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10134575.1
2009.04.21
CN101520561A
2009.09.02
撤回
无权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G02F1/13; G02F1/1362; G09G3/36
G02F1/1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陈仁杰; 徐兆庆; 邱振伦
台湾省新竹市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任默闻
一种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及其修补方法,是对同一源极驱动电路所对应的多条数据线进行分组,并采用相互独立的修补线段来对各组数据线提供修补的机制,以降低修补后数据线与修补线段之间产生的电容效应,并尽可能消除该电容效应对像素充电效果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而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品质。
1. 一种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包括:一基板,具有一显示区与一周边电路区;一像素阵列,配置于所述基板上的所述显示区内;多条扫描线与多条数据线,配置于所述基板上,并分别连接到所述像素阵列,且所述这些扫描线与所述这些数据线相互交错,其中所述这些数据线至少包括一第一群组以及一第二群组;至少一第一源极驱动电路,配置于所述周边电路区内并且连接所述第一群组及所述第二群组的所述这些数据线,其中所述第一源极驱动电路具有至少一第一信号通路、至少一第二信号通路以及至少一第一放大器;至少一第一修补线,配置于所述至少一第一源极驱动电路与所述像素阵列之间,所述第一修补线至少包括一第一修补线段与一第二修补线段,其中所述第一修补线段包括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连接至所述第一信号通路,所述第二部分跨越过所述第一群组中的至少部分所述这些数据线以形成至少一第一预修补点,且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覆盖邻近所述第二部分的一端以形成至少一第二预修补点,其中所述第二修补线段包括一第三部分及一第四部分,所述第三部分连接至所述第二信号通路与所述第一放大器,所述第四部分跨越过所述第二群组中的至少部分所述这些数据线以形成至少一第三预修补点,且所述第三部分的一端覆盖邻近所述第四部分的一端以形成至少一第四预修补点;至少一第一备用线,绕行于所述像素阵列外围,所述第一备用线连接至所述第一放大器,并且跨越所述第一群组及所述第二群组的至少部分所述这些数据线,而在所述第一备用线与所述第一群组及所述第二群组的至少部分所述这些数据线的跨越处形成至少一个第五预修补点;以及一第一连接线路,位于所述第一源极驱动电路的外围且连接所述第一信号通路与所述第二信号通路。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元件阵列基板还包括至少一第二修补线,配置于所述至少一第一源极驱动电路与所述像素阵列之间,所述第二修补线至少包括一第三修补线段与一第四修补线段,其中所述第三修补线段包括一第五部分及一第六部分,所述第四修补线段包括一第七部分及一第八部分,所述这些数据线另包括一第三群组及一第四群组,且所述第一源极驱动电路另包括至少一第三信号通路、至少一第四信号通路以及至少一第二放大器,其中,所述第五部分连接至所述第三信号通路,所述第六部分跨越过所述第三群组中的至少部分所述这些数据线以形成至少一第六预修补点,且所述第五部分的一端覆盖邻近所述第六部分的一端以形成至少一第七预修补点,其中所述第七部分连接至所述第四信号通路与所述第二放大器,所述第八部分跨越过所述第四群组中的至少部分所述这些数据线以形成至少一第八预修补点,且所述第七部分的一端覆盖邻近所述第八部分的一端以形成至少一第九预修补点。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元件阵列基板还包括至少一第二备用线,绕行于所述像素阵列外围,所述第二备用线连接至所述第二放大器,并且跨越所述第三群组及所述第四群组的至少部分所述这些数据线,而在所述第二备用线与所述第三群组及所述第四群组的至少部分所述这些数据线的跨越处形成至少一个第十预修补点;以及一第二连接线路,位于所述第一源极驱动电路的外围且连接所述第三信号通路与所述第四信号通路。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元件阵列基板还包括至少一第二源极驱动电路,配置于所述周边电路区内,所述这些数据线另包括一第三群组及一第四群组,则第二源极驱动电路连接所述第三群组及所述第四群组的所述这些数据线,其中所述第二源极驱动电路具有至少一第三信号通路以及至少一第四信号通路。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元件阵列基板还包括至少一第二修补线,配置于所述至少一第二源极驱动电路与所述像素阵列之间,所述第二修补线至少包括一第三修补线段与一第四修补线段,其中所述第三修补线段包括一第五部分及一第六部分,所述第四修补线段包括一第七部分及一第八部分,其中,所述第五部分连接至所述第三信号通路,所述第六部分跨越过所述第三群组中的至少部分所述这些数据线以形成至少一第六预修补点,且所述第五部分的一端覆盖邻近所述第六部分的一端以形成至少一第七预修补点,其中所述第七部分连接至所述第四信号通路,所述第八部分跨越过所述第四群组中的至少部分所述这些数据线以形成至少一第八预修补点,且所述第七部分的一端覆盖邻近所述第八部分的一端以形成至少一第九预修补点。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元件阵列基板还包括一第二连接线路,位于所述第二源极驱动电路的外围且连接所述第三信号通路与所述第四信号通路,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线路,且所述第一备用线延伸跨越所述第三群组及所述第四群组的至少部分所述这些数据线。