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抑制杂散干扰的电话和无绳电话 本发明涉及电话和无绳电话,特别是关于带有调谐器的电话和无绳电话。
含有无线接收机的无绳电话即使放在床附近也能工作。
图1中给出了这样一种带有无线接收机的无绳电话的实例。图1所示的配置表示手持机2处于再充电位置,而母机1为手持机2内所用的第二电池再充电。
母机1包括一拉杆式天线11,一扬声器15,一调谐旋钮16,一拨号频率显示器17和多个操作键18。在本实例中,天线11具有两种功能,即作为无绳电话的发送/接收天线,和无线电接收机用调频信号接收天线。扬声器15,音量旋钮16,显示器17和键18用于接收无线电广播节目和收听。应注意美国采用的广播信道接收波段,调幅广播波段为530KHz-1610KHxz,调频广播波段为87.6MHz-108MHz。
图1所示的无绳电话中,母机1只具有一种功能,即将手持机2连接到电话线(图中未示出),以实现无绳电话功能。此外,操作键18只包括实施控制的下述键,例如电源的开/关,静音功能的开/关和报时功能的开/关,也就是说用作接收机。
虽然该附图中未示出,但手持机2还装有一麦克风,它起发送器作用;一扬声器,它起接收器作用;一延长线键和一接收/发送电路,用于发出/接收一电话呼叫;以及一拨号键。
另外,这种无绳电话在使用中还能同时满足无线接收机的功能,这样便于使用人在卧室内放在床边使用。
一般地说,适用于日本市场的低功率无绳电话和为美国市场设计的无绳电话具有不同的特性要求,具体地说,在母机和手持机之间的信道频率有差异,而且在母机和手持机之间发送/接收的调频信号的载波频率也不同,这些均列于图2的表中。二次谐波频率也列在图2中。
图2中还表示出了载波频率的二次谐波位于调频广播信道的广播频率波段内的情况。当接收一个电话呼叫从而建立了母机和子机之间的电话通信时,如果此时正收听调频广播节目,则该调频广播节目的接收频率与母机和子机之间所用的载波频率的二次谐波频率相一致或相接近。于是,在所接收地调频广播节目上将伴有杂散干扰,导致扬声器15中播放出不希望出现的声音。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电话。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无绳电话。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提供的电话包括至少一个子机(手持机)和一个母机。这个母机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到/从该子机。母机包括第一和第二发送接收器,一接收机和一静音器。第一发送接收器从子机接收一上行信道信号,并且将所接收的信号发送到一电话线路。第二发送/接收器通过该电话线路接收从对应方发来的信号,并且将从对应方接收的信号变换成一个要发送到子机的下行信道信号。接收机用于接收无线电广播信号,静音器负责对接收机的输出信号静噪。如果上行信道信号或下行信道信号对接收机产生杂散干扰时,该静音器对由接收机提供的输出信号静噪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提供的无绳电话包括至少一个手持机和一个母机。母机发射和接收无线电信号到/从该手持机。母机包括发送/接收器,调谐器,静音器和一控制电路。发送/接收器发送信号到手持机,或从手特机接收信号。调谐器能收到至少一个调频广播信道。静音器对调音器的输出信号静噪处理。控制电路控制静音器的操作,当调谐器处于调频广播节目接收条件时和发送/接收器发送和接收信号时,实现对调谐器的输出信号的降噪。
图1是说明一般无绳电话结构的示意图;
图2说明母机和子机之间采用的杂散频率和信道间关系;
图3是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无绳电话配置的方框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无绳电话配置的方框图;以及
图5A和5B是说明第二实施例的无绳电话的工作过程的流程图,图5A表示呼叫接收过程的流程,图5B表示呼叫发生过程的流程。
现在参见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电话机。应当指出,下述电话(装置)是指如图1所示的无绳电话(装置),包括母机1和手持机2。调谐器装在母机1内。
首先,介绍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无绳电话。
图3是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无绳电话中母机1配置的方框图。这里凡本图中采用的与图1中相同或相似的电话元件都标以同样的符号,并且省略详细的说明。在图3中,母机1装有无线电接收器10,无绳电话单元20,控制电话系统的控制器30和电源电路40。
