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泛用型连接端子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广泛应用于小型电子设备中电路基板及其电子构件之间连接的泛用型连接端子及其该泛用型连接端子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小型电子设备的电路往往集成度较高,而且其电子构件也日趋微型化。电子设备的电子构件以及电路基板通过连接器或者连接端子实现信号传输。传统的连接端子需要经受较高的温度以及实现连接时需要较大的插拔力,由于高温或者外力的作用,容易对连接端子或者电子构件以及电路基板一些部位造成较大的冲击力,从而致使发生扭曲变形,导致连接端子与连接的电子构件以及电路基板连接不稳,无法精确的组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广泛应用于小型电子设备中电路基板及其电子构件之间连接的泛用型连接端子,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泛用型连接端子,包括端子主体,设置于该连接端子顶端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前端为料带连接部;还包括所述端子顶端背对通孔一端延伸弯折成型连接凸部;还包括端子主体下侧面延伸弯折成型的焊接端面;所述连接凸部优选为倒“U”型。
优选的方案是:一种泛用型连接端子,包括端子主体,设置于该连接端子顶端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前端为料带连接部;还包括所述端子顶端背对通孔一端水平延伸成型的吸取部,以及所述吸取部延伸弯折成型连接凸部;以及端子主体下侧面延伸弯折成型的焊接端面;所述连接凸部优选为倒“U”型。
更为优选的方案是:一种泛用型连接端子,包括端子主体,设置于该连接端子顶端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前端为料带连接部;还包括所述端子顶端背对通孔一端水平延伸成型的吸取部,以及所述吸取部延伸弯折成型的挠曲部,以及所述挠曲部延伸弯折成型的连接凸部;还包括端子主体下侧面延伸弯折成型的焊接端面;所述连接凸部优选为倒“U”型。
更为优选的方案是:一种泛用型连接端子,包括端子主体,设置于该连接端子顶端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前端为料带连接部;还包括所述端子顶端背对通孔一端水平延伸成型的吸取部,以及所述吸取部延伸弯折成型的弯折部,以及所述弯折部延伸成型的挠曲部,以及所述挠曲部延伸弯折成型的连接凸部;还包括端子主体下侧面延伸弯折成型的焊接端面;所述连接凸部优选为倒“U”型。
更为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的连接凸部顶部设置有成型圆弧的凸点;所述的连接凸部前沿为向内渐缩与圆角设计。
更为优选的方案是:还包括压力控制装置,所述的压力控制装置为连接端子顶端向下弯折成型的凸缘部;或者为端子主体上侧面延伸弯折成型的限高部。
更为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的端子主体沿通孔的侧面设置有过切口。
更为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的连接端子为一整体带状金属材料成型。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泛用型连接端子的制备工艺,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泛用型连接端子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A.将一带状金属材料顶端下料形成一通孔,所述通孔的前端为料带连接部,其长边方向向后水平延伸一水平区域形成供吸取机器吸取的吸取部;
B.吸取部继续延伸弯折形成一挠曲部,反折后经有向上弯曲通过端子顶端的通孔形成连接凸部;所述连接凸部优选为倒“U”型;
C.将长边方向两侧便向下弯曲成型后再次弯折成焊接端面。
优选的方案是:
所述步骤A)的通孔上端有一向下弯折成型的凸缘部;或者为端子主体上侧面延伸弯折成型的限高部;
所述步骤A)在形成吸取部之后,形成挠曲部之前,由吸取部继续延伸形成一弯折部;
所述步骤A)端子主体沿通孔的侧面及后端延长部设置有过切口;
所述步骤B)地连接凸部的顶端设置有一成型圆弧的凸点;所述的连接凸部前沿为向内渐缩与圆角设计。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泛用型连接端子,采用冲压加工等方式,将带状金属材料弯折成特定形状。连接端子顶端由下料加工形成一通孔,该通孔用于带状金属材料延伸弯折成型的连接凸部穿出,所述金属材料优选采用Be-Cu 190HM合金及其可具有相同效果的可替代金属材料。带状金属材料在其长边方向向后水平延伸出一水平区域,可供机器吸取的吸取部(延长部),方便机械化作业;为了增加端子的弹性强度,在吸取部后面采用了增设一弯曲部设计;其后延展成型一挠曲部,并延展反折引接成几何形状,形成作用力臂,再经由向上弯折通过端子顶端的通孔形成连接凸部。
带状金属材料长边方向两侧边向下弯曲成特定高度后(此高度可以依据电子设备的要求,对带状金属材料进行设计开料),向内相对弯折成底部可供焊接的焊接平面(本发明也可以是向外相向反折,或者一面向内,一面向外,均能实现弯折成焊接面的效果),两侧边向下的弯曲设计除可以固定端子的接触高度外,还具备保护端子接触部的运动以及提高本发明所述的泛用型端子的机械强度。
在本发明所述的泛用新型端子的优选方案中,通过在端子的连接凸部顶端或者接近于顶端设置有一成型圆弧的凸点,用来增加端子接触的稳定性;同时,在端子连接凸部前端采用向内减缩与圆角的设计,可以减低在运动过程中左右晃动可能产生与其设备边缘的摩擦阻力。在端子的通孔上端设计有一向下弯曲的凸缘部,可以用来调节控制端子连接凸部的最高点位置,以及通过调节预压量来控制端子的正向力量;本优选方案也可以通过端子主体上侧面延伸弯折成型的限高部来替代。
