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机用发动机的液体箱和液体箱盖.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1036125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559.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173641.3

申请日:

2011.06.22

公开号:

CN102338274A

公开日:

2012.02.0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16N 21/06申请日:20110622|||公开

IPC分类号:

F16N21/06; F16N19/00

主分类号:

F16N21/06

申请人:

株式会社牧田

发明人:

杉山正树; 长谷川哲也

地址:

日本爱知县

优先权:

2010.07.15 JP 2010-160766; 2010.12.27 JP 2010-290781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代理人:

刘新宇;张会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作业机用发动机的液体箱和液体箱盖。该作业机用发动机的液体箱和液体箱盖即使在外螺纹型的注油盖安装在内螺纹型的顶端供油口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在注油管的靠顶端供油口附近的部分的周围附着粉尘等。在密封构件(56)中形成有周壁部(70)和突起部(71),在注油盖(50)安装于顶端部(41)的状态下,利用周壁部(70)来覆盖注油管(40)的外周侧。因此,能够防止在注油管(40)的靠顶端部(41)的部分的周围附着粉尘等,结果,在为了更换、补充油而拆下注油盖(50)的情况下,能够减少附着在注油管(40)周围的粉尘等通过注入口(43)混入到注油管(40)内。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作业机用发动机的液体箱盖, 该作业机用发动机的液体箱盖用于对在液体箱的 补给管的顶端部具有的注入口进行开闭,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上壁部, 其用于覆盖上述注入口 ; 配合部, 其自上述上壁部突出, 用于与上述注入口的内表面配合 ; 周壁部, 在将上述盖安装于上述注入口的状态下, 该周壁部覆盖上述补给管的外周。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作业机用发动机的液体箱盖, 其特征在于, 上述上壁部和上述配合部一体成形 ; 并且, 用于密闭上述注入口的密封构件安装于上述上壁部和上述配合部 ; 在上述密封构件上形成有上述周壁部。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作业机用发动机的液体箱盖, 其特征在于, 上述密封构件由弹性构件形成, 并且, 该密封构件在靠上述上壁部一侧形成有朝向上 述上壁部突出的第 1 密封肋且在靠上述注入口一侧形成有朝向上述注入口突出的第 2 密封 肋, 上述第 1 密封肋相对于上述配合部形成得比上述第 2 密封肋靠外侧。
4: 根据权利要求 1 ~ 3 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用发动机的液体箱盖, 其特征在于, 上述周壁部比上述配合部向顶端突出。
5: 根据权利要求 1 ~ 4 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用发动机的液体箱盖, 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周壁部的内周形成有用于与上述补给管抵接的突起部。
6: 根据权利要求 1 ~ 5 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用发动机的液体箱盖, 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配合部的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 该外螺纹能够与形成在上述注入口的内表面的 内螺纹结合。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作业机用发动机的液体箱盖, 其特征在于, 上述上壁部、 上述配合部和上述周壁部一体成形, 用于密闭上述注入口的密封构件安 装在上述周壁部内侧的上述上壁部。
8: 一种作业机用发动机的液体箱, 其特征在于, 上述补给管的外周至少被局部地被实施朝向上述注入口管径变细的锥形加工, 在将权 利要求 2 ~ 6 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箱盖安装于上述注入口的状态下, 上述周壁部抵接于实 施了上述锥形加工后的部分。

