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板 本发明涉及框架式脚手架或悬吊式脚手架用的脚手板,上述脚手架用于施工工程中,如厂房施工、桥梁施工和特殊结构的施工。
日本实开平4-129256说明书揭示了一种上述类型的传统框架式脚手架。
如图13所示,在该框架式脚手架中,支架3由框架1、1和横构件2构成,该框架1、1是沿纵向方向以组合方式设置的,横构件2设置在框架1、1之间,成排架设多个支架3,之后通过钩H将脚手板4、4固定于横构件2上,靠近脚手板4、4设有基板5、5,该板5、5通过绳或类似物与框架1、1相连,该框架1、1兼作顶部扶手。
在钩H的背部设有可沿竖向移动的半圆形止动件,该件在自重作用下向下移动,这样当钩H与横构件2咬合时,止动件落下,钩和止动件将横构件2卡住从而可防止脚手板4的移动。
另一方面,在用于厂房施工、桥梁施工或油漆作业的悬吊式脚手架中,横构件一般是从顶部吊下的,脚手板4按如上所述的方式通过钩H安装在横构件上,该脚手板4用来进行施工、油漆等作业。
但是,采用上述传统脚手板的框架式脚手架和悬吊式脚手架具有下述不便:
第一、由于脚手板4、4一般是长条状的以便减小重量,这样即使在横构件2上设置很少几个脚手板,比如二个脚手板4、4,就不可避免地会在脚手板4、4和基板5之间形成间隙。
因此脚手板上的钉子、螺栓、工具、小块建筑材料等等存在着通过该间隙掉下的危险。
第二、脚手板4、4还沿长度方向连续设置。然而在该情况下,每个脚手板4、4是通过横跨钩H设置的,该钩H从其前后端伸出与横构件2啮合。因此在前后相邻的脚手板4、4之间形成有二个钩H长度的间隙,这样也会出现脚手板上的工具等物品按上述方式相同地方式掉下来的危险。
第三,由于基板是与脚手板分开的单独件,当需要时,必须与脚手板分别安装和拆卸,这样操作上是很麻烦的。
第四、要设置与横构件2相啮合的止动件,以防止脚手板4脱开并移动。然而,安装和拆开每个止动件的操作很麻烦,且可操作性较差。
因此,在设有多个钩H和止动件的情况下,当它们被解除锁定时,必须要首先拆开一个止动件和钩H,之后再拆开另一止动件和钩H。如果由一个操作者完成上述操作,则该止动件会由于其自重而垂下处于自锁状态。如果要抬起一个止动件以使其打开,之后打开另一止动件,则事先未锁定的止动件又会由于其自重落下并且再次锁定。
这样在设有多个钩H和止动件的情况下,需要有二个或更多的操作者同时完成上述拆开操作。
第五,由于设于钩背面的止动件位于脚手板4的下方,这样很难将止动件锁定或打开。特别是在悬吊式脚手架的情况下,上述操作是非常危险的,由于悬吊式脚手架的位置,有时不可能在脚手板顶部操作。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脚手板,其中当沿前后方向成排设有多个脚手板时,相邻的脚手板之间不会形成间隙。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脚手板,其中设置于每个钩下方的止动件通过一次接触操纵便可拆卸地设置于横构件上,并且上述拆卸操作可由一个人完成。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脚手板,其中甚至可从脚手板顶部将止动件锁定或打开。
当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脚手板,该脚手板通过钩可拆卸地安装于构成框架式脚手架或悬吊式脚手架的横构件上,该脚手板包括水平主体板、分别设置于该水平主板体前后端的多个钩、分别设置于该水平主体板前后端的多个槽,和设置在每个钩下方以便于自由移入和移出的止动机构,上述前钩与后槽位于相同轴线上,上述后钩与前槽位于相同轴线上。
根据上述结构,当止动件伸出时,框架式脚手架或悬吊式脚手架的横构件由钩和止动件卡住,从而可防止主体板移动,当用力将止动件移回原位时,该止动件松开卡住的横构件从而使主体板可抬起。
由于在主体板前后端分别设有多个钩和槽,主板体可通过钩和槽沿前后方向成排设置。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前钩的固定位置和后槽的固定位置在同一条直线上,当紧靠着前一脚手板设置后一脚手板时,后一脚手板上的前钩可移入前一种脚手板的槽中。因此前后二块脚手板之间的接合点不会出现间隙。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具体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脚手板的透视图;
图2为图1所示脚手板的分解透视图;
图3为止动机构的放大剖面图;
图4为止动机构的平面图;
