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导引链.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055408 上传时间:2018-03-28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68.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8804172.3

申请日:

1998.04.07

公开号:

CN1252859A

公开日:

2000.05.1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F16G 13/16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IGUS工业用注压件有限公司变更后:IGUS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联邦德国科隆变更后:联邦德国科隆|||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申请日:1998.4.7|||公开

IPC分类号:

F16G13/16

主分类号:

F16G13/16

申请人:

IGUS工业用注压件有限公司;

发明人:

京特·布拉斯

地址:

联邦德国科隆

优先权:

1997.04.14 DE 19715531.6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张兆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两个连接位置之间导引电缆、软管等的能量导引链,它有多块通过上和下横挡板可拆式连接的链接板,它们组成两根平行的条以及彼此搭接和可偏摆,在每根链条中设计为具有位于内部的搭接区(5)的内接板(3)和设计为具有位于外部的搭接区(5)的外接板(4)互相交替。链接板(2)彼此的摆动角受布置在搭接区(5)内的止挡(8、9、12、13)限制。通过布置止挡(8、9、12、13)确定链(1)的曲率。在内和外接板(3、4)内通过相对于沿链纵向(S2)延伸作为对称铀的中心线非对称地布置止挡(8、9、12、13),有可能根据接板(3、4)相对于链纵向的方位借助于此同一些内和外接板(3、4)获得两种不同的能量导引链(1)曲率特性。

权利要求书

1: 用于在两个连接位置之间导引软管、电缆等的能量导引链(1), 有多块通过上和下横挡板可拆式连接的链接板(2),它们组成两根平 行的条以及彼此搭接和可偏摆,其中,在每根链条中设计为具有位于内 部的搭接区(5)的内接板(3)和设计为具有位于外部的搭接区(5) 的外接板(4)的链接板(2)互相交替,内接板和外接板(3、4)在两 根链条中分别处于相对位置,以及,在互相连接的链接板(2)的搭接 区(5)内设计有止挡(8、9、12、13),它们限制链接板(2)的摆动 角,其特征为:内和外接板(3、4)的止挡(8、9、12、13)相对于沿 链纵向(S2)延伸作为对称轴的中心线非对称地布置成,使通过止挡(8、 9、12、13)确定的偏摆的极限角根据其中一种接板(3、4)相对于链 纵向(S2)的方位是不同的。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导引链(1),其特征为:在搭接区 (5)内的止挡(8、9、12、13)相对于垂直于链纵向(S2)延伸的链 接板中心线布置成镜面对称的。
3: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能量导引链(1),其中链接板(2) 沿两个方向彼此相对摆动通过止挡(8、9、12、13)限制,能量导引链 (1)有一个称为下段的大体直的下部区,在下部区连接一个转向区和 一个至少部分悬臂的称为上段的区域,其特征为:内接板和外接板(3、 4)的止挡(8、9、12、13)布置为,使上段的悬臂部分根据其中一种 接板(3、4)相对于链纵向(S2)的方位有不同的曲率。
4: 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能量导引链(1),其特征为: 风和外接板(3、4)的止挡(8、9、11、13)布置为,通过外接板(4) 相对于链纵向(S2)的方位确定上段悬臂部分的曲率。
5: 按照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能量导引链(1),其特征为: 在链条的外侧,链接板(2)作有至少一个标记(16、17),用于确定 链接板(2)相对于链纵向(S2)的方位。
6: 按照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能量导引链(1),其特征为: 链接板(2)的摆动分别通过双向作用的止挡(8、9、12、13)限制。

说明书


能量导引链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两个连接位置之间导引软管、电缆等的能量导引链,它有多块通过上和下横挡板可拆式连接的链接板,它们组成两根平行的条以及彼此搭接和可偏摆,其中,在每根链条中设计为具有位于内部的搭接区的内接板和设计为具有位于外部的搭接区的外接板的链接板互相交替,内接板和外接板在两根链条中分别处于相对位置,以及,在互相连接的链接板的搭接区内设计有止挡,它们限制链接板的摆角。