说明书


作业机用发动机的液体箱和液体箱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安装在注油管的顶端供油口上的注油盖和注油盖的密封构 造, 该注油管装配在发动机的机油箱上。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这样的构造, 即, 在外螺纹型的注油盖安装于内螺纹型的注油管的顶 端供油口的状态下, 在注油盖和注油管的顶端部之间夹入保持有由橡胶等构成的环形的密 封构件, 从而堵塞间隙, 并且防止漏油, 防止异物从外部混入 ( 专利文献 1)。
     而且, 在对积存在机油箱内的润滑油进行更换、 补充时, 该注油盖自注油管的顶端 供油口被拆下, 在其他的情况下, 维持该注油盖安装在注油管的顶端供油口的状态。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平 8-277938 号公报
     但是, 注油管在大多数情况下暴露在外部, 例如在利用混凝土切割机、 链锯等对物 体进行切割作业的现场, 随着切割作业产生大量的粉尘等, 在该混凝土切割机等作业机所 具有的注油管的外周面附着并沉积有大量的粉尘等, 因此, 在安装有注油盖的通常时, 利用 注油盖和密封构件虽然能够防止粉尘等混入到注油管中, 但是在注油盖被拆下, 注油管的 顶端供油口打开时, 附着在注油管周围等的粉尘等有时会从顶端供油口进入到注油管内。
     另外, 存在如下问题 : 自顶端供油口拆下的注油盖大多临时放置在散乱有粉尘等 的屋外的地面等上, 在注入、 补充润滑油之后, 再次将注油盖安装于顶端供油口, 所以, 存在 附着在注油盖上的粉尘等进入到注油管内。
     发明内容 因此,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补给管的盖和补给管, 其能够防止在注油管的 顶端供油口附近的注油管的周围附着粉尘等, 并且, 也能够防止在注入、 补充油之后关闭顶 端供油口时粉尘等混入到注油管中。
     技术方案 1 所述的发明是一种用于对液体箱的补给管顶端部具有的注入口进行 开闭的盖, 该液体箱搭载在作业机用发动机上,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上壁部, 其用于覆盖上述 注入口 ; 配合部, 其自上述上壁部突出, 用于与上述注入口的内表面配合 ; 周壁部, 在将上 述盖安装于上述注入口的状态下, 该周壁部用于覆盖上述补给管的外周。
     在技术方案 1 所述的作业机用发动机的液体箱盖中, 技术方案 2 所述的发明的特 征在于, 上述上壁部和上述配合部一体成形, 并且, 用于密闭上述注入口的密封构件安装在 上述上壁部和上述配合部, 在上述密封构件上形成有上述周壁部。
     采用技术方案 1 和技术方案 2 所述的发明, 在安装有盖时, 能够防止在注入口的周 围附着粉尘等, 结果, 能够减少在拆下盖时附着在注入口附近等的粉尘等混入注入口中的 状况。
     在技术方案 2 所述的作业机用发动机的液体箱盖中, 技术方案 3 所述的发明的特 征在于, 上述密封构件由弹性构件形成, 并且, 该密封构件在靠上述上壁部一侧形成有朝向
     上述上壁部突出的第 1 密封肋且在靠上述注入口一侧形成有侧朝向上述注入口突出的第 2 密封肋, 上述第 1 密封肋相对于上述配合部形成得比上述第 2 密封肋靠外侧。
     采用技术方案 3 所述的发明, 在安装有盖时, 借助对第 1 密封肋和第 2 密封肋施加 的压力, 盖的密封构件的周壁部会朝向补给管的表面挠曲, 因此, 能够缩窄注入口和盖的周 壁部的间隔, 从而能够更可靠地谋求提高防尘性能。
     在技术方案 1 ~ 3 所述的作业机用发动机的液体箱盖中, 技术方案 4 所述的发明 的特征在于, 上述周壁部比上述配合部向顶端突出。
     采用技术方案 4 所述的发明, 即使在自注入口拆下盖, 将盖临时放置在屋外的地 面等的情况下, 也能够防止配合部等盖的内侧部分被粉尘、 砂砾等弄脏。
     因此, 即使将临时放置在地面等的盖再次安装于注入口, 也不会在配合部等上附 着粉尘等, 因此, 能够将注入口保持清洁。
     并且, 在拆下盖时, 即使成为盖的内侧部分的配合部和注入口互相脱离的状态, 由 于在补给管的周围具有缘部较长的周壁部, 因此, 也能够防止盖突然脱落。
     在技术方案 1 ~ 4 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用发动机的液体箱盖中, 技术方案 5 所 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周壁部的内周形成有用于与上述补给管抵接的突起部。 采用技术方案 5 所述的发明, 在安装有盖时, 能够防止粉尘等混入到盖的周壁部 和补给管的周围之间的间隙中。
     在技术方案 1 ~ 5 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用发动机的液体箱盖中, 技术方案 6 所 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配合部的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 该外螺纹能够与形成在上述 注入口的内表面的内螺纹结合。
     采用技术方案 6 所述的发明, 能够更可靠地将盖安装于补给管。
     另外, 由于在配合部的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 因此, 在自补给管拆下盖时, 密封构 件会勾挂于外螺纹的螺纹突起, 密封构件更可靠地不会自盖脱离, 而与盖一同移动。
     在技术方案 1 所述的作业机用发动机的液体箱盖中, 技术方案 7 所述的发明的特 征在于, 上述上壁部、 上述配合部和上述周壁部一体成形, 用于密闭上述注入口的密封构件 安装在上述周壁部内侧的上述上壁部。
     采用技术方案 7 所述的发明, 能够防止在安装有盖时在注入口的周围附着粉尘 等, 结果, 在拆下盖时, 能够减少附着在注入口附近等的粉尘等混入注入口中的状况。
