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业务系统和基于融合业务的切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融合业务系统和基于融合业务的切换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IP化的发展,传统的电信业务需要向IP化的下一代网络转移。目前,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简称为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2(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 2,简称为3GPP2)以及电信和互联网融合业务及高级网络协议(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ternet Converged Servicesand Protocols for Advanced Networking,简称为TISPAN)标准组织都将会话初始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简称为SIP)作为下一代核心网络的基础协议,并将基于SIP协议的IP网络作为业务应用的网络基础。在网络融合的背景下,融合业务系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融合业务系统是一种基于下一代网络的全新系统架构,在融合业务系统中,各种异构网络并存,能够互通并实现无缝连接和切换,但融合业务系统并不是呆板地将多种业务进行叠加,而是集成了目前的多种业务功能,可以实现用户使用短信、彩信、邮件、语音等业务的实际体验,用户在使用业务时,只需要关注该业务采用的是即时通讯方式还是非即时通讯方式,而不需要关注业务所使用的形式。
融合业务系统基于融合的网络对外提供业务,因此,可为多种接入方式和多种处理能力的终端提供业务。通常,会出现业务在不同的终端设备之间进行自由切换的情况,例如,用户正在通过终端设备1与终端设备3进行融合业务交互,由于某种原因,用户希望通过终端设备2继续与终端设备3进行融合业务交互,目前,对于如何将该融合业务从终端设备1切换到终端设备2,以使用户继续使用该融合业务,尚未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考虑到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需要一种技术来解决如何将融合业务在不同的终端设备之间进行业务切换的问题而提出本发明,为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融合业务系统及基于融合业务的切换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基于融合业务的切换方法,用于在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存在业务连接的情况下,使目标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业务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基于融合业务的切换方法包括:融合业务系统接收来自指定终端设备的第一切换请求,其中,第一切换请求用于请求在目标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之间建立业务连接;融合业务系统向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第二切换请求,其中,第二切换请求用于指示目标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业务连接。
进一步地,在融合业务系统向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第二切换请求之后,该方法包括:响应于第二切换请求,目标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业务连接请求,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业务连接。
优选地,在目标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业务连接之后,上述方法进一步包括:融合业务系统向指定终端设备发送通知消息,以使指定终端设备获知目标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业务连接。
其中,在融合业务系统向指定终端设备发送通知消息之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融合业务系统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业务中断消息,以使第一终端设备中断与第二终端设备的业务连接。
其中,第一切换请求中携带的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目标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目标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第一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第一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第二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第二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业务连接标识。
上述第一切换请求中携带的信息还可以包括:指定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指定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相应地,融合业务系统向目标终端发送第二切换请求之前,方法还包括:融合业务系统根据指定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和指定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对指定终端设备进行合法性鉴权。
