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和液晶显示面板.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1032826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PDF 页数:106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26935.5

申请日:

2010.10.25

公开号:

CN102044229A

公开日:

2011.05.0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G09G 3/36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奥博特瑞克斯株式会社变更后:京瓷显示器株式会社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日本东京都变更后:日本滋贺县|||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9G 3/36申请日:20101025|||公开

IPC分类号:

G09G3/36; G02F1/133

主分类号:

G09G3/36

申请人:

奥博特瑞克斯株式会社

发明人:

権藤贤二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9.10.23 JP 244732/09; 2010.07.07 JP 154897/10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代理人:

于小宁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和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面板的奇数行中的像素电极被分别连接到在像素电极左侧布置的源极线。另外,偶数行中的像素电极被分别连接到在像素电极右侧布置的源极线。电势设置部分按照电势输出端的布置次序,从各个电势输出端D1至Dn交替输出高于公共电极电势VCOM的电势和低于VCOM的电势。另外,在每个选择时段切换高于VCOM的电势输出和低于VCOM的电势输出。切换部分在每个选择时段中在输入端Ik连接到切换输出端Ok和Ok+1中的任一个之间切换。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包括 : 有源矩阵液晶显示面板 ; 以及 驱动装置, 用于驱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 其中 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 : 公共电极 ; 被排列为矩阵的多个像素电极 ; 以及 源极线, 被提供在每列像素电极中的像素电极的左侧和最右侧列像素电极的右侧, 其中当像素电极的每一行或者每两个或更多个连续行被设置为一个群组时, 奇数群组 的每一行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到存在于像素电极两侧上的源极线之中的预定侧上的源极 线, 并且偶数群组的每一行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到存在于像素电极两侧上的源极线之中与 所述预定侧相反的一侧上的源极线,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 电势输出部件, 具有多个电势输出端, 并被配置为按照以电势输出端的布置次序交替 输出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和低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的方式从每个电势输出端输出 电势, 其中从每个电势输出端输出对应于输入的像素值的电势 ; 以及 切换部件, 具有多个输入端和在数目上比所述多个输入端多 1 的切换输出端, 其中如 果左起第 k 输入端被标记为 Ik, 左起第 k 和第 k+1 切换输出端被分别标记为 Ok 和 Ok+1, 输入 端的数目被标记为 n, 并且 k 采用从 1 至 n 的每个值, 则所述切换部件将输入端 Ik 连接到切 换输出端 Ok 和 Ok+1 中的任一个, 其中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每条源极线连接到所述切换部件的相应切换输出端, 所述电势输出部件根据逐一选择所述奇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或逐一选择所述偶 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 在每个电势输出端处, 在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的输出和低 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的输出之间切换, 所述切换部件根据逐一选择所述奇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或逐一选择所述偶数群 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 在要连接到每个输入端的切换输出端之间切换, 以及 所述电势输出部件在一行的选择时段期间, 从每个电势输出端持续输出特定于与所述 电势输出端相对应的像素值的电势。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还包括 : 控制部件, 用于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 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来控制所述 电势输出部件的每个电势输出端的电势被设置为高于还是低于公共电极电势, 所述第二控 制信号用来给出指令以确定输入端 Ik 连接到切换输出端 Ok 和 Ok+1 中的哪一个, 其中,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还是低电平, 所述电势输出部件在从左起奇 数电势输出端输出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并从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输出低于公共电极 电势的电势、 还是从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输出低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并从左起偶数电势 输出端输出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之间切换, 所述切换部件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还是低电平, 在输入端 Ik 连接到切换 输出端 Ok 和 Ok+1 之间切换, 以及 所述控制部件在逐一选择所述奇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和逐一选择所述偶数群组 中的每一行的时段之间切换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的电平。 2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 所述控制部件在逐帧的基础上, 在如下模式之间切换 : 即在当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被设 置为高电平时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也被设置为高电平、 而当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被设置为低电 平时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也被设置为低电平的输出所述控制信号的模式 ; 以及当所述第一控 制信号被设置为低电平时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被设置为高电平、 而当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被设 置为高电平时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被设置为低电平的输出所述控制信号的模式。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 在选择时段之间切换时, 所述控制部件 将所述电势输出部件的电势输出端的输出置于高阻抗状态, 并在所述电势输出端的输出处 于高阻抗状态的同时切换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电平。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还包括 : 控制部件, 用于输出用来控制所述电势输出部件的每个电势输出端的电势被设置为高 于还是低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第一控制信号, 以及向所述电势输出部件通知帧的开始, 其中, 所述电势输出部件输出第二控制信号, 用来给出指令以确定输入端 Ik 连接到切 换输出端 Ok 和 Ok+1 中的哪一个,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还是低电平, 所述电势输出部件在从左起奇数电势 输出端输出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并从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输出低于公共电极电势的 电势、 还是从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输出低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并从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 输出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之间切换, 所述切换部件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还是低电平, 在输入端 Ik 连接到切换 输出端 Ok 和 Ok+1 之间切换, 所述控制部件在逐一选择所述奇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和逐一选择所述偶数群组 中的每一行的时段之间切换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电平, 以及 当被通知帧的开始时, 所述电势输出部件控制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以将输入端 Ik 连接到 切换输出端 Ok, 此后, 在逐一选择所述奇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和逐一选择所述偶数群 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之间切换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电平。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 所述控制部件在逐帧的基础上, 在如下模式之间切换 : 即当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变为高 电平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被设置为高电平、 而当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变为低电平时所述第一 控制信号被设置为低电平的输出所述控制信号的模式 ; 以及当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变为高电 平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被设置为低电平、 而当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变为低电平时所述第一控 制信号被设置为高电平的输出所述控制信号的模式。
7: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 在选择时段之间切换时, 所述控制部件将所述电势输出部件的电势输出端的输出置于 高阻抗状态, 以及 所述电势输出部件在所述电势输出端的输出处于高阻抗状态的同时切换所述第二控 制信号的电平。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 提供两个或更多个驱动装置, 各个驱动装置的切换部件被并排放置, 以及 3 在相邻两个切换部件之中, 左手边切换部件的最右侧切换输出端和右手边切换部件的 最左侧切换输出端连接到公共源极线。
9: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包括 : 有源矩阵液晶显示面板 ; 以及 驱动装置, 用于驱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 其中, 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 : 公共电极 ; 被排列为矩阵的多个像素电极 ; 以及 源极线, 被提供在每列像素电极中的像素电极的左侧和最右侧列像素电极的右侧, 其中当像素电极的每一行或者每两个或更多个连续行被设置为一个群组时, 奇数群组 的每一行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到存在于像素电极两侧上的源极线之中的预定侧上的源极 线, 并且偶数群组的每一行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到存在于像素电极两侧上的源极线之中与 所述预定侧相反的一侧上的源极线,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 DA 转换器, 用于输入与一行的每个像素值相对应的每个数据, 将输入的数据转换为模 拟电压, 以及输出转换后的电势, 其中根据输入到所述 DA 转换器的第一控制信号处于高电 平还是低电平, 所述 DA 转换器在从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输出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并 从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输出低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 还是从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输出低 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并从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输出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之间切换 ; 以及 切换部件, 用于在使用像素电极左侧上的源极线设置像素电极的电势还是使用像素电 极右侧上的源极线设置像素电极的电势之间切换, 其中如果要驱动的像素列数被标记为 m, 则所述切换部件具有 m 个输入端和 m+1 的切换输出端, 并且如果左起第 k 输入端被标记为 Ik, 左起第 k 和第 k+1 切换输出端被分别标记为 Ok 和 Ok+1, 并且 k 采用从 1 至 m 的每个值, 则 所述切换部件根据输入到所述切换部件的第二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还是低电平, 在将输入 端 Ik 连接到切换输出端 Ok 还是将输入端 Ik 连接到切换输出端 Ok+1 之间切换。
10: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 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电压跟随器, 以及 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还是低电平, 所述电压跟随器的最左侧电势输出端 的输出被置于高阻抗状态或者所述电压跟随器的最右侧电势输出端的输出被置于高阻抗 状态。
11: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 提供两个或更多个驱动装置, 以及 在相邻两个驱动装置之中, 左手边驱动装置的最右侧电势输出端和右手边驱动装置的 最左侧电势输出端连接到公共源极线。
12: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还包括 : 第一锁存部件, 用于同时读取和保存 R、 G 和 B 像素值, 每个 R、 G 和 B 像素值用于一个像 素; 移位寄存器, 用于顺序地输出数据读取指令信号, 以指示所述第一锁存部件读取每个 4 R、 G 和 B 像素值, 每个 R、 G 和 B 像素值用于一个像素 ; 第二锁存部件, 用于从所述第一锁存部件一起读取一行的 m 个像素的像素值, 并输出 对应于每个像素值的数据 ; 电平移位部件, 具有 m+1 个数据输入端和 m+1 个数据输出端, 并被配置为移位从数据输 入端输入的数据的电平以及从数据输出端输出数据 ; 以及 电压跟随器, 具有 m+1 个电势输入端和 m+1 个电势输出端, 并被配置为从电势输出端输 出与从电势输入端输入的电势相等的电势, 其中所述第二锁存部件具有 m 个数据输出端, 用于输出与一行的 m 个像素的像素值相 对应的数据, 所述 DA 转换器具有 m+1 个数据输入端和 m+1 个电势输出端, 所述第二锁存部件的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所述切换部件的输入端, 所述切换部件的切换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所述电平移位部件的数据输 入端, 所述电平移位部件的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所述 DA 转换器的数据输 入端, 所述 DA 转换器的电势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所述电压跟随器的电势输入 端, 所述电压跟随器的电势输出端连接到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源极线, 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电平在逐帧的基础上交替切换, 以及 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电平在每次选择属于一个群组的所有行时交替切换。
13: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还包括 : 第一锁存部件, 用于同时读取和保存 R、 G 和 B 像素值, 每个 R、 G 和 B 像素值用于一个像 素; 移位寄存器, 用于顺序地输出数据读取指令信号, 以指示所述第一锁存部件读取每个 R、 G 和 B 像素值, 每个 R、 G 和 B 像素值用于一个像素 ; 第二锁存部件, 用于从所述第一锁存部件一起读取一行的 m 个像素的像素值, 并输出 对应于每个像素值的数据 ; 电平移位部件, 具有 m+1 个数据输入端和 m+1 个数据输出端, 并被配置为移位从数据输 入端输入的数据的电平以及从数据输出端输出数据 ; 以及 电压跟随器, 具有 m+1 个电势输入端和 m+1 个电势输出端, 并被配置为从电势输出端输 出与从电势输入端输入的电势相等的电势, 其中所述第一锁存部件具有 m 个像素值输出端, 用于使得所述第二锁存部件读取像素 值, 所述第二锁存部件具有用于从所述第一锁存部件读取像素值的 m+1 个数据读取端以 及用于输出与一行的像素的像素值相对应的数据的 m+1 个数据输出端, 所述 DA 转换器具有 m+1 个数据输入端和 m+1 个电势输出端, 所述第一锁存部件的像素值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所述切换部件的输入 端, 所述切换部件的切换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所述第二锁存部件的数据读 5 取端, 所述第二锁存部件的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所述电平移位部件的数 据输入端, 所述电平移位部件的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所述 DA 转换器的数据输 入端, 所述 DA 转换器的电势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所述电压跟随器的电势输入 端, 所述电压跟随器的电势输出端连接到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源极线, 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电平在逐帧的基础上交替切换, 以及 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电平在每次选择属于一个群组的所有行时交替切换。
14: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 要驱动的像素的列数是 3 的倍数, 以及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 : 第一锁存部件, 其中布置了 m+1 个锁存电路, 每个锁存电路具有用于给出指令以读取 像素值的数据读取指令信号的输入端、 用于在所述数据读取指令信号被输入到输入端时读 取所输入的一个像素的像素值的像素值读取端、 以及所述像素值的输出端 ; 移位寄存器, 具有用于 m/3 个数据读取指令信号的信号输出端, 并被配置为从每个信 号输出端顺序地输出数据读取指令信号 ; 移位寄存器输出切换部件, 如果移位寄存器中左起第 i 信号输出端被标记为 Ci 并且 i 采用从 1 至 m/3 的每个值, 则所述移位寄存器输出切换部件在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处于高电 平时将信号输出端 Ci 与第一锁存部件的第 3· i-2、 第 3· i-1 和第 3· i 锁存电路的输入端相 连, 或者在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处于低电平时将信号输出端 Ci 与第一锁存部件的第 3·i-1、 第 3·i 和第 3·i+1 锁存电路的输入端相连 ; 第二锁存部件, 用于从所述第一锁存部件一起读取一行的 m 个像素的像素值, 并输出 对应于每个像素值的数据 ; 电平移位部件, 具有 m+1 个数据输入端和 m+1 个数据输出端, 并被配置为移位从数据输 入端输入的数据的电平以及从数据输出端输出数据 ; 以及 电压跟随器, 具有 m+1 个电势输入端和 m+1 个电势输出端, 并被配置为从电势输出端输 出与从电势输入端输入的电势相等的电势, 其中所述切换部件的 m 个输入端连接到用于传输 R 的像素值的数据布线、 用于传输 G 的像素值的数据布线和用于传输 B 的像素值的数据布线, 所述切换部件的切换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所述第一锁存部件中各个锁 存电路的像素值读取端, 所述第二锁存部件具有用于从所述第一锁存部件读取像素值的 m+1 个数据读取端以 及用于输出与一行的像素的像素值相对应的数据的 m+1 个数据输出端, 所述 DA 转换器具有 m+1 个数据输入端和 m+1 个电势输出端, 所述第一锁存部件中各个锁存电路的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所述第二锁 存部件的数据读取端, 所述第二锁存部件的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所述电平移位部件的数 6 据输入端, 所述电平移位部件的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所述 DA 转换器的数据输 入端, 所述 DA 转换器的电势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所述电压跟随器的电势输入 端, 所述电压跟随器的电势输出端连接到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源极线, 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电平在逐帧的基础上交替切换, 在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在开始一帧时被设置为高电平之后, 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电平在 每次选择属于一个群组的所有行时交替切换, 以及 在开机之后在第一帧中生成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之前, 所述移位寄存器输出切换部件和 所述切换部件维持与第二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时相等的状态。
15: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还包括 : 第一锁存部件, 具有用于给出指令以读取像素值的数据读取指令信号的 m+1 个输入 端, 并被配置为使得在输入所述数据读取指令信号时, 所述第一锁存部件读取和保存与所 述数据读取指令信号所输入的输入端相对应的一个像素的像素值 ; 移位寄存器, 具有用于数据读取指令信号的 m 个信号输出端, 并被配置为从每个信号 输出端顺序地输出数据读取指令信号 ; 第二锁存部件, 用于从所述第一锁存部件一起读取一行的 m 个像素的像素值, 并输出 对应于每个像素值的数据 ; 电平移位部件, 具有 m+1 个数据输入端和 m+1 个数据输出端, 并被配置为移位从数据输 入端输入的数据的电平以及从数据输出端输出数据 ; 以及 电压跟随器, 具有 m+1 个电势输入端和 m+1 个电势输出端, 并被配置为从电势输出端输 出与从电势输入端输入的电势相等的电势, 其中所述第一锁存部件具有 m+1 个像素值输出端, 用于使得所述第二锁存部件读取像 素值, 所述第二锁存部件具有用于从所述第一锁存部件读取像素值的 m+1 个数据读取端以 及用于输出与一行的像素的像素值相对应的数据的 m+1 个数据输出端, 所述 DA 转换器具有 m+1 个数据输入端和 m+1 个电势输出端, 所述移位寄存器的信号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所述切换部件的输入端, 所述切换部件的切换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所述第一锁存部件的输入端, 所述第一锁存部件的像素值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所述第二锁存部件的 数据读取端, 所述第二锁存部件的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所述电平移位部件的数 据输入端, 所述电平移位部件的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所述 DA 转换器的数据输 入端, 所述 DA 转换器的电势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所述电压跟随器的电势输入 端, 所述电压跟随器的电势输出端连接到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源极线, 7 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电平在逐帧的基础上交替切换, 在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在开始一帧时被设置为高电平之后, 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电平在 每次选择属于一个群组的所有行时交替切换, 以及 在开机之后在第一帧中生成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之前, 所述切换部件维持与第二控制信 号处于高电平时相等的状态。
16: 一种用于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 该液晶显示面板包括 : 公共电极 ; 被排列为矩 阵的多个像素电极 ; 以及源极线, 被提供在每列像素电极中的像素电极的左侧和最右侧列 像素电极的右侧, 其中当像素电极的每一行或者每两个或更多个连续行被设置为一个群组 时, 奇数群组的每一行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到存在于像素电极两侧上的源极线之中的预定 侧上的源极线, 并且偶数群组的每一行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到存在于像素电极两侧上的源 极线之中与所述预定侧相反的一侧上的源极线,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 电势输出部件, 具有多个电势输出端, 并被配置为按照以电势输出端的布置次序交替 输出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和低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的方式从每个电势输出端输出 电势, 其中从每个电势输出端输出对应于输入的像素值的电势 ; 以及 切换部件, 具有多个输入端和在数目上比所述多个输入端多 1 的切换输出端, 其中如 果左起第 k 输入端被标记为 Ik, 左起第 k 和第 k+1 切换输出端被分别标记为 Ok 和 Ok+1, 输入 端的数目被标记为 n, 并且 k 采用从 1 至 n 的每个值, 则所述切换部件将输入端 Ik 连接到切 换输出端 Ok 和 Ok+1 中的任一个, 其中所述电势输出部件根据逐一选择所述奇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或逐一选择所 述偶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 在每个电势输出端处, 在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的输出 和低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的输出之间切换, 所述切换部件根据逐一选择所述奇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或逐一选择所述偶数群 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 在要连接到每个输入端的切换输出端之间切换, 以及 所述电势输出部件在一行的选择时段期间, 从每个电势输出端持续输出特定于与所述 电势输出端相对应的像素值的电势。
17: 根据权利要求 16 所述的用于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 还包括 : 控制部件, 用于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 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来控制所述 电势输出部件的每个电势输出端的电势被设置为高于还是低于公共电极电势, 所述第二控 制信号用来给出指令以确定输入端 Ik 连接到切换输出端 Ok 和 Ok+1 中的哪一个, 其中,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还是低电平, 所述电势输出部件在从左起奇 数电势输出端输出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并从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输出低于公共电极 电势的电势、 还是从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输出低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并从左起偶数电势 输出端输出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之间切换, 所述切换部件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还是低电平, 在输入端 Ik 连接到切换 输出端 Ok 和 Ok+1 之间切换, 以及 所述控制部件在逐一选择所述奇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和逐一选择所述偶数群组 中的每一行的时段之间切换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的电平。
18: 一种用于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 该液晶显示面板包括 : 公共电极 ; 被排列为矩 阵的多个像素电极 ; 以及源极线, 被提供在每列像素电极中的像素电极的左侧和最右侧列 8 像素电极的右侧, 其中当像素电极的每一行或者每两个或更多个连续行被设置为一个群组 时, 奇数群组的每一行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到存在于像素电极两侧上的源极线之中的预定 侧上的源极线, 并且偶数群组的每一行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到存在于像素电极两侧上的源 极线之中与所述预定侧相反的一侧上的源极线,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 DA 转换器, 用于输入与一行的每个像素值相对应的每个数据, 将输入的数据转换为模 拟电压, 以及输出转换后的电势, 其中根据输入到所述 DA 转换器的第一控制信号处于高电 平还是低电平, 所述 DA 转换器在从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输出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并 从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输出低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 还是从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输出低 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并从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输出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之间切换 ; 以及 切换部件, 用于在使用像素电极左侧上的源极线设置像素电极的电势还是使用像素电 极右侧上的源极线设置像素电极的电势之间切换, 其中如果要驱动的像素列数被标记为 m, 则所述切换部件具有 m 个输入端和 m+1 个切换输出端, 并且如果左起第 k 输入端被标记为 Ik, 左起第 k 和第 k+1 切换输出端被分别标记为 Ok 和 Ok+1, 并且 k 采用从 1 至 m 的每个值, 则 所述切换部件根据输入到所述切换部件的第二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还是低电平, 在将输入 端 Ik 连接到切换输出端 Ok 还是将输入端 Ik 连接到切换输出端 Ok+1 之间切换。
19: 根据权利要求 18 所述的用于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 还包括 : 电压跟随器, 其中, 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还是低电平, 所述电压跟随器的最左侧电势 输出端的输出被置于高阻抗状态或者所述电压跟随器的最右侧电势输出端的输出被置于 高阻抗状态。
20: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包括 : 公共电极 ; 被排列为矩阵的多个像素电极 ; 以及 源极线, 被提供在每列像素电极中的像素电极的左侧和最右侧列像素电极的右侧 ; 以 及 切换部件, 具有多个输入端和在数目上比所述多个输入端多 1 的切换输出端, 其中如 果左起第 k 输入端被标记为 Ik, 左起第 k 和第 k+1 切换输出端被分别标记为 Ok 和 Ok+1, 输入 端的数目被标记为 n, 并且 k 采用从 1 至 n 的每个值, 则所述切换部件将输入端 Ik 连接到切 换输出端 Ok 和 Ok+1 中的任一个, 其中当像素电极的每一行或者每两个或更多个连续行被设置为一个群组时, 奇数群组 的每一行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到存在于像素电极两侧上的源极线之中的预定侧上的源极 线, 并且偶数群组的每一行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到存在于像素电极两侧上的源极线之中与 所述预定侧相反的一侧上的源极线, 每条源极线连接到所述切换部件的相应切换输出端, 并且 所述切换部件根据逐一选择所述奇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或逐一选择所述偶数群 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 在要连接到每个输入端的切换输出端之间切换。
21: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包括 : 公共电极 ; 9 被排列为矩阵的多个像素电极 ; 以及 源极线, 被提供在每列像素电极中的像素电极的左侧和最右侧列像素电极的右侧, 其中当像素电极的每一行或者每两个或更多个连续行被设置为一个群组时, 奇数群组 的每一行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到存在于像素电极两侧上的源极线之中的预定侧上的源极 线, 并且偶数群组的每一行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到存在于像素电极两侧上的源极线之中与 所述预定侧相反的一侧上的源极线, 并且 在所述源极线之中, 特定奇数源极线具有两个分支部分, 以与不同的驱动装置相连。