图5为沿图4中X-X线的剖面图;
图6为表示止动机构处于操作状态的放大剖面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脚手板的局部剖开的透视图;
图8为从另一位置看图7所示脚手板的局部剖开的透视图;
图9为图7中所示止动构件和打开机构的放大剖面图;
图10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脚手板的局部剖开透视图;
图11为图10所示实施例中的止动机构和打开机构的放大剖面图;
图12为止动机构和打开机构的平面图;
图13为传统悬吊式脚手架的透视图。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图6表示的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脚手板。
脚手板A包括水平主板体6,两个分别设置于该主板体6前后端的前钩9、10和后钩11、12,和左右基板7、8,该基板7、8立在主体板6的左右侧边,通过用作锁定机构的楔形机构C和销P可拆卸地安装于主体板6上。楔形机构C包括一金属连接件和一个可拆卸地安装在该金属连接件上的楔块K,该金属连接件穿过一个开口从主体板6伸到基板7、8的侧面。锁定机构也可为无楔块的形式。
主体板6的前后端分别带有两组槽13、14a、14b和15、16a、16b。前槽13、14a、14b与后钩11、12沿相同轴线纵向相对设置。后槽15、16a、16b与前钩9、10沿相同轴线设置。
这就是说,前后钩9、10、11、12和前后槽13、14a、14b、15、16a、16b是交替设置的。
按与图13所示已有技术相同的方式,脚手板A通过钩9、10、11、12安装于框架式脚手架的横构件2上。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沿横向成排地设置二个或多个的脚手板A,但当脚手架中的主体板6横向宽度较大时,则只需一个脚手板。
一般来说,最好在主体板6顶面设置有抗滑肋和凸部。
由于基板7、8以可拆卸地方式与主体板6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样在它们之间不会出现间隙,从而可防止主体板6上的钉子、螺栓、螺母、工具、小块建筑材料等掉落。
另外,由于基板7、8可相对于主体板6的框架式脚手架的安装和拆卸的同时成整体地安装和卸下,故提高了施工的方便性。
钩9、10、11、12可直接设置于主板体6的前后端。然而,如图2所示,呈U形的辅助板17、18可分别嵌入并卡紧于主体板6的前后端,每个辅助板17、18都带有前后钩9、10、11、12及槽13、14a、14b、15、16a、16b。
主体板6包括板61和设置于该板61底表面上的加固架62,基板7、8包括竖构架71和纵向设置于竖向架71上的柱状物72。
在框架式脚手架的横构件2上可沿纵向成排放置有多个脚手板A。此时,朝后设置的脚手板A的前钩9、10固定到朝前设置的脚手板A的后槽15、16a、16b中,与此相反,朝前设置的脚手板A上的后钩11、12固定到朝后设置的脚手板A的前槽15、16a、16b中。
结果,前后相邻的二个脚手板A、A之间的端部相互紧靠在一起,而可防止在接合处出现间隙,并可防止钉子、工具等的掉落。
如图3-6所示,止动机构S可随意从钩9、10、11、12后部移入和移出。
止动机构S由空心滑槽30、可滑动嵌入滑槽30中的止动件31、用作弹性件的弹簧圈32、32和定位部件33构成。该弹簧圈32、32插在滑槽30和止动件31之间,并沿钩的方向压止动件31,该定位部件33设置在滑槽30的顶部或侧边,它用来压住弹性件而将止动件31在预定位置卡住。
止动件31由杆34、在该杆34前端的顶部表面形成的曲面35、在杆34后端设置的柄36、和在杆34顶部表面形成的二个槽37、38构成。
空心滑槽30由管形件39构成,该管形件39呈U形,其板体弯曲,弹性件由一个或多个弹簧圈32组成,该弹簧圈32插入管形件39的弯曲端部30a和杆34的杆体间,弹簧圈32中的一个臂32a与管形件39的端部30a相连,其另一个臂32b嵌入并卡紧在杆34的顶部或侧边上。
定位件33包括弹簧板40、销41、弹簧圈44和止动凸块42,上述弹簧板40的一端与用作滑槽的管形件39的顶部凸块相逢,上述销41穿过弹簧板40,该销的下端与管形件39的顶部凸块相连,上述弹簧圈44插在销41顶端法兰与弹簧板顶部表面之间,以便将弹簧板40向下压,上述止动凸块42设置在弹簧板40的底面处,它可有选择地固定到杆34侧边上的任一槽37、38中。
在中间状态,止动机构卡在图3所示的位置上。
