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卡结构与连接器的扣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退卡结构与扣持结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连接器的扣持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业界常用的服务器主机多为可堆叠及串连的机架式电脑主机(Rackmount computer)。此设计是将电脑主机中的主机板的尺寸大幅缩小,并分别配置中央处理单元、芯片组、存储器与硬盘,之后借由轨道引导而装入于机架内,以节省空间且方便抽换在电脑主机中,包含了中央处理器、主机板、显示卡、存储器以及各种储存装置,储存装置可为软盘机、光盘机、硬盘或是随身碟等装置。在主机板与储存装置或是其他外接设备之间为了传输信号,主机板上设有多个连接器插槽,以方便主机板可与其他装置串联,借以增加电脑主机的效能。因此,主机内部存在有相当大量的连接器。
在电脑主机中,主机板上的连接器插槽通常设于主机内部的狭小空间中,造成连接器插拔上的不便。当主机连结愈多扩充设备,使得连接器的插拔空间就更为狭窄,造成操作上更加困难。在现有技术中,连接器的拔出方式相当复杂,需要使用其他辅助工具或是特殊的操作步骤才能完成拔出的动作,对操作人员来说非常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退卡结构以及连接器的扣持结构,便于退卡操作。
本发明提出一种退卡结构,此退卡结构包括一板件与一卡扣件。板件具有一本体,而卡扣件配置于本体,且具有一卡钩、一第一臂体、一第二臂体、一枢设部以及一操作部。卡钩连接于第一臂体。枢设部枢设于本体,且连接于第一臂体与第二臂体之间。操作部滑设于本体,且连接至第二臂体。当操作部沿一第一方向滑动时,带动第一臂体与第二臂体以枢设部为中心而枢转,使得第一臂体带动卡钩往一第二方向。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板件更具有一侧壁,连接至本体的侧边,且侧壁具有一第一开口。卡钩突出于第一开口,且当操作部沿第一方向滑动时,该卡钩往第二方向退出第一开口。此外,侧壁可自本体弯折成型。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操作部具有一第二开口,而本体具有一第三开口,且第二开口与第三开口至少局部重合,当卡钩突出于第一开口时,第二开口的中心位置与第三开口的中心位置定义出操作部的滑动行程。此外,其中当卡钩退出时,第二开口的中心位置与第三开口的中心位置实质上可为重合。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实质上互相垂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其中板件更具有两导轨,分别位于本体的两侧,且操作部滑设于两导轨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其中卡扣件更具有一补强肋,连接于第一臂体与第二臂体之间。
本发明提出一种连接器的扣持结构,此扣持结构包括一框架、一板件与一卡扣件。一板件滑设于框架,且具有一本体,其中该连接器固接至本体。一卡扣件配置于本体,且具有一卡钩、一第一臂体、一第二臂体、一枢设部以及一操作部。其中卡钩连接于第一臂体。枢设部枢设于本体,且连接于第一臂体与第二臂体之间。操作部滑设于本体,且连接至第二臂体,当操作部沿一第一方向滑动时,带动第一臂体与第二臂体以枢设部为中心而枢转,使得第一臂体带动卡钩往一第二方向退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板件更具有一侧壁,连接至该本体的侧边。且侧壁具有一第一开口,卡钩突出于第一开口,且当操作部沿第一方向滑动时,卡钩往第二方向退出第一开口。此外,侧壁可自本体弯折成型。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操作部具有一第二开口,而本体具有一第三开口,且第二开口与第三开口至少局部重合。当卡钩突出于第一开口时,第二开口的中心位置与第三开口的中心位置定义出操作部的滑动行程。此外,连接器的扣持结构,其中当卡钩退出时,第二开口的中心位置与第三开口的中心位置实质上可为重合。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实质上互相垂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板件更具有两第一导轨,分别位于本体的两侧,且操作部滑设于两第一导轨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卡扣件更具有一补强肋,连接于第一臂体与第二臂体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框架具有两第二导轨,而板件更具有两第三导轨,分别位于本体的相对两侧,且板件借由两第三导轨与两第二导轨的配合而滑设于框架。其中两第二导轨其中的一具可有一挡止部,且当板件相对框架滑动时,卡钩可沿着具有挡止部的第二导轨移动,且挡止部可位于卡钩的移动路径上。此外,挡止部还可具有一卡槽,位于卡钩的移动路径上,以与卡钩相卡扣。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退卡结构与扣持结构可让使用者退卡时,只要对卡扣件的操作部朝框架的开口的方向施力,即可完成退卡动作。退卡操作的施力方向与拉出操作板体的方向相同,使操作较为简单,进而减少使用者不当操作造成机件受损的机会。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扣持装置位于初始位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扣持结构进入退卡位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扣持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200:扣持结构
110:框架
112、212:第二导轨
114:挡止部
120:板件
122:侧壁
122a:第一开口
124:本体
124a:第三开口
124b:第三开口中心
126:第一导轨
128:第三导轨
130:卡扣件
132、232:第一臂体
134:第二臂体
136:补强肋
138:操作部