说明书


液晶显示装置、 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和液晶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 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和液晶显示面板, 并且更具 体地, 涉及有源矩阵液晶显示装置、 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和液晶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有源矩阵液晶显示装置被配置为将液晶夹在公共电极和多个像素电极之间。然 后, 为每个像素电极提供诸如 TFT( 薄膜晶体管 ) 的有源元件, 并且有源元件的使用使得能 够控制是否应对像素电极设置源极布线电压。
     公共电极被设置为预定电势, 并且每个像素电极被设置为对应于要显示的图像的 每个像素值的电势。 这里, 像素电极的电势比公共电极的电势更高的状态被称为正极性。 另 一方面, 像素电极的电势比公共电极的电势更低的状态被称为负极性。
     图 39 是示出了公共电极的电势和用于在每个极性上将像素设置为白色或黑色的 电势的例子的示例图。 这里, 将采用正常白色模式作为例子进行描述。 公共电极的电势被标
     记为 VCOM。图 39 中所示的 Vpb、 Vpw、 VCOM、 Vnw 和 Vnb 分别代表电势, 其中 Vnb < Vnw < VCOM < Vpw < Vpb。当要以正极性上的黑色显示像素时, 连接到像素的源极线的电势可被设置为 Vpb, 而 当要以正极性上的白色显示像素时, 连接到像素的源极线的电势可被设置为 Vpw。 另外, 当要 显示的像素被设置为正极性上的灰度显示时, 连接到像素的源极线的电势可被设置为高于 Vpw 且低于 Vpb 的电势。另一方面, 当要以负极性上的黑色显示像素时, 连接到像素的源极线 的电势可被设置为 Vnb, 而当要以负极性上的白色显示像素时, 连接到像素的源极线的电势 可被设置为 Vnw。另外, 当要显示的像素被设置为负极性上的灰度显示时, 连接到像素的源 极线的电势可被设置为低于 Vnw 且高于 Vnb 的电势。
     在有源矩阵液晶显示装置中, 优选的是, 按照连续并排布置具有相同极性的几个 像素的方式来驱动像素, 以防止串扰。图 40 是示出了典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例图。如图 40 所示, 像素电极 50 被排列为矩阵, 并且对于每个像素电极提供 TFT 51。在图 40 中, 用 于红色的像素被标记为 “R” , 用于绿色的像素被标记为 “G” , 并且用于蓝色的像素被标记为 “B” 。
     如图 40 所示, 源极驱动器 60 被提供为设置每个源极线 S1 至 Sn 的电势, 并且每个 源极线连接到源极驱动器 60 的每个输出端 D1 至 Dn。在图 40 所示的例子中, 每个 TFT 51 被提供于像素电极 50 的左侧, 并连接到位于像素电极 50 左侧的源极线。另外, 对每个像素 行提供栅极线 G1、 G2、 G3..., 并且每个栅极线连接到行中像素电极的 TFT 51。顺序地选择栅 极线, 并且所选行中的 TFT 51 将像素电极 50 和源极线置于导电状态。结果, 所选行中的像 素电极 50 被控制为分别具有与位于像素电极左侧的源极线的电势相等的电势。另一方面, 未选行中的 TFT 51 将像素电极 50 和源极线置于非导电状态。由此, 顺序地选择栅极线, 并 且源极驱动器 60 将每个源极线的电势设置为与所选行中的每个像素的像素值相对应的电 势, 以根据图像数据显示图像。
     例如, 在图 40 所示的典型液晶显示装置中, 源极驱动器 60 如下所述将相邻像素控制为具有不同的极性 : 在某一帧中选择奇数行中的栅极线时, 源极驱动器 60 将奇数列中 的源极线 S1、 S3、 S5... 的电势设置为高于公共电极 ( 未示出 ) 的电势 VCOM, 并且将偶数列中 的源极线 S2、 S4、 S6... 的电势设置为低于 VCOM。在选择偶数行中的栅极线时, 源极驱动器 60 将奇数列中的源极线 S1、 S3、 S5... 的电势设置为低于 VCOM, 并且将偶数列中的源极线 S2、 S4、 S6... 的电势设置为高于 VCOM。 结果, 如图 40 所示, 相邻像素被控制为交替正极性和负极性。 在图 40 中, “+” 表示正极性, 而 “-” 表示负极性。
     另外, 每次切换帧时, 源极驱动器 60 改变源极线的电势以倒转每个像素的极性。 换言之, 在跟在上述帧之后的下一帧中选择奇数行中的栅极线时, 源极驱动器 60 将奇数列 中的源极线的电势设置为低于 VCOM, 并且将偶数列中的源极线的电势设置为高于 VCOM。另一 方面, 在选择偶数行中的栅极线时, 源极驱动器 60 将奇数列中的源极线的电势设置为高于 VCOM, 并且将偶数列中的源极线的电势设置为低于 VCOM。结果, 每个像素的极性变得与图 40 所示的每个像素的极性相反。
     在该驱动方法中, 每次将所选行切换到另一行时, 每个源极线的电势从高于 VCOM 的 电势变为低于 VCOM 的电势, 或从低于 VCOM 的电势变为高于 VCOM 的电势。这增加了功率需求。 具体地, 因为液晶显示面板的功耗与当在所选行之间的切换时在源极线的电势之间的差的 平方成比例, 所以功耗随着源极线电势的切换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提出了能够将相邻像素控制为具有不同极性同时减少功耗的液晶显示装置 ( 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 (JP-P2009-181100A) 中的第 0008 至 0018 段和图 1 至 6)。在 JP-P2009-181100A 中描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中, 连接到奇数行中的栅极线的 TFT 被形成在源 极线的左侧上, 而连接到偶数行中的栅极线的 TFT 被形成在源极线的右侧上。该结构能防 止每个源极线的电势在每个选择时段期间从高于 VCOM 的电势变为低于 VCOM 的电势或从低于 VCOM 的电势变为高于 VCOM 的电势。
     JP-P2009-181100A 中描述的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分布晶体管, 用于将源极线切换 为连接到 TFT, 以在一个行选择时段期间在多个源极线之间切换驱动器电路的输出。例如, 在一个行选择时段内, 驱动器电路的输出端之一顺序地切换到最左侧的源极线、 左起第三 条源极线、 左起第五条源极线等等。类似地, 在该选择时段内, 另一输出端顺序地切换到左 起第二条源极线、 左起第四条源极线、 左起第六条源极线等等。
     另外, 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 (JP-P2006-71891A) 等的第一页上描述了被配置为在 采样的采样定时之间切换并串行地锁存每水平扫描时段的输入图像数据的液晶显示装置。
     在 JP-P2009-181100A 中描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中, 在一个行选择时段内, 驱动器电 路的输出端之一顺序地切换到最左侧的源极线、 左起第三条源极线、 左起第五条源极线等 等。类似地, 在该选择时段内, 另一输出端顺序地切换到左起第二条源极线、 左起第四条源 极线、 左起第六条源极线等等。 因而, 各个像素的输入数据必须在改变数据输入次序的同时 进行输出。图 41 是示出了用于 JP-P2009-181100A 中描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中 的数据序列之间的切换的示例图。这里假设按以下次序布置每行中的像素 : R、 G、 B、 R、 G、 B、 ...。
     例如, 假设各个像素上的数据如图 41(a) 中所示被按如下次序输入为第一行中的 各个像素上的数据 : (R1, G1, B1)、 (R2, G2, B2)、 ...。因为电势被设置为使得相邻像素的电势 交替切换, 所以假设响应于 R1、 G1、 B1、 R2、 G2、 B2、 ... 而定义了输出电势 R1+、 G1-、 B1+、 R2-、 G2+、
     B2-、 ...( 见图 41(b))。注意到, “+” 表示高于 VCOM 的电势, 而 “-” 表示低于 VCOM 的电势。
     在 JP-P2009-181100A 中描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中, 驱动器电路的输出端之一首先 在第一行的选择时段内输出 R1+, 此时输出端连接到最左侧的源极线。接着, 输出端在该选 择时段内输出 B1+, 并连接到左起第三条源极线。 另外, 输出端在该选择时段内输出 G2+, 并连 接到左起第五条源极线。由此, 该输出端如图 41(c) 所示在一个选择时段内按照如下次序 输出数据 : R1+、 B1+、 G2+、 ...。另一输出端首先在第一行的选择时段内输出 G1-, 此时输出端连 接到左起第二条源极线。接着, 输出端在该选择时段内输出 R2-, 并连接到左起第四条源极 线。另外, 输出端在该选择时段内输出 B2-, 并连接到左起第六条源极线。由此, 该输出端如 图 41(d) 所示在一个选择时段内按照如下次序输出数据 : G1-、 R2-、 B2-、 ...。因为信号输出的 次序不对应于输入次序 R1、 G1、 B1、 R2、 G2、 B2、 ..., 所以必须在驱动器电路中改变输出次序, 由 于需要改变数据的次序而导致复杂的数据输出控制。
     另外, 因为每个输出端必须在一个选择时段内设置多个像素电极的电势, 所以存 在具有大量像素的中等或大尺寸液晶显示面板不能设置每个像素电极所必需的电势的可 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总体目的是提供能够按照以下方式驱动像素的液晶显示装置以及 在液晶显示装置中采用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和液晶显示面板 : 减少具有相同极性且 连续出现的像素的数目, 同时减少功耗, 而无需从图像数据的输入次序改变对应于图像数 据的电势的输出次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方面,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包括 : 有源矩阵液晶显示面板 ; 以及驱动装置 ( 例如, 驱动装置 1), 用于驱动液晶显示面板, 其中液晶显示面板包括 : 公共 电极 ; 被排列为矩阵的多个像素电极 ; 以及源极线, 被提供在每列像素电极中的像素电极 的左侧和最右侧列像素电极的右侧, 其中当像素电极的每一行或者每两个或更多个连续行 被设置为一个群组时, 奇数群组的每一行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到存在于像素电极两侧上的 源极线之中的预定侧 ( 例如, 左侧 ) 上的源极线, 并且偶数群组的每一行中的像素电极被连 接到存在于像素电极两侧上的源极线之中与预定侧相反的一侧 ( 例如, 右侧 ) 上的源极线, 以及驱动装置包括 : 电势输出部件 ( 例如, 电势输出部分 11), 具有多个电势输出端, 并被配 置为按照以电势输出端的布置次序交替输出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和低于公共电极电 势的电势的方式从每个电势输出端输出电势, 其中从每个电势输出端输出对应于输入的像 素值的电势 ; 以及切换部件 ( 例如, 切换部分 12), 具有多个输入端和在数目上比多个输入 端多 1 的切换输出端, 其中如果左起第 k 输入端被标记为 I k, 左起第 k 和第 k+1 切换输出端 被分别标记为 Ok 和 Ok+1, 输入端的数目被标记为 n, 并且 k 采用从 1 至 n 的每个值, 则切换部 件将输入端 Ik 连接到切换输出端 Ok 和 Ok+1 中的任一个, 其中液晶显示面板的每条源极线连 接到切换部件的相应切换输出端, 电势输出部件根据逐一选择奇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 或逐一选择偶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 在每个电势输出端处, 在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 势的输出和低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的输出之间切换, 切换部件根据逐一选择奇数群组中 的每一行的时段或逐一选择偶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 在要连接到每个输入端的切换输 出端之间切换, 以及电势输出部件在一行的选择时段期间, 从每个电势输出端持续输出特
     定于与电势输出端相对应的像素值的电势。
     例如, 液晶显示装置还可包括控制部件 ( 例如, 控制部分 3 或 3a), 用于输出第一控 制信号 ( 例如, POL1) 和第二控制信号 ( 例如, POL2), 第一控制信号用来控制电势输出部件 的每个电势输出端的电势被设置为高于还是低于公共电极电势, 第二控制信号用来给出指 令以确定输入端 Ik 连接到切换输出端 Ok 和 Ok+1 中的哪一个, 其中, 根据第一控制信号处于 高电平还是低电平, 电势输出部件在从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输出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 并从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输出低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 还是从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输出 低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并从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输出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之间切 换, 切换部件根据第二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还是低电平, 在输入端 I k 连接到切换输出端 Ok 和 Ok+1 之间切换, 以及控制部件在逐一选择奇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和逐一选择偶数群 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之间切换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的电平。
     另外, 例如, 控制部件可被配置为在逐帧的基础上, 在如下模式之间切换 : 即当第 一控制信号被设置为高电平时第二控制信号也被设置为高电平、 而当第一控制信号被设置 为低电平时第二控制信号也被设置为低电平的输出控制信号的模式 ; 以及当第一控制信号 被设置为低电平时第二控制信号被设置为高电平、 而当第一控制信号被设置为高电平时第 二控制信号被设置为低电平的输出控制信号的模式。
     另外, 例如, 在选择时段之间切换时, 控制部件将电势输出部件的电势输出端的输 出置于高阻抗状态, 并在电势输出端的输出处于高阻抗状态的同时切换第二控制信号的电 平。
     另外, 例如, 液晶显示装置可包括控制部件, 用于输出用来控制电势输出部件的每 个电势输出端的电势被设置为高于还是低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第一控制信号, 以及向电势输 出部件通知帧的开始, 其中电势输出部件输出第二控制信号, 用来给出指令以确定输入端 Ik 连接到切换输出端 Ok 和 Ok+1 中的哪一个, 根据第一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还是低电平, 电势 输出部件在从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输出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并从左起偶数电势输出 端输出低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 还是从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输出低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 势并从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输出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之间切换, 切换部件根据第二控 制信号处于高电平还是低电平, 在输入端 I k 连接到切换输出端 Ok 和 Ok+1 之间切换, 控制部 件在逐一选择奇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和逐一选择偶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之间切 换第一控制信号的电平, 以及当被通知帧的开始时, 电势输出部件控制第二控制信号以将 输入端 Ik 连接到切换输出端 Ok, 此后, 在逐一选择奇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和逐一选择 偶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之间切换第二控制信号的电平。
     另外, 例如, 控制部件可被配置为在逐帧的基础上, 在如下模式之间切换 : 即当所 述第二控制信号变为高电平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被设置为高电平、 而当所述第二控制信号 变为低电平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被设置为低电平的输出所述控制信号的模式 ; 以及当所述 第二控制信号变为高电平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被设置为低电平、 而当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变 为低电平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被设置为高电平的输出所述控制信号的模式。
     另外, 例如, 控制部件可使得在选择时段之间切换时, 控制部件将电势输出部件的 电势输出端的输出置于高阻抗状态, 以及电势输出部件在电势输出端的输出处于高阻抗状 态的同时切换第二控制信号的电平。另外, 例如, 液晶显示装置可使得按照如下方式将像素电极的每一行设置为一个 群组 : 奇数行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到存在于像素电极两侧上的源极线之中的预定侧上的源 极线, 并且偶数行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到存在于像素电极两侧上的源极线之中与预定侧相 反的一侧上的源极线。
     另外, 例如, 液晶显示装置可使得提供两个或更多个驱动装置, 各个驱动装置的切 换部件被并排放置, 以及在相邻两个切换部件之中, 左手边切换部件的最右侧切换输出端 和右手边切换部件的最左侧切换输出端连接到公共源极线 ( 例如, 图 22 中所示的源极线 Sn+1)。
     另外, 例如, 电势输出部件可被配置为在垂直消隐间隔期间将每个电势输出端的 输出电势设置为在从电势输出端输出的最大电势和最小电势之间的电势。
     另外, 例如, 电势输出部件可被配置为在垂直消隐间隔期间在一对相邻的两个电 势输出端之间短路。
     另外, 例如, 液晶显示面板可被配置为在逐行的基础上, 按同样的序列在液晶面板 上布置 R、 G 和 B 像素。
     另外, 例如, 液晶显示面板可被配置为在预定数目的连续行之中按不同序列布置 R、 G 和 B 像素, 并且重复预定数目的连续行中的 R、 G 和 B 布局。 另外, 例如, 液晶显示面板可被配置为在每一行中仅仅布置 R、 G 和 B 之中的一类像 素。此外, 例如, 液晶显示面板可以除了 RGB 像素外具有 RGBW 像素的序列。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方面,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 有源矩阵液晶显示面板 ; 以及驱动装置, 用于驱动液晶显示面板, 其中液晶显示面板包括 : 公共电极 ; 被排列为矩阵 的多个像素电极 ; 以及源极线, 被提供在每列像素电极中的像素电极的左侧和最右侧列像 素电极的右侧, 其中当像素电极的每一行或者每两个或更多个连续行被设置为一个群组 时, 奇数群组的每一行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到存在于像素电极两侧上的源极线之中的预定 侧上的源极线, 并且偶数群组的每一行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到存在于像素电极两侧上的源 极线之中与预定侧相反的一侧上的源极线, 驱动装置包括 : DA 转换器, 用于输入与一行的 每个像素值相对应的每个数据, 将输入的数据转换为模拟电压, 以及输出转换后的电势, 其 中根据输入到 DA 转换器的第一控制信号 ( 例如, POL1) 处于高电平还是低电平, DA 转换器 在从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输出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并从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输出低 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 还是从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输出低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并从左 起偶数电势输出端输出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之间切换 ; 以及切换部件, 用于在使用像 素电极左侧上的源极线设置像素电极的电势还是使用像素电极右侧上的源极线设置像素 电极的电势之间切换, 其中如果要驱动的像素列数被标记为 m, 则切换部件具有 m 个输入端 和 m+1 的切换输出端, 并且如果左起第 k 输入端被标记为 Ik, 左起第 k 和第 k+1 切换输出端 被分别标记为 Ok 和 Ok+1, 并且 k 采用从 1 至 m 的每个值, 则切换部件根据输入到切换部件的 第二控制信号 ( 例如, POL2) 处于高电平还是低电平, 在将输入端 Ik 连接到切换输出端 Ok 还 是将输入端 Ik 连接到切换输出端 Ok+1 之间切换。
     另外, 驱动装置还可包括电压跟随器, 以及根据第二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还是低 电平, 电压跟随器的最左侧电势输出端的输出被置于高阻抗状态或者电压跟随器的最右侧 电势输出端的输出被置于高阻抗状态。
     另外, 液晶显示装置可被配置为包括两个或更多个驱动装置, 以及在相邻两个驱 动装置之中, 左手边驱动装置的最右侧电势输出端和右手边驱动装置的最左侧电势输出端 连接到公共源极线。
     另外, 液晶显示装置还可被配置为包括 : 第一锁存部件 ( 例如, 第六实施例中用于 R、 G 和 B 的第一锁存部分 32), 用于同时读取和保存 R、 G 和 B 像素值, 每个 R、 G 和 B 像素值 用于一个像素 ; 移位寄存器 ( 例如, 第六实施例中的移位寄存器 31), 用于顺序地输出数据 读取指令信号, 以指示第一锁存部件读取每个 R、 G 和 B 像素值, 每个 R、 G 和 B 像素值用于 一个像素 ; 第二锁存部件 ( 例如, 第六实施例中用于 R、 G 和 B 的第二锁存部分 33), 用于从 第一锁存部件一起读取一行的 m 个像素的像素值, 并输出对应于每个像素值的数据 ; 电平 移位部件 ( 例如, 电平移位器 35), 具有 m+1 个数据输入端和 m+1 个数据输出端, 并被配置 为移位从数据输入端输入的数据的电平以及从数据输出端输出数据 ; 以及电压跟随器 ( 例 如, 第六实施例中的电压跟随器 37), 具有 m+1 个电势输入端和 m+1 个电势输出端, 并被配置 为从电势输出端输出与从电势输入端输入的电势相等的电势, 其中第二锁存部件具有 m 个 数据输出端, 用于输出与一行的 m 个像素的像素值相对应的数据, DA 转换器具有 m+1 个数 据输入端和 m+1 个电势输出端, 第二锁存部件的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切 换部件的输入端, 切换部件的切换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电平移位部件的数据 输入端, 电平移位部件的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 DA 转换器的数据输入端, DA 转换器的电势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电压跟随器的电势输入端, 电压跟随器 的电势输出端连接到液晶显示面板的源极线, 第一控制信号的电平在逐帧的基础上交替切 换, 以及第二控制信号的电平在每次选择属于一个群组的所有行时交替切换。 另外, 液晶显示装置还可被配置为包括 : 第一锁存部件 ( 例如, 第七实施例中用于 R、 G 和 B 的第一锁存部分 32), 用于同时读取和保存 R、 G 和 B 像素值, 每个 R、 G 和 B 像素值 用于一个像素 ; 移位寄存器 ( 例如, 第七实施例中的移位寄存器 31), 用于顺序地输出数据 读取指令信号, 以指示第一锁存部件读取每个 R、 G 和 B 像素值, 每个 R、 G 和 B 像素值用于一 个像素 ; 第二锁存部件 ( 例如, 第七实施例中用于 R、 G 和 B 的第二锁存部分 33), 用于从第 一锁存部件一起读取一行的 m 个像素的像素值, 并输出对应于每个像素值的数据 ; 电平移 位部件 ( 例如, 第七实施例中的电平移位器 45), 具有 m 个数据输入端和 m 个数据输出端, 并 被配置为移位从数据输入端输入的数据的电平以及从数据输出端输出数据 ; 以及电压跟随 器 ( 例如, 第七实施例中的电压跟随器 37), 具有 m+1 个电势输入端和 m+1 个电势输出端, 并 被配置为从电势输出端输出与从电势输入端输入的电势相等的电势, 其中第二锁存部件具 有 m 个数据输出端, 用于输出与一行的 m 个像素的像素值相对应的数据, DA 转换器具有 m+1 个数据输入端和 m+1 个电势输出端, 第二锁存部件的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 到电平移位部件的数据输入端, 电平移位部件的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切 换部件的输入端, 切换部件的切换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 DA 转换器的数据输 入端, DA 转换器的电势输出端连接到电压跟随器的电势输入端, 电压跟随器的电势输出端 连接到液晶显示面板的源极线, 第一控制信号的电平在逐帧的基础上交替切换, 以及第二 控制信号的电平在每次选择属于一个群组的所有行时交替切换。
     另外, 液晶显示装置还可被配置为包括 : 第一锁存部件 ( 例如, 第八实施例中用于 R、 G 和 B 的第一锁存部分 32), 用于同时读取和保存 R、 G 和 B 像素值, 每个 R、 G 和 B 像素值
     用于一个像素 ; 移位寄存器 ( 例如, 第八实施例中的移位寄存器 31), 用于顺序地输出数据 读取指令信号, 以指示第一锁存部件读取每个 R、 G 和 B 像素值, 每个 R、 G 和 B 像素值用于一 个像素 ; 第二锁存部件 ( 例如, 第八实施例中用于 R、 G 和 B 的第二锁存部分 33), 用于从第 一锁存部件一起读取一行的 m 个像素的像素值, 并输出对应于每个像素值的数据 ; 电平移 位部件 ( 例如, 第八实施例中用于 R、 G 和 B 电平移位器 45), 具有 m 个数据输入端和 m 个数 据输出端, 并被配置为移位从数据输入端输入的数据的电平以及从数据输出端输出数据 ; 以及电压跟随器 ( 例如, 第八实施例中的电压跟随器 37), 具有 m+1 个电势输入端和 m+1 个 电势输出端, 并被配置为从电势输出端输出与从电势输入端输入的电势相等的电势, 其中 第二锁存部件具有 m 个数据输出端, 用于输出与一行的 m 个像素的像素值相对应的数据, DA 转换器具有 m 个数据输入端和 m 个电势输出端, 第二锁存部件的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 的关系连接到电平移位部件的数据输入端, 电平移位部件的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 系连接到 DA 转换器的数据输入端, DA 转换器的电势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切 换部件的输入端, 切换部件的切换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电压跟随器的电势输 入端, 电压跟随器的电势输出端连接到液晶显示面板的源极线, 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 信号的电平在每次选择属于一个群组的所有行时交替切换, 以及在一帧中, 当第二控制信 号处于高电平时, 第一控制信号也变为高电平, 而当第二控制信号处于低电平时, 第一控制 信号也变为低电平, 并且在一帧之后的下一帧中, 当第二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时, 第一控制 信号变为低电平, 而当第二控制信号处于低电平时, 第一控制信号变为高电平。
     另外, 液晶显示装置还可被配置为包括 : 第一锁存部件 ( 例如, 第九实施例中用于 R、 G 和 B 的第一锁存部分 63), 用于同时读取和保存 R、 G 和 B 像素值, 每个 R、 G 和 B 像素值 用于一个像素 ; 移位寄存器 ( 例如, 第九实施例中的移位寄存器 31), 用于顺序地输出数据 读取指令信号, 以指示第一锁存部件读取每个 R、 G 和 B 像素值, 每个 R、 G 和 B 像素值用于 一个像素 ; 第二锁存部件 ( 例如, 第九实施例中的第二锁存部分 43), 用于从第一锁存部件 一起读取一行的 m 个像素的像素值, 并输出对应于每个像素值的数据 ; 电平移位部件 ( 例 如, 第九实施例中的电平移位器 35), 具有 m+1 个数据输入端和 m+1 个数据输出端, 并被配置 为移位从数据输入端输入的数据的电平以及从数据输出端输出数据 ; 以及电压跟随器 ( 例 如, 第九实施例中的电压跟随器 37), 具有 m+1 个电势输入端和 m+1 个电势输出端, 并被配置 为从电势输出端输出与从电势输入端输入的电势相等的电势, 其中第一锁存部件具有 m 个 像素值输出端, 用于使得第二锁存部件读取像素值, 第二锁存部件具有用于从第一锁存部 件读取像素值的 m+1 个数据读取端以及用于输出与一行的像素的像素值相对应的数据的 m+1 个数据输出端, DA 转换器具有 m+1 个数据输入端和 m+1 个电势输出端, 第一锁存部件的 像素值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切换部件的输入端, 切换部件的切换输出端按照 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第二锁存部件的数据读取端, 第二锁存部件的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 对应的关系连接到电平移位部件的数据输入端, 电平移位部件的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 的关系连接到 DA 转换器的数据输入端, DA 转换器的电势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 到电压跟随器的电势输入端, 电压跟随器的电势输出端连接到液晶显示面板的源极线, 第 一控制信号的电平在逐帧的基础上交替切换, 以及第二控制信号的电平在每次选择属于一 个群组的所有行时交替切换。
     另外, 液晶显示装置还可被配置为使得要驱动的像素的列数是 3 的倍数, 以及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 : 第一锁存部件 ( 例如, 第十实施例中的第一锁存部分 66), 其中布置了 m+1 个锁存电路 ( 例如, 第十实施例中的锁存电路 61), 每个锁存电路具有用于给出指令以 读取像素值的数据读取指令信号的输入端 ( 例如, LS)、 用于在数据读取指令信号被输入到 输入端时读取所输入的一个像素的像素值的像素值读取端 ( 例如, D)、 以及像素值的输出 端 (Q) ; 移位寄存器 ( 例如, 第十实施例中的移位寄存器 31), 具有用于 m/3 个数据读取指 令信号的信号输出端, 并被配置为从每个信号输出端顺序地输出数据读取指令信号 ; 移位 寄存器输出切换部件 ( 例如, 第十实施例中的移位寄存器输出切换部分 65), 如果移位寄存 器中左起第 i 信号输出端被标记为 Ci 并且 i 采用从 1 至 m/3 的每个值, 则移位寄存器输出 切换部件在第二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时将信号输出端 Ci 与第一锁存部件的第 3·i-2、 第 3· i-1 和第 3· i 锁存电路的输入端相连, 或者在第二控制信号处于低电平时将信号输出端 Ci 与第一锁存部件的第 3·i-1、 第 3·i 和第 3·i+1 锁存电路的输入端相连 ; 第二锁存部 件 ( 例如, 第十实施例中的第二锁存部分 43), 用于从第一锁存部件一起读取一行的 m 个像 素的像素值, 并输出对应于每个像素值的数据 ; 电平移位部件 ( 例如, 第十实施例中的电平 移位器 35), 具有 m+1 个数据输入端和 m+1 个数据输出端, 并被配置为移位从数据输入端输 入的数据的电平以及从数据输出端输出数据 ; 以及电压跟随器 ( 例如, 第十实施例中的电 压跟随器 37), 具有 m+1 个电势输入端和 m+1 个电势输出端, 并被配置为从电势输出端输出 与从电势输入端输入的电势相等的电势, 其中切换部件的 m 个输入端连接到用于传输 R 的 像素值的数据布线、 用于传输 G 的像素值的数据布线和用于传输 B 的像素值的数据布线, 切 换部件的切换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第一锁存部件中各个锁存电路的像素值 读取端, 第二锁存部件具有用于从第一锁存部件读取像素值的 m+1 个数据读取端以及用于 输出与一行的像素的像素值相对应的数据的 m+1 个数据输出端, DA 转换器具有 m+1 个数据 输入端和 m+1 个电势输出端, 第一锁存部件中各个锁存电路的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 连接到第二锁存部件的数据读取端, 第二锁存部件的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 到电平移位部件的数据输入端, 电平移位部件的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 DA 转换器的数据输入端, DA 转换器的电势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电压跟随器的电 势输入端, 电压跟随器的电势输出端连接到液晶显示面板的源极线, 第一控制信号的电平 在逐帧的基础上交替切换, 以及在第二控制信号在开始一帧时被设置为高电平之后, 第二 控制信号的电平在每次选择属于一个群组的所有行时交替切换。 在开机之后在第一帧中生 成第二控制信号之前, 移位寄存器输出切换部件和切换部件维持与第二控制信号处于高电 平时相等的状态。
     另外, 液晶显示装置还可被配置为包括 : 第一锁存部件 ( 例如, 第十一实施例中的 第一锁存部分 66), 具有用于给出指令以读取像素值的数据读取指令信号的 m+1 个输入端, 并被配置为使得在输入数据读取指令信号时, 第一锁存部件读取和保存与数据读取指令信 号所输入的输入端相对应的一个像素的像素值 ; 移位寄存器 ( 例如, 第十一实施例中的移 位寄存器 81), 具有用于数据读取指令信号的 m 个信号输出端, 并被配置为从每个信号输出 端顺序地输出数据读取指令信号 ; 第二锁存部件 ( 例如, 第十一实施例中的第二锁存部分 43), 用于从第一锁存部件一起读取一行的 m 个像素的像素值, 并输出对应于每个像素值的 数据 ; 电平移位部件 ( 例如, 第十一实施例中的电平移位器 35), 具有 m+1 个数据输入端和 m+1 个数据输出端, 并被配置为移位从数据输入端输入的数据的电平以及从数据输出端输出数据 ; 以及电压跟随器 ( 例如, 第十一实施例中的电压跟随器 37), 具有 m+1 个电势输入 端和 m+1 个电势输出端, 并被配置为从电势输出端输出与从电势输入端输入的电势相等的 电势, 其中第一锁存部件具有 m+1 个像素值输出端, 用于使得第二锁存部件读取像素值, 第 二锁存部件具有用于从第一锁存部件读取像素值的 m+1 个数据读取端以及用于输出与一 行的像素的像素值相对应的数据的 m+1 个数据输出端, DA 转换器具有 m+1 个数据输入端和 m+1 个电势输出端, 移位寄存器的信号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切换部件的输入 端, 切换部件的切换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第一锁存部件的输入端, 第一锁存 部件的像素值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第二锁存部件的数据读取端, 第二锁存部 件的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电平移位部件的数据输入端, 电平移位部件的 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 DA 转换器的数据输入端, DA 转换器的电势输出端 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电压跟随器的电势输入端, 电压跟随器的电势输出端连接到液 晶显示面板的源极线, 第一控制信号的电平在逐帧的基础上交替切换, 以及在第二控制信 号在开始一帧时被设置为高电平之后, 第二控制信号的电平在每次选择属于一个群组的所 有行时交替切换。在开机之后在第一帧中生成第二控制信号之前, 切换部件维持与第二控 制信号处于高电平时相等的状态。