其中,第二切换请求中携带的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目标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目标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第一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第一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第二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第二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
其中,指定终端设备包括以下之一:目标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除目标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以外的其它终端设备。
其中,融合业务系统通过会话初始协议的核心承载网络与指定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目标终端设备进行消息交互。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融合业务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融合业务系统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指定终端设备的第一切换请求,其中,第一切换请求用于请求在目标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之间建立业务连接;发送模块,用于向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第二切换请求,其中,第二切换请求用于指示目标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业务连接。
其中,第一切换请求中携带的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目标终端设备地终端标识、目标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第一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第一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第二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第二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业务连接标识、指定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指定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第二切换请求中携带的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目标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目标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第一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第一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第二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第二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
通过本发明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在融合业务系统中进行业务切换的方法,通过本发明,用户能够方便地选择终端设备进行融合业务的切换,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了用户的业务体验。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基于融合业务的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基于融合业务的切换方法的消息交互处理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系统实施例的融合业务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4是根据图3所示的融合业务系统的具体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功能概述
如上所述,在融合业务系统中,如果用户正在利用终端设备1(例如,该终端设备1可以为PC)使用融合业务,其中,终端设备1和终端设备2之间建立有该融合业务的业务连接。这时用户由于某种原因不想使用终端设备1使用该融合业务,希望将正在进行的融合业务从终端设备1切换到终端设备3(例如,该终端设备3可以为手机)上,即在终端设备3与终端设备2之间建立业务连接,以在用户外出时能继续使用该融合业务。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实现该业务切换功能的方法,通过上述各终端设备与融合业务系统之间的消息交互,实现将终端设备3取代终端设备1,与终端设备2建立融合业务的业务连接。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实施例,在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之前,首先对融合业务系统进行说明,融合业务系统可以包括会话和消息处理模块和融合业务客户端模块,其中,会话和消息处理模块用于负责融合业务的会话交互和消息交互,并可以分成参与者角色和控制者角色两种,当该模块作为参与者角色时,主要对用户的会话和消息的发起与接收进行格式检查,鉴权处理等,当该模块作为控制者角色时,主要对群组性业务进行控制和鉴权处理;融合业务客户端模块,用于融合业务客户端与会话和消息处理模块交互,用于完成融合业务系统所提供的各个功能,如果融合业务客户端与其归属的融合业务系统属于同一域,则融合业务客户端与融合业务系统之间的消息交互不需要通过SIP/IP CORE承载网络进行消息转发,如果融合业务客户端与其归属的融合业务系统属于不同的域,融合业务客户端与融合业务系统之间的消息交互需要通过SIP/IP CORE承载网络进行消息转发。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
方法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融合业务的切换方法。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融合业务的切换方法的流程图,用于在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存在业务连接的情况下,使目标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业务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在图1中以步骤的形式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图1中所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虽然在图1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2至步骤S104)。
步骤S102,融合业务系统接收来自指定终端设备的第一切换请求,其中,第一切换请求用于请求在目标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之间建立业务连接;
步骤S104,融合业务系统向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第二切换请求,其中,第二切换请求用于指示目标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业务连接。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在融合业务系统中进行业务切换的方法,通过本发明,用户能够方便地选择终端设备进行融合业务的切换,满足的用户的需求,提高了用户业务体验。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本发明图1所示的方法进行详细描述,为了描述清楚,在说明该实例之前,对该实例的业务应用场景进行说明,用户正在通过终端设备C与终端设备D之间的业务连接进行融合业务处理,此时,用户通过终端设备A(即,上文所述的指定终端设备)发出进行终端切换的指示信息,希望终端设备B(即,上文所述的目标终端设备)取代终端设备C(即,上文所述的第一终端设备)后,与终端设备D(即,上文所述的第二终端设备)之间建立业务连接,在融合业务系统不作为业务中继的情况下,基于融合业务系统的不同终端设备之间的自由切换业务的包括以下处理。
首先,用户使用终端设备A列出可供切换的终端设备的信息,例如,终端设备的信息可以包括各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各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等。用户选择其中一个终端设备,例如终端设备B作为业务切换的目标终端设备,用户通过终端设备A向融合业务系统发送终端第一切换请求,该第一切换请求中携带有用于指示终端设备B与终端设备D建立业务连接的第一切换信息,其中,该第一切换信息中包含终端设备B的信息以及需要切换的业务信息,例如,终端设备B的信息可以包括终端设备B的标识、终端设备B的地址信息,需要切换的业务信息可以包括正在进行业务的终端设备C和对端终端设备D的信息,终端设备C的信息可以包括终端设备C的标识、终端设备C的地址信息,终端设备D的信息可以包括终端设备D的标识、终端设备D的地址信息,以及终端设备C与终端设备D之间的业务连接标识。优选地,该第一切换信息中还可以包括终端设备A的信息,用于融合业务系统根据终端设备A的信息对终端设备A进行合法性鉴权,其中,该终端设备A的信息可以包括终端设备A的标识、终端设备A的地址信息。
在融合业务系统接收到上述第一切换请求之后,向终端设备B发送第二切换请求,该第二切换请求中携带有用于指示终端设备B取代终端设备C与终端设备D建立业务连接的第二切换信息,要求终端设备B以代替终端设备C的方式主动与终端设备D建立业务连接,其中,该第二切换信息包括终端设备B的标识、终端设备B的地址信息、终端设备C的标识、终端设备C的地址信息、终端设备D的标识、终端设备D的地址信息。
在终端设备B接收到上述第二切换请求之后,向终端设备D发送业务连接请求,请求与终端设备D建立业务连接,终端设备B与终端设备D建立业务连接之后,终端设备B向融合业务系统发送第一通知消息,通知融合业务系统其已经完成与终端设备D的业务连接;
之后,融合业务系统向终端设备A发送第二通知消息(即,上文所述的通知消息),通知终端设备A:终端设备B与终端设备D已经建立业务连接。
最后,融合业务系统向终端设备C发送业务中断消息,通知终端设备C可以中断与终端设备D之间的业务连接,终端设备C根据该业务中断信息,中断与终端设备D之间的业务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A与终端设备C可以是同一个终端设备,终端设备A与终端设备B也可以是同一个终端设备,终端设备A也可以是除终端设备B、终端设备C、终端设备D之外的其他终端设备,这里的业务连接信息是指融合业务的会话信息以及消息交互信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消息交互流程进行详细说明,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实施例,首先对业务场景进行说明,终端设备A(即,上文所述的第一终端设备)与终端设备C(即,上文所述的第二终端设备)之间正在进行融合业务的交互,用户希望通过终端设备A(即,上文所述的指定终端设备)将终端设备A与终端设备C之间正在进行的融合业务切换到终端设备B(即,上文所述的目标终端设备)上,即终端设备B代替终端设备A,与终端设备C进行融合业务的交互。可以看出,在这个业务场景中,指定终端设备和第一终端设备是同一个终端设备,且融合业务系统没有作为业务中继转发终端设备A与终端设备C之间的业务交互信息。终端设备A、终端设备B、终端设备C都属于融合业务系统所在的网络域中,下面结合图2对基于上述业务场景的消息交互流程进行描述,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处理。
