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 (LCD) 装置, 更具体地说, 涉及具有薄的厚度和经增强的美 感的 LCD 装置。
背景技术 LCD 装置正被应用于诸如笔记本计算机、 监视器、 航天器和飞机的各个领域。在 LCD 装置中, 至今为止响应时间和图像质量在技术上已经有了显著的增强。
近来, 特别需要对于吸引消费者的产品的设计的研究和开发。 因此, 正在持续进行 针对使 LCD 装置的厚度最小化的努力, 并且正在对具有经增强的美感的设计进行研究, 该 设计通过吸引消费者的美感来引导消费者购买。
但是, 在至今为止已经进行的针对使 LCD 装置的厚度最小化的努力以及针对增强 美感的设计开发中, 现有的元件被按原样应用, 元件的结构只有简单的变化, 因而, 在使 LCD 装置的厚度最小化和开发 LCD 装置的新设计方面存在限制。
在现有技术的 LCD 装置中, 液晶面板和背光单元设置有上壳体和下壳体, 从而制 造模块。此外, 独立的下盖和独立的上下盖被附加的用于将该模块制造为诸如笔记本计算 机、 监视器或电视机 (TV) 的完整产品。
这样, 由于现有技术的 LCD 装置使用用于制造模块的壳体和用于制造完整产品的 盖, 所以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厚度。具体地说, 在应用用于制造完整产品的盖时, 上盖在 LCD 装置的边缘被突出注模 (protrusion-mold), 因而, 在开发具有美感的各种设计方面存在限 制。
发明内容
因此, 本发明致力于一种 LCD 装置, 通过不应用现有元件中的一些元件, 该 LCD 装 置具有经最小化的厚度和经增强的美感。
本发明的附加优点和特征将在以下的描述中部分地进行阐述, 并且对于本领域普 通技术人员而言, 通过考察下文将部分地变得明显, 或者可以通过对本发明的实践来获知。 可以通过在书面描述及其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本发明的 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
为实现这些和其它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 如在此具体实施和广泛描述的, 提供 了一种 LCD 装置, 该 LCD 装置包括 : 液晶面板, 其包括上基板和下基板 ; 背光单元, 其向所述 液晶面板提供光 ; 导架, 其引导所述液晶面板的位置和所述背光单元的位置 ; 以及后机盖 (set cover) 和前机盖, 其容纳所述液晶面板、 所述背光单元和所述导架, 并用作为产品的 盖, 其中, 所述前机盖包括边框 (bezel) 部, 该边框部面对所述上基板的侧面并且不被形成 在所述上基板的顶部上。
应当理解, 本发明的前述一般性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 并 且旨在对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提供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进来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 并且被并入本申请且构成本申请 的一部分, 附图例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并与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 中:
图 1 是应用了根据本发明的 LCD 装置的笔记本计算机的立体图 ;
图 2 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 LCD 装置的截面图 ;
图 3A 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 LCD 装置的截面图 ;
图 3B 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 LCD 装置的截面图 ;
图 3C 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 LCD 装置的截面图 ;
图 4 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 LCD 装置的截面图 ;
图 5 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 LCD 装置的截面图 ;
图 6 是根据本发明的 LCD 装置的形成柔性印刷电路 (FPC) 处的平面图 ;
图 7A 是沿图 6 的线 A-A 截取的截面图 ; 以及
图 7B 是与图 6 的线 B-B 相对应的分解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中例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 式的示例。尽可能在全部附图中使用相同的标号来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图 1 是应用了根据本发明的 LCD 装置的笔记本计算机 10 的立体图。图 2、 图 3A 至 图 3C、 图 4 和图 5 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各个 LCD 装置的截面图, 并例示沿图 1 的线 A-A 截取的截面。
