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1049627 上传时间:2018-03-28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516.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1121632.8

申请日:

2001.06.19

公开号:

CN1329880A

公开日:

2002.01.0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61F13/494

主分类号:

A61F13/494

申请人: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水谷聪; 田村龙也; 野田祐树

地址:

日本爱媛县

优先权:

2000.06.19 JP 182872/2000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马江立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吸收性物品,作为其防漏壁使用具有波状凹凸皱7的无纺布。在该无纺布6粘接弹性构件16。粘接剂32以螺旋轨迹涂布在弹性构件16的周围。上述凹凸皱7的底部7b由上述粘接剂32粘接在弹性构件16的表面。粘接剂32在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出现,所以,凹凸皱7的顶部7a和中间部7c的内面不易接触粘接剂,所以,不会压扁凹凸皱7进行粘接固定。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吸收性物品,设置有设于受液侧表面的透液性表面片、背 面片、夹在上述两片间的吸收层、及在上述表面两侧沿纵向延伸的防 漏壁;其特征在于:上述防漏壁由沿纵向反复交替出现波顶部和底部 的波形的无纺布形成,在该无纺布安装沿上述纵向延伸而且朝纵向发 挥收缩力的弹性构件,在上述弹性构件的表面沿上述纵向隔开间隔地 涂布粘接剂,由上述粘接剂在上述弹性构件粘接上述波形的底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粘接剂的 涂布状态为带状或线状,当该带状或线状的粘接剂设定为朝弹性构件 的轴向连续而且在弹性构件表面沿轴向延伸的任意线时,上述粘接剂 以该线状在轴向上隔开间隔规则或随机地出现。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弹性构 件的表面,上述粘接剂沿与上述纵向交叉的方向为振幅侧的波状轨迹 涂布。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弹性构 件的表面,上述粘接剂螺旋轨迹涂布,该螺旋轨迹一边绕上述弹性构 件的周围回转一边沿上述纵向前进。
5: 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粘接 剂的波状轨迹的周期或上述螺旋轨迹的周期比上述无纺布的波形周期 长。
6: 如权利要求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上述无纺布在上述防漏壁的前端折叠,由折叠的2片无纺布构成上述 防漏壁,上述弹性构件位于2片无纺布之间,该两侧的无纺布的波状 底部分别由上述粘接剂粘接在上述弹性构件。

说明书


吸收性物品

    本发明涉及一种卫生巾和一次性使用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特别是涉及在两侧设有沿纵向延伸的防漏壁的吸收性物品。

    过去,开发有卫生巾、吸尿垫、及一次性使用尿布等吸收性物品。对于这些吸收性物品,要求在穿用过程中由液体吸收层确实地吸收排泄液,防止排泄液漏到吸收性物品外。因此,在吸收性物品的受液侧表面于两侧形成沿纵向延伸的防漏壁。

    对于现有的上述防漏壁的构造,一般在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上接合沿纵向延伸的非伸缩性疏水性片,在该疏水性片接合沿吸收性物品的纵向延伸的弹性构件。由上述弹性构件的纵向弹性收缩力在吸收性物品作用朝纵向的弯曲力,并在吸收性物品的受液侧立起上述防漏壁,从而可防止经血等朝横向泄漏。

    然而,上述现有吸收性物品的上述防漏壁的接触穿用者肌肤的一侧在大多情况下较平坦,在穿用者的肌肤产生紧密接触感,另外,接触感硬,大多情况下不能柔和地接触肌肤。

    另外,有的吸收性物品由变形(赋形)为波状的无纺布形成防漏壁,这种防漏壁在穿用者的肌肤的接触面积减小,可在肌肤产生柔和的感觉。这种防漏壁例如公开于日本专利公报特表平9-503934号。然而,记载于上述公报的吸收性物品的防漏壁自身具有弹性力,所以,防漏壁自身地刚性低,例如从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立起设置时,不能提高防漏壁的屈服强度太多。

    另外,当在变形(赋形)为波状的无纺布接合沿纵向延伸的弹性构件时,从吸收性物品的受液侧立起的力变大,不易倒下。然而,如由热融型粘接剂等在波状的无纺布粘接沿纵向延伸的弹性构件,在对无纺布作用加压力时,波顶部侧粘接在上述粘接剂,易成为压扁无纺布的波的状态。结果,在粘接弹性构件的部分无纺布变硬,在肌肤的接触感变差。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可实现在肌肤的接触柔和的防漏壁,而且形成防漏壁的无纺布与弹性构件的粘接部不变硬,不损害柔和感。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设置有设于受液侧表面的透液性表面片、背面片、夹在上述两片间的吸收层、及在上述表面两侧沿纵向延伸的防漏壁;其特征在于:上述防漏壁由沿纵向反复交替出现波顶部和底部的波形的无纺布形成,在该无纺布安装沿上述纵向延伸而且朝纵向发挥收缩力的弹性构件,在上述弹性构件的表面沿上述纵向隔开间隔地涂布粘接剂,由上述粘接剂在上述弹性构件粘接上述波形的底部。

