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电复位电路.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081520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79.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044123.X

申请日:

2008.12.17

公开号:

CN101753119A

公开日:

2010.06.2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H03K 17/22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变更后: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201206 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桥路1188号变更后: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祖冲之路1399号|||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3K 17/22申请日:20081217|||公开

IPC分类号:

H03K17/22

主分类号:

H03K17/22

申请人:

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

发明人:

孟醒; 李兆桂; 陈涛

地址:

201206 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桥路118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代理人:

顾继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电复位电路,包括电压分压部分和电压检测部分,所述电压分压部分包括在电源端和地之间串联的至少两个NMOS管,其中每个NMOS管的栅极与其各自的漏极相连接,第一个NMOS管的漏极接电源端,后一个NMOS管的漏极连接前一个NMOS管的源极,最后一个N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电压检测部分包括一个NMOS管和一个PMOS管,所述PMOS管的源极接到电源端,栅极接地,漏极接NMOS管的漏极,该NMOS管的源极接地,栅极连接到电压分压部分中一个NMOS管的漏极,所述PMOS管的漏极连接一个反相器的输入端。本发明通过采用串联的NMOS管代替现有的分压电阻,其电路结构非常简单,并且降低了工作电流,同时减少了所占用芯片的面积。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上电复位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压分压部分和电压检测部分,所述电压分压部分包括在电源端和地之间串联的至少两个NMOS管,其中每个NMOS管的栅极与其各自的漏极相连接,第一个NMOS管的漏极接电源端,后一个NMOS管的漏极连接前一个NMOS管的源极,最后一个N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电压检测部分包括又一个NMOS管和一个PMOS管,所述PMOS管的源极接到电源端,栅极接地,漏极接电压检测部分的NMOS管的漏极,该NMOS管的源极接地,栅极连接到电压分压部分中除第一个NMOS管的其它任意一个NMOS管的漏极,所述PMOS管的漏极连接一个反相器的输入端,所述反相器的输出端为所述上电复位电路的输出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电复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分压部分中第一个NMOS管的漏极通过一个电阻连接到电源端。

说明书


IDD=VDDR1+R2+VDDR3+RN1]]>

    式中RN1是NMOS N1的导通电阻,通常远小于R3,可忽略。因此

    IDD=VDDR1+R2+VDDR3]]>

    为了降低功耗,R1、R2和R3的电阻值必须很大。假设VDD=3V,要求IDD<1uA,则要求R1+R2>6MΩ,R3>6MΩ。在通常的CMOS工艺中,12MΩ的电阻将会占用非常大的芯片面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上电复位电路,能够采用简单的电路结构,可以降低工作电流,同时减少所占用芯片的面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上电复位电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电压分压部分和电压检测部分,所述电压分压部分包括在电源端和地之间串联的至少两个NMOS管,其中每个NMOS管的栅极与其各自的漏极相连接,第一个NMOS管的漏极接电源端,后一个NMOS管的漏极连接前一个NMOS管的源极,最后一个N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电压检测部分包括又一个NMOS管和一个PMOS管,所述PMOS管的源极接到电源端,栅极接地,漏极接电压检测部分的NMOS管的漏极,该NMOS管的源极接地,栅极连接到电压分压部分中除第一个NMOS管的其它任意一个NMOS管的漏极,所述PMOS管的漏极连接一个反相器的输入端,所述反相器的输出端为所述上电复位电路的输出端。

    本发明通过采用串联的NMOS管代替现有的分压电阻,其电路结构非常简单,并且降低了工作电流,同时减少了所占用芯片的面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上电复位电路的电路图;

    图2和图3为本发明上电复位电路实施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电复位电路,如图2所示,包括电压分压部分和电压检测部分,所述电压分压部分包括在电源端和地之间串联的至少两个NMOS管,其中每个NMOS管的栅极与其各自的漏极相连接,第一个NMOS管的漏极接电源端,后一个NMOS管的漏极连接前一个NMOS管的源极,最后一个N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电压检测部分包括又一个NMOS管和一个PMOS管,所述PMOS管的源极接到电源端,栅极接地,漏极接电压检测部分的NMOS管的漏极,该NMOS管的源极接地,栅极连接到电压分压部分中除第一个NMOS管的其它任意一个NMOS管的漏极,所述PMOS管的漏极连接一个反相器的输入端,所述反相器的输出端为所述上电复位电路的输出端。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如图3所示,其电压分压部分包括在电源端和地之间串联的3个NMOS管N2、N3和N4,其中每个NMOS管的栅极与其各自的漏极相连接,NMOS管N4的漏极通过一个电阻R3接到电源端,NMOS管N3的漏极连接NMOS管N4的源极,NMOS管N2的漏极连接NMOS管N3的源极,NMOS管N2的源极接地,所述电压检测部分包括NMOS管N5和PMOS管P1,所述PMOS管P1的源极接到电源端,栅极接地,漏极接NMOS管N5的漏极,NMOS管N5的源极接地,栅极连接到NMOS管N2的漏极,所述PMOS管P1的漏极连接一个反相器I2的输入端V4,所述反相器I2的输出端为所述上电复位电路的输出端。

    如图3所示的电路仅为本发明地一个实施例,电压分压部分节点V3和地之间串联的NMOS个数不限于1个,也可以是多个NMOS串联;节点V3和电阻之间的NMOS个数不限于2个,也可以是1个或多个;串联的电阻R3也可以去除。上电复位电平值决定分压电路的上下晶体管数目比例,电阻R3可以对分压电平的详细值进行调整。

    本发明上电复位电路工作过程如下:

    在上电过程中,电源电压VDD由0V逐渐升高,电压分压部分产生的待测电压V3也从0V逐渐升高,且与电源电压VDD保持一定的比例。当电压V3小于NMOS管N5的阈值电压VT5时,NMOS管N5关断。而PMOS管P1由于其栅极接地,其始终处于导通状态。此时电压V4为高电平,经反相器I2输出一个低电平的复位信号。

    当电源电压VDD上升到一定值时,待测电压V3大于NMOS管N5的阈值电压VT5,NMOS管N5导通。由于NMOS管N5的导通电阻远小于PMOS管P1的导通电阻,因此电压V4位低电平,经反相器I2输出一个高电平的复位信号。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采用串联的NMOS管代替现有的分压电阻,其电路结构非常简单,并且降低了工作电流,同时减少了所占用芯片的面积。

上电复位电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上电复位电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上电复位电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电复位电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电复位电路.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电复位电路,包括电压分压部分和电压检测部分,所述电压分压部分包括在电源端和地之间串联的至少两个NMOS管,其中每个NMOS管的栅极与其各自的漏极相连接,第一个NMOS管的漏极接电源端,后一个NMOS管的漏极连接前一个NMOS管的源极,最后一个N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电压检测部分包括一个NMOS管和一个PMOS管,所述PMOS管的源极接到电源端,栅极接地,漏极接NMOS管的漏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