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元件阵列基板还包括至少一第二源极驱动电路,配置于所述周边电路区内,所述这些数据线另包括一第三群组及一第四群组,则第二源极驱动电路连接所述第三群组及所述第四群组的所述这些数据线,其中所述第二源极驱动电路具有至少一第三信号通路、至少一第四信号通路以及至少一第二放大器。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元件阵列基板还包括至少一第二修补线,配置于所述至少一第二源极驱动电路与所述像素阵列之间,所述第二修补线至少包括一第三修补线段与一第四修补线段,其中所述第三修补线段包括一第五部分及一第六部分,所述第四修补线段包括一第七部分及一第八部分,其中,所述第五部分连接至所述第三信号通路,所述第六部分跨越过所述第三群组中的至少部分所述这些数据线以形成至少一第六预修补点,且所述第五部分的一端覆盖邻近所述第六部分的一端以形成至少一第七预修补点,其中所述第七部分连接至所述第四信号通路与所述第二放大器,所述第八部分跨越过所述第四群组中的至少部分所述这些数据线以形成至少一第八预修补点,且所述第七部分的一端覆盖邻近所述第八部分的一端以形成至少一第九预修补点。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元件阵列基板还包括至少一第二备用线,绕行于所述像素阵列外围,所述第二备用线连接至所述第二放大器,并且跨越所述第三群组及所述第四群组的至少部分所述这些数据线,而在所述第二备用线与所述第三群组及所述第四群组的至少部分所述这些数据线的跨越处形成至少一个第十预修补点;以及一第二连接线路,位于所述第二源极驱动电路的外围且连接所述第三信号通路与所述第四信号通路。10. 一种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修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提供如权利要求1、3、6或9所述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以及当所述第一群组及所述第二群组的所述这些数据线其中至少一条具有一断点而发生断线时,熔接对应所述具有所述断点的数据线的所述这些预修补点,以形成完整的数据传递线路。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修补方法,其特征在于,熔接所述这些预修补点是包括熔接所述第一预修补点、所述第二预修补点以及所述第五预修补点,或熔接所述第三预修补点、所述第四预修补点以及所述第五预修补点。12. 一种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修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提供如权利要求3、6或9所述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以及当所述第三群组及所述第四群组的所述这些数据线其中至少一条具有一断点而发生断线时,熔接对应所述具有所述断点的数据线的所述这些预修补点,以形成完整的数据传递线路。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修补方法,其特征在于,熔接所述这些预修补点是包括熔接所述第六预修补点、所述第七预修补点以及所述第十预修补点,或熔接所述第八预修补点、所述第九预修补点以及所述第十预修补点。
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及其修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具有修补机制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降低因修补所产生的电容效应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 背景技术 平面显示器的运作方式是以两组相互垂直的编址线来控制排列成阵列的各像素(pixel),而达成显像的目的。在各种显像控制模式中,最常使用的是扫描线(scan line)与数据线(data line)的设计,这些扫描线与数据线彼此垂直,且定义出多个像素。各扫描线依序地被导通以开启或关闭对应的开关元件,以使各数据线所传送的信号能够写入像素中,从而改变对应的像素的状态,并达成控制显示画面的目的。 虽然平面显示器技术已趋成熟,但显示面板的组成元件,如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在制造过程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瑕疵(defect)。例如,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上的扫描线与数据线因其长度很长,故容易发生断线的情形。当扫描线与数据线发生断线时,会导致一部分的像素无法动作(线缺陷),故必须设法修补断线。此外,若仅依赖改善制造工艺技术来实现零瑕疵率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显示面板的瑕疵修补技术就变得相当重要。在已知技术中,显示面板的瑕疵修补通常采用激光熔接(laser welding)及/或激光切割(laser cutting)等方式进行。 图1描绘了已知一种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上的数据线的修补方法。如图1所示,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00会预留有一条以上的修补线112以及备用线114,在正常情况下,修补线112以及备用线114分别与前述数据线120交错,以形成预修补点124a及124b。当数据线120具有断点122而产生断线时,可将此受损的数据线120的两端分别经由预修补点124a及124b,而与修补线112以及备用线114熔接,使受损的数据线120经由修补线112以及备用线114维持电导通的状态,并此像素正常运作。 