138a:第二开口
138b:第二开口中心
200:连接器
H:卡钩
S:斜面
P:枢设部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L:滑动行程
A:折边
T:卡槽
Z:垂直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地一实施例中扣持装置位于初始位置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扣持结构100包括一框架110、一板件120与一卡扣件130。框架110例如可锁固于一电脑机壳(未绘示)之中。板件120滑设于框架110,且固接有一连接器200,以连接至电脑机壳内的一储存装置(未绘示)或是另一连接器(未绘示)。
本实施例中板件120具有一本体124,并且可选择性的设置一侧壁122。侧壁122可由本体124的边缘折弯成型,且具有一第一开口122a。在本实施例中,框架110可具有两第二导轨112,分别位于本体124的相对两侧。板件120更可具有两第三导轨128,分别与两第二导轨112相对应,以让板件120能够借由两第三导轨128与两第二导轨112的配合而滑设于框架110。当板件120沿着第一方向D1在框架110上滑动时,固接至板件120的连接器亦可随着板件120一起抽离框架110,而解除与储存装置或是另一连接器的连结状态。
在以下的说明中,当扣持结构100各部位均无受到外力作用时或在未变形的条件下,将此状态定义为常态(normal state),而各部位位于常态时所在位置为初始位置。
卡扣件130配置于本体124,且具有一卡钩H、一第一臂体132、一第二臂体134、一枢设部P以及一操作部138。卡钩H连接于第一臂体132,且在初始位置时突出于第一开口122a。在本实施例中,卡钩H外型为一三角形,且具有一斜面S,然而设计上并不限于此外型,亦可为其他形状。其中,当使用者在常态下对卡扣件130施力时,卡钩H脱离第一开口122a,并使卡扣件130的各部位均移动至另一位置,此时各部位所在的位置可定义为退卡位置。
操作部138滑设于本体124,且连接至第二臂体134,提供使用者操作的位置,让使用者进行退卡操作时能够轻易的对卡扣件130施力。在本实施例中,板件120更可具有两第一导轨126,分别位于操作部138的两侧。两第一导轨126用以导引操作部138,以让操作部138沿着第一方向D1相对本体124滑动。
枢设部P枢设于本体124,且连接于第一臂体132与第二臂体134之间。在扣持结构100进入退卡位置的操作过程中,枢设部P可做为第一臂体132与第二臂体134枢转时的转轴,并且可将卡扣件130固定于本体124上。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部138还可具有一第二开口138a,而本体124可具有一第三开口124a,且第二开口138a与第三开口124a在常态下至少局部重合,此局部重合的面积必须足以容纳使用者的手指,让使用者能够以手指同时对操作部138与板件120施力。在初始位置时,第二开口138a的中心位置与第三开口124a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即为操作部138的滑动行程L。
此外,卡扣件130还可设有一补强肋136,连接于第一臂体132与第二臂体134,以增加卡扣件130的强度。在退卡动作中,操作部138带动第一臂体132与第二臂体134枢转时,补强肋136可辅助第二臂体134带动第一臂体132转动。
另外,两第二导轨112其中之一还可具有一挡止部114,用以止挡卡钩H移动,以将板件120限位于框架110上。在安装连接器时,将板件120插入框架110,且相对框架110滑动时,卡钩H沿着具有挡止部114的第二导轨112移动,且挡止部114位于卡钩H的移动路径上。在板件120插入框架110的过程中,卡钩H的斜面S会与挡止部114相抵接,使得卡钩H沿着一第二方向D2被推离第一开口122a。此时,板件120即可继续在第二导轨112之间滑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方向D2可垂直于第一方向D1。
在卡钩H通过挡止部114之后,并且连接器也联结至其他装置时,第一臂体132的弹力会将卡钩H推回穿出第一开口的122a位置,此时扣持结构100即位于初始位置。当扣持结构100位于初始位置时,挡止部114可相邻于第一开口122a并且挡住卡钩H,让卡钩H无法在第二导轨112上移动。因此,板件120无法沿着第一方向D1在框架110上滑动,便可将板件120稳固的固定于框架110上。
图2为图1的扣持结构进入退卡位置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与图2,当扣持结构100要进行退卡操作时,将操作部138沿着第一方向D1移动一个滑动行程L的距离,使第二开口138a的中心138b与第三开口124a的中心124b完全重合。此时操作部138会带动第二臂体134,使第二臂体134与第一臂体132以枢设部P为中心枢转。第一臂体132带动卡钩H往第二方向D2移动,让卡钩H脱离第一开口122a,此时扣持结构100即进入退卡位置。当卡钩H脱离第一开口122a后,便无其他物件与挡止部114作用,使用者即可沿着第一方向D1继续对操作部138施力,将板件120抽出框架110,便完成退卡操作。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扣持装置的局部示意图。请参照图3,扣持结构200大部分结构均与图1所示的扣持结构100相同,以下将针对不同的部份加以说明。本实施例中,板体220不具有侧壁,而第二轨道212具有折边A,此折边A可贴齐板体220的两侧,用以限制板体220在Z方向上的移动。
在卡钩H移动路径上设有一挡止部214,此挡止部214可为折边A上的一卡槽T。在常态下,卡钩H会卡置于卡槽T中,使板体220固定于框架上。扣持结构200进行退卡操作时,第一臂体232在板体220上枢转,带动卡钩H往第二方向D2移动,使卡钩H脱离卡槽T,扣持结构200即可进入退卡位置,将板体220抽离框架。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扣持结构可让使用者进行退卡操作时,只需要将卡扣件往框架的开口方向施力,即可完成退卡,而且不需使用其他辅助工具或是对其他方向施力,让使用者能更快速便利的完成拔除连接器的程序。退卡操作的施力方向与操作板体拔出轨道的方向一致,可提供使用者更简单的操作程序,避免使用者操作失误造成机件的损坏。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