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与散热鳍片的结合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104167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48.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126902.8

申请日:

2003.06.14

公开号:

CN1566887A

公开日:

2005.01.1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F28D15/02

主分类号:

F28D15/02

申请人: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学坤; 陈俊吉; 吴宜强

地址: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龙华镇油松第十工业区东环二路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热管与散热鳍片的结合方法,该方法是在散热鳍片本体上设穿孔,穿孔的周缘设有折边,该折边上具有一从边缘延伸到散热鳍片本体的槽口,将散热鳍片通过穿孔顺序穿设在热管上,并使其折边抵顶前一散热鳍片本体,在每一折边的槽口处涂抹导热锡膏,再将该散热鳍片与热管的组合置入高温环境中加热,使锡膏在高温下熔融,借助其流动性自动填入热管与散热鳍片的间隙,再使其脱离高温环境,冷却后热管与散热鳍片即可熔接在一起。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热管与散热鳍片的结合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在散热鳍片本体上 设穿孔,在该穿孔的周缘设折边并在该折边上设槽口;b.将散热鳍片穿套于 热管上;c.在散热鳍片折边的槽口位置涂抹锡膏;d.将热管与散热鳍片的组合 置入高温环境中加热,使锡膏熔融;e.将热管与散热鳍片脱离高温环境并冷 却。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与散热鳍片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这些 散热鳍片穿套在热管上时,其折边抵顶相邻散热鳍片。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与散热鳍片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 槽口从折边边缘延伸到折边与散热鳍片本体的连接处。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与散热鳍片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热 管与散热鳍片的组合置入高温环境中时,散热鳍片折边的槽口均向上。

说明书


热管与散热鳍片的结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热管与散热鳍片的结合方法,特别是指一种利用锡膏,快速、方便地使热管与散热鳍片均匀紧密结合的方法。

    【背景技术】

    计算机已成为诸多行业不可缺少的工具,伴随对其需求的不断提高,计算机产业得到快速而长足的发展,而计算机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央处理器,其速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整机的性能,中央处理器的集成度越高、运行速度越快,伴随其产生的热量则越大,如果热量不及时散热出去,导致热量累积使其温度升高,就会大大影响其运行的稳定性,因此,必需将中央处理器产生的热量及时散热出去,业界通常在其表面加装一散热器辅助散热。

    如图1所示,美国专利第5,412,535号揭露了一种业界常用的热管型散热器100,该散热器100具有一扁平基座120,一热管140垂直固定在该基座120上,若干散热鳍片160按一定的间隔平行排布并垂直穿套在热管140上。为使热管140与散热鳍片160结合在一起,其采用液压或机械胀管的方式,即在热管140成型前先将散热鳍片160套设其上,利用一心轴或内部液体加压膨胀管体使热管140管径增大,从而与散热鳍片160发生过盈配合进而实现连接。但由于热管140与散热鳍片160间是机械接触,有间隙存在,无法均匀密合,因此,热管140与散热鳍片160间的热量传递效果较差,热管160的高传导特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散热器100整体性能受到影响,而且该方法无法利用成型热管组装散热器。

    为利用成型热管组装散热器,且使热管与散热鳍片间能够均匀无隙结合,有业者采用导热胶粘结的方式,但因导热胶粘结强度低,使热管与散热鳍片的结合不稳固。因此,现在业者较多采用锡焊的方式将热管与散热鳍片熔接在一起,其首先在散热鳍片上设具有折边的穿孔,一种方法是先将散热鳍片顺序抵靠排列在一起,则其穿孔形成一通道,在该通道内涂布锡膏,再将热管穿套于该通道内,利用锡膏将热管与散热鳍片焊接在一起,但在长管状通道内壁涂布锡膏较为不易,且在热管穿套过程中又易刮擦锡膏,无法使锡膏完全而均匀填充于热管与散热鳍片的间隙;另一种方法是先将散热鳍片逐一穿套在热管上,在每一散热鳍片安装到热管上时在其折边边缘处涂布锡膏,之后再穿套另一散热鳍片,由于涂膏是与安装散热鳍片间隔进行,导致组装过程麻烦,效率相当低,而且这种方法容易造成锡膏受挤压而外溢,引起利用率降低,进而影响热管与散热鳍片的结合效果。

