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体板及制造该盒体板的方法.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108455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65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2145148.6

申请日:

2002.11.08

公开号:

CN1498825A

公开日:

2004.05.26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公开

IPC分类号:

B65D65/40; B32B21/00; B27D1/00

主分类号:

B65D65/40; B32B21/00; B27D1/00

申请人:

陈楹彰; 陈楹冠

发明人:

陈楹彰; 陈楹冠

地址:

台湾省台北市天母西路41巷7号1F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洁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关于盒体板的结构以及如何制造该盒体板,盒体板系用以组立为一盒体。该盒体板包括一主板以及复数的侧板,并有一外皮贴于主板与复数的侧板的外侧,且当主板与复数的侧板进行组立为盒体的状态时,各侧板因为有相对的主折槽设计与利用外皮与主板相连结,使得各侧板可以弯折以形成盒体。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盒体板,系用以组立为一盒体,该盒体板包括: 一主板以及复数的侧板,其中各侧板设在主板的侧边,其特征在于更包 括: 一外皮,贴于主板与复数的侧板的外侧;且主板与各侧板之间包括有一 主折槽,而由于外皮贴于主板与复数的侧板的外侧,使得各侧板与主板相连 结。
2: 根据要求要求1所述的盒体板,其特征在于各侧板与主板相接侧的对 面侧更包括一附侧板,各侧板与相对的附侧板相结合以形成一侧边上方体。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盒体板,其特征在于各侧板与相对的附侧板相 结合处包括一通道,且盒体更包括一绳子,该绳子可穿过各通道,使得主板 与复数的侧板由尚未组立至组立的状态的方式,系藉由绳子拉扯复数的侧板 使其弯折。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盒体板,其特征在于各侧板与相对的附侧板相 结合处包括一卡合机制,用以加强各侧板与相对的附侧板相结合的力量。
5: 一种制造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体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A:将一外皮贴于一四方形板块; 步骤B:切出两平行的第一主折槽以及与第一主折槽成垂直的两平行的 第二主折槽,其中在切出第一主折槽以及第二主折槽时,第一主折槽以及第 二主折槽相对位置的外皮不被切除;以及 步骤C:切除四个外围的角区域,使得形成一主板,以及四个相邻的侧 板。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盒体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 更包括切出平行于第一主折槽的两第一侧板折槽,两第一侧板折槽各位于各 第一主折槽的外侧,并且更包括切出平行于第二主折槽的两第二侧板折槽, 两第二侧板折槽各位于各第二主折槽的外侧。
7: 根据权利要求5项所述的制造盒体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第一主折 槽与各第二主折槽包括有第一直向缘,第一斜角缘,第二斜角缘,横向缘以 及第二直向缘。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盒体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括步骤D, 步骤D系藉由第一侧板折槽与第二侧板折槽将各侧板外缘向内弯折以使得各 侧板包括有一侧边上方体。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盒体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侧板折槽 与第二侧板折槽包括有至少一穿绳槽,使得侧边上方体包括一通道,将一绳 子穿过该穿绳槽,使得各侧板外缘向内弯折后,绳子穿过该通道。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盒体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侧板折 槽与第二侧板折槽包括有卡合机制的槽,使得在步骤D中,将各侧板外缘向 内弯折时,使得侧边上方体得以稳固形成。

说明书


盒体板及制造该盒体板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关于盒体板及制造该盒体板的方法,尤其针对自行组装产品。

    背景技术

    自行组装产品(DIY)如家具,展示架目前非常的普遍,其中像家具中常见的基本构造为盒体,尤其是四方形的盒体。盒体的基本用途除当盒子用之外,还如抽屉,柜子,展示架。

    以抽屉或柜子为例,目前除了以纸制作成之外,大部分为木头制成(亦有金属,塑料制的)。以木制的自行组装产品为例,都是一块块裁切好的木板,并在各木板的适当位置先钻有孔洞,并附上若干螺丝。使用者买回后再将各木板以螺丝组立。但此种组立过程仍须耗上许多时间。

    而纸制的抽屉或柜子在组立时则方便许多,但由于纸质材料强度不够,质感较不佳,且常会变形。

    因此如何制造出兼具组装方便与耐用的产品是有需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系在于提供一种盒体板,该盒体板能够被快速组立,尤其是让使用者自行组装。

    本发明的另一个主要目的系在于提供一种快速生产盒体板的方法,尤其是木头材质的盒体板,使得盒体板可进一步组立为一立体盒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地解决方案是:

    一种盒体板,系用以组立为一盒体,该盒体板包括:

    一主板以及复数的侧板,其中各侧板设在主板的侧边,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一外皮,贴于主板与复数的侧板的外侧;且主板与各侧板之间包括有一主折槽,而由于外皮贴于主板与复数的侧板的外侧,使得各侧板与主板相连结。

    各侧板与主板相接侧的对面侧更包括一附侧板,各侧板与相对的附侧板相结合以形成一侧边上方体。

    各侧板与相对的附侧板相结合处包括一通道,且盒体更包括一绳子,该绳子可穿过各通道,使得主板与复数的侧板由尚未组立至组立的状态的方式,系藉由绳子拉扯复数的侧板使其弯折。