步骤S201:终端设备A与终端设备C之间已经建立有融合业务的连接。
步骤S202:终端设备A列出可供业务切换的各终端设备的信息,例如,各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和各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用户选择终端设备B作为业务切换对象,通过终端设备A向SIP/IP CORE承载网络发送第一切换请求(对应于上述的步骤S102),其中,该第一切换请求中携带有用于指示终端设备B与终端设备C建立业务连接的第一切换消息,该第一切换消息可以包括终端设备A的信息、终端设备B的信息、终端设备C的信息以及正在进行的业务信息,例如,可以包括终端设备A的标识、终端设备A的地址信息、终端设备B的标识、终端设备B的地址信息、终端设备C的标识、终端设备C的地址信息、终端设备A与终端设备C之间的业务连接标识。
步骤S203:SIP/IP CORE承载网络将第一切换请求转发给融合业务系统。
步骤S204:响应于上述第一切换请求,融合业务系统向SIP/IPCORE承载网络返回响应消息。
步骤S205:SIP/IP CORE承载网络将响应消息返回给终端设备A,通过终端设备A正在进行终端切换。
步骤S206:融合业务系统向SIP/IP CORE承载网络发送第二切换请求(对应于上述的步骤S104),该第二切换请求中携带有用于指示终端设备B取代终端设备A后,与终端设备C建立业务连接的第二切换信息,该第二切换消息可以包括终端设备A的信息、终端设备B的信息、终端设备C的信息以及正在进行的业务信息,例如,可以包括终端设备A的标识、终端设备A的地址信息、终端设备B的标识、终端设备B的地址信息、终端设备C的标识、终端设备C的地址信息、终端设备A与终端设备C之间的业务连接标识,要求终端设备B以代替终端设备A的方式与终端设备C建立业务连接。
步骤S207:SIP/IP CORE承载网络将接收到的第二切换请求转发给终端设备B。
步骤S208:响应于上述第二切换请求,终端设备B向SIP/IPCORE承载网络返回响应消息。
步骤S209:SIP/IP CORE承载网络将响应消息转发给融合业务系统。
步骤S210:终端设备B向SIP/IP CORE承载网络发送业务连接请求消息,该业务连接请求消息中携带有终端设备A与终端设备C之间的业务连接信息,并表示以代替终端设备A的方式与终端设备C建立业务连接。
步骤S211:SIP/IP CORE承载网络将接收到的业务连接请求消息转发给融合业务系统。
步骤S212:融合业务系统对该业务连接请求消息进行合法性鉴权,避免非法操作,通过合法性鉴权后,将该业务连接请求消息转发给SIP/IP CORE承载网络。
步骤S213:SIP/IP CORE承载网络将业务连接请求消息发送给终端设备C,由于代替终端设备A的方式,因此,可以不提示用户手工干预。
步骤S214:响应于上述业务连接请求消息,终端设备C向SIP/IPCORE承载网络返回响应消息。
步骤S215:SIP/IP CORE承载网络将响应消息转发给融合业务系统。
步骤S216:融合业务系统将响应消息转发给SIP/IP CORE承载网络。
步骤S217:SIP/IP CORE承载网络将该响应消息转发给终端设备B,终端设备B根据该响应消息完成与终端设备C之间的业务连接。
步骤S218:根据上述响应消息,终端设备B向SIP/IP CORE承载网络发送连接成功消息,指示终端设备B已经完成与终端设备C之间的业务连接。
步骤S219:SIP/IP CORE承载网络将接收到的连接成功消息转发给融合业务系统。
步骤S220:响应于上述连接成功消息,融合业务系统向SIP/IPCORE承载网络发送响应消息。
步骤S221:SIP/IP CORE承载网络将接收到的响应消息转发给终端设备B。
步骤S222:融合业务系统向SIP/IP CORE承载网络发送通知消息,指示终端设备B与终端设备C之间的业务连接切换已经完成。
步骤S223:SIP/IP CORE承载网络将接收到的通知消息转发给终端设备A。
步骤S224:响应于上述通知消息,终端设备A向SIP/IP CORE承载网络发送响应消息。
步骤S225:SIP/IP CORE承载网络将接收到的响应消息转发给融合业务系统。
步骤S226:终端设备A向SIP/IP CORE承载网络发送业务中断请求,中断与终端设备C之间的业务连接。
步骤S227:SIP/IP CORE承载网络将上述业务中断请求转发给融合业务系统。
步骤S228:融合业务系统将接收到的业务中断请求转发给SIP/IP CORE承载网络。
步骤S229:SIP/IP CORE承载网络将业务中断请求转发给终端设备C。
步骤S230:响应于上述业务中断请求,终端设备C向SIP/IPCORE承载网络发送响应消息。
步骤S231:SIP/IP CORE承载网络将接收到的响应消息转发给融合业务系统。
步骤S232:融合业务系统将接收到的响应消息发送给SIP/IPCORE承载网络。
步骤S233:SIP/IP CORE承载网络将该响应消息转发给终端设备A,终端设备A根据该响应消息释放其与终端设备C之间的业务连接。
依照上述实施例,用户能够方便地选择终端设备进行融合业务的切换,这种终端之间自由切换业务的方法使得融合业务用户可以依据使用环境自由选择业务使用终端,极大方便了用户使用,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了用户业务体验。
系统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融合业务系统。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融合业务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该融合业务系统包括接收模块10和发送模块20。