     技术方案 8 所述的发明是一种作业机用发动机的液体箱, 其特征在于, 上述补给 管的外周至少局部地被实施朝向上述注入口管径变细的锥形加工, 在将技术方案 2 ~ 6 中 任一项所述的液体箱盖安装于上述注入口的状态下, 上述周壁部抵接于实施了上述锥形加 工后的部分。
     采用技术方案 8 所述的发明, 拆下盖时, 能够抑制周壁部和补给管的接触, 因此, 能够防止密封构件自盖脱离。
     采用本发明, 在安装有盖的情况下, 能够防止在补给管顶端的注入口附近的补给 管的周围附着粉尘等, 因此, 即使在补给油等时拆下盖, 也能够减少附着在注入口周围的粉 尘等进入到补给管内的情况。
     另外, 即使在自注入口拆下盖, 临时将盖放置在散乱有粉尘、 砂砾等的屋外的地面 等的情况下, 也能够防止配合部等盖的内侧部分被粉尘等弄脏, 即使将临时放置在地面等
     的盖再次安装于注入口, 也不会在配合部等上附着粉尘等, 因此, 能够保持注入口清洁。 附图说明
     图 1 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混凝土切割机的外观的侧视图。 图 2 是表示注油管的安装状态的图 1 中的 A-A 向视剖视图。 图 3 是安装在注油管的顶端部的注油盖的放大图。 图 4 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图。 图 5 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图。 图 6 的 (a) 及 (b) 是另一实施例的、 安装在注油管的顶端部的注油盖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适用于在产生大量粉尘等的现场所采用的作业机上搭载的四冲程发动机、 特别是适用于混凝土切割机、 链锯等用于物体的切割作业的作业机上搭载的四冲程发动 机, 下面, 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 1 表示应用本发明的混凝土切割机的概况, 四冲程发动机 10 包括发动机主体部 11、 安装在燃料箱的供油口上的燃料盖 12、 用于积存润滑油的机油箱 13、 及发动机起动用 的反冲起动机 14。
     而且, 在反冲起动机 14 的下方侧具有注油管 40, 在该注油管 40 的顶端部安装有注 油盖 50。
     在此, 图 1 中的注油管 40 形成为筒状, 其利用螺钉等以与机油箱 13 内部连通的方 式一体地连接固定。
     而且, 如图所示, 在机油箱 13 中的注油管 40 的连接部的下方侧具有用于自发动机 主体 11 排出润滑油 EO 的泄油孔 30, 泄油孔 30 通常利用螺栓封闭。
     在此, 使用图 2 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注油管 40 和安装于注油管 40 的注油盖 50。
     图 2 是图 1 中的 A-A 向视剖视图, 是表示隔着衬垫构件 60 固定于机油箱 13、 并且 为了封闭注入口 43 而在顶端部 41 安装有注油盖 50 的注油管 40 的图。
     如图所示, 注油盖 50 由盖主体 51 和密封构件 56 构成, 盖主体 51 由指触构件 52、 上壁部 53、 插入到注入口 43 中的配合部 54、 及形成在配合部 54 的外侧表面部的外螺纹部 55 构成。另外, 密封构件 56 为橡胶制, 该密封构件 56 利用其弹性被保持在上壁部 53 和外 螺纹部 55 之间。
     通过作业人员使指触构件 52 旋转, 该注油盖 50 的外螺纹部 55 紧固于形成在注油 管 40 的内周面的内螺纹部 42, 从而安装于注油管 40 的顶端部 41。
     于是, 在该安装的状态下, 通过在顶端部 41 和盖主体 51 的上壁部 53 之间夹持密 封构件 56 来堵塞间隙。
     接着, 使用图 3 详细说明注油盖 50 的构造。
     如图所示, 密封构件 56 通过夹持在注油管 40 的顶端部 41 和盖主体 51 的上壁部 53 之间来堵塞间隙。
     并且, 在解除外螺纹部 55 和内螺纹部 42 的紧固状态时, 即在利用指触构件 52 的 旋转操作上壁部 53 自顶端部 41 离开的情况下, 由于勾挂于外螺纹部 55 的螺纹突起, 因而密封构件 56 不会自注油盖 50 脱离, 而与该注油盖 50 一同移动。
     另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 在密封构件 56 上形成有周壁部 70, 由于具有该周壁部 70, 在注油盖 50 安装于顶端部 41 的状态下, 注油管 40 的靠顶端部 41 附近的部分的外周侧被 覆盖。
     因此, 能够防止在注油盖 50 安装于顶端部 41 时, 注油管 40 的靠顶端部 41 附近的 部分的周围附着粉尘等, 结果, 能够减少在为了更换、 补充润滑油而拆下注油盖 50 的情况 下, 附着在注油管 40 周围的粉尘等通过注入口 43 混入到注油管 40 内的状况。
     并且, 在本实施方式中, 如图所示, 在周壁部 70 的内周面具有朝向注油管 40 的外 周面突出的突起部 71, 因此, 能够防止粉尘等混入到形成在周壁部 70 与注油管 40 的外周面 之间的空间 47 的内侧。
     另外, 如图所示, 通过以上壁部 53 的位置为基准使周壁部 70 的长度 L1 长于配合 部 54 的长度 L2, 即使在自注油管 40 的顶端部 41 拆下注油盖 50 且将注油盖 50 临时放置在 屋外的地面等的情况下, 也能够防止配合部 54、 外螺纹部 55 等将要进入注油管 40 内侧的部 分被砂砾等弄脏。
     因此, 即使将临时放置在地面等的注油盖 50 再次安装于注入口 43, 也不会在配合 部 54、 外螺纹部 55 等上附着粉尘等, 因此, 能够保持注入口 43 清洁。 此外, 在利用指触构件 52 的旋转操作拆下注油盖 50 的期间里, 即使在解除了注油 盖 50 内侧部分的外螺纹部 55 和注油管 40 的内螺纹部 42 的紧固的状态下, 由于在注油管 40 的周围具有下部较长的筒状的周壁部 70, 因此, 在该时刻也能够防止注油盖 50 突然脱 落。
     另外, 图 4 是表示图 3 的变形例的图, 表示将覆盖注油管 40 外周侧的周壁部 70a 形成于盖主体 51 的构造。