图2描绘了已知另一种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上的数据线的修补方法。如图2所示,每一个源极驱动芯片210对应至少一条修补线220,并且每一条修补线220会跨越其所对应的该源极驱动芯片210所连接的所有数据线230,而形成预修补点232a。此外,连接线路240会连接多个源极驱动芯片210所对应的修补线220,使该些修补线220共用同一个放大器250,并连接到同一条备用线260。备用线260与数据线230交错,以形成预修补点232b。当数据线230具有断点234而产生断线时,可将此受损的数据线230的两端分别经由预修补点232a及232b,而与修补线220以及备用线260熔接,使受损的数据线230经由修补线220以及备用线260维持电导通的状态,并使像素正常运作。 然而,需注意的是,前述修补架构的修补线必定会跨越一或多个源极驱动芯片所连接的所有数据线,因此当受损的数据线经由预修补点而与修补线连接之后,对应于同一修补线的其他所有数据线会与该修补线产生电容效应,而影响数据线上的信号传递以及像素的充电效果。特别是,随着显示面板的尺寸以及解析度的提高,像素的充电时间相对缩短。前述因修补产生的电容效应将严重影响像素的正常运作,使得显示面板的显示品质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其可有效降低对数据线进行修补后所产生的电容效应,以降低电容效应对像素充电效果造成的不良影响,维持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 本发明更提供一种适用于前述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修补方法,以对受损的数据线进行修补,使像素维持正常运作。 为具体描述本发明的内容,在此提出一种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其主要包括一基板、一像素阵列、多条扫描线与多条数据线、至少一第一源极驱动电路、至少一第一修补线、至少一第一备用线以及一第一连接线路。基板具有一显示区与一周边电路区,而像素阵列配置于基板上的显示区内。扫描线与数据线配置于基板上,并分别连接到像素阵列,且扫描线与数据线相互交错,其中数据线至少包括一第一群组以及一第二群组。第一源极驱动电路配置于周边电路区内,并且连接第一群组及第二群组的数据线。第一源极驱动电路具有至少一第一信号通路、至少一第二信号通路以及至少一第一放大器。第一修补线配置于第一源极驱动电路与像素阵列之间,且第一修补线至少包括一第一修补线段与一第二修补线段。第一修补线段包括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连接至第一信号通路,第二部分跨越过第一群组中的至少部分数据线以形成至少一第一预修补点,且第一部分的一端覆盖邻近第二部分的一端以形成至少一第二预修补点。第二修补线段包括一第三部分及一第四部分,其中第三部分连接至第二信号通路与第一放大器,第四部分跨越过第二群组中的至少部分数据线以形成至少一第三预修补点,且第三部分的一端覆盖邻近第四部分的一端以形成至少一第四预修补点。此外,第一备用线绕行于像素阵列外围,且第一备用线连接至第一放大器,并且跨越第一群组及第二群组的至少部分数据线,而在第一备用线与第一群组及第二群组的至少部分数据线的跨越处形成至少一个第五预修补点。另外,第一连接线路位于第一源极驱动电路的外围,并且连接第一信号通路与第二信号通路。 在此另提出一种适用于本发明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修补方法。应用本发明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当第一群组及第二群组的数据线其中至少一条具有断点而发生断线时,熔接对应此具有断点的数据线的各个预修补点,以形成完整的数据传递线路。 前述熔接预修补点的步骤,例如是熔接第一预修补点、第二预修补点以及第五预修补点,或是熔接第三预修补点、第四预修补点以及第五预修补点。 在此更提出一种适用于本发明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修补方法。应用本发明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当第三群组及第四群组的数据线其中另一条具有断点而产生断线时,熔接对应此具有断点的数据线的预修补点,以形成完整的数据传递线路。 前述熔接预修补点的步骤,例如是熔接第六预修补点、第七预修补点以及第十预修补点,或是熔接第八预修补点、第九预修补点以及第十预修补点。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及其修补方法,是对同一源极驱动电路所对应的多条数据线进行分组,并采用相互独立的修补线段来对各组数据线提供修补的机制,以降低修补后数据线与修补线段之间产生的电容效应,并尽可能消弭该电容效应对像素充电效果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而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描绘了已知一种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上的数据线的修补方法; 图2描绘了已知另一种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上的数据线的修补方法; 图3描绘了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主动元件阵列基板; 图4A与图4B分别描绘了图3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面临各种不同数据线受损情况下的修补方式; 图5描绘了依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线路架构; 图6描绘了图5的线路架构面临数据线受损情况下的修补方式; 图7描绘了依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线路架构; 图8描绘了图7的线路架构面临数据线受损情况下的修补方式; 图9描绘了依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一种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线路架构; 图10描绘了图9的线路架构面临数据线受损情况下的修补方式。 