图 2 是示意性例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 LCD 装置的截面图。如图 2 所 示,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 LCD 装置包括后机盖 100、 导架 200、 前机盖 300、 液晶面板 400、 背光单元 500 和连接 (couple) 部件 600。
后机盖 100 和前机盖 300 容纳导架 200、 液晶面板 400 和背光单元 500, 并作为诸 如笔记本计算机的完整产品的外盖。导架 200 引导液晶面板 400 的位置和背光单元 500 的 位置。液晶面板 400 和背光单元 500 显示图像。下文将详细说明这些元件。
后机盖 100 支撑导架 200, 作为完整产品的后盖, 并包括平板部 110 和从该平板部 110 的一端延伸的弯曲部 120。该平板部 110 支撑 LCD 装置的所有元件, 并作为完整产品的 后盖。弯曲部 120 可以使得该后机盖 100 能够连接到导架 200 和前机盖 300。
导架 200 包括第一引导部 210、 支撑部 220 和第二引导部 230。第一引导部 210 和 支撑部 220 引导液晶面板 400 的位置, 并支撑液晶面板 400。第一引导部 210 面对液晶面板 400 的侧面, 更具体地说, 面对液晶面板 400 的下基板 420 的侧面, 并引导液晶面板 400 的位 置。支撑部 220 从第一引导部 210 延伸, 以支撑液晶面板 400 的底部的边缘。第二引导部 230 从支撑部 220 延伸, 以面对背光单元 500 的侧面, 并引导背光单元 500 的位置。
前机盖 300 包括侧壁部 310 和弯曲并从侧壁部 310 的一端延伸的边框部 320。侧 壁部 310 作为诸如笔记本计算机的完整产品的侧盖, 并且边框部 320 作为该完整产品的前 盖。
边框部 320 不被设置在液晶面板 400 的上基板 410 的顶部中, 而是被设置为面对 上基板 410 的侧面, 因而, 与液晶面板 400 相比, 前机盖 300 没有进一步突出, 从而减小了 LCD 装置的整体厚度。并且, 边框部 320 的上端部的高度被形成为与液晶面板 400 的高度 相同, 因而, 边框部 320 与显示图像的显示区之间的台阶覆盖 (step coverage) 被去除。因 此, 可以获得有美感的设计效果, 就如同该 LCD 装置的正面看上去是一个结构。
边框部 320 面对液晶面板 400 的上基板 410 的侧面, 并被设置在液晶面板 400 的 下基板 420 的顶部上, 因而可以防止液晶面板 400 的分离, 并可以容易地作为该完整产品的 前盖。具体地说, 连接部件 600 被形成在边框部 320 和液晶面板 400 的下基板 420 之间, 因 而前机盖 300 可以容易地连接到液晶面板 400。
尽管未示出, 但是独立的连接部可以形成在导架 200 的第一引导部 210 与前机盖 300 的侧壁部 310 之间, 因而导架 200 与前机盖 300 可以连接。并且, 独立的连接部可以形 成在导架 200 的第二引导部 230 与后机盖 100 的弯曲部 120 之间, 因而导架 200 与后机盖 100 可以连接。此外, 独立的连接部可以形成在后机盖 100 的弯曲部 120 与前机盖 300 的侧 壁部 310 之间, 因而后机盖 100 与前机盖 300 可以连接。
液晶面板 400 被设置在背光单元 500 上方以显示图像。通过导架 200 的第一引导 部 210 来引导液晶面板 400 的位置, 并且通过导架 200 的支撑部 220 来支撑液晶面板 400。
液晶面板 400 包括上基板 410、 下基板 420、 上偏光器 430 和下偏光器 440。液晶被 形成在上基板 410 与下基板 420 之间。可以根据液晶面板 400 的驱动模式 ( 例如, 扭曲向 列 (TN) 模式、 垂直配向 (VA) 模式、 面内切换 (IPS) 模式、 边缘场切换 (FFS) 模式 ) 来在本 领域公知的各种类型中修改和形成上基板 410 的具体结构和下基板 420 的具体结构。
由于各个线路被形成在下基板 420 上并被要求连接到外部驱动器, 所以如图所 示, 下基板 420 的长度被形成为大于上基板 410 的长度, 从而液晶面板 400 的外围区被形成 为台阶式。因此, 前机盖 300 的边框部 320 被设置在液晶面板 400 的台阶式外围区中, 更具 体地说, 边框部 320 被设置在下基板 420 的顶部上, 以面对上基板 410 的侧面, 因而可以获 得具有薄厚度和经增强的美感的 LCD 装置。
上偏光器 430 被附接到上基板 410 的顶部, 并且下偏光器 440 被附接到下基板 420 的底部。因此, 通过上偏光器 430 与下偏光器 440 的组合来控制光透射, 从而实现黑色和白 色。
背光单元 500 被设置在液晶面板 400 的下面, 以向液晶面板 400 提供光。可以通 过导架 200 的第二引导部 230 来引导背光单元 500 的位置, 并且可以通过后机盖 100 的平 板部 100 来支撑背光单元 500。
