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1081973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17.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305839.0

申请日:

2008.11.28

公开号:

CN101752757A

公开日:

2010.06.23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H01R 24/38申请日:20081128授权公告日:20120718终止日期:20121128|||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R 24/02申请日:20081128|||公开

IPC分类号:

H01R24/02; H01R13/629; H01R13/02; H01R13/46

主分类号:

H01R24/02

申请人: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胡兰平; 霍卫杰; 胡永辉

地址:

215316 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市开发区高科技工业园北门路99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连接器,用于与对接电连接器对接,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以及一体成型于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金属壳体包括露在绝缘本体外的对接部,对接部具有上边缘及下边缘,内表面设有向对接部中心突起的凸包,其中下边缘至少向上凹设有一个切口,切口位于凸包的下方,切口的顶面与绝缘本体相隔一定距离,对接部与对接电连接器对接时,凸包受到向外的挤压力,由于对接部的下边缘不完全收容于绝缘本体,对接部可向外发生形变,凸包向外发生位移,从而避免挤破凸包。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电连接器,用于与对接电连接器对接,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以及一体成型于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金属壳体包括露在绝缘本体外的对接部,对接部具有上边缘及下边缘,内表面设有向对接部中心突起的凸包,其特征在于:下边缘至少向上凹设有一个切口,切口位于凸包的下方,切口的顶面与绝缘本体相隔一定距离。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由金属片卷合而成,卷合处形成有接缝,接缝与切口相间隔。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本体部及自本体部一侧向上延伸的容置部,容置部具有自本体部向上延伸的挡板及自挡板一侧延伸的环状部,环状部位于本体部上方且悬空设置,导电端子进一步包括设置于环状部和本体部之间的连接部。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自环状部下边缘垂直向下延伸直至与本体部相接。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挡板相对设置。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部成C形,具有导引面。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围绕导电端子的容置部且与容置部同轴。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包括平板部、自平板部一侧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一支撑部,以及自平板部另一侧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二支撑部,第一、第二支撑部两侧分别设有若干倒刺,绝缘本体设有收容第一、第二支撑部的第一、第二收容槽,倒刺分别与第一、第二收容槽发生干涉。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自与挡板相对的一侧进一步延伸有焊接部。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还包括自对接部两侧向远离对接部方向弯折延伸的一对相对设置的支撑脚,以及位于对接部另一侧的焊接脚。