     另外, 液晶显示装置还可被配置为包括 : 第一锁存部件 ( 例如, 第十二实施例中 的第一锁存部分 66), 用于在逐个像素的基础上读取和保存像素值 ; 移位寄存器 ( 例如, 第 十二实施例中的移位寄存器 81), 用于顺序地输出数据读取指令信号, 以指示第一锁存部件 读取一个像素的像素值 ; 第二锁存部件 ( 例如, 第十二实施例中的第二锁存部分 43), 用于 从第一锁存部件一起读取一行的 m 个像素的像素值, 并输出对应于每个像素值的数据 ; 电 平移位部件 ( 例如, 第十二实施例中的电平移位器 35), 具有 m+1 个数据输入端和 m+1 个数 据输出端, 并被配置为移位从数据输入端输入的数据的电平以及从数据输出端输出数据 ; 以及电压跟随器 ( 例如, 第十二实施例中的电压跟随器 37), 具有 m+1 个电势输入端和 m+1 个电势输出端, 并被配置为从电势输出端输出与从电势输入端输入的电势相等的电势, 其 中第一锁存部件具有 m 个像素值输出端, 用于使得第二锁存部件读取像素值, 第二锁存部 件具有用于从第一锁存部件读取像素值的 m+1 个数据读取端以及用于输出与一行的像素 的像素值相对应的数据的 m+1 个数据输出端, DA 转换器具有 m+1 个数据输入端和 m+1 个电 势输出端, 第一锁存部件的像素值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切换部件的输入端, 切换部件的切换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第二锁存部件的数据读取端, 第二锁存 部件的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电平移位部件的数据输入端, 电平移位部件 的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 DA 转换器的数据输入端, DA 转换器的电势输出 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电压跟随器的电势输入端, 电压跟随器的电势输出端连接到 液晶显示面板的源极线, 第一控制信号的电平在逐帧的基础上交替切换, 以及第二控制信 号的电平在每次选择属于一个群组的所有行时交替切换。
     另外, 液晶显示装置还可被配置为包括 : 第一锁存部件 ( 例如, 第十三实施例中 的第一锁存部分 66), 用于在逐个像素的基础上读取和保存像素值 ; 移位寄存器 ( 例如, 第 十三实施例中的移位寄存器 81), 用于顺序地输出数据读取指令信号, 以指示第一锁存部件 读取一个像素的像素值 ; 第二锁存部件 ( 例如, 第十三实施例中的第二锁存部分 43), 用于 从第一锁存部件一起读取一行的 m 个像素的像素值, 并输出对应于每个像素值的数据 ; 电平移位部件 ( 例如, 第十三实施例中的电平移位器 35), 具有 m+1 个数据输入端和 m+1 个数 据输出端, 并被配置为移位从数据输入端输入的数据的电平以及从数据输出端输出数据 ; 以及电压跟随器 ( 例如, 第十三实施例中的电压跟随器 37), 具有 m+1 个电势输入端和 m+1 个电势输出端, 并被配置为从电势输出端输出与从电势输入端输入的电势相等的电势, 其 中第二锁存部件具有用于输出与一行的 m 个像素的像素值相对应的数据的 m 个数据输出 端, DA 转换器具有 m+1 个数据输入端和 m+1 个电势输出端, 第二锁存部件的数据输出端按 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切换部件的输入端, 切换部件的切换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 连接到电平移位部件的数据输入端, 电平移位部件的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 到 DA 转换器的数据输入端, DA 转换器的电势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电压跟随 器的电势输入端, 电压跟随器的电势输出端连接到液晶显示面板的源极线, 第一控制信号 的电平在逐帧的基础上交替切换, 以及第二控制信号的电平在每次选择属于一个群组的所 有行时交替切换。
     另外, 液晶显示装置还可被配置为包括 : 第一锁存部件 ( 例如, 第十四实施例中 的第一锁存部分 66), 用于在逐个像素的基础上读取和保存像素值 ; 移位寄存器 ( 例如, 第 十四实施例中的移位寄存器 81), 用于顺序地输出数据读取指令信号, 以指示第一锁存部件 读取一个像素的像素值 ; 第二锁存部件 ( 例如, 第十四实施例中的第二锁存部分 43), 用于 从第一锁存部件一起读取一行的 m 个像素的像素值, 并输出对应于每个像素值的数据 ; 电 平移位部件 ( 例如, 第十四实施例中的电平移位器 35), 具有 m 个数据输入端和 m 个数据输 出端, 并被配置为移位从数据输入端输入的数据的电平以及从数据输出端输出数据 ; 以及 电压跟随器 ( 例如, 第十四实施例中的电压跟随器 37), 具有 m+1 个电势输入端和 m+1 个电 势输出端, 并被配置为从电势输出端输出与从电势输入端输入的电势相等的电势, 其中第 二锁存部件具有用于输出与一行的 m 个像素的像素值相对应的数据的 m 个数据输出端, DA 转换器具有 m+1 个数据输入端和 m+1 个电势输出端, 第二锁存部件的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 对应的关系连接到电平移位部件的数据输入端, 电平移位部件的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 的关系连接到切换部件的输入端, 切换部件的切换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 DA 转换器的数据输入端, DA 转换器的电势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电压跟随器的电 势输入端, 电压跟随器的电势输出端连接到液晶显示面板的源极线, 第一控制信号的电平 在逐帧的基础上交替切换, 以及第二控制信号的电平在每次选择属于一个群组的所有行时 交替切换。
     另外, 液晶显示装置还可被配置为包括 : 第一锁存部件 ( 例如, 第十五实施例中 的第一锁存部分 66), 用于在逐个像素的基础上读取和保存像素值 ; 移位寄存器 ( 例如, 第 十五实施例中的移位寄存器 81), 用于顺序地输出数据读取指令信号, 以指示第一锁存部件 读取一个像素的像素值 ; 第二锁存部件 ( 例如, 第十五实施例中的第二锁存部分 43), 用于 从第一锁存部件一起读取一行的 m 个像素的像素值, 并输出对应于每个像素值的数据 ; 电 平移位部件 ( 例如, 第十五实施例中的电平移位器 35), 具有 m 个数据输入端和 m 个数据输 出端, 并被配置为移位从数据输入端输入的数据的电平以及从数据输出端输出数据 ; 以及 电压跟随器 ( 例如, 第十五实施例中的电压跟随器 37), 具有 m+1 个电势输入端和 m+1 个电 势输出端, 并被配置为从电势输出端输出与从电势输入端输入的电势相等的电势, 其中第 二锁存部件具有用于输出与一行的 m 个像素的像素值相对应的数据的 m 个数据输出端, DA转换器具有 m 个数据输入端和 m 个电势输出端, 第二锁存部件的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 的关系连接到电平移位部件的数据输入端, 电平移位部件的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 系连接到 DA 转换器的数据输入端, DA 转换器的电势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切 换部件的输入端, 切换部件的切换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电压跟随器的电势输 入端, 电压跟随器的电势输出端连接到液晶显示面板的源极线, 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 信号的电平在每次选择属于一个群组的所有行时交替切换, 以及在一帧中, 当第二控制信 号处于高电平时, 第一控制信号也变为高电平, 而当第二控制信号处于低电平时, 第一控制 信号也变为低电平, 并且在一帧之后的下一帧中, 当第二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时, 第一控制 信号变为低电平, 而当第二控制信号处于低电平时, 第一控制信号变为高电平。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示例方面, 提供了一种用于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 该液晶 显示面板包括 : 公共电极 ; 被排列为矩阵的多个像素电极 ; 以及源极线, 被提供在每列像素 电极中的像素电极的左侧和最右侧列像素电极的右侧, 其中当像素电极的每一行或者每两 个或更多个连续行被设置为一个群组时, 奇数群组的每一行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到存在于 像素电极两侧上的源极线之中的预定侧 ( 例如, 左侧 ) 上的源极线, 并且偶数群组的每一行 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到存在于像素电极两侧上的源极线之中与预定侧相反的一侧 ( 例如, 右侧 ) 上的源极线, 驱动装置包括 : 电势输出部件 ( 例如, 电势设置部分 11), 具有多个电势 输出端, 并被配置为按照以电势输出端的布置次序交替输出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和低 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的方式从每个电势输出端输出电势, 其中从每个电势输出端输出对 应于输入的像素值的电势 ; 以及切换部件 ( 例如, 切换部分 12), 具有多个输入端和在数目 上比多个输入端多 1 的切换输出端, 其中如果左起第 k 输入端被标记为 Ik, 左起第 k 和第 k+1 切换输出端被分别标记为 Ok 和 Ok+1, 输入端的数目被标记为 n, 并且 k 采用从 1 至 n 的 每个值, 则切换部件将输入端 Ik 连接到切换输出端 Ok 和 Ok+1 中的任一个, 其中电势输出部 件根据逐一选择奇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或逐一选择偶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 在每 个电势输出端处, 在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的输出和低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的输出之 间切换, 切换部件根据逐一选择奇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或逐一选择偶数群组中的每一 行的时段, 在要连接到每个输入端的切换输出端之间切换, 以及电势输出部件在一行的选 择时段期间, 从每个电势输出端持续输出特定于与电势输出端相对应的像素值的电势。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还可包括控制部件 ( 例如, 控制部分 3 或 3a), 用于输出第一控制信号 ( 例如, POL1) 和第二控制信号 ( 例如, POL2), 第一控制信号 用来控制电势输出部件的每个电势输出端的电势被设置为高于还是低于公共电极电势, 第 二控制信号用来给出指令以确定输入端 Ik 连接到切换输出端 Ok 和 Ok+1 中的哪一个, 其中, 根 据第一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还是低电平, 电势输出部件在从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输出高于 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并从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输出低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 还是从左起 奇数电势输出端输出低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并从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输出高于公共电 极电势的电势之间切换, 切换部件根据第二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还是低电平, 在输入端 Ik 连接到切换输出端 Ok 和 Ok+1 之间切换, 以及控制部件在逐一选择奇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 段和逐一选择偶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之间切换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的电平。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示例方面, 提供了一种用于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 该液晶 显示面板包括 : 公共电极 ; 被排列为矩阵的多个像素电极 ; 以及源极线, 被提供在每列像素电极中的像素电极的左侧和最右侧列像素电极的右侧, 其中当像素电极的每一行或者每两 个或更多个连续行被设置为一个群组时, 奇数群组的每一行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到存在于 像素电极两侧上的源极线之中的预定侧上的源极线, 并且偶数群组的每一行中的像素电极 被连接到存在于像素电极两侧上的源极线之中与预定侧相反的一侧上的源极线, 驱动装置 包括 : DA 转换器, 用于输入与一行的每个像素值相对应的每个数据, 将输入的数据转换为 模拟电压, 以及输出转换后的电势, 其中根据输入到 DA 转换器的第一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 还是低电平, DA 转换器在从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输出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并从左起偶 数电势输出端输出低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 还是从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输出低于公共电 极电势的电势并从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输出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之间切换 ; 以及切换 部件, 用于在使用像素电极左侧上的源极线设置像素电 极的电势还是使用像素电极右侧上 的源极线设置像素电极的电势之间切换, 其中如果要驱动的像素列数被标记为 m, 则切换部 件具有 m 个输入端和 m+1 个切换输出端, 并且如果左起第 k 输入端被标记为 Ik, 左起第 k 和 第 k+1 切换输出端被分别标记为 Ok 和 Ok+1, 并且 k 采用从 1 至 m 的每个值, 则切换部件根据 输入到切换部件的第二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还是低电平, 在将输入端 Ik 连接到切换输出端 Ok 还是将输入端 Ik 连接到切换输出端 Ok+1 之间切换。 另外, 用于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可被配置为还包括电压跟随器, 其中, 根据第 二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还是低电平, 电压跟随器的最左侧电势输出端的输出被置于高阻抗 状态或者电压跟随器的最右侧电势输出端的输出被置于高阻抗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示例方面, 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包括 : 公共电极 ; 被排列 为矩阵的多个像素电极 ; 以及源极线, 被提供在每列像素电极中的像素电极的左侧和最右 侧列像素电极的右侧 ; 以及切换部件 ( 例如, 切换部分 12), 具有多个输入端和在数目上比 多个输入端多 1 的切换输出端, 其中如果左起第 k 输入端被标记为 Ik, 左起第 k 和第 k+1 切 换输出端被分别标记为 Ok 和 Ok+1, 输入端的数目被标记为 n, 并且 k 采用从 1 至 n 的每个值, 则切换部件将输入端 Ik 连接到切换输出端 Ok 和 Ok+1 中的任一个, 其中当像素电极的每一行 或者每两个或更多个连续行被设置为一个群组时, 奇数群组的每一行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 到存在于像素电极两侧上的源极线之中的预定侧 ( 例如, 左侧 ) 上的源极线, 并且偶数群组 的每一行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到存在于像素电极两侧上的源极线之中与预定侧相反的一 侧 ( 例如, 右侧 ) 上的源极线, 每条源极线连接到切换部件的相应切换输出端, 切换部件根 据逐一选择奇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或逐一选择偶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 在要连接 到每个输入端的切换输出端之间切换。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示例方面, 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包括 : 公共电极 ; 被排列 为矩阵的多个像素电极 ; 以及源极线, 被提供在每列像素电极中的像素电极的左侧和最右 侧列像素电极的右侧, 其中当像素电极的每一行或者每两个或更多个连续行被设置为一个 群组时, 奇数群组的每一行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到存在于像素电极两侧上的源极线之中的 预定侧上的源极线, 并且偶数群组的每一行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到存在于像素电极两侧上 的源极线之中与预定侧相反的一侧上的源极线, 在源极线之中, 特定奇数源极线具有两个 分支部分, 以与不同的驱动装置相连。
     附图说明 图 1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例子的示例图。
     图 2 是示出电势设置部分按次序捕捉一行的数据的定时的时序图。
     图 3 是示出 STB 变化 (variation) 的示例图。
     图 4 是示出切换部分的示意图。
     图 5 是示出像素电极、 源极线和栅极线之间的连接例子的示意图。
     图 6 是示出 STV 和 CPV 的例子的示例图。
     图 7 是示出在开始一帧时 POL2 的定时设置的示例图。
     图 8 是示出 STB、 POL1 和 POL2 之间的关系以及切换部分的输出端的电势的示例图。
     图 9 是示出电势设置部分的电势输出端、 切换部分的输出端和源极线之间的对应 关系的示例图。
     图 10 是示出电势设置部分的电势输出端、 切换部分的输出端和源极线之间的对 应关系的示例图。
     图 11 是示出每个像素的极性状态的例子的示例图。
     图 12 是示出 STB、 POL1 和 POL2 之间的关系以及切换部分的输出端的电势的示例图。
     图 13 是示出电势设置部分的电势输出端、 切换部分的输出端和源极线之间的对 应关系的示例图。
     图 14 是示出电势设置部分的电势输出端、 切换部分的输出端和源极线之间的对 应关系的示例图。
     图 15 是示出每个像素的极性状态的例子的示例图。
     图 16 是示出电势设置部分生成 POL2 的模式的示例图。
     图 17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例子的示例图。
     图 18 是示出第二实施例中输出 STB、 POL1 和 POL2 的例子的示例图。
     图 19 是示出第二实施例中每个像素的极性状态的例子的示例图。
     图 20 是示出第二实施例中输出 STB、 POL1 和 POL2 的例子的示例图。
     图 21 是示出第二实施例中每个像素的极性状态的例子的示例图。
     图 22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例子的示例图。
     图 23 是示出第三实施例中切换部分的状态的示例图。
     图 24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例子的示例图。
     图 25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例子的示例图。
     图 26(a) 和 (b) 是示出第五实施例和第一实施例在源极线和栅极线的总数方面的 比较的例子的示例图。
     图 27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例子的示例图。
     图 28 是示出第六实施例中 POL1 和 POL2 的变化的例子的示例图。
     图 29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例子的示例图。
     图 30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例子的示例图。
     图 31 是示出第八实施例中 POL1 和 POL2 的变化的例子的示例图。
     图 32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例子的示例图。
     图 33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例子的示例图。
     图 34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例子的示例图。
     图 35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例子的示例图。
     图 36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例子的示例图。
     图 37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例子的示例图。
     图 38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十五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例子的示例图。
     图 39 是示出公共电极的电势和用于在每个极性上将像素设置为白色或黑色的电 势的例子的示例图。
     图 40 是示出典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例图。
     图 41(a) 至 (d) 是示出在 JP-P2009-181100A 中描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的数据序列之间的切换的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 1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例子的示例图。本发明的液 晶显示装置包括驱动装置 1、 有源矩阵液晶显示面板 2、 控制部分 3 和电源部分 4。
     电源部分 4 向驱动装置 1( 后面将具体描述的电势设置部分 11) 提供电压 V0-V8 和 V9-V17。V0-V8 是高于公共电极 ( 图 1 中未示出 ) 的电势 VCOM 的电压, 且 V9-V17 是低于 VCOM 的 电压, 其中 V17 < V16 < ... < V9 < VCOM < V8 < V7 < ... < V0。在该例子中, 将描述电源部 分 4 提供 V0-V8 作为正极性显示的电压的情况作为例子。电势设置部分 11 划分电压以提供 例如 64 级的正极性半色调 (halftone)。类似地, 将描述电源部分 4 提供 V9-V17 作为负极 性显示的电压的情况作为例子。电势设置部分 11 划分电压以提供例如 64 级的负极性半色 调。注意, 分别从电源部分 4 的提供的正极性和负极性的电压的类型不限于 9 类, 并且半色 调的级数也不限于 64 级半色调。
     驱动装置 1 控制在液晶显示面板 2 上提供的源极线 S1 至 Sn+1 的电势。驱动装置 1 包括电势设置部分 11 和切换部分 12。
     电势设置部分 11 在控制部分 3 的控制之下捕捉图像数据, 并输出与图像数据所指 示的像素值相对应的电势。电势设置部分 11 的电势输出端的数目是 n, 这由 D1 至 Dn 表示。
     在液晶显示面板 2 的每一行中, 各个像素按照 R( 红色 )、 G( 绿色 ) 和 B( 蓝色 ) 的 次序布置为重复图案。对应于一行像素的图像数据按照从对应于最左侧像素的数据 ( 像素 值 ) 开始的次序输入到电势设置部分 11 中。图 2 是示出电势设置部分 11 按次序捕捉一行 的数据的定时的时序图。电势设置部分 11 响应于从控制部分 3 输入的控制信号 SCLK, 按 照从最左侧像素上的数据开始的次序, 捕捉一行的图像数据。SCLK 是指示电势设置部分 11 捕捉图像的控制信号。电势设置部分 11 在 SCLK 的上升沿处捕捉 3 个像素的图像数据。如 图 2 所示, 电势设置部分 11 在 SCLK 的第一上升沿处捕捉一行的图像数据中最左侧的像素 值 R1、 左起第二个像素值 G1 和左起第三个像素值 B1, 并将它们存储在电势设置部分 11 中提 供的寄存器 ( 未示出 ) 中。然后, 电势设置部分 11 按相同方式在 SCLK 的下一上升沿处捕 捉左起第四个像素值 R2、 左起第五个像素值 G2 和左起第六个像素值 B2, 并将它们存储在寄 存器中。电势设置部分 11 重复相同的操作, 并在寄存器中存储一行的图像数据。该 SCLK是指示电势设置部分 11 捕捉图像的控制信号。除了上述按照 RGB 的次序并行输入数据的 输入模式, 输入模式还可以使得 RGB 信号被串行地输入, 从而电势设置部分 11 响应于来自 控制部分 3 的时钟信号而串行地锁存数据并存储一行的数据。一行的数据按照 RGB 的次序 存储, 而无需所谓 RGB 接口、 RSDS 接口、 CPU 接口等的任何接口。
     电势设置部分 11 在控制部分 3 的控制之下在一个行选择时段内捕捉该一行的数 据, 并在下一选择时段期间从电势输出端 D1 至 Dn 输出对应于一行的各条数据的电势。电势 设置部分 11 响应于从控制部分 3 输入的控制信号 STB 而输出电势。STB 是规定每一行的选 择时段的控制信号。图 3 是示出 STB 变化的示例图。液晶显示面板 2 上一行的选择时段对 应于从 STB 的下降沿到其上升沿的时段。控制部分 3 输出 SCLK( 见图 2) 以指示电势设置 部分 11 在该选择时段内捕捉和在寄存器中存储一行的图像数据。然后, 电势设置部分 11 在 STB 的上升沿处将寄存器中存储的一行的数据传输到电势设置部分 11 中提供的锁存部 分 ( 未示出 )。此时, 电势设置部分 11 将一行的数据传输到锁存部分, 而不改变一行的数 据中的像素的序列。因而, 最左侧像素的像素值被传输给锁存部分对应于最左侧电势输出 端 D1 的一部分。对于其他像素同样是这样。电势设置部分 11 根据锁存部分中存储的一行 的各个像素的像素值, 在 STB 的下降沿处从电势输出端 D1 至 Dn 输出电势。因为电势设置部 分 11 在一个选择时段内从一个电势输出端仅仅输出与在锁存部分对应于该电势输出端的 那部分中存储的像素值相对应的电势, 所以在一个选择时段内输出电势不会切换到对应于 另一像素值的电势。
     由此, 根据顺序输入的一行的像素的数据序列, 从每个电势输出端 D1 至 Dn 输出对 应于相应像素的像素值的电势。
     另外, 电势设置部分 11 响应于从控制部分 3 输入的控制信号 POL1, 将从每个电势 输出端 D1 至 Dn 输出的电势控制为高于 VCOM 的电势或低于 VCOM 的电势。POL1 是控制电势设 置部分 11 的每个电势输出端的电势是被设置为高于还是低于 VCOM 的控制信号。在每个选 择时段的一帧中, 控制部分 3 在高电平和低电平之间交替 POL1 的电平。注意, 一帧表示需 要从第一行到最后一行顺序地选择线 ( 对于顺序线扫描 ) 所需的时段。
     当 POL1 处于高电平时, 电势设置部分 11 从左侧开始将每个奇数电势输出端 D1、 D3、 D5... 的电势设置为高于 VCOM 的电势 (V0-V8 或基于 V0-V8 划分电压而获得的电势 ), 并从左侧 开始将每个偶数电势输出端 D2、 D4、 D6... 的电势设置为低于 VCOM 的电势 (V9-V17 或基于 V9-V17 划分电压而获得的电势 )。下文中, V0-V8 或基于 V0-V8 划分电压而获得的电势被称为 “V0-V8 等” 。类似地, V9-V17 或基于 V9-V17 划分电压而获得的电势被称为 “V9-V17 等” 。另一方面, 当 POL1 处于低电平时, 电势设置部分 11 从左侧开始将每个奇数电势输出端 D1、 D3、 D5... 的电 势设置为低于 VCOM 的电势 (V9-V17 等 ), 并从左侧开始将每个偶数电势输出端 D2、 D4、 D6... 的 电势设置为高于 VCOM 的电势 (V0-V8 等 )。根据在锁存部分对应于该电势输出端的那部分中 存储的像素值而确定是输出 V0-V8 等还是 V9-V17 等。
     切换部分 12 包括在数目上等于电势设置部分 11 的电势输出端的输入端, 以及在 数目上比输入端数目多 1 个的切换输出端。换言之, 切换部分 12 包括 n 个输入端 I1 至 In 和 n+1 个切换输出端 O1 至 On+1。下文中, 切换输出端被简称为输出端。
     每个输入端 I1 至 In 与电势设置部分 11 的每个电势输出端 D1 至 Dn 具有一一对应 关系, 并且连接到相应的电势输出端。例如, I1 连接到 D1。其他输入端也是如此。如果 n 个输入端中的任意输入端被标记为 Ik( 其中 1 ≤ k ≤ n), 则输入端 Ik 从输 出端 Ok 和 Ok+1 中的任一个输出从相应电势输出端 ( 标记为 Dk) 输入的电势。 具体地, 输入端 Ik 连接到第一晶体管 13 的第一端, 而第一晶体管 13 的第二端连接到输出端 Ok。类似地, 输 入端 Ik 连接到第二晶体管 14 的第一端, 而第二晶体管 14 的第二端连接到输出端 Ok+1。除 了第一端和第二端之外, 第一晶体管 13 和第二晶体管 14 均还具有第三端。当高电平信号 ( 电压 ) 输入第三端时, 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产生电导通, 而当低电平信号 ( 电压 ) 输入 第三端时, 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阻挡电导通。
     另外, 控制信号 POL2 从控制部分 3 输入到每个第一晶体管 13 的第三端。 切换部分 12 具有信号反转部分 15。POL2 还从控制部分 3 输入到信号反转部分 15。如果输入的 POL2 处于高电平, 则信号反转部分 15 将 POL2 反转为低电平, 而如果输入的 POL2 处于低电平, 则 它将 POL2 反转为高电平。这样, 信号反转部分 15 将反转的 POL2 输入到每个第二晶体管 14 的第三端。
     由此, 当从控制部分 3 输出的 POL2 处于高电平时, 高电平的 POL2 被输入到每个第 一晶体管 13 的第三端, 而低电平的 POL2 被输入到每个第二晶体管 14 的第三端, 使得每个 输入端 Ik 与输出端 Ok 电导通, 但不与输出端 Ok+1 电导通。结果, 从电势设置部分 11 的电势 输出端 Dk 输出的电势从切换部分 12 的输出端 Ok 输出。
     另一方面, 当从控制部分 3 输出的 POL2 处于低电平时, 低电平的 POL2 被输入到每 个第一晶体管 13 的第三端, 而高电平的 POL2 被输入到每个第二晶体管 14 的第三端, 使得 每个输入端 Ik 不与输出端 Ok 电导通, 但与输出端 Ok+1 电导通。结果, 从电势设置部分 11 的 电势输出端 Dk 输出的电势从切换部分 12 的输出端 Ok+1 输出。
     换言之, POL2 是用于控制输入端 Ik 要连接到输出端 Ok 还是 Ok+1 的控制信号。
     切换部分 12 还可如图 4 示意性所示。图 4 中示出的是从控制部分 3 输出的 POL2 处于高电平且每个输入端 Ik 连接到输出端 Ok 的情况。下面可示意性示出如图 4 所示的切 换部分 12。
     图 1 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 2 被配置为将液晶 ( 未示出 ) 夹在被排列为矩阵的多个 像素电极 21 和公共电极 ( 图 1 中未示出 ) 之间, 并将液晶改变为根据像素电极 21 和公共 电极之间的电势差的状态, 以便显示图像。液晶显示面板 2 包括一对衬底 ( 未示出 ), 在一 个衬底上具有被排列为矩阵的多个像素电极 21, 且在另一衬底上具有公共电极。两个衬底 被放置为使得像素电极 21 的组和公共电极将彼此相对, 并且液晶在衬底之间注入。
     如上所述, 在液晶显示面板 2 的每一行中, 各个像素被布置为 R( 红色 )、 G( 绿色 ) 和 B( 蓝色 ) 的次序的重复图案。在图 1 中, 用于红色的像素被标记为 “R” , 用于绿色的像素 被标记为 “G” , 且用于蓝色的像素被标记为 “B” 。
     液晶显示面板 2 不仅包括在每一列的像素电极左侧的源极线, 还包括在最右侧像 素列的右侧的源极线。换言之, 源极线的数目比像素电极的列数多 1。另外, 用于一列的像 素电极被布置在相邻源极线之间。该例子示出了像素电极的列数是 n 列且源极线的数目是 n+1 的情况。源极线被标记为 S1 至 Sn+1。
     每条源极线分别对应于切换部分 12 的一个输出端, 并根据源极线的序列的次序 连接到切换部分 12 的相应输出端。
     对每个像素电极 21 提供有源元件 22。将通过采用有源元件 22 为 TFT( 薄膜晶体管 ) 的情况作为例子进行下面的描述, 但是可对每个像素电极 21 提供除了 TFT 之外的任何 有源元件。
     对于奇数行中的每个像素电极 21, TFT 22 在像素电极 21 的左侧提供, 并连接到像 素电极 21 及其左侧的源极线。另一方面, 对于偶数行中的每个像素电极 21, TFT 22 在像素 电极 21 的右侧提供, 并连接到像素电极 21 及其右侧的源极线 ( 见图 1)。
     这里, 为了描述的目的, 奇数行中的 TFT 在像素电极的左侧提供, 而偶数行中的 TFT 在像素电极的右侧提供, 但 TFT 的位置是可选的, 只要奇数行中的像素电极连接到左侧 源极线且偶数行中的像素电极连接到右侧源极线即可。
     例如, 每个 TFT 22 按照使得源极连接到源极线而漏极连接到像素电极 21 的方式, 连接到像素电极 21。
     液晶显示面板 2 还包括用于被排列为矩阵的像素电极的各行的栅极线 G1、 G2、 G3...。在图 1 中, 省略了第四行及以后的栅极线。每条栅极线连接到对相应行中的每个像 素电极 21 提供的 TFT 22 的栅极。例如, 图 1 所示的栅极线 G1 连接到第一行中每个像素电 极的 TFT 22 的栅极。
     图 5 是示出像素电极、 源极线和栅极线之间的连接例子的示意图。在图 5 中, 采用 像素电极 21 连接到第 i 行的栅极线 Gi 且连接到位于像素电极 21 左侧的源极线 Sk 的情况 作为例子。TFT 22 的栅极 22a 连接到栅极线 Gi。TFT22 还使得源极 22c 连接到源极线 Sk, 并且漏极 22b 连接到像素电极 21。在图 5 中, 像素电极 21 连接到左侧源极线。然而, 如果 像素电极 21 要连接到右侧源极线, 则 TFT 22 可被排列在像素电极 21 的右侧, 并按照图 5 所示的方式连接。
     显示装置包括栅极驱动器 ( 未示出 ), 用于设置每条栅极线的电势。 栅极驱动器逐 条线地顺序选择栅极线, 并将所选栅极线设置为选中电势 (potentialupon selection), 将 未选栅极线设置为非选中电势 (potential upon non-selection)。由此, 逐一选择行。驱 动装置 1 可作用为栅极驱动器。
     控制部分 3 向栅极驱动器输入控制信号 ( 下文中标记为 STV) 以指示它开始一帧, 以及控制信号 ( 栅极时钟, 下文中标记为 CPV) 以指示它将所选行切换为另一行。图 6 是示 出 STV 和 CPV 的例子的示例图。CPV 的周期是从 CPV 的上升沿到 CPV 的下一上升沿, 这是用 于将一条栅极线设置为选中电势的时段。控制部分 3 在开始一帧时将 STV 设置为高电平, 并在其他时段期间将其设置为低电平。换言之, 控制部分 3 将 STV 设置为高电平以通知栅 极驱动器一帧的开始。如果栅极驱动器检测到 CPV 的上升沿, 同时 STV 处于高电平, 则栅极 驱动器将第一行的栅极线设置为选中电势, 并将其他行的栅极线设置为非选中电势。 此后, 栅极驱动器在每次检测到 CPV 的上升沿时, 从一行切换到另一行以对其设置选中电势。
