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式漏水篓.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103780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44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6114345.2

申请日:

1996.12.13

公开号:

CN1165897A

公开日:

1997.11.26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申请的视为撤回公告日:1997.11.26|||公开

IPC分类号:

E03C1/26

主分类号:

E03C1/26

申请人:

张凤林;

发明人:

张凤林

地址:

100024北京市朝阳区三间房北京第三制药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为防止从下水口进入引起管道堵塞的固形物、封阻顺着地沟管道逸出令人发呕的气味或溢出的污水和便于清除固形物所采用的各类型产品提供出一种全新产品。它由漏水篓、拉杆和上、下返水碗等部件组成。集中了箅子、地漏、翻水弯和水塞子等类产品的功能。可适用于地上或地下的一切下水道口。其结构简单易于装拆和清除固形物,制作采用废塑料为原料注塑。它实用性强又能吸纳社会上的塑料垃圾,是个一举多得的产品。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塞式漏水篓,其特征在于:它由外有壳体的锥管形漏水篓1, 处于锥管中起悬吊和提转上返水碗及拽出塞式漏水篓于管道口作用的拉杆2 ,与处于锥管内拉杆一端用垫圈、螺帽连接的起水塞子和翻水弯作用的上返 水碗3和连接于漏水篓的阳螺纹口处的下返水碗4所组成。拉杆2的长度足 以保证它连接的上返水碗是悬扣在下返水碗的文氏形出水口的狭窄部;在近 球形把的拉杆端表园面上对称的设有与锥管上口端(9)的突起相配合的L 形凹槽,其凹槽的长度要与处于悬吊位置时的上返水碗当水塞子用的碗底塞 子的塞底面到漏水篓的锥管广口端的距离相吻合;下返水碗4的阴螺纹要高 出文氏形出水口的小口端面,在与下篓壳体形成的翻水弯腔体的大小足以保 证上返水碗是处于悬空状;漏水篓1的上篓壳体塞口要比锥管上口端矮些。
2: 如权利要求(1)的塞式漏水篓,其特征在于:通过漏水篓(1) 、拉杆(2)、上返水碗(3)和下返水碗(4)的组合,使之具有漏水、 收聚隔滤固形物、封隔地沟臭气、蓄水、阻止污水反溢和便于取出固形物等 作用。
3: 如权利要求(1)和(2)的塞式漏水篓,其特征在于:漏水篓( 1)可制成多种大小、形状不同的产品,并可以成为单一用途的开发产品。
4: 如权利要求(1)和(2)的塞式漏水篓,其特征在于:拉杆(2 )和上返水碗(3)可有不同的制法。
5: 如权利要求(1)和(2)的塞式漏水篓,其特征在于:下返水碗 (4)可有不同制法,并可以成为单一用途的开发产品。
6: 如权利要求(1)和(2)的塞式漏水篓,其特征在于:漏水篓( 1)、上返水碗(3)和下返水碗(4)可有不同制法,并可以成为多种用 途的开发产品。
7: 如权利要求(1)和(2)的塞式漏水篓,其特征在于:漏水篓( 1)、下返水碗(4)可有多种连接方式,并可以成为其它用途的开发产品
8: 如权利要求(1)和(2)的塞式漏水篓及权利要求(3)、(4 )、(5)、(6)、(7)的开发产品,其特征在于:均可以采用金属或 非金属材料制作。

说明书


塞式漏水篓

    本发明——塞式漏水篓,涉及下水管道口用的箅子类、翻水弯类、地漏类和水塞子类产品。

    现在,下水管道发生堵塞的现象很普遍,它干扰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近年来为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在疏通管道的方法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发明了多种管道疏通专用机,但在防止堵塞的方法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令人满意的产品问津社会。传统用箅子类的产品,从长年使用的实际效果来看,在阻止固形物落入下水道的功效上并不显著;地漏用于地表,易被脏物淤阻和溢水逸气,它们的防堵作用都有限;翻水弯类产品仅能有效防臭味而不能防堵,其使用也有局限性;水塞子仅用于蓄水时堵水防漏,使用时且有诸多不便。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在防止堵塞的方法上为社会提供一种新思路下的全新产品,它集箅子、翻水弯、地漏和水塞子等类产品的功能为一体,具有漏水、封阻地沟气味、盛集引起管道发生堵塞地固形物并便于清除固形物、堵漏蓄水和阻溢等功能和作用。它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地面以上或地面以下的各种下水口,其开发产品还可用于管道工程的井口上,防止固形物的落入。

    本发明塞式漏水篓主要由漏水篓、拉杆和上、下返水碗等组成。下面结合附图来解释本发明。其中,图1是本发明塞式漏水篓的立剖图,图2是其俯视图,图3和图4是本发明塞式漏水篓的二种变形产品的主、俯视图。