背光单元 500 可以被分类为直接型背光单元和边缘型背光单元, 在该直接型背光 单元中, 光源被设置在液晶面板 400 下方, 从该光源发射的光被直接传送到液晶面板 400, 在该边缘型背光单元中, 光源被设置在液晶面板 400 下方的一侧中, 并且通过光导板将从 该光源发射的光传送到液晶面板 400。本发明可以应用该直接型背光单元和该边缘型背光 单元。但是, 为了使 LCD 装置的厚度最小, 边缘型背光单元优于直接型背光单元, 因此附图 中例示了边缘型背光单元 500。
背光单元 500 包括光导板 510、 多个光学片 520 和反射片 530。尽管未示出, 但是 诸如发光二极管 (LED) 或荧光灯的光源被设置为面对光导板 510 的侧面。从光源发射的光入射在光导板 510 上, 然后, 光的路径被切换到液晶面板 400。 为了切换光路, 可以在光导板 510 中形成各种图案。光学片 520 被形成在光导板 510 的顶部上, 并且向液晶面板 400 提 供保形 (conformal) 光, 并且可以通过组合漫射片和棱镜片来形成所述光学片 520。反射 片 530 被形成在光导板 510 的底部下面, 并向光导板 510 的顶部反射泄漏到光导板 510 的 底部的光, 从而增加光效率。
如上所述, 连接部件 600 连接前机盖 300 与液晶面板 400, 更具体地说, 连接部件 600 被形成在前机盖 300 的边框部 320 与液晶面板 400 的下基板 420 之间。连接部件 600 可以是双面胶带或粘合剂。热硬化粘合剂、 紫外线 (UV) 硬化粘合剂和瞬干粘合剂可以被用 作该粘合剂。
图 3A 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 LCD 装置的截面图。图 3B 是根据本发明的 第三实施方式的 LCD 装置的截面图。图 3C 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 LCD 装置的截 面图。除了在前机盖 300 的边框部 320 与液晶面板 400 的上基板 410 之间附加地形成多个 密封部件 710、 720 和 730 以外,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的各个 LCD 装 置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 LCD 装置相同。因此, 所有相似的标号指示相似的元件, 并且不提供对相同的元件的重复说明。 考虑处理误差的出现, 可以在前机盖 300 的边框部 320 与液晶面板的上基板 410 之间形成间隙。这样, 如果形成了间隙, 则外来物质会穿过该间隙, 并且由于该间隙还降低 了 LCD 装置的有美感的设计效果。因此,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中, 在前 机盖 300 的边框部 320 与液晶面板 400 的上基板 410 之间附加地形成第一密封部件 710、 第 二密封部件 720 和第三密封部件 730, 从而防止外来物质穿过间隙, 并防止由于该间隙而降 低 LCD 装置的有美感的设计效果。为了防止减低有美感的设计效果, 第一密封部件 710、 第 二密封部件 720 和第三密封部件 730 可以被形成为与前机盖 300 相同的颜色。
如图 3A 所示, 第一密封部件 710 可包括从边框部 320 上延伸到上基板 410 上的头 部 711 以及从该头部 711 延伸到间隙内部的头支撑部 713。通过应用包括头部 711 和头支 撑部 713 的第一密封部件 710, 可以获得密封效果, 并且, 可以增加前机盖 300 与液晶面板 400 之间的连接强度。
如图 3B 所示, 第二密封部件 720 可具有密封前机盖 300 的边框部 320 与液晶面板 400 的上基板 410 之间的间隙的环结构。
如图 3C 所示, 第三密封部件 730 可具有从液晶面板 400 的顶部到前机盖 300 的边 框部 320 上形成的膜结构。通过应用包括该膜结构的第三密封部件 730, 可以获得密封效 果, 并且, 可以增加前机盖 300 与液晶面板 400 之间的连接强度。此外, 如果该膜结构延伸 到边框部 320 的端部, 则该膜结构可以被容易地剥离。因而, 优选地, 该膜结构可以不延伸 到边框部 320 的端部。并且, 通过形成用于将该膜结构容纳在边框部 320 中的容纳槽, 使得 该膜结构剥离的可能性最小。
图 4 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 LCD 装置的截面图。除了连接后机盖 100 与 前机盖 300 的方案以外,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 LCD 装置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 方式的 LCD 装置相同。因此, 所有相似的标号指示相似的元件, 并且不提供对相同的元件的 重复说明。
如上所述, 可以利用双面胶带连接后机盖 100 与前机盖 300,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