附图标号 100:主动元件阵列基板 112:修补线 114:备用线 120:数据线 124a、124b:预修补点 122:断点 210:源极驱动芯片 220:修补线 230:数据线 232a、232b:预修补点 234:断点 240:连接线路 250:放大器 260:备用线 300:主动元件阵列基板 302:基板 302a:显示区 302b:周边电路区 312:像素单元 310:像素阵列 320:栅极驱动电路 322:扫描线 330、330a、330b:源极驱动电路 332、334、336、338:信号通路 340、342、344、346、348:数据线 342’、344’、346’:受损的数据线 352、354、356、358:修补线段 352a、352b、354a、354b、356a、356b、358a、358b:修补线段的一部分 362、364:备用线 372、374:连接线路 382、384、386、388、392、394、396、398、910、920:预修补点 710、720:放大器 982、984、986:断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3描绘了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如图3所示,主动元件阵列基板300包括基板302,其上具有显示区302a与周边电路区302b。显示区302a内配置有由多个像素单元312组成的像素阵列310,而周边电路区302b内配置有栅极驱动电路320以及源极驱动电路330。多条扫描线322与多条数据线340配置于基板302上,并相互交错。栅极驱动电路320以及源极驱动电路330分别经由扫描线322以及数据线340连接到所对应的像素单元312内的主动元件,例如是薄膜晶体管,以驱动像素阵列310。 请再参考图3,本实施例是对同一源极驱动电路330所对应的多条数据线340进行分组,并对各组数据线340提供独立的修补机制。如图3所示,连接源极驱动电路330的数据线340例如是被分为第一群组的数据线342以及第二群组的数据线344,且源极驱动电路330内具有一第一信号通路332、一第二信号通路334以及一放大器710。此外,本实施例在源极驱动电路330与像素阵列310之间配置修补线,其包括一第一修补线段352与一第二修补线段354,分别对应于前述的第一群组以及第二群组至少部分的数据线342与344,但较佳实施方式为分别对应于前述的第一群组以及第二群组全部的数据线342与344。 承上述,第一修补线段352包括一第一部分352a及一第二部分352b,其中第一部分352a连接至第一信号通路332,而第二部分352b跨越过第一群组至少部分的数据线342,但较佳实施方式为第二部分352b跨越过第一群组全部的数据线342,以形成多个第一预修补点382。此外,第一修补线段352的第一部分352a的一端会覆盖邻近第一修补线段352的第二部分352b的一端以形成一第二预修补点384。本实施例的较佳实施方式为第一修补线段352的第一部分352a以及第二部分352b分别属于不同的膜层,而其中一者会置于另一者的上方且相互电绝缘,而在两者的重叠区域形成一第二预修补点384。 类似地,第二修补线段354包括一第三部分354a及一第四部分354b,其中第三部分354a连接至第二信号通路334以及放大器710,而第四部分354b跨越过第二群组至少部分的数据线344,但较佳实施方式为第四部分354b跨越过第二群组全部的数据线344,以形成多个第三预修补点386。此外,第二修补线段354的第三部分354a的一端会覆盖邻近第二修补线段354的第四部分354b的一端,以形成一第四预修补点388。本实施例的较佳实施方式为第二修补线段354的第三部分354a以及第四部分354b分别属于不同的膜层,而其中一者会置于另一者的上方且相互电性绝缘,而在两者的重叠区域形成一第四预修补点388。 为形成修补用的信号回路,本实施例更在像素阵列310外围设置一备用线362。此备用线362绕行于像素阵列310的外围,其中备用线362的一端连接至放大器710,而备用线362的另一端跨越第一群组以及第二群组至少部分的数据线342与344,但较佳实施方式为跨越第一群组以及第二群组全部的数据线342与344,而在备用线362与第一群组的数据线342的跨越处以及备用线362与第二群组的数据线344的跨越处形成多个第五预修补点910。 另外,由于源极驱动电路330内仅设置一个放大器710,因此本实施例更在源极驱动电路330的外围配置一连接线路372,以通过连接线路372来连接第一信号通路332与第二信号通路334,使得第一修补线段352与一第二修补线段354可以共用同一个放大器710。 须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栅极驱动电路320与源极驱动电路330,尤其指第一信号通路332、第二信号通路334以及放大器710等,可以是直接形成在基板302上的线路,或是接合于基板302上的集成电路芯片内的线路。换言之,本实施例并不限定栅极驱动电路320与源极驱动电路330的形成方式与位置。 应用前述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300,针对受损的数据线340的修补方法举例说明如下。图4A与图4B分别描绘了图3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300面临各种不同数据线受损情况下的修补方式。 首先,如图4A所示,当第二群组中的一条数据线344’具有断点982而发生断线时,则需熔接该条数据线344’所对应的第三预修补点386、第四预修补点388以及对应的第五预修补点910。如此,便可以形成完整的数据传递线路。更详细而言,数据线344’会通过熔接后的第三预修补点386而电连接至第二修补线段354的第四部分354b,第二修补线段354的第四部分354b会通过熔接后的第四预修补点388而电连接至第二修补线段354的第三部分354a。