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ITO颗粒掩膜粗化红光发光二极管的方法.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083978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48.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18771.2

申请日:

2009.09.17

公开号:

CN101656284A

公开日:

2010.02.24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H01L 33/00申请日:20090917授权公告日:20101208终止日期:20140917|||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L 33/00申请日:20090917|||公开

IPC分类号:

H01L33/00

主分类号:

H01L33/00

申请人:

山东大学

发明人:

郝霄鹏; 巩海波; 夏 伟; 吴拥中; 徐现刚

地址:

250100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山大南路27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圣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书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ITO颗粒掩膜粗化红光发光二极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常规利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在衬底上依次外延生长N型接触层、多量子阱有源区和P型接触层,衬底为GaAs材料;(2)在外延生长的P型接触层上用电子束溅射一层厚260nm的ITO薄膜;(3)将覆盖有ITO的外延片浸入浓盐酸中1分钟,腐蚀掉部分ITO,残留的为颗粒状的ITO;(4)用残留的ITO颗粒作掩膜,干法刻蚀P型接触层,形成粗化表面;(5)用浓盐酸腐蚀掉残留的ITO。本发明使用颗粒状ITO作为干法刻蚀的掩膜材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利用ITO颗粒掩膜粗化红光发光二极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常规利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在衬底上依次外延生长N型接触层、多量 子阱有源区和P型接触层,其中红光LED的衬底为GaAs材料; (2)在外延生长的P型接触层上用电子束溅射一层厚260nm的ITO(铟锡氧化物)薄膜; (3)将覆盖有ITO的外延片浸入浓盐酸中1分钟,腐蚀掉部分ITO,残留的为颗粒状的 ITO; (4)用残留的ITO颗粒作掩膜,干法刻蚀P型接触层,形成粗化表面; (5)用浓盐酸腐蚀掉残留的ITO。

说明书


一种利用ITO颗粒掩膜粗化红光发光二极管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铟锡氧化物(ITO)颗粒制作发光二极管粗化表面的方法,属于发光二极管制作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几年,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在交通信号灯、全色显示、数码产品指示灯、液晶显示和日常照明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虽然红光LED的内量子效率可以达到95%以上,但是一般的AlGaInP基红光LED发光效率却在10%以下,这是因为在LED表面和空气的界面,大多数的光都被全反射到器件内部,经过多次反射后可能被器件完全吸收。

    有源区产生的光在出射过程中,从最上层的GaP(折射率约为3.4)入射到空气(折射率约为1)中,因折射率相差较大,全反射临界角约为17°,因此在界面处发生了大量的全反射现象。根据现有文献记载,仅有大约4%的光通过管芯表面和侧面可以出射,其余96%的光反射回LED内部,最终被吸收掉。

    因此,减少全反射,增大逃逸光锥的临界角,成为提高提取效率的有效手段。通过LED表面的表面织构化,可以抑制内部光的反射并使光向上散射。通常,可制作LED表面织构的粗化腐蚀方法包括湿法腐蚀和干法刻蚀。目前,湿法腐蚀粗化GaP的方法因其操作简单、适于量产等优点,已被广泛采用,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1248537公开的《带有经粗化的高折射率表面层以便进行高度光提取的发光二极管》和CN101409321公开的《一种具界面粗化的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但是,湿法粗化也存在明显的缺点:由于湿法腐蚀的各向同性,很容易产生钻蚀和过蚀,导致粗化的尺寸和深度受到一定的限制(通常小于100nm)。干法刻蚀技术因其所特有的各项异性刻蚀、刻蚀速率快等优点,很适合粗化工艺的要求,如CN1339828公开的《具粗化界面发光元件及其制作方法》。但是,干法刻蚀需要制作掩膜结构。目前在半导体制作工艺中光刻技术用得最多,然而光刻技术存在光刻图形与波长相比偏大、图形较小时显影困难、光刻胶耐受性较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发光二极管表面粗化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刻蚀尺寸和深度可控的利用ITO颗粒掩膜粗化红光发光二极管的方法,粗化采用ITO颗粒作掩膜介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刻蚀GaP。