    在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中,由于形成上述防漏壁的无纺布成形(赋形)为波状,所以,可减小在穿用者肌肤的接触面积,没有在肌肤的紧密接触感,接触柔和。另外,由于在防漏壁接合沿纵向发挥收缩力的弹性构件,所以,在防漏壁作用纵向的收缩力,结果,吸收性物品朝纵向弯曲,上述防漏壁易于立起。另外,由于在上述弹性构件沿纵向间歇地形成粘接剂,所以,无纺布的波底部以外的内面不易接触上述粘接剂,波不易被压扁,另外,在设置弹性构件的部分不会由粘接剂使无纺布变硬,不会产生硬的接触感触,可维持柔和感。

    最好上述粘接剂的涂布轨迹为带状或线状,当该带状或线状的粘接剂设定为朝弹性构件的轴向连续而且在弹性构件表面沿轴向延伸的任意线时,上述粘接剂以该线状在轴向上隔开间隔规则或随机地出现。

    例如,在上述弹性构件的表面,上述粘接剂沿与上述纵向交叉的方向为振幅侧的波状轨迹涂布。或者,在上述弹性构件的表面,上述粘接剂成为螺旋轨迹地涂布,该螺旋轨迹一边绕上述弹性构件的周围回转一边沿上述纵向前进。

    另外,上述粘接剂的波状轨迹的周期或上述螺旋轨迹的周期最好比上述无纺布的波形周期长。

    在上述手段中,通过使形成防漏壁的无纺布的波的节距变细,可使防漏壁成为软质,而且可使在肌肤的接触变柔和。在该场合,当粘接剂的涂布周期变长时,可减小上述无纺布的波的底部以外的部分接触粘接剂的概率,提高波被压扁的效果。另外,可由粘接剂以高概率在弹性构件粘接无纺布的各底部。

    另外,上述无纺布在上述防漏壁的前端折叠,由折叠的2片无纺布构成上述防漏壁,上述弹性构件位于2片无纺布之间,该两侧的无纺布的波状底部分别由上述粘接剂粘接在上述弹性构件。

    本发明也可由1片波状的无纺布形成防漏壁,在该无纺布的波的底部粘接弹性构件。

    图1为示出本发明吸收性物品一例的透视图。

    图2为图1的II-II线断面图。

    图3为图2的III-III线的断面图。

    图4为示出另一实施形式的III-III线的断面图。

    图5为说明凹凸皱的底部与弹性构件的粘接部位的断面图。

    图6为示出在无纺织布成形凹凸皱的行程的透视图。

    图1为示出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一例的卫生巾的透视图,图2为图1的II-II线断面图,图3和图4为按实施形式分别示出图2的III-III线断面的断面图,图5为说明弹性构件与无纺布的粘接部位的断面图,图6为示出形成防漏壁的无纺织布的制作工序一例的透视图。

    图1中示出的吸收性物品1为卫生巾,X方向为宽度方向,Y方向为纵向。该吸收性物品1的夹住中央部2的区域为前方部3和后方部4。在吸收性物品1的两侧部设有沿纵向(Y方向)向延伸的防漏壁5、5。在该防漏壁5、5安装有可发挥纵向的弹性收缩力的弹性构件,由该弹性收缩力可使吸收性物品1朝纵向(Y方向)弯曲,在上述中央部2两侧的防漏壁5、5从表面2a立起成立体形状。

    如图2所示,吸收性物品1在不透液性的背面片11上重叠吸收性芯部12,在其上重叠透液性的表面片13。上述吸收性芯部12设置在吸收性物品1的中央部2及上述前方部3和后方部4的一部分。上述背面片11和表面片13在上述吸收性芯部12外侧的外周区域由热融性粘合剂相互粘合,或由热轧纹融接接合。

    上述吸收性芯部12由粉状纸浆与SAP混合而成,并进一步由透液性的纸包起,或为通过粘接剂处理而片状化的无接触热风烘干(ェァレィド)纸浆,或为以亲水性纤维为主体的无纺布。上述背面片11具有非透液性,为透湿性的树脂薄膜或无纺布或树脂薄膜与无纺布的接合物。上述表面片13具有透液性,由亲水性纤维形成的无纺布、开口无纺布、开口塑料薄膜、或开口塑料薄膜与无纺布的层压片等形成。

