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氯乙烯PVC新型抗冲击改性剂丙烯酸酯类树脂ACR-Ⅱ的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1041142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6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1136255.3

申请日:

2001.10.12

公开号:

CN1412232A

公开日:

2003.04.2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分类号:

C08L27/06; C08F20/10

主分类号:

C08L27/06; C08F20/10

申请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林润雄; 王基伟; 潘榕伟

地址:

100011北京市东城区安德路16号洲际大厦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中实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金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聚氯乙烯(PVC)新型抗冲击改性剂丙烯酸酯类树脂(ACR-II)的制备方法,它是采用核/壳相结合的接枝剂,橡塑相容剂和采用复合无机盐改性种子乳液而实现喷雾干燥技术。

权利要求书

1: 聚氯乙烯(PVC)新型抗冲击改性剂丙烯酸酯类树脂(ACR-II)的制 备方法,其特征是采用多步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采用玻璃化温度T g ≤20℃ 的核单体,加入接枝剂,然后加入去离子水、乳化剂、水溶性和/或油溶性引 发剂,在70~90℃温度下反应,制成种子乳液,再加入交联剂制成预乳化液, 采用玻璃化温度T g ≥80℃的壳单体,壳聚合温度控制在70~90℃,核/壳组成 比为80~50∶20~50;采用含有多个双键化合物作为接枝剂参与聚合反应, 接枝剂加入占核总量0-5%的分子量M W =2000~5000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作为相溶剂,核聚合温度控制在70~90℃。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氯乙烯(PVC)新型抗冲击改性剂丙烯酸酯类 树脂(ACR-II)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玻璃化温度T g ≤20℃的核单体,采 用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异丁酯。
3: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氯乙烯(PVC)新型抗冲击改性剂丙烯酸酯类 树脂(ACR-II)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T g ≥80℃的壳单体,是采用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4: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氯乙烯(PVC)新型抗冲击改性剂丙烯酸酯类 树脂(ACR-II)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1、4丁二醇双丙烯酸酯、甲 基丙烯酸乙二醇酯、1、6-己二醇双丙烯酸酯、马来酸烯丙酯。
5: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氯乙烯(PVC)新型抗冲击改性剂丙烯酸酯类 树脂(ACR-II)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6: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氯乙烯(PVC)新型抗冲击改性剂丙烯酸酯类 树脂(ACR-II)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丙烯酸酯类树脂(ACR-II)制备 方法中所采用的油溶性引发剂采用过硫酸钾。
7: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氯乙烯(PVC)新型抗冲击改性剂丙烯酸酯类 树脂(ACR-II)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改性种子乳液的复合无机盐包括 CaCl 2 、NaCl、HCL、Na 2 CO 3 、NaHCO 3 、NH 3 H 2 O。
8: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氯乙烯(PVC)新型抗冲击改性剂丙烯酸酯类 树脂(ACR-II)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丙烯酸酯类树脂(ACR-II)制备 方法中所采用的油溶性引发剂可以采用异丙苯过氧化氢和三聚氰胺。

说明书


聚氯乙烯(PVC)新型抗冲击改性剂丙烯酸酯类树脂(ACR-II)的制备方法

    2.所属技术领域:

    抗冲击改性剂ACR-II是聚氯乙烯(PVC)异型材的增韧剂。聚氯乙烯异型材传统的增韧方法主要采用添加氯化聚乙烯(CPE)。由于CPE改性PVC之后,PVC异型材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模量、热变形温度及耐候性远不及ACR改性PVC异型材。用ACR-II时添加的配比较少,加5~6phr时,PVC异型材的冲击强度高于添加8~10phr CPE的性能,且加工温度范围要比CPE宽。特别是添加ACR的PVC异型材耐候性大大优于添加CPE。总之,ACR改性PVC异型材以其综合性能优异而著称。3.技术背景:

    在本发明之前,美国Rohm and Haas公司曾发表过抗冲击改性剂ACR-II制备技术专利,专利号为US5,312,575,公告日为19940517。此专利介绍了核/壳结构抗冲击改性剂的制备技术,通过乳液聚合第一步制备小粒径乳液;第二步进行微凝聚;第三步形成微胶囊而采用喷雾干燥技术或凝聚技术工艺实现产品分离。本专利技术制备的乳液粒径d=60~70nm,偏小,不利于抗冲击改性剂ACR抗冲击性能的提高,另外核/壳之间结合没有依靠化学键形成紧密结合。4.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专利的缺点,制备大粒径ACR-II乳液,完善核/壳之间的结合,形成自我专利技术。(1)增大核/壳粒径,可达300nm;以提高ACR-II抗冲击能力;(2)引入接枝剂,通过核/壳之间化学接枝,实现核壳紧密结合;(3)引入相相容剂,实现核/壳异相相容,提高橡塑界面相容。5.发明内容: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控制核粒径d=70~300nm之间,充分提高抗冲击改性剂ACR-II抗冲击性能。核单体选用玻璃化温度Tg≤-20℃单体如: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异丁酯等;核单体占总核量90-100%。为了改性种子乳液的聚合,需加入无机盐,如Ca2Cl、NaCl、HCl、Na2CO3、NaHCO3、NH3H2O,乳液体系的PH=6.5~7.5。采用玻璃化温度Tg≥80℃的壳单体,壳聚合温度控制在70~90℃,核/壳组成比为80~50∶20~50。采用含有多个不同键能双键的化合物如:1、4-丁二醇双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1、6-己二醇双丙烯酸酯等作为接枝剂参与聚合反应,接枝剂占核总量0-5%。活性高的双键首先参与了核聚合反应,而活性低地双键可能有一部分未参与聚合反应,留待形成壳层时,作为活性点与壳层的MMA起接枝反应,把核/壳紧密结合起来;核层橡胶相与壳层塑料相还存在界面相容问题,在核壳聚合过程中,加入占核总量0-5%的分子量MW=2000~5000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有利于界面相容实现核壳之间不仅有化学结合,而且还有物理相容,完成核/壳之间完美结合。核聚合温度控制在70~90℃。6.发明效果: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控制核粒径d=70~300nm之间,较之专利US5,312,575核粒径d=60~70nm显著增大;引入接枝剂和相相容剂,既实现了核/壳之间化学接枝,又实现了核/壳异相之物理相容,较之微凝聚,微胶囊壳/核包覆,核/壳结合紧密。7.实施例:(1)实施例1

    聚丙烯酸丁酯(PBA)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之比为70∶30(wt)。

    采用多步种子乳液聚合方法,来实现核粒径大小的控制。将1.944g1、4-丁二醇双丙烯酸酯溶于179.32g丙烯酸丁酯(BA)中备用。在1000ml反应釜中,加入600g去离子水、2.2g十二烷基磺酸钠(SLS)、1.0gNaOH、0.8g过硫酸钾(kps)和80.64gBA混合液,在75℃条件下反应30min,然后滴加剩余的BA混合液,1.0hr内滴完,反应30min。种子乳液制备完毕。

    在179.32gBA中加入0.3g异丙苯过氧化氢、1.56g1、4-丁二醇双丙烯酸酯、1.05g马来酸烯丙酯、0.26g木糖与1.2gSLS、19.85gPMMA和100g水混合均匀制成预乳化液。

    在1000ml反应釜中,加入400g水、1.86gSLS和19.65g种子乳液与0.21g三聚氰胺。在75℃下,滴加上述预乳化液,1.5hr滴加完毕,反应1.0hr。反应体系在氮气保护下进行,氧含量不超过60ppm。聚丙烯酸丁酯(PBA)核粒子制备完成。

    将PBA种子乳液升温至85℃,滴加21.86g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0.06g异丙苯过氧化氢,0.5hr加完,反应0.5hr。反应完毕的丙烯酸酯乳液升温至90℃,加入10%HCL30g,10%NaHCO325g,搅拌30min。

    将丙烯酸酯乳液降温至85℃,43.73gMMA滴加1.0hr,同时滴加0.03g十二烷基硫醇,0.12g异丙苯过氧化氢,0.12g三聚氰胺和0.16g木糖,反应1.0hr。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即可实现产品分离。表1  种子乳液与PBA核粒径关系编号         种子乳液量,ml      粒径大小,d/nm1            400a               702            200                 903            100                 1204            50                  1605            20                  2006            10                  260a全部采用种子乳液作核