    因此,需提供一种使热管与散热鳍片均匀、紧密结合的方法,既能满足生产、组装快速方便地要求,又能使散热器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管与散热鳍片的结合方法,特别是指一种利用锡膏,快速、方便地紧密结合热管与散热鳍片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热管与散热鳍片的结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散热鳍片本体上设穿孔,在该穿孔的周缘设折边并在该折边上设槽口;b.将散热鳍片穿套于热管上;c.在散热鳍片折边的槽口位置涂抹锡膏;d.将热管与散热鳍片的组合置入高温环境中加热,使锡膏熔融;e.将热管与散热鳍片脱离高温环境并冷却。

    本发明热管与散热鳍片的结合方法采用锡膏熔接成型热管与散热鳍片,在散热鳍片的折边上设槽口,在热管与散热鳍片预组装完成后一次性将锡膏涂布于槽口位置,操作效率及便利性提高,且在加热后锡膏能够均匀填充于热管与散热鳍片的间隙,使其接触紧密、具有较小的接口热阻,从而保证热管型散热器具有高效的热传导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一现有热管与散热鳍片结合方法中散热器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热管与散热鳍片结合方法中热管与散热鳍片的结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4是本发明热管与散热鳍片结合方法中散热鳍片的结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热管与散热鳍片的结合方法是应用于热管型散热器制造,其可将成型热管与散热鳍片快速、紧密连接,并使热管型散热器具有高效的热传导性能。

    请参阅图2,该热管型散热器1具有一与中央处理器等发热电子元件接触的基座10,至少一热管20水平插设在基座10上,若干散热鳍片30按一定的间隔平行排布并穿套在热管20上,该散热器1可由基座10吸收发热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而由热管20传到散热鳍片30,进而散发出去。当然这种散热器1不限于上述结构,如热管20可垂直插置基座10上,而散热鳍片30也可以同时与热管20和基座10接触,具体结构不作一一列举和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主旨是在于提供热管20与散热鳍片30的结合方法。

    请同时参阅图3和图4,本发明热管与散热鳍片的结合方法可使散热鳍片30快速组装到热管20上并与热管20均匀紧密结合。该方法是在散热鳍片30本体32上设穿孔34,在穿孔34的周缘向本体32一侧翻折延伸有折边36,该折边36可在散热鳍片30穿套于热管20上时贴于热管20外壁面同时抵顶前一散热鳍片30的本体32,从而可增加散热鳍片30与热管20的接触面积,以增加热量的传导,并使各散热鳍片30间保持一定的间隔。该折边36上设有一槽口38,该槽口38从折边36边缘延伸到折边36与本体32的连接处。

    将上述散热鳍片30顺次穿套在热管20上,并使每一散热鳍片30的折边36抵顶相邻散热鳍片30的本体32不具折边36的一侧,各折边36的槽口38均向上,最好是各槽口38位于同一纵向线上,预组装完成后,利用点锡膏焊枪(图未示)等工具在每一散热鳍片30折边36的槽口38位置的热管20外壁面点抹锡膏(图未示),再将该热管20与散热鳍片30的组合置入烤炉(图未示)中加热,由于锡膏具有较低的熔点,受热后呈半熔融流态,而热管20与散热鳍片30间具有间隙,锡膏借助其自身的流动性自动填入该间隙,在加热过程中,可视实际情况翻转适当角度,以使锡膏充分填覆于热管20与散热鳍片30的间隙,一定时间后(该时间根据加热温度、散热器尺寸大小及锡膏量确定),将上述热管20与散热鳍片30的组合取出,冷却后,热管20与散热鳍片30即达到均匀、紧密结合,将其一并插设并固定在基座10上,从而组装成散热器1。

热管与散热鳍片的结合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热管与散热鳍片的结合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热管与散热鳍片的结合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管与散热鳍片的结合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管与散热鳍片的结合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热管与散热鳍片的结合方法,该方法是在散热鳍片本体上设穿孔,穿孔的周缘设有折边,该折边上具有一从边缘延伸到散热鳍片本体的槽口,将散热鳍片通过穿孔顺序穿设在热管上,并使其折边抵顶前一散热鳍片本体,在每一折边的槽口处涂抹导热锡膏,再将该散热鳍片与热管的组合置入高温环境中加热,使锡膏在高温下熔融,借助其流动性自动填入热管与散热鳍片的间隙,再使其脱离高温环境,冷却后热管与散热鳍片即可熔接在一起。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一般热交换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