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源增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灯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源增效装置。
背景技术
电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应用相当广泛,电灯的好坏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直接的影响。当前直型灯多用于人们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其中直型灯多采用荧光灯(即低压汞灯),它是利用低气压的汞蒸气在放电过程中辐射紫外线,从而使荧光粉发出可见光的原理发光,因此它属于低气压弧光放电光源。荧光灯内装有两个灯丝。灯丝上涂有电子发射材料三元碳酸盐(碳酸钡、碳酸锶和碳酸钙),俗称电子粉。在交流电压作用下,灯丝交替地作为阴极和阳极。灯管内壁涂有荧光粉。管内充有400Pa-500Pa压力的氩气和少量的汞。通电后,液态汞蒸发成压力为0.8Pa的汞蒸气。在电场作用下,汞原子不断从原始状态被激发成激发态,继而自发跃迁到基态,并辐射出波长253.7nm和185nm的紫外线(主峰值波长是253.7nm,约占全部辐射能的70-80%;次峰值波长是185nm,约占全部辐射能的10%),以释放多余的能量。荧光粉吸收紫外线的辐射能量后发出可见光。荧光粉不同,发出的光线也不同,这就是荧光灯可做成白色和各种彩色的缘由。由于荧光灯所消耗的电能大部分用于产生紫外线,因此,荧光灯的发光效率通常比白炽灯和卤钨灯高,是目前较为节能的电光源。
但是由于现有的直型荧光灯内部没有反光装置或反光装置不合理,致使灯两侧及后面所发出的光线被浪费掉了,降低了灯所发出的光线利用率,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因此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解决当前直型灯没有反光装置或反光装置不合理,造成灯所发出的光源利用率比较低的问题,并且解决灯一侧的反射光线与受光面间夹角接近垂直,同时灯另一侧的反射光线能覆盖受光面更多区域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光源增效装置,解决了当前直型灯没有反光装置或反光装置不合理,造成灯的光源利用率较低的问题,使灯一侧的反射光线与受光面间夹角接近垂直,同时使灯另一侧的反射光线能覆盖受光面更多区域,提高了灯的光源利用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源增效装置,用于安装在直型灯与灯具外罩之间,所述光源增效装置为一曲面板,所述曲面的形状使该直型灯发出光线的一侧的反射光线基本垂直于受光面,并且该曲面的形状使该直型灯发出光线的另一侧的反射光线向所述直型灯的周围区域反射,其中所述另一侧的反射光线与受光面之间的夹角小于30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应用本发明的直型灯的光源增效装置,在不增加能耗的前提下,有效地解决了灯两侧及后面所发出的光线的浪费问题,很大程度地提高了灯所发出的光线利用率,使灯一侧的反射光线与受光面间夹角接近垂直,同时使灯另一侧的反射光线能覆盖受光面更多区域,大幅度增加受光区域的照明度,节约了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直型灯的光源增效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种情况的直型灯的光源增效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在本发明中,由于荧光灯应用的广泛性,直型灯管可以使用直型荧光灯管作为实例进行说明,当然其他直型灯管也可以应用本发明的方法,本发明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鉴于直型荧光灯管所发出的光线是以360°圆周均匀分布,本发明的主要构思是:如图1所示,将直型荧光灯管的光源增效装置的形状设置为一曲面板,所述曲面的最高点形成地直线设置于经过该直型灯的轴心线,并且在垂直于受光面的垂直面上,设置所述曲面的两侧是通过所述曲面的最高点形成的直线进行相互连接,所述曲面的形状使直型荧光灯管发出光线的右侧的反射光线A3与受光面之间的夹角基本垂直,并且该曲面的形状使直型荧光灯管发出光线的左侧的反射光线向所述直型荧光灯管的周围区域反射(所述曲面的形状使直型荧光灯管发出光线的左侧的反射光线与受光面之间的夹角A5基本小于30度,最佳为20度左右),有效地解决了灯两侧及后面所发出的光线的浪费问题,使灯右侧的反射光线与受光面间夹角接近垂直,同时使灯左侧的反射光线能覆盖受光面更多区域,大幅度增加受光区域的照明度,提高了灯的光源利用率,节约了资源。图1中MN部分为本发明的曲面板。
本发明的另一种情况,如图2所示,将直型荧光灯管的光源增效装置的形状设置为一曲面板,所述曲面的最高点形成的直线设置于经过该直型灯的轴心线,并且在垂直于受光面的垂直面上,设置所述曲面的两侧是通过所述曲面的最高点形成的直线进行相互连接,所述曲面的形状使直型荧光灯管发出光线的左侧的反射光线A3与受光面之间的夹角基本垂直,并且该曲面的形状使直型荧光灯管发出光线的右侧的反射光线向所述直型荧光灯管的周围区域反射(所述曲面的形状使直型荧光灯管发出光线的右侧的反射光线与受光面之间的夹角A5基本小于30度,最佳为20度左右),有效地解决了灯两侧及后面所发出的光线的浪费问题,使灯左侧的反射光线与受光面间夹角接近垂直,同时使灯右侧的反射光线能覆盖受光面更多区域,大幅度增加受光区域的照明度,提高了灯的光源利用率,节约了资源。图2中UV部分为本发明的曲面板。
其中,如果直型荧光灯管是规则的圆形管灯,则所述曲面的最高点形成的直线设置于经过该直型荧光灯管的剖面所呈圆心构成的直线,并且在垂直于受光面的垂直面上。
其中,为了节约能源,在使用中可以将直型荧光灯管设置为一根灯管;其中,每根灯管可以对应一光源增效装置;
进一步地,本发明也可适用于在多根灯管的情况下,其中多根灯管设置为各灯管的轴心线平行排列,可以作为一灯管簇装置,将所述反光装置的曲面的最高点形成的直线设置在经过所述灯管簇装置的轴心线,并且在垂直于受光面的垂直面上,设置所述曲面的两侧是通过所述曲面的最高点形成的直线进行相互连接,所述曲面将所述灯管簇装置发出光线的一侧的反射光线与受光面之间的夹角基本垂直,并且该曲面将所述灯管簇装置发出光线的另一侧的反射光线向所述灯管簇装置的周围区域反射(所述曲面将所述灯管簇装置发出光线的另一侧的反射光线与受光面之间的夹角基本小于30度,最佳为20度左右),有效地解决了灯两侧及后面所发出的光线的浪费问题,使灯一侧的反射光线与受光面间夹角接近垂直,同时使灯另一侧的反射光线能覆盖受光面更多区域,大幅度增加受光区域的照明度,提高了灯的光源利用率,节约了资源。
所述光源增效装置与所述灯具外罩内表面一体成型;或者所述光源增效装置与所述灯具外罩内表面相连接;或者所述光源增效装置安装于所述灯具外罩内表面的下方。
所述光源增效装置的长度与所述直型灯的光照部分的长度相当。
所述直型荧光灯管的光源增效装置的反射光线的表面可以采用白色反射膜,所述反射膜附着在所述直型荧光灯管的光源增效装置的反射光线的表面上,以任何一种方式附着在所述表面即可(其中可以包括粘贴或辊涂等方式),也可以将所述直型荧光灯管的光源增效装置的反射光线的表面直接在制造中就设置为白色,本发明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为了提高反光率,所述反射膜的表面可以是光滑平整的表面。
所述直型荧光灯管的光源增效装置的反射光线的表面通过采用白色反射膜,可以使直型荧光灯管发出光线的反光率达到大于95%的程度。
本发明对此不作任何限定,只要是光线反光率较高的材质都可以作为所述直型荧光灯管的光源增效装置的反射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