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小型气体放电管的方法,这种放电管包括至少两个U型主管部件,这些主管部件由玻璃制成,并且在管的一臂处相互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密闭的、连续的气体放电室,在主管的每一处端有电极,而在内部玻璃表面上有一层荧光材料。 从比如说是欧洲专利申请84113977·7中可以了解这种小型气体放电管和它的制造方法。在这种公知的放电管或者泡中,在完成两个U形主管部件间的连接之前把未安放电极的管臂的端部密封。而这种连接是按照类似于英国专利申请2048562A所描述的方式完成的,也就是说,在一个主管部件的管臂端附近加热管壁,使得玻璃软化,随后在管臂上垂直于管型吹出一个管状接口。按类似方式在放电室的另一主管部件上制成一个相应的接口。把两个接口加热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短、窄的连接管。虽然从制造的角度看这种已知方法表现出它的可取之处,仍然发现了它的几个缺点。例如,在此方法的玻璃软化阶段中,玻璃不能均匀地分布,因而使应力集中,并造成破裂的危险。更进而,在制造和使用当中,窄连接管易于破裂,尤其是当把放电管(或者泡)安装到它的灯座上时更易于破裂。放电管的质量也因这样地原因而受到损害,即连接管的横截面积远小于放电管的其余部分的横截面积,这对放电管的发光特性产生不良影响,这是因为对气体放电通路中所有的缩窄都会造成总的工作电压的升高同时在放电通路中产生较大的损耗。因为这些损耗的增大并不会带来光通量的相应增加,它只会降低放电管的效率。此外,放电通路中存在缩窄会使着火电压(或者说起动电压)较高,这会给使放电管能在低温下点燃的目标带来不良影响。还有,只能在装有放电管的灯的外端处产生不可避免的冷区。这是一个缺点,因为气体放电灯必须具有与它的装置方位无关的特性。例如,放电管连接到灯座之处的温度可以达到形成最佳水银蒸汽压的温度。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为了克服前述的缺点,即在公知的制造小型气体放电管的方法和用此方法生产的放电管中所固有的缺点。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比公知方法更简单、更经济的放电管制造方法。本发明的进一步目的是使制造小型放电管或灯的玻璃管的壁厚减小而不影响放电管的强度。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的目的以及由此提供的一些优点可由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和小型气体放电管来实现(本发明具有下面的方法和产品权利要求所指出的特征),从下述的描述中将明显看出。
本发明基于这样的想法,即所谓多指管中U形单管之间的接头也应当基本上是U形的构形,并且此接头也应直接连接到单管的直管壁上。这种连接将克服前述的有关发光技术和机械强度的问题。然而,目前用来在一个单管上形成U形弯曲部分的玻璃吹制和玻璃成形技术不能用于多指管,因为在多指管的情况下,空间受到与阴极构成一体的臂的限制。进而,在两个平面上安置和固定管子当然总是比在单个平面上更为困难。根据本发明,这个问题也得到解决。它利用一些经适当地斜切过的原材料单管,而不是如同传统的技术中那样由标准直管开始制造。这使得能在加热玻璃和把管子弯成合适的U形的同时使那些玻管的端部与端部相连接,而在弯曲部分的某些区域或相邻于弯曲部分的管子的某些区域不会造成玻璃的不必要的集中。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表明了一个玻管坯料,由此坯料形成一个直玻管,用来制成根据本发明的小型气体放电管或灯;
图2是一个U形主管部件的侧视图;
图3是同一主管部件的下部,但是转过90°的侧视图;
图4-7是表明了把两个U形主管部件连接在一起的各个阶段的侧视图;
图8是一个完成了的四指管的透视图;
图9表明安装了灯座的图8的放电管;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制造的六指气体放电管的侧视图;
