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实现而言具有特别重要性和影响的元件将在下面的描述中被详细地描述。 对于未详细描 述的部件和元件的实现, 可参考伸缩叉的任何已知的解决方案, 例如, 关于使滑动件滑行的 致动。 提供具有仅两个可移动滑动件的叉的选择对于一些使用条件而言当然是优选的, 但其对于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当然不是必需的。特别地, 叉可以包括三个或更多可移动滑动 件的叉的形式构造。
下底座 10 具有一对垂直侧凸缘 11、 12, 其关于中心或中间垂直面 P 一致地横向分 隔开。在整个描述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 指示方位和相对位置的用语和表示, 例如 “纵向” 、 “横向” 、 “外部” 和 “内部” , 旨在与中心垂直面 P 和垂直于图 1 的图形平面的叉的 “纵向” 方 向相关。
凸缘 11、 12 自底座 10 的相对纵向侧延伸, 并支撑具有水平轴线的第一组辊子 13, 这些辊子自凸缘 11、 12 的各自相对的面以悬臂状方式向中心平面 P 突出。辊子 13 接合, 以 便在呈中间滑动件 20 的侧纵向腔 21 的形式的两个导轨中滚动。腔 21 在相对的、 横向向外 的方向上面对, 并通过各自的相对的 C 形部分 22、 23 形成。两个侧向 C 形部分与变平的中 心部分 24 一体地形成, 并通过变平的中心部分 24 连接, 该变平的中心部分限定向上开口的 U 形通道 25, 该通道由 C 形部分 22、 23 侧向地限定且在底部由变平的部分 24 限定。
两个 C 形部分 22、 23 的每一个都具有上部系列的对齐孔 27, 对齐孔容纳具有水平 轴线的第二组辊子 14 的轴, 该辊子 14 自 C 形部分 22、 23 的各自相对的面以悬臂状方式向 中心平面 P 突出。辊子 14 接合, 以便在呈顶部滑动件 30 的侧纵向腔 31 的形式的各自的导 轨中滚动。腔 31 朝向横向向外的方向, 并通过上水平板 32 和两个相对的自板 32 向下突出 的 L 型轨道 33、 34 限定。顶部滑动件 30 的轨道 33、 34 容纳在中间滑动件 20 的 U 形通道 25 内。
叉的结构相对于垂直中心平面 P 总体上是对称的, 特别是只要考虑了辊子的布 置。第一和第二组辊子 13 和 14 的锥体状构造可以从图 1 中看到, 其中, 支撑顶部滑动件 30 的辊子 14 布置在比支撑中间滑动件 20 的第一组辊子 13 更中心的位置。换句话说, 支撑中 间滑动件 20 的辊子 13 比插在中间滑动件 20 和顶部滑动件 30 之间的辊子 14 更加横向地 远离中心平面 P。更一般地, 还参考具有三个或更多个可移动元件的伸缩叉, 支撑给定滑动 件的辊子比插在给定滑动件和其上的滑动件之间的辊子更加横向地远离中心垂直平面。
与图 4 中示出的传统构造相比, 根据图 1 的辊子的 “锥体状” 布置确保滑动件的更 大的稳定性, 因此确保了要移动的负载的稳定性, 这是由于第一组辊子之间的横向距离极 大地增加了。另一方面, 在传统的构造中, 锥体状布置倒置 : 支撑中间滑动件的下辊子比支 撑顶部滑动件的辊子侧向更远。
由于上述构造, 本发明的叉呈现出较少的侧向间隙, 尤其当叉处在伸展或打开条 件下时。作为指示, 对于在伸展条件下的给定的整体长度, 与传统的 4-5mm 的侧向间隙相 比, 根据本发明的叉具有大约 2mm 的侧向间隙。
顶部平台或滑动件 30 的几何布置有利地允许在上板 32 的角部上形成收缩斜面 35。该斜面利于滑动件插入到待抬起的平板中, 而不弱化滑动件的结构。事实上, 如图 2 中 可见, 组成滑动件 30 的加强元件的下轨道 33、 34 不被斜面 35 影响。相反, 由于将涉及切断 在其上安装辊子 14 的横向凸缘 36、 37, 在传统的叉 ( 图 5) 中不可能斜切顶部滑动件的边
缘。 还应当意识到, 在本发明的叉中, 与传统的叉相比, 顶部滑动件具有减少的高度 h。 由图 3 和图 6 的比较所显示的垂直尺寸的此降低减少了与搁架和平板碰撞的机会。碰撞的 减少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因此减少了维修成本。
中间滑动件的构造允许使用光学监视单元来直接监视顶部滑动件的位置。 由于开 口 28 在中间滑动件 20 的相对薄的中心部分 24 中形成, 安装在顶部滑动件的下表面上的反 射器 C 可通过安装在下底座 10 上的受保护位置处的光电元件 F 直接读取。这相对于迄今 为止在传统叉上所使用的监视系统构成了进步, 传统叉提供了机械或感应式行程限位装置 D( 图 4), 该限位装置 D 安装在叉体的外部并具有在侧面或底面增加到滑动件尺寸的尺寸 ( 另外的 5-10cm)。
本发明不是旨在限于应认为是示例的本文所描述和图示的实施例, 相反地, 本发 明可在部件的形状、 大小和布置以及结构和操作性细节方面做出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