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和生活废水生态资源化处理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的生态资源化处理方法。
在现有的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处理中,所适用的技术主要是两大类:第一是已被广泛应用的生化法,它的主要特点是靠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水污染物,借此达到治理污水之目的;第二是已被一些国家和地区及行业推广应用的物化法,其主要处理机理是通过一定的物理条件,加入化学药品,使得废水变为洁水,其主要作用为化学物理作用。
物化法处理废水的工艺流程为废水→调节池→加入混凝剂→混凝搅拌池→絮凝搅拌池→澄清池→出水,同时对澄清池中的污泥到污泥浓缩池进行脱水。该处理工艺的工程投资少、占地面积小、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但混凝剂的用量较高,达0.08%-0.2%,一般0.05%-0.1%,由于受到混凝剂性能的限制,CODcr和BOD5去除率仅60%左右,NH3去除率仅40%左右,出水往往达不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出水一级标准,处理污泥时需大量的药品费达0.4-0.5元/m3,运行费用高,且污泥难处理,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
常用的生化处理方法有活性污泥法、氧化沟法、生物吸附和氧化法等。
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为废水→调节池→好氧池→澄清池→出水,同对澄清池中的污泥到污泥浓缩池进行脱水。性污泥法设计参数和参考值如下:BOD负荷(N5)0.2~0.6kg BOD5/(kg MLSS.d),容积负荷(Nv)0.8~2.0kg BOD5/(m3.d),污泥龄(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5~15d;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3000~6000mg/L: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2400~4800mg/L:污泥回流比(R);25%~100%;曝气时间(t)3~5h;BOD5去除率85%~90%。从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和设计参数可以看出,该方法处理工艺成熟,BOD5去除率高;但停留时间长,占地面积大,污泥量大,需回流,且易发生污泥膨胀,能耗较高,耐冲击负荷差,不易操作管理等。
氧化沟法地工艺流程图为污水→集水井→氧化沟→澄清池→出水,同对澄清池中的污泥进行脱水。氧化沟法设计参数如下:BOD负荷(N5):0.03~0.05kg BOD5/(kg MLSS.d),容积负荷(Nv)0.1~0.2kg BOD5/(m3.d),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3000~4000mg/L,污泥龄(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为15~30d,污泥回流比(R):50%~150%,I水力停留时间(t):8~36h,BOD5去除率75%~90%。从氧化沟法工艺流程和设计参数可以看出,该处理工艺成熟,BOD5去除率高,可实现脱氧反硝化,氮的去除率较高,耐冲击负荷较大,可实现无设施的污泥回流,不易发生污泥膨胀;但停留时间长,占地面积大,能耗较高等。
生物吸附和氧化法的工艺流程为污水→格栅→沉沙池→吸附池→二次沉淀池→出水,同对二次沉淀池中的污泥进行脱水处理。该方法设计参数如下:BOD负荷(N5):0.2~0.6kg BOD5/(kg MLSS.d),容积负荷(Nv)1.0~1.2kg BOD5/(m3.d),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1000~3000mg/L,污泥再生池4000~10000mg/L;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吸附池800~2400mg/L,污泥再生池3200~8000mg/L,污泥龄(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为5~15d,反应时间:吸附池0.5h~1.0h:污泥再生池3h~6h,污泥回流比(R):25%~100%,BOD5去除率85%~90%。从其工艺流程和设计参数可以看出,该方法处理工艺成熟,污泥不易发生膨胀,耐冲击负荷较活性污泥法高;缺点是A段对氮的去除率很低,占地面积大,能耗较高,构筑物多、流程长、需回流、污泥量大、水头损失大、不易操作管理等。