    各侧板与相对的附侧板相结合处包括一卡合机制,用以加强各侧板与相对的附侧板相结合的力量。

    制造盒体板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A:将一外皮贴于一四方形板块;

    步骤B:切出两平行的第一主折槽以及与第一主折槽成垂直的两平行的第二主折槽,其中在切出第一主折槽以及第二主折槽时,第一主折槽以及第二主折槽相对位置的外皮不被切除;以及

    步骤C:切除四个外围的角区域,使得形成一主板,以及四个相邻的侧板。

    在步骤B中,更包括切出平行于第一主折槽的两第一侧板折槽,两第一侧板折槽各位于各第一主折槽的外侧,并且更包括切出平行于第二主折槽的两第二侧板折槽,两第二侧板折槽各位于各第二主折槽的外侧。

    各第一主折槽与各第二主折槽包括有第一直向缘,第一斜角缘,第二斜角缘,横向缘以及第二直向缘。

    更包括步骤D,步骤D系藉由第一侧板折槽与第二侧板折槽将各侧板外缘向内弯折以使得各侧板包括有一侧边上方体。

    第一侧板折槽与第二侧板折槽包括有至少一穿绳槽,使得侧边上方体包括一通道,将一绳子穿过穿绳槽,使得各侧板外缘向内弯折后,绳子穿过通道。

    第一侧板折槽与第二侧板折槽包括有卡合机制的槽,使得在步骤D中,将各侧板外缘向内弯折时,使得侧边上方体得以稳固形成。

    【附图说明】

    图1系本发明的制造盒体板的流程图。

    图2系本发明关于盒体板贴上外皮的立体图。

    图3系本发明关于盒体板切出复数槽的正视图。

    图3A系本发明关于盒体板切出复数槽的剖视图。

    图3B系本发明关于盒体板切出复数槽的另一剖视图。

    图4系本发明关于盒体板切除四个外围的角区域的正视图。

    图5系本发明关于盒体板切出出口槽的正视图。

    图6系本发明关于放置绳子于盒体板的正视图。

    图7系本发明关于盒体板形成侧边上方体的正视图。

    图8系本发明关于将盒体板组立为盒体的立体图。

    图8A系本发明关于盒体的剖视图。

    图8B系本发明关于盒体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审查员能更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举较佳具体实施例说明如下。

    请先参考图1系本发明的制造盒体板10的流程图,并请一并参考图2~图7,关于盒体板10如何被制造的图示。

    步骤101:

    将一外皮12贴于一四方形板块11,如图2所示。板块11可采用木板(以木质为材料的板子,譬如实木,以木屑经过加工而成的板子),塑料板,硬纸板等。

    外皮12譬如采用目前常见的塑料外皮,重点是外皮12的材质需具有韧性,不易脆裂即可,譬如布质材料也是个选择。当外皮12本身采用可具有黏性处理的话,则直接将外皮12贴于四方形板块11;若外皮12本身不具有黏性处理的话,则可在四方形板块11上或外皮12的表面上胶,再将外皮12贴于四方形板块11。

    步骤102:

    切出横向与纵向的复数槽,如图3所示。

    这些复数槽基本上分为两平行的主折槽30A与两平行的主折槽30B,以及两平行的侧板折槽40A与两平行的侧板折槽40B。主折槽30A与主折槽30B成垂直,而侧板折槽40A与侧板折槽40B成垂直。两侧板折槽40A各位于各主折槽30A的外侧,同样地,两侧板折槽40B各位于各主折槽30B的外侧。

    在此步骤中,可利用具有复数刀刃的一组切刀(图未示),先将横向的主折槽30A与侧板折槽40A切出,而再用另一组切刀将纵向的主折槽30B与侧板折槽40B切出,因此仅需两次加工程序即可完成图3所示的盒体板10。

    请一并参考图3A以及图3B关于本发明切出复数槽的实施例。

    主折槽30A、30B主要有第一直向缘301A、301B,第一斜角缘302A、302B,第二斜角缘303A、303B,横向缘304A、304B,以及第二直向缘305A、305B。关于主折槽30A、30B在本实施例中的设计,请参考图8A的说明。

    侧板折槽40A、40B主要有第一侧折槽41A、41B,第二侧折槽42A、42B,第一穿绳槽51A、51B,第二穿绳槽52A、52B,第一卡合槽61A、61B,第二卡合槽62A、62B以及第三卡合槽63A、63B。关于侧板折槽40A、40B在本实施例中的设计,请参考图8A的说明。

    以上第一斜角缘302A、302B,第二斜角缘303A、303B,第一侧折槽41A、41B以及第二侧折槽42A、42B切得最深,但需注意的是不应有切到外皮12的状况。

    步骤103:

    切除四个外围的角区域81K~84K,如图4所示。

    形成一主板80,以及四个相邻的侧板81~84,主板80与各侧板81~84至少透过外皮12连结(参考步骤102最后一段的说明)。在各各侧板81~84与主板80相接侧的对面侧(opposite side)更包括一附侧板81A、82A、83A、84A,附侧板81A~84A的区域就在侧板折槽40A,40B所在的区域。关于附侧板81A~84A的功能请见步骤106的说明。

