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保护装置.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1083368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74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80100205.X

申请日:

2008.06.25

公开号:

CN101765895A

公开日:

2010.06.3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H 1/22申请日:20080625|||公开

IPC分类号:

H01H1/22; H01H3/02; H01H9/32; H01H73/04; H01H73/18

主分类号:

H01H1/22

申请人:

西门子公司

发明人:

T·里策尔

地址:

德国慕尼黑

优先权:

2007.07.24 DE 102007034526.9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代理人:

张涛;李家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气保护装置,其具有第一接触件(1)和第二接触件(11),所述接触件各自具有至少一个接触面(2,12),其中第一接触件(1)和第二接触件(11)的接触面(2,12)为了电流的流过而有效接触,并且可以为了切断该电流流动而彼此分离,其中第一接触件(1)以可移动的形式布置在该电气保护装置中,并且第二接触件(11)以可绕旋转轴(14)旋转的形式安放在该电气保护装置中,其中第二接触件(11)被布置在衬底本体(13)上,并且所述旋转轴(14)的至少一部分穿过第二接触件(11)与所述衬底本体(13)之间的触及面(15)在所述衬底本体(13)方向上的正交投影。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电气保护装置,其具有第一接触件(1)和第二接触件(11),所述第一接触件(1)和第二接触件(11)各自具有至少一个接触面(2,12),其中第一接触件(1)的接触面(2)和第二接触件(11)的接触面(12)为了电流的流过而有效接触,并且能够为了切断该电流流动而彼此分离,其中第一接触件(1)以可移动的形式布置在该电气保护装置中,并且第二接触件(11)以可绕旋转轴(14)旋转的形式安放在该电气保护装置中,其特征在于,第二接触件(11)被布置在衬底本体(13)上,并且所述旋转轴(14)的至少一部分穿过第二接触件(11)与所述衬底本体(13)之间的触及面(15)在所述衬底本体(13)方向上的正交投影。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14)平行于所述触及面(15)。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气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14)的至少一部分穿过所述衬底本体(13)。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电气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14)被构造为导电体。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电气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14)与通过所述触及面(15)的正交投影形成的三维本体的长轴相交。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电气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本体(13)具有长方形构造。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电气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14)平行于所述衬底本体(13)的长轴(16)或与所述衬底本体(13)的长轴(16)同轴,并且从所述衬底本体(13)的垂直于所述长轴(16)的截面来看,所述旋转轴(14)处于所述衬底本体(13)的三分之一等分处。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电气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止动装置(30)被设置为限制以可旋转形式安放的衬底本体(13)的旋转运动,其中所述止动装置(30)被布置在所述衬底本体(13)的背离第一接触件(1)的那一侧。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气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本体(13)的旋转能够通过所述衬底本体(13)的端部碰撞所述止动装置(30)而被限制。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气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装置(30)在所述衬底本体(13)绕所述旋转轴(14)旋转150°至350°,优选旋转180°以后限制所述衬底本体(13)。

11.
  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之一所述的电气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接触件(1)以可转动和/或可移动和/或可旋转的形式安放在该电气保护装置中。

12.
  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之一所述的电气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接触件(1)以可绕旋转轴旋转的形式安放在该电气保护装置中。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气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接触件(1)的旋转轴平行于第二接触件(11)的旋转轴(14)。

14.
  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之一所述的电气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气保护装置被构造为过电流保护装置或短路保护装置,尤其是被构造为线路保护开关或功率开关。