此外,第二修补线段354的第三部分354a经由放大器710电连接到备用线362的一端,而备用线362的另一端通过熔接后的第五预修补点910电连接到数据线344’。如此一来,信号可沿图4A中所示的传递路径(如粗线箭头所示)传递到数据线344’所对应的像素单元(未图示),以驱动像素单元正常作动。 另外,如图4B所示,当第一群组中的一条数据线342’具有断点984而发生断线时,则需熔接该条数据线342’所对应的第一预修补点382、第二预修补点384以及对应的第五预修补点910,以形成完整的数据传递线路。其中,数据线342’会通过熔接后的第一预修补点382而电连接至第一修补线段352的第二部分352b,第一修补线段352的第二部分352b会通过熔接后的第二预修补点384而电连接至第一修补线段352的第一部分352a。此外,第一修补线段352的第一部分352a会再经由第一信号通路332、连接线路372、第二信号通路334而电连接至放大器710。另外,放大器710电连接到备用线362的一端,而备用线362的另一端通过熔接后的第五预修补点910电连接到数据线342’。如此一来,信号可沿图4B中所示的传递路径(如粗线箭头所示)传递到数据线342’所对应的像素单元(未图示),以驱动像素单元正常作动。 基于上述,本实施例采用相互独立的第一修补线段352以及第二修补线段354来对各组数据线提供修补的机制。当受损的数据线340经由预修补点而与修补线连接之后,只有少部分的数据线340会与作用的修补线段产生电容效应,可大幅降低因修补所产生的电容效应对像素充电效果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而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品质。 在前述实施例中,由于源极驱动电路330仅具有一个放大器710,因此需通过连接线路372来连接第一信号通路332与第二信号通路334,使得第一修补线段352与第二修补线段354可以共用同一个放大器710。然而,实际应用上,并不限定源极驱动电路330中的信号通路以及放大器的数量,相应地,修补线的数量及其与相关元件的连接方式也可以依实际需求作调整。以下将再列举多个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5描绘了依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线路架构。沿用前述实施例对于各元件的定义,本实施例尽可能采用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元件符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省略重复的叙述。此外,为了清楚表达相关线路的配置关系,本实施例仅绘出必要的元件,其他未图示的元件可参照图3及其相关说明。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同时配置了两组修补线以及相应的信号通路与放大器,并且将源极驱动电路330所连接的数据线340对应此两组修补线做了分组。 首先,一部分的数据线340被分为第一群组的数据线342以及第二群组的数据线344,且源极驱动电路330内具有一第一信号通路332、一第二信号通路334以及一第一放大器710。此外,第一修补线段352与第二修补线段354配置在源极驱动电路330与像素阵列310之间,并分别对应于第一群组以及第二群组至少部分的数据线342与344。 第一修补线段352包括第一部分352a及第二部分352b,其中第一部分352a连接至第一信号通路332,而第二部分352b跨越过第一群组至少部分的数据线342,以形成多个第一预修补点382。此外,第一修补线段352的第一部分352a的一端会覆盖邻近第一修补线段352的第二部分352b的一端以形成一第二预修补点384。类似地,第二修补线段354包括第三部分354a及第四部分354b,其中第三部分354a连接至第二信号通路334以及第一放大器710,而第四部分354b跨越过第二群组至少部分的数据线344,以形成多个第三预修补点386。此外,第二修补线段354的第三部分354a的一端会覆盖邻近第二修补线段354的第四部分354b的一端,以形成一第四预修补点388。 为形成修补用的信号回路,本实施例在像素阵列(未图示)外围设置一第一备用线362。此第一备用线362绕行于像素阵列的外围,其中第一备用线362的一端连接至第一放大器710,而第一备用线362的另一端跨越第一群组以及第二群组至少部分的数据线342与344,而在第一备用线362与第一群组至少部分的数据线342的跨越处以及第一备用线362与第二群组至少部分的数据线344的跨越处形成多个第五预修补点910。另外,第一连接线路372连接第一信号通路332与第二信号通路334,使得第一修补线段352与一第二修补线段354可以共用同一个第一放大器710。 再者,另一部分的数据线340被分为第三群组的数据线346以及第四群组的数据线348,且源极驱动电路330内还另外具有一第三信号通路336、一第四信号通路338以及一第二放大器720。此外,另一组修补线,包括第三修补线段356与第四修补线段358配置在源极驱动电路330与像素阵列310之间,并分别对应于第三群组以及第四群组至少部分的数据线346与348。 第三修补线段356包括第五部分356a及第六部分356b,其中第五部分356a连接至第三信号通路336,而第六部分356b跨越过第三群组至少部分的数据线346,以形成多个第六预修补点392。此外,第三修补线段356的第五部分356a的一端会覆盖邻近第三修补线段356的第六部分356b的一端以形成一第七预修补点394。类似地,第四修补线段358包括第七部分358a及第八部分358b,其中第七部分358a连接至第四信号通路338以及第二放大器720,而第八部分358b跨越过第四群组至少部分的数据线348,以形成多个第八预修补点396。此外,第四修补线段358的第七部分358a的一端会覆盖邻近第四修补线段358的第八部分358b的一端,以形成一第九预修补点398。 为形成另一个修补用的信号回路,本实施例更在像素阵列(未图示)外围设置一第二备用线364。