总之现有技术中生化法占地大,细菌培植与管理复杂,一次性工程投资大,运行费用高,耗能高,而且污泥也难处理、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的处理方法,不仅能降低废水治理的运行成本,减少废水处理设备的一次性投资,而且对废水中的各种污染物去除率高,对污泥的处理不造成二次污染,使污泥变为资源加以利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依次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a、加入天然复合材料水处理剂:在水泵的吸水口加入天然复合材料水处理剂,将废水和天然复合材料水处理剂一起泵出;
b、加压增氧处理:泵出的废水进入加压增氧设备,在设备中先经喷嘴形成射流后,然后在液气混合室液气混合,压力溶解室压力溶氧,再经喷嘴形成射流,重复多次;
c、混凝后再絮凝:加压增氧后的废水在混凝絮凝设备中先经混凝室充分混凝,然后在第一、二循环絮凝室絮凝,再在用天然复合材料制成的絮凝网筛过滤后,到静态澄清室出清水;
d、澄清室流出的清水流入生物好氧曝气池进行生物降解后,再次澄清出可利用的洁水;
e、把c、d步骤中沉积的污泥在污泥生化处理池进行生化降解、脱水处理;
f、将脱水的污泥投入高速擦洗机进行擦洗,分离、回收天然复合材料水处理剂。
本发明所述的天然复合材料水处理剂由沸石、伊利石、海泡石组成,它们的重量百分数配比为沸石20~45%,伊利石30~50%,海泡石25~35%。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以下的优点:
(1)、处理方法完全不同,生化法是靠细菌、厌氧、好氧等方法治理废水,化学法、物化法是靠化学反应而达到污水治理,其他方法是某一矿物的直接使用达到对废水的治理,而本发明是靠加入天然复合无限再生材料治理废水,天然复合材料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空腔比、离子交换、分子过滤等性能,通过与污水充分的混凝,迅速使污水中的重金属、磷、SS、CODcr、BOD5、NH3等污染物被强大的比表面积和电荷吸附、离子交换、分子过滤等机理,使得各种污染物得到有效去除,其中重金属、磷、SS去除率达96%以上,CODcr、BOD5去除率达75%左右,NH3-N去除率达50%左右。
(2)、本发明具有比现有工艺节省一次性投资,现有技术日处理一立方米需投资800元至1500元,而本发明的全部设备配齐只需580元,节约36%至75%,节省土地90%左右,可模块化设计从日处理几十立方米到几十万立方米,水处理效果优于国家规定排放标准,水处理运行费用降低,现有技术每处理一立方污水需0.33至1.20元,而本发明只需0.16元,节约51%至86%。
(3)、现有技术对污泥的处理利用和水处理剂的再生未有详细设计,很多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基本上是靠填埋等方法处理,这就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问题的出现。而本发明对污泥处理完全做到了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在现有技术的污泥处理中,污泥的处理费高达整个污水处理厂费用的40%左右,而本发明技术的污泥处理不但没有高昂的费用,反而会有正效益。生化法的细菌死了要重新繁殖,化学法的药品加入到水中就完全反应了,也绝不可能再生。而本工艺的天然矿物复合材料是可以无数次的再生应用,得到了资源充分利用,节约了资源,也节约了成本。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方框图;
图2为本发明中加压增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混凝絮凝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污水经沉沙池、格栅、到集水井,集水井的水深大约在3米以上,用普通的水泵抽水,在水泵的吸水口加入天然复合材料水处理剂,将废水和天然复合材料水处理剂一起泵入高于集水井顶面约10米的加压增氧设备,该设备如图2所示,由液体进入口22、引水管连接法兰23、空气通道24、设备壳体25、液体管道26、第一喷嘴27、定位环28、液气混合室29、第一压力溶解室30、第二喷嘴31、第二定位环32、第二混合室33、第二压力溶解室34、输送管35、输送管连接法兰36构成,它们每个部件中的连接用丝扣或焊接连接。该定位环28作用是固定喷嘴和液气混合室的间距和定位,并保证空气进入液气混合室;由混合室、压力溶解室、喷嘴、定位环等组成一个曝气装置,可根据需要串连加装多级压力曝气装置,也可根据需要,并连多组串连压力曝气装置,以达到曝气之目的。
废水经喷嘴27形成射流(压力大小与增氧效率成正比),由于废水射流作用,使液气混合室29周围产生巨大的负压,空气被负压吸入液气混合室,达到液气混合,经混和的气液混合体被强大的射流冲击推动力,压入压力溶解室30,使空气在压力溶解室内充分溶入液体中,迅速提高液体的溶解氧,然后,液体又经喷嘴31,形成新的射流,再经液气混合,压入压力溶解室,又再经喷嘴形成射流,这样反复进行,使得液体反复曝气,溶解氧快速增高,在5-20秒钟内液体(清水)溶解氧可从零升到三至六毫克/升(与液体质量、压力、设备型号有关)。比常规增氧效率高1-2.5倍,节约能耗,使污水处于富氧状态,让好氧菌群迅速生长,使CODcr、BOD5、SS等污染物得到降解。