     当每个 TFT 22 的栅极电势被设置为选中电势时, 电流在漏极和源极之间流动, 而 当栅极电势被设置为非选中电势时, 漏极和源极之间没有电流流动。 结果, 所选行中的每个 像素电极的电势变为与通过 TFT 连接的源极线相等。另一方面, 未选行中的每个像素电极 从源极线电断连开。
     在图 5 所示的例子中, 当选择栅极线 Gi 以将栅极 22a 设置为选中电势时, 电流在 漏极 22b 和源极 22c 之间流动, 并且像素电极 21 的电势变为与源极线 Sk 相等。这样, 像素 电极 21 和公共电极 30 之间的液晶的状态根据公共电极 30 的电势 VCOM 和像素电极 21 的电势之间的差而限定, 这限定了该像素的显示状态。
     例如, 对于在液晶显示面板 2 上提供的每个有源元件 22 使用非晶硅。另外, 例如, 对于包括每个有源元件 22 的驱动装置 1, 可使用低温多晶硅。
     控制部分 3 将 POL1、 SCLK 和 STB 输入到电势设置部分 11, 并将 POL2 输入到切换部 分 12 以控制驱动装置 1。
     控制部分 3 使用 STB 限定选择时段, 并且电势设置部分 11 使用 SCLK 使得寄存器 捕捉一行的数据。然后, 控制部分 3 使得 STB 上升, 从而电势设置部分 11 将所捕捉的一行 的数据传输到锁存部分 ( 未示出 )。另外, 控制部分 3 使得 STB 下降, 从而电势设置部分 11 将从每个电势输出端 D1 至 Dn 输出对应于传输到锁存部分的一行的数据的每个电势。
     另外, 控制部分 3 在每个选择时段中, 在高电平和低电平之间交替切换 POL1 和 POL2 的电平。
     注意, 控制部分 3 在逐帧的基础上, 在选择奇数行时的 POL1 电平和选择偶数行时 的 POL1 电平之间交替切换。例如, 假设控制部分 3 在一帧中在选择奇数行时将 POL1 设置为 高电平并在选择偶数行时设置为低电平。在此情况下, 在下一帧中, 控制部分 3 在选择奇数 行时将 POL1 设置为低电平并在选择偶数行时设置为高电平。由此, 控制部分 3 在逐帧的基 础上切换 POL1 的电平。
     另外, 控制部分 3 在选择奇数行时将 POL2 设置为高电平并在选择偶数行时设置为 低电平, 而不考虑帧。
     在开始一帧时, 因为选择作为奇数行的第一行, 所以控制部分 3 需要在开始该帧 时将 POL2 的电平设置为高电平。控制部分 3 仅仅必须在要输入到栅极驱动器的 STV( 见图 6) 被保持为高电平的时段内, 基于 STB 的上升沿和 STB 的下降沿将 POL2 的电平设置为高电 平。图 7 是示出在开始一帧时 POL2 的定时设置的示例图。在图 7 中, 由虚线框指示的部分 与图 6 中相同。如后面将描述的, 控制部分 3 在 STB 被保持为高电平的时段期间将电势设 置部分 11 的电势输出端 D1 至 Dn 的输出置于高阻抗状态。在图 7 中, 电势设置部分 11 的电 势输出端 D1 至 Dn 的输出被置于高阻抗状态的时段被加黑。如果控制部分 3 响应于 CPV 而 将 STB 设置为高电平, 同时 STV 被保持为高电平, 则 POL2 的电平被切换为低电平, 而 STB 被 保持为高电平 ( 见图 7)。此后, 当对每行的像素电极分组时, 控制部分 3 在每次 STB 变为高 电平时切换 POL2 的电平。
     接着, 将描述操作。
     图 8 是示出从控制部分 3 输出的 STB、 POL1 和 POL2 之间的关系以及切换部分 12 的 输出端的电势的示例图。这里, 将通过采用控制部分 3 在选择奇数行时将 POL1 设置为高电 平并在选择偶数行时设置为低电平的一帧作为例子进行描述。
     控制部分 3 在该帧中首先使得 STB 上升。 在第一行 ( 奇数行 ) 的选择时段中, 控制 部分 3 还响应于 STB 的上升作为控制而使得 POL1 和 POL2 上升为高电平。图 8 例示了 POL1 在 STB 的上升沿之前立刻改变以及 POL2 在 STB 的上升沿和下降沿之间改变的情况。注意, 改变 POL1 的定时不限于图 8 所示的情况, 只要改变 POL1 和 POL2 以响应于每个选择时段即 可。然而, 对于 POL2, 电势设置部分的输出设置一时段 (High-z), 其中在该行之前和之后没 有极性以在该时段中改变 POL2。换言之, 控制部分 3 设置如下时段, 其中 : 电势设置部分 11 的电势输出端 D1 至 Dn 的输出变为高阻抗状态以在该时段期间切换 POL2 的电平。例如, 控制部分 3 设置从 STB 的上升沿到下降沿的时段作为 High-z( 即, 将电势设置部分的输出置 于高阻抗状态 ) 以在该时段期间改变 POL2。这对于后面要描述的图 12 也是一样的。
     图 9 是示出当 POL1 和 POL2 处于高电平时电势设置部分 11 的电势输出端、 切换部 分 12 的输出端和源极线之间的对应关系的示例图。在图 9 中, “+” 表示高于 VCOM 的电势, 而 “-” 表示低于 VCOM 的电势。这对于后面要描述的图 10、 图 13 和图 14 也是一样的。
     当 STB 上升时, 电势设置部分 11 向锁存部分 ( 未示出 ) 传输此时在寄存器中存储 的一行的数据 ( 第一行的数据 )。 电势设置部分 11 按照所捕捉的数据的次序向锁存部分传 输数据。换言之, 首先输入的最左侧像素的数据被传输到锁存部分对应于最左侧电势输出 端 D1 的一部分, 并且左起第二个像素的数据被传输到锁存部分对应于左起第二个电势输出 端 D2 的一部分。对于其他像素的数据也是一样。
     当 STB 上升时, 电势设置部分 11 向对应于每个像素的电势输出端 D1 至 Dn 之一输 出与在锁存部分中存储的第一行中的每个像素的数据相对应的电势 (V0-V8 等中的任一个 或 V9-V17 等中的任一个 )。 此时, 因为 POL1 处于高电平, 所以电势设置部分 11 将左起每个奇 数电势输出端 D1、 D3、 D5... 的输出电势设置为高于 VCOM 的电势 (V0-V8 等中的任一个 )。可以 分别根据左起每个奇数像素的像素值, 确定是否输出 V0-V8 等中的任一个。另外, 因为 POL1 处于高电平, 所以电势设置部分 11 将左起每个偶数电势输出端 D2、 D4、 D6... 的输出电势设 置为低于 VCOM 的电势 (V9-V17 等中的任一个 )。可以分别根据左起每个偶数像素的像素值, 确定是否输出 V9-V17 等中的任一个。
     由此, 因为 POL1 处于高电平, 所以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 D1、 D3、 D5... 的输出电势变 为高于 VCOM, 并且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 D2、 D4、 D6... 的输出电势变为低于 VCOM。
     另外, 因为按照输入第一行的数据的次序排列在锁存部分中存储的数据, 所以电 势输出部分 11 从电势输出端 D1 至 Dn 输出对应于数据的电势, 而不改变数据序列的次序。
     POL2 在 STB 上升时也处于高电平。因而, 切换部分 12 中左起奇数输入端 ( 标记为 I(2j-1)) 分别与左起奇数输出端 ( 称为 O(2j-1)) 电导通。结果, 切换部分 12 中左起奇数输出端 输出与电势设置部分 11 中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的电势相等的电势。具体地, 切换部分 12 的输出端 O1、 O3、 O5... 分别输出与电势输出端 D1、 D3、 D5... 的电势相等的电势。
     由此, 在选择第一行时, 左起每个奇数输出端 O(2j-1) 输出高于 VCOM 的电势, 以使得左 起奇数源极线 S1、 S3、 S5... 的电势高于 VCOM( 见图 8 和图 9)。
     另外, 因为 POL2 处于高电平, 所以切换部分 12 中左起偶数输入端 ( 标记为 I(2j)) 分别与左起偶数输出端 ( 称为 O(2j)) 电导通。因而, 切换部分 12 中左起偶数输出端输出与 电势设置部分 11 中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的电势相等的电势。具体地, 切换部分 12 的输出 端 O2、 O4、 O6... 分别输出与电势输出端 D2、 D4、 D6... 的电势相等的电势。
     由此, 在选择第一行时, 左起每个偶数输出端 O(2j) 输出低于 VCOM 的电势, 以使得左 起偶数源极线 S2、 S4、 S6... 的电势低于 VCOM( 见图 8 和图 9)。
     如上所述, 在选择第一行时, 左起奇数源极线的电势变为高于 VCOM, 而左起偶数源 极线的电势变为低于 VCOM。
     第一行 ( 奇数行 ) 中的每个像素电极 21 连接到位于它左侧的源极线。因而, 第一 行中的每个像素电极 21 的电势变为等于左手边的源极线。例如, 第一行中的最左侧像素电 极的电势变为等于源极线 S1。电势设置部分 11 在选择时段期间维持电势输出状态, 而不将每个电势输出端的 输出电势改变为对应于另一像素的数据的电势。
     接着, 控制部分 3 使得 STB 再次上升。在第二行 ( 偶数行 ) 的选择时段中, 控制部 分 3 还响应于 STB 的上升作为控制, 将 POL1 和 POL2 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 ( 见图 8)。
     图 10 是示出当 POL1 和 POL2 处于低电平时, 电势设置部分 11 的电势输出端、 切换 部分 12 的输出端和源极线之间的对应关系的示例图。
     当 STB 上升时, 电势设置部分 11 向锁存部分 ( 未示出 ) 传输此时在寄存器 ( 未示 出 ) 中存储的一行的数据 ( 第二行的数据 )。该操作与选择第一行时相同。
     当 STB 上升时, 电势设置部分 11 向对应于每个像素的电势输出端 D1 至 Dn 之一输 出与锁存部分中存储的第二行中的每个像素的数据相对应的电势 (V0-V8 等中的任一个或 V9-V17 等中的任一个 )。此时, 因为 POL1 处于低电平, 所以电势设置部分 11 将左起每个奇数 电势输出端 D1、 D 3、 D5... 的输出电势设置为低于 VCOM 的电势 (V9-V17 等中的任一个 )。可分 别根据左起每个奇数像素的像素值而确定是否输出 V9-V17 等中的任一个。另外, 因为 POL1 处于低电平, 所以电势设置部分 11 将左起每个偶数电势输出端 D2、 D4、 D6... 的输出电势设 置为高于 VCOM 的电势 (V0-V8 等中的任一个 )。可分别根据左起每个偶数像素的像素值而确 定是否输出 V0-V8 等中的任一个。
     由此, 因为 POL1 处于低电平, 所以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 D1、 D3、 D5... 的输出电势变 为低于 VCOM, 并且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 D2、 D4、 D6... 的输出电势变为高于 VCOM。
     另外, 因为按照输入第二行的数据的次序排列在锁存部分中存储的数据, 所以电 势输出部分 11 从每个电势输出端 D1 至 Dn 输出对应于数据的电势, 而不改变数据序列的次 序。
     POL2 在 STB 上升时处于低电平。因而, 切换部分 12 中左起奇数输入端 I(2j-1) 分别 与左起偶数输出端 O(2j) 电导通。 结果, 切换部分 12 中左起偶数输出端输出与电势设置部分 11 中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的电势相等的电势。 具体地, 切换部分 12 的输出端 O2、 O4、 O6... 分 别输出与电势输出端 D1、 D3、 D5... 的电势相等的电势 ( 见图 10)。
     由此, 在选择第二行时, 左起每个偶数输出端 O(2j) 输出低于 VCOM 的电势, 以使得左 起偶数源极线 S2、 S4、 S6... 的电势低于 VCOM( 见图 8 和图 10)。
     另外, 因为 POL2 处于低电平, 所以切换部分 12 中左起偶数输入端 I(2j) 分别与左起 奇数输出端电导通。因而, 切换部分 12 中左起奇数输出端输出与电势设置部分 11 中左起 偶数电势输出端的电势相等的电势。具体地, 切换部分 12 的输出端 O3、 O5... 分别输出与电 势输出端 D2、 D4... 的电势相等的电势 ( 见图 10)。
     由此, 在选择第二行时, 切换部分 12 中左起每个奇数输出端输出高于 VCOM 的电势, 以使得左起奇数源极线 S1、 S3、 S5... 的电势高于 VCOM( 见图 8 和图 10)。注意, 源极线 S1 不 用于设置像素电极的电势, 因为这是选择偶数行的时间。
     如上所述, 在选择第二行时, 左起奇数源极线的电势变为高于 VCOM, 而左起偶数源 极线的电势变为低于 VCOM。
     第二行 ( 偶数行 ) 中的每个像素电极 21 连接到位于其右侧的源极线。因而, 第二 行的每个像素电极 21 的电势变为等于右手边的源极线。例如, 第二行中最左侧像素电极的 电势变为等于源极线 S2。如将从前文中理解的, 即使改变所选行, 左起奇数源极线的电势也被保持为高于 VCOM, 并且左起偶数源极线的电势也被保持为低于 VCOM。
     此时, 在该帧中, 在选择奇数行时执行与选择第一行时相同的操作, 并且在选择偶 数行时执行与选择第二行时相同的操作。
     因而, 在该帧中, 左起奇数源极线 ( 由图 1 中的实线表示的源极线 ) 被维持为高于 VCOM 的电势。另一方面, 左起偶数源极线 ( 由图 1 中的虚线表示的源极线 ) 被维持为低于 VCOM 的电势。由此, 可减少功耗。
     作为该帧中的操作的结果, 每个像素的极性如图 11 所示。换言之, 奇数行中的像 素具有正极性、 负极性、 正极性、 负极性 ..., 而偶数行中的像素具有负极性、 正极性、 负极 性、 正极性 ...。由此, 相邻像素的极性彼此不同。在图 1 中表示为 “+” 和 “-” 的是此时的 极性。
     在下一帧中, 控制部分 3 在第一选择时段上将 POL1 设置为低电平, 此后, 控制部分 3 在每个选择时段中切换 POL1 的电平。其他的与上述帧中相同。图 12 是示出此情况下控 制信号 STB、 POL1 和 POL2 之间的关系以及切换部分 12 的输出端的电势的示例图。
     控制部分 3 在该帧中首先使得 STB 上升。在第一行 ( 奇数行 ) 的选择时段中, 控 制部分 3 还响应于 STB 的上升作为控制, 将 POL1 设置为低电平。类似于先前的帧, 控制部 分 3 使得 POL2 上升为高电平 ( 见图 12)。
     图 13 是示出当 POL1 处于低电平且 POL2 处于高电平时, 电势设置部分 11 的电势输 出端、 切换部分 12 的输出端和源极线之间的对应关系的示例图。
     当 STB 上升时, 电势设置部分 11 向锁存部分 ( 未示出 ) 传输此时在寄存器 ( 未示 出 ) 中存储的一行的数据 ( 第一行的数据 )。该操作与对于先前的帧描述的相同。
     当 STB 上升时, 电势设置部分 11 向对应于每个像素的电势输出端 D1 至 Dn 之一输 出与锁存部分中存储的第一行中的每个像素的数据相对应的电势。此时, 因为 POL1 处于低 电平, 所以电势设置部分 11 将左起每个奇数电势输出端 D1、 D3、 D5... 的输出电势设置为低 于 VCOM 的电势 (V9-V17 等中的任一个 )。可分别根据左起每个奇数像素的像素值而确定是否 输出 V9-V17 等中的任一个。另外, 因为 POL1 处于低电平, 所以电势设置部分 11 将左起每个 偶数电势输出端 D2、 D4、 D6... 的输出电势设置为高于 VCOM 的电势 (V0-V8 等中的任一个 )。可 分别根据左起每个偶数像素的像素值而确定是否输出 V0-V8 等中的任一个。
     由此, 因为 POL1 处于低电平, 所以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 D1、 D3、 D5... 的输出电势变 为低于 VCOM, 并且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 D2、 D4、 D6... 的输出电势变为高于 VCOM。
     另外, 因为按照输入第一行的数据的次序排列在锁存部分中存储的数据, 所以电 势输出部分 11 从每个电势输出端 D1 至 Dn 输出对应于数据的电势, 而不改变数据序列的次 序。这一点与先前的帧相同。
     另一方面, POL2 在 STB 上升时处于高电平。因而, 切换部分 12 中左起奇数输入端 I(2j-1) 分别与左起奇数输出端 O(2j-1) 电导通。 结果, 切换部分 12 中左起奇数输出端输出与电 势设置部分 11 中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的电势相等的电势。具体地, 切换部分 12 的输出端 O1、 O3、 O5... 分别输出与电势输出端 D1、 D3、 D5... 的电势相等的电势 ( 见图 13)。
     由此, 在选择第一行时, 左起每个奇数输出端 O(2j-1) 输出低于 VCOM 的电势, 以使得左 起奇数源极线 S1、 S3、 S5... 的电势低于 VCOM( 见图 12 和图 13)。另外, 因为 POL2 处于高电平, 所以切换部分 12 中左起偶数输入端 I(2j) 分别与左起 偶数输出端 O(2j) 电导通。因而, 切换部分 12 中左起偶数输出端输出与电势设置部分 11 中 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的电势相等的电势。具体地, 切换部分 12 的输出端 O2、 O4、 O6... 分别 输出与电势输出端 D2、 D4、 D6... 的电势相等的电势 ( 见图 13)。
     由此, 在选择第一行时, 左起每个偶数输出端 O(2j) 输出高于 VCOM 的电势, 以使得左 起偶数源极线 S2、 S4、 S6... 的电势高于 VCOM( 见图 12 和图 13)。
     如上所述, 在选择第一行时, 左起奇数源极线的电势变为低于 VCOM, 而左起偶数源 极线的电势变为高于 VCOM。
     第一行 ( 奇数行 ) 中的每个像素电极 21 连接到位于其左侧的源极线。因而, 第一 行的每个像素电极 21 的电势变为等于左手边的源极线。
     接着, 控制部分 3 使得 STB 再次上升。在第二行 ( 偶数行 ) 的选择时段中, 控制部 分 3 还响应于 STB 的上升作为控制, 将 POL1 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 ( 见图 12)。
     图 14 是示出当 POL1 处于高电平而 POL2 处于低电平时, 电势设置部分 11 的电势输 出端、 切换部分 12 的输出端和源极线之间的对应关系的示例图。
     当 STB 上升时, 电势设置部分 11 向锁存部分 ( 未示出 ) 传输此时在寄存器 ( 未示 出 ) 中存储的一行的数据 ( 第二行的数据 )。 当 STB 上升时, 电势设置部分 11 向对应于每个像素的电势输出端 D1 至 Dn 之一输 出与锁存部分中存储的第二行中的每个像素的数据相对应的电势。此时, 因为 POL1 处于高 电平, 所以电势设置部分 11 将左起每个奇数电势输出端 D1、 D3、 D5... 的输出电势设置为高 于 VCOM 的电势 (V0-V8 等中的任一个 )。可分别根据左起每个奇数像素的像素值而确定是否 输出 V0-V8 等中的任一个。 另外, 因为 POL1 处于低电平, 所以电势设置部分 11 将左起每个偶 数电势输出端 D2、 D 4、 D6... 的输出电势设置为低于 VCOM 的电势 (V9-V17 等中的任一个 )。可 分别根据左起每个偶数像素的像素值而确定是否输出 V9-V17 等中的任一个。
     由此, 因为 POL1 处于高电平, 所以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 D1、 D3、 D5... 的输出电势变 为高于 VCOM, 并且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 D2、 D4、 D6... 的输出电势变为低于 VCOM。
     另外, 因为按照输入第二行的数据的次序排列在锁存部分中存储的数据, 所以电 势输出部分 11 从每个电势输出端 D1 至 Dn 输出对应于数据的电势, 而不改变数据序列的次 序。
     另一方面, POL2 在 STB 上升时处于低电平。因而, 切换部分 12 中左起奇数输入端 切换部分 12 中左起偶数输出端输出与电 I(2j-1) 分别与左起偶数输出端 O(2j) 电导通。结果, 势设置部分 11 中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的电势相等的电势。具体地, 切换部分 12 的输出端 O2、 O4、 O6... 分别输出与电势输出端 D1、 D3、 D5... 的电势相等的电势 ( 见图 14)。
     由此, 在选择第二行时, 左起每个偶数输出端 O(2j) 输出高于 VCOM 的电势, 以使得左 起偶数源极线 S2、 S4、 S6... 的电势高于 VCOM( 见图 12 和图 14)。
     另外, 因为 POL2 处于低电平, 所以切换部分 12 中左起偶数输入端 I(2j) 分别与左起 奇数输出端电导通。因而, 切换部分 12 中左起奇数输出端输出与电势设置部分 11 中左起 偶数电势输出端的电势相等的电势。具体地, 切换部分 12 的输出端 O3、 O5... 分别输出与电 势输出端 D2、 D4... 的电势相等的电势 ( 见图 14)。
     由此, 在选择第二行时, 左起每个奇数输出端输出低于 VCOM 的电势, 以使得左起奇
     数源极线 S3、 S5... 的电势低于 VCOM( 见图 12 和图 14)。注意, 源极线 S1 不用于设置像素电 极的电势, 因为这是选择偶数行的时间。
     如上所述, 在选择第二行时, 左起奇数源极线的电势变为低于 VCOM, 而左起偶数源 极线的电势变为高于 VCOM。
     第二行 ( 偶数行 ) 中的每个像素电极 21 连接到位于其右侧的源极线。因而, 第二 行的每个像素电极 21 的电势变为等于右手边的源极线。
     如将从前文中理解的, 即使在帧中改变所选行, 左起奇数源极线的电势也被保持 为低于 VCOM, 并且左起偶数源极线的电势也被保持为高于 VCOM。
     此后, 在该帧中, 在选择奇数行时执行与选择第一行时相同的操作, 并且在选择偶 数行时执行与选择第二行时相同的操作。
     因而, 在该帧中, 左起奇数源极线被维持为低于 VCOM 的电势。另一方面, 左起偶数 源极线被维持为高于 VCOM 的电势。由此, 可减少功耗。
     作为该帧中的操作的结果, 每个像素的极性如图 15 所示。换言之, 奇数行中的像 素具有负极性、 正极性、 负极性、 正极性 ..., 而偶数行中的像素具有正极性、 负极性、 正极 性、 负极性 ...。由此, 相邻像素的极性彼此不同。 此后, 交替重复图 8 所示的帧操作和图 12 所示的帧操作。图 11 和图 15 之间的比 较显示出可在逐帧的基础上反转同一像素的极性。
     根据第一实施例, 在一帧中每条源极线的电势被维持为高于 VCOM 或低于 VCOM。这可 减少具有相同极性且连续出现 ( 在第一实施例中, 使得相邻像素具有不同的极性 ) 驱动液 晶显示面板的像素的数目, 同时减少功耗。
     另外, 在逐行的基础上确定每个像素电极连接到哪个源极线 ( 左手边源极线或右 手边源极线 )。 然后, 切换部分 12 将电势设置部分 11 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达到连接像素电 极的源极线的输出端。在此情况下, 在选择时段期间, 电势设置部分 11 的输出端上的连接 条件没有改变。 因而, 可将所输入的一行的数据中包括的每个像素的数据传输到锁存部分, 而不改变数据序列的次序, 并输出对应每个像素上的数据的电势。
     因为在选择时段期间电势设置部分 11 的输出端上的连接条件没有改变, 所以在 该选择时段内能够保证设置源极线的期望电势所需的足够时间。 这消除了由于栅极线的数 目 ( 显示面板的尺寸 ) 而导致源极线可能不能被设置为期望电势的问题。
     另外, 可减少功耗, 并且这可防止驱动装置 1 发热。例如, 即使液晶显示面板 2 以 双倍速或四倍速驱动, 也能防止发热。
     上面已经描述了控制部分 3 向驱动装置 1 的切换部分 12 输入 POL2 的情况。然而, 电势设置部分 11 可生成和向切换部分 12 输入 POL2, 而不由控制部分 3 生成 POL2。图 16 是 示出电势设置部分 11 生成 POL2 的模式的示例图。在该情况下, 控制部分 3 不仅向栅极驱 动器 ( 未示出 ) 输入 STV, 还向电势设置部分 11 输入 STV。这使得电势设置部分 11 能够确 定一帧的开始。电势设置部分 11 向切换部分 12 输入所生成的 POL2。在从控制部分 3 输入 的 STV 处于高电平的时段期间, 如果从控制部分 3 输入的 STB 变为高电平, 则电势设置部分 11 可在 STB 维持高电平的时段期间, 将 POL2 的电平从低电平切换为高电平 ( 见图 16)。在
     STB 维持高电平的时段期间, 电势输出端 D1 至 Dn 的输出处于高阻抗状态。此后, 电势设置 部分 11 在每次 STB 变为高电平时切换 POL2 的电平。除了由电势设置部分 11 生成 POL2 以及 STV 被输入电势设置部分 11 之外, 操作与已经描述的那些相同。即使在该情况下, 控制 部分 3 也被配置为在逐帧的基础上如下模式之间切换 : 即在控制信号输出以在 POL2 变为高 电平时将 POL1 设置为高电平或在 POL2 变为低电平时将 POL1 设置为低电平的模式、 以及控 制信号输出以在 POL2 变为高电平时将 POL1 设置为低电平或在 POL2 变为低电平时将 POL1 设 置为高电平的模式。
     另外, 根据接受 TAB 衬底或 COG( 玻璃上芯片 ) 的驱动器 IC 的规格, 可在设置模式 下选择一个芯片上的输出数。例如, 一些具有 480 针脚输出的驱动器 IC 可能能够在设置模 式下切换为 402 针脚输出。在此情况下, 不使用的 78 个针脚被设置为靠近驱动器 IC 的中 心。
     第二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中, 奇数行中的像素电极连接到左手边源极线, 并且偶数行中的像 素电极连接到右手边源极线。 在第二实施例中, 两个或多个连续行被设置为一个群组, 使得 奇数群组的每行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到左手边源极线, 而偶数群组的每行中的像素电极被 连接到右手边源极线。
     图 17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例子的示例图。与第一实 施例相同的组件将被赋予与图 1 中相同的附图标记, 以省略其详细描述。第二实施例的液 晶显示装置包括驱动装置 1、 液晶显示面板 2a、 控制部分 3a 和电源部分 4。
     液晶显示面板 2a 被配置为将液晶 ( 未示出 ) 夹在被排列为矩阵的多个像素电极 21 和公共电极 ( 图 17 中未示出 ) 之间, 在液晶显示面板 2a 的每一行中, 各个像素被布置为 R( 红色 )、 G( 绿色 ) 和 B( 蓝色 ) 的次序的重复图案。
     液晶显示面板 2a 不仅包括在每一列的像素电极左侧的源极线, 还包括在最右侧像 素列的右侧的源极线。换言之, 源极线的数目比像素电极的列数多 1。另外, 用于一列的像 素电极被布置在相邻源极线之间。每条源极线 S1 至 Sn+1 分别对应于切换部分 12 的一个输 出端, 并根据源极线的序列的次序连接到切换部分 12 的相应输出端。
     对每个像素电极 21 提供有源元件 22, 并且每个像素电极 21 通过有源元件 22 连接 到源极线。上述配置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 2 相同。类似于第一实施例, 将通 过采用有源元件 22 为 TFT 的情况作为例子进行下面的描述。
     在第二实施例中, 像素电极 21 的两个或更多个连续行被组合为一个群组。 在图 17 中, 示出了两个连续行被组合为一个群组的情况。 注意, 被组合为一个群组的行数不限于两 行。例如, 三个连续行或四个连续行可被组合为一个群组。如果像素电极 21 的行数为 N, 则 被组合为一个群组的行数可以是 N-1 或更少。
     将采用两个连续行被组合为一个群组的情况进行以下描述。换言之, 像素电极 21 的第一行和第二行组成第一群组, 而第三行和第四行组成第二群组。后面的行也按相同方 式组合。
     然后, 奇数群组的每行中的每个像素电极 21 通过每个 TFT 22 连接到左手边源极 线。在奇数群组中, 例如, 分别在像素电极 21 的左侧提供 TFT 22。然而, TFT 22 的位置不 限于该位置, 即, 该位置是可选的。
     偶数群组的每行中的每个像素电极 21 通过每个 TFT 22 连接到右手边源极线。在 偶数群组中, 例如, 分别在像素电极 21 的左侧提供 TFT 22。然而, TFT 22 的位置不限于该位置, 即, 该位置是可选的。
     电源部分 4 和驱动装置 1( 电势设置部分 11 和切换部分 12) 的操作与第一实施例 中的那些相同。因为第二实施例在控制部分 3a 输出 POL1 和 POL2 的模式上有所不同, 所以 电势设置部分 11 和切换部分 12 根据从控制部分 3a 输入的 POL1 和 POL2 进行操作。
     类似于第一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也包括栅极驱动器 ( 未示出 ), 用 于设置每条栅极线的电势。栅极驱动器逐一顺序地选择栅极线, 并将所选栅极线设置为选 中电势, 将未选栅极线设置为非选中电势。由此, 逐一选择每个群组中的行。驱动装置 1 可 作用为栅极驱动器。
     控制部分 3a 输出 POL1、 POL2、 SCLK 和 STB, 以控制电势设置部分 11 和切换部分 12。
     SCLK 和 STB 的输出模式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换言之, 控制部分 3a 使用 STB 设定 (set down) 选择时段, 并使用 SCLK 使得电势设置部分 11 将一行的数据捕捉到寄存器中。 然后, 控制部分 3a 使得 STB 上升, 从而电势设置部分 11 将所捕捉的一行的数据传输到锁存 部分 ( 未示出 )。另外, 控制部分 3a 使得 STB 下降, 从而电势设置部分 11 将从每个电势输 出端 D1 至 Dn 输出与被传输到锁存部分的一行的数据相对应的每个电势。
     在第二实施例中, 控制部分 3a 在逐个群组的基础上在一帧中在高电平和低电平之 间交替切换 POL1 和 POL2 的电平。
     换言之, 控制部分 3a 在逐帧的基础上, 在逐一选择奇数群组中的每行时的 POL1 的 电平和逐一选择偶数群组中的每行时的 POL1 的电平之间交替切换。例如, 在一帧中, 假设 控制部分 3a 在逐一选择奇数群组中的每行时将 POL1 的电平设置为高电平, 并在逐一选择偶 数群组中的每行时将 POL1 的电平设置为低电平。在下一帧中, 控制部分 3a 在逐一选择奇数 群组中的每行时将 POL1 的电平设置为低电平, 并在逐一选择偶数群组中的每行时将 POL1 的 电平设置为高电平。
     另外, 不考虑帧, 控制部分 3a 在逐一选择奇数群组中的每行时将 POL2 的电平设置 为高电平, 并在逐一选择偶数群组中的每行时将 POL2 的电平设置为低电平。
     在该实施例中, 如果控制部分 3 响应于 CPV 将 STB 设置为高电平而 STV( 见图 6) 保持高电平, 则 POL2 的电平从低电平切换为高电平, 同时 STB 保持高电平。此后, 如果形成 群组的行数被标记为 g, 则控制部分 3 仅仅必须在 STB 在 g 次之后变为高电平的时段期间重 复切换 POL2 的电平。
     接着, 将描述操作。首先, 将描述如下帧, 其中 POL1 在逐一选择奇数群组中的每行 的时段 ( 下文中为了描述的目的, 称为奇数群组的选择时段 ) 期间被设置为高电平, 并且 POL1 在逐一选择偶数群组中的每行的时段 ( 下文中为了描述的目的, 称为偶数群组的选择 时段 ) 期间被设置为低电平。图 18 是示出该帧中输出 STB、 POL1 和 POL2 的例子的示例图。
     在奇数群组的选择时段上, 控制部分 3a 分别将 POL1 和 POL2 设置为高电平 ( 见图 18)。 由此, 在奇数群组的选择时段期间顺序选择各个行时的操作与第一实施例中控制部分 3 将 POL1 和 POL2 均设置为高电平的选择时段上的操作相同。换言之, 类似于图 9 所示的情 况, 电势设置部分 11 从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 D1、 D3、 D5... 输出高于 VCOM 的电势, 并且切换部 分 12 分别从奇数输出端输出电势。另外, 电势设置部分 11 从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 D2、 D4、 D6... 输出低于 VCOM 的电势, 并且切换部分 12 从左起偶数输出端 O2、 O4、 O6... 输出电势。由 此, 左起奇数源极线变为高于 VCOM 的电势, 而左起偶数源极线变为低于 VCOM 的电势。另外, 在偶数群组的选择时段上, 控制部分 3a 分别将 POL1 和 POL2 设置为低电平 ( 见图 18)。由此, 在偶数群组的选择时段期间顺序选择各个行时的操作与第一实施例中控 制部分 3 将 POL1 和 POL2 均设置为低电平的选择时段上的操作相同。换言之, 类似于图 10 所示的情况, 电势设置部分 11 从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 D1、 D3、 D5... 输出低于 VCOM 的电势, 并 且切换部分 12 从左起偶数输出端 O2、 O4、 O6... 输出电势。另外, 电势设置部分 11 从左起 偶数电势输出端 D2、 D4、 D6... 输出高于 VCOM 的电势, 并且切换部分 12 从左起奇数输出端 O3、 O5... 输出电势。由此, 左起奇数源极线变为高于 VCOM 的电势, 而左起偶数源极线变为低于 VCOM 的电势。
     由此, 在该帧中, 每条源极线被维持为高于 VCOM 的电势或低于 VCOM 的电势。
     作为上述帧操作的结果, 每个像素的极性如图 19 所示。换言之, 奇数群组中每行 中的像素具有正极性、 负极性、 正极性、 负极性 ..., 而偶数群组中每行中的像素具有负极 性、 正极性、 负极性、 正极性 ...。在图 17 中表示为 “+” 和 “-” 的是此时的极性。
     接着, 将描述如下帧, 其中 POL1 在奇数群组的选择时段上被设置为低电平, 并且 POL1 在偶数群组的选择时段上被设置为高电平。图 20 是示出在该帧中输出 STB、 POL1 和 POL2 的例子的示例图。
     在奇数群组的选择时段上, 控制部分 3a 将 POL1 设置为低电平而将 POL2 设置为高 电平 ( 见图 20)。 由此, 在奇数群组的选择时段期间顺序选择各个行时的操作与第一实施例 中控制部分 3 将 POL1 设置为低电平而将 POL2 设置为高电平的选择时段上的操作相同。因 而, 类似于图 13 所示的情况, 电势设置部分 11 从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 D1、 D3、 D5... 输出低 于 VCOM 的电势, 并且切换部分 12 从左起奇数输出端 O1、 O3、 O5... 输出电势。另外, 电势设置 部分 11 从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 D2、 D4、 D6... 输出高于 VCOM 的电势, 并且切换部分 12 从左起 偶数输出端 O2、 O4、 O6... 输出电势。由此, 左起奇数源极线变为低于 VCOM 的电势, 而左起偶 数源极线变为高于 VCOM 的电势。
     另外, 在偶数群组的选择时段上, 控制部分 3a 将 POL1 设置为高电平而将 POL2 设置 为低电平 ( 见图 20)。 由此, 在偶数群组的选择时段期间顺序选择各个行时的操作与第一实 施例中控制部分 3 将 POL1 设置为高电平而将 POL2 设置为低电平的选择时段上的操作相同。 因而, 类似于图 14 所示的情况, 电势设置部分 11 从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 D1、 D3、 D5... 输出 高于 VCOM 的电势, 并且切换部分 12 从左起偶数输出端 O2、 O4、 O6... 输出电势。另外, 电势设 置部分 11 从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 D2、 D4、 ... 输出低于 VCOM 的电势, 并且切换部分 12 从左起 奇数输出端 D3、 D5... 输出电势。由此, 左起奇数源极线变为低于 VCOM 的电势, 而左起偶数源 极线变为高于 VCOM 的电势。
     由此, 在该帧中, 每条源极线也被维持为高于 VCOM 的电势或低于 VCOM 的电势。
     作为上述帧操作的结果, 每个像素的极性如图 21 所示。换言之, 奇数群组中每行 中的像素具有负极性、 正极性、 负极性、 正极性 ..., 而偶数群组中每行中的像素具有正极 性、 负极性、 正极性、 负极性 ...。 图 19 和图 21 之间的比较显示出可在逐帧的基础上反转同 一像素的极性。
     除了连续行被组合使得属于同一群组的纵向像素将被排列为具有相同的极性外,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由此, 第二实施例也具有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效果。然而, 第一实施例的优选之处在于所有相邻的像素的极性彼此不同。在第二实施例中, 液晶显示装置也可被配置为使得电势设置部分 11 生成和向切 换部分 12 输入 POL2, 而不由控制部分 3a 生成 POL2。在此情况下, 如上面在第一实施例中所 述, 控制部分 3a 不仅向栅极驱动器 ( 未示出 ) 输入 STV, 还向电势设置部分 11 输入 STV。在 从控制部分 3a 输入的 STV 处于高电平的时段期间, 如果从控制部分 3 输入的 STB 变为高电 平, 则电势设置部分 11 可在 STB 维持高电平的时段期间, 将 POL2 的电平从低电平切换为高 电平。此后, 如果形成群组的行数被标记为 g, 则电势设置部分 11 仅仅必须在 STB 在 g 次 之后变为高电平的时段期间重复切换 POL2 的电平。除了由电势设置部分 11 生成 POL2 以及 STV 被输入电势设置部分 11 之外, 其他与已经描述的那些相同。