    本发明利用ITO颗粒掩膜粗化红光发光二极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常规利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的方法在衬底上依次外延生长N型接触层、多量子阱有源区和P型接触层,其中红光LED的衬底为GaAs材料;

    (2)在外延生长的P型接触层上用电子束溅射一层厚260nm的ITO(铟锡氧化物)薄膜;

    (3)将覆盖有ITO的外延片浸入浓盐酸中1分钟,腐蚀掉部分ITO,残留的为颗粒状的ITO;

    (4)用残留的ITO颗粒作掩膜,干法刻蚀P型接触层,形成粗化表面;

    (5)用浓盐酸腐蚀掉残留的ITO。

    本发明使用颗粒状ITO作为干法刻蚀的掩膜材料,经刻蚀后可得到刻蚀尺寸和深度可控的粗化表面发光二极管,经表面粗化的红光LED的光提取可提高3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制作步骤的图解示意图。

    图2是经ICP刻蚀后得到的粗化表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

    其中:1、衬底,2、N型接触层,3、多量子阱有源区,4、P型接触层,5、ITO薄膜,6、ITO颗粒,7、P型接触层的粗化结构,8、P金属接触电极,9、N接触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给出了本发明的操作步骤流程,本发明的利用ITO颗粒掩膜粗化红光发光二极管的方法,具体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按常规利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在GaAs衬底1上依次外延生长N型接触层2、多量子阱有源区3和GaP P型接触层4。

    (2)在外延生长的P型接触层4上采用电子束沉积一层厚度为260nm的ITO薄膜5。参见图1中的(a)图。沉积过程在密闭腔室中进行:首先对腔体抽真空,用红外灯把腔体加热到300℃并保温10分钟;然后通入氧气(流量为45sccm)并开始用电子束加热IT0源;在电子束的加热下,ITO气化并沉积在上方的外延片上,沉积速率约为1/s,沉积时间约为43分钟。

    (3)将覆盖ITO薄膜地外延片固定在花架上,然后置于浓盐酸中腐蚀1分钟,形成粗糙结构的IT0颗粒6。参见图1中的(b)图。

    (4)采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技术刻蚀ITO颗粒6覆盖的GaP P型接触层4,并用浓盐酸去除残留的ITO,得到GaP P型接触层的粗化结构7。参见图1中的(c)图。其中干法刻蚀采用的刻蚀气体可为三氯化硼和氯气,流量分别为25和15sccm,ICP和RF功率分别为300和50W,刻蚀腔体内压强为10mTorr,刻蚀时间为2分钟;刻蚀后的粗糙结构SEM平面和断面图像,如图2所示。

    最后,再按常规方法在ITO掩膜粗化的GaP上制备P金属接触电极8;将衬底1的GaAs材料减薄至100微米左右并进行抛光,然后制备N接触电极9;将制作完成的器件解理,即可形成单个LED芯片,参见图1中的(d)图。

一种利用ITO颗粒掩膜粗化红光发光二极管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利用ITO颗粒掩膜粗化红光发光二极管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利用ITO颗粒掩膜粗化红光发光二极管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利用ITO颗粒掩膜粗化红光发光二极管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利用ITO颗粒掩膜粗化红光发光二极管的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ITO颗粒掩膜粗化红光发光二极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常规利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在衬底上依次外延生长N型接触层、多量子阱有源区和P型接触层,衬底为GaAs材料;(2)在外延生长的P型接触层上用电子束溅射一层厚260nm的ITO薄膜;(3)将覆盖有ITO的外延片浸入浓盐酸中1分钟,腐蚀掉部分ITO,残留的为颗粒状的ITO;(4)用残留的ITO颗粒作掩膜,干法刻蚀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