在这种状态下,止动凸块42受弹簧圈41的偏压而嵌入前槽37中,构成止动件31的杆34处在收回位置,在止动件31的前端和钩9、10、11、12之间形成一个较大的朝下的间隙。在该状态下,脚手板A通过钩9、10、11、12与横构件2相接合。
之后,如图6所示当构成定位件33的弹簧板40抬起并顶住弹簧圈44时,止动凸块42从槽37中滑出。这样弹簧圈32的弹力沿钩的方向推动杆34,使杆34前端处的曲面35与横构件2的底面相接触,横构件2由钩9和曲面35卡住,从而可防止脚手板A移动滑脱。此时,止动凸块42嵌入后槽38中定位。
另一方面,当将脚手板A从横构件2上拆下时,首先抬起弹簧板40,之后拉动柄36以克服弹簧圈32弹力将杆34收回。之后,当停止抬起弹簧板操作时,在弹簧圈44的弹力作用下弹簧板40向下移动,这样止动凸块42再次嵌入前槽37中。因此,作为止动件31的杆34回到中间状态,并且在钩9和杆34前端之间形成一个较大的间隙,从而通过该间隙即可取下横构件2,也就是说,脚手板A相对抬起并拆下。
在上述情况中,即使在有多个止动件31的情况下,每个止动件31可通过定位件33卡在收回位置上。因此,在松开下一个止动件31同时使前一止动件31处于上述状态,结果,整个操作可由一个操作者完成。
图7-图9表示的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本实施例脚手板的基本结构与图1所示的相同。本实施例的脚手架除了设有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止动机构之外,还带有打开机构以及与该打开机构相对的孔。
如图7-9所示,止动机构S在每个钩9、10、11、12下方可随意移入移出。
上述的止动机构S由空心滑槽30、止动件31、弹簧圈32和定位件33构成,上述止动件31以可滑动方式嵌于滑槽30中,上述弹簧圈32作为弹性部件插入滑槽30和止动件31之间,以便沿钩的方向偏压该止动件,上述定位件33设置于滑槽30的顶部或侧边,从而可顶着弹性件将止动件31卡在预定位置上。
止动件31由杆34,曲面35、柄36和两个槽37、38构成,该曲面35位于该杆34的前端顶部表面,在杆34后端设有上述柄36,在杆34的顶面上有上述槽37、38。
空心滑槽30由管形件形成,该管形件呈U形,其板体弯曲,在滑槽30件上设置的钩部30a和杆34的杆体之间插入有弹簧圈。这就是说,弹簧圈32的一个臂与管形件前端的钩部30a相连,另一个臂嵌入并卡紧杆34的顶部或侧边。
定位件33由弹簧板40、销41、弹簧圈44和弯折的止动凸块42构成,上述弹簧板40的一端与用作滑槽30的管形件的顶部凸起部相连,上述销41穿过弹簧板40,其下端与滑槽30的顶部凸起部相连,上述弹簧圈44插在销41的顶端的法兰和弹簧板40顶面之间,并向下偏压弹簧板40,上述弯折的止动凸块42设置在弹簧板40的下表面上,并可选择地嵌入杆34侧边上的任一槽37、38中。
打开机构Y包括直立于柄36顶部表面上的支承件50和从弹簧板40立起的与该支承件50相对的拉杆51。工具或手指可从开口20伸入支承件50和拉杆51之间。弹簧板40后端向后延伸,其轴心线弯折,以避免碰到支承件50。主体板6顶表面上有开口20,该开口与打开机构Y相对。
在收回状态,止动机构S卡在图9的虚线位置。
在该状态下,止动凸块42嵌入前槽37中,止动件31的杆34处于收回位置,在止动件31前端和钩9、10、11、12之间形成了一个较大的朝下的空隙。在此状态下,借助钩9、10、11、12使脚手板A与横构件2接合。
如图7和图9所示,然后当从孔20将工具,如螺丝刀伸入支承件50和拉杆51之间以抬起拉杆51同时绕支承件50转动时,定位件33的弹簧板40顶着弹簧圈41抬起,止动凸块42滑出槽37。因此,弹簧圈32的弹力沿钩的方向推动杆34,从而使杆34前端的曲面35与横构件2的底面相接触,横构件2由钩9和曲面35卡住,这样可防止脚手板A移动并滑脱。此时,止动凸块42嵌入后槽38中定位。
另一方面,当将脚手板A从横构件2上拆下时,如上所述,将工具伸入支承件50和拉杆51之间,抬起弹簧板40。之后,通过工具前端将支承件50向后压动,同时使杆51转动,从而使杆34顶着弹簧圈32而收回并移到止动凸块42与槽37相对应的位置。在此状态下,当停止抬起弹簧板40时,由于弹簧圈44的弹力而使弹簧板40下移,止动凸块42再次嵌入前槽37中。因此,用作止动件31的杆34回到收回状态,从而在杆34前端与钩9之间形成一个较大的间隙,穿过该间隙可取下该横构件,这就是说,脚手板A可相对抬起并拆下。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多个止动件31,每个止动件31都可以通过定位件33卡在收回位置上。因此可松开下一止动件31同时使前一止动件31保持在上述位置上。整个操作过程可由一个操作者来完成。