无线电接收器10包括一配置在超外差式接收系统内的调频/调幅广播收容电路12。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接收机单元11采用波段选择开关(图中未示出)选择调频广播信道波段和调幅广播信道波段,和通过可变电容器实现音量调节操作。
如果接收到一个调频广播信号或一个调幅广播信号,也就是说,通过天线11收到由广播电台重播台发出的广播信号,并提供到一接收电路12。接着,如图1所示拨动调音旋钮17选择所要的广播信号,这个选定的(调谐的)广播信号被解调成一声音信号。这个由接收电路12解调的声音信号通过静音电路13和低频放大器14供给扬声器15。由扬声器15发出的声音是与解调的声音信号相适配的。
无绳电话20包括一个配置在超外差式接收系统中的接收机21,一发送电路22,一4线/2线转换电路23和一捕获/释放该线路的NCU24。
当此电话用作无绳电话时,由手持机2发出的上行信道调频信号由天线11接收,然后提供给接收电路21。由这个接收电路21输出的声音信号经4线/2线转换电路23传送到电路线"LN"。而且,由接收电路21提供的数据输送给由微处理器操纵的系统控制器30。
另外,由对应方传来的其他声音信号经过该电话线传给NCU24和转换电路23,继而到发射电路22,于是该信号被转变成下行信道调频信号。由发射电路22提供的调频信号输送到天线11,以便传送到手持机2。因此,手持机2的用户能与对应方通过该母机1实现通话。
操作键31的输出数据提供给系统控制器30,设定要使用信道的数据从这个系统控制器30供给接收电路21和发送电路22。
在电源电路40中,将公共交流电压转变成所要求的直流电压。这个直流电压供给有关的电路,并且作为发送电路22的操作电压。开关晶体管41的发射极-收集极通路串连连接在电源电路40的输出终端和发送电路22的电源线之间。从系统控制器30的第一输出端OUT1提供一个发送控制信号DETX,在通话期间的下行信道调频信号发送期间,上述发送控制信号变为低电平,反之在无传送信号期间,此发送控制信号变为高电平。这个控制信号DETX送至开关晶体管41的基极。
从系统控制器30的第二输出端OUT2输出一个控制信号HCTL,在中继台解锁(off-hook)期间,这个控制信号变为低电平,在中继台联锁(on-hook)期间,这个控制信号变成高电平。这个控制信号HCTL提供给NCU24。
而且,来自系统控制器30的两个控制信号DETX和HCTL还送至一个由二极管构成的与门电路32。与门电路32的输出信号SMT供给静音电路13,作为控制信号。当此输出信号SMT等于低电平时,静音电路13接通,进行静音操作。采用上述电路方案,如果电话呼叫处于等待方式,发送控制信号DETX变为低电平,以便将这个电话呼叫通知手持机2。由于传送控制信号DETX变成低电平,开关晶体管41导通,于是为发送电路22提供电源,允许传送下行信道调频信号。当然,在母机1和手持机2之间进行预定的记录。如果手持机2通过该信道连接到母机1,则控制信号HCTL变成低电平,使得NCU24进入中继台联锁状态。于是手持机的用户可以与对应方实现电话通话。
另一方面,如果电话呼叫是在等待方式发出的,这个呼叫以上行信道调频信号发出,由于接收电路21是连续通电监视来自手持机发出的呼叫命令,则响应这个呼叫发出命令,发送控制信号DETX变为低电平。结果,允许从发送电路22发出下行信道调频信号,并且在母机1和手持机2之间执行预选记录,使手持机2经该信道与母机1相通,控制信号HCTL变为低电平,使NCU24进入解锁状态,这与呼叫接收操作方式类似。因此,当手持机2的用户拨对应方的电话号码时,与此电话号相应的拨叫信号从母机1发送到电话线LN。当对应方响应这个拨叫信号接通电话时,对应方用户可实现与电话呼叫者的通话。
而且当通话结束时,通过手动操作手持机2的键结束这次对话,使用人键入的数据通知到母机1,发送控制信号DETX变为高电平,而且开关晶体管41截止。结果,由发送电路22发送的信号受到抑止。接着,母机1转入等待方式。
在上述电话呼叫操作,电话接收操作或通话过程中,甚至接收机10收到调频广播信号时,发出控制信号DETX变为低("L")电平。因此,当允许发送电路22发出这个信号时,发送控制信号DETX变为低电平。于是,SMT="L",并且静音电路13执行降噪操作。
另外,当控制信号HCTL变为低电平,使NCU24变为解锁状态,也执行SMT="L",和静音电路13执行降噪操作。
而且,即使由于下行信道调频信号和上行信道调频信号的寄生波的影响,造成对接收机10的失真干扰,此时,接收机10不会从扬声器15输出由上述寄生波引起的失真噪音,这是由于从接收电话12输出的信号已经静音电路13进行了降噪处理。
无绳电话可用在床附近,手持机2在母机1附近使用。在通话期间,由于接收机10的输出信号已降噪,扬声器15再现的声音与接收机10的输出信号相对应。而且,这个静音电路13可以与高频广播站限制噪音的其他静音电路共用,从而降低了成本。
下面将根据附图4和5说明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无绳电话。应当注意,图4中的与图1和图3所示的同样的电话元件采用相同的元件代号。