     注意, 第一实施例对应于第二实施例中属于每个群组的行数为 1 的情况。因而, 可 以说第一实施例是第二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
     另外, 在第二实施例中, 描述了奇数群组中每个像素连接到左手边源极线且偶数 群组中每个像素连接到右手边源极线的情况, 但该结构可以是使得奇数群组中每个像素连 接到右手边源极线且偶数群组中每个像素连接到左手边源极线。在此情况下, 控制部分 3a 根据该结构输出 POL1 和 POL2。
     类似地, 第一实施例中的结构可以是使得奇数行中每个像素连接到右手边源极线 而偶数行中每个像素连接到左手边源极线。在此情况下, 控制部分 3 根据该结构输出 POL1 和 POL2。这对于下面描述的每个实施例也是一样。
     第三实施例
     图 22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例子的示例图。与第一实 施例相同的组件将被赋予与图 1 中相同的附图标记, 以省略其详细描述。这可应用于第一 或最后一个驱动装置根据分辨率而不使用驱动装置的所有输出针脚的情况。另外, 根据接 受 TAB 衬底或 COG( 玻璃上芯片 ) 的驱动器 IC 的规格, 可在设置模式下选择一个芯片上的 输出数。例如, 一些具有 480 针脚输出的驱动器 IC 可能能够在设置模式下切换为 402 针脚 输出。在此情况下, 不使用的 78 个针脚被设置为靠近驱动器 IC 的中心。在该实施例中, 在 这样的驱动器 IC 中, 驱动装置可被处理为如同在一个芯片中存在两个驱动装置那样。
     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两个或更多个驱动装置 1a 和 1b、 液晶显示面板 2b、 控制部分 3 和电源部分 4。这里, 将描述提供两个驱动装置 1a 和 1b 的情况, 但可提供三 个或更多个驱动装置。
     驱动装置 1a 和 1b 具有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 1 相同的结构, 分别包括电势 设置部分 11 和切换部分 12。注意, 在图 22 中, 每个切换部分 12 被示意性地示出为如同图 4 所示的情况。
     在每个驱动装置 1a 和 1b 中提供的电势设置部分 11 分别包括 n 个电势输出端 D1 至 Dn。这样, 类似于第一实施例, 电势设置部分 11 响应于输入到每个电势输出端的 POL1, 输 出高于 VCOM 的电势或低于 VCOM 的电势。对于左侧驱动装置 1a 中电势设置部分 11 的最右侧 电势输出端 Dn 的电势和右侧驱动装置 1b 中电势设置部分 11 的最左侧电势输出端 D1 的电 势, 如果一个输出电势高于 VCOM, 则另一个输出电势被设置为低于 VCOM。为此, 每个电势设置 部分 11 的电势输出端的数目 n 被设置为偶数。另外, 为了将 R、 G 和 B 组合为一组, 每个电 势设置部分 11 的电势输出端的数目需要是 3 的倍数。因而, 在该实施例中, 假设每个电势 设置部分 11 的电势输出端的数目 n 是 6 的倍数。响应于 POL1、 SCLK 和 STB 而执行的每个电势设置部分 11 的操作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 另外, 左侧驱动装置 1a 负责处理一行的图像数据的第一半, 右侧驱动装置 1b 负责 处理一行的数据的第二半。换言之, 驱动装置 1a 的电势设置部分 11 响应于 SCLK 顺序地捕 捉一行的数据的第一半。另一方面, 驱动装置 1b 的电势设置部分 11 响应于 SCLK 顺序地捕 捉一行的数据的第二半。
     每个驱动装置 1a 和 1b 中提供的切换部分 12 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切换部分 12 相同, 包括 n 个输入端 I1 至 In 和 n+1 个切换输出端 O1 至 On+1。响应于 POL2 而执行的每个切换部 分 12 的操作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
     液晶显示面板 2b 被配置为将液晶 ( 未示出 ) 夹在被排列为矩阵的多个像素电极 21 和公共电极 ( 图 22 中未示出 ) 之间, 在液晶显示面板 2b 的每一行中, 各个像素被布置为 R( 红色 )、 G( 绿色 ) 和 B( 蓝色 ) 的次序的重复图案。
     液晶显示面板 2b 不仅包括在每一列的像素电极左侧的源极线, 还包括在最右侧像 素列的右侧的源极线。换言之, 源极线的数目比像素电极的列数多 1。另外, 用于一列的像 素电极被布置在相邻源极线之间。以上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 像素电极的列数多于一个电势设置部分 11 的电势输出端的 数目 n。这里, 采用像素电极的列数为 2n 的情况作为例子。在此情况下, 源极线的数目为 2n+1, 源极线从左侧开始被标记为 S1 至 S(2n+1)。
     左起第一至第 n 源极线 S1 至 Sn 分别对应于左侧驱动装置 1a 的切换部分 12 的输 出端 O1 至 On, 并按照源极线序列的次序连接到输出端 O1 至 On。左起第 n+1 源极线 Sn+1 连接 到左侧切换部分 12 的最右侧输出端 On+1 和右侧切换部分的最左侧输出端 O1。具体地, 如图 22 所示, 左起第 n+1 源极线 Sn+1 从左起具有分支部分 41 和 42。分支部分 41 连接到左侧切 换部分 12 的最右侧输出端 On+1, 且分支部分 42 连接到右侧切换部分的最左侧输出端 O1。
     左起第 n+2 及后续源极线 Sn+2 至 S(2n+1) 分别对应于右侧驱动装置 1b 的切换部分 12 的输出端 O2 至 On+1, 并按照源极线序列的次序连接到输出端 O2 至 On+1。
     由此, 当两个或更多个切换部分 12 并排存在时, 左侧切换部分 12 的最右侧输出端 On+1 和右侧切换部分的最左侧输出端 O1 连接到同一源极线, 并且每个其他输出端按照源极 线序列的次序连接到一条源极线。
     在图 22 中, 为了描述的目的, 连接到两个切换部分 12 的源极线 Sn+1 由比其他源极 线更粗的线条表示, 但所有源极线 S1 至 S(2n+1) 具有相同的布线尺寸。
     另外, 对每个像素电极 21 提供有源元件 22, 并且每个像素电极 21 通过有源元件 22 连接到源极线。奇数像素电极 21 连接到左手边源极线, 且偶数像素电极 21 连接到右手 边源极线。在这一点上, 液晶显示面板 2b 和第一实施例相同。另外, 类似于第一实施例, 采 用有源元件 22 是 TFT 的情况作为例子。
     控制部分 3 将控制信号 POL1、 SCLK 和 STB 输入到每个电势设置部分 11。除了控制 信号被同时输出到两个或更多个电势设置部分 11 外, POL1、 SCLK 和 STB 的输出模式与第一 实施例中相同。
     此外, 控制部分 3 同时向各个切换部分 12 输出 POL2。除了 POL2 被同时输出到两 个或更多个切换部分 12 外, POL2 的输出模式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
     接着, 将描述操作。首先, 将描述如下帧, 其中控制部分 3 在选择奇数行时将 POL1 设置为高电平, 并在选择偶数行时将 POL1 设置为低电平。
     在选择奇数行时, 控制部分 3 将要输出到每个电势设置部分 11 的 POL1 设置为高电 平。因而, 每个电势设置部分 11 从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 D1、 D3、 D5... 输出高于 VCOM 的电势, 并从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 D2、 D4、 D6... 输出低于 VCOM 的电势。此时, 控制部分 3 将要输出到 每个切换部分 12 的 POL2 设置为高电平。由此, 如图 22 所示, 每个切换部分 12 的输入端 I1 至 In 与输出端 O1 至 On 电导通。
     结果, 左起奇数源极线 S1、 S3、 S5... 变为高于 VCOM 的电势, 并且左起偶数源极线 S2、 S4、 S6... 变为低于 VCOM 的电势。这样, 所选行 ( 奇数行 ) 中每个像素电极 21 被设置为等于 左手边源极线的电势。
     在选择偶数行时, 控制部分 3 将要输出到每个电势设置部分 11 的 POL1 设置为低电 平。因而, 每个电势设置部分 11 从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 D1、 D3、 D5... 输出低于 VCOM 的电势, 并从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 D2、 D4、 D6... 输出高于 VCOM 的电势。此时, 控制部分 3 将要输出到 每个切换部分 12 的 POL2 设置为低电平。此时的每个切换部分 12 的状态如图 23 所示。因 为 POL2 处于低电平, 所以如图 23 所示, 每个切换部分 12 的输入端 I1 至 In 与输出端 O2 至 On+1 电导通。
     结果, 左起奇数源极线 S1、 S3、 S5... 变为高于 VCOM 的电势, 并且左起偶数源极线 S2、 S4、 S6... 变为低于 VCOM 的电势。这样, 所选行 ( 偶数行 ) 中每个像素电极 21 被设置为等于 右手边源极线的电势。
     因而, 在该帧中, 左起奇数源极线被维持为高于 VCOM 的电势, 且左起偶数源极线被 维持为低于 VCOM 的电势。该帧中每个像素的极性与图 11 所示的相同。
     接着, 将描述如下帧, 其中控制部分 3 在选择奇数行时将 POL1 设置为低电平, 并在 选择偶数行时将 POL1 设置为高电平。
     在选择奇数行时, 控制部分 3 将要输出到每个电势设置部分 11 的 POL1 设置为低电 平。因而, 每个电势设置部分 11 从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 D1、 D3、 D5... 输出低于 VCOM 的电势, 并从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 D2、 D4、 D6... 输出高于 VCOM 的电势。此时, 控制部分 3 将要输出到 每个切换部分 12 的 POL2 设置为高电平。由此, 如图 22 所示, 每个切换部分 12 的输入端 I1 至 In 与输出端 O1 至 On 电导通。
     结果, 左起奇数源极线 S1、 S3、 S5... 变为低于 VCOM 的电势, 并且左起偶数源极线 S2、 S4、 S6... 变为高于 VCOM 的电势。这样, 所选行 ( 偶数行 ) 中每个像素电极 21 被设置为等于 左手边源极线的电势。
     在选择偶数行时, 控制部分 3 将要输出到每个电势设置部分 11 的 POL1 设置为高电 平。因而, 每个电势设置部分 11 从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 D1、 D3、 D5... 输出高于 VCOM 的电势, 并从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 D2、 D4、 D6... 输出低于 VCOM 的电势。此时, 控制部分 3 将要输出到 每个切换部分 12 的 POL2 设置为低电平。因为 POL2 处于低电平, 所以如图 23 所示, 每个切 换部分 12 的输入端 I1 至 In 与输出端 O2 至 On+1 电导通。
     结果, 左起奇数源极线 S3、 S5... 变为低于 VCOM 的电势, 并且左起偶数源极线 S2、 S4、 S6... 变为高于 VCOM 的电势。这样, 所选行 ( 偶数行 ) 中每个像素电极 21 被设置为等于右 手边源极线的电势。因而, 在该帧中, 左起奇数源极线被维持为低于 VCOM 的电势, 且左起偶数源极线被 维持为高于 VCOM 的电势。该帧中每个像素的极性与图 15 所示的相同。
     在第三实施例中, 每个驱动装置 1a 和 1b 的操作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 并且每条 源极线在一帧中被维持为高于 VCOM 的电势或低于 VCOM 的电势。 由此, 第三实施例具有类似于 第一实施例的效果。
     第二实施例可应用于第三实施例。换言之, 可配置使得像素电极 21 的连续行被组 合为使得奇数群组的每行中的像素电极连接到左手边源极线, 而偶数群组的每行中的像素 电极连接到右手边源极线。在此情况下, 控制部分 3 可按照第二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输出 POL1 和 POL2。
     第四实施例
     图 24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例子的示例图。与第一实 施例相同的组件将被赋予与图 1 中相同的附图标记, 以省略其详细描述。
     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驱动装置 1、 液晶显示面板 2c、 控制部分 3 和电源 部分 4。驱动装置 1 包括电势设置部分 11 和切换部分 12。控制部分 3、 电源部分 4 和驱动 装置 1( 电势设置部分 11 和切换部分 12) 的操作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
     液晶显示面板 2c 具有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面板 2 相同的结构, 但红色像素 (R)、 绿色像素 (G) 和蓝色像素 (B) 的排列不同于第一实施例。
     与第一实施例相比, 第一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面板 2 使得任一行中放置 R、 G、 B的 方式相同, 并且如果关注每列像素, 则以列为单位排布相同的颜色像素 ( 见图 1)。
     另一方面, 在第四实施例中, 在连续三行之间 R、 G、 B 的排列不同。在图 24 的例 子中, 在第 3k+1 行中从左起按照 R、 G、 B、 R、 G、 B... 的次序放置像素。在第 3k+2 行中从左 起按照 G、 B、 R、 G、 B、 R... 的次序放置像素。然后, 在第 3k 行中, 从左起按照 B、 R、 G、 B、 R、 G... 的次序放置像素。这里, k 是等于或大于零的整数。结果, 像素 R、 G 和 B 分别存在于每 一列中。在其他方面, 液晶显示面板 2c 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 2 相同。
     当图像数据被输入到驱动装置 1 的电势设置部分 11 时, 可根据液晶显示面板 2c 的 RGB 排列而输入图像数据。 例如, 可按照从最左侧 R 像素上的数据到左起第二个 G 像素上的 数据、 左起第三个 B 像素上的数据 ... 的次序, 输入一行的数据作为第一行中的数据。作为 第二行的数据, 可按照从最左侧 G 像素上的数据到左起第二个 B 像素上的数据、 左起第三个 R 像素上的数据 ... 的次序, 输入一行的数据。另外, 作为第三行的数据, 可按照从最左侧 B 像素上的数据到左起第二个 R 像素上的数据、 左起第三个 G 像素上的数据 ... 的次序, 输入 一行的数据。
     注意, 电势设置部分 11 捕捉要输入的一行的数据的操作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换 言之, 仅仅必须准备和向驱动装置 1 输入对应于液晶显示面板 2c 的排列的图像数据。控制 部分 3、 驱动部分 1 和电源部分 4 的操作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
     因为第四实施例仅仅在液晶显示面板上的 RGB 排列方面与第一实施例有所不同, 所以第四实施例具有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效果。注意, 液晶显示面板 2c 上的 R、 G 和 B 的排 列不限于图 24 所示的排列, 并且可采用任何其他排列。
     第五实施例
     图 25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例子的示例图。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组件将被赋予与图 1 中相同的附图标记, 以省略其详细描述。
     第五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驱动装置 1、 液晶显示面板 2d、 控制部分 3 和电源 部分 4。驱动装置 1 包括电势设置部分 11 和切换部分 12。控制部分 3、 电源部分 4 和驱动 装置 1( 电势设置部分 11 和切换部分 12) 的操作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
     液晶显示面板 2d 具有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面板 2 相同的结构, 但红色像素 (R)、 绿色像素 (G) 和蓝色像素 (B) 的排列不同于第一实施例。
     第五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 2d 使得一行的像素具有相同的颜色。在图 25 所示的 例子中, R 像素排成第 3k+1 行。在第 3k+2 行中, G 像素排成一行。然后, 在第 3k+3 行中, B 像素排成一行。这里, k 是等于或大于零的整数。在其他方面, 液晶显示面板 2d 与第一实施 例的液晶显示面板 2 相同。
     当图像数据被输入到驱动装置 1 的电势设置部分 11 时, 可根据液晶显示面板 2d 的 RGB 排列而输入图像数据。例如, 可按照从最左侧 R 像素上的数据到左起第二个 R 像素上 的数据、 ... 的次序, 输入一行的数据作为第一行中的数据。作为第二行的数据, 可按照从 最左侧 G 像素上的数据到第二个 G 像素上的数据、 ... 的次序, 输入一行的数据。另外, 作 为第三行的数据, 可按照从最左侧 B 像素上的数据到左起第二个 B 像素上的数据、 ... 的次 序, 输入一行的数据。
     注意, 电势设置部分 11 捕捉要输入的一行的数据的操作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换 言之, 仅仅必须准备和向驱动装置 1 输入对应于液晶显示面板 2d 的排列的图像数据。控制 部分 3、 驱动部分 1 和电源部分 4 自身的操作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
     因为第五实施例仅仅在液晶显示面板上的 RGB 排列方面与第一实施例有所不同, 所以第四实施例具有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效果。注意, 液晶显示面板 2d 上的 R、 G 和 B 的排 列不限于图 25 所示的排列, 并且可采用任何其他排列。
     另外, 在第五实施例中, 如果 R、 G 和 B 像素的数目被设置为与第一实施例中相等, 则可减少源极线和栅极线的总数。图 26 是示出第五实施例和第一实施例在源极线和栅极 线的总数方面的比较的例子的示例图。图 26(a) 例示了第一实施例中所示的 RGB 排列的例 子, 而图 26(b) 例示了第五实施例中所示的 RGB 排列的例子。在两种情况下, R、 G 和 B 像素 的数目相同, 但图 26(b) 所示的情况下源极线和栅极线的总数更少。由此, 第五实施例具有 能够减少线数的优点。
     另外, 第二实施例或第三实施例可应用于第四实施例和第五实施例。
     在前述第一至第五实施例的每个中, 已经描述了电势设置部分 11 响应于 SCLK 按 照从最左侧像素上的数据开始的次序捕捉一行的图像数据的情况, 但是捕捉像素数据的次 序不限于此次序。在每个实施例中, 电势设置部分 11 可按照从最右侧像素上的数据开始的 次序捕捉一行的图像数据。该情况甚至也具有类似于每个实施例的效果。
     另外, 在前述实施例的每个中, 优选的是, 在电势设置部分 11 在垂直消隐间隔期 间将每个电势输出端 D1 至 Dn 的输出电势一次性设置为最大电势 ( 上面例子中的 V0) 和最 小电势 ( 上面例子中的 V17) 之间的电势之后, 开始下一帧中电势的输出。特别优选的是, 电势设置部分 11 应在垂直消隐间隔期间将每个电势输出端 D1 至 Dn 的电势设置为 VCOM( = (V0+V17)/2)。由此, 如果在垂直消隐间隔期间设置了电势, 则可减少电源部分 4 上的负载。
     为了将每个电势输出端 D1 至 Dn 的输出电势一次性设置为最大电势和最小电势之间的电势, 例如, 电势设置部分 11 可在一对相邻的两个输出端之间短路。例如, 每对 ( 如一 对 D1 和 D2、 一对 D3 和 D4...) 中的电势输出端可短路。
     注意, 垂直消隐间隔是完成最后一行的选择直到下次开始第一行的选择的时段, 即, 从帧到帧的间隔。
     另外, 在上述实施例的每个中, 示出了液晶显示面板具有 R、 G 和 B 像素以提供彩色 显示的情况, 但是液晶显示面板可以是具有黑白像素而非 R、 G 和 B 像素的黑白液晶显示面 板。
     在上述实施例的每个中, 公开了用于包括电势设置部分 11 和切换部分 12 的液晶 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
     在上述实施例的每个中, 可在驱动装置 1 中提供控制部分 3 或控制部分 3a。换言 之, 驱动部分 1 可包括控制部分 3 或控制部分 3a。
     在前述实施例的每个中, 切换部分 12 可提供在液晶显示面板 2、 2a、 2b、 2c 或 2d 上, 而非提供在驱动装置 1 中。在此情况下, 驱动装置 1 仅仅必须包括电势设置部分 11。另外, 在上述实施例的每个中, 电势设置部分 11 或控制部分 3 可以是 TAB 衬底或 COG( 玻璃上芯 片 ), 或由多晶硅等形成。
     第六实施例
     在以下实施例的每个中, 将描述在电势设置部分中包括切换器的情况。图 27 是示 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例子的示例图。在图 17 所示的例子中, 液晶显 示面板的结构与第三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面板 2b 相同, 且两个驱动装置连接到液晶显示面 板 2b。每个驱动装置包括移位寄存器 31、 第一锁存部分 32、 第二锁存部分 33、 切换部分 34、 电平移位器 35、 DA 转换器 36 和电压跟随器 37。这些组件 31 至 37 的组合充当电势设置部 分。
     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栅极驱动器 ( 未示出 )。因为到栅极 驱动器的控制信号的输入模式和栅极驱动器的操作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 所以将省略其重 复描述。这对于下面的第七和后续实施例也是如此。
     液晶显示面板 2b 包括 2m 列像素电极, 并且在列之间, 左手边 m 列由第一驱动装置 驱动, 右手边 m 列由第二驱动装置驱动。假设 m 是 3 的倍数。类似于第三实施例, 液晶显示 面板 2b 包括在数目上比像素电极的列数多 1 的源极线 S1 至 S2m+1。左起第 m+1 源极线 Sm+1 与 图 27 中所示的两个电压跟随器的连接模式与第三实施例中中间源极线与两个切换器的连 接模式相同 ( 见图 23)。换言之, 线 Sm+1 具有两个分支部分, 并且左侧分支部分连接到左侧 电压跟随器 37 的最右侧电势输出端 Vm+1。右侧分支部分连接到右侧电压跟随器 37 的最左 侧电势输出端 V1。假设左起第 m+1 源极线 Sm+1 是奇数源极线, 即, m+1 是奇数。
     SCLK、 STH 和 STB 从控制部分 ( 图 27 中未示出 ) 输入到移位寄存器 31。移位寄存 器 31 包括 m/3 个信号输出端 C1 至 Cm/3。在每次输入 SCLK 时, 移位寄存器 31 将数据读取指 令信号从一个信号输入端输出到第一锁存部分 32 的信号输入端。移位寄存器 31 按照信号 输出端 C1、 C2、 ...Cm/3 的次序输出数据读取指令信号。控制信号 STH 是指示移位寄存器 31 开始捕捉一条线的数据的指令。例如, 当指示移位寄存器 31 开始从信号输出端 C1 输出时, 控制部分将 STH 设置为高电平, 并且在其他时段期间, 控制部分将 STH 设置为低电平。当输 入 SCLK 同时 STH 处于高电平时, 移位寄存器 31 从信号输出端 C1 输出数据读取指令信号。此后, 移位寄存器 31 可在每次输入 SCLK 时顺序地切换到下一信号输出端。
     第一驱动装置包括分别用于 R、 G 和 B 作为第一锁存部分 32 的第一锁存部分 32。 用于 R、 G 和 B 的每个第一锁存部分 32 具有信号输入端信号 L1 至 Lm/3, 分别对应于信号输出 端 C1 至 Cm/3。移位寄存器 31 的任意信号输出端 Ci 连接到用于 R、 G 和 B 的每个第一锁存部 分 32 的信号输入端 Li。由此, 移位寄存器 31 同时将数据读取指令信号从信号输出端 Ci 分 别输出到用于 R、 G 和 B 的第一锁存部分 32 的信号输入端 Li。
     当数据读取指令信号从信号输入端 Li 输入时, 用于 R 的第一锁存部分 32 捕捉一条 线上的第 i 个 R 数据。类似地, 当数据读取指令信号从信号输入端 Li 输入时, 用于 G 的第 一锁存部分 32 捕捉一条线上的第 i 个 G 数据。当数据读取指令信号从信号输入端 Li 输入 时, 用于 B 的第一锁存部分 32 捕捉一条线上的第 i 个 B 数据。如上所述, 因为数据读取指 令信号分别同时输入用于 R、 G 和 B 的第一锁存部分 32 的信号输入端 Li, 所以每个 R、 G和B 数据被并行读取到第一锁存部分 32 中。每个第一锁存部分 32 分别按照次序保存所读取的 数据。这些数据是像素值, 每个都表示一条线中每个像素的半色调级。
     用于 R、 G 和 B 的第一锁存部分 32 可按集成方式构成, 以沿着一条线的各个 R、 G和 B 数据的次序捕捉数据。 另外, SCLK 从控制部分输入到移位寄存器 31 以提供在 STB 的一个周期内从信号 输出端 C1 至 Cm/3 输出的信号。由此, 在 STB 的一个周期期间, 分别在第一锁存部分 32 中保 存一条线的 R 数据、 G 数据和 B 数据。一条线的这些 R 数据、 G 数据和 B 数据被一起读取到 第二锁存部分 33 中。
     一条线的每个 R 数据、 G 数据和 B 数据分别是 m/3 条数据。每个第一锁存部分 32 具有 m/3 个输出端 L’ 作为用于该 m/3 条数据的输出的端子。 1 至 L’ m/3,
     另外, 一个驱动装置包括用于 R、 G 和 B 作为第二锁存部分 33 的第二锁存部分 33。 每个第二锁存部分 33R、 G、 B 包括分别对应于第一锁存器部分 32 的输出端 L’ 1 至 L’ m/3 的数 据读取端。下文中, 用于 R 的第二锁存部分 33 的数据读取端被标记为 R1 至 Rm/3。类似地, 用于 G 和 B 的数据读取端分别被标记为 G1 至 Gm/3 和 B1 至 Bm/3。
     另外, 用于 R 的第二锁存部分 33 包括对应于数据读取端 R1 至 Rm/3 的数据输出端 R’ 1 至 R’ m/3。用于 R 的第二锁存部分 33 从数据输出端 R’ i 输出从任意数据读取端 Ri 读取 的数据。这对于用于 G 和 B 的第二锁存部分 33 也是同样的。
     每个第二锁存部分 33 从第一锁存部分 32 读取数据和输出数据的定时由 STB 确 定。例如, 用于 R 的第二锁存部分 33 可在每个 STB 周期中按预定定时 ( 例如, 在 STB 的下 并从每个数据输出端 R1 至 Rm/3 输出数据。 降沿等 ) 一起读取一条线的 R 数据 (m/3 条数据 ), 这对于用于 G 和 B 的第二锁存部分 33 也是同样的。控制部分将 STB 输出到移位寄存器 31、 每个第二锁存部分 33 和 DA 转换器 36。
     用于 R、 G 和 B 的第二锁存部分 33 可按集成方式构成, 以沿着一条线的各个 R、 G和 B 数据的次序捕捉数据。
     切换部分 34 具有与第一实施例中切换器 12 相同的结构。在图 27 的例子中, 切换 部分 34 包括 m 个输入端 I1 至 Im 和 m+1 个输出端 O1 至 Om+1。POL2 输入到切换部分 34。因
     为切换部分 34 根据输入的 POL2 的电平 ( 高电平或低电平 ) 的操作与第一实施例中切换器 12 的相同, 因此将省略其重复的描述。POL2 可以由控制部分生成并输入到切换部分 34。可替换地, 如作为第一实施例的 变型而描述的, 驱动装置的电势设置部分可生成 POL2。 例如, 用于生成 POL2 的部件可被提供 在电势设置部分中。在此情况下, 控制部分输出 STV 以向驱动装置通知帧的开始时间。在 任一情况下, 生成 POL2 以在每帧中第一行的选择时段期间变为高电平。
     用于 R 的第二锁存部分 33 的第 i 数据输出端 Ri 连接到切换部分 34 的输入端 I3·i-2。 用于 G 的第二锁存部分 33 的第 i 数据输出端 Gi 连接到切换部分 34 的输入端 I3·i-1。用 于 B 的第二锁存部分 33 的第 i 数据输出端 Bi 连接到切换部分 34 的输入端 I3·i。由此, 当 POL2 处于高电平时, 切换部分 34 按照以下顺序从输出端 O1 至 Om 输出各个数据 : R、 G、 B、 R、 G、 B、 ...。另一方面, 当 POL2 处于低电平时, 切换部分 34 按照以下顺序从输出端 O2 至 Om+1 输出各个数据 : R、 G、 B、 R、 G、 B、 ...。
     电平移位器 35 具有 m+1 个数据输入端 U1 至 Um+1 和 m+1 个数据输出端 U’ 1 至 U’ m+1。 每个数据输入端 U1 至 Um+1 按照一一对应关系连接到切换部分 34 的每个输出端 O1 至 Om+1。 电平移位器 35 移位输入到每个数据输入端 U1 至 Um+1 的数据的电平, 并从 U’ 1 至 U’ m+1 输出 经过电平移位后的数据。例如, 当第二锁存部分 33 的输出数据在低电压系统 ( 例如 3V 系 统 ) 中时, 电平移位器 35 将通过切换部分 34 输入的数据移位到高电压系统 ( 例如, 15V 系 统 ), 并分别从数据输出端输出数据。
     DA 转换器 36 具有 m+1 个数据输入端 T1 至 Tm+1 和 m+1 个电势输出端 T’ 1 至 T’ m+1。 每个数据输入端 T1 至 Tm+1 按照一一对应关系连接到电平移位器 35 的数据输出端 U’ 1 至 U’ 并从每个 m+1。DA 转换器 36 将从每个数据输入端 T1 至 Tm+1 输入的数据转换为模拟电压, 电势输出端 T’ V0-V8 和 V9-V17 的每个电压从电源 ( 图 27 中 1 至 T’ m+1 输出模拟电压。另外, 未示出 ) 提供给 DA 转换器 36, 且 DA 转换器 36 划分电压以生成具有 64 级半色调之一的电 势。DA 转换器 36 输出对应于经过分压的数据的电势, 作为模拟转换后的电势。换言之, DA 转换器 36 将从每个第二锁存器 33 输出且根据每个 R、 G 和 B 数据的值经过电平移位的数 据转换为具有 64 级半色调的电势中的任一个, 并输出转换后的电势。这里, 采用图像灰度 (gradation) 为 64 级的情况作为例子, 但是提供给 DA 转换器 36 的电压种类不限于 V0 至 V17, 并且图像灰度不限于 64 级。这对于其他实施例也是一样。
     POL1 从控制部分输入到 DA 转换器 36。DA 转换器 36 根据 POL1 处于高电平还是低 电平, 在高于 VCOM 的电势和低于 VCOM 的电势之间切换每个电势输出端 T’ 1 至 T’ m+1 的输出电 势。具体地, 当 POL1 处于高电平时, DA 转换器 36 将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 T’ T’ 1、 3... 的输 出电势设置为高于 VCOM 的电势, 并且将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 T’ T’ 2、 4... 的输出电势设置 为低于 VCOM 的电势。另一方面, 当 POL1 处于低电平时, DA 转换器 36 将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 T’ T’ 并且将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 T’ T’ 1、 3... 的输出电势设置为低于 VCOM 的电势, 2、 4... 的 输出电势设置为高于 VCOM 的电势。
     换言之, 当 POL1 处于高电平时, 从每个奇数电势输出端 T’ T’ 1、 3... 输出电势 V0-V8 等中的任一个, 并且从每个偶数电势输出端 T’ T’ 2、 4... 输出电势 V9-V17 等中的任一个。另 一方面, 当 POL1 处于低电平时, 从每个奇数电势输出端 T’ T’ 1、 3... 输出电势 V9-V17 等中的 任一个, 并且从每个偶数电势输出端 T’ T’ 2、 4... 输出电势 V0-V8 等中的任一个。
     在本实施例中, 控制部分在逐帧的基础上在高电平和低电平之间交替切换 POL1。 结果, DA 转换器 36 中每个电势输出端的输出电势在一帧期间被维持为高于 VCOM 的电势或低于 VCOM 的电势。因而, 每条源极线的电势在一帧期间也被维持为高于 VCOM 的电势或低于 VCOM 的电势。
     注意 POL1 可被输入到第二锁存部分 33。然而, 在这样的情况下, 第二锁存部分 33 的操作不受 POL1 影响。
     电压跟随器 37 具有对应于 DA 转换器 36 的电势输出端 T’ 1 至 T’ m+1 的电势输入 端 ( 图 27 中未示出 ), 以及每个输出与输入到电压跟随器 37 的每个电势输入端的电势相等 的电势的电势输出端 V1 至 Vm+1。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 V1、 V3... 连接到左起奇数源极线 S1、 S3...。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 V2、 V4... 连接到左起偶数源极线 S2、 S4...。注意, 具有分支部 分的源极线 Sm+1 是奇数源极线。
     接着, 将描述操作。
     图 28 是示出第六实施例中 POL1 和 POL2 的变化的例子的示例图。在逐帧的基础上 交替切换 POL1 的电平。 另外, POL2 在开始一帧时为高电平, 此后, 它在每个 STB 周期 ( 即, 每 行的每个选择时段 ) 中切换。下文中, POL1 和 POL2 两者均处于高电平的时段被标记为 “A” 。 POL1 处于高电平而 POL2 处于低电平的时段被标记为 “B” 。POL1 处于低电平而 POL2 处于高 电平的时段被标记为 “C” 。POL1 和 POL2 两者均处于低电平的时段被标记为 “D” 。
     首先, 将描述 POL1 处于高电平的帧。在该帧中, 在 POL2 处于高电平的时段 A 期间 ( 例如, 在第一行的选择时段期间 ), 切换部分 34 的任意输入端 1i 连接到输出端 Oi。因而, 切换部分 34 按照以下顺序从输出端 O1 至 Om 输出每个数据 : R、 G、 B、 R、 G、 B、 ...。该数据是 分别根据一条线的 R 数据、 G 数据和 B 数据从每个锁存部分 33 输出的数据。下面通过示例 的方式, 采用第一行的选择时段描述时段 A 期间的操作。
     电平移位器 35 在数据输入端 U1 至 Um 接收从切换部分 34 的输出端 O1 至 Om 输出的 每个数据。然后, 电平移位器 35 分别移位在数据输入端 U1 至 Um 接收的每个数据的电平, 并 将数据输入到 DA 转换器 36 的数据输入端 T1 至 Tm。
     因为 POL1 处于高电平, 所以 DA 转换器 36 将输入到左起每个奇数数据输入端 T1、 T3... 的数据分别转换为高于 VCOM 的模拟电压 (V0-V8 等 ), 并从左起每个奇数电势输出端 T’ T’ DA 转换器 36 将输入到左起每个偶数数据输入端 T2、 1、 3... 输出模拟电压。另外, T4... 的数据分别转换为低于 VCOM 的模拟电压 (V9-V17 等 ), 并从左起每个偶数电势输出端 T’ T’ 2、 4... 输出模拟电压。电压跟随器 37 分别从电势输出端 V1 至 Vm 输出从 T’ 1 至 T’ m 输出的电势。
     因为输出端 Om+1 不连接到切换部分 34 中的输入端 Im, 所以从每个电压跟随器 37 中 的 Vm+1 没有显著的输出。
     在第一行的选择时段期间, 第一行中每个像素电极被设置为与被布置在像素电极 左侧的源极线的电势相等的电势。结果, 第一行中每个像素的极性为按照如图 27 所示从左 边开始的次序的正、 负、 正、 负 ...。
     另外, 在 POL1 处于高电平的帧中 POL2 变为电平的时段 B( 例如, 第二行的选择时 段 ) 期间, 切换部分 34 的任意输入端 Ii 连接到输出端 Oi+1。因而, 切换部分 34 按照以下顺 序从输出端 O2 至 Om+1 输出每个数据 : R、 G、 B、 R、 G、 B、 ...。该数据是分别根据一条线的 R 数 据、 G 数据和 B 数据从每个锁存部分 33 输出的数据。下面通过示例的方式, 采用第二行的 选择时段描述时段 B 期间的操作。电平移位器 35 在数据输入端 U2 至 Um+1 接收从切换部分 34 的输出端 O2 至 Om+1 输 出的每个数据。然后, 电平移位器 35 分别移位在数据输入端 U2 至 Um+1 接收的每个数据的电 平, 并将数据输入到 DA 转换器 36 的数据输入端 T2 至 Tm+1。
     因为 POL1 处于高电平, 所以 DA 转换器 36 将输入到左起每个偶数数据输入端 T2、 T4... 的数据分别转换为低于 VCOM 的模拟电压 (V9-V17 等 ), 并从左起每个偶数电势输出端 T’ T’ DA 转换器 36 将输入到左起每个奇数数据输入端 T1、 2、 4... 输出模拟电压。另外, T3... 的数据分别转换为高于 VCOM 的模拟电压 (V0-V8 等 ), 并从左起每个奇数电势输出端 T’ T’ 1、 3... 输出模拟电压。电压跟随器 37 分别从电势输出端 V2 至 Vm+1 输出从 T’ 2 至 T’ m+1 输出的电势。