    在图1中:(1)-漏水篓  (2)-拉杆  (3)-上返水碗   (4)-下返水碗   (5)-球形把  (6)-钩孔  (7)-上篓壳体塞口(8)-漏篓进水口  (9)-锥管上口端  (10)-篓壳体  (11)-漏篓锥管  (12)-篓孔隙  (13)-锥管广口端  (14)-垫圈(15)-碗底塞子  (16)-螺栓头  (17)-螺帽  (18)-下篓壳体阳螺纹口  (19)-下返水碗阴螺纹口  (20)-文氏形出水口

    在图2中,(1)、(2)、(5)、(6)、(7)、(8)、(9)、(10)、(11)、(12)和(13)的定义与图1相同。

    在本发明塞式漏水篓中,漏水篓1、拉杆2、上返水碗3和下返水碗4为必要组成部分,下面分述这四部分的特征。漏水篓1分漏篓锥管(11)和篓壳体(10)两部分。漏篓锥管(11)分锥管上口端(9)和锥管广口端(13),其管壁上有众多的篓孔隙(12),起漏水和隔滤固形物的作用。在锥管上口端(9)的端口上对称的设有凸向锥孔的突起,起控制拉杆升降的作用。锥管广口端(13)向外延伸后分别向上向下延伸形成篓壳体(10),其端口及向外延伸的斜面部分是与上返水碗3的碗底塞子(15)相配合的塞水口即:堵漏阻溢的塞口;广口端向上延伸的壳体部分形成上篓壳体塞口(7)与下水道口紧配合起塞紧的作用,它与漏篓锥管管壁构成的腔体为漏篓进水口(8),起收集固形物的作用(在此有属于本发明构思的一个主要特点即向上延伸的壳体部分比锥管上口端(9)矮10mm左右,这种凹凸相配合的漏水方式一反传统的或用平面或用凹面的漏水方式,它的优点是不会因脏物堵满进水口而失去其漏水的功能);广口端向下延伸的壳体部分形成下篓壳体阳螺纹口(18),它与下返水碗阴螺纹口(19)相接,此处的连接也可采用螺扣配合还可采用摩擦配合,它与下返水碗构成的腔体为上返水碗的安装部位。拉杆2为圆柱形,一端为球形把(5)其上可设有钩孔(6)(也可不设),在近球形把的拉杆端表园面上对称的设有与锥管上口端(9)的突起相配合的L形凹槽;另一端为螺栓头(16),用于连接上返水碗3。上返水碗3为碗形,在碗底中央有一孔与拉杆的螺栓头(16)通过垫圈(14)和螺帽(17)连接为一体,体靠拉杆球形把的作用,穿过锥孔,倒置在由下篓壳体和下返水碗4构成的腔体中间,并与下返水碗4配合起到封隔地沟或管道中气味的作用;其碗外表底面部分为碗底塞子(15)起水塞子的作用即:通过手提转拉杆或污水反溢的浮力,上返水碗底塞将堵塞在漏水篓的锥管广口端处,从而达到蓄水或阻溢的目的(将水塞子与本结构中的上返水碗3的底面相结合和把堵水的塞口下移至漏水篓的锥管广口端(13)的部位是本发明构思的又一主要特点)。下返水碗4近似于鼎字的下半部,它的中间为文氏形出水口(20),它的边缘为下返水碗阴螺纹口(19)。阴螺纹要高于文氏形出水口的小口端面,起防止因螺纹口密封不严,下返水碗中起密封作用的水漏得低于文氏形出水口的小口端面致使其失去封隔地沟气味的作用(此下返水碗的出水口形状可加快出水流速,使碗腔内形成一定的负压而有助于塞式漏水篓的排水功能,这是本发明构思的第三个主要特点)。以上四个部分都可以用废塑料注塑而成。在组装时,先把拉杆2插入漏水篓1中的锥管内,再把上返水碗用垫圈和螺帽紧固在拉杆上,之后将下返水碗4的阴螺纹口与漏水篓1的阳螺纹口连接,至此组装完毕,可以塞入下水道口内使用。

    本发明从力求根本上解决下水管道堵塞现象的角度,为防止下水管道堵塞提供出一种名叫塞式漏水篓的全新产品,其特征在于:它由外有壳体的锥管形漏水篓1,处于锥管中起悬吊和提转上返水碗及拽出塞式漏水篓于管道口作用的拉杆2,与处于锥管内拉杆一端用垫圈、螺帽连接的起水塞子和翻水弯作用的上返水碗3和连接于漏水篓的阳螺纹口处的下返水碗4所组成。拉杆2的长度足以保证它连接的上返水碗是悬扣在下返水碗的文氏形出水口的狭窄部;在近球形把的拉杆端表园面上对称的设有与锥管上口端(9)的突起相配合的L形凹槽,其凹槽的长度要与处于悬吊位置时的上返水碗当水塞子用的碗底塞子的塞底面到漏水篓的锥管广口端的距离相吻合;下返水碗4的阴螺纹要高出文氏形出水口的小口端面,在与下篓壳体形成的翻水弯腔体的大小足以保证上返水碗是处于悬空状;漏水篓1的上篓壳体塞口要比锥管上口端矮些。

