:

相原哲哉

地址:

日本三重县

优先权:

2008.8.28 JP 2008-219672

专利代理机构: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林月俊;安 翔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端子接头和与端子接头连接的导线,其中,沿着导线延伸方向的长度在压接操作前后的增大得到抑制。阴性端子接头(12)设置有:将被压接成绕在芯部(10)的周围的导线套管(17)、和从导线套管(17)伸出以与阳性端子接头连接的连接部分(18)。导线套管(17)包括将保持与芯部(10)接触的接触表面(22),并且在与接触表面(22)相对的导线套管(17)的表面中形成凹槽(30),所述凹槽(30)沿着在导线套管(17)被压接成与芯部(10)连接的状态之前与压接连接导线(11)延伸的第一方向交叉的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端子接头(12),包括: 压接部分(17),所述压接部分(17)被压接成至少部分地围绕 在导线(11)的周围,以及 连接部分(18),所述连接部分(18)从所述压接部分(17)延 伸,以与配合端子接头连接, 其中: 所述压接部分(17)包括接触表面(22),该接触表面被保持为 与所述导线(11)接触,以及 在所述压接部分(17)的与所述接触表面(22)相反的表面中形 成至少一个凹槽(30),其中,被压接连接的所述导线(11)在第一 方向(A)上延伸,并且在所述压接部分(17)被压接成与所述导线(11) 连接之前的状态下,所述至少一个凹槽(30)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A) 相交叉的第二方向(B)延伸。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接头,其中,在所述压接部分(17) 中形成多个凹槽(30),同时所述多个凹槽(30)沿所述第一方向(A) 间隔开。
3: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端子接头,其中,所 述接触表面(22)形成有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A)交叉的所述第二方 向(B)延伸的至少一个凹部(23)。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接头,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凹部(23) 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凹槽(30)沿着所述第二方向(B)偏离。
5: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端子接头,其中,所述 压接部分(17)被压接成:使得所述压接部分(17)的末端边缘被保 持为从外侧与所述导线(11)的芯部(10)接触或接合,和/或使得所 述压接部分(17)的末端边缘沿宽度方向在所述端子接头(12)的中 心附近的位置保持相互接触。
6: 一种与端子接头(12)连接的导线(11),包括: 包括芯部(10)的导线(11),以及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端子接头(12)被压接成 与暴露在所述导线(11)的端部或端部附近的所述芯部(10)连接, 其中: 所述端子接头(12)包括压接部分(17)以及连接部分(18), 所述压接部分(17)被压接成至少部分地围绕在所述芯部(10)的周 围,所述连接部分(18)从所述压接部分(17)延伸,以与配合端子 接头连接, 所述压接部分(17)包括接触表面(22),该接触表面被至少部 分地保持为基本上与所述芯部(10)接触,以及 在所述压接部分(17)的基本上与所述接触表面(22)相反的表 面中形成至少一个凹槽(30),其中,被压接连接的所述导线(11) 基本在第一方向(A)上延伸,并且在所述压接部分(17)被压接成与 所述芯部(10)连接之前的状态下,所述至少一个凹槽(30)沿着与 所述第一方向(A)相交叉的第二方向(B)延伸。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与端子接头连接的导线,其中,在所述压 接部分(17)中形成多个凹槽(30),同时所述多个凹槽(30)沿所 述第一方向(A)间隔开。
8: 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与端子接头连接的导线,其中,所 述芯部(10)由铝或铝合金制成。

说明书


端子接头和与端子接头连接的导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端子接头和与端子接头连接的导线。

    背景技术

    传统上,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No.H10-125362中公开的端子接头已知为是将被压接成与导线的端部连接的端子接头。此端子接头包括将被压接成与在导线的端部暴露的芯部连接的压接部分和从此压接部分伸出以与配合端子接头连接的连接部分。

    如果在上述芯部的外表面上形成氧化膜,存在导线与端子接头之间的电阻增大的问题。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在将保持与芯部接触的压接部分的表面中形成凹部。