    上述防漏壁5由透气性无纺布、点粘型无纺布、纺粘型无纺布、射流喷网无纺布、融吹无纺布、无接触热风烘干无纺布等无纺布6形成。另外,防漏壁5也可由乙烯、聚丙烯等塑料片与无纺布的层压片等形成。最好都具有疏水性或防水性。构成上述无纺布6的纤维由进行了防水处理的聚乙烯(PE)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纤维或PE/PP或PE/PET等复合纤维即芯鞘型纤维或并列型纤维等形成。最好上述防漏壁5采用纤度1.1-4.4dtex的PE/PP芯鞘纤维形成的纺粘型无纺布6制作,目付为15-40g/m2。

    在形成防漏壁5的上述无纺织布6形成波形的凹凸皱7,在防漏壁5沿纵向(Y方向)交替反复形成上述凹凸皱7的波顶部和底部。

    图6为用于在形成上述防漏壁5的无纺布6形成波状的凹凸皱7和平坦区域8的热压工序的说明图。

    在该热压工序中,上述无纺布6由成形辊21和22夹住进行热压。成形辊21和22在相互啮合的状态下朝α方向和β方向回转。成形辊21的成形面沿回转方向(α方向)以一定节距反复形成沿辊的轴向延伸的凸条状成形肋23和槽24。另外,成形辊21形成与上述成形肋23上面连续而且朝回转方向(α方向)连续的凸周面25。

    在另一方的成形辊22的成形面,沿回转方向(β方向)以一定的节距反复形成沿辊轴向延伸的凸条状的成形肋26和槽27。在成形辊22沿回转方向(β方向)连续地形成与槽27的底部连续的凹周面28。

    当一边向辊间供给无纺布6一边使成形辊21与成形辊22啮合回转时,成形肋23与26啮合,成形辊21的形成肋23进入成形辊22的槽27内,成形辊22的成形肋26进入成形辊21的槽24。此时,成形辊21的凸周面25啮入到成形辊22的凹周面28内。

    通过该连续成形,同时在无纺布6形成波状的凹凸皱7和平坦区域8。如图3和图4所示,成形后的无纺布6在波状的凹凸皱7的顶部7a和底部7b较强地压缩纤维,在中间部7c较轻地压缩纤维。另外,顶部7a和底部7b的密度比中间部7c的密度高。上述顶部7a和7b的密度最好在0.1g/cm3以上。另外,最好上限为1.0g/cm3以上。

    形成波形的无纺布6的凹凸皱7的顶部7a的中点与邻接的顶部7a的中点之间的距离W(波状的周期)为0.5-3.0mm,在顶部7a的片表面与底部7b的片背面之间的高度尺寸H最好为0.1-0.5mm。

    如图2所示,具有波形的凹凸皱7的无纺布6在防漏壁5的自由端5a对折起来使用。在对折的无纺布6之间夹住弹性构件14、15、16、17。上述无纺布6的一方的侧端部6a在吸收性物品1的两侧部粘接到上述背面片11的上面,另一侧端部6b在上述侧端部6a与上述表面片13之间粘接固定。

    上述弹性构件14、15、16、17可使用聚氨酯弹性丝、以SEBS为主体的成形薄膜、线状的发泡体或天然橡胶。

    例如,将各弹性构件14、15、16、17延伸1.3倍,在该状态下,将形成上述波状的无纺布6对折,由对折的上述无纺布6分别夹住弹性构件14、15、16、17,粘接无纺布6和弹性构件14、15、16、17。

    在图2所示例中,弹性构件14位于防漏壁5的立起部分的途中,弹性构件15位于其上面的折曲部,弹性构件17位于自由端5a,弹性构件16位于弹性构件15与弹性构件17之间。安装上述弹性构件15、16、17的平坦部主要为与穿用者的肌肤接触的穿着部分5b。另外,在设置弹性构件15和弹性构件17的部分,图6所示无纺布6的平坦区域8由热融性粘合剂等粘接到上述弹性构件15和弹性构件16,在设置有弹性构件15的部分,无纺布6易于折曲,在设有弹性构件17的自由端5a,无纺布6易于对折。

    上述弹性构件14和弹性构件16在形成无纺布6的波状凹凸皱7的部分与该无纺布6粘接。

    图3和图4为图2的III-III线的断面图。在图3所示实施形式中,上述弹性构件16为圆形或椭圆形等断面的线材,在其表面以带状或线状形式涂有热融型粘接剂31。上述热融型粘接剂31的宽度尺寸最好比弹性构件16的直径小。另外,粘接剂31的涂布面积与弹性构件16的表面积的比例最好在5-50%。