此第二备用线364绕行于像素阵列的外围,其中第二备用线364的一端连接至第二放大器720,而第二备用线364的另一端跨越第三群组以及第四群组至少部分的数据线346与348,而在第二备用线364与第三群组的数据线346的跨越处以及第二备用线364与第四群组至少部分的数据线348的跨越处形成多个第十预修补点920。另外,第二连接线路374连接第三信号通路336与第四信号通路338,使得第三修补线段356与第四修补线段358可以共用同一个第二放大器720。 须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源极驱动电路330,尤其指第一信号通路332、第二信号通路334、第三信号通路336、第四信号通路338、第一放大器710、以及第二放大器720等,可以是直接形成在基板上的线路,或是接合于基板上的集成电路芯片内的线路。换言之,本实施例并不限定源极驱动电路330的形成方式与位置。 图6描绘了图5的线路架构面临数据线受损情况下的修补方式。须先说明的是,图5所描绘的线路架构与图3所描绘的线路架构相比较,是增加了一组修补线以及相应的信号通路与放大器,并且将源极驱动电路330所连接的数据线340对应两组修补线做了分组。因此,针对个别的修补线作提供的修补方式,皆可参照图4A与图4B所描绘的内容,在此不再重复赘述。图6仅描绘了同时采用两组修补线对两条数据线进行修补的情形。 如图6所示,当第二群组中的一条数据线344’具有断点982而发生断线时,则需熔接该条数据线344’所对应的第三预修补点386、第四预修补点388以及第五预修补点910。如此,便可以形成完整的数据传递线路。更详细而言,数据线344’会通过熔接后的第三预修补点386而电连接至第二修补线段354的第四部分354b,第二修补线段354的第四部分354b会通过熔接后的第四预修补点388而电连接至第二修补线段354的第三部分354a。此外,第二修补线段354的第三部分354a经由第一放大器710电连接到第一备用线362的一端,而第一备用线362的另一端通过熔接后的第五预修补点910电连接到数据线344’。如此一来,信号可沿图6中所示的传递路径(如粗线箭头所示)传递到数据线344’所对应的像素单元(未图示),以驱动像素单元正常作动。 此外,当第三群组中的一条数据线346’具有断点986而产生断线时,则需熔接该条数据线346’所对应的第六预修补点392、第七预修补点394以及第十预修补点920,以形成完整的数据传递线路。其中,数据线346’会通过熔接后的第六预修补点392而电连接至第三修补线段356的第六部分356b,第三修补线段356的第六部分356b会通过熔接后的第七预修补点394而电连接至第三修补线段356的第五部分356a。此外,第三修补线段356的第五部分356a会再经由第三信号通路336、第二连接线路374、第四信号通路338而电连接至第二放大器720。另外,第二放大器720电连接到第二备用线364的一端,而第二备用线364的另一端通过熔接后的第十预修补点920电连接到数据线346’。如此一来,信号可沿图6中所示的传递路径(如粗线箭头所示)传递到数据线346’所对应的像素单元(未图示),以驱动像素单元正常作动。 基于上述,本实施例采用相互独立的第一修补线段352、第二修补线段354、第三修补线段356以及第四修补线段358来对各组数据线提供修补的机制。其中,由于源极驱动电路330中有两个放大器710与720,并且设置了两条对应的备用线362与364,因此可以同时对两条受损的数据线340进行修补。 图7描绘了依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线路架构。沿用前述实施例对于各元件的定义,本实施例尽可能采用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元件符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省略重复的叙述。此外,为了清楚表达相关线路的配置关系,本实施例仅绘出必要的元件,其他未图示的元件可参照图3及其相关说明。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描绘了两个源极驱动电路330a与330b共用同一个放大器710以及同一条备用线362的线路架构。 首先,第一源极驱动电路330a所连接的数据线340被分为第一群组的数据线342以及第二群组的数据线344,且第一源极驱动电路330a内具有一第一信号通路332、一第二信号通路334以及一放大器710。此外,第一修补线段352与第二修补线段354配置在第一源极驱动电路330a与像素阵列310之间,并分别对应于第一群组以及第二群组至少部分的数据线342与344。 第一修补线段352包括第一部分352a及第二部分352b,其中第一部分352a连接至第一信号通路332,而第二部分352b跨越过第一群组至少部分的数据线342,以形成多个第一预修补点382。此外,第一修补线段352的第一部分352a的一端会覆盖邻近第一修补线段352的第二部分352b的一端以形成一第二预修补点384。类似地,第二修补线段354包括第三部分354a及第四部分354b,其中第三部分354a连接至第二信号通路334以及放大器710,而第四部分354b跨越过第二群组至少部分的数据线344,以形成多个第三预修补点386。此外,第二修补线段354的第三部分354a的一端会覆盖邻近第二修补线段354的第四部分354b的一端,以形成一第四预修补点388。 为形成修补用的信号回路,本实施例在像素阵列(未图示)外围设置一备用线362。此备用线362绕行于像素阵列的外围,其中备用线362的一端连接至放大器710,而备用线362的另一端跨越第一群组以及第二群组至少部分的数据线342与344,而在第一备用线362与第一群组至少部分的数据线342的跨越处以及第一备用线362与第二群组至少部分的数据线344的跨越处形成多个第五预修补点910。另外,第一连接线路372连接第一信号通路332与第二信号通路334,使得第一修补线段352与一第二修补线段354可以共用同一个放大器710。 再者,第二源极驱动电路330b所连接的数据线340被分为第三群组的数据线346以及第四群组的数据线348,且第二源极驱动电路330b内具有一第三信号通路336以及一第四信号通路338。此外,另一组修补线,包括第三修补线段356与第四修补线段358配置在第二源极驱动电路330b与像素阵列310之间,并分别对应于第三群组以及第四群组至少部分的数据线346与348。 