    当压接部分被压接成与芯部连接时,芯部在受到来自压接部分的压力时发生塑性变形,从而进入凹部。然后,凹部的开口边缘和芯部的外表面相互形成滑动接触而刮掉在芯部的外表面上形成的氧化膜并暴露芯部新形成的表面。此新形成的表面与压接部分的接触能够降低导线与端子接头之间的电阻。

    然而,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产生以下问题:端子接头的尺度由于压接部分的塑性变形而在压接操作前后改变。如上所述,芯部受到来自压接部分的压力。然后,压接部分受到来自芯部的反作用力。因此,压接部分本身也发生塑性变形。具体地说,存在由于以下原因而沿着导线的延伸方向大大地改变端子接头的长度的问题。

    通过在将芯部放置在压接部分上之后使用一对模具从上下侧挤压该压接部分,来执行将压接部分压接成与芯部连接的过程。上述模具形成有沿着导线的延伸方向的出口以便允许导线退出。已受到来自芯部的压力的压接部分变形以便从上述出口向外突出,从而释放压力。因此,压接部分沿着导线的延伸方向变形,结果是端子接头的长度沿着导线的延伸方向大大地改变。

    如果端子接头的长度改变,则在将端子接头容纳到连接器外壳中时可能存在例如端子接头从连接器外壳突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情况而作出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端子接头和与端子接头连接的导线,其中,沿导线延伸方向的长度在压接操作前后的增大得到抑制。

    根据本发明,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来达到这一目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端子接头,包括:

    压接部分,所述压接部分将被压接或弯曲或折叠或变形成至少部分地绕在导线的周围,以及

    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直接或间接地)从所述压接部分伸出以与配合端子接头连接。

    其中:

    所述压接部分包括将保持与所述导线接触的接触表面,以及

    在与所述接触表面相对的压接部分表面中形成至少一个凹槽,所述至少一个凹槽沿着在所述压接部分被压接成与所述导线连接之前的状态下与压接连接导线延伸的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与端子接头连接的导线,包括:

    包括芯部的导线,以及

    具体根据本发明或其优选实施例的端子接头,所述端子接头将被压接或弯曲或折叠或变形成与在所述导线的端部或端部附近暴露的芯部连接,

    其中:

    所述端子接头包括:压接部分,所述压接部分将被压接成至少部分地绕在所述芯部的周围;和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直接或间接地)从所述压接部分伸出以与配合端子接头连接,

    所述压接部分包括将至少部分地保持基本上与所述芯部接触地接触表面,以及

    在基本上与所述接触表面相对的所述压接部分的表面中形成至少一个凹槽,所述至少一个凹槽沿着在所述压接部分被压接成与所述芯部连接之前的状态下与压接连接导线基本上延伸的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

    根据本发明,当压接部分被压接成与导线(芯部)连接时,导线受到来自压接部分的压力。作为对此的反应,压接部分受到来自导线的压力。于是,压接部分发生塑性变形。这时,压接部分变形使得沿着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的凹槽沿着第一方向变窄。结果,压接部分沿第一方向的变形被凹槽吸收,因此,能够抑制端子接头沿第一方向的长度在压接操作前后增大。

    优选地如下体现本发明。

    可以在所述压接部分中形成多个凹槽,同时使所述多个凹槽沿着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开。

    根据上述构造,与只存在一个凹槽的情况相比,被凹槽吸收的压接部分的变形量增大。结果,能够进一步抑制端子接头沿第一方向的长度在压接操作前后增大。

    所述接触表面可以形成有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凹部。

    所述至少一个凹部可以相对于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至少一个凹槽偏离。

    所述压接部分可以被压接或弯曲或折叠或变形,使得所述压接部分的末端边缘从外侧保持与所述导线的芯部接触或接合和/或沿着宽度方向在所述端子接头的中心附近的位置保持相互接触。