    从表1可见PBA核粒径随种子乳液用量的减少而增大。两者基本符合如下关系:(D/d)3=n/N,式中D为全部种子乳液直接聚合时的核粒径;d为种子用量为n时进行种子乳液聚合所得核粒径;N为种子乳液总量;n为进行种子乳液聚合时的种子乳液用量。此结果说明采用种子乳液聚合可控制PBA核粒径大小。表2  氧对聚合反应的影响氧含量         氧含量       转化率%      结果气相ppm        液相mg/l20             0.3          99.9          反应正常40             0.35         99.8          反应正常50             0.36         99.6          反应正常60             0.4          90            乳液酸味大,粘

                                          壁70             0.42         85            乳液酸味大,粘

                                          壁(2)实施例2

    聚丙烯酸丁酯(PBA)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之比为80∶20(wt)。

    采用多步种子乳液聚合方法,来实现核粒径大小的控制。将1.944g1、4-丁二醇双丙烯酸酯溶于179.32g丙烯酸丁酯(BA)中备用。在1000ml反应釜中,加入600g去离子水、2.2g十二烷基磺酸钠(SLS)、1.0gNaOH、0.8g过硫酸钾(kps)和80.64gBA混合液,在75℃条件下反应30min,然后滴加剩余的BA混合液,1.0hr内滴完,反应30min。种子乳液制备完毕。

    在179.32gBA中加入0.3g异丙苯过氧化氢、1.56g1、4-丁二醇双丙烯酸酯,1.05g马来酸烯丙酯、0.27g木糖与1.2gSLS、10.01gPMMA和100g水混合均匀制成预乳化液。

    在1000ml反应釜中,加入400g水、1.84gSLS和19.65g种子乳液与0.23g三聚氰胺。在75℃下,滴加上述预乳化液,1.5hr滴加完毕,反应1.0hr。反应体系在氮气保护下进行,氧含量不超过60ppm。聚丙烯酸丁酯(PBA)核粒子制备完成。

    将PBA种子乳液升温至85℃,滴加21.85g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0.06g异丙苯过氧化氢,0.5hr加完,反应0.5hr。反应完毕的丙烯酸酯乳液升温至90℃,加入10%HCL30g,10%NaHCO325g,搅拌30min。

    将丙烯酸酯乳液降温至85℃,18gMMA滴加0.5hr,同时滴加0.02g十二烷基硫醇,0.08g异丙苯过氧化氢,0.09g三聚氰胺和0.14g木糖,反应1.0hr。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即可实现产品分离。表3  种子乳液与PBA核粒径关系编号            种子乳液量,ml      粒径大小,d/nm1               400a               702               200                 903               100                 1204               50                  1655               20                  2106               10                  270a全部采用种子乳液作核表4  氧对聚合反应的影响氧含量          氧含量         转化率%      结果气相ppm         液相mg/l20              0.32           99.8          反应正常40              0.38           99.8          反应正常50              0.40           99.7          反应正常60              0.42           89.5          乳液酸味大,粘

                                             壁70              0.42           82            乳液酸味大,粘

                                             壁

聚氯乙烯PVC新型抗冲击改性剂丙烯酸酯类树脂ACR-Ⅱ的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聚氯乙烯PVC新型抗冲击改性剂丙烯酸酯类树脂ACR-Ⅱ的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聚氯乙烯PVC新型抗冲击改性剂丙烯酸酯类树脂ACR-Ⅱ的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聚氯乙烯PVC新型抗冲击改性剂丙烯酸酯类树脂ACR-Ⅱ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氯乙烯PVC新型抗冲击改性剂丙烯酸酯类树脂ACR-Ⅱ的制备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聚氯乙烯(PVC)新型抗冲击改性剂丙烯酸酯类树脂(ACRII)的制备方法,它是采用核/壳相结合的接枝剂,橡塑相容剂和采用复合无机盐改性种子乳液而实现喷雾干燥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制备或化学加工;以其为基料的组合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