第三修补线段356包括第五部分356a及第六部分356b,其中第五部分356a连接至第三信号通路336,而第六部分356b跨越过第三群组至少部分的数据线346,以形成多个第六预修补点392。此外,第三修补线段356的第五部分356a的一端会覆盖邻近第三修补线段356的第六部分356b的一端以形成一第七预修补点394。类似地,第四修补线段358包括第七部分358a及第八部分358b,其中第七部分358a连接至第四信号通路338,而第八部分358b跨越过第四群组至少部分的数据线348,以形成多个第八预修补点396。此外,第四修补线段358的第七部分358a的一端会覆盖邻近第四修补线段358的第八部分358b的一端,以形成一第九预修补点398。 为了使第二源极驱动电路330b所连接的数据线340可以使用放大器710以及备用线362,本实施例还在像素阵列(未图示)外围设置一第二连接线路374,使其连接第三信号通路336与第四信号通路338,并且第二连接线路374会连接至第一连接线路372。此外,备用线362的另一端还会跨越第三群组以及第四群组至少部分的数据线346与348,而在备用线362与第三群组至少部分的数据线346的跨越处以及第一备用线362与第四群组至少部分的数据线348的跨越处形成多个第十预修补点920。 须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源极驱动电路330a与330b,尤其指第一信号通路332、第二信号通路334、第三信号通路336、第四信号通路338以及放大器710等,可以是直接形成在基板上的线路,或是接合于基板上的集成电路芯片内的线路。换言之,本实施例并不限定源极驱动电路330a与330b的形成方式与位置。 图8描绘了图7的线路架构面临数据线受损情况下的修补方式。须先说明的是,图8所描绘的线路架构与图3所描绘的相比较,是增加了一个第二源极驱动电路330b及其相应的数据线340等元件。因此,针对已经介绍过的第一源极驱动电路330a所连接的数据线340的修补方式,皆可参照图4A与图4B所描绘的内容,在此不再重复赘述。图8仅描绘了第二源极驱动电路330b所连接的数据线346’通过第一源极驱动电路330a中的放大器710及其相应的备用线362来进行修补的情形。 如图8所示,当第三群组中的一条数据线346’发生断线982时,则需熔接该条数据线346’所对应的第六预修补点392、第七预修补点394以及第十预修补点920。如此,便可以形成完整的数据传递线路。更详细而言,数据线346’会通过熔接后的第六预修补点392而电连接至第三修补线段356的第六部分356b,第三修补线段356的第六部分356b会通过熔接后的第七预修补点394而电连接至第三修补线段356的第五部分356a。此外,第三修补线段356的第五部分356a经由第三信号通路336连接至第二连接线路374,再经由第二连接线路374、第一连接线路372以及第二信号通路334连接至放大器710。放大器710电连接到备用线362的一端,而备用线362的另一端通过熔接后的第十预修补点920电连接到数据线346’。如此一来,信号可沿图8中所示的传递路径(如粗线箭头所示)传递到数据线346’所对应的像素单元(未图示),以驱动像素单元正常作动。 图9再描绘了依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一种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线路架构。沿用前述实施例对于各元件的定义,本实施例尽可能采用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元件符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省略重复的叙述。此外,为了清楚表达相关线路的配置关系,本实施例仅绘出必要的元件,其他未图示的元件可参照图3及其相关说明。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描绘了两个源极驱动电路330a与330b分别采用个别对应的放大器710与720以及备用线362与364的线路架构。 首先,第一源极驱动电路330a所连接的数据线340被分为第一群组的数据线342以及第二群组的数据线344,且第一源极驱动电路330a内具有一第一信号通路332、一第二信号通路334以及一第一放大器710。此外,第一修补线段352与第二修补线段354配置在第一源极驱动电路330a与像素阵列310之间,并分别对应于第一群组以及第二群组至少部分的数据线342与344。 第一修补线段352包括第一部分352a及第二部分352b,其中第一部分352a连接至第一信号通路332,而第二部分352b跨越过第一群组至少部分的数据线342,以形成多个第一预修补点382。此外,第一修补线段352的第一部分352a的一端会覆盖邻近第一修补线段352的第二部分352b的一端以形成一第二预修补点384。类似地,第二修补线段354包括第三部分354a及第四部分354b,其中第三部分354a连接至第二信号通路334以及第一放大器710,而第四部分354b跨越过第二群组至少部分的数据线344,以形成多个第三预修补点386。此外,第二修补线段354的第三部分354a的一端会覆盖邻近第二修补线段354的第四部分354b的一端,以形成一第四预修补点388。 为形成修补用的信号回路,本实施例在像素阵列(未图示)外围设置一第一备用线362。此第一备用线362绕行于像素阵列的外围,其中第一备用线362的一端连接至第一放大器710,而第一备用线362的另一端跨越第一群组以及第二群组至少部分的数据线342与344,而在第一备用线362与第一群组至少部分的数据线342的跨越处以及第一备用线362与第二群组至少部分的数据线344的跨越处形成多个第五预修补点910。另外,第一连接线路372连接第一信号通路332与第二信号通路334,使得第一修补线段352与一第二修补线段354可以共用同一个第一放大器710。 再者,第二源极驱动电路330b的数据线340被分为第三群组的数据线346以及第四群组的数据线348,且第二源极驱动电路330b内具有一第三信号通路336、一第四信号通路338以及一第二放大器720。