     在这种情况下, 具有图中的周壁部 70a 而获得的作用和效果与图 3 中的周壁部 70 相同。
     另外, 在图 4 中, 上壁部 53、 配合部 54 和周壁部 70a 一体成形, 在上壁部 53 的位 于配合部 54 和周壁部 70a 之间的表面具有环状的密封构件 56, 其将顶端部 41 和上壁部 53 之间堵塞。
     另外, 图 5 是表示图 3 的又一变形例的图, 表示在密封构件 56 上形成有密封肋 ( 图 中附图标记 56a 和 56b) 的构造。
     具体地讲, 如图所示, 密封构件 56 由周壁部 70 及夹持在注油管 40 的顶端部 41 和 盖主体 51 的上壁部 53 之间的密闭部 56c 形成。
     并且, 在密闭部 56c 上, 在其与上壁部 53 间进行安装的安装面 80 设有朝向上壁部 53 突出的第 1 密封肋 56a, 而且, 在密闭部 56c 的与顶端部 41 抵接的抵接面 90 设有朝向顶 端部 41 突出的第 2 密封肋 56b。
     而且, 第 1 密封肋 56a 和第 2 密封肋 56b 在密封构件 56 的表面上成为圆周形状, 第 1 密封肋 56a 的直径形成为大于第 2 密封肋 56b 的直径。
     因此, 在注油盖 50 安装于注入口 43 时, 在自上壁部 53 对第 1 密封肋 56a 施加的 压力和自顶端部 41 对第 2 密封肋 56b 施加的压力的同时作用下, 如图所示, 上壁部 53 和顶 端部 41 之间的密封构件 56 随着靠向外侧朝向顶端部 41 侧弯曲或者倾斜。
     结果, 由于密封构件 56 的周壁部 70 朝向注油管 40 的外周表面挠曲, 因此, 能够更 可靠地防止粉尘等混入到周壁部 70 和注油管 40 之间, 从而能够提高注入口 43 和注油盖 50 的密闭性。
     在这种情况下, 密封构件 56 期望由丙烯橡胶、 氟橡胶、 腈橡胶等弹性构件形成。
     接着, 使用图 6 的 (a) 和 (b) 说明另一变形例。
     图 6 的 (a) 表示局部地形成有注油管 40 自机油箱 13 朝向顶端部 41 其管径变细 的锥形加工区域 44 的构造、 以及在外螺纹部 55 和内螺纹部 42 紧固或解除紧固时周壁部 70 的内周面和注油管 40 的外周面不接触的构造。
     而且, 图 6 的 (b) 表示外螺纹部 55 和内螺纹部 42 的紧固操作的结果, 周壁部 70 的端部 72 抵接于锥形加工区域 44 的表面的状态。
     采用该构造, 基于利用指触构件 52 的旋转操作对外螺纹部 55 和内螺纹部 42 进行 了紧固, 结果, 周壁部 70 的端部 72 会抵接于锥形加工区域 44 的表面, 能够防止粉尘等混入 到形成在周壁部 70 和注油管 40 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 47 的内侧。
     另外, 对于注油管 40 的顶端部 41, 如图 6 的 (a) 及 (b) 所示, 通过使其管径形成得 比密封构件 56 的周壁部 70 的内径细, 在紧固操作或者解除紧固操作时, 周壁部 70 不会接 触于顶端部 41 和注油管 40 的外周面, 不会互相产生磨擦, 因此, 能够顺畅地进行紧固操作, 在解除紧固操作时, 也不必担心密封构件 56 自注油盖 50 脱离。 并且, 也可以在图 6(a) 及 (b) 所示的周壁部 70 的端部 72 的位置设置上述突起部 71( 省略图示 ), 在这种情况下, 进行外螺纹部 55 和内螺纹部 42 的紧固操作的结果为, 突起 部 71 抵接于锥形加工区域 44 的表面, 能够防止粉尘等混入到空间 47 的内侧。
     而且, 对于注油管 40 的顶端部 41, 如图 6(a) 及 (b) 所示, 通过使其管径形成得比 密封构件 56 的周壁部 70 的内径细, 在紧固操作或者解除紧固操作时, 突起部 71 等的周壁 部 70 不会接触于顶端部 41 和注油管 40 的外周面, 不会互相产生磨擦, 因此, 能够顺畅地进 行紧固操作, 在解除紧固操作时, 也不必担心密封构件 56 自注油盖 50 脱离。
     另外, 也可以在图 6(a) 及 (b) 所示的密封构件 56 中形成上述第 1 密封肋和第 2 密封肋 ( 省略图示 ), 在这种情况下, 利用自上壁部 53 对第 1 密封肋施加的压力和自顶端部 41 对第 2 密封肋施加的压力的同时作用, 如上所述, 周壁部 70 会朝向注油管 40 的外周表面 挠曲, 因此, 能够缩窄注入口和盖的周壁部的间隔, 从而能够更可靠地谋求提高防尘性能。
     另外, 图 6 的 (a) 和 (b) 所示的构造虽然表示了将覆盖注油管 40 外周侧的周壁部 70 形成于密封构件 56 的构造, 在将周壁部 70 与盖主体 51 一体形成的情况下也是可以的。
     如上所述, 采用本发明的构造, 在安装有注油盖 50 的状态下, 能够防止在注油管 40 的顶端部 41 的附近周围附着粉尘等, 结果, 即使在注入、 补充润滑油时拆下注油盖 50, 也 能够减少附着在注油管 40 周围的粉尘等进入到注油管 40 内的状况。
     另外, 由于周壁部 70 的长度长于配合部 54 的长度, 因此, 即使在自注油管 40 的顶 端部 41 拆下注油盖 50, 将注油盖 50 临时放置在屋外的地面等的情况下, 也能够防止配合部 54、 外螺纹部 55 等注油管 40 的内侧被散乱在地面上的粉尘等弄脏。
     而且, 即使将临时放置在地面等的注油盖 50 再次安装于注入口 43, 由于在配合部 54、 外螺纹部 55 等上未附着有粉尘等, 因此, 起到保持注入口 43 清洁这样的效果。
     另外, 针对本发明, 说明了应用于机油箱的供油口的情况, 但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
     式, 也能够应用于发动机的燃料箱的供油口或者通常容器的液体供给口。
     并且, 针对插入到注入口的配合部, 对具有用于与注油管的内周面紧固的螺纹部 的构造进行了说明, 但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 也可以是即使不形成螺纹部, 也利用配合部 向注入口的压入使配合部配合于注油管这样的构造。