说明书

电气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气保护装置,其具有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所述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各自具有至少一个接触面,其中第一接触件的接触面和第二接触件的接触面为了流通电流而有效接触,并且可以为了切断电流流动而彼此分离,其中第一接触件以可移动的形式布置在该电气保护装置中,而第二接触件以可绕旋转轴旋转的形式安放在该电气保护装置中。
背景技术
电气保护装置、尤其是过电流保护装置如功率开关尤其是用于在短路的情况下可靠地进行切断,并且由此保护耗电器和设备。另外,电气或机械过电流保护装置适于符合技术条件地人工切断耗电器以及用于在维护工作或更换设备的情况下将设备与电网安全分离。电气保护装置或过电流保护装置、尤其是功率开关通常以电磁方式运行。
也就是说,这样的电气保护装置是技术价值高的、集成了对电机、线路、变压器以及发电机的保护的电气开关设备。所述电气保护装置通常应用在具有较小开关频率的场所。除了短路保护,这样的电气保护装置或这样的过电流保护装置、尤其是功率开关或线路保护开关还适用于过载保护。
在短路的情况下,电气保护装置或过电流保护装置可靠地切断电气设备。因此,所述电气保护装置或过电流保护装置提供防止过载的安全保护。电流所流过的每个导体或多或少地升温。在此,所述升温取决于电流强度与导体横截面之比、即所谓的电流密度。电流密度不允许过大,因为否则的话导体绝缘性可能由于升温过高而被烧坏并且可能引起火灾。为了保护电气设备免受这些有害的影响,尤其是将功率开关或线路保护开关用作电气保护装置或用作过电流保护装置。
限流的线路保护开关和功率开关具有两个彼此分离地起作用的用于过载和短路保护的触发机构。两个触发装置串联。由时间上几乎无延迟地起作用的电磁触发装置来负责进行短路情况下的保护。在短路的情况下,电磁触发装置无延迟地打开(entklinken)功率开关的开关锁(Schaltschloss)。开关衔铁(Schaltanker)在短路电流能够达到其最高值以前将开关件、即可移动的接触件分离。
像功率开关或保险装置那样,线路保护开关不仅可以在过载的情况下、而且可以在短路的情况下自动地切断回路。
公知的电气保护装置或过电流保护装置、即线路保护装置或功率开关具有接触滑块和第一可移动开关件、即可移动接触件。第一可移动接触件具有至少一个电气接触部、即接触面。另外,这样的电气保护装置或过电流保护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其它的、部分地也可移动的用于传导电流的接触件。在接通的状态下,第一可移动接触件的至少一个电气接触部接触所述电气保护装置或过电流保护装置的至少一个其它的接触件。在短路的情况下,第一可移动接触件的至少一个电气接触部、即接触面脱离所述至少一个其它的接触件,使得电流流动被中断。
这样的公知的电气保护装置具有第一可移动接触件和第二可移动接触件,其中所述接触件各自具有至少一个接触面,并且其中第一接触件的接触面和第二接触件的接触面为了流通电流而有效接触,并且可以为了切断电流流动而彼此分离。在短路而切断的情况下,两个可移动的接触件通过弹簧力和/或通过移动衔铁而被彼此分离。在此,两个接触件可以彼此背离地移动。
从德国专利文献DE 35 39 976 C2中公知了一种具有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的功率开关。两个接触件都具有至少一个接触面,其中第一接触件的接触面和第二接触件的接触面为了流通电流而有效接触,并且可以为了切断电流流动而彼此分离。此外还公知:第一接触件以可移动的形式布置在该电气保护装置中,而第二接触件也以可移动的形式布置在该电气保护装置中。
德国公开专利文献1 763 007同样公开了一种这样的电气保护装置。因此在那里的图1中示出了两个可移动的接触系统。所述可移动的接触系统之一具有开关件和柔性的导体。另一接触系统同样具有开关件以及承载该开关件的可移动的绕组。
从US 2005/01848337还公知了一种接触装置,其具有第一和第二以可移动的形式安放的接触支承体。在所述接触支承体的端部处分别布置有接触部。两个接触支承体可通过弹簧元件移动地以可绕相应旋转轴旋转的形式安放。