     因为输出端 O1 不连接到切换部分 34 中的输入端 I1, 所以从每个电压跟随器 37 中 的 V1 没有显著的输出。
     在第二行的选择时段期间, 第二行中每个像素电极被设置为与被布置在像素电极 右侧的源极线的电势相等的电势。结果, 第二行中每个像素的极性为按照如图 27 所示从左 边开始的次序的负、 正、 负、 正 ...。
     此后, 在该帧中重复时段 A 和 B 的操作。 结果, 该帧中每个像素的极性状态如图 11 所示。
     接着, 将描述 POL1 处于低电平的帧。在该帧中, 在 POL2 处于高电平的时段 C 期间 ( 例如, 在第一行的选择时段期间 ) 切换部分 34 和电平移位器 35 的操作与时段 A 相同。下 面通过示例的方式, 采用第一行的选择时段描述时段 C 期间的操作。
     因为 POL1 在时段 C 期间处于低电平, 所以 DA 转换器 36 将输入到左起每个奇数数 据输入端 T1、 T3... 的数据分别转换为低于 VCOM 的模拟电压 (V9-V17 等 ), 并从左起每个奇数 电势输出端 T’ T’ DA 转换器 36 将输入到左起每个偶数数据输 1、 3... 输出模拟电压。另外, 入端 T2、 T4... 的数据分别转换为高于 VCOM 的模拟电压 (V0-V8 等 ), 并从左起每个偶数电势 输出端 T’ T’ 2、 4... 输出模拟电压。电压跟随器 37 分别从电势输出端 V1 至 Vm 输出从 T’ 1 至 T’ 在时段 C 期间从每个电压跟随器 37 中的 Vm+1 没有显著的输出。 m 输出的电势。注意, 这与时段 A 相同。这里, High-z 可被设置为非显著输出。
     在第一行的选择时段期间, 第一行中每个像素电极被设置为与被布置在像素电极 左侧的源极线的电势相等的电势。结果, 第一行中每个像素的极性为按照从左边开始的次 序的正、 负、 正、 负 ...。
     另外, 在 POL1 处于低电平的帧中 POL2 变为低电平的时段 D( 例如, 第二行的选择时 段 ) 期间, 切换部分 34 和电平移位器 35 的操作与时段 B 相同。下面通过示例的方式, 采用 第二行的选择时段描述时段 D 期间的操作。
     因为 POL1 在时段 D 期间处于低电平, 所以 DA 转换器 36 将输入到左起每个偶数数 据输入端 T2、 T4... 的数据分别转换为高于 VCOM 的模拟电压 (V0-V8 等 ), 并从左起每个偶数 电势输出端 T’ T’ DA 转换器 36 将输入到左起每个奇数数据输 2、 4... 输出模拟电压。另外, 入端 T3、 T5... 的数据分别转换为低于 VCOM 的模拟电压 (V9-V17 等 ), 并从左起每个奇数电势 输出端 T’ T’ 3、 5... 输出模拟电压。电压跟随器 37 分别从电势输出端 V2 至 Vm+1 输出从 T’ 2 至 T’ 在时段 D 期间从每个电压跟随器 37 中的 V1 没有显著的输出。 m+1 输出的电势。注意, 这与时段 B 相同。这里, High-z 可被设置为非显著输出。在第二行的选择时段期间, 第二行中每个像素电极被设置为与被布置在像素电极 右侧的源极线的电势相等的电势。 结果, 第二行中每个像素的极性为按照从左边开始的正、 负、 正、 负 ...。
     此后, 在该帧中重复时段 C 和 D 的操作。 结果, 该帧中每个像素的极性状态如图 15 所示。
     在第六实施例中, 对应于每个像素的数据的电势也可输出到每条源极线, 而不改 变并行输入的一行的 R、 G 和 B 数据的序列。在其他方面, 第六实施例具有类似于第一实施 例、 第三实施例等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 因为切换部分 34 在电压跟随器 36 的上游侧提供, 所以不会限制 POL2 的电平必须在电势设置部分的输出处于高阻抗状态的同时切换。这对于第七和后续 实施例也是一样。下面给出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之间的连接模式的简要描述。当 POL2 相对于切换部分 34 处于高电平时, 开关扳至左侧 ( 由图 27 中的实线所示 ), 从而开关 连接到输出端 O1 至 Om 而不连接到 Om+1。然而, 第一驱动装置的电压跟随器 37 的最右侧电势 输出端 Vm+1 与第二驱动装置的电压跟随器 37 的最左侧电势输出端 V1 短路。 为了解决此时对 Vm+1 和 V1 之间的电势竞争, 与 POL2 的极性改变同步地使得 Vm+1 或 V1 进入高阻抗状态。例如, 当 POL2 处于高电平时, Vm+1 被设置为 High-z, 而当 POL2 处于低电平时, V1 被设置为 High-z。 这对于第七至第十实施例也是一样。
     接着, 将描述第六实施例的变型。
     类似于第三实施例, 图 27 例示了两个或更多个驱动装置连接到液晶显示面板 2b 的情况, 但连接到液晶面板的驱动装置的数目可以是一个。 在此情况下, 液晶显示面板的结 构可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 2 的结构 ( 见图 1)。这样, 液晶显示面板和电压跟 随器 37 之间的连接模式可以被设置为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 2 和切换器 12 之 间的连接模式 ( 见图 1)。
     另外, 类似于第二实施例, 可组合两个或更多条连续栅极线。在此情况下, 液晶面 板的结构可类似于第二实施例中液晶面板 2a 的结构 ( 见图 17)。 在此情况下, 控制部分 ( 或 电势设置部分 ) 可在逐一选择奇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期间将 POL2 设置为高电平, 并在 逐一选择偶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期间将 POL2 设置为低电平。在此情况下, 图 28 所示 的时段 A、 B、 C 和 D 分别变为两个或更多行的选择时段, 但每个时段 A、 B、 C 或 D 的操作与上 述操作相同。
     第七实施例
     图 29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例子的示例图。与第六实 施例中相同的组件将被赋予与图 27 中相同的附图标记, 以省略其详细描述。而且, 图 29 所 示的是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类似于第三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面板 2b 的情况。这样, 例示了 两个驱动装置连接到液晶显示面板 2b 的情况。每个驱动装置包括移位寄存器 31、 第一锁 存部分 32、 第二锁存部分 33、 电平移位器 45、 切换部分 34、 DA 转换器 36 和电压跟随器 37。 这些组件 31、 32、 33、 45、 34、 36 和 37 的组合充当电势设置部分。
     液晶面板 2b 与第六实施例中相同。
     除了第二锁存部分 33 连接到电平移位器 45 之外, 移位寄存器 31、 第一锁存部分 32 和第二锁存部分 33 也与第六实施例相同。在本实施例中, 一个驱动装置包括用于 R、 G 和 B 作为电平移位器 45 的电平移位器 45。用于 R、 G 和 B 的每个电平移位器 45 分别具有 m/3 个数据输入端和数据输出端。用于 R 的电平移位器 45 中包含的数据输入端被标记为 UR1 至 URm/3。用于 R 的电平移位器 45 中 包含的数据输出端被标记为 UR’ 用于 G 的电平移位器 45 中包含的数据 1 至 UR’ m/3。类似地, 输入端被标记为 UG1 至 UGm/3。用于 G 的电平移位器 45 中包含的数据输出端被标记为 UG’ 1 至 UG’ 用于 B 的电平移位器 45 中包含的数据输入端被标记为 UB1 至 UBm/3。用于 m/3。另外, B 的电平移位器 45 中包含的数据输出端被标记为 UB’ 1 至 UB’ m/3。
     用于 R 的电平移位器 45 中的每个数据输入端 UR1 至 URm/3 连接到用于 R 的第二锁 存部分 33 的每个数据输出端 R’ 用于 R 的电平移位器 45 移位输入到每个 1 至 R’ m/3。这样, 数据输入端 UR1 至 URm/3 的数据的电平, 并从每个数据输出端 UR’ 1 至 UR’ m/3 输出经过电平 移位的数据。
     用于 G 的电平移位器 45 中的每个数据输入端 UG1 至 UGm/3 连接到用于 G 的第二锁 存部分 33 的每个数据输出端 G’ 1 至 G’ m/3。用于 B 的电平移位器 45 中的每个数据输入端 UB1 至 UBm/3 连接到用于 B 的第二锁存部分 33 的每个数据输出端 B’ 1 至 B’ m/3。类似于用于 R 的电平移位器 45, 用于 G 和 B 的每个电平移位器 45 移位输入数据的电平, 并从每个数据 输出端输出经过电平移位的数据。
     用于 R、 G 和 B 的电平移位器 45 可按集成方式形成, 使得每个数据将沿着一行的各 个 R、 G 和 B 数据的序列输入。
     切换部分 34 的结构与第六实施例中的切换部分 34 相同, 除了以下几点 : 第七实施 例中用于 R 的电平移位器 45 中的第 i 数据输出端 UR’ i 连接到切换部分 34 的输入端 I3· i-2。 用于 G 的电平移位器 45 中的第 i 数据输出端 UG’ i 连接到切换部分 34 的输入端 I3· i-1。用 于 B 的电平移位器 45 中的第 i 数据输出端 UB’ i 连接到切换部分 34 的输入端 I3· i。由此, 当 POL2 处于高电平时, 切换部分 34 按照以下顺序从输出端 O1 至 Om 输出各个数据 ( 经过电 平移位的数据 ) : R、 G、 B、 R、 G、 B、 ...。另一方面, 当 POL2 处于低电平时, 切换部分 34 按照 以下顺序从输出端 O2 至 Om+1 输出各个数据 ( 经过电平移位的数据 ) : R、 G、 B、 R、 G、 B、 ...。
     DA 转换器 36 和电压跟随器 37 与第六实施例中相同, 除了 : DA 转换器 36 的每个数 据输入端 T1 至 Tm+1 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切换部分 34 的输出端 O1 至 Om+1。
     另外, 类似于第六实施例, 控制部分 ( 图 29 中未示出 ) 在逐帧的基础上在高电平 和低电平之间交替切换 POL1。
     对于 POL2, 类似于第六实施例, 控制部分可以生成和向切换部分 34 输入 POL2, 或者 POL2 可在驱动装置内部生成。在任一情况下, POL2 被生成以在每帧第一行的选择时段期间 变为高电平。这在第六实施例中也是相同的。
     控制部分生成的其他控制信号与第六实施例中相同。
     第七实施例中的结构与第六实施例的比较显示出在第七实施例中, 电平移位器 45 在切换部分 34 的上游提供, 并提供用于 R、 G 和 B 的电平移位器 45。每个电平移位器 4 与 切换器的每个输入端之间的连接模式如上已经所述的那样。
     根据这样的结构, 输入到 DA 转换器 36 的数据与第六实施例中相同。换言之, 当 POL2 处于高电平时, 经过电平移位的一条线的 R 数据、 G 数据和 B 数据被输入 DA 转换器 36 的数据输入端 T1 至 Tm。另一方面, 当 POL2 处于低电平时, 经过电平移位的一条线的 R 数据、G 数据和 B 数据被输入数据输入端 T2 至 Tm+1。
     输入到切换部分 34 的 POL2 的变化和输入到 DA 转换器 36 的 POL1 的变化与第六实 施例中相同 ( 见图 28)。另外, 图 28 中所示的每个时段 A 至 D 期间每个像素的极性状态与 第六实施例中相同。
     本实施例也具有类似于第六实施例的效果。
     第六实施例的变型也可应用于第七实施例。换言之, 图 29 中例示了两个或更多个 驱动装置连接到类似于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 2b 的情况, 但连接到液晶面板的驱动装 置的数目可以是一个。
     另外, 类似于第二实施例, 可组合两条或更多条连续栅极线。在此情况下, 液晶面 板的结构可类似于第二实施例中液晶面板 2a 的结构 ( 见图 17)。 在此情况下, 控制部分 ( 或 电势设置部分 ) 可在逐一选择奇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期间将 POL2 设置为高电平, 并在 逐一选择偶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期间将 POL2 设置为低电平。这些方面与第六实施例 的变型相同。
     第八实施例
     图 30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例子的示例图。与第六和 第七实施例中相同的组件将被赋予与图 27 或图 29 中相同的附图标记, 以省略其详细描述。 而且, 图 30 所示的是液晶显示面板具有与第三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面板 2b 相同的结构的 情况。这样, 例示了两个驱动装置连接到液晶显示面板 2b 的情况。每个驱动装置包括移位 寄存器 31、 第一锁存部分 32、 第二锁存部分 33、 电平移位器 45、 DA 转换器 46、 切换部分 34 和电压跟随器 37。这些组件 31、 32、 33、 45、 46、 34 和 37 的组合充当电势设置部分。
     液晶面板 2b 具有与第六实施例中相同的结构。
     移位寄存器 31、 第一锁存部分 32 和第二锁存部分 33 也与第六实施例相同。 另外, 电平移位器 45 与第七实施例中相同, 并且除了在第八实施例中电平移位器 45 连接到 DA 转 换器 46 以外, 均分别用于 R、 G 和 B 的第二锁存部分 33 和电平移位器 45 之间的连接模式与 第七实施例中相同。
     除了数据输入端的数目和电势输出端的数目分别为 m 以外, DA 转换器 46 与第六 和第七实施例中相同。DA 转换器 46 将从每个电平移位器 45 输入到数据输入端 T1 至 Tm 的 数据转换为模拟电压, 并从每个电势输出端 T’ 1 至 T’ m 输出模拟电压。
     当输入的 POL1 处于高电平时, DA 转换器 46 将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 T’ T’ 1、 3... 的 输出电势设置为高于 VCOM 的电势, 并将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 T’ T’ 2、 4... 的输出电势设置 为低于 VCOM 的电势。另一方面, 当 POL1 处于低电平时, DA 转换器 46 将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 T’ T’ 并将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 T’ T’ 1、 3... 的输出电势设置为低于 VCOM 的电势, 2、 4... 的 输出电势设置为高于 VCOM 的电势。
     这里, 将描述输入到 DA 转换器 36 的 POL1。在第六和第七实施例中, 在逐帧的基础 上切换 POL1 的电平。另一方面, 在本实施例中, 控制部分 ( 图 30 中未示出 ) 对于每个选择 时段切换 POL1 的电平。这样, 控制部分在逐帧的基础上, 在 POL2 变为低电平时 POL1 也被设 置为低电平的 POL1 和 POL2 的输出模式与在 POL2 变为低电平时 POL1 被设置为高电平的 POL1 和 POL2 的输出模式之间切换。
     在本实施例中, 用于 R 的电平移位器 45 中的第 i 数据输出端 UR’ i 连接到 DA 转换器 46 的数据输入端 T3·i-2。用于 G 的电平移位器 45 中的第 i 数据输出端 UG’ i 连接到 DA 转换器 46 的数据输入端 T3·i-1。用于 B 的电平移位器 45 中的第 i 数据输出端 UB’ i 连接到 DA 转换器 46 的数据输入端 T3i。
     切换部分 34 的结构与第六和第七实施例中的切换部分 34 相同, 除了在本实施例 中, 切换部分 34 在 DA 转换器 46 的下游提供, 并且切换部分 34 的每个输入端 I1 至 Im 按照 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 DA 转换器 46 的每个电势输出端 T’ 1 至 T’ m。
     因而, 当 POL2 处于高电平时, 切换部分 34 从切换部分 34 的每个输出端 O1 至 Om 输 出从 DA 转换器的每个电势输出端 T’ 当 POL2 处于低电平 1 至 T’ m 输出的电势。另一方面, 时, 切换部分 34 从每个输出端 O2 至 Om+1 输出从 DA 转换器的每个电势输出端 T’ 1 至 T’ m 输 出的电势。
     对于 POL2, 类似于第六和第七实施例, 控制部分生成和向切换部分 34 输入 POL2, 或 者 POL2 可在驱动装置内部生成。在任一情况下, POL2 被生成以在每帧第一行的选择时段期 间变为高电平。这在第六和第七实施例中也是相同的。
     采用按照一一对应关系从切换部分 34 的每个输出端 O1 至 Om+1 到电压跟随器 37 的 m+1 个电势输入端 ( 标记为 W1 至 Wm+1) 中的每一个的输出。电压跟随器 37 与第六和第七实 施例中相同, 并从每个电势输出端 V1 至 Vm+1 分别输出与输入到每个电势输入端 W1 至 Wm+1 的 电势相等的电势。
     接着, 将描述操作。
     图 31 是示出第八实施例中 POL1 和 POL2 的变化的例子的示例图。POL2 在开始一帧 时为高电平, 此后, 它在每个 STB 周期 ( 即, 每行的每个选择时段 ) 中切换。这一点与第六 实施例中相同。另外, 在本实施例中, 每个 STB 周期切换 POL1。这样, 在一帧中, 当 POL2 变 为高电平时, 控制部分也将 POL1 设置为高电平, 而当 POL2 变为低电平时, 控制部分也将 POL1 设置为低电平 ( 见图 31 所示的帧 F1)。这样, 在下一帧中, 当 POL2 变为高电平时, 将 POL1 设 置为低电平, 而当 POL2 变为低电平时, 将 POL1 设置为高电平 ( 见图 31 所示的帧 F2)。这样, 在逐帧的基础上交替重复帧 F1 中 POL1 和 POL2 的输出模式以及帧 F2 中 POL1 和 POL2 的输出 模式。
     在第八实施例中, POL1 和 POL2 两者均处于高电平的时段被标记为 “E” 。 POL1 和 POL2 两者均处于低电平的时段被标记为 “F” 。POL1 处于低电平而 POL2 处于高电平的时段被标记 为 “G” 。POL1 处于高电平而 POL2 处于低电平的时段被标记为 “H” 。
     首先, 将描述时段 E 和 F 交替的帧 F1。下面通过示例的方式, 采用第一行的选择时 段描述时段 E。在时段 E 期间, 用于 R 的第二锁存部分 33 从用于 R 的第一锁存部分 32 读取 一行的 R 数据, 并将每个数据分别输入到用于 R 的电平移位器 45。用于 G 和 B 的第二锁存 部分 33 同样方式操作。
     用于 R 的电平移位器 45 移位输入的数据的电平, 并将经过电平移位的每个数据 输入到 DA 转换器 46 的每个数据输入端 T1、 T4...Tm-2。用于 G 的电平移位器 45 也移位输入 的数据的电平, 并将经过电平移位的每个数据输入到 DA 转换器 46 的每个数据输入端 T2、 T5...Tm-1。用于 B 的电平移位器 45 也移位输入的数据的电平, 并将经过电平移位的每个数 据输入到 DA 转换器 46 的每个数据输入端 T3、 T6...Tm。结果, 一行的每个数据 ( 经过电平移 位的数据 ) 按以下顺序从左手边数据输入端输入到 DA 转换器 46 : R、 G、 B、 R、 G、 B、 ...。DA转换器 46 将该数据转换为模拟电压 V0-V8 等或 V9-V17 等, 并从每个电势输出端 T’ 1 至 T’ m 输出模拟电压。
     因为 POL1 在时段 E 期间处于高电平, 所以 DA 转换器 46 从左起每个奇数电势输出 端 T’ T’ 并从左起每个偶数电势输出端 T’ T’ 1、 3... 输出高于 VCOM 的电势 (V0-V8 等 ), 2、 4... 输 出低于 VCOM 的电势 (V9-V17 等 )。
     因为 POL2 处于高电平, 所以切换部分 34 的输入端 Ii 连接到输出端 Oi。 因而, 从 DA 转换器 46 的电势输出端 T’ 并 1 至 T’ m 输出的电势被从切换部分 34 的输出端 O1 至 Om 输出, 进一步从电压跟随器 37 的电势输出端 V1 至 Vm 输出。
     结果, 在每个电压跟随器 37 中, 从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 V1、 V3... 输出高于 VCOM 的 电势, 并且从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 V2、 V4... 输出低于 VCOM 的电势。这样, 左起奇数源极线 S1、 S3... 被设置为高于 VCOM 的电势, 并且左起偶数源极线 S2、 S4... 被设置为低于 VCOM 的电 势。因为输出端 Om+1 不连接到切换部分 34 中的输入端 Im, 所以从每个电压跟随器 37 中的 Vm+1 没有输出。
     在第一行的选择时段期间, 第一行中每个像素电极被设置为与被布置在像素电极 左侧的源极线的电势相等的电势。结果, 第一行中每个像素的极性为按照从左边开始的次 序的正、 负、 正、 负 ...。
     接着, 通过示例的方式采用第二行的选择时段描述时段 F。在时段 F 期间, 直到一 行的数据 ( 经过电平移位的数据 ) 被输入到 DA 转换器 46 之前的操作与时段 E 相同。
     因为 POL1 在时段 F 期间处于低电平, 所以 DA 转换器 46 从左起每个奇数电势输 出端 T’ T’ 并从左起每个偶数电势输出端 T’ 1、 3... 输出低于 VCOM 的电势 (V9-V17 等 ), 2、 T’ 4... 输出高于 VCOM 的电势 (V0-V8 等 )。
     另外, 因为 POL2 处于低电平, 所以切换部分 34 的输入端 Ii 连接到输出端 Oi+1。因 而, 从 DA 转换器 46 的电势输出端 T’ 1 至 T’ m 输出的电势被从切换部分 34 的输出端 O2 至 Om+1 输出, 并进一步从电压跟随器 37 的电势输出端 V2 至 Vm+1 输出。
     结果, 在每个电压跟随器 37 中, 从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 V2、 V4... 输出低于 VCOM 的 电势, 并且从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 V3、 V5... 输出高于 VCOM 的电势。这样, 左起偶数源极线 S2、 S4... 被设置为低于 VCOM 的电势, 并且左起奇数源极线 S3、 S5... 被设置为高于 VCOM 的电 势。因为输出端 O1 不连接到切换部分 34 中的输入端 I1, 所以从每个电压跟随器 37 中的 V1 没有输出。
     在第二行的选择时段期间, 第二行中每个像素电极被设置为与被布置在像素电极 右侧的源极线的电势相等的电势。结果, 第二行中每个像素的极性为按照从左边开始的次 序的负、 正、 负、 正 ..., 如图 30 所示。
     此后, 在该帧 F1 中, 重复时段 E 和 F 的操作。结果, 该帧 F1 中每个像素的极性状态 变为如图 11 所示那样。
     接着, 将描述时段 G 和 H 交替的帧 F2。下面通过示例的方式, 采用第一行的选择时 段描述时段 G。直到一行的数据 ( 经过电平移位的数据 ) 被输入到 DA 转换器 46 之前的操 作与上述时段 E 和 F 相同。
     因为 POL1 在时段 G 期间处于低电平, 所以 DA 转换器 46 从左起每个奇数电势输出 端 T’ T’ 并从左起每个偶数电势输出端 T’ T’ 1、 3... 输出低于 VCOM 的电势, 2、 4... 输出高于VCOM 的电势。
     另外, 因为 POL2 处于高电平, 所以切换部分 34 的输入端 Ii 连接到输出端 Oi。因 而, 从 DA 转换器 46 的电势输出端 T’ 1 至 T’ m 输出的电势被从切换部分 34 的输出端 O1 至 Om 输出, 并进一步从电压跟随器 37 的电势输出端 V1 至 Vm 输出。
     结果, 在每个电压跟随器 37 中, 从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 V1、 V3... 输出低于 VCOM 的 电势, 并且从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 V2、 V4... 输出高于 VCOM 的电势。这样, 左起奇数源极线 S1、 S3... 被设置为低于 VCOM 的电势, 并且左起偶数源极线 S2、 S4... 被设置为高于 VCOM 的电 势。因为输出端 Om+1 不连接到切换部分 34 中的输入端 Im, 所以从每个电压跟随器 37 中的 Vm+1 没有输出。
     这样, 第一行中每个像素电极被设置为与被布置在像素电极左侧的源极线的电势 相等的电势。 结果, 第一行中每个像素的极性为按照从左边开始的次序的负、 正、 负、 正 ...。
     接着, 通过示例的方式采用第二行的选择时段描述时段 H。 直到一行的数据 ( 经过 电平移位的数据 ) 被输入到 DA 转换器 46 之前的操作与时段 E、 F 和 G 相同。
     因为 POL1 在时段 H 期间处于高电平, 所以 DA 转换器 46 从左起每个奇数电势输出 端 T’ T’ 并从左起每个偶数电势输出端 T’ T’ 1、 3... 输出高于 VCOM 的电势, 2、 4... 输出低于 VCOM 的电势。
     另外, 因为 POL2 处于低电平, 所以切换部分 34 的输入端 Ii 连接到输出端 Oi+1。因 而, 从 DA 转换器 46 的电势输出端 T’ 1 至 T’ m 输出的电势被从切换部分 34 的输出端 O2 至 Om+1 输出, 并进一步从电压跟随器 37 的电势输出端 V2 至 Vm+1 输出。
     结果, 在每个电压跟随器 37 中, 从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 V2、 V4... 输出高于 VCOM 的 电势, 并且从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 V3、 V5... 输出低于 VCOM 的电势。这样, 左起偶数源极线 S2、 S4... 被设置为高于 VCOM 的电势, 并且左起奇数源极线 S3、 S5... 被设置为低于 VCOM 的电 势。因为输出端 O1 不连接到切换部分 34 中的输入端 I1, 所以从每个电压跟随器 37 中的 V1 没有输出。
     于是, 第二行中每个像素电极被设置为与被布置在像素电极右侧的源极线的电势 相等的电势。 结果, 第二行中每个像素的极性为按照从左边开始的次序的正、 负、 正、 负 ...。
     此后, 在该帧 F2 中, 重复时段 G 和 H 的操作。结果, 该帧 F2 中每个像素的极性状态 变为如图 15 所示那样。
     本实施例也具有类似于第六实施例的效果。
     第六实施例的变型也可应用于第八实施例。当组合两条或更多条连续栅极线时, 液晶面板的结构可类似于第二实施例中液晶面板 2a 的结构 ( 见图 17)。在此情况下, 控制 部分 ( 或电势设置部分 ) 可在逐一选择奇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期间将 POL2 设置为高电 平, 并在逐一选择偶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期间将 POL2 设置为低电平。然后, 切换 POL1 电平的周期可与切换 POL2 电平的周期匹配。
     第九实施例
     图 32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例子的示例图。与第六实 施例中相同的组件将被赋予与图 27 中相同的附图标记, 以省略其详细描述。在第九实施例 中, 每个驱动装置包括移位寄存器 31、 第一锁存部分 63、 切换部分 34、 第二锁存部分 43、 电 平移位器 35、 DA 转换器 36 和电压跟随器 37。在图 32 中, 在连接到液晶显示面板 2b 的两个驱动装置之间, 仅仅示出了右侧驱动装置中的 DA 转换器 36 和电压跟随器 37, 而未示出其他 组件。
     第一锁存部分 63 具有集成了第六实施例中用于 R、 G 和 B 的第一锁存部分 32 等的 结构。第一锁存部分 63 沿着一行的 R、 G 和 B 数据的序列捕捉每个数据。
     具体地, 第一锁存部分 63 具有 m 个锁存电路 61, 每个捕捉一个像素的数据。左起 第 3·i-2 锁存电路 61 捕捉 R 数据。左起第 3·i-1 锁存电路 61 捕捉 G 数据。左起第 3·i 锁存电路 61 捕捉 B 数据。
     每个锁存电路包括向其输入来自移位寄存器 31 的数据读取指令信号的信号输入 端 LS、 用于读取数据的端子 D 和由第二锁存部分 43 用来读取数据的端子 Q。当数据读取指 令信号输入到端子 LS 时, 每个锁存电路 61 从端子 D 读取一个像素的数据。
     移位寄存器 31 与第六实施例中的移位寄存器相同。换言之, 在每次输入 SCLK 时, 移位寄存器 31 按照信号输出端 C1、 C2、 ...Cm/3 的次序从它们输出数据读取指令信号。在本 实施例中, 任意信号输出端 Ci 连接到第一锁存部分 63 中的第 3·i-2、 第 3·i-1 和第 3·i 锁存电路 61。因而, 当移位寄存器 31 从一个信号输出端输出数据读取指令信号时, R、 G和 B 数据被分别并行地读取到三个锁存电路中。例如, 信号输出端 C1 分别连接到左起第一至 第三锁存电路 61 中的每一个。由此, 当信号输出到信号输出端 C1 时, 左起第一至第三锁存 电路 61 分别读取一个像素的 R、 G 和 B 数据。
     第二锁存部分 43 沿着一行的 R、 G 和 B 数据的序列一起捕捉一行的数据。第二锁 存部分 43 包括锁存部分 62, 每个捕捉和输出一个像素的数据。 注意, 第二锁存部分 43 具有 在数目上比要由驱动装置驱动的像素的列数 m 多 1 的锁存电路 62。第二锁存部分 43 的每 个锁存电路 62 具有向其输入来自控制部分 ( 图 32 中未示出 ) 的 STB 的端子 LS、 用于通过 切换部分 34 从第一锁存部分 63 的每个锁存电路 61 读取数据的端子 D 和用于输出所读取 的数据的端子 Q。例如, 每个锁存电路 62 在 STB 周期中按照预定定时 ( 例如, 在 STB 的下降 沿等 ) 捕捉数据, 从而第二锁存部分 43 将一起捕捉一行的 R、 G 和 B 数据。
     切换部分 34 和第六实施例的切换部分 34 相同。切换部分 34 的任意输入端 Ii 连 接到第一锁存部分 63 中左起第 i 锁存电路 61 的端子 Q。另外, 切换部分 34 的任意输出端 Oi 连接到第一锁存部分 43 中左起第 i 锁存电路 62 的端子 D。
     由此, 当输入到切换部分 34 的 POL2 处于高电平时, 第二锁存部分 43 中编号为左 起从第 1 至第 m 锁存电路的 m 个锁存电路 62 通过切换部分 34 从第一锁存部分 63 捕捉一 行的数据, 并分别从端子 Q 输出所捕捉的数据。另一方面, 当 POL2 处于低电平时, 编号为左 起从第 2 至第 m+1 锁存电路的 m 个锁存电路 62 通过切换部分 34 从第一锁存部分 63 捕捉 一行的数据, 并从端子 Q 输出所捕捉的数据。
     电平移位器 35、 DA 转换器 36、 电压跟随器 37 和液晶显示面板 2b 与第六实施例中 相同。这些组件 35、 36、 37 和 2b 的连接模式也与第六实施例相同。
     然而, 注意电平移位器 35 的任意数据输入端 Ui 连接到第二锁存部分 43 中左起第 i 锁存电路 62 的端子 Q。
     另外, 第九实施例中从控制部分 ( 图 32 中未示出 ) 输出控制信号的模式与第六实 施例中相同。因而, 在逐帧的基础上交替切换 POL1 的电平, 并且在每个 STB 周期 ( 每个选 择时段 ) 中交替切换 POL2 的电平 ( 见图 28)。接着, 将描述操作。
     首先, 将描述时段 A 和 B( 见图 28) 交替的帧。因为 POL2 在时段 A 期间处于高电 平, 所以切换部分 34 的任意输入端 Ii 连接到输出端 Oi。因而, 第二锁存部分 43 中编号为 左起从第 1 至第 m 锁存电路的 m 个锁存电路 62 通过切换部分 34 从第一锁存部分 63 捕捉 一行的数据, 并输出各个数据。
     因为 POL2 处于高电平并且从切换部分 34 的输出端 Om+1 没有输出, 所以对电平移位 器 35、 DA 转换器 36 和电压跟随器 37 中的 m+1 端子没有输入和输出。
     从第二锁存部分 43 中编号为左起从第 1 至第 m 锁存电路的 m 个锁存电路 62 输出 的数据被分别输入到电平移位器 35 的数据输入端 U1 至 Um。另外, 在时段 A 期间输入到 DA 转换器 36 的 POL1 处于高电平。由此, 电平移位器 35、 DA 转换器 36 和电压跟随器 37 的操 作与第六实施例中描述的时段 A 的操作相同。结果, 本实施例中时段 A 期间每个像素的极 性与第六实施例中时段 A 期间相同。
     另外, 因为 POL2 在时段 B 期间变为低电平, 所以切换部分 34 的任意输入端 Ii 连接 到输出端 Oi+1。因而, 第二锁存部分 43 中编号为左起从第 2 至第 m+1 锁存电路的 m 个锁存 电路 62 通过切换部分 34 从第一锁存部分 63 读取一行的数据, 并输出各个数据。在此情况 下, 对电平移位器 35、 DA 转换器 36 和电压跟随器 37 的最左侧端子分别没有输入和输出。
     从第二锁存部分 43 中编号为左起从第 2 至第 m+1 锁存电路的 m 个锁存电路 62 输 出的数据被分别输入到电平移位器 35 的数据输入端 U2 至 Um+1。另外, 在时段 B 期间输入到 DA 转换器 36 的 POL1 处于高电平。由此, 电平移位器 35、 DA 转换器 36 和电压跟随器 37 的 操作与第六实施例中描述的时段 B 的操作相同。结果, 本实施例中时段 B 期间每个像素的 极性与第六实施例中时段 B 期间相同。
     此后, 在该帧中重复时段 A 和 B 的操作。
     接着, 将描述时段 C 和 D( 见图 28) 交替的帧。因为 POL2 在时段 C 期间处于高电 平, 所以切换部分 34 的状态和从第二锁存部分 43 输出数据的模式与上述时段 A 相同。因 而, 从第二锁存部分 43 输出的数据被输入电平移位器 35 的数据输入端 U1 至 Um。 另外, 在时 段 C 期间输入到 DA 转换器 36 的 POL1 处于低电平。由此, 电平移位器 35、 DA 转换器 36 和 电压跟随器 37 的操作与第六实施例中描述的时段 C 的操作相同。结果, 本实施例中时段 C 期间每个像素的极性与第六实施例中时段 C 期间相同。
     另外, 因为 POL2 在时段 D 期间处于低电平, 所以切换部分 34 的状态和从第二锁存 部分 43 输出数据的模式与上述时段 B 相同。因而, 从第二锁存部分 43 输出的数据被输入 电平移位器 35 的数据输入端 U2 至 Um+1。另外, 在时段 D 期间输入到 DA 转换器 36 的 POL1 处 于低电平。由此, 电平移位器 35、 DA 转换器 36 和电压跟随器 37 的操作与第六实施例中描 述的时段 D 的操作相同。结果, 本实施例中时段 D 期间每个像素的极性与第六实施例中时 段 D 期间相同。
     此后, 在该帧中重复时段 C 和 D 的操作。
     上述操作甚至使得本实施例具有类似于第六实施例的效果。
     另外, 第六实施例的每个变型可应用于第九实施例。
     第十实施例
     图 33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例子的示例图。与第九实施例中相同的组件将被赋予与图 32 中相同的附图标记, 以省略其详细描述。在第十实施例 中, 每个驱动装置包括移位寄存器 31、 移位寄存器输出切换部分 65、 切换部分 34、 第一锁存 部分 66、 第二锁存部分 43、 电平移位器 35、 DA 转换器 36 和电压跟随器 37。类似于图 32, 右 侧驱动装置中除了 DA 转换器 36 和电压跟随器 37 之外的组件在图 33 中也未示出。
     第一锁存部分 66 具有 m+1 个锁存电路 61, 每个捕捉一个像素的数据。除了锁存 电路的数目为 m+1 以外, 第一锁存部分 66 与第九实施例中的第一锁存部分 63( 见图 32) 相 同。
     第二锁存部分 43 与第九实施例中的第二锁存部分 43( 见图 32) 相同。然而, 在本 实施例中, 第二锁存部分 43 的 m+1 个锁存电路的每个端子 D 按照一一对应的方式分别连接 到第一锁存部分 66 的锁存电路 61 的每个端子 Q。
     移位寄存器输出切换部分 65 将移位寄存器的每个信号输出端 Ci 与第一锁存部分 66 中锁存电路 61 的每个端子 LS 相连。注意, POL2 输入到移位寄存器输出切换部分 65。这 样, 移位寄存器输出切换部分 65 根据 POL2 是高电平还是低电平而切换连接状态。
     在第一锁存部分 66 中, 左起第 j 锁存电路 61 的端子 LS 被标记为 LSj。移位寄存 器输出切换部分 65 始终将移位寄存器 31 的信号输出端 Ci 连接到端子 LS3·i-1 和 LS3·j。这 样, 当 POL2 处于高电平时, 它将信号输出端 Ci 连接到端子 LS3·i-2, 而当 POL2 处于低电平时, 它将信号输出端 Ci 连接到端子 LS3·i+1。换言之, 当 POL2 处于高电平时, 移位寄存器 31 的信 号输出端 Ci 连接到三个端子 LS3·i-2、 LS3·i-1 和 LS3·i。另一方面, 当 POL2 处于低电平时, 信 号输出端 Ci 连接到三个端子 LS3·i-1、 LS3·i 和 LS3·i+1。
     例如, 如果 POL2 处于高电平, 则移位寄存器 31 的信号输出端 C1 连接到三个端子 LS1、 LS2 和 LS3, 而如果 POL2 处于低电平, 则它连接到三个端子 LS2、 LS3 和 LS4。这对于移位 寄存器 31 的其他信号输出端也是一样。
     假设在接通液晶显示装置之后直到输入 POL2 之前, 移位寄存器 31 的每个信号输 出端 Ci 连接到三个端子 LS3·i-2、 LS3·i-1 和 LS3·i。此后, 当输入 POL2 时, 移位寄存器输出切 换部分 65 根据 POL2 操作。