    所述芯部可以由铝或铝合金制成。

    如果所述芯部由铝或铝合金制成,则氧化膜相对容易地在芯部的外表面上形成。因此,如果试图刮掉芯部的氧化膜,则需要通过相对大的压力将压接部分压接成与芯部连接。于是,压接部分更可能发生塑性变形。这种模式在如上所述利用相对强的压力将压接部分压接成与芯部连接的情况下有效。

    因此,能够抑制沿导线的延伸方向的长度在压接操作前后增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优选实施例的以下详细说明和附图,本发明的这些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应理解的是即使单独地描述实施例,也可以将其单个特征组合成其他实施例。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与端子接头连接的导线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了阴端子接头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了在被压接成与芯部连接之前的状态下的阴性端子接头的基本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图4是沿图3的IV-IV的截面图,

    图5是沿图1的V-V的截面图,以及

    图6是示出了导线套管被压接成与芯部连接的状态下的基本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  芯部

    11......  导线

    12......  阴性端子接头(端子接头)

    13......  与端子接头连接的导线

    14......  绝缘涂层

    17......  导线套管(套管或压接部分)

    18......  连接部分

    22......  接触表面

    23......  凹部

    30......  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6来描述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本实施例涉及与端子接头连接的导线13,该与端子接头连接的导线13设置有包括芯部10的导线11和阴性端子接头12(对应于优选的端子接头),该阴性端子接头12将被压接或弯曲或折叠成与在导线11处、优选地在导线11的端部或端部附近暴露的芯部10连接。通过将阴性端子接头12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未示出的连接器外壳的腔体中来使用阴性端子接头12。

    (导线11)

    如图1所示,导线11包括:通过扭曲多个诸如金属细导线的导体而形成的芯部10、和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并至少部分地围绕芯部10的外圆周表面的绝缘涂层14。根据需要,任意的金属诸如铝、铝合金、铜或铜合金能用于芯部10。在本实施例中,使用铝或铝合金。

    (阴性端子接头12)

    优选地通过将导电(优选地金属)板材料压制加工成指定(预定或可预定的)形状来形成阴性端子接头12。根据需要,能够使用诸如铜或铜合金的任意金属作为金属板材料。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使用与导线的芯部的材料的不同的材料(例如铜或铜合金)。可以优选地对金属板材料镀诸如锡或镍的任意金属。在本实施例中,应用电镀。如图1所示,阴性端子接头12包括:将被压接或弯曲或折叠成至少部分地绕在芯部11的绝缘涂层14的周围的一个或多个、优选地一对的绝缘套管(insulation barrels)15;连接到绝缘套管15的一个或多个、优选地一对的导线套管17(对应于优选的套管);和从导线套管17伸出以与未示出的(优选地阳性)端子接头(对应于优选的配合端子)连接的连接部分18。

    如图2所示,连接部分18优选地基本为(优选地基本长方形或多边形的)管子的形式,且阳性端子接头能够至少部分地插入连接部分18中。在连接部分18中或连接部分18处或连接部分18上形成能够弹性形变的弹性接触件19,并通过此弹性接触件19与阳性端子接头的弹性接触而将阳性端子接头与阴性端子接头12电连接。

    如图3所示,在压接连接芯部10之前的状态下,导线套管17具有基本长方形的形状和/或平面形状或轻微弯曲的形状或U形形状。导线11具有与导线套管17压接连接的芯部10,沿着导线延伸方向A延伸,例如沿着图3的横向方向(箭头A所指示的方向)延伸。这时将导线11的延伸方向A称为第一方向。将在芯部10与导线套管17压接连接之前的状态下与上述第一方向A交叉的方向B称为第二方向,在图3中由箭头B指示。

    导线套管17形成有将保持与芯部10接触的至少一个接触表面22。在导线套管17的接触表面22中形成沿着与第一方向(图3中箭头A所指示的方向)交叉(以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布置,优选地基本垂直)的第二方向(图3中箭头B所指示的方向)延伸的一个或多个、优选地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三个)凹部23,同时使所述凹部23沿第一方向A间隔开。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方向B与第一方向A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基本垂直。优选地通过从接触表面22的压制加工或冲压导线套管17来形成凹部23。