处理复杂并且增加了材料成本。因此, 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中, 在后机盖 100 中形成突 出部 122, 具体地说, 在后机盖 100 的弯曲部 120 中形成突出部 122, 并且在前机盖 300 中形 成连接槽 312, 具体地说, 在前机盖 300 的侧壁部 310 中形成连接槽 312, 从而在不使用诸如 双面胶带的独立粘合剂的情况下连接后机盖 100 与前机盖 300。可以按各种方式修改突出 部 122 和连接槽 312。
尽管未示出, 但是连接槽可以形成在后机盖 100 中, 并且突出部可以形成在前机 盖 300 中。 并且, 尽管未示出, 但是可以利用突出部和连接槽来连接后机盖 100 与导架 200, 或者可以利用突出部和连接槽来连接导架 200 与前机盖 300。
图 5 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 LCD 装置的截面图。通过将底盖 (cover bottom)800 添加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来实现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
底盖 800 被设置在背光单元 500 与后机盖 100 之间, 支撑背光单元 500 的底部, 并 面对背光单元 500 的侧面。底盖 800 可以散发由背光单元 500 产生的热。也就是说, 当 LCD 装置的尺寸增加时, 由背光单元 500 产生的热会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 需要散热装置来散发 由背光单元 500 产生的热。因此, 当利用使能够进行热传导的金属材料形成底盖 800 时, 由 背光单元 500 产生的热可以通过底盖 800 传递并由此散发到外部。结果, 当应用底盖 800 时, 可以在不考虑热传导性的情况下选择后机盖 100 的材料, 并且可以按各种方式修改 LCD 装置的外观。 尽管未示出, 但是使用各个图 3A 至图 3C 中的第一密封部件 710、 第二密封部件 720 和第三密封部件 730 以及图 4 中的突出部 122 和连接槽 312 的连接关系甚至可以同样 地应用到图 5 的 LCD 装置。
图 6 是示意性例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形成有柔性印刷电路 (FPC) 的 LCD 装置中, 液 晶面板的下基板与前机盖的边框部之间的连接类型的平面图。图 7A 是沿图 6 的线 A-A 截 取的截面图。图 7B 是与图 6 的线 B-B 相对应的分解截面图。
如图 6 所示, 在液晶面板 400 中, 下基板 420 的长度被形成为比上基板 410 的长度 大, 因而, 下基板 420 的外围区暴露到外部。这样, 诸如 FPC 450 的电路板被形成在所暴露 的下基板 420 的外围区的一部分中, 因而, 通过 FPC 450 从外部驱动器向下基板 420 的线路 分别提供各个信号。
诸如双面胶带的连接部件 600 和前机盖 300 的边框部 320 被顺序地形成在所暴露 的下基板 420 的外围区中。在连接部件 600 和前机盖 300 的边框部 320 甚至被形成在形成 有 FPC 450 的区域中的情况下, 负载可被施加到 FPC 450。因此, 需要在形成有 FPC 450 的 区域中不同地形成连接部件 600 和前机盖 300 的边框部 320。下文将参照图 7A 和图 7B 来 对此进行说明。
如图 7A 和图 7B 所示, 连接部件 600 被形成在下基板 420 上, 而没有形成在形成有 FPC 450 的区域中。
并且, 如图 7B 所示, 在边框部 320 中与形成有 FPC 450 的区域相对应地形成用于 容纳 FPC 450 的容纳槽 322, 从而防止由于边框部 320 导致负载被施加到 FPC 450。
本发明去除了用于模块化的现有的上壳体, 因而减小了 LCD 装置的厚度。具体地 说, 根据本发明, 前机盖的边框没有形成在液晶面板的上基板的顶部上, 而是形成在液晶面 板的下基板的顶部上, 并面对上基板的侧面, 从而使 LCD 装置的整体厚度最小化。
此外, 本发明形成前机盖的边框以使得上端的高度与液晶面板的高度相同, 因而 去除了该边框与显示图像的显示区之间的台阶覆盖。 因此, 可以获得有美感的设计效果, 如 同该 LCD 装置的正面看上去是一个整体。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明显的是,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 可 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因而, 本发明旨在覆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 的范围内的本发明的修改和变型。
本申请要求 2010 年 7 月 14 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 No.10-2010-0067787 的优先 权, 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内容并入本文, 如同在此进行了完整阐释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