在电气保护装置、比如限流的线路保护开关或功率开关中,在短路而切断的情况下在接触断开时会在彼此分离的接触件之间产生电弧。所述电弧首先从所述接触面转移开并且在所述公知的电气保护装置中沿着滑轨进入所谓的燃烧室。也就是说,在在接触件之间的接触位置分离时产生电弧。然而,所述回路在电弧熄灭的情况下才被断开。为了避免电弧由于其高温而损坏线路保护开关或功率开关以及为了保证过电流被中断,必须使电弧在最短时间内熄灭。为此目的,公知的电气保护装置、比如线路保护开关或功率开关具有燃烧室,所述燃烧室由多个金属片构成。所述金属片在大多数情况下被平行地布置并且具有均匀的空气隙。
前面提到的电气保护装置的缺点在于:所述电气保护装置常常不能足够快速地熄灭所产生的电弧。相应的接触件被布置在尺寸较大的支承体上,其中所述接触件被设置在所述支承体的一个端部处而旋转轴在所述支承体的另一端部处。在分离所述接触件时,所述支承体转动,为此需要许多空间。由于支承体尺寸较大,因此所述电气保护装置也具有较大的尺寸。另外,所述尺寸较大的支承体-接触件单元成本高,因此制造起来昂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基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电气保护装置、尤其是过电流保护装置、比如功率开关或线路保护开关,其保证特别快速、简单、并且低成本地熄灭在切断时产生的电弧。另外,所述电气保护装置的尺寸应当被保持得尽可能小。
根据本发明,该任务通过具有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的电气保护装置来解决。从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以及附图中得出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细节。
本发明的任务通过一种电气保护装置来解决,其具有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所述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各自具有至少一个接触面,其中第一接触件的接触面和第二接触件的接触面为了流通电流而有效接触,并且可以为了切断该电流流动而彼此分离,其中第一接触件以可移动的形式被布置在该电气保护装置中,而第二接触件以可绕旋转轴旋转的形式被安放在该电气保护装置中,其中第二接触件被布置在衬底本体上,并且所述旋转轴的至少一部分穿过第二接触件与所述衬底本体之间的触及面在所述衬底本体方向上的正交投影。该电气保护装置的两个接触件都以可移动的形式被布置在该电气保护装置中。通过所述旋转轴相对于第二接触件和所述衬底本体的特殊布置,可以非常快速地将第二接触件从第一接触件旋转开。也就是说,两个接触件不是被简单地转动得彼此相离,而是第二接触件被旋转,使得布置有第二接触件的衬底本体在第一与第二接触件之间旋转。通过快速地绕旋转轴旋转所述衬底本体并进而绕旋转轴旋转第二接触件,迅速地对电弧撤销电极,使得该电弧可以迅速地熄灭。通过所述旋转轴的至少一部分穿过第二接触件与所述衬底本体之间的触及面的正交投影,可以使第二接触件快速地同第一接触件分离。通过快速地旋转衬底本体以及将衬底本体挤在两个接触件之间来快速地拉长电弧。优选地,所述旋转轴的至少一部分在直接靠近所述衬底本体处穿过所述触及面的正交投影。所述触面是第二接触件与所述衬底本体相接触的面。所述旋转轴布置在所述衬底本体的背离第二接触件的那一侧。
通过使所述衬底本体以及进而使第二接触件绕处于附近的旋转轴直接地旋转,两个接触件的接触面之间的电弧被迅速地拉长。也就是说,电弧电压由于第二接触件被旋转开而迅速上升,由此更迅速地导致电弧的断开。
第二接触件以可绕所述旋转轴旋转的形式被安放在该电气保护装置中。在此,上面布置有第二接触件的衬底本体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与所述旋转轴相连接。因此可以设想,通过固定杆将所述衬底本体固定在所述旋转轴上。
通过以可移动的形式布置两个接触面,迫使电弧更快速地加长。在此,两个接触件在相反方向上移动。通过两个接触件在相反方向上移动以及第二接触件立即从第一接触件旋转开,电弧电压有利地迅速上升。
优选一种电气保护装置,其中所述旋转轴平行于所述触及面。由此所述衬底本体以及进而第二接触件等同地绕所述旋转轴旋转。所述旋转轴被布置得越靠近所述衬底本体,则所述衬底本体和第二接触件越快地绕所述旋转轴旋转。因此,特别优选一种电气保护装置,其中所述旋转轴的至少一部分穿过所述衬底本体。所述旋转轴和所述衬底本体的相对于彼此的所述布置是该电气保护装置的特别优选的实施形式。所述旋转轴有利地平行于触及面地穿过所述衬底本体。因此,第二接触件的接触面距所述旋转轴的距离非常小,由此在短路出现并且两个接触件的接触面分离以后,第二接触件的旋转非常迅速地进行。因此,所产生的电弧的电压可以非常快速地上升,从而导致该电弧很快断开。