    如图3所述,在与接触表面22相对的导线套管17的表面中形成基本上沿着与第一方向(图3中箭头A所指示的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图3中箭头B所指示的方向)延伸的一个或多个、优选地多个(在本实施例中四个)凹槽30(由图3中的虚线示出),同时使所述凹槽沿第一方向间隔开。如图4所示,在与接触表面22相对的导线套管17的表面中沿第一方向(图4中箭头A所指示的方向)邻近于相应凹部23的位置形成各个凹槽30。换言之,凹槽30和凹部23优选地以相对于第一方向A偏离的方式设置在导线套管17基本相对的表面上。

    (导线11与阴性端子接头12的连接结构)

    图5是沿图1的V-V的截面图。如图5所示,一对导线套管17被压接或弯曲或折叠成至少部分地绕在芯部10的周围。该对导线套管17的末端边缘优选地保持从外侧(图5中的上侧)与芯部10接触或接合和/或优选地沿宽度方向(图5中的横向方向)在阴性端子接头12的中心附近的位置保持相互接触。在图4中,未示出芯部10的详细结构。

    通过将导线套管17压接或弯曲或折叠成至少部分地绕在芯部10的周围,压力从导线套管17施加到芯部10。然后,在芯部10的外表面上形成的氧化膜被破坏而暴露芯部10的新形成的表面,且导线11与阴性端子接头12通过此新形成的表面与导线套管17的接触表面22的接触电连接。

    如果如图6所示将导线套管17压接或弯曲或折叠成与芯部10连接,则芯部10由于来自导线套管17的压力而发生塑性变形,从而至少部分地进入在导线套管17的接触表面22中形成的凹部23。然后,凹部23的开口边缘和芯部10的外表面基本上形成滑动接触,由此,芯部10的氧化膜被刮掉或破坏而至少部分地暴露芯部10的新形成的表面。导线11和与阴性端子接头12通过此新形成的表面与导线套管17的接触表面22的接触更可靠地电连接。

    此外,由铝和铝合金制成的芯部10的新形成的表面和在阴性端子接头12的外表面上形成的镀锡层在受到压力时基本上形成滑动接触,由此形成合金层。这样,导线11与阴性端子接头12之间的电阻被进一步降低。

    接下来,描述本实施例的示例性制造过程。首先,将导电(优选地金属)板材料冲压或压制形成为指定(预定或可预定的)形状。这时,可以形成一个或多个凹部23和/或一个或多个凹槽30。

    随后,使金属板材料弯曲以形成连接部分18。这时,可以形成一个或多个凹部23和/或一个或多个凹槽30。这样,形成阴性端子接头12。

    将阴性端子接头12放置在未示出的下模具上。随后,至少部分地去除位于导线11的端部的绝缘涂层14以暴露芯部10。将所述至少部分地暴露的芯部10基本放置在阴性端子接头12的导线套管17上。

    其后,朝着下模具移动未示出的上模具。然后,将绝缘套管1 5压接或弯曲或折叠成至少部分地绕在导线11的绝缘涂层14的周围,并通过在上下模具之间挤压导线套管17来将导线套管17压接或弯曲或折叠成至少部分地绕在芯部10的周围。这样,完成与端子接头连接的导线13。

    接下来,描述本实施例的功能和效果。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将导线套管17压接或弯曲或折叠成至少部分地绕在芯部10的周围,将压力从导线套管17提供到芯部10。然后,在芯部10的外表面上形成的氧化膜被破坏而暴露芯部的新形成的表面,且导线11和阴性端子接头12通过此新形成的表面与导线套管17的接触表面22的接触电连接。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当将导线套管17压接或弯曲或折叠成与芯部10连接时,芯部10在受到来自导线套管17的压力时发生塑性变形。然后,芯部10至少部分地进入凹部23。这时,优选地基本上通过凹部23的开口边缘与芯部10的外表面的滑动接触而刮掉在芯部10的外表面上形成的氧化膜,从而暴露芯部10的新形成的表面。导线11与阴性端子接头12之间的电阻由于此新形成的表面与导线套管17的接触而进一步降低。