图4中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无绳电话是这样构成的,接收机10为合成系统结构,当这个无绳电话和手持机之间的信道是打开状态时,进行信道选择,使得无杂散干扰施加到接收的调频广播信号上。
在图4中,在合成器式调频接收装置60中,通过天线11接收的调频广播信号提供到一电子调谐式天线调音电路62中,从而产生一具有所需频率"fRX"的广播信号"SRX"。
这个广播信号"SRX"经过高频放大器63供给一混合电路64,由VCO(电压控制振荡器)71提供一具有频率"fLo"的振荡信号"SLo"。这个频率"fLo"例如是如下确定的:
fLo=fRX-fIF[KHZ] (1)
这里符合"fIF"表示中间频率,例如fIF=10.7MHZ。由此,信号"SLo"作为局部振荡信号提供给混合电路64,而广播信号"SRX"经频率变换为中间频率信号"SIF"(具有中间频率fIF)。
而且,这个中间频率信号"SIF"经过一中频放大器65供给一调频解调电路66,解调成一声音信号。然后,这个声音信号经过一静音电路67和放大器68送到扬声器15。于是这个解调的声音信号变成中听见的声音从扬声器15发出。
此时,VCD71与电路72-75共同组成-PLL(锁相环)70。即来自VCD71的信号"SLD"馈给一变频电路72,在那里这个信号SLD的频率分为1/N。变频器72输出的分频信号送至相比较电路73,由振荡电路74输出一具有基准频率(100KHZ)的振荡信号。这个振荡信号由振荡电路74提供到相比较电路73,该电路将来自变频电路72的分频信号与振荡电路74的输出信号加以比较,比较结果作为控制电压通过滤波器75供给调音电路62,作为调音电压(信道选择)。
分频电路72提供的分频信号的频率等于振荡电路74提供的振荡信号的频率,此时振荡信号"SLD"的频率"fLD"为:
fLD=N×100[KHZ] (2)
根据上述等式(1)和(2),接收频率表示为:
fRX=fLD+fIF
=N×0.1+10.7KHZ (3)
当分频比N是在983和1187之间顺序逐一变化时,局部振荡频率"fLD"变为在98.3MHZ和118.7MHZ之间的100KHZ频率段,于是接收频率fRX相应于这个分频比N变为在87.6MHZ和108MHZ之间的频率段100KHZ。
由微处理器构成的接收控制器80提供与分频比N有关的数据到分散电路72。从系统控制器30发出的静噪控制信号供给静噪电路67。来自多个操作键31的有关操作信号提供给接收控制器80。
而且,系统控制器30通过一接口连接到接收控制器80,以便存取这些控制器之间的数据,在系统控制器30的ROM中装有如图5A和5B所示的程序100和110,执行CPU的控制功能。请注意,尽管无绳电话20的结构类似于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但未采用与门电路32。还应指出,用于存入在子机2和母机1之间使用信道频率的有关数据的存储器在最终操作中既可用在系统控制器30内,也可用在接收控制器80中。
在这种无绳电话中,当操作键31时,分频电路72的分频比N由接收控制器80根据操作键的状况而控制。因此接收方式或与这些操作键对应的接收频率"fRX"均提供到调频接收器60。
每当接收频率fRX变化时,分频电路72的分频比N的数据表示由接收控制器80通知系统控制器30。由此,系统控制器30可以根据上述等式(3)和接收控制器80提供的分频比N的数据确定当前的接收频率fRX。
如果在等待方式接收一个电话呼叫,这个呼叫由无绳电话机20感知到,并向系统控制器30发出通知"已接收一电话呼叫"。结果,系统控制器30执行图5A所示的程序100。
也就是说,一旦收到电话呼叫,系统控制器30内的控制装置执行从程序100的步骤101开始的过程操作。在下一步102,判断调频接收装置60是否处于调频广播信道接收条件下,如果调频接收装置60没有处于接收调频广播信道条件,程序从步602跳到106。在步106,相应于这个呼叫接收信号接通母机1和手持机2。于是,母机1和手持机2同时进入电话通信方式,使手持机2的使用人能与对应方实现通话。
与此相反,如果在步102中判断出调频接收装置60正在接收调频广播,程序从步102转入下一步103。在步103,从系统控制器30或接收控制器80读出最后的信道数据,也就是在最后通话期间母机1和和持机2之间采用的信道的数据,判断这个最后信道是否对接收装置60的当前接收频率fRX产生杂散干扰。
如果判断出这个最后信道的频率没有产生杂散干扰,程序从步103转移到步106。在步106,以与上述相同方式接通母机1和手持机2,接着工作方式变成电话通话方式。
另一方面,如果判断出这个最后信道的频率对调频接收装置60的当前接收频率fRX施加了杂散干扰,程序则由步103转入下一步104。在步104,无绳电话20中使用的信道变为下一信道,即不会对调频接收器60的当前接收频率fRX产生任何杂散干扰的那个信道,接着在步105,在步骤104新设定的信道或有关这个新信道的数据作为最新信道数据存入在系统控制器30或接收控制器80内的存储器(图中未详示)中。应说明,当接着又接收或发出另一电话呼叫时,存入存储器的这个信道或有关这个信道的数据将为步骤103服务。
