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辙叉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岔钢轨件,尤其涉及一种辙叉。
背景技术
辙叉是轨道平面交叉的设备,其作用是使列车按确定的方向行进。辙叉
是由心轨、翼轨、护轨及其他零配件组成。心轨与翼轨之间保持一定宽度的
轮缘槽,使车轮轮缘能够顺利通过。使用过程中,辙叉也容易发生磨损,从
而影响行车安全。辙叉需要有各种不同的规格,以适应不同的车轮尺寸的需
要,具体是指辙叉中翼轨和心轨之间的间距不同,现有技术中还没有可以调
整翼轨和心轨间距的辙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的辙叉。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辙叉,所述辙叉包括一对翼轨、一个心轨和一个垫板,所述一对翼
轨分别位于所述心轨的两侧,所述垫板包括一板状部件以及开设在所述板状
部件上的贯通的一对翼轨槽和一个心轨槽,各翼轨包括第一主体部分和与所
述第一主体部分的底部连接的板状的第一固定部,所述翼轨槽的形状与所述
第一主体部分的形状一致,所述心轨槽的形状与所述第二主体部分的形状一
致,各翼轨从一个翼轨槽伸出,并使其第一主体部分伸出于所述翼轨槽的上
方,所述第一固定部位于所述板状部件的下方,所述第一固定部通过第一螺
栓与所述板状部件固定连接,所述心轨包括第二主体部分和与所述第二主体
部分的底部连接的板状的第二固定部,所述心轨从所述心轨槽伸出,并使其
第二主体部分伸出于所述心轨槽的上方,所述第二固定部位于所述板状部件
的下方,所述第二固定部通过第二螺栓与所述板状部件固定连接,所述翼轨
槽的宽度为所述第一主体部分的宽度的2倍,所述心轨槽的宽度与所述第二
主体部分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一固定部开设有若干沿宽度方向排列的螺孔,
第一螺杆选择性地穿过其中一个螺孔。
优选的是,所述的辙叉中,所述板状部件在各翼轨槽的一侧设置有第一
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翼轨槽连通,所述第一固定部被容纳于所述第一
凹槽内;所述板状部件在所述心轨槽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
与所述心轨槽连通,所述第二固定部被容纳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优选的是,所述的辙叉中,所述第一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部分的
背离所述心轨的一侧。
优选的是,所述的辙叉中,在所述第二主体部分的两侧分别具有一个第
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凹槽比所述第二凹槽深,所述第二固定部从所述第二凹
槽延伸至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固定部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下方,通
过第二螺栓将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板状部件固定在一起。
本发明所述的辙叉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垫板上为每个翼轨和心轨分别
开设贯通的翼轨槽和心轨槽,翼轨从翼轨槽穿过,其第一主体部分位于板状
部件的上方,第一固定部位于板状部件的下方,由于翼轨槽的宽度为第一主
体部分的宽度的2倍,则相对于翼轨槽的宽度方向移动第一主体部分时,就
改变了翼轨相对于心轨的位置,从而改变了翼轨和心轨之间的间距。另外,
本发明还可以使辙叉连接简单,结构稳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辙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
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辙叉,所述辙叉包括一对翼轨1、
一个心轨2和一个垫板3,所述一对翼轨分别位于所述心轨的两侧,所述垫
板包括一板状部件4以及开设在所述板状部件上的贯通的一对翼轨槽9和一
个心轨槽10,各翼轨包括第一主体部分5和与所述第一主体部分的底部连接
的板状的第一固定部6,所述翼轨槽的形状与所述第一主体部分的形状一致,
所述心轨槽的形状与所述第二主体部分的形状一致,各翼轨从一个翼轨槽伸
出,并使其第一主体部分伸出于所述翼轨槽9的上方,所述第一固定部位于
所述板状部件4的下方,所述第一固定部通过第一螺栓与所述板状部件固定
连接,所述心轨包括第二主体部分7和与所述第二主体部分的底部连接的板
状的第二固定部8,所述心轨从所述心轨槽伸出,并使其第二主体部分伸出
于所述心轨槽的上方,所述第二固定部位于所述板状部件的下方,所述第二
固定部通过第二螺栓与所述板状部件固定连接,所述翼轨槽的宽度为所述第
一主体部分的宽度的2倍,所述心轨槽的宽度与所述第二主体部分的宽度相
等;所述第一固定部开设有若干沿宽度方向排列的螺孔,第一螺杆选择性地
穿过其中一个螺孔。
本发明所涉及的翼轨的第一主体部分与现有技术中的翼轨的结构一致,
心轨的第二主体部分与现有技术中的心轨的结构一致,第一主体部分和第二
主体部分之间形成供车轮通过的车轮槽。
翼轨槽的宽度为第一主体部分的宽度的2倍,当需要改变翼轨和心轨的
间距时,则改变翼轨在翼轨槽中的位置,如图1中所示,将翼轨向上移动,
则翼轨与心轨之间的间距变大。心轨槽与第二主体部分的形状和尺寸是一致
的,即心轨槽的位置是固定的。
所述的辙叉中,所述板状部件在各翼轨槽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
第一凹槽与所述翼轨槽连通,所述第一固定部被容纳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
述板状部件在所述心轨槽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心轨
槽连通,所述第二固定部被容纳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为了使第一固定部和第
二固定部不突出于板状部件的下表面,设计了上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
所述的辙叉中,所述第一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部分的背离所述心
轨的一侧。
所述的辙叉中,在所述第二主体部分的两侧分别具有一个第二固定部,
所述第一凹槽比所述第二凹槽深,所述第二固定部从所述第二凹槽延伸至所
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固定部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下方。为了进一步增
强辙叉的整体性和稳固性,将心轨的第二固定部设计得较宽,其由第二凹槽
向第一凹槽延伸,并将翼轨的第一固定部夹持在板状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之间,
通过第二螺栓将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板状部件固定在一起(如图2所
示)。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
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
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
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
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