另外,由于弹簧板40的板体从支承件50向后延伸,当在框架式脚手架中从脚手板底部进行操作时,可在无需工具的条件下,如图9所示用手指将弹簧板40抬起,并且将柄36退回。
下面参照附图10-12对另一实施例进行描述。
除了弹簧板40是水平的和打开机构的结构不同之外,本实施例与图7所示的实施例的结构、操作和效果都相同。这样相同的结构采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并省去了对相同结构的详细描述。
在图10-12所示的脚手板A中,止动件31由杆34、曲面35、柄36和槽38构成,上述曲面35位于杆34前端的顶部,上述柄36位于该杆34的后端,杆34的顶面形成有上述槽38。定位件33由弹簧板40、弹簧44和止动凸块42构成,该弹簧板40由一水平板构成,其一端与滑槽30相连,上述弹簧44插在弹簧板40和滑槽30之间以便向下偏压弹簧板40,上述止动凸块42设置于弹簧板40的下表面上从而可有选择地嵌入槽38中。打开机构Y由可旋转地支承在滑槽30上的臂60和安装于臂60前端的二个销63、64构成,第一销63水平设置在与弹簧板40下表面相对的地方,第二销64水平设置在与柄36相对的地方,这样当臂60向上转动时,第一销63使弹簧板40抬起,第二销64与柄36接合从而将杆34退回。
臂60设置在支承板65上,该板65直立于加固架62上,从而使该臂60可绕轴66转动并与弹簧板40保持平行。设置在臂60上的第一和第二销63、64朝弹簧板40和柄36延伸。柄36呈U形,第二销64嵌入柄36中。
正对着开口20设置臂60,该臂60带有一凹部67,该凹部位于其前端上表面,臂60的后端开有一孔68。
图10和11表示止动机构S处于锁定状态,其中杆34伸出,止动凸块42嵌入槽38中。
在这种状态下,当需通过打开机构Y松开锁定机构时,可将手指穿过20下压凹部67,这样臂60的后部向上旋转同时按箭头所示方向绕轴66转动。然后将手伸入孔68中将臂60向上转动90°抬起。此时,第一销63使弹簧板40抬起从而松开止动凸块42和槽38之间的锁定,另外第二销64与柄36的后端接合从而将柄向后拉动。从而向后拉动杆34。因此,杆34不再阻挡横构件2,当用手或工具穿过臂60中的孔68而进一步将臂60抬起时,脚手板A便可从横构件2上取走。
另一方面,当脚手柄A安装在横构件2上时,按与上述相同的操作步骤放回杆34,在这种状态下,钩9、10、11、12与横构件2接合,之后使臂60抬起的力中断。接着,由于弹簧圈32的弹力,杆34朝横构件2延伸,这样臂60回到水平状态,此时假定该状态为图10所示的状态,也就是锁定状态。
本发明具有下述效果
1、根据本发明,由于止动机构设置在钩的下方,该机构将横构件卡住从而可防止脚手板移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止动机构带有定位部件,脚手板可位于锁定位置并不会滑脱,在这一锁定位置上止动机构与横构件接合;并且脚手板还可处于可滑脱位置,从而改善了脚手板横构件的装拆操作,同时该操作可由一个操作者来完成。另外由于前钩和后槽位于同一轴线上,而前槽和后钩也位于同一轴线,当成排设置多个脚手板时,位于后一脚手板中的钩嵌入前一脚手板中的槽中,从而在前后脚手板之间的连接处不会产生间隙,从而可防止脚手板上的钉子、工具等掉下。
2、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由于基板可拆卸地立于主体板的左右两侧,这样在主体板和基板之间不会形成间隙,从而可防止主体板上的钉子、螺栓和螺母、工具、小块建筑材料等掉下。另外,当通过钩子将主体板安装在框架或脚手架的横构件上时,基板也可同时安装好。这样实际上就改进了主体板与基板的装拆操作。此外,由于基板是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的,当不使用时可将基板拆下,在紧凑放置的情况下可保存它们并运走。
3、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由于主体板开设有与打开机构相对的开口,故可从脚手板顶部将工具或者手穿过该开口伸入,以便进行锁定和打开打开机构的操作,这样即使在脚手板的顶部也可进行悬吊式脚手架和框架式脚手架的装拆操作,在上述脚手架中脚手板之间不会出现间隙,因此提高了可操作性。
4、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由于交替地设置有止动机构和打开机构,这样主体通过止动机构卡在横构件上从而可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