程序执行步106。在这一步106中,通过利用在步104所选定的信道执行接通操作,继而变操作方式为电话通话方式。
如前所述,当接收电话呼叫时,母机1连通手持机2。同时使用的这个信道对调频广播信道产生杂散干扰。
另一方面,在等待方式下的手持机2请求一电话呼叫时,这个呼叫请求由无绳电话20接收,并将此信号送到系统控制器30。于是,系统控制器30执行图5B所示的程序110。
根据所接收的电话呼叫请求,系统控制器30内的控制装置执行程序110,从步骤111开始,在下一步112,判断调频接收装置60是否处于调频广播信道的接收条件下。当在步112判断出装置60没有处于调频广播信道的接收条件下时,程序从步骤112转到步骤119。在这一步119,根据这个呼叫请求接通母机1和手持机2。于是手持机2通过母机1连通到电话线LN上,使手持机2的使用人可拨想打的电话号,此后,手持机2的使用人可与对应方实现通话。
反之,当在步112判断出调频接收装置60正处于调频广播信道的接收条件下时,程序从步112转入下一步S113,在步113,由系统控制器30或由接收控制器80的存储器中读出最后的信道数据,也就是在最后通话期间母机1和手持机2之间采用的信道的数据。判断这个最后信道是否对接收装置60的当前接收频率fRX产生杂散干扰。
如果判断出这个最后信道的频率没有产生杂散干扰,程序从步113转到步119。在这一步119中,以与上述相同方式接通母机1和手持机2,使调频接收装置60不进入接收条件。于是,手持机2的使用人可通过母机1拨所需电话号码实现与对应方的通话。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113中判断出这个最后信道的频率对调频接收装置60的当前接收频率fRX施加了杂散干扰,程序则由步113转入下一步114。在步114中,控制信号送至静音电路67,一旦静音电路67导通,进行降噪操作,因此,由解调电路66解调的声音信号是已降噪处理的。
接着,程序进入步骤115。在这一步115,这个最后信道直接由手持机2使用,并且接到指令,将所用信道变为下一信道。在下一步116,无绳电话20中用的该信道变成新的信道(否则,下一信道),这个信道是在步骤115中相应于由系统控制器30发出的控制信号而通知手持机2的变化信道。换句话说,这个新信道(下一个)不会有任何杂散干扰作用到接收装置60的当前接收频率上。
在下一步骤117,静音电路67的静噪操作停止,并且解调的声音信号送到扬声器15。接着在下一步118中,在步116中选定的新信道作为最后信道存入在接收控制器80或系统控制器30中的存储器中。如前所述,这个存入存储器内的信道用于步骤103或113,以便为另一接收的或发出的电话呼叫服务。
接着,程序过程进入步119,在这一步119中,通过这个在步115中通知手持机2的信道执行接通操作,即在步骤116中新设的信道,因此手持机2的用户可以通过母机1拨号实现与对应方的电话通话。
同样,当电话呼叫发出时,可将手持机2与母机1接通,所用的信道不会对调频接收机60接收调频广播的信道产生杂散干扰。
根据第二实施例,当手持机发出电话呼叫时,在用手持机持续电话谈话时,该调频广播信号可由扬声器15再现,除了从步骤114-117所限定的程序周期外,不需对接收中的调频广播信道的解调声音信号进行降噪处理。
根据本发明,当电话呼叫发出或接收时,以及正在进行通话时,由于静音电路对接收机执行静噪操作,即使这个接收机在此之前已受到杂散干扰的影响,也不会从扬声器中再现这些杂音,上述干扰是由于下行信道或上行信道调频信号的寄生波产生的。
如果将这个无绳电话用在床附近,则手持机应在母机附近操作。在通话期间,由于由接收装置接收的信号被降噪,因此从扬声器中不会发生噪音,也就是不会对电话通话产生任何干扰。此外,该降噪电话可由在调频广播信道之间的限制噪声的其他电路构成,因此可降低成本。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这些实施例,还可以作出不脱离本发明技术范围的多种改进和完善。如前结合第二实施例的描述,如果判断出接收机接收的调频广播信号的频率中存在杂散干扰,静音电路工作,对解调的声音信号进行降噪。在母机与子机之间的信道改变之后,静音电路的降噪操作停止。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操作方式。例如,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当判断出接收机接收的调频广播信号的频率中存在杂散干扰,则静音电路工作,对解调的声音信号降噪处理,直到手持机通过母机实现的通话完成为止。在这种情况下,当通话结束后,由静音电路执行的降噪操作释放,于是所接收的调频广播节目被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