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设计流程, 尤其涉及柔性印刷电路板 (FPC) 的设计方法。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 一般的柔性印刷电路的设计需要在多个系统中完成。
图 1 和图 2 示出了一种示例的设计方法。如图 1 所示, 首先, 须在 A 系统中进行手 动编辑流程及物料。此后, 须在 B 系统中输入料号参数。若有工程变更, 则还须在 C 系统中 输入工程变更料号 (ECN)。
这样, 整个设计流程变得非常复杂。 首先在一个系统中进行数据分析, 然后在编辑 流程, 随之进行连接物料, 最后保存数据。 此后, 须切换至下一系统, 再对上一系统中的流程 进行参数输入。若存在工程变更, 则还须在第三系统中输入记录。
此外, 在手动编辑流程及物料中, 首先需要人工输入产品生成流程、 每个流程所需 的物料、 及输入一部分的基本参数。在料号参数输入系统中, 还须再手工输入所需的参数。 最后, 在工程变更系统中, 还要记录变更项目和注意事项。
传统设计流程在设计过程中所存在多种弊端, 包括 :
1、 由于作业人员技能差异, 存在各个人为编辑流程而产生的结果不同, 或直接产 生错误结果。
2、 在连接物料时, 物料的规格选择错误。
3、 每次数据需重新输入数据的参数, 同时还有多处重复输入, 极易产生人为疏忽 造成的错误。
4、 ECN 记录是在每次制作工程变更料号时, 会输入一些固定内容描述的信息, 每次 产生一笔 ECN 记录时, 人员都会重复输入相同内容, 如此作业在造成了人力的浪费。
5、 常用表格需人员另外手动填写, 会由于人员疏忽造成的错误。
6、 若数据进行拷贝作业时, 会出现漏改现象, 无形中增加了错误的风险。
因此, 业界需要一种改进的设计方法, 来提高设计效率, 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因此,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效率的设计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设计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 (1) 对所述电路 板的原始电路图进行分析, 以得到所述电路板的结构数据 ; (2) 基于所述结构数据与客户 需求进行叠构计算, 以计算所述电路板的板厚, 从而得到料号制作的叠构方式 ; (3) 根据所 述计算板厚选择用于所述电路板的料号, 并输入所述料号的基本数据, 其中检查所述料号 相对应的板厚与所述计算板厚是否相匹配, 以确认所选择的料号 ; (4) 基于所述电路板的 流程逻辑, 根据所述料号得到制作流程 ; (5) 根据所述制作流程连接所需的物料, 以生成物 料连接信息 ; (6) 根据所述制作流程及所述物料连接信息形成表单。
较佳地, 当料号发生变更时, 记录工程变更料号。
较佳地, 步骤 (1) 包括读入 ODB 格式的所述原始电路图, 以对其进行分析。
较佳地, 所述结构数据包括所述电路板的外形和孔数。
较佳地, 对步骤 (3) 的基本数据输入设置逻辑约束, 以根据所述流程逻辑确保所 输入数据的准确性 ; 并且所输入数据可供其它步骤使用。
较佳地, 所述步骤 (4) 包括首先进行 CAM 工单设计, 然后对所述 CAM 工单设计进行 分析, 最后生成所述制作流程。
较佳地, 所述步骤 (4) 还包括生成所述制作流程之后, 输出相关数据, 其中所述相 关数据包括钻孔模治具和相关面积。
较佳地, 所述步骤 (5) 还包括生成备料数据。
较佳地, 所述步骤 (6) 中生成的表单包括料号等级表、 工单表单、 工艺能力表、 及 DFM 报告。
较佳地, 所述设计方法还包括 : (7) 根据现有的类似料号建立新的料号, 以供步骤 (3) 进行选择, 其中对所述类似料号与所述新料号进行对比, 以确认所述新料号的准确性。
由于本发明设计方法的输入数据可供各个步骤使用, 并且通过施加约束条件而有 效减少作业人员错误率提, 提升产品设计良率。
结合附图, 根据下文的通过示例说明本发明主旨的描述可清楚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和优点。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 通过下文的述详细说明, 可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特征和 优点, 其中 :
图 1 和 2 为现有设计方法的示意图 ;
图 3 为本发明设计方法的示意图 ;
图 4 为本发明设计方法中表单输出的示意图 ;
图 5 为本发明设计方法中物料生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 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然而, 本发明可以以 许多不同形式实现, 并且不应解释为受在此提出之实施例的限制。 相反, 提出这些实施例是 为了达成充分及完整公开, 并且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完全了解本发明的范围。这些附 图中, 为清楚起见, 可能放大了层及区域的尺寸及相对尺寸。