    在水平布置的能量导引链地情况下,当链运动时首先构成一个大体直的区域,它称为下段。这一区域放在一个下部结构上,例如在一导槽上,或也可放在地板上。在下段上连接一转向区。连接在转向区上的链的至少部分悬臂的区域称为上段。在使用能量导引链时,除了链在转向区的曲率半径外,上段的曲率也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能量导引链根据移动行程的长度、链使用时的负载和其他边界条件采用具有不同方式延伸的上段。在这方面,具有悬臂上段的链与具有滑动上段的链不同。在悬臂上段的情况下,能量导引链自由悬挂在下段和地板上方。悬臂上段的曲率可以不同。在悬臂的长度范围内上段的上拱度称为预张力。在悬臂链中也可以是直的或下垂的上段。在滑动上段的情况下,能量导引链在转向区弯曲得比180°大得多,所以上段在一定距离后贴靠在下段上。具有滑动上段的链,在上段贴靠在下段上或地板上之前的这段距离由上段的曲率决定。为了在具有滑动上段的链中避免由于在移动时产生的拉力和剪力再加上可能存在的在滑轨中或上段在其上滑动的下段中的不平度引起链的高抛,在长的移动距离的情况下上段没有预张力。

    能量导引链的曲率特性基本上通过止挡的配置和链的重量以及在其中导引的管线重量确定。

    由DE 43 25 259A1已知此类能量导引链。链由通过横挡板互相可拆式地连接的链接板组成。这些组合成条的链接板彼此可以摆动。在这里内接板和外接板设计为不同类型的链接板。这些类型的差别主要在于搭接区的配置,它们在搭接区可摆动地互相铰接。从两根彼此平行排列的构成一导引空腔的链条出发,内接板或外接板是那些在搭接区内安排在里面或外面的链接板。在链接板的搭接区内设计了一些止挡,它们限制链接板彼此的摆动角。在这里,外接板内的止挡相对于沿链纵向延伸的作为对称轴的中心线对称地布置。在内接板中的止挡相对于链纵向非对称地布置。

    已知能量导引链的缺点在于,为了转向区和上段悬臂区有不同的曲率,必须分别制备不同的内接板和外接板,其结果是提高了生产和储存费用。

    从此先有技术出发,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不同转向半径和上段有不同径迹的能量导引链,它们能简便和经济地生产。

    按本发明为达到此目的采取的措施是,内和外接板的止挡相对于沿链纵向延伸作为对称轴的中心线非对称地布置成,使通过止挡确定的偏摆的极限角根据其中一种接板相对于链纵向的方位是不同的。

    一块链接板的两个相对于链纵向的方法指的是接板沿链纵向的两个位置,通过绕横向于链纵向延伸的板中心线旋转180°使这两个位置相互转换。

    若按本发明两种类型链接板的止挡均布置成非对称的,则链接板相互可以摆动的角度范围取决于接板相对于链纵向的方位。接板相对于链纵向的方位存在两种不同的可能性。可以将一种具有规定的回转半径和规定的上段径迹的链条改造为具有不同径迹的链条,为此通过在链条内旋转内接板或外接板来改变接板相对于链纵向的方位。由于非对称地布置止挡,两种方位导致链接板的相对摆动有不同的角度范围。

    在按本发明的能量导引链中有利的是,用同一些内和外接板可以实现能量导此链有两种不同的曲率特性。在先有技术中为此至少需要三种不同的接板。

    在按本发明的能量导引链的最佳设计中,止挡在搭接区内布置成相对于垂直链纵向延伸的接板中心线镜面对称。基于这种结构,在链条内彼此相对的接板可以由结构上相同的内和外接板组成,其结果是降低了生产和装配费用。此外这样做还有一个优点,即,由于在两根链条中彼此相对的内接板和外接板结构相同,保证了链最佳地直线运行。

    内和外接板的止挡可布置为,使上段的悬臂部分根据其中一种接板相对于链纵向的方位有不同的径迹。

    在一种最佳设计中,在内和外接板内的止挡布置为,能借助于外接板的方位确定上段悬臂部分的曲率。例如,具有直的悬臂上段的能量导引链可转化为具有下垂的悬臂上段的能量导引链。还例如一个悬臂的上段可转换为滑动上段。同理,也可以是这样一些能量导引链,它们的上段根据外接板的方位具有大或小的预张力。借助于外接板确定上段径迹的优点在于,为了改变相对于链纵向的方位易于接近此外接板。为了改变方位,只须将从链条上拆下的外接板绕横向于链纵向延伸的中心线旋转180°后重新装入链条中。若止挡的非对称性不过火,则在这里产生的在下段与上段之间区域内回转半径的变化在允许的公差范围以内。

    为了便于操作和准确地确定链接板的方位,链接板在链条外侧至少作有一个标记。所以由内接板和外接板标记的相对位置总能看出接板的方位。

    合乎目的的是,链接板的摆动通过双向作用的止挡限制。在一种双向作用的止挡中,总是配置两对止挡面来限制沿两个方向的摆动角,从而导致能量导引链有更高的稳定性。

    下面参见附图借助于实施例说明本发明。

    其中:

    图1具有预张力的能量导引链悬臂上段的一部分;

    图2图1所示链的部分的内接板;

    图3图1所示链的部分的外接板;

    图4图1所示链的部分包括两块外接板和一块内接板的片段;

    图5带有弧形的能量导引链悬臂上段的一部分;

    图6图5所示链的部分的外接板;

    图7图5所示链的部分的内接板;以及

    图8图5所示链的部分包括两块外接板和一块内接板的片段。

    如尤其由图1和5可见,能源导引链1由多块互相连接成条的链接板2组成。在链条中内接板3和外接板4互相交替并在搭接区5可相互摆动地连接。

    在图2和7中表示的内接板3在搭接区5有圆形凸起6。通过将圆形凸起6定位在外接板4搭接区5的圆形槽7内使内接板3装在外接板4中。

    由这些图可以看出,内接板3与外接板4相对于垂直链纵向S2延伸的中心线S1是镜面对称的。在两根链条内,链接板2分别绕轴线S1旋转180°后使用。

    内接板3的每个搭接区5有两个不同方位的止挡面8和9。在这里第一止挡面8平行于链纵向S2布置。止挡面9与链纵向S1形成一个夹角。两个止挡面8和9通过用于稳定止挡面8和9的肋10互相连接。

    与凸起6一样,止挡面8和9从内接板3的搭接区5突出。分开搭接区5的横挡11同样可从内接板突出。

    外接板4有两个不同布置的止挡面12和13。由图3和6可见,在这里止挡面13平行于链纵向S2定向。止挡面12与链纵向S2形成一个夹角。为了稳定止挡面12和13,它们通过圆形槽7的界壁14互相连接。外接板4也有一个将两个搭接区5隔开的横挡15。

    若内和外接板3和4如图4所表示的那样组合,则链接板通过止挡面9和13或通过止挡面8和12的配合作用进行相互摆动。止挡面8、9、12和13分别通过两个成对方式的配合作用而设计成双向作用的止挡。

    由于面9和13的止挡确定了能量导引链1在转向区内的角度。由这些图可以看出,通过将止挡面13相对于链纵向S2平行地布置,能量导引链在转向区内的角度由止挡面9与链纵向S2的夹角确定。

    若内接板和外接板3和4如图4所示那样折角,则摆动的极限角由止挡面8和12的配合作用决定。由图可以看出,接板3和4按所选择的方位形成一根链条,链条的上段有预张力。上段的径迹由于止挡面8平行于链纵向S2布置故基本上由止挡面12相对于链纵向S2的倾斜角确定。

    若外接板4按如图5所示的另一种方位装在内接板3内,则外接板必须在图纸平面内绕垂直于轴线S1和S2的中心线S3旋转180°。为了便于确定内接板和外接板3、4的方位,在它们从外面可看到的侧面上作标记16和17。

    若内接板和外接板3和4按图8所示的方位组合,则摆动的极限角由止挡面12和9或13和8的方位确定。

    两个止挡面9和12的方位在这里确定了能量导引链1在转向区的半径。由于止挡面12相对于链纵向S2有小的斜度,所以在转向区内的极限角略小于外接板4按另一种方位时的情况。由于止挡面12与平行线之间只有微小的差异,所以转向半径的改变很小并因而在容差范围内。

    通过止挡面8和13的方位限制了两块链接板沿反方向的摆动角。由此确定了上段悬臂部分的曲率。由止挡面8和13相对于链纵向S2的平行定向可以看出,上段有几何上直线的径迹。但由于作用在上段的链接板及在链内导引的电缆、软管等的重量,止挡面8和13的这种定向基于接板2的塑料材料的弹性,导致悬臂的上段具有如图8所示的弧度。

                      符号表1能量导引链2链接板3内接板4外接板5搭接区6圆形凸起7圆形槽8止挡面9止挡面10肋11横挡12止挡面13止挡面14壁15横挡16标记17标记S1中心线S2链纵向S3横向于链纵向竖立的中心线

能量导引链.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能量导引链.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能量导引链.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能量导引链.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量导引链.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两个连接位置之间导引电缆、软管等的能量导引链,它有多块通过上和下横挡板可拆式连接的链接板,它们组成两根平行的条以及彼此搭接和可偏摆,在每根链条中设计为具有位于内部的搭接区(5)的内接板(3)和设计为具有位于外部的搭接区(5)的外接板(4)互相交替。链接板(2)彼此的摆动角受布置在搭接区(5)内的止挡(8、9、12、13)限制。通过布置止挡(8、9、12、13)确定链(1)的曲率。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