    根据本实施例,当将导线套管17压接或弯曲或折叠成与芯部10连接时,芯部10受到来自导线套管17的压力。作为对此的反应,导线套管17受到来自芯部10的压力。于是,导线套管17发生塑性变形。这时,导线套管17变形而使得沿着与第一方向(图3中箭头A所指示的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图3中箭头B所指示的方向)延伸的凹槽30沿第一方向A变窄(参见图6)。

    这样,导线套管17沿第一方向(图6中箭头A所指示的方向)的变形被吸收。结果,能够抑制在压接操作之后沿着导线套管17的第一方向A的导线套管17的长度变得比在压接操作之前沿着第一方向A的导线套管17的长度更长。因此,即使在将导线套管17压接或弯曲或折叠或变形成与芯部10连接之后,能够抑制阴性端子接头12从连接器外壳突出。

    由于根据本实施例优选地形成多个(例如四个)凹槽30,所以例如与只形成一个凹槽30的情况相比,被凹槽30吸收的导线套管17的变形量较大。结果,能够进一步抑制阴接头12沿第一方向的长度在压接操作前后增大。

    在本实施例中,芯部10优选地由铝或铝合金制成。如果芯部10由铝或铝合金制成,这样,氧化膜相对容易地在芯部10的外表面上形成。因此,如果试图刮掉芯部10的氧化膜,则需要通过相对大的压力将导线套管17压接或弯曲或折叠成与芯部10连接。于是,导线套管17更可能发生塑性变形。本实施例在如上所述利用相对强的压力将导线套管17压接成与芯部10连接的情况下有效。

    因此,为了提供沿导线延伸方向的长度在压接操作前后的增大受到抑制的端子接头和与端子接头连接的导线,阴性端子接头12设置有:将被压接或弯曲或折叠或变形成至少部分地绕在芯部10的周围的一个或多个导线套管17、和从导线套管17伸出以与配合(优选地阳性)端子接头连接的连接部分18。导线套管17包括将保持与芯部10接触的接触表面22,并且在与接触表面22相对的导线套管17的表面中形成一个或多个凹槽30,所述凹槽30沿着在导线套管17被压接或弯曲或折叠成与芯部10连接之前的状态下与压接连接导线11基本上延伸的第一方向A交叉的第二方向B延伸。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文所描述和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以下实施例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虽然在以上实施例中导线套管17形成有四个凹槽30,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而是可以形成一个、两个、三个、五个或更多的凹槽30。

    (2)虽然在以上实施例中沿着第一方向在邻近于或偏离相应的凹部23的位置形成凹槽30,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而是可以在基本对应于凹部23的位置形成凹槽30,或者可以在相对于凹部23的位置的任意位置形成凹槽30。

    (3)虽然在以上实施例中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而是只要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交叉,该第二方向可以是任何方向。

    (4)可以在导线套管17的末端沿着导线11的延伸方向移位的情况下将导线套管17压接成与芯部10连接,或者可以在相对的左右侧交替地形成三个或更多的导线套管17的末端,或者可以只形成一个将被压接成与芯部10连接的导线套管17,或者导线套管17可以根据需要而具有任意形状。

    (5)虽然在以上实施例中导线套管17形成有凹部23,但可以省略凹部23。

端子接头和与端子接头连接的导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端子接头和与端子接头连接的导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端子接头和与端子接头连接的导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端子接头和与端子接头连接的导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端子接头和与端子接头连接的导线.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端子接头和与端子接头连接的导线,其中,沿着导线延伸方向的长度在压接操作前后的增大得到抑制。阴性端子接头(12)设置有:将被压接成绕在芯部(10)的周围的导线套管(17)、和从导线套管(17)伸出以与阳性端子接头连接的连接部分(18)。导线套管(17)包括将保持与芯部(10)接触的接触表面(22),并且在与接触表面(22)相对的导线套管(17)的表面中形成凹槽(30),所述凹槽(30)沿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