在两个接触件的接触面打开以后,通过第二接触件旋转开来迅速对该电弧撤销接触面、即电极。该电弧通过所述接触面旋转开而被迅速加长,使得电弧电压明显升高。因此,在该电弧的产生阶段,较高的电弧电压就已经导致较小的短路电流升高,使得线路和设备的负荷被明显降低。
第二接触件与该电气保护装置导电地相连接。在此,所述旋转轴本身可以有利地被构造为导电体。这省去到第二接触件的附加的敷设电缆。
所述旋转轴可以以可移动的形式被布置在该电气保护装置之内。所述旋转轴例如可以可转动和/或可移动地安装在该电气保护装置中。由此可以在短路情况下更加快速地使第二接触件同第一接触件相分离并且相应地提高电弧的电弧电压。
还优选一种电气保护装置,其中所述旋转轴被固定地形成在该电气保护装置中。一方面这节省了成本,因为固定地安放所述旋转轴比可移动的布置更容易实现。另一方面,可以更佳地控制第二接触件绕固定旋转轴的旋转,因为该旋转以二维而不是三维的形式进行。
另一优选的电气保护装置规定:所述旋转轴与通过所述触及面的正交投影所形成的三维本体的长轴相交。由所述触及面在所述衬底本体方向上的正交投影产生无穷的三维本体。所述三维本体的长轴垂直于所述触及面并且在理想情况下也垂直于所述衬底本体。如果所述旋转轴与所投影的假想本体的长轴相交,则所述旋转轴处于关于所述触及面的中心处或者接近中心处。也就是说,所述旋转轴处于所述衬底本体上的被第二接触件覆盖住的面的中心处或接近中心处。因此,尤其是在衬底本体具有较小厚度的情况下,所述旋转轴被分配得非常接近第二接触件,使得第二接触件绕所述旋转轴的旋转可以非常快速地进行,这导致该电弧的电弧电压非常迅速地上升。
该电气保护装置的衬底本体可以具有各种形式。该衬底本体有利地具有圆盘形或方盘形的本体的构造。特别优选地,所述衬底本体具有长方形构造。优选地,所述长方形衬底本体具有小的厚度。这主要对应于方盘形的本体。第二接触件优选地被布置在所述衬底本体上的中心处或稍微偏心处。
通过绕所述旋转轴安放所述衬底本体以及进而第二接触件,第二接触件可以绕所述旋转轴旋转任意角度。因此,第二接触件例如在接触面被彼此分离以后可以绕所述旋转轴旋转180°或180°以上。
通过第二接触件旋转例如180°或180°以上,可以迫使所述电弧进入窄的缝隙或者曲径(Labyrinth)中,这通过如下效应而提高电弧电压:通过与壁之间更强的接触和压力的增加来加长电弧、使电弧变窄、冷却电弧。此外,通过旋转开或转动开和/或移开所述接触件,电弧重燃的危险被显著降低。
另外,优选一种电气保护装置,其中所述旋转轴平行于所述衬底本体的长轴或与所述长轴同轴,并且其中从所述衬底本体的垂直于长轴的截面来看,所述旋转轴处于所述衬底本体的三分之一等分处。在一个有利的实施形式中,所述旋转轴与所述衬底本体的长轴同轴。由此所述衬底本体关于所述旋转轴的位置的重量分布在各处都相等。因此,所述衬底本体可以在没有大的力消耗的情况下绕所述旋转轴旋转。在此,第二接触件可以被布置在所述旋转轴上方中心处。但是也可以规定:第二接触件以与所述旋转轴稍微错开的形式被固定在所述衬底本体上。
此外,优选一种电气保护装置,其中设置止动装置以限制以可旋转形式安放的衬底本体的旋转运动,其中所述止动装置被布置在所述衬底本体的背离第一接触件的那一侧。所述止动装置尤其是在所述旋转轴与所述衬底本体的长轴稍微错开并且平行于所述衬底本体的长轴的情况下有利。由此所述止动装置可以被布置在该电气保护装置上,使得所述衬底本体的一个端部在所述衬底本体旋转时不碰撞所述止动装置,而所述衬底本体的第二端部碰撞所述止动装置。因此,所述止动装置在绕所述旋转轴的所定义的旋转、例如180°以后才限制所述衬底本体。
所述止动装置一方面用于限制所述衬底本体的旋转运动,另一方面用于使电弧通道变窄,进而用于进一步提高电弧电压。至少第二接触件在碰撞所述止动装置以后停止其旋转运动。
一旦该电气保护装置具有两个以可移动形式安放的接触件,则所述接触件之一或两个接触件可以具有止动装置。所述止动装置由绝缘材料、比如塑料或陶瓷构成。
优选地,所述止动装置在所述衬底本体绕所述旋转轴旋转150°至350°、优选旋转180°以后限制所述衬底本体。通过绕所述旋转轴旋转至少150°,足够高的电弧电压被施加到电弧,因此该电弧断开。
