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母的防松用垫圈及螺母的防松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一起使用的标准螺母的松动予以防止的垫圈及使用该垫圈的螺母的防松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防止螺母在使用中产生松动的装置,有许多对螺母自身想了各种办法的结构。例如,一般我们知道,在螺母体上装入金属弹性板和尼龙板或弹簧等弹性体,使螺母体作为一个整体。
但是,由于这种结构都是在螺母体上经2次加工来装入附加零件的,故制作麻烦且成本升高,同时,因从旋入螺栓当初装入地弹性体而附加有高扭矩,故系紧作业是非常麻烦的,而且在使用中因弹性体的时效变化而使防松效果恶化。
因此,鉴于上述缺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同时使用的垫圈作改进,从而以与现有垫圈几乎相同的成本提供一种可使现有的标准螺母发挥强力防松效果的垫圈。
本发明另一重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垫圈的螺母的防松结构。
发明的公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即,本发明的防松用垫圈做成如下结构:将具有贯通轴心的螺栓贯通孔1的环状垫圈体2上下面的至少一方的面形成向一方向缓慢倾斜的倾斜面。
在本发明的垫圈中,所述垫圈的座面3的倾斜角度α在可能的角度范围内被设定成:当将螺母B和垫圈A一起与螺栓D旋合并以规定的扭矩系紧在被系紧构件C上时,螺母B的下面紧贴在垫圈A的上面,倾斜座面3与被系紧构件C的上面压接,由此,朝向螺栓轴向的压力和相对被系紧构件C的面压力同时产生。
另外,在本发明中,螺母的防松结构的特点是,通过将具有贯通轴心的螺栓贯通孔1的环状垫圈体2上下面的至少一方的座面3形成向一方向缓慢倾斜的倾斜面而构成垫圈A,将该垫圈A置于螺母B的下面并将螺母B与螺栓D旋合且以规定的扭矩系紧在被系紧构件C上,从而使螺母B的下面与垫圈A的上面紧贴,并使垫圈的倾斜座面3与被系紧构件C的上面压接,由此,同时产生朝向螺栓轴向的压力和相对被系紧构件C的面压力而防止螺母的松动。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防松用垫圈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主视图。
图2是所述垫圈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所述垫圈使用过程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所述垫圈使用状态的剖视图。
发明的详细说明
在图中,符号A是本发明的垫圈,在由金属板制的环状体形成的垫圈体2上,具有贯通轴心的螺栓贯通孔1。并且其下面、即座面3形成向一方向缓慢倾斜的倾斜面。
该座面3的倾斜角度α在可能的角度范围内被设定成:当将标准螺母B和垫圈A一起与螺栓D旋合并以规定的扭矩系紧在被系紧构件C上时,螺母B的下面与垫圈A的上面紧贴,倾斜座面3与被系紧构件C的上面压接,由此,朝向螺栓轴向的压力和相对被系紧构件C的面压力同时产生。
该倾斜角度、即座面角α因尺寸而有所不同,最好是1.0~3.0度左右。另外,所谓上述的规定的系紧扭矩按照标准螺母的标准系紧扭矩,或指在其上增加10%左右的扭矩,例如,对于M12的金属六角螺母,是450~500kgf·cm。
如图3所示,上述那样结构的垫圈A与螺母B一起使用。当向被系紧构件C并沿螺栓D旋进螺母B而使垫圈A与被系紧构件C的上面接触后再以规定扭矩用力系紧螺母B时,如图4所示,螺母B就挤满了螺栓、螺母间的螺纹啮合部分的间隙,同时沿垫圈A的倾斜座面3以强制的形态固定成倾斜姿势。在该状态下,如图4中箭头所示,位于螺母B的倾斜上位侧的螺纹和位于倾斜下位侧的螺纹向裁断方向压迫螺栓侧面,同时,倾斜座面3以面接触方式与被系紧构件C的上面压接,可由该内部应力牢固地锁定螺母B与螺栓D的螺纹啮合,从而可防止螺母B产生松动。
另外,本发明者制作了外径为26mm、内径为12.2mm、最大厚度为2.8mm、最小厚度为1.8mm(此时座面角α为2.3度)的M12螺母用铁制垫圈,根据第三方的试验中心的螺母防松振动试验的结果,标准螺母4个都在20秒以内产生松动,而4个试样的螺母可耐振动都是14分钟以上。该场合的螺母的系紧扭矩都是500kgf·cm。
以上虽然说明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仅仅限定于这些实施例结构。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也可将设在垫圈体下面的倾斜面设在上面,或对称设在上下面,也可获得同样的效果。另外,垫圈材料也不限于铁或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对于小尺寸的垫圈也可用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垫圈的形状也不限于圆形,可以用六角形或方形等任意形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