     切换部分 34 与第六实施例中的切换部分 34 相同, 具有 m 个输入端 I1 至 Im 和 m+1 个切换输出端 O1 至 Om+1。在输入端中, 端子 I3·i-2( 具体地, I1、 I4、 I7...) 连接到用于传输 R 数据的用于 R 的数据布线 71。类似地, 在输入端中, 端子 I3·i-1( 具体地, I2、 I5、 I8...) 连接 到用于传输 G 数据的用于 G 的数据布线 72。另外, 在输入端中, 端子 I3·i( 具体地, I3、 I6、 I9...) 连接到用于传输 B 数据的用于 B 的数据布线 73。
     另外, 切换部分 34 的每个输出端 O1 至 Om+1 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第一锁存部 分 66 中 m+1 个锁存电路的每个端子 D。
     在第十实施例中, 假设在接通液晶显示装置之后直到输入 POL2 之前, 切换部分 34 将输入端 Ii 持续连接到输出端 Oi。此后, 当输入 POL2 时, 切换部分 34 根据 POL2 操作。
     电平移位器 35、 DA 转换器 36、 电压跟随器 37 和液晶显示面板 2b 与第六和第九实 施例中相同。这些组件 35、 36、 37 和 2b 的连接模式也与第六和第九实施例相同。另外, 第 二锁存部分 43 和电平移位器 35 之间的连接模式与第九实施例相同。
     第十实施例中的控制部分 ( 图 33 中未示出 ) 在逐帧的基础上切换 POL1 的电平。 对于 POL2, 类似于其他实施例, 控制部分可生成 POL2, 或者驱动装置可生成 POL2。在本实施例中, 如上所述, 移位寄存器输出切换部分 65 和切换部分 34 的状态被定义为在接通液晶显 示装置之后不立即输入 POL2 的状态。该状态是与 POL2 处于高电平时相同的状态。在该状 态下, 开始第一帧, 并且捕捉第一行中的每个 R、 G 和 B 数据。然后, 在开始输出 STB、 POL2 等 时, 生成 POL2 以切换移位寄存器输出切换部分 65 和切换部分 34 的状态, 此后, 在第一帧中 在每个 STB 周期 ( 即, 每个选择时段 ) 中交替切换 POL2 的电平。
     另外, 在每个第二和后续帧中, 控制部分 ( 或驱动装置 ) 在第一选择时段上将 POL2 设置为高电平, 并在该帧中每个 STB 周期中交替切换 POL2 的电平。在每个第二和后续帧 中, POL2 在开始一帧时被设置为高电平, 而不考虑在开始一帧之前 POL2 处于高电平还是低 电平, 此后, 在每个 STB 周期中切换 POL2 的电平。
     接着, 将描述操作。
     首先, 将描述开机时的操作。在开机后, 移位寄存器输出切换部分 65 将移位寄存 器 31 的每个信号输出端 Ci 持续连接到端子 LS3·i-2、 LS3·i-1 和 LS3·i。另外, 切换部分 34 将 每个输入端 Ii 持续连接到每个输出端 Oi。在该状态下, 当开始一帧时, 移位寄存器 31 响应 于 SCLK 而从信号输出端 C1、 C2... 按此次序输出数据读取指令信号。因为移位寄存器输出 切换部分 65 和切换部分 34 处于上述状态, 所以第一锁存部分 66 对于左起三个锁存电路中 的每一个顺序地并行读取 R、 G 和 B 数据。此时, 第一锁存部分 66 的第 m+1 锁存电路 61 不 读取数据。
     此后, 当开始生成 STB 时, 第二锁存部分 43 中左起第 1 至第 m 锁存电路 62 从第一 锁存部分 66 一起读取一行的数据, 并将每个数据输入到电平移位器 35 的数据输入端 U1 至 Um。此后, 电平移位器 35、 DA 转换器 36 和电压跟随器 37 的操作与第六和第九实施例中相 同。DA 转换器 36 的操作取决于输入的 POL1 的电平。上面的操作被称为第一操作。
     假设 POL2 还与 STB 一起生成, 并且低电平 POL2 被输入到移位寄存器输出切换部分 65 和切换部分 34。结果, 移位寄存器输出切换部分 65 切换为移位寄存器 31 的每个信号输 出端 Ci 连接到端子 LS3·i-1、 LS3·i 和 LS3·i+1 的状态。另外, 切换部分 34 切换为每个输入端 Ii 连接到输出端 Oi+1 的状态。
     移位寄存器 31 响应于 SCLK 而从信号输出端 C1、 C2... 按此次序输出数据读取指令 信号。因为移位寄存器输出切换部分 65 和切换部分 34 处于上述状态, 所以第一锁存部分 66 的左起第一锁存电路 61 不读取数据。这样, 第一锁存部分 66 中左起第 2 至第 m+1 锁存 电路 61 顺序地并行 ( 一次三个 ) 读取 R、 G 和 B 数据。在 STB 周期期间, 完成数据读取指令 信号从每个信号输出端 C1、 C2... 的输出。
     此后, 第二锁存部分 43 中左起第 2 至第 m+1 锁存电路 62 从第一锁存部分 66 一起 读取一行的数据, 并将每个数据输入到电平移位器 35 的数据输入端 U2 至 Um+1。此后, 电平 移位器 35、 DA 转换器 36 和电压跟随器 37 的操作与第六和第九实施例中相同。DA 转换器 36 的操作取决于输入的 POL1 的电平。上面的操作被称为第二操作。
     此后, 在每个 STB 周期中在高电平和低电平之间交替切换 POL2。结果, 交替重复第 一操作和第二操作。
     在第二和后续帧的每个中, POL2 在开始一帧时被设置为高电平。因为 POL2 处于高 电平, 所以移位寄存器输出切换部分 65 将移位寄存器 31 的每个信号输出端 Ci 持续连接到 端子 LS3·i-2、 LS3·i-1 和 LS3·i。另外, 切换部分 34 将每个输入端 Ii 持续连接到每个输出端Oi。结果, 驱动装置执行与上述第一操作相同的操作。
     另外, 当 POL2 变为低电平时, 移位寄存器输出切换部分 65 切换为移位寄存器 31 的 每个信号输出端 Ci 连接到端子 LS3·i-1、 LS3·i 和 LS3·i+1 的状态。另外, 切换部分 34 切换为 每个输入端 Ii 连接到每个输出端 Oi+1 的状态。结果, 驱动装置执行与上述第二操作相同的 操作。
     在第二和后续帧的每个中, 因为在每个 STB 周期中也在高电平和低电平之间交替 切换 POL2, 所以交替执行第一操作和第二操作。
     作为上述操作的结果, 纵向和横向上彼此相邻的像素的极性变为彼此相反。 另外, 因为在逐帧的基础上切换 POL1, 所以交替切换图 11 所示的极性状态和图 15 所示的极性状 态。
     本实施例也具有类似于第六实施例的效果。
     另外, 第六实施例的每个变型也可应用于第十实施例。
     第十一实施例
     图 34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例子的示例图。将省略 与第六和第十实施例中相同的组件的详细描述。在第十一实施例中, 驱动装置包括移位寄 存器 81、 切换部分 34、 第一锁存部分 66、 第二锁存部分 43、 电平移位器 35、 DA 转换器 36 和 电压跟随器 37。
     液晶显示面板 2 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在图 34 所示的例子中, 液晶显示面板 2 包 括 m 列像素电极和在数目上比像素电极的列数多 1 的源极线 S1 至 Sm+1。
     除了移位寄存器 81 具有与液晶显示面板 2 上的像素 ( 点 ) 的列数一样多的 m 个 信号输出端 C1 至 Cm 以外, 移位寄存器 81 的操作与第六和第十实施例等中的移位寄存器 31 相同。因为除了信号输出端的数目之外移位寄存器 81 与已经描述的移位寄存器相同, 所以 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切换部分 34 与第六实施例中的切换部分 34 相同, 具有 m 个输入端 I1 至 Im 和 m+1 个输出端 O1 至 Om+1。每个输入端 I1 至 Im 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移位寄存器 81 的每个 信号输出端 C1 至 Cm。在第十一实施例中, 假设假设在接通液晶显示装置之后直到输入 POL2 之前, 切换部分 34 将输入端 Ii 持续连接到输出端 Oi。此后, 当输入 POL2 时, 切换部分 34 根 据 POL2 操作。
     第一锁存部分 66 具有信号输入端 L1 至 Lm+1, 并且信号输入端 L1 至 Lm+1 按照一一对 应的关系连接到切换部分 34 的输出端 O1 至 Om+1。当从信号输入端 Li 输入数据读取指令信 号时, 第一锁存部分 66 捕捉一条线中的第 i 数据。在第十一和后续实施例中, 假设按照以 下次序顺序地输出每个像素数据作为一条线的数据 : R、 G、 B、 R、 G、 B...。因而, 第一锁存部 分 66 响应于通过切换部分 34 从移位寄存器 81 串行输入的数据读取指令信号, 串行读取一 条线的数据。换言之, 第一锁存部分 66 逐个像素 ( 点 ) 按次序读取数据。第一锁存部分 66 具有 m+1 个输出端 L’ 作为用来读取一条线的数据 (m 个数据 ) 的端子。例如, 第 1 至 L’ m+1, 一锁存部分 66 可具有与第十实施例中的第一锁存部分 66( 见图 33) 相同的结构。
     另外, 液晶显示面板 2 可以是配有黑白像素的黑白液晶显示面板。在此情况下, 传 输到第一锁存部分 66 的数据可以是根据黑白图像的数据。这一点对于第十二和后续实施 例也是一样。第二锁存部分 43 具有用于读取一条线的数据的数据读取端 Q1 至 Qm+1, 并且数据读 取端 Q1 至 Qm+1 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第一锁存部分 66 的输出端 L’ 1 至 L’ m+1。第二锁 存部分 43 在每个 STB 周期中按照预定定时 ( 例如, 在 STB 的下降沿等 ) 从第一锁存部分 66 一起读取一条线的 m 个数据, 并分别从数据输出端 Q’ 1 至 Q’ m+1 输出每个数据。第二锁存部 分 43 中包含的数据输出端 Q’ 1 至 Q’ m+1 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电平移位器 35 的数据 输入端 U1 至 Um+1。例如, 第二锁存部分 43 可具有与第十实施例中的第二锁存部分 43 相同 的结构。
     电平移位器 35、 DA 转换器 36 和电压跟随器 37 与第六和第十实施例中相同。这些 组件 35 至 37 之间的连接模式也与第六和第十实施例中相同。电压跟随器的每个电势输出 端 V1 至 Vm+1 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液晶显示面板 2 的每条源极线 S1 至 Sm+1。
     在第十一实施例中, 控制部分 ( 图 34 中未示出 ) 也在逐帧的基础上切换 POL1 的电 平。对于 POL2, 类似于其他实施例, 控制部分可生成 POL2, 或者驱动装置可生成 POL2。在第 十一实施例中, 切换部分 34 的状态被定义为在接通液晶显示装置之后不立即输入 POL2 的 状态。该状态是与 POL2 处于高电平时相同的状态。在该状态下, 开始第一帧, 并且捕捉第 一行中的数据。然后, 在开始生成 STB、 POL2 等时, 生成 POL2 以切换切换部分 34 的状态, 此 后, 在第一帧中在 STB 周期期间交替切换 POL2 的电平。这一点与第十实施例相同。
     在第二和后续帧的每个中, 控制部分 ( 或驱动装置 ) 在第一选择时段上将 POL2 设 置为高电平, 并且此后在该帧中每个 STB 周期中交替切换 POL2 的电平。在第二和后续帧的 每个中, POL2 在开始一帧时被设置为高电平, 而不考虑在开始一帧之前 POL2 处于高电平还 是低电平, 此后, 在每个 STB 周期中切换 POL2 的电平。这一点也与第十实施例相同。
     接着, 将描述开机时的操作。在开机后, 切换部分 34 将每个输入端 Ii 持续连接到 每个输出端 Oi。在该状态下, 当开始一帧时, 移位寄存器 81 响应于 SCLK 而从信号输出端 C1、 C2... 按此次序输出数据读取指令信号, 并且第一锁存部分 66 逐个像素地串行读取一条 线的数据。此时, 因为切换部分 34 处于上述状态, 所以切换部分 34 的输出端 Om+1 不连接到 输入端 Im。 因而, 因为没有信号输入到第一锁存部分 66 的输入端 Lm+1, 所以不使用数据输出 端 L’ m+1。
     此后, 当开始生成 STB 时, 第二锁存部分 43 的数据读取端 Q1 至 Qm 从第一锁存部分 66 一起读取一行的数据, 并将每个数据输入到电平移位器 35 的数据输入端 U1 至 Um。此后, 电平移位器 35、 DA 转换器 36 和电压跟随器 37 的操作与第六、 第九和第十实施例等中相同。 注意, DA 转换器 36 的操作取决于输入的 POL1 的电平。如在第十实施例中所述, 该操作被称 为第一操作。
     假设 POL2 还与 STB 一起生成, 并且低电平 POL2 被输入到切换部分 34。结果, 切换 部分 34 切换为每个输入端 Ii 连接到输出端 Oi+1 的状态。
     移位寄存器 81 响应于 SCLK 而从信号输出端 C1、 C2... 按此次序输出数据读取指令 信号, 并且第一锁存部分 66 逐个像素 ( 点 ) 地串行读取一条线的数据。 因为切换部分 34 的 每个输入端 Ii 连接到输出端 Oi+1, 所以没有信号输入到第一锁存部分 66 的信号输入端 L1, 并且不使用数据输出端 L’ 1。
     此后, 第二锁存部分 43 的数据读取端 Q2 至 Qm+1 从第一锁存部分 66 一起读取一行 的数据, 并将每个数据输入到电平移位器 35 的数据输入端 U2 至 Um+1。此后, 电平移位器 35、DA 转换器 36 和电压跟随器 37 的操作与第六、 第九和第十实施例等中相同。注意, DA 转换 器 36 的操作取决于输入的 POL1 的电平。如在第十实施例中所述, 该操作被称为第二操作。
     此后, 在每个 STB 周期中在高电平和低电平之间交替切换 POL2。结果, 交替重复第 一操作和第二操作。
     在第二和后续帧的每个中, POL2 在开始一帧时被设置为高电平。因为 POL2 处于高 电平, 所以切换部分 34 处于每个输入端 Ii 连接到输出端 Oi 的状态。结果, 驱动装置执行与 上述第一操作相同的操作。
     另外, 当 POL2 变为低电平时, 切换部分 34 切换为每个输入端 Ii 连接到输出端 Oi+1 的状态。结果, 驱动装置执行与上述第二操作相同的操作。
     在第二和后续帧的每个中, 因为在每个 STB 周期中在高电平和低电平之间交替切 换 POL2, 所以交替执行第一操作和第二操作。
     作为上述操作的结果, 每帧中每个像素的极性状态变为与第六实施例等中相同。
     本实施例也具有类似于第六实施例的效果。
     接着, 将描述第十一实施例的变型。
     类似于第一实施例, 图 34 示出了一个驱动装置连接到液晶显示面板的情况, 但两 个或更多个驱动装置可连接到液晶面板, 类似于第六实施例等。 在此情况下, 液晶显示面板 的结构可以是与第三和第六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面板 2b( 见图 27) 等的结构相同的结构。 然后, 类似于第六实施例, 液晶显示面板 2b 可连接到每个驱动装置的电压跟随器 37。
     另外, 类似于第二实施例, 可组合两条或更多条连续栅极线。在此情况下, 液晶面 板具有与第二实施例中的液晶面板 2a( 见图 17) 相同的结构。在此情况下, 控制部分 ( 或 电势设置部分 ) 可在逐一选择奇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期间将 POL2 设置为高电平, 并在 逐一选择偶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期间将 POL2 设置为低电平。
     第十二实施例
     图 35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例子的示例图。将省略 与第十一实施例中相同的组件的详细描述。在第十二实施例中, 驱动装置包括移位寄存器 81、 第一锁存部分 66、 切换部分 34、 第二锁存部分 43、 电平移位器 35、 DA 转换器 36 和电压 跟随器 37。
     第十二实施例的结构不同于第十一实施例之处在于切换部分 34 被布置在第一锁 存部分 66 和第二锁存部分 43 之间。由于该布置, 在第十二实施例中, 第一锁存部分 66 具 有 m 个信号输入端 L1 至 Lm 和 m 个信号输出端 L’ 1 至 L’ m。第一锁存部分 66 的信号输入端 L1 至 Lm 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移位寄存器 81 的信号输出端 C1 至 Cm。另外, 第一锁存 部分 66 的输出端 L’ 1 至 L’ m 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切换部分 34 的输入端 I1 至 Im。
     切换部分 34 的结构与第六和其他实施例中相同。在本实施例中, 切换部分 34 的 输出端 O1 至 Om+1 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第二锁存部分 43 的数据读取端 Q1 至 Qm+1。
     第二锁存部分 43、 电平移位器 35、 DA 转换器 36、 电压跟随器 37 和第二显示面板 2 与第十一实施例中相同。另外, 这些组件 43、 35、 36、 37 和 2 之间的连接模式也与第十一实 施例中相同。
     第十二实施例中控制信号从控制部分 ( 图 35 中未示出 ) 的输出模式与第六实施 例相同。因而, POL1 和 POL2 的电平变化与图 28 所示的情况相同。换言之, 在逐帧的基础上交替切换 POL1 的电平, 并在每个 STB 周期中交替切换 POL2 的电平。 类似于其他实施例, POL2 可在驱动装置侧生成。这些方面对于后面描述的第十三和第十四实施例也是一样。
     将描述时段 A 和 B( 见图 28) 交替的帧。因为 POL2 在时段 A 期间处于高电平, 所 以切换部分 34 的任意输入端 Ii 连接到输出端 Oi。因而, 第二锁存部分 43 借助于 m 个数据 读取端 Q1 至 Qm 通过切换部分 34 从第一锁存部分 63 读取一行的数据。然后, 第二锁存部分 43 从数据输出端 Q’ 因为从切换部分 34 的输出端 Om+1 没有 1 至 Q’ m 输出每个数据。此时, 输出, 所以对第二锁存部分 43、 电平移位器 35、 DA 转换器 36 和电压跟随器 37 的左起第 m+1 端子没有输入和输出。
     从第二锁存部分 43 的数据输出端 Q’ 1 至 Q’ m 输出的数据被输入到电平移位器 35 的数据输入端 U1 至 Um。另外, POL1 在时段 A 期间处于高电平。由此, 电平移位器 35、 DA 转 换器 36 和电压跟随器 37 的操作与第六实施例中描述的时段 A 相同。
     因为 POL2 在时段 B 期间变为低电平 ( 见图 28), 所以切换部分 34 的任意输入端 Ii 连接到输出端 Oi+1。因而, 第二锁存部分 43 借助于 m 个数据读取端 Q2 至 Qm+1 通过切换部分 34 从第一锁存部分 63 读取一行的数据。然后, 第二锁存部分 43 从数据输出端 Q’ 2 至 Q’ m+1 输出每个数据。此时, 因为从切换部分 34 的输出端 O1 没有输出, 所以对第二锁存部分 43、 电平移位器 35、 DA 转换器 36 和电压跟随器 37 的最左侧端子没有输入和输出。
     从第二锁存部分 43 的数据输出端 Q’ 2 至 Q’ m+1 输出的数据被输入到电平移位器 35 的数据输入端 U2 至 Um+1。另外, POL1 在时段 B 期间处于高电平。因而, 电平移位器 35、 DA 转 换器 36 和电压跟随器 37 的操作与第六实施例中描述的时段 B 相同。
     此后, 交替重复时段 A 和 B 的操作。
     接着, 将描述时段 C 和 D( 见图 28) 交替的帧。因为 POL2 在时段 C 期间处于高电 平, 所以第二锁存部分 43 通过切换部分 34 从数据读取端 Q1 至 Qm 读取一行的数据, 并从数 据输出端 Q’ POL1 处于低电平。因而, 电平移位器 35、 DA 转 1 至 Q’ m 输出每个数据。此时, 换器 36 和电压跟随器 37 的操作与第六实施例中描述的时段 C 相同。
     因为 POL2 在时段 D 期间变为低电平, 所以第二锁存部分 43 通过切换部分 34 从数 据读取端 Q2 至 Qm+1 读取一行的数据, 并从数据输出端 Q’ POL1 2 至 Q’ m+1 输出每个数据。此时, 处于低电平。因而, 电平移位器 35、 DA 转换器 36 和电压跟随器 37 的操作与第六实施例中 描述的时段 D 相同。
     此后, 在该帧中交替重复时段 C 和 D 的操作。
     作为上述操作的结果, 每帧中每个像素的极性状态变为与第六实施例等中相同。
     本实施例也具有类似于第六实施例的效果。
     另外, 第十一实施例的每个变型也可应用于第十二实施例。
     第十三实施例
     图 36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例子的示例图。将省略 与第十二实施例中相同的组件的详细描述。在第十三实施例中, 驱动装置包括移位寄存器 81、 第一锁存部分 66、 第二锁存部分 43、 切换部分 34、 电平移位器 35、 DA 转换器 36 和电压 跟随器 37。
     移位寄存器 81 和第一锁存部分 66 之间的连接模式与第十二实施例中相同。
     第十三实施例的结构不同于第十二实施例之处在于切换部分 34 被布置在第二锁存部分 43 和电平移位器 35 之间。由于该布置, 在第十三实施例中, 第二锁存部分 43 具有 m 个数据读取端 Q1 至 Qm 和 m 个数据输出端 Q’ 1 至 Q’ m。第二锁存部分 43 的数据读取端 Q1 至 Qm 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第一锁存部分 66 的输出端 L’ 第二锁存部 1 至 L’ m。另外, 分 43 的数据输出端 Q’ 1 至 Q’ m 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切换部分 34 的输入端 I1 至 Im。
     切换部分 34 的结构与第六和其他实施例中相同。在本实施例中, 切换部分 34 的 输出端 O1 至 Om+1 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电平移位器 35 的数据输入端 U1 至 Um+1。
     电平移位器 35、 DA 转换器 36、 电压跟随器 37 和第二显示面板 2 与第十一和第十二 实施例中相同。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模式也与第十一和第十二实施例中相同。
     如已经所述的, 第十三实施例中 POL1 和 POL2 的电平变化也与图 28 所示的情况相 同。将描述时段 A 和 B( 见图 28) 交替的帧。因为 POL2 在时段 A 期间变为高电平, 所以切 换部分 34 的任意输入端 Ii 连接到输出端 Oi。因而, 第二锁存部分 43 从数据读取端 Q1 至 Qm 捕捉一行的数据, 并从数据输出端 Q’ 1 至 Q’ m 输出每个数据。因为切换部分 34 处于上述状 态, 所以从数据输出端 Q’ 1 至 Q’ m 输出的数据被输入到电平移位器 35 的数据输入端 U1 至 Um。另外, POL1 在时段 A 期间处于高电平。由此, 电平移位器 35、 DA 转换器 36 和电压跟随 器 37 的操作与第六实施例中描述的时段 A 相同。注意, 对电平移位器 35、 DA 转换器 36 和 电压跟随器 37 的左起第 m+1 端子没有输入和输出。
     因为 POL2 在时段 B 期间变为低电平, 所以切换部分 34 的任意输入端 Ii 连接到输 出端 Oi+1。因而, 第二锁存部分 43 从数据读取端 Q1 至 Qm 捕捉一行的数据, 并从数据输出端 Q’ 所以从数据输出端 Q’ 1 至 Q’ m 输出每个数据。因为切换部分 34 处于上述状态, 1 至 Q’ m 输出的数据被输入到电平移位器 35 的数据输入端 U2 至 Um+1。另外, POL1 在时段 B 期间处于 高电平。因而, 电平移位器 35、 DA 转换器 36 和电压跟随器 37 的操作与第六实施例中描述 的时段 B 相同。注意, 对电平移位器 35、 DA 转换器 36 和电压跟随器 37 的最左侧端子没有 输入和输出。
     此后, 在该帧中交替重复时段 A 和 B 的操作。
     接着, 将描述时段 C 和 D( 见图 28) 交替的帧。因为 POL2 在时段 C 期间变为高电 平, 所以切换部分 34 的任意输入端 Ii 连接到输出端 Oi。 因而, 从第二锁存部分 43 的数据输 出端 Q’ POL1 在 1 至 Q’ m 输出的数据被输入到电平移位器 35 的数据输入端 U1 至 Um。另外, 时段 C 期间处于低电平。由此, 电平移位器 35、 DA 转换器 36 和电压跟随器 37 的操作与第 六实施例中描述的时段 C 相同。注意, 对电平移位器 35、 DA 转换器 36 和电压跟随器 37 的 第 m+1 端子没有输入和输出。
     因为 POL2 在时段 D 期间变为低电平, 所以切换部分 34 的任意输入端 Ii 连接到输 出端 Oi+1。因而, 从第二锁存部分 43 的数据输出端 Q’ 1 至 Q’ m 输出的数据被输入到电平移 位器 35 的数据输入端 U2 至 Um+1。另外, POL1 在时段 D 期间处于低电平。因而, 电平移位器 35、 DA 转换器 36 和电压跟随器 37 的操作与第六实施例中描述的时段 D 相同。注意, 对电 平移位器 35、 DA 转换器 36 和电压跟随器 37 的最左侧端子没有输入和输出。
     此后, 交替重复时段 C 和 D 的操作。
     作为上述操作的结果, 每帧中每个像素的极性状态变为与第六实施例等中相同。
     本实施例也具有类似于第六实施例的效果。
     另外, 第十一实施例的每个变型也可应用于第十三实施例。第十四实施例
     图 37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例子的示例图。将省略 与第十三实施例中相同的组件的详细描述。在第十四实施例中, 驱动装置包括移位寄存器 81、 第一锁存部分 66、 第二锁存部分 43、 电平移位器 35、 切换部分 34、 DA 转换器 36 和电压 跟随器 37。
     移位寄存器 81、 第一锁存部分 66 和第二锁存部分 43 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模式与 第十三实施例中相同。
     第十四实施例的结构不同于第十三实施例之处在于切换部分 34 被布置在电平移 位器 35 和 DA 转换器 36 之间。由于该布置, 在第十四实施例中, 电平移位器 35 具有 m 个数 据输入端 U1 至 Um 和 m 个数据输出端 U’ 1 至 U’ m。电平移位器 35 的数据输入端 U1 至 Um 按 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第二锁存部分 43 的数据输出端 Q’ 电平移位器 35 1 至 Q’ m。另外, 的数据输出端 U’ 1 至 U’ m 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切换部分 34 的输入端 I1 至 Im。
     切换部分 34 的结构与第六和其他实施例中相同。在本实施例中, 切换部分 34 的 输出端 O1 至 Om+1 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 DA 转换器 36 的数据输入端 T1 至 Tm+1。
     DA 转换器 36、 电压跟随器 37 和第二显示面板 2 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模式与第 十一实施例等中相同。
     如已经所述的, 第十四实施例中 POL1 和 POL2 的电平变化也与图 28 所示的情况相 同。将描述时段 A 和 B( 见图 28) 交替的帧。因为 POL2 在时段 A 期间变为高电平, 所以切换 部分 34 的任意输入端 Ii 连接到输出端 Oi。因而, 第二锁存部分 43 从数据读取端 Q1 至 Qm 捕 捉一行的数据, 并将每个数据输入到电平移位器 35 的数据输入端 U1 至 Um。电平移位器 35 移位输入的数据的电平, 并从数据输出端 U’ 1 至 U’ m 输出数据。因为切换部分 34 处于上述 状态, 所以从数据输出端 U’ 1 至 U’ m 输出的数据被输入到 DA 转换器 36 的数据输入端 T1 至 Tm。POL1 在时段 A 期间处于高电平。因而, DA 转换器 36 和电压跟随器 37 的操作与第六实 施例中描述的时段 A 的操作相同。注意, 对 DA 转换器 36 和电压跟随器 37 的左起第 m+1 端 子没有输入和输出。
     因为 POL2 在时段 B 期间变为低电平, 所以切换部分 34 的任意输入端 Ii 连接到输 出端 Oi+1。因而, 第二锁存部分 43 将一行的数据输入到电平移位器 35 的数据输入端 U1 至 Um。电平移位器 35 移位输入的数据的电平, 并从数据输出端 U’ 1 至 U’ m 输出数据。因为切 换部分 34 处于上述状态, 所以从数据输出端 U’ 1 至’ m 输出的数据被输入到 DA 转换器的数 据输入端 T2 至 Tm+1。POL1 在时段 B 期间处于高电平。因而, DA 转换器 36 和电压跟随器 37 的操作与第六实施例中描述的时段 B 的操作相同。注意, 对 DA 转换器 36 和电压跟随器 37 的最左侧端子没有输入和输出。
     此后, 在该帧中交替重复时段 A 和 B 的操作。
     接着, 将描述时段 C 和 D( 见图 28) 交替的帧。因为 POL2 在时段 C 期间变为高电 平, 所以切换部分 34 的任意输入端 Ii 连接到输出端 Oi。因而, 第二锁存部分 43 将一行的 数据输入到电平移位器 35 的数据输入端 U1 至 Um。电平移位器 35 移位输入的数据的电平, 并从数据输出端 U’ 所以从数据输出端 1 至 U’ m 输出数据。因为切换部分 34 处于上述状态, U’ 1 至 U’ m 输出的数据被输入到 DA 转换器的数据输入端 T1 至 Tm。POL1 在时段 C 期间处于 低电平。因而, DA 转换器 36 和电压跟随器 37 的操作与第六实施例中描述的时段 C 相同。注意, 对 DA 转换器 36 和电压跟随器 37 的左起第 m+1 端子没有输入和输出。
     因为 POL2 在时段 D 期间变为低电平, 所以切换部分 34 的任意输入端 Ii 连接到输 出端 Oi+1。因而, 第二锁存部分 43 将一行的数据输入到电平移位器 35 的数据输入端 U1 至 Um。电平移位器 35 移位输入的数据的电平, 并从数据输出端 U’ 1 至 U’ m 输出数据。因为切 换部分 34 处于上述状态, 所以从数据输出端 U’ 1 至 U’ m 输出的数据被输入到 DA 转换器的 数据输入端 T2 至 Tm+1。POL1 在时段 D 期间处于低电平。因而, DA 转换器 36 和电压跟随器 37 的操作与第六实施例中描述的时段 D 相同。注意, 对 DA 转换器 36 和电压跟随器 37 的最 左侧端子没有输入和输出。
     此后, 交替重复时段 C 和 D 的操作。
     作为上述操作的结果, 每帧中每个像素的极性状态变为与第六实施例等中相同。
     本实施例也具有类似于第六实施例的效果。
     另外, 第十一实施例的每个变型也可应用于第十四实施例。
     第十五实施例
     图 38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十五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例子的示例图。将省略 与第十四实施例中相同的组件的详细描述。在第十五实施例中, 驱动装置包括移位寄存器 81、 第一锁存部分 66、 第二锁存部分 43、 电平移位器 35、 DA 转换器 36、 切换部分 34 和电压 跟随器 37。
     移位寄存器 81、 第一锁存部分 66 和第二锁存部分 43 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模式与 第十四实施例中相同。
     第十五实施例的结构不同于第十四实施例之处在于切换部分 34 被布置在 DA 转换 器 36 和电压跟随器 37 之间。由于该布置, 在第十五实施例中, DA 转换器 36 具有 m 个数据 输入端 T1 至 Tm 和 m 个电势输出端 T’ 1 至 T’ m。除了数据输入端和电势输出端的数目分别 少 1 以外, DA 转换器 36 与第十四和其他实施例中相同。DA 转换器 36 的数据输入端 T1 至 Tm 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电平移位器 35 的数据输出端 U’ DA 转换器 1 至 U’ m。另外, 36 的电势输出端 T’ 1 至 T’ m 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切换部分 34 的输入端 I1 至 Im。
     切换部分 34 的结构与第六和其他实施例中相同。在本实施例中, 切换部分 34 的 输出端 O1 至 Om+1 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电压跟随器的电势输入端 W1 至 Wm+1。
     电压跟随器 37 和液晶显示面板 2 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模式与第十一实施例等中 相同。
     第十五实施例中控制信号从控制部分 ( 图 38 中未示出 ) 的输出模式与第八实施 例相同。因而, POL1 和 POL2 的电平变化与图 31 所示的情况相同。换言之, POL2 在开始一帧 时被设置为高电平, 此后在每个 STB 周期 ( 即, 每个行选择时段 ) 中交替切换。另外, 每个 STB 周期中切换 POL1。然后, 交替重复帧 F1( 见图 31) 和帧 F2( 见图 31), 在帧 F1 中, 当 POL2 变为高电平时, POL1 也被设置为高电平, 而当 POL2 变为低电平时, POL1 也被设置为低电平, 在帧 F2 中, 当 POL2 变为高电平时, POL1 被设置为低电平, 而当 POL2 变为低电平时, POL1 被设 置为高电平。类似于其他实施例, POL2 可在驱动装置侧生成。
     下面描述时段 E 和 F 交替的帧 F1( 见图 31)。首先将描述时段 E。第二锁存部分 43 从第一锁存部分 66 读取一行的数据, 并将每个数据输入到电平移位器 35。电平移位器 35 移位输入的数据的电平, 并将经过电平移位的每个数据输入到 DA 转换器 36 的数据输入端 T1 至 Tm。除了时段 E 之外, 该操作与时段 F、 G 和 H 相同。DA 转换器 46 将输入的数据转 换为模拟电压, 并输出模拟电压。因为 POL1 在时段 E 期间处于高电平, 所以 DA 转换器 46 从 左起每个奇数电势输出端 T’ T’ 并从左起每个偶数 1、 3... 输出高于 VCOM 的电势 (V0-V8 等 ), 电势输出端 T’ T’ 2、 4... 输出低于 VCOM 的电势 (V9-V17 等 )。因为 POL2 在时段 E 期间变为高 电平, 所以切换部分 34 的输入端 Ii 连接到输出端 Oi。因而, 从 DA 转换器 46 的电势输出端 T’ 并进一步从电压跟随器 37 1 至 T’ m 输出的电势被从切换部分 34 的输出端 O1 至 Om 输出, 的电势输出端 V1 至 Vm 输出。注意, 从电势输出端 Vm+1 没有输出。
     因为 POL1 在时段 F 期间处于低电平, 所以 DA 转换器 46 从左起每个奇数电势输 出端 T’ T’ 并从左起每个偶数电势输出端 T’ 1、 3... 输出低于 VCOM 的电势 (V9-V17 等 ), 2、 T’ 所以切换部 4... 输出高于 VCOM 的电势 (V0-V8 等 )。因为 POL2 在时段 F 期间变为低电平, 分 34 的任意输入端 Ii 连接到输出端 Oi+1。因而, 从 DA 转换器 46 的电势输出端 T’ 1 至 T’ m 输出的电势被从切换部分 34 的输出端 O2 至 Om+1 输出, 并进一步从电压跟随器 37 的电势输 出端 V2 至 Vm+1 输出。注意, 从电势输出端 V1 没有输出。
     此后, 在帧 F1 中, 交替重复时段 E 和 F 的操作。
     接着, 将描述时段 G 和 H 交替的帧 F2( 见图 31)。因为 POL1 在时段 G 期间处于低电 平, 所以 DA 转换器 46 从左起每个奇数电势输出端 T’ T’ 1、 3... 输出低于 VCOM 的电势 (V9-V17 等 ), 并从左起每个偶数电势输出端 T’ T’ 因 2、 4... 输出高于 VCOM 的电势 (V0-V8 等 )。另外, 为 POL2 在时段 G 期间变为高电平, 所以切换部分 34 的任意输入端 Ii 连接到输出端 Oi。因 而, 从 DA 转换器 46 的电势输出端 T’ 1 至 T’ m 输出的电势被从切换部分 34 的输出端 O1 至 Om 输出, 并进一步从电压跟随器 37 的电势输出端 V1 至 Vm 输出。注意, 从电势输出端 Vm+1 没 有输出。
     因为 POL1 在时段 H 期间处于高电平, 所以 DA 转换器 46 从左起每个奇数电势输出 端 T’ T’ 并从左起每个偶数电势输出端 T’ T’ 1、 3... 输出高于 VCOM 的电势 (V0-V8 等 ), 2、 4... 输 出低于 VCOM 的电势 (V9-V17 等 )。另外, 因为 POL2 在时段 H 期间变为低电平, 所以切换部分 34 的任意输入端 Ii 连接到输出端 Oi+1。因而, 从 DA 转换器 46 的电势输出端 T’ 1 至 T’ m 输 出的电势被从 O2 至 Om+1 输出, 并进一步从电压跟随器 37 的电势输出端 V2 至 Vm+1 输出。注 意, 从电势输出端 V1 没有输出。
     此后, 在帧 F2 中, 交替重复时段 G 和 H 的操作。
     作为上述操作的结果, 每帧中每个像素的极性状态变为与第六实施例等中相同。
     本实施例也具有类似于第六实施例的效果。
     另外, 第十一实施例的每个变型也可应用于第十五实施例。当组合两个或更多条 连续栅极线时, 控制部分 ( 或电势设置部分 ) 可在逐一选择奇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期 间将 POL2 设置为高电平, 并在逐一选择偶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期间将 POL2 设置为低电 平。然后, 切换 POL1 电平的周期可与切换 POL2 电平的周期匹配。