另外,该电气保护装置可以规定:第一接触件以可转动和/或可移动的形式安放在该电气保护装置中,和/或第一接触件以可绕第二旋转轴旋转的形式安放在该电气保护装置中。也就是说,除了第二接触件的旋转之外,还可以并行地将第一接触件以可转动和/或可移动和/或可旋转的形式安放在该电气保护装置中。在切断时,两个接触件、尤其是两个接触件的接触面彼此相分离地移动。优选地,第一接触件以可移动的形式布置在该电气保护装置中,使得第一接触件在短路而切断时与第二接触件一起移动。在此,第一接触件可以要么以弹簧弹性的形式被加上预应力,要么同样通过衔铁的运动被移动。在此,第一接触件被从第二接触件的旋转轴移动开,使得第二接触件可以绕其旋转轴自由旋转。
尤其优选一种电气保护装置,其中第一接触件以可绕旋转轴旋转的形式安放在该电气保护装置中。也就是说,不仅第二接触件而且第一接触件也在触及衔铁以后绕它们的旋转轴旋转。有利地,两个接触件之一附加地从其接触位置被移动开和/或转动开,由此所述两个接触件并不相互阻止旋转。
第一接触件的旋转轴优选地平行于第二接触件的旋转轴。
在该电气保护装置的另一优选的扩展方案中,可以规定:第一和第二接触件被布置在以可旋转的形式安放的衬底本体上。充当衬底本体的尤其是绝缘材料、例如由塑料或陶瓷制成的材料。有利地,所述接触件的旋转轴有利地穿过相应的接触件的绝缘的衬底本体。由此阻止电流沿着所述旋转轴传递,因为所述旋转轴应当充当导体。优选地,所述衬底本体的旋转可以被所述止动装置限制。也就是说,在接触件或衬底本体的特定转动之后,所述接触件/衬底本体碰撞所述止动装置,使得电弧通道变窄。
优选一种电气保护装置,其被构造为过电流保护装置或短路保护装置、尤其是被构造为线路保护开关或功率开关。另外可以设想,将该电气保护装置构造为电机保护开关。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形式中,第一接触件的转动轴被定向为平行于第二接触件的旋转轴。由此保证第一接触件从第二接触件定向地转动开。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形式中,第一接触件的旋转轴被定向为平行于第二接触件的旋转轴。这保证了所述接触件相对于彼此定向的旋转。由此避免了所述接触件的歪斜。在此,第一接触件的旋转轴并不对应于第一接触件的转动轴。
附图说明
现在参考附图按照实施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附图:
图1示出了两个接触件的闭合接触;
图2示出了在触发电气保护装置以后紧接着的在接触面之间具有电弧的情况下的接触件位置;
图3示出了第一接触件的接触面与第二接触件的接触面之间的被拉开的电弧;
图4示出了变窄的电弧通道;
图5示出了在电弧熄灭以后的接触件位置;
图6示出了在旋转轴处于衬底本体之外的情况下的两个接触件的闭合接触。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电气保护装置、尤其是过电流保护装置如功率开关或线路保护开关的第一接触件1和第二接触件11。在该图中,示出了接触件1和11的闭合状态、即接触件1和11在短路以前的状态。第二接触件11具有接触面12和衬底本体13。衬底本体13由绝缘材料构成。第二接触件11以可绕旋转轴14旋转的形式安放。优选地,旋转轴14被牢固地固定在电气保护装置之内、即被固定在该电气保护装置的壳体上。旋转轴14穿过第二接触件11的衬底本体13,其中所述旋转轴被布置为平行于衬底本体13与第二接触件11之间的触及面15。在该图中,第一接触件1的接触面2为了流通电流而与第二接触件11的接触面12有效接触。在该实施形式中,第一接触面1以可转动的形式安放,其中未示出第一接触件1的旋转轴。另外,在图1中示出了用于碰撞第二接触件11的止动装置30。止动装置30由绝缘材料、尤其是由塑料或陶瓷构成。
旋转轴14穿过触及面15在衬底本体13的方向上的正交投影。由此非常快速地进行衬底本体13进而第二接触件11的旋转,因为第二接触件11与旋转轴14之间的间距非常小。这有利地导致可以快速地建立电弧20的高电弧电压。这又导致电弧20快速地熄灭。
在图2中示出了接触件1、11在触发电气保护装置以后紧接着的位置。在第一接触件1和第二接触件11的两个接触面2和12之间形成电弧20。如图1所示,第二接触件11被未示出的衔铁或者被弹力扭转得离开其导电位置。第一接触件1与第二接触件11的扭转并行地被衔铁或被弹力转动得离开其在图1中所示的导电位置。接触件1、11的两个接触面2、12彼此相分离。第一与第二接触件1、11之间的接触被打开,接着电弧20形成。