    需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四个角区域81K~84K略成四角形,但精确地说并非完整的四角形。侧板81A、83A两侧具有斜缘811、831,直缘812、832以及转弯缺口815、835,而侧板82A、84A两侧具有斜缘821、841,横缘822、842以及直缘823、843。关于附侧板81A~84A两侧边缘的设计,请参考图8的说明。

    步骤104:

    在附侧板81A切出出口槽85,并在出口槽85黏贴固定块86,如图5所示。

    关于步骤104的目的,请参考图8的说明。

    步骤105:

    放置绳子70于盒体板10,如图6所示。绳子70通过第二穿绳槽52A,52B,并从出口槽85穿出,在本实施例中在两端点包括设有固定环71,72。

    步骤106:

    形成侧边上方体81B~84B,如图7所示。各附侧板81A~84A沿着第一侧折槽41A,41B以及第二侧折槽42A,42B弯折,以形成侧边上方体81B~84B,此时侧边上方体81B~84B则把绳子70包住。在此步骤各附侧板81A~84A弯折的结合处应经过涂胶处理。

    经过步骤101~步骤106后,盒体板10即完成。

    需注意的是,上述仅是针对一盒体板10为单位所描述的生产步骤。而为大量生产的目的时,有可能在步骤105的前是同时进行复数盒体板10的加工程序,譬如步骤101外皮的步骤是针对一百个复数盒体板10大小的板块进行外皮,步骤102亦针对一百个复数盒体板10切出横向与纵向的复数槽,完成步骤102才进行裁切为独立的盒体板10,针对独立的盒体板10继续加工。

    以下即叙述如何由盒体板10组立成盒体20,以及补充说明本实施例盒体板10的结构设计。

    请一并参考图8,图8A及图8B。

    由于步骤104有切出出口槽85,以及第一穿绳槽51A,51B与第二穿绳槽52A,52B的设计,在各侧边上方体81B~84B形成一通道87,因此使用者可以拉起绳子70,使得各侧板81~84相对于主板80立刻呈直立的状态以形成盒体20,使用者可进一步将绳子70拉紧,最后将绳子70末端卡在固定块86的缺口861,以便盒体20成为紧固的状态。另外转弯缺口815、835的设计是让绳子70在各侧边上方体81B~84B之间能够通行。

    另外在本实施例有一特殊设计,亦即在各侧边上方体81B~84B相连之处形成一带阶梯的斜角设计,该带阶梯的斜角设计的形成系由于各侧板81~84两侧边缘的设计(请参考步骤103的说明),举例来说(请亦参考图4),带阶梯的斜角设计之一系由侧板81的斜缘811,转弯缺口815以及直缘812,与侧板82的斜缘821,横缘822以及直缘823所构成。由于有带阶梯的斜角设计,使得各侧边上方体81B~84B的相对结合力量更为稳固。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更有主板80与各侧板81~84相接之处亦有带阶梯的斜角81R~84R的特殊设计,带阶梯的斜角81R~84R的设计系与主折槽30A与主折槽30B有关(请参考步骤102的说明),举例来说(请亦参考图3A),带阶梯的斜角81R系由第一直向缘301A,第一斜角缘302A,第二斜角缘303A,横向缘304A,以及第二直向缘305A所构成。由于有带阶梯的斜角81R~84R设计,使得主板80与各侧板81~84的相对结合力量更为稳固。

    另外各侧板81~84与相对的附侧板8 1A~84A相结合处包括一卡合机制81L~84L,用以加强各侧板81~84与相对的附侧板81A~84A相结合的力量。这是因为卡合机制81L~84L有助于步骤106的生产过程,因为当各附侧板81A~84A弯折的结合处应经过胶合处理后,侧边上方体81B~84B有可能因为胶合过程时间太短(黏胶尚未干固,实施快速生产时会有此现象)会因此而弹开。卡合机制81L~84L的意义在于各附侧板81A~84A弯折后,卡合机制81L~84L加强各侧板81~84与相对的附侧板81A~84A相结合的力量,因此侧边上方体81B~84B不会有弹开的现象。在本实施例中,以卡合机制81L为例,卡合机制81L系由第一卡合槽61A,第二卡合槽62A以及第三卡合槽63A所形成(请亦参考图3A),亦即利用凹凸相配卡合的原理达成。

    在此说明书中,本发明已参照其特定的实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显然仍可以作出各种修改和变换而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盒体板及制造该盒体板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盒体板及制造该盒体板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盒体板及制造该盒体板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盒体板及制造该盒体板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盒体板及制造该盒体板的方法.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关于盒体板的结构以及如何制造该盒体板,盒体板系用以组立为一盒体。该盒体板包括一主板以及复数的侧板,并有一外皮贴于主板与复数的侧板的外侧,且当主板与复数的侧板进行组立为盒体的状态时,各侧板因为有相对的主折槽设计与利用外皮与主板相连结,使得各侧板可以弯折以形成盒体。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输送;包装;贮存;搬运薄的或细丝状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