接收模块10,用于接收来自指定终端设备的第一切换请求,其中,第一切换请求用于请求在目标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之间建立业务连接;发送模块20,连接至接收模块10,用于根据接收模块10接收到的第一切换请求,向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第二切换请求,其中,第二切换请求用于指示目标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业务连接。其中,第一切换请求中携带的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目标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目标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第一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第一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第二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第二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业务连接标识、指定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指定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第二切换请求中携带的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目标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目标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第一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第一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第二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第二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融合业务系统,用户能够方便地选择终端设备通过该融合业务系统进行融合业务的切换,满足的用户的需求,提高了用户业务体验。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同步信号序列的发送装置的优选结构框架图,如图4所示,在图3所示装置的基础上,该装置还可以包括鉴权模块30,连接至接收模块10,用于根据指定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和指定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对指定终端设备进行合法性鉴权。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融合业务系统对业务的切换过程进行描述,该实例的业务应用场景为:用户正在通过终端设备C与终端设备D之间的业务连接进行融合业务处理,此时,用户通过终端设备A(即,上文所述的指定终端设备)发出进行终端切换的指示信息,希望终端设备B(即,上文所述的目标终端设备)取代终端设备C(即,上文所述的第一终端设备)与终端设备D(即,上文所述的第二终端设备)之间建立业务连接,下面对融合业务系统中各模块的处理过程进行说明。
首先,用户使用终端设备A列出可供切换的终端设备的信息,例如,终端设备的信息可以包括各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各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等。用户选择其中一个终端设备,例如,终端设备B作为业务切换的目标终端设备,用户通过终端设备A向融合业务系统发送终端第一切换请求,该第一切换请求中携带有用于指示终端设备B与终端设备D建立业务连接的第一切换信息,其中,该第一切换信息中包含终端设备B的信息以及需要切换的业务信息,例如,终端设备B的信息可以包括终端设备B的标识、终端设备B的地址信息,需要切换的业务信息可以包括正在进行业务的终端设备C和对端终端设备D的信息,终端设备C的信息可以包括终端设备C的标识、终端设备C的地址信息,终端设备D的信息可以包括终端设备D的标识、终端设备D的地址信息,以及终端设备C与终端设备D之间的业务连接标识。优选地,该第一切换信息中还可以包括终端设备A的信息,鉴权模块30用于根据终端设备A的信息对终端设备A进行合法性鉴权,其中,该终端设备A的信息可以包括终端设备A的标识、终端设备A的地址信息。
接收模块10接收到上述第一切换请求之后,发送模块20向终端设备B发送第二切换请求,该第二切换请求中携带有用于指示终端设备B取代终端设备C与终端设备D建立业务连接的第二切换信息,要求终端设备B以代替终端设备C的方式主动与终端设备D建立业务连接,其中,该第二切换信息包括终端设备B的标识、终端设备B的地址信息、终端设备C的标识、终端设备C的地址信息、终端设备D的标识、终端设备D的地址信息。
在终端设备B接收到上述第二切换请求之后,向终端设备D发送业务连接请求,请求与终端设备D建立业务连接,终端设备B与终端设备D建立业务连接之后,终端设备B向融合业务系统发送第一通知消息,通知融合业务系统其已经完成与终端设备D的业务连接,接收模块10接收上述第一通知消息,发送模块20向终端设备A发送第二通知消息(即,上文所述的通知消息),通知终端设备A:终端设备B与终端设备D已经建立业务连接。
最后,发送模块20向终端设备C发送业务中断消息,通知终端设备C可以中断与终端设备D之间的业务连接,终端设备C根据该业务中断信息,中断与终端设备D之间的业务连接。
如上所述,借助于本发明提供的基于融合业务的切换方法和/或融合业务系统,用户能够方便地选择终端设备进行融合业务的切换,这种终端之间自由切换业务的方法使得融合业务用户可以依据使用环境自由选择业务使用终端,极大方便了用户使用,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了用户业务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