废水靠重力从加压增氧设备流入第二级混凝絮凝设备进行处理,该设备高于集水井顶面约2米,本级设备如图3所示,包括进水管1、喷嘴2、混凝室及混凝导流板3、第一循环絮凝室4、第二循环絮凝室5、单向絮凝室6、絮凝管7、进水口8、絮凝网筛9、絮凝桶10、污泥沉降稳定板11、斜管12、静态澄清室13、清水出口14、沉砂池15、污泥室16、排砂管17、污泥管18、混凝处理池体19、静态澄清池体20、溢流口21,每个部件间的组合连接是靠螺栓、电焊连接、混凝土浇注来完成。污水通过喷嘴喷入混凝室,在混凝室四周产生高于新喷入原水2-4倍的负压,让其反复而充分混凝,再经混凝室出口处的逆向导流,使进入第一循环絮凝的水体更充分的接触,增加处理效果,再经系统式的多个絮凝室絮凝,絮凝时间为290-500秒之间,达到泥、水和水处理剂循环促进接触混凝、絮凝,再经网筛絮凝室、静态澄清室,在澄清室里经混凝、絮凝处理后的废水,经污泥层和污泥沉降稳定板时,使污染物与水迅速分离,少部份未饱和悬浮物仍被上升水流浮力带出污泥滤层,由于斜管作用而增大接触面积,使清水向上流速降至每秒0.3-1.0毫米,泥渣向下的重力大于水上升的速度之浮力,所以,未饱和的悬浮物和少量泥渣就会沉降,清水从溢流口流出,达到了水净化之目的。
本级处理设备在混凝室加装混凝导流板,让水处理剂、污泥、原水充分接触混凝,降低了水处理剂的用量,也降低了能耗;加装了絮凝管,增加网筛絮凝室,提高了絮凝效果,使其从动态变为静态;增加污泥沉降稳定板和斜管装置,提高了水处理澄清效率、出水水质和稳定性,增大单池处理能力,减小池体的体积。
上述处理设备中所用的天然复合材料水处理剂由沸石、伊利石、海泡石组成,它们的重量百分数配比为沸石20~45%,伊利石30~50%,海泡石25~35%。
按比例选取沸石、伊利石和海泡石混合,在温度为150至300℃条件下研磨至200至400目后搅拌均匀即可制得。
污水经上述处理设备停留一个小时,流入第三级高效生物处理设备---生物好氧曝气池,该池高于集水井顶面约1.5米,设备正常设计容积负荷为1.5~3.0kg/m3.d,为保证本设计出水的COD长期达到(GB8978-1996)一级标准并留有充分余地,容积负荷取0.5kg/m3.d,水力停留时间t=2h,处理1公斤BOD5需氧量按1.5kgO2设计,并在池中投放高效特殊填料和优势菌群,采用节能加压曝气机进行曝气。由于污水在进入生物好氧曝气池之前已曝气,污水到第三级生物好氧曝气池时,污水已缺氧消化处理1小时,再经曝气、污水在高浓度配比的优势生物菌群体附着的填料中充分混合,使得优势菌种群与污水混合比浓度很高,在氧气充足环境下,微生物迅速繁殖,并快速降解水中污染物,在此级生物降解处理中,可降解CODcr、BOD5、NH3-N等污染物,降解率可视污水源而设计,降解去除率可达95%以上。经澄清,使污水变为可再利用的洁水并排放。
把上述处理过程中排放的污泥进入高效污泥生化处理池。由于污泥的特性,可使高浓度的污泥悬浮在反应池中,经过高效复合微生物的作用,污泥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可快速分解成小分子的有机物,进而分解成CH4、CO2和水,每立方米可产可燃气体3立方米。处理20000t/d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如果进水SS、CODcr分别为350和250mg/L,水处理剂用量为50mg/L,每天可产燃气6000立方,出水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出水一级标准(GB8978-1996),经过处理后产生的污泥干重约为5吨,如将一吨水处理剂回收后只剩4吨污泥(含水量为65%),而传统生化法产生的污泥量为8吨。
由于本水处理剂是天然矿物经复合改性而来的,所以,可反复使用,本水处理剂进入污水中,是靠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对污染物通过吸附,离子交换等原理进行水处理,因此,在水处理全过程中,水处理剂物质不变,所以,水处理剂可进行回收经再处理进行反复使用。其回收的方法如下:将经生化处理后的污泥投入高速擦洗机(每分2900-3500转)进行擦洗,加入选矿液,使水处理剂与其它物质迅速分离,沉降、结饼在回收池里,将其送入360-650度的回转炉中进行处理,进一步去除有机污染物,经高温活化,进入改性设备,加入改性剂,在80-150度温度下进行充分搅拌3-15分钟,经冷却、包装后,成为回收水处理剂,可重新使用。
在水处理过程中,污泥与天然矿物水处理剂吸附了大量的有机物质、N、P、K和植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而且易于脱水,可直接用于土壤改良剂,也可制作有机、无机复合肥;产生的剩于污泥,经过无害化处理后,也可加工成高强度的轻质保温砖,具有极高的市场价值,并且具有广阔的市场。而传统的物化法和生化法产生的污泥,脱水困难,为此而加入聚丙烯酰胺,使污泥脱水变得较为容易,但要进一步降低水分含量时,则变得极为困难;当其风干后,则比较坚硬,对土壤产生板结作用,因此,污泥的再利用空间变窄,很难农业利用,只能填埋或焚烧,而且费用不低,往往会造成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