    如图3所示,涂布上述粘接剂31,使其形成振幅侧朝向与弹性构件16的轴向(吸收性物品1的纵向:Y方向)直交的方向的波状轨迹。例如,使热融型粘接剂的涂布机的微小喷嘴朝与上述Y方向直交的方向往复移动,以Y方向为轴使上述弹性构件16朝θ1-θ2方向往复回转,同时朝上述Y方向输送,从而进行涂布。

    或者,也可使上述微小喷嘴作圆运动,以Y方向为轴使上述弹性构件16朝θ1-θ2方向往复回转,同时朝上述Y方向输送,从而进行涂布。

    在图4所示实施形式中,上述弹性构件16的断面为圆形或椭圆形,在其表面涂布热融型粘接剂32,使其成为0.05-0.3mm的带状或线状的形式。如图4所示,在弹性构件6的表面,沿螺旋轨迹涂布热融型粘接剂32。例如,固定热融粘接剂的涂布机的微小喷嘴,绕Y轴使上述弹性构件16朝一定方向回转,同时沿上述Y方向输送,从而可沿上述螺旋轨迹进行涂布。

    如上述图3所示波状轨迹的周期为P1,图4所示螺旋轨迹的周期为P2,贝4P1>W,P2>W,最好P1>2×W,P2>2×W。另外,上述P1/W、P2/W在2以上,最好在3以上5以下。例如,在上述W为1.36mm的场合,上述P1和P2最好为5-6mm,在该场合P1/W、P2/W为3.7-4.4。

    如图3和图4所示,上述热融型粘接剂31或32的涂布轨迹沿弹性构件16的纵向连续,而且其涂布位置沿弹性构件16的周向规则地变化,这样,位于弹性构件16两侧的无纺布6、6的凹凸皱7、7的底部7b、7b以高概率由上述粘接剂31、32粘接到弹性构件16的周面。

    图5示出图4的实施形式中的粘接弹性构件16和将其夹住的无纺布6、6的凹凸皱7的底部7b、7b的位置。如图5所示,通过对无纺布6和弹性构件16加压,上述底部7b和底部7b在某种程度上包入上述弹性构件16。此时的无纺布6与粘接剂32的粘接剂接触位置在图4和图5中由(i)(ii)(iii)(iv)示出。即,图4中的粘接位置(i)(ii)…与图5所示粘接位置(i)(ii)…对应。

    这样,无纺布6的凹凸皱7的底部7b以某各程度的高概率由上述粘接剂31或32粘接到弹性构件16。另外,即使从图3和图4的上下对无纺布6、6加压,凹凸皱7的顶部7a和中间部7c的内面与上述粘接剂31、32粘接的概率也较低,因此,即使对无纺布6加压,也不会将凹凸皱7压平。因此,当图2所示防漏壁5的穿着部分5b接触穿用者的肌肤时,在设置弹性构件16的部分不会由粘接剂固定无纺布6,设置有弹性构件16的部分也残留下凹凸皱,柔和地接触在肌肤。

    另外,弹性构件14以与图3或图4所示粘接构件构造相同的构造与无纺布粘接。另外,如图2所示,在设置有弹性构件15和17的部分,将无纺布6的没有凹凸皱7的平坦区域8粘接在上述弹性构件15和17,但也可在设置有该弹性构件15和17的部分使无纺布6形成凹凸皱7,由与图3或图4所示相同的粘接构造进行粘接。这样,在设置有弹性构件15和17的部分不会压扁凹凸皱7,在肌肤的接触柔和。

    另外,防漏壁5不限于如图2所示那样的横向M状断面,也可为<字状、L字状或从吸收性物品1的表面朝斜上方单纯立起的形状。

    另外,在弹性构件表面的上述粘接剂的涂布轨迹为带状或线状,如该带状或线状的粘接剂设定为朝弹性构件的轴向连续而且在弹性构件表面沿轴向延伸的任意线时,只要为以该线状隔开间隔规则或随机地出现的轨迹,则不受限制。

    在上述那样的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中,当在具有凹凸皱的防漏壁粘接弹性构件时,在粘接弹性构件的部分不会压扁上述凹凸皱地固定,在肌肤的接触感良好。

吸收性物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吸收性物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吸收性物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吸收性物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吸收性物品.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吸收性物品,作为其防漏壁使用具有波状凹凸皱7的无纺布。在该无纺布6粘接弹性构件16。粘接剂32以螺旋轨迹涂布在弹性构件16的周围。上述凹凸皱7的底部7b由上述粘接剂32粘接在弹性构件16的表面。粘接剂32在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出现,所以,凹凸皱7的顶部7a和中间部7c的内面不易接触粘接剂,所以,不会压扁凹凸皱7进行粘接固定。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