作业机用发动机的液体箱和液体箱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作业机用发动机的液体箱和液体箱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作业机用发动机的液体箱和液体箱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业机用发动机的液体箱和液体箱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业机用发动机的液体箱和液体箱盖.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38274A43申请公布日20120201CN102338274ACN102338274A21申请号201110173641322申请日20110622201016076620100715JP201029078120101227JPF16N21/06200601F16N19/0020060171申请人株式会社牧田地址日本爱知县72发明人杉山正树长谷川哲也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7代理人刘新宇张会华54发明名称作业机用发动机的液体箱和液体箱盖57摘要本发明提供作业机用发动机的液体箱和液体箱盖。该作业机用发动机的液体箱和液体箱盖即使在外。

2、螺纹型的注油盖安装在内螺纹型的顶端供油口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在注油管的靠顶端供油口附近的部分的周围附着粉尘等。在密封构件56中形成有周壁部70和突起部71,在注油盖50安装于顶端部41的状态下,利用周壁部70来覆盖注油管40的外周侧。因此,能够防止在注油管40的靠顶端部41的部分的周围附着粉尘等,结果,在为了更换、补充油而拆下注油盖50的情况下,能够减少附着在注油管40周围的粉尘等通过注入口43混入到注油管40内。30优先权数据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6页附图4页CN102338287A1/1页21一种作业机用发动机的液体箱盖,该作业机。

3、用发动机的液体箱盖用于对在液体箱的补给管的顶端部具有的注入口进行开闭,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壁部,其用于覆盖上述注入口;配合部,其自上述上壁部突出,用于与上述注入口的内表面配合;周壁部,在将上述盖安装于上述注入口的状态下,该周壁部覆盖上述补给管的外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机用发动机的液体箱盖,其特征在于,上述上壁部和上述配合部一体成形;并且,用于密闭上述注入口的密封构件安装于上述上壁部和上述配合部;在上述密封构件上形成有上述周壁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作业机用发动机的液体箱盖,其特征在于,上述密封构件由弹性构件形成,并且,该密封构件在靠上述上壁部一侧形成有朝向上述上壁部突出的第1密封肋且在。

4、靠上述注入口一侧形成有朝向上述注入口突出的第2密封肋,上述第1密封肋相对于上述配合部形成得比上述第2密封肋靠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用发动机的液体箱盖,其特征在于,上述周壁部比上述配合部向顶端突出。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用发动机的液体箱盖,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周壁部的内周形成有用于与上述补给管抵接的突起部。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用发动机的液体箱盖,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配合部的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该外螺纹能够与形成在上述注入口的内表面的内螺纹结合。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机用发动机的液体箱盖,其特征在于,上述上壁部、上述配合部和上述周壁部一体成形。

5、,用于密闭上述注入口的密封构件安装在上述周壁部内侧的上述上壁部。8一种作业机用发动机的液体箱,其特征在于,上述补给管的外周至少被局部地被实施朝向上述注入口管径变细的锥形加工,在将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箱盖安装于上述注入口的状态下,上述周壁部抵接于实施了上述锥形加工后的部分。权利要求书CN102338274ACN102338287A1/6页3作业机用发动机的液体箱和液体箱盖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安装在注油管的顶端供油口上的注油盖和注油盖的密封构造,该注油管装配在发动机的机油箱上。背景技术0002以往公知有这样的构造,即,在外螺纹型的注油盖安装于内螺纹型的注油管的顶端供油口的状。