图11表明图10放电管的顶视图,而
图12表明了在以不同角度倾斜的相应的管子之间的接头处所存在的玻璃的量。
与公知的制造小型气体放电管的方法相类似,本发明的小型放电管是从长直管11为原材料管,其外径为10-15mm而壁厚为0.9-1.4mm。根据本发明,最好使用外径为12.0-1212.5mm而壁厚为1.05-1.15mm的原材料管。最初的原材料管长为1到2米,并被切成较短的管坯料12,这些坯料要被用作为最后的气体放电管中的U形主管部件13、13′。每一个管坯料12的长度由在生产中的气体放电管的所需尺寸所决定,并且可以在200到800mm的宽范围内改变。如图1所示,沿着与相应的管子的纵轴18成直角延伸的线,以及与此轴相倾斜延伸的线交替地切开原材料管11。管子最好使用薄的圆盘刀据开,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得到尽可能平滑的边缘。随后,按公知的方法把管坯12成形为U形主部件13、13′,并且在管内表面覆一层发光的荧光物质。接着刷净管子的自由端14、15的区域上的荧光物质,使得这些物质不会影响随后的处理。在直切管端14装上电极16和排气管17。仅需要在主管部件13和13′中之一上装有排气管17,用于抽空组合管部件13、13′,以便用惰性气体冲洗管部件和充入稀有或惰性气体。如图3所示,在把直切管端14挤压在一起之后,斜切管端15稍低于管端14。使斜切管端15和15′能彼此相向移动而不受直切管端14、14′的阻挠。斜切是沿着一条线交替地实现的,这条线与相应的直管11的轴18成20°到50°角倾斜。在管坯12成形为主管部件13之前,如此放置管坯,使得端部表面19的纵向法面20按着与主管部件13的主平面(如图1的画图平面中)基本上成直角而延伸。当把主管部件13和13′连接在一起的时候,要首先对相应的部件的端部15和15′加热,直到玻璃熔触。随后如图5中箭头所示,把端部表面19和19′压在一起,形成了绕着接头的液态玻璃接口。按图6所示的方式把主管部件彼此稍微地拉开,使得接口均匀。对接头21也规定了合适的曲率半径r。在整个过程当中都对接头加热有利于管部件之间的结合的形成。随后使主管部件向上彼此相向弯曲,使得接头21成为U形形状。在最后阶段中,通过排气管17送入适量的气体,使得在密闭玻管中产生一个过压。按此方式在实际的弯曲部分22中产生的外的压力,这样,尽管弯曲过程中存在着横截面减小的已知趋势,仍使弯曲部分保持圆形截面形状。在按照通常的方法抽空组合的气体放电管后充入稀有气体,把玻璃气体放电管23装上灯座,从而形成一个完全的小型气体放电管或放电灯。
如前所述,根据前述方法制造的小型气体放电管有着许多优良特性。这是因为接头21有足够大的横截面积,不会受到明显的不规则性或不连续性的影响。在对灯性能的要求和制造灯的可能性之间在合理状态下的适当平衡表明,接头的内横截面积不应当小于直管臂25和26的内部自由横截面积的75%,而且在所述接头的整个玻璃厚度不应小于所述臂的玻璃厚度的75%。于是,接头应当呈现出连续的U形,而基本上没有玻璃厚度或横截面积的变化。
接头21中的玻璃的量以及接头玻璃的壁厚能因适当地选择与直管11的纵轴18斜切的角度而改变。由图12看出,当斜切角度减小时,在所述接头中的玻璃的量会变大。如图12中所表明的,W和W′表示管部件13和13′的玻壁,而阴影部分A表示可用于制造实际弯曲部分22的玻璃的量。已发现最适宜的倾斜角为35-40°之间,从技术观点看,它提供了有着十分好的发光特性的小型气体放电管,而且这种气体放电管能用比迄今在这类小型气体放电管中所用玻管更薄的玻管来制造,而不会降低玻管的机械强度。
应当明白,可以作出许多改变而不脱离本申请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例如,可以按前述方法把任何选定数量的U形主管部件连接在一起。在图10和图11中表明了包括了三个主管部件13、13′、13″的六指管(或泡)。在此情况下,端部表面19的纵向延伸法平面20应当按与相应的主部件的主平面基本上成120°而向外延伸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