为了使本发明所述的泛用型连接端子的需要弯折成型的部位弯折到位,在下料时,通孔两侧便设置有过切设计,在其后端延伸部也设置有过切设计。为了能使本发明所述的泛用新型连接端子的连接凸部下压运动时顺利通过通孔,在连接凸部前缘位置与通孔边缘位置设计有足够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泛用型连接端子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泛用型连接端子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泛用型连接端子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泛用型连接端子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泛用型连接端子优选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泛用型连接端子另一优选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2所述的泛用型连接端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泛用型连接端子60,包括端子主体,设置于该连接端子顶端的通孔61,所述通孔的前端为料带连接部10;还包括端子顶端背对通孔一端水平延伸成型的吸取部(延长部)62,以及吸取部延伸弯折成型的弯折部101,所述弯折部101延伸成型的挠曲部63,以及所述挠曲部延伸弯折部64引接成几何形状形成作用力臂,顺延成型并穿过通孔61形成连接凸部65,所述连接凸部65优选倒“U”型;还包括端子主体下侧面延伸弯折成型的焊接端面67。
本实施例所述的泛用型连接端子,采用冲压加工等方式,将带状金属材料弯折成特定形状。连接端子顶端由下料加工形成一通孔,该通孔用于带状金属材料延伸弯折成型的连接凸部穿出,所述金属材料优选采用Be-Cu 190HM合金及其可具有相同效果的可替代金属材料。带状金属材料在其长边方向向后水平延伸出一水平区域,可供机器吸取的吸取部(延长部),方便机械化作业;为了增加端子的弹性强度,在吸取部后面采用了增设一弯曲部设计;其后延展成型一挠曲部,并延展反折引接成几何形状,形成作用力臂,再经由向上弯折通过端子顶端的通孔形成连接凸部。
带状金属材料长边方向两侧边66向下弯曲成特定高度后(此高度可以依据电子设备的要求,对带状金属材料进行设计开料),向内相对弯折成底部可供焊接的焊接平面67(本发明也可以是向外相向反折,或者一面向内,一面向外,均能实现弯折成焊接面的效果),两侧边向下的弯曲设计除可以固定端子的接触高度外,还具备保护端子接触部的运动以及提高本发明所述的泛用型端子60的机械强度。
在本实施例所述的泛用新型端子的优选方案中,通过在端子的连接凸部顶端或者接近于顶端设置有一成型圆弧的凸点71,用来增加端子接触的稳定性;同时,在端子连接凸部前端采用向内减缩与圆角72的设计,可以减低在运动过程中左右晃动可能产生与其设备边缘的摩擦阻力。在端子的通孔上端设计有一向下弯曲的凸缘部81,可以用来调节控制端子连接凸部的最高点位置,以及通过调节预压量来控制端子的正向力量。
为了使本实施例所述的泛用型连接端子的需要弯折成型的部位弯折到位,在下料时,通孔两侧便设置有过切91设计,在其后端延伸部也设置有过切设计。为了能使本发明所述的泛用新型连接端子的连接凸部下压运动时顺利通过通孔,在连接凸部前缘位置与通孔边缘位置设计有足够的空间。
实施例2
如图7所示,一种泛用型连接端子,包括端子主体,设置于该连接端子顶端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前端为料带连接部;还包括端子顶端背对通孔一端水平延伸成型的吸取部(延长部),吸取部延伸成型的挠曲部63’(本实施例也可以在吸取部之后延伸弯折成型的弯折部,通过弯折部延伸成型的挠曲部63’),以及所述挠曲部延伸弯折部引接成几何形状形成作用力臂,顺延成型并穿过通孔形成连接凸部65’,所述连接凸部65’优选为倒“U”型;还包括端子主体下侧面延伸弯折成型的焊接端面。
本实施例所述的泛用型连接端子,采用冲压加工等方式,将带状金属材料弯折成特定形状。连接端子顶端由下料加工形成一通孔,该通孔用于带状金属材料延伸弯折成型的连接凸部穿出,所述金属材料优选采用Be-Cu 190HM合金及其可具有相同效果的可替代金属材料。带状金属材料在其长边方向向后水平延伸出一水平区域,可供机器吸取的吸取部(延长部),方便机械化作业;为了增加端子的弹性强度,可以在吸取部后面采用增设一弯曲部的设计;其后延展成型一挠曲部,并延展反折引接成几何形状,形成作用力臂,再经由向上弯折通过端子顶端的通孔形成连接凸部。
带状金属材料长边方向两侧边向下弯曲成特定高度后(此高度可以依据电子设备的要求,对带状金属材料进行设计开料),向内相对弯折成底部可供焊接的焊接平面(本发明也可以是向外相向反折,或者一面向内,一面向外,均能实现弯折成焊接面的效果),两侧边向下的弯曲设计除可以固定端子的接触高度外,还具备保护端子接触部的运动以及提高本发明所述的泛用型端子的机械强度。
在本实施例所述的泛用新型端子的优选方案中,通过在端子的连接凸部顶端或者接近于顶端设置有一成型圆弧的凸点71’,用来增加端子接触的稳定性;同时,在端子连接凸部前端采用向内减缩与圆角的设计,可以减低在运动过程中左右晃动可能产生与其设备边缘的摩擦阻力。通过端子主体上侧面延伸弯折成型的限高部82’来调节控制端子连接凸部的最高点位置,以及通过调节预压量来控制端子的正向力量。
为了使本实施例所述的泛用型连接端子的需要弯折成型的部位弯折到位,在下料时,通孔两侧便设置有过切91’设计,在其后端延伸部也设置有过切设计。为了能使本发明所述的泛用新型连接端子的连接凸部下压运动时顺利通过通孔,在连接凸部前缘位置与通孔边缘位置设计有足够的空间。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