6、态下,在注油盖和注油管的顶端部之间夹入保持有由橡胶等构成的环形的密封构件,从而堵塞间隙,并且防止漏油,防止异物从外部混入专利文献1。0003而且,在对积存在机油箱内的润滑油进行更换、补充时,该注油盖自注油管的顶端供油口被拆下,在其他的情况下,维持该注油盖安装在注油管的顶端供油口的状态。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77938号公报0005但是,注油管在大多数情况下暴露在外部,例如在利用混凝土切割机、链锯等对物体进行切割作业的现场,随着切割作业产生大量的粉尘等,在该混凝土切割机等作业机所具有的注油管的外周面附着并沉积有大量的粉尘等,因此,在安装有注油盖的通常时,利用注油盖和密封构件虽然能够防止。

7、粉尘等混入到注油管中,但是在注油盖被拆下,注油管的顶端供油口打开时,附着在注油管周围等的粉尘等有时会从顶端供油口进入到注油管内。0006另外,存在如下问题自顶端供油口拆下的注油盖大多临时放置在散乱有粉尘等的屋外的地面等上,在注入、补充润滑油之后,再次将注油盖安装于顶端供油口,所以,存在附着在注油盖上的粉尘等进入到注油管内。发明内容0007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补给管的盖和补给管,其能够防止在注油管的顶端供油口附近的注油管的周围附着粉尘等,并且,也能够防止在注入、补充油之后关闭顶端供油口时粉尘等混入到注油管中。0008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是一种用于对液体箱的补给管顶端部具有的注入口进行开。

8、闭的盖,该液体箱搭载在作业机用发动机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壁部,其用于覆盖上述注入口;配合部,其自上述上壁部突出,用于与上述注入口的内表面配合;周壁部,在将上述盖安装于上述注入口的状态下,该周壁部用于覆盖上述补给管的外周。0009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作业机用发动机的液体箱盖中,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上壁部和上述配合部一体成形,并且,用于密闭上述注入口的密封构件安装在上述上壁部和上述配合部,在上述密封构件上形成有上述周壁部。0010采用技术方案1和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在安装有盖时,能够防止在注入口的周围附着粉尘等,结果,能够减少在拆下盖时附着在注入口附近等的粉尘等混入注入口中的状况。

9、。0011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作业机用发动机的液体箱盖中,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密封构件由弹性构件形成,并且,该密封构件在靠上述上壁部一侧形成有朝向说明书CN102338274ACN102338287A2/6页4上述上壁部突出的第1密封肋且在靠上述注入口一侧形成有侧朝向上述注入口突出的第2密封肋,上述第1密封肋相对于上述配合部形成得比上述第2密封肋靠外侧。0012采用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在安装有盖时,借助对第1密封肋和第2密封肋施加的压力,盖的密封构件的周壁部会朝向补给管的表面挠曲,因此,能够缩窄注入口和盖的周壁部的间隔,从而能够更可靠地谋求提高防尘性能。0013在技术方案13所。

10、述的作业机用发动机的液体箱盖中,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周壁部比上述配合部向顶端突出。0014采用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即使在自注入口拆下盖,将盖临时放置在屋外的地面等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配合部等盖的内侧部分被粉尘、砂砾等弄脏。0015因此,即使将临时放置在地面等的盖再次安装于注入口,也不会在配合部等上附着粉尘等,因此,能够将注入口保持清洁。0016并且,在拆下盖时,即使成为盖的内侧部分的配合部和注入口互相脱离的状态,由于在补给管的周围具有缘部较长的周壁部,因此,也能够防止盖突然脱落。0017在技术方案14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用发动机的液体箱盖中,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

11、上述周壁部的内周形成有用于与上述补给管抵接的突起部。0018采用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在安装有盖时,能够防止粉尘等混入到盖的周壁部和补给管的周围之间的间隙中。0019在技术方案15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用发动机的液体箱盖中,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配合部的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该外螺纹能够与形成在上述注入口的内表面的内螺纹结合。0020采用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能够更可靠地将盖安装于补给管。0021另外,由于在配合部的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因此,在自补给管拆下盖时,密封构件会勾挂于外螺纹的螺纹突起,密封构件更可靠地不会自盖脱离,而与盖一同移动。0022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作业机用发动机的。

12、液体箱盖中,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上壁部、上述配合部和上述周壁部一体成形,用于密闭上述注入口的密封构件安装在上述周壁部内侧的上述上壁部。0023采用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能够防止在安装有盖时在注入口的周围附着粉尘等,结果,在拆下盖时,能够减少附着在注入口附近等的粉尘等混入注入口中的状况。0024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是一种作业机用发动机的液体箱,其特征在于,上述补给管的外周至少局部地被实施朝向上述注入口管径变细的锥形加工,在将技术方案2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箱盖安装于上述注入口的状态下,上述周壁部抵接于实施了上述锥形加工后的部分。0025采用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拆下盖时,能够抑制周。

13、壁部和补给管的接触,因此,能够防止密封构件自盖脱离。0026采用本发明,在安装有盖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在补给管顶端的注入口附近的补给管的周围附着粉尘等,因此,即使在补给油等时拆下盖,也能够减少附着在注入口周围的粉尘等进入到补给管内的情况。0027另外,即使在自注入口拆下盖,临时将盖放置在散乱有粉尘、砂砾等的屋外的地面等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配合部等盖的内侧部分被粉尘等弄脏,即使将临时放置在地面等说明书CN102338274ACN102338287A3/6页5的盖再次安装于注入口,也不会在配合部等上附着粉尘等,因此,能够保持注入口清洁。附图说明0028图1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混凝土切割机的外观的侧视图。