现参考图 2 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设计方法的实施例。
如图 2 所示, 步骤 S101 中, 对所述电路板的原始电路图进行分析, 以得到所述电路 板的结构数据。一般地, 原始电路图来自于客户的 Gerber 资料。
较佳实施例中, 包括读入 ODB 格式的所述原始电路图, 以对其进行分析。
本实施例中, 所述结构数据包括所述电路板的外形和孔数。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所应理解的, 结构数据还可包括其它设计流程所需用到的与电路板结构相关的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设计方法, 首先对客户数据进行最初的简单分析, 可读入大致的 FPC 外形, 孔数等信息, 这样就可节省 OP 人员去工作站分析的时间, 设计效率可以提高。步骤 S103 中, 基于所述结构数据与客户需求进行叠构计算, 以计算所述电路板的 板厚, 从而得到料号制作的叠构方式。 通过对这一步骤计算得到的计算板厚, 可用于后续步 骤中作为物料选择的约束条件, 以确保物料选择的准确性。
步骤 S105 中, 根据所述计算板厚选择用于所述电路板的料号, 并输入所述料号的 基本数据, 其中检查所述料号相对应的板厚与所述计算板厚是否相匹配, 以确认所选择的 料号。
现有技术中, 通过人为计算来选择相应物料, 但人为在选择物料后, 迭构会出现厚 度计算错误或是选材错误 ( 材料厚度与实际板厚不符 )。本发明的设计方法则会在选完材 料后对板厚进行重新计算, 从而能够有效的防止作业人员的选材错误的发生。
较佳实施例中, 还对基本数据施加逻辑约束条件。对步骤 S105 的基本数据输入设 置逻辑约束, 以根据所述流程逻辑确保所输入数据的准确性。
此外, 为了提高设计效率和准确性, 步骤 S105 中所输入数据可供其它步骤使用。 通过数据共享, 可减小因多次输入造成的准确性的降低。
本发明中, 基本参数采用一次性输入原则, 避免人员重复输入产生的错误。 并且对 某些若有逻辑可通过逻辑算出。这样可使人员降低作业的错误率和提升作业效率。
步骤 S107 中, 基于所述电路板的流程逻辑, 根据所述料号得到制作流程。流程制 作时, 给定物料所需位置系统可以直接根据逻辑得出流程。
较佳实施例中, 包括首先进行 CAM 工单设计, 然后对所述 CAM 工单设计进行分析, 最后生成所述制作流程。
较佳实施例中, 所述步骤 S107 还包括生成所述制作流程之后, 输出相关数据, 其 中所述相关数据包括钻孔模治具和相关面积。
现有技术中, 设计人员根据经验人工设计制作流程, 因此会出现人员思维方式不 同而出现不同的流程或考虑不周而少流程的情况。 本发明的设计方法包含业界常用的流程 逻辑, 得以解决这些问题, 从而使得作业流程标准化, 全面化。
步骤 S109 中, 根据所述制作流程连接所需的物料, 以生成物料连接信息。在完成 流程制作后, 可以在步骤 S109 中直接连接好材料, 计算好物料的尺寸。此外, 还同时生成备 料系数。
这样, 就可有效防止物料选错。或备料系统数与备料尺寸错误。
步骤 S111 中, 据所述制作流程及所述物料连接信息形成表单。完成流程制作之 后, 根据需要输出所需的数据。本实施例中, 以窗体和表单的形式输出。例如, 所生成的表 单包括 EXCEL 格式的料号等级表、 工单表单、 工艺能力表、 及 DFM 报告。
与原先手动作业方式相比, 节省了员工作业时间同时能有效避免员工手动输入的 错误。
较佳实施例中, 还包括步骤 S113。 在步骤 S113 中, 当料号发生变更时, 记录工程变 更料号。根据本发明的方法, 只需要输入变更的问题点, 就可直接生成 ECN 表单。
较佳实施例中, 还包括步骤 S115。在步骤 S115 中, 据现有的类似料号建立新的料 号, 以供步骤 S105 进行选择, 其中对所述类似料号与所述新料号进行对比, 以确认所述新 料号的准确性。
由于作业人员的作业习惯, 制作新料号时会拷贝一个类似料号, 然后对其中的一些信息相应作修改, 虽然这样能很好的提升作业效率, 但是也会承担一些不必要的风险。 会 出现漏改。但若在制作完成后, 进行两料号的比对则会大大降低错误率。
较佳实施例中, 还包括步骤 S117。在步骤 S117 中, 将所述由表单输出的数据上传 至上位系统保存, 例如管理信息系统 (MIS)。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 由于本发明设计方法的输入数据可供各个步骤使用, 并且通过施加约束条件 而有效减少作业人员错误率提, 提升产品设计良率。
(2) 由于本发明设计方法可自动输出表单, 因此节省了时间, 增加了时效性。
因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 本发明可以以许多其他具体形式实现而不脱离 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尽管业已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 应理解本发明不应限制为这些实 施例,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如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本发明精神和范围之内作出变化 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