说明书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指一种用于射频通讯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通讯设备和计算机等各种电子设备中,为了在大致平行配置的两块印刷电路板间实现高频信号传输,需要在各印刷电路板上安装同轴连接器组件。
同轴连接器组件一般包括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现有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组装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以及一体成型于绝缘本体内的金属壳体,金属壳体包括对接部、自对接部两侧向远离对接部方向弯折延伸的一对相对设置的支撑脚,以及位于对接部另一侧的焊接脚,对接部具有上边缘及下边缘,内表面设有向中心突起的凸包,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对接时,凸包受到插头连接器向外的挤压力,由于对接部的下边缘完全收容于绝缘本体内,对接部无法向外形变,凸包容易被插头连接器挤破,下次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对接时,两者结合不牢固,影响插拔力。
为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特设计一种具有良好插拔力的电连接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插拔力的电连接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用于与对接电连接器对接,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以及一体成型于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金属壳体包括露在绝缘本体外的对接部,对接部具有上边缘及下边缘,内表面设有向对接部中心突起的凸包,其中下边缘至少向上凹设有一个切口,切口位于凸包的下方,切口的顶面与绝缘本体相隔一定距离。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电连接器对接部的下边缘至少向上凹设有一个切口,切口位于凸包的下方,切口的顶面与绝缘本体相隔一定的距离,本发明电连接器与对接电连接器对接时,凸包受到向外的挤压力,由于对接部的下边缘不完全收容于绝缘本体,对接部可向外发生形变,凸包向外发生位移,从而避免对接电连接器挤破凸包,影响本发明电连接器与对接电连接器之间的插拔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立体爆炸图;
图3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绝缘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电连接器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电连接器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各个视图。
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电连接器用于与对接电连接器对接,包括绝缘本体1、收容于绝缘本体1的导电端子2,以及一体成型于绝缘本体1的金属壳体3。
请参阅图4所示,导电端子2包括本体部21及自本体部21一侧向上延伸的容置部22,所述本体部21包括平板部211、自平板部211相对两侧垂直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一支撑部213和第二支撑部215,以及自平板部211另一侧向下延伸的焊接部217,其中第一支撑部213呈倒“T”形,第二支撑部215呈“L”形,第一支撑部213和第二支撑部215两端分别设有若干倒刺(未标示),便于将导电端子2固持于绝缘本体1中,焊接部217分别与第一支撑部213、第二支撑部215成90度夹角;所述容置部22包括自平板部211垂直向上延伸的挡板221及自挡板221一侧顺时针延伸的环状部223,其中环状部223呈“C”形,置于平板部211上方并悬空设置,容置部22进一步具有导引面225,使本发明电连接器便于与对接的电连接器对接。导电端子2进一步具有置于环状部223和平板部211之间的连接部23,连接部23自环状部223下边缘垂直向下延伸直至与平板部211相接,连接部23与挡板221相对设置并与焊接部217位于同侧,在环状部223受到挤压时,由于环状部223与平板部211之间设有连接部23,平板部211通过连接部23对环状部223提供向上的支撑力,从而避免环状部223向下倾斜,使本发明电连接器与对接电连接器对接时性能稳定。
请参阅图2至图3所示,绝缘本体1包括基座11及自基座11中部向上突设的圆柱形收容部12,所述基座11大致呈方形,具有上表面111及与上表面111相对的底面113,其中上表面111设有若干凹槽1111,底面113设有第一收容槽1131和第二收容槽1133,导电端子2的第一支撑部213置于第一收容槽1131中,第二支撑部215置于第二收容槽1133中,第一支撑部213和第二支撑部215两侧的倒刺分别与第一、第二收容槽1131、1133发生干涉,从而使导电端子2固持于绝缘本体1中。底面113进一步设有第三收容槽1135,焊接部217置于第三收容槽1135中,焊接部217伸出绝缘本体1外,底面113两侧设有一对相对设置的第一容置槽1137及位于底面113另一侧的第二容置槽1139;所述圆柱形收容部12设有贯穿基座11底面113的收容腔121,收容腔121用于容纳导电端子2,具有收容挡板221的凹部1211。
请参阅图2所示,金属壳体3包括围绕导电端子2容置部22的对接部31、自对接部31相对两侧向远离对接部31方向弯折延伸的一对相对设置的支撑脚33,以及位于对接部31另一侧向外弯折延伸的焊接脚35,所述金属壳体3一体成型于绝缘本体1中,对接部31置于凹槽1111中并露出凹槽1111,支撑脚33位于第一容置槽1137中,焊接脚33位于第二容置槽1139中,支撑脚33和焊接脚33分别伸出绝缘本体1外,对接部31具有上边缘311及下边缘313,对接部31内表面设有向对接部31的中心突起的凸包315,其中下边缘313至少向上凹设有一个切口3131,前述凸包315位于切口3131的上方,金属壳体3与绝缘本体1结合在一起后,切口3131的顶面3133与基座11的上表面111相隔一定间隔,本发明电连接器与对接电连接器对接时,对接电连接器挤压凸包315,由于切口3131的顶面3133与基座11的上表面111相隔一定间隔,对接部31可向外发生形变,凸包315向外发生位移,避免对接电连接器挤破凸包315,影响本发明电连接器与对接电连接器之间的插拔力,所述对接部31由金属片卷合而成,卷合处形成有接缝(未标示),前述切口3131与接缝相间隔。
下面介绍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组装过程:请参阅图1所示,首先金属壳体3一体成型于绝缘本体1内,然后将导电端子2从绝缘本体1的底面113装入绝缘本体1,其中对接部31、容置部22及收容部12同轴。
请参阅图5所示,本发明中金属壳体3包括置于绝缘本体1外的对接部31,对接部31具有上边缘311及下边缘313,内表面设有向对接部31中心突起的凸包315,其中下边缘313至少向上凹设有一个切口3131,切口3131位于凸包315下方,切口3131的顶面3133与绝缘本体1相隔一定间隔,如此本发明电连接器与对接电连接器对接时,对接部31可向外发生形变,凸包315向外发生位移,避免挤破凸包315,既而影响本发明电连接与对接电连接器之间的插拔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方式,不是全部或唯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发明说明书而对本发明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电连接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电连接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电连接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连接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连接器.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连接器,用于与对接电连接器对接,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以及一体成型于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金属壳体包括露在绝缘本体外的对接部,对接部具有上边缘及下边缘,内表面设有向对接部中心突起的凸包,其中下边缘至少向上凹设有一个切口,切口位于凸包的下方,切口的顶面与绝缘本体相隔一定距离,对接部与对接电连接器对接时,凸包受到向外的挤压力,由于对接部的下边缘不完全收容于绝缘本体,对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