此外,另一组修补线,包括第三修补线段356与第四修补线段358配置在第二源极驱动电路330b与像素阵列310之间,并分别对应于第三群组以及第四群组至少部分的数据线346与348。 第三修补线段356包括第五部分356a及第六部分356b,其中第五部分356a连接至第三信号通路336,而第六部分356b跨越过第三群组至少部分的数据线346,以形成多个第六预修补点392。此外,第三修补线段356的第五部分356a的一端会覆盖邻近第三修补线段356的第六部分356b的一端以形成一第七预修补点394。类似地,第四修补线段358包括第七部分358a及第八部分358b,其中第七部分358a连接至第四信号通路338以及放大器720,而第八部分358b跨越过第四群组至少部分的数据线348,以形成多个第八预修补点396。此外,第四修补线段358的第七部分358a的一端会覆盖邻近第四修补线段358的第八部分358b的一端,以形成一第九预修补点398。 为形成另一个修补用的信号回路,本实施例更在像素阵列(未图示)外围设置一第二备用线364。此第二备用线364绕行于像素阵列的外围,其中第二备用线364的一端连接至第二放大器720,而第二备用线364的另一端跨越第三群组以及第四群组至少部分的数据线346与348,而在第二备用线364与第三群组至少部分的数据线346的跨越处以及第二备用线364与第四群组至少部分的数据线348的跨越处形成多个第十预修补点920。另外,第二连接线路374连接第三信号通路336与第四信号通路338,使得第三修补线段356与第四修补线段358可以共用同一个第二放大器720。 须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源极驱动电路330a以及第二源极驱动电路330b,尤其指第一信号通路332、第二信号通路334、第三信号通路336、第四信号通路338、第一放大器710、以及第二放大器720等,可以是直接形成在基板上的线路,或是接合于基板上的集成电路芯片内的线路。换言之,本实施例并不限定第一源极驱动电路330a以及第二源极驱动电路330b的形成方式与位置。 图10描绘了图9的线路架构面临数据线受损情况下的修补方式。须先说明的是,图9所描绘的线路架构与图3所描绘的线路架构相比较,是增加了另外一个第二源极驱动电路330b及其相应的修补线、信号通路以及放大器等元件。同时,也对源极驱动电路330所连接的数据线340对应做了分组。因此,针对个别的修补线作提供的修补方式,皆可参照图4A与图4B所描绘的内容,在此不再重复赘述。图10仅描绘了同时采用两组修补线对两条数据线进行修补的情形。 如图10所示,当第二群组中的一条数据线344’具有断点982而发生断线时,则需熔接该条数据线344’所对应的第三预修补点386、第四预修补点388以及第五预修补点910。如此,便可以形成完整的数据传递线路。更详细而言,数据线344’会通过熔接后的第三预修补点386而电连接至第二修补线段354的第四部分354b,第二修补线段354的第四部分354b会通过熔接后的第四预修补点388而电连接至第二修补线段354的第三部分354a。此外,第二修补线段354的第三部分354a经由第一放大器710电连接到第一备用线362的一端,而第一备用线362的另一端通过熔接后的第五预修补点910电连接到数据线344’。如此一来,信号可沿图10中所示的传递路径(如粗线箭头所示)传递到数据线344’所对应的像素单元(未图示),以驱动像素单元正常作动。 此外,当第三群组中的一条数据线346’具有断点986而产生断线时,则需熔接该条数据线346’所对应的第六预修补点392、第七预修补点394以及第十预修补点920,以形成完整的数据传递线路。其中,数据线346’会通过熔接后的第六预修补点392而电连接至第三修补线段356的第六部分356b,第三修补线段356的第六部分356b会通过熔接后的第七预修补点394而电连接至第三修补线段356的第五部分356a。此外,第三修补线段356的第五部分356a会再经由第三信号通路336、第二连接线路374、第四信号通路338而电连接至第二放大器720。另外,第二放大器720电连接到第二备用线364的一端,而第二备用线364的另一端通过熔接后的第十预修补点920电连接到数据线346’。如此一来,信号可沿图10中所示的传递路径(如粗线箭头所示)传递到数据线346’所对应的像素单元(未图示),以驱动像素单元正常作动。 基于上述,本实施例采用相互独立的第一修补线段352、第二修补线段354、第三修补线段356以及第四修补线段358来对各组数据线提供修补的机制。其中,由于两个源极驱动电路330a与330b分别提供了放大器710与720,并且设置了两条对应的备用线362与364,因此可以同时对两条受损的数据线340进行修补。 前述多个实施例仅描绘了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上的局部线路架构及其修补方式,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参照前述多个实施例之后,理应能在可能的情况下对前述的线路架构加以组合、变更,并可将前述线路架构及其修补方式扩及整个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以符合实际需求。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前附的权利要求书范围所界定为准。
《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及其修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及其修补方法.pdf(3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及其修补方法,是对同一源极驱动电路所对应的多条数据线进行分组,并采用相互独立的修补线段来对各组数据线提供修补的机制,以降低修补后数据线与修补线段之间产生的电容效应,并尽可能消除该电容效应对像素充电效果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而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品质。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