14、。0029图2是表示注油管的安装状态的图1中的AA向视剖视图。0030图3是安装在注油管的顶端部的注油盖的放大图。0031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图。0032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图。0033图6的A及B是另一实施例的、安装在注油管的顶端部的注油盖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0034本发明适用于在产生大量粉尘等的现场所采用的作业机上搭载的四冲程发动机、特别是适用于混凝土切割机、链锯等用于物体的切割作业的作业机上搭载的四冲程发动机,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0035图1表示应用本发明的混凝土切割机的概况,四冲程发动机10包括发动机主体部11、安装在燃料箱的供油口上的燃料盖12、用于。

15、积存润滑油的机油箱13、及发动机起动用的反冲起动机14。0036而且,在反冲起动机14的下方侧具有注油管40,在该注油管40的顶端部安装有注油盖50。0037在此,图1中的注油管40形成为筒状,其利用螺钉等以与机油箱13内部连通的方式一体地连接固定。0038而且,如图所示,在机油箱13中的注油管40的连接部的下方侧具有用于自发动机主体11排出润滑油EO的泄油孔30,泄油孔30通常利用螺栓封闭。0039在此,使用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注油管40和安装于注油管40的注油盖50。0040图2是图1中的AA向视剖视图,是表示隔着衬垫构件60固定于机油箱13、并且为了封闭注入口43而在顶端部41安装有注油。

16、盖50的注油管40的图。0041如图所示,注油盖50由盖主体51和密封构件56构成,盖主体51由指触构件52、上壁部53、插入到注入口43中的配合部54、及形成在配合部54的外侧表面部的外螺纹部55构成。另外,密封构件56为橡胶制,该密封构件56利用其弹性被保持在上壁部53和外螺纹部55之间。0042通过作业人员使指触构件52旋转,该注油盖50的外螺纹部55紧固于形成在注油管40的内周面的内螺纹部42,从而安装于注油管40的顶端部41。0043于是,在该安装的状态下,通过在顶端部41和盖主体51的上壁部53之间夹持密封构件56来堵塞间隙。0044接着,使用图3详细说明注油盖50的构造。0045。

17、如图所示,密封构件56通过夹持在注油管40的顶端部41和盖主体51的上壁部53之间来堵塞间隙。0046并且,在解除外螺纹部55和内螺纹部42的紧固状态时,即在利用指触构件52的旋转操作上壁部53自顶端部41离开的情况下,由于勾挂于外螺纹部55的螺纹突起,因而说明书CN102338274ACN102338287A4/6页6密封构件56不会自注油盖50脱离,而与该注油盖50一同移动。0047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密封构件56上形成有周壁部70,由于具有该周壁部70,在注油盖50安装于顶端部41的状态下,注油管40的靠顶端部41附近的部分的外周侧被覆盖。0048因此,能够防止在注油盖50安装于顶端。

18、部41时,注油管40的靠顶端部41附近的部分的周围附着粉尘等,结果,能够减少在为了更换、补充润滑油而拆下注油盖50的情况下,附着在注油管40周围的粉尘等通过注入口43混入到注油管40内的状况。0049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所示,在周壁部70的内周面具有朝向注油管40的外周面突出的突起部71,因此,能够防止粉尘等混入到形成在周壁部70与注油管40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47的内侧。0050另外,如图所示,通过以上壁部53的位置为基准使周壁部70的长度L1长于配合部54的长度L2,即使在自注油管40的顶端部41拆下注油盖50且将注油盖50临时放置在屋外的地面等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配合部54、外螺纹部。

19、55等将要进入注油管40内侧的部分被砂砾等弄脏。0051因此,即使将临时放置在地面等的注油盖50再次安装于注入口43,也不会在配合部54、外螺纹部55等上附着粉尘等,因此,能够保持注入口43清洁。0052此外,在利用指触构件52的旋转操作拆下注油盖50的期间里,即使在解除了注油盖50内侧部分的外螺纹部55和注油管40的内螺纹部42的紧固的状态下,由于在注油管40的周围具有下部较长的筒状的周壁部70,因此,在该时刻也能够防止注油盖50突然脱落。0053另外,图4是表示图3的变形例的图,表示将覆盖注油管40外周侧的周壁部70A形成于盖主体51的构造。0054在这种情况下,具有图中的周壁部70A而获。

20、得的作用和效果与图3中的周壁部70相同。0055另外,在图4中,上壁部53、配合部54和周壁部70A一体成形,在上壁部53的位于配合部54和周壁部70A之间的表面具有环状的密封构件56,其将顶端部41和上壁部53之间堵塞。0056另外,图5是表示图3的又一变形例的图,表示在密封构件56上形成有密封肋图中附图标记56A和56B的构造。0057具体地讲,如图所示,密封构件56由周壁部70及夹持在注油管40的顶端部41和盖主体51的上壁部53之间的密闭部56C形成。0058并且,在密闭部56C上,在其与上壁部53间进行安装的安装面80设有朝向上壁部53突出的第1密封肋56A,而且,在密闭部56C的与。