在图3中,所产生的电弧20被拉长。第二接触件11已经完成了绕其旋转轴14大约100°的旋转,而第一接触件1已经被转动得离开其出发位置(如图1所示)大约5-15°。通过转动第一接触件1,保证了:第二接触件11可以自由旋转,并且不会由于在其旋转运动中撞上第一接触件1而受到限制。如果在该实施形式中,第一接触件1不被转动,则第二接触件11的衬底本体13将会撞击第一接触件1、尤其是撞击第一接触件1的转臂3,使得可能阻止第二接触件11进一步扭转。也可以设想,第一接触件1恰好通过第二接触件11或第二接触件11的衬底本体13的碰撞而被转动得离开其接触位置。这样,第二接触件1将是用于触发第一接触件1的转动和/或移动的触发装置。电弧20通过第二接触件11的扭转以及第一接触件1的转动被迅速拉长。由此产生更高的电弧电压。
图4示出了由止动装置30和扭转的衬底本体13构成的窄的电弧通道,所述电弧通道导致电弧电压明显升高。在此,止动装置30有利的被布置在该电气保护装置中,使得在电气保护装置的该实施形式中,第二接触件11或第二接触件11的衬底本体13在第二接触件11旋转180°后撞上止动装置30,并且因此迫使该电弧进入窄的通道中,从而电弧电压非常强烈地上升。但是,止动装置30在该电气保护装置之内的其它位置也是可以的,使得第二接触件11或第二接触件11的衬底本体13在转动小于180°的情况下就已经碰撞止动装置30。另外,止动装置30可以被布置在该电气保护装置之内,使得第二接触件11或第二接触件11的衬底本体13被扭转大于180°,例如扭转270°。
在图5中,电弧20熄灭,并且第二接触件11由于第二接触件11的扭转而被遮盖,并且由此有效地阻止了重燃。
图6示出了两个接触件1、11的闭合接触(如图1那样),其中旋转轴14在此处于衬底本体13之外。在此,旋转轴14也在衬底本体13与第二接触件11之间的触及面15的正交投影的方向上延伸。在图6中,衬底本体13的长轴16由“X”来表示。旋转轴14平行于衬底本体13的长轴16。
在图1中,旋转轴14并不从中心而是偏下地穿过衬底本体13。由此衬底本体13被划分为关于旋转轴14的两个臂(Schenkel)。下臂比上臂短。由此在衬底本体13旋转时,下臂的端部不碰撞止动装置30,而是较长的上臂的端部碰撞止动装置30。根据图1至图5,衬底本体13的较长的上臂的端部(参考图1)在衬底本体13绕旋转轴14旋转180°以后碰撞止动装置30。
本发明的核心是直接将旋转轴布置在触及面15在衬底本体的方向上的正交投影中,其中旋转轴14被布置为接近第二接触件11。这使得第二接触件11的接触面12能够特别快速地从第一接触件1的接触面2旋转开。通过第二接触面11的快速旋转以及衬底本体13的特殊构造,在分离接触面2、12时产生的电弧20的电弧电压被迅速提高,这又导致电弧20快速地熄灭。另外有利的是,通过旋转衬底本体13,旋转本体13挤在接触件2、12之间,由此电弧被迫使绕过衬底本体。
这样的电气保护装置可以被构造得较小,并且以低成本来制造,因为由于旋转轴14相对于第二接触件11的特殊布置、尤其是旋转轴14靠近于第二接触件11,所以不需要大的构件,比如转动杆,并且因此不必经过长的路程。
在电弧20熄灭以后,保证了电气保护装置最终的短路切断。具有这样的被构造为可移动的接触面1、11以及旋转轴14相对于第一接触件11的这样的布置的电气保护装置保证了在接触打开后产生的电弧20非常快速地熄灭。另外,这样的电气保护装置在必要时需要较小的燃烧室,因为通过以可旋转形式安放的接触件11已经建立电弧电压。

电气保护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电气保护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电气保护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气保护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保护装置.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气保护装置,其具有第一接触件(1)和第二接触件(11),所述接触件各自具有至少一个接触面(2,12),其中第一接触件(1)和第二接触件(11)的接触面(2,12)为了电流的流过而有效接触,并且可以为了切断该电流流动而彼此分离,其中第一接触件(1)以可移动的形式布置在该电气保护装置中,并且第二接触件(11)以可绕旋转轴(14)旋转的形式安放在该电气保护装置中,其中第二接触件(11)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