    本发明塞式漏水篓进一步限定的特征有:漏水篓的篓壳体可制成圆筒形(如图2所示)或方筒形(如图4的俯视图所示),其上篓壳体塞口可制成有一定锥度的无沿式(如图1所示)或无锥度但壳体上有旋纹或有凹槽配装密封用胶圈的有沿式(如图3所示)。当用于管道工程井口防止落入固形物时,漏水篓可制成无下篓壳体螺纹部分的且上篓壳体也有漏水孔隙的样式(如图4的主视图所示),其下篓壳体阳螺纹口及下返水碗阴螺纹口有如图3的制法。拉杆及其把儿也有不同制法;当拉杆把为球形时,拉杆与球形把可连铸成形,另一端铰出螺纹通过垫圈和螺帽连接上返水碗(如图1所示);当拉杆把为铁丝环时,拉杆与上返水碗可铸成一体,其环可通过拉杆头上的孔连接(如图3所示)。球形把和铁丝环的直径都要大于漏水篓1的锥管上口端的直径,以使通过拉杆2连接着的上返水碗3是悬吊于漏篓下壳体与下返水碗4构成的腔体之中央位置。

    与现有技术的各类型产品相比,本发明塞式漏水篓具有下列优点:(1)人们再不必用手将湿乎乎的固形物从污水中捡出。(2)由于漏水篓锥管高出篓的进水口所以不必担心因固形物堵满而影响其漏水功能。(3)使用者不必时时刻刻清除篓中的固形物,且清除十分方便,可反复使用。(4)即使有固形物从篓孔隙间落入,但由于有下返水碗的文氏形出水口的阻拦可使落入的固形物留于其中。因此,本发明具有二次阻隔固形物进入下水管道中的功能。(5)由于本产品适用面广不分地上地下,可以说本发明是更能够达到从根本上解决下水道堵塞问题的理想产品。(6)结构简单装拆容易,可选用废塑料制造,所以本产品还有吸纳社会上的塑料垃圾的功效。(7)由于出水口采用文氏形,故有漏水快的特点。(8)适合开模注塑,易实现规模化生产。

    下面举实施例来进一步解释本发明。但是,该实施例对本发明不能构成限制。

    结构如图1,漏水篓上篓壳体塞口的外径锥度与地漏内径相配合。正值装修房屋时候,在屋内地漏口装上本发明塞式漏水篓后,脏水、碎石灰、纸团之类脏物都可以尽情冲扫于内,篓满后用钩子钩住球形把上的钩孔,用力将篓拽出,把脏物倒入脏土盆,再塞入地漏内。刷洗地板时,通过提起和扭转拉杆,篓中的上返水碗就堵住下水道口蓄水,刷洗完后,将拉杆把往下一按,碗底塞子打开,污水溜走,脏物留于篓中,甚是方便,同时室内也没有地沟的臭味。

    须要指出的是,若本发明的产品进入市场,将会引起人们对水池类用品的下水口部位进行改进,此种改进可使下水口结构简单化合理化,从而降低其生产成本。对使用者来说,安装和使用这类产品时也更省事。这正是本人所希望的。

    另外,经查阅88-99年发明和实用新型发明二部分专利文献,均无与本发明相同的发明。在相似性上,如在凹凸相配合上、整体塞入拉出式使用方法上和漏痴、蓄水、阻溢、隔臭气、二次阻拦清除固形物等诸功能都集中于一体上且构形简明部件少,还无近似的。在市场上所见国产、合资及进口的橱柜式水池,在解决下水口的防溢、防臭气、隔滤固形物和蓄水等诸功能所采用的方法上,也没有应用有与本发明雷同的技术产品。

塞式漏水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塞式漏水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塞式漏水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塞式漏水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塞式漏水篓.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为防止从下水口进入引起管道堵塞的固形物、封阻顺着地沟管道逸出令人发呕的气味或溢出的污水和便于清除固形物所采用的各类型产品提供出一种全新产品。它由漏水篓、拉杆和上、下返水碗等部件组成。集中了箅子、地漏、翻水弯和水塞子等类产品的功能。可适用于地上或地下的一切下水道口。其结构简单易于装拆和清除固形物,制作采用废塑料为原料注塑。它实用性强又能吸纳社会上的塑料垃圾,是个一举多得的产品。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给水;排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