21、顶端部41抵接的抵接面90设有朝向顶端部41突出的第2密封肋56B。0059而且,第1密封肋56A和第2密封肋56B在密封构件56的表面上成为圆周形状,第1密封肋56A的直径形成为大于第2密封肋56B的直径。0060因此,在注油盖50安装于注入口43时,在自上壁部53对第1密封肋56A施加的压力和自顶端部41对第2密封肋56B施加的压力的同时作用下,如图所示,上壁部53和顶端部41之间的密封构件56随着靠向外侧朝向顶端部41侧弯曲或者倾斜。说明书CN102338274ACN102338287A5/6页70061结果,由于密封构件56的周壁部70朝向注油管40的外周表面挠曲,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

22、止粉尘等混入到周壁部70和注油管40之间,从而能够提高注入口43和注油盖50的密闭性。0062在这种情况下,密封构件56期望由丙烯橡胶、氟橡胶、腈橡胶等弹性构件形成。0063接着,使用图6的A和B说明另一变形例。0064图6的A表示局部地形成有注油管40自机油箱13朝向顶端部41其管径变细的锥形加工区域44的构造、以及在外螺纹部55和内螺纹部42紧固或解除紧固时周壁部70的内周面和注油管40的外周面不接触的构造。0065而且,图6的B表示外螺纹部55和内螺纹部42的紧固操作的结果,周壁部70的端部72抵接于锥形加工区域44的表面的状态。0066采用该构造,基于利用指触构件52的旋转操作对外螺纹。

23、部55和内螺纹部42进行了紧固,结果,周壁部70的端部72会抵接于锥形加工区域44的表面,能够防止粉尘等混入到形成在周壁部70和注油管40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47的内侧。0067另外,对于注油管40的顶端部41,如图6的A及B所示,通过使其管径形成得比密封构件56的周壁部70的内径细,在紧固操作或者解除紧固操作时,周壁部70不会接触于顶端部41和注油管40的外周面,不会互相产生磨擦,因此,能够顺畅地进行紧固操作,在解除紧固操作时,也不必担心密封构件56自注油盖50脱离。0068并且,也可以在图6A及B所示的周壁部70的端部72的位置设置上述突起部71省略图示,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外螺纹部55和内螺。

24、纹部42的紧固操作的结果为,突起部71抵接于锥形加工区域44的表面,能够防止粉尘等混入到空间47的内侧。0069而且,对于注油管40的顶端部41,如图6A及B所示,通过使其管径形成得比密封构件56的周壁部70的内径细,在紧固操作或者解除紧固操作时,突起部71等的周壁部70不会接触于顶端部41和注油管40的外周面,不会互相产生磨擦,因此,能够顺畅地进行紧固操作,在解除紧固操作时,也不必担心密封构件56自注油盖50脱离。0070另外,也可以在图6A及B所示的密封构件56中形成上述第1密封肋和第2密封肋省略图示,在这种情况下,利用自上壁部53对第1密封肋施加的压力和自顶端部41对第2密封肋施加的压力。

25、的同时作用,如上所述,周壁部70会朝向注油管40的外周表面挠曲,因此,能够缩窄注入口和盖的周壁部的间隔,从而能够更可靠地谋求提高防尘性能。0071另外,图6的A和B所示的构造虽然表示了将覆盖注油管40外周侧的周壁部70形成于密封构件56的构造,在将周壁部70与盖主体51一体形成的情况下也是可以的。0072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的构造,在安装有注油盖50的状态下,能够防止在注油管40的顶端部41的附近周围附着粉尘等,结果,即使在注入、补充润滑油时拆下注油盖50,也能够减少附着在注油管40周围的粉尘等进入到注油管40内的状况。0073另外,由于周壁部70的长度长于配合部54的长度,因此,即使在自注油。

26、管40的顶端部41拆下注油盖50,将注油盖50临时放置在屋外的地面等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配合部54、外螺纹部55等注油管40的内侧被散乱在地面上的粉尘等弄脏。0074而且,即使将临时放置在地面等的注油盖50再次安装于注入口43,由于在配合部54、外螺纹部55等上未附着有粉尘等,因此,起到保持注入口43清洁这样的效果。0075另外,针对本发明,说明了应用于机油箱的供油口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说明书CN102338274ACN102338287A6/6页8式,也能够应用于发动机的燃料箱的供油口或者通常容器的液体供给口。0076并且,针对插入到注入口的配合部,对具有用于与注油管的内周面紧固的螺纹部的构造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即使不形成螺纹部,也利用配合部向注入口的压入使配合部配合于注油管这样的构造。说明书CN102338274ACN102338287A1/4页9图1说明书附图CN102338274ACN102338287A2/4页10图2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2338274ACN102338287A3/4页11图5说明书附图CN102338274ACN102338287A4/4页12图6说明书附图CN102338274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