     另外, 在第六和后续实施例的每个中, 优选的是, 在 DA 转换器 36 在垂直消隐间隔 期间将每个电势输出端 Ti’ 的输出电势一次性设置为最大电势 ( 上面例子中的 V0) 和最小电 势 ( 上面例子中的 V17) 之间的电势之后, 开始下一帧中电势的输出。 特别优选的是, DA 转换 器 36 应在垂直消隐间隔期间将每个电势输出端 Ti’ 的输出电势设置为 VCOM( = (V0+V17)/2)。 该设置能减少提供 V0 至 V17 的电源 ( 图 27 等中未示出 ) 上的负载。为了将 DA 转换器 36 的每个电势输出端的输出电势一次性设置为最大电势和最小 电势之间的电势, 例如, DA 转换器 36 可将一对相邻的两个输出端短路。
     本发明也可应用于正常白色和正常黑色这两者。
     根据本发明, 液晶显示面板可被驱动为使得减少具有相同极性的连续像素的数 目, 同时减少功耗, 并且可驱动液晶显示面板而不从输入图像数据的次序改变输出对应于 图像数据的电势的次序。
     上述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本发明的特性结构 :
     ( 要点 1)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包括 : 有源矩阵液晶显示面板 ; 以及驱动装置, 用于 驱动液晶显示面板, 其中液晶显示面板包括 : 公共电极 ; 被排列为矩阵的多个像素电极 ; 以 及源极线, 被提供在每列像素电极中的像素电极的左侧和最右侧列像素电极的右侧, 其中 当像素电极的每一行或者每两个或更多个连续行被设置为一个群组时, 奇数群组的每一行 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到存在于像素电极两侧上的源极线之中的预定侧上的源极线, 并且偶 数群组的每一行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到存在于像素电极两侧上的源极线之中与预定侧相 反的一侧上的源极线, 以及驱动装置包括 : 电势输出部件, 具有多个电势输出端, 并被配置 为按照以电势输出端的布置次序交替输出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和低于公共电极电势 的电势的方式从每个电势输出端输出电势, 其中从每个电势输出端输出对应于输入的像素 值的电势 ; 以及切换部件, 具有多个输入端和在数目上比多个输入端多 1 的切换输出端, 其 左起第 k 和第 k+1 切换输出端被分别标记为 Ok 和 Ok+1, 中如果左起第 k 输入端被标记为 I k, 输入端的数目被标记为 n, 并且 k 采用从 1 至 n 的每个值, 则切换部件将输入端 Ik 连接到切 换输出端 Ok 和 Ok+1 中的任一个, 其中液晶显示面板的每条源极线连接到切换部件的相应切 换输出端, 电势输出部件根据逐一选择奇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或逐一选择偶数群组中 的每一行的时段, 在每个电势输出端处, 在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的输出和低于公共电 极电势的电势的输出之间切换, 切换部件根据逐一选择奇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或逐一 选择偶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 在要连接到每个输入端的切换输出端之间切换, 以及电 势输出部件在一行的选择时段期间, 从每个电势输出端持续输出特定于与电势输出端相对 应的像素值的电势。
     ( 要点 2) 根据要点 1 的液晶显示装置, 还包括控制部件, 用于输出第一控制信号 和第二控制信号, 第一控制信号用来控制电势输出部件的每个电势输出端的电势被设置为 高于还是低于公共电极电势, 第二控制信号用来给出指令以确定输入端 Ik 连接到切换输出 端 Ok 和 Ok+1 中的哪一个, 其中, 根据第一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还是低电平, 电势输出部件在 从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输出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并从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输出低于 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 还是从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输出低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并从左起 偶数电势输出端输出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之间切换, 切换部件根据第二控制信号处于 高电平还是低电平, 在输入端 Ik 连接到切换输出端 Ok 和 Ok+1 之间切换, 以及控制部件在逐 一选择奇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和逐一选择偶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之间切换第一 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的电平。
     ( 要点 3) 根据要点 2 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控制部件在逐帧的基础上, 在如下模式 之间切换 : 即当第一控制信号被设置为高电平时第二控制信号也被设置为高电平、 而当第 一控制信号被设置为低电平时第二控制信号也被设置为低电平的输出控制信号的模式 ; 以及当第一控制信号被设置为低电平时第二控制信号被设置为高电平、 而当第一控制信号被 设置为高电平时第二控制信号被设置为低电平的输出控制信号的模式。
     ( 要点 4) 根据要点 2 或 3 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在选择时段之间切换时, 控制部件 将电势输出部件的电势输出端的输出置于高阻抗状态, 并在电势输出端的输出处于高阻抗 状态的同时切换第二控制信号的电平。
     ( 要点 5) 根据要点 1 的液晶显示装置, 还包括控制部件, 用于输出用来控制电势输 出部件的每个电势输出端的电势被设置为高于还是低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第一控制信号, 以 及向电势输出部件通知帧的开始, 其中电势输出部件输出第二控制信号, 用来给出指令以 确定输入端 Ik 连接到切换输出端 Ok 和 Ok+1 中的哪一个, 根据第一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还是 低电平, 电势输出部件在从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输出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并从左起偶 数电势输出端输出低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 还是从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输出低于公共电 极电势的电势并从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输出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之间切换, 切换部件 根据第二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还是低电平, 在输入端 I k 连接到切换输出端 Ok 和 Ok+1 之间切 换, 控制部件在逐一选择奇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和逐一选择偶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 段之间切换第一控制信号的电平, 以及当被通知帧的开始时, 电势输出部件控制第二控制 信号以将输入端 Ik 连接到切换输出端 Ok, 此后, 在逐一选择奇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和 逐一选择偶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之间切换第二控制信号的电平。
     ( 要点 6) 根据要点 5 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控制部件在逐帧的基础上, 在如下模式 之间切换 : 即当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变为高电平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被设置为高电平、 而当 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变为低电平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被设置为低电平的输出所述控制信号 的模式 ; 以及当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变为高电平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被设置为低电平、 而当 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变为低电平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被设置为高电平的输出所述控制信号 的模式。
     ( 要点 7) 根据要点 5 或 6 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在选择时段之间切换时, 控制部件 将电势输出部件的电势输出端的输出置于高阻抗状态, 以及电势输出部件在电势输出端的 输出处于高阻抗状态的同时切换第二控制信号的电平。
     ( 要点 8) 根据要点 1 至 7 中的任一个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按照如下方式将像素 电极的每一行设置为一个群组 : 奇数行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到存在于像素电极两侧上的源 极线之中的预定侧上的源极线, 并且偶数行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到存在于像素电极两侧上 的源极线之中与预定侧相反的一侧上的源极线。
     ( 要点 9) 根据要点 1 至 8 中的任一个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提供两个或更多个驱 动装置, 各个驱动装置的切换部件被并排放置, 以及在相邻两个切换部件之中, 左手边切换 部件的最右侧切换输出端和右手边切换部件的最左侧切换输出端连接到公共源极线。
     ( 要点 10) 根据要点 1 至 9 中的任一个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电势输出部件在垂直 消隐间隔期间将每个电势输出端的输出电势设置为在从电势输出端输出的最大电势和最 小电势之间的电势。
     ( 要点 11) 根据要点 1 至 10 中的任一个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电势输出部件在垂 直消隐间隔期间在一对相邻的两个电势输出端之间短路。
     ( 要点 12) 根据要点 1 至 11 中的任一个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在逐行的基础上, 按同样的序列在液晶面板上布置 R、 G 和 B 像素。
     ( 要点 13) 根据要点 1 至 11 中的任一个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在预定数目的连续 行之中按不同序列在液晶面板上布置 R、 G 和 B 像素, 并且重复预定数目的连续行中的 R、 G 和 B 布局。
     ( 要点 14) 根据要点 1 至 11 中的任一个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在液晶面板的每一 行中仅仅布置 R、 G 和 B 之中的一类像素。
     ( 要点 15)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包括 : 有源矩阵液晶显示面板 ; 以及驱动装置, 用于 驱动液晶显示面板, 其中液晶显示面板包括 : 公共电极 ; 被排列为矩阵的多个像素电极 ; 以 及源极线, 被提供在每列像素电极中的像素电极的左侧和最右侧列像素电极的右侧, 其中 当像素电极的每一行或者每两个或更多个连续行被设置为一个群组时, 奇数群组的每一行 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到存在于像素电极两侧上的源极线之中的预定侧上的源极线, 并且偶 数群组的每一行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到存在于像素电极两侧上的源极线之中与预定侧相 反的一侧上的源极线, 驱动装置包括 : DA 转换器, 用于输入与一行的每个像素值相对应的 每个数据, 将输入的数据转换为模拟电压, 以及输出转换后的电势, 其中根据输入到 DA 转 换器的第一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还是低电平, DA 转换器在从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输出高于 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并从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输出低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 还是从左起 奇数电势输出端输出低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并从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输出高于公共电 极电势的电势之间切换 ; 以及切换部件, 用于在使用像素电极左侧上的源极线设置像素电 极的电势还是使用像素电极右侧上的源极线设置像素电极的电势之间切换, 其中如果要驱 动的像素列数被标记为 m, 则切换部件具有 m 个输入端和 m+1 的切换输出端, 并且如果左起 第 k 输入端被标记为 I k, 左起第 k 和第 k+1 切换输出端被分别标记为 Ok 和 Ok+1, 并且 k 采用 从 1 至 m 的每个值, 则切换部件根据输入到切换部件的第二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还是低电 平, 在将输入端 Ik 连接到切换输出端 Ok 还是将输入端 Ik 连接到切换输出端 Ok+1 之间切换。
     ( 要点 16) 根据要点 15 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驱动装置还包括电压跟随器, 以及根 据第二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还是低电平, 电压跟随器的最左侧电势输出端的输出被置于高 阻抗状态或者电压跟随器的最右侧电势输出端的输出被置于高阻抗状态。
     ( 要点 17) 根据要点 15 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提供两个或更多个驱动装置, 以及在 相邻两个驱动装置之中, 左手边驱动装置的最右侧电势输出端和右手边驱动装置的最左侧 电势输出端连接到公共源极线。
     ( 要点 18) 根据要点 15 的液晶显示装置, 还包括 : 第一锁存部件, 用于同时读取和 保存 R、 G 和 B 像素值, 每个 R、 G 和 B 像素值用于一个像素 ; 移位寄存器, 用于顺序地输出数 据读取指令信号, 以指示第一锁存部件读取每个 R、 G 和 B 像素值, 每个 R、 G 和 B 像素值用于 一个像素 ; 第二锁存部件, 用于从第一锁存部件一起读取一行的 m 个像素的像素值, 并输出 对应于每个像素值的数据 ; 电平移位部件, 具有 m+1 个数据输入端和 m+1 个数据输出端, 并 被配置为移位从数据输入端输入的数据的电平以及从数据输出端输出数据 ; 以及电压跟随 器, 具有 m+1 个电势输入端和 m+1 个电势输出端, 并被配置为从电势输出端输出与从电势输 入端输入的电势相等的电势, 其中第二锁存部件具有 m 个数据输出端, 用于输出与一行的 m 个像素的像素值相对应的数据, DA 转换器具有 m+1 个数据输入端和 m+1 个电势输出端, 第 二锁存部件的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切换部件的输入端, 切换部件的切换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电平移位部件的数据输入端, 电平移位部件的数据输出 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 DA 转换器的数据输入端, DA 转换器的电势输出端按照一一 对应的关系连接到电压跟随器的电势输入端, 电压跟随器的电势输出端连接到液晶显示面 板的源极线, 第一控制信号的电平在逐帧的基础上交替切换, 以及第二控制信号的电平在 每次选择属于一个群组的所有行时交替切换。
     ( 要点 19) 根据要点 15 的液晶显示装置, 还包括 : 第一锁存部件, 用于同时读取和 保存 R、 G 和 B 像素值, 每个 R、 G 和 B 像素值用于一个像素 ; 移位寄存器, 用于顺序地输出数 据读取指令信号, 以指示第一锁存部件读取每个 R、 G 和 B 像素值, 每个 R、 G 和 B 像素值用于 一个像素 ; 第二锁存部件, 用于从第一锁存部件一起读取一行的 m 个像素的像素值, 并输出 对应于每个像素值的数据 ; 电平移位部件, 具有 m 个数据输入端和 m 个数据输出端, 并被配 置为移位从数据输入端输入的数据的电平以及从数据输出端输出数据 ; 以及电压跟随器, 具有 m+1 个电势输入端和 m+1 个电势输出端, 并被配置为从电势输出端输出与从电势输入 端输入的电势相等的电势, 其中第二锁存部件具有 m 个数据输出端, 用于输出与一行的 m 个 像素的像素值相对应的数据, DA 转换器具有 m+1 个数据输入端和 m+1 个电势输出端, 第二 锁存部件的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电平移位部件的数据输入端, 电平移位 部件的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切换部件的输入端, 切换部件的切换输出端 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 DA 转换器的数据输入端, DA 转换器的电势输出端连接到电压 跟随器的电势输入端, 电压跟随器的电势输出端连接到液晶显示面板的源极线, 第一控制 信号的电平在逐帧的基础上交替切换, 以及第二控制信号的电平在每次选择属于一个群组 的所有行时交替切换。
     ( 要点 20) 根据要点 15 的液晶显示装置, 还包括 : 第一锁存部件, 用于同时读取和 保存 R、 G 和 B 像素值, 每个 R、 G 和 B 像素值用于一个像素 ; 移位寄存器, 用于顺序地输出数 据读取指令信号, 以指示第一锁存部件读取每个 R、 G 和 B 像素值, 每个 R、 G 和 B 像素值用于 一个像素 ; 第二锁存部件, 用于从第一锁存部件一起读取一行的 m 个像素的像素值, 并输出 对应于每个像素值的数据 ; 电平移位部件, 具有 m 个数据输入端和 m 个数据输出端, 并被配 置为移位从数据输入端输入的数据的电平以及从数据输出端输出数据 ; 以及电压跟随器, 具有 m+1 个电势输入端和 m+1 个电势输出端, 并被配置为从电势输出端输出与从电势输入 端输入的电势相等的电势, 其中第二锁存部件具有 m 个数据输出端, 用于输出与一行的 m 个 像素的像素值相对应的数据, DA 转换器具有 m 个数据输入端和 m 个电势输出端, 第二锁存部 件的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电平移位部件的数据输入端, 电平移位部件的 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 DA 转换器的数据输入端, DA 转换器的电势输出端 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切换部件的输入端, 切换部件的切换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 系连接到电压跟随器的电势输入端, 电压跟随器的电势输出端连接到液晶显示面板的源极 线, 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的电平在每次选择属于一个群组的所有行时交替切换, 以及在一帧中, 当第二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时, 第一控制信号也变为高电平, 而当第二控制 信号处于低电平时, 第一控制信号也变为低电平, 并且在一帧之后的下一帧中, 当第二控制 信号处于高电平时, 第一控制信号变为低电平, 而当第二控制信号处于低电平时, 第一控制 信号变为高电平。
     ( 要点 21) 根据要点 15 的液晶显示装置, 还包括 : 第一锁存部件, 用于同时读取和保存 R、 G 和 B 像素值, 每个 R、 G 和 B 像素值用于一个像素 ; 移位寄存器, 用于顺序地输出数 据读取指令信号, 以指示第一锁存部件读取每个 R、 G 和 B 像素值, 每个 R、 G 和 B 像素值用 于一个像素 ; 第二锁存部件, 用于从第一锁存部件一起读取一行的 m 个像素的像素值, 并输 出对应于每个像素值的数据 ; 电平移位部件, 具有 m+1 个数据输入端和 m+1 个数据输出端, 并被配置为移位从数据输入端输入的数据的电平以及从数据输出端输出数据 ; 以及电压跟 随器, 具有 m+1 个电势输入端和 m+1 个电势输出端, 并被配置为从电势输出端输出与从电势 输入端输入的电势相等的电势, 其中第一锁存部件具有 m 个像素值输出端, 用于使得第二 锁存部件读取像素值, 第二锁存部件具有用于从第一锁存部件读取像素值的 m+1 个数据读 取端以及用于输出与一行的像素的像素值相对应的数据的 m+1 个数据输出端, DA 转换器具 有 m+1 个数据输入端和 m+1 个电势输出端, 第一锁存部件的像素值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 关系连接到切换部件的输入端, 切换部件的切换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第二锁 存部件的数据读取端, 第二锁存部件的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电平移位部 件的数据输入端, 电平移位部件的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 DA 转换器的数 据输入端, DA 转换器的电势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电压跟随器的电势输入端, 电压跟随器的电势输出端连接到液晶显示面板的源极线, 第一控制信号的电平在逐帧的基 础上交替切换, 以及第二控制信号的电平在每次选择属于一个群组的所有行时交替切换。
     ( 要点 22) 根据要点 15 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要驱动的像素的列数是 3 的倍数, 以 及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 : 第一锁存部件, 其中布置了 m+1 个锁存电路, 每个锁存电路具有用 于给出指令以读取像素值的数据读取指令信号的输入端、 用于在数据读取指令信号被输入 到输入端时读取所输入的一个像素的像素值的像素值读取端、 以及像素值的输出端 ; 移位 寄存器, 具有用于 m/3 个数据读取指令信号的信号输出端, 并被配置为从每个信号输出端 顺序地输出数据读取指令信号 ; 移位寄存器输出切换部件, 如果移位寄存器中左起第 i 信 号输出端被标记为 Ci 并且 i 采用从 1 至 m/3 的每个值, 则移位寄存器输出切换部件在第二 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时将信号输出端 Ci 与第一锁存部件的第 3·i-2、 第 3·i-1 和第 3·i 锁存电路的输入端相连, 或者在第二控制信号处于低电平时将信号输出端 Ci 与第一锁存部 件的第 3·i-1、 第 3·i 和第 3·i+1 锁存电路的输入端相连 ; 第二锁存部件, 用于从第一锁 存部件一起读取一行的 m 个像素的像素值, 并输出对应于每个像素值的数据 ; 电平移位部 件, 具有 m+1 个数据输入端和 m+1 个数据输出端, 并被配置为移位从数据输入端输入的数据 的电平以及从数据输出端输出数据 ; 以及电压跟随器, 具有 m+1 个电势输入端和 m+1 个电势 输出端, 并被配置为从电势输出端输出与从电势输入端输入的电势相等的电势, 其中切换 部件的 m 个输入端连接到用于传输 R 的像素值的数据布线、 用于传输 G 的像素值的数据布 线和用于传输 B 的像素值的数据布线, 切换部件的切换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 第一锁存部件中各个锁存电路的像素值读取端, 第二锁存部件具有用于从第一锁存部件读 取像素值的 m+1 个数据读取端以及用于输出与一行的像素的像素值相对应的数据的 m+1 个 数据输出端, DA 转换器具有 m+1 个数据输入端和 m+1 个电势输出端, 第一锁存部件中各个 锁存电路的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第二锁存部件的数据读取端, 第二锁存部件 的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电平移位部件的数据输入端, 电平移位部件的数 据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 DA 转换器的数据输入端, DA 转换器的电势输出端按 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电压跟随器的电势输入端, 电压跟随器的电势输出端连接到液晶显示面板的源极线, 第一控制信号的电平在逐帧的基础上交替切换, 以及在第二控制信号 在开始一帧时被设置为高电平之后, 第二控制信号的电平在每次选择属于一个群组的所有 行时交替切换。在开机之后在第一帧中生成第二控制信号之前, 移位寄存器输出切换部件 和切换部件维持与第二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时相等的状态。
     ( 要点 23) 根据要点 15 的液晶显示装置, 还包括 : 第一锁存部件, 具有用于给出指 令以读取像素值的数据读取指令信号的 m+1 个输入端, 并被配置为使得在输入数据读取指 令信号时, 第一锁存部件读取和保存与数据读取指令信号所输入的输入端相对应的一个像 素的像素值 ; 移位寄存器, 具有用于数据读取指令信号的 m 个信号输出端, 并被配置为从每 个信号输出端顺序地输出数据读取指令信号 ; 第二锁存部件, 用于从第一锁存部件一起读 取一行的 m 个像素的像素值, 并输出对应于每个像素值的数据 ; 电平移位部件, 具有 m+1 个 数据输入端和 m+1 个数据输出端, 并被配置为移位从数据输入端输入的数据的电平以及从 数据输出端输出数据 ; 以及电压跟随器, 具有 m+1 个电势输入端和 m+1 个电势输出端, 并被 配置为从电势输出端输出与从电势输入端输入的电势相等的电势, 其中第一锁存部件具有 m+1 个像素值输出端, 用于使得第二锁存部件读取像素值, 第二锁存部件具有用于从第一锁 存部件读取像素值的 m+1 个数据读取端以及用于输出与一行的像素的像素值相对应的数 据的 m+1 个数据输出端, DA 转换器具有 m+1 个数据输入端和 m+1 个电势输出端, 移位寄存 器的信号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切换部件的输入端, 切换部件的切换输出端按 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第一锁存部件的输入端, 第一锁存部件的像素值输出端按照一一 对应的关系连接到第二锁存部件的数据读取端, 第二锁存部件的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 的关系连接到电平移位部件的数据输入端, 电平移位部件的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 系连接到 DA 转换器的数据输入端, DA 转换器的电势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电 压跟随器的电势输入端, 电压跟随器的电势输出端连接到液晶显示面板的源极线, 第一控 制信号的电平在逐帧的基础上交替切换, 以及在第二控制信号在开始一帧时被设置为高电 平之后, 第二控制信号的电平在每次选择属于一个群组的所有行时交替切换。在开机之后 在第一帧中生成第二控制信号之前, 切换部件维持与第二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时相等的状 态。
     ( 要点 24) 根据要点 15 的液晶显示装置, 还包括 : 第一锁存部件, 用于在逐个像素 的基础上读取和保存像素值 ; 移位寄存器, 用于顺序地输出数据读取指令信号, 以指示第一 锁存部件读取一个像素的像素值 ; 第二锁存部件, 用于从第一锁存部件一起读取一行的 m 个像素的像素值, 并输出对应于每个像素值的数据 ; 电平移位部件, 具有 m+1 个数据输入端 和 m+1 个数据输出端, 并被配置为移位从数据输入端输入的数据的电平以及从数据输出端 输出数据 ; 以及电压跟随器, 具有 m+1 个电势输入端和 m+1 个电势输出端, 并被配置为从电 势输出端输出与从电势输入端输入的电势相等的电势, 其中第一锁存部件具有 m 个像素值 输出端, 用于使得第二锁存部件读取像素值, 第二锁存部件具有用于从第一锁存部件读取 像素值的 m+1 个数据读取端以及用于输出与一行的像素的像素值相对应的数据的 m+1 个数 据输出端, DA 转换器具有 m+1 个数据输入端和 m+1 个电势输出端, 第一锁存部件的像素值 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切换部件的输入端, 切换部件的切换输出端按照一一对 应的关系连接到第二锁存部件的数据读取端, 第二锁存部件的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 关系连接到电平移位部件的数据输入端, 电平移位部件的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 DA 转换器的数据输入端, DA 转换器的电势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电压 跟随器的电势输入端, 电压跟随器的电势输出端连接到液晶显示面板的源极线, 第一控制 信号的电平在逐帧的基础上交替切换, 以及第二控制信号的电平在每次选择属于一个群组 的所有行时交替切换。
     ( 要点 25) 根据要点 15 的液晶显示装置, 还包括 : 第一锁存部件, 用于在逐个像 素的基础上读取和保存像素值 ; 移位寄存器, 用于顺序地输出数据读取指令信号, 以指示第 一锁存部件读取一个像素的像素值 ; 第二锁存部件, 用于从第一锁存部件一起读取一行的 m 个像素的像素值, 并输出对应于每个像素值的数据 ; 电平移位部件, 具有 m+1 个数据输入 端和 m+1 个数据输出端, 并被配置为移位从数据输入端输入的数据的电平以及从数据输出 端输出数据 ; 以及电压跟随器, 具有 m+1 个电势输入端和 m+1 个电势输出端, 并被配置为从 电势输出端输出与从电势输入端输入的电势相等的电势, 其中第二锁存部件具有用于输出 与一行的 m 个像素的像素值相对应的数据的 m 个数据输出端, DA 转换器具有 m+1 个数据输 入端和 m+1 个电势输出端, 第二锁存部件的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切换部 件的输入端, 切换部件的切换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电平移位部件的数据输入 端, 电平移位部件的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 DA 转换器的数据输入端, DA 转 换器的电势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电压跟随器的电势输入端, 电压跟随器的电 势输出端连接到液晶显示面板的源极线, 第一控制信号的电平在逐帧的基础上交替切换, 以及第二控制信号的电平在每次选择属于一个群组的所有行时交替切换。
     ( 要点 26) 根据要点 15 的液晶显示装置, 还包括 : 第一锁存部件, 用于在逐个像 素的基础上读取和保存像素值 ; 移位寄存器, 用于顺序地输出数据读取指令信号, 以指示第 一锁存部件读取一个像素的像素值 ; 第二锁存部件, 用于从第一锁存部件一起读取一行的 m 个像素的像素值, 并输出对应于每个像素值的数据 ; 电平移位部件, 具有 m 个数据输入端 和 m 个数据输出端, 并被配置为移位从数据输入端输入的数据的电平以及从数据输出端输 出数据 ; 以及电压跟随器, 具有 m+1 个电势输入端和 m+1 个电势输出端, 并被配置为从电势 输出端输出与从电势输入端输入的电势相等的电势, 其中第二锁存部件具有用于输出与一 行的 m 个像素的像素值相对应的数据的 m 个数据输出端, DA 转换器具有 m+1 个数据输入端 和 m+1 个电势输出端, 第二锁存部件的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电平移位部 件的数据输入端, 电平移位部件的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切换部件的输入 端, 切换部件的切换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 DA 转换器的数据输入端, DA 转换器 的电势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电压跟随器的电势输入端, 电压跟随器的电势输 出端连接到液晶显示面板的源极线, 第一控制信号的电平在逐帧的基础上交替切换, 以及 第二控制信号的电平在每次选择属于一个群组的所有行时交替切换。
     ( 要点 27) 根据要点 15 的液晶显示装置, 还包括 : 第一锁存部件, 用于在逐个像素 的基础上读取和保存像素值 ; 移位寄存器, 用于顺序地输出数据读取指令信号, 以指示第一 锁存部件读取一个像素的像素值 ; 第二锁存部件, 用于从第一锁存部件一起读取一行的 m 个像素的像素值, 并输出对应于每个像素值的数据 ; 电平移位部件, 具有 m 个数据输入端和 m 个数据输出端, 并被配置为移位从数据输入端输入的数据的电平以及从数据输出端输出 数据 ; 以及电压跟随器, 具有 m+1 个电势输入端和 m+1 个电势输出端, 并被配置为从电势输 出端输出与从电势输入端输入的电势相等的电势, 其中第二锁存部件具有用于输出与一行的 m 个像素的像素值相对应的数据的 m 个数据输出端, DA 转换器具有 m+1 个数据输入端和 m+1 个电势输出端, 第二锁存部件的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电平移位部件 的数据输入端, 电平移位部件的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 DA 转换器的数据 输入端, DA 转换器的电势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切换部件的输入端, 切换部件 的切换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电压跟随器的电势输入端, 电压跟随器的电势输 出端连接到液晶显示面板的源极线, 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的电平在每次选择属于 一个群组的所有行时交替切换, 以及在一帧中, 当第二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时, 第一控制信 号也变为高电平, 而当第二控制信号处于低电平时, 第一控制信号也变为低电平, 并且在一 帧之后的下一帧中, 当第二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时, 第一控制信号变为低电平, 而当第二控 制信号处于低电平时, 第一控制信号变为高电平。
     ( 要点 28) 一种用于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 该液晶显示面板包括 : 公共电极 ; 被排列为矩阵的多个像素电极 ; 以及源极线, 被提供在每列像素电极中的像素电极的左侧 和最右侧列像素电极的右侧, 其中当像素电极的每一行或者每两个或更多个连续行被设置 为一个群组时, 奇数群组的每一行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到存在于像素电极两侧上的源极线 之中的预定侧上的源极线, 并且偶数群组的每一行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到存在于像素电极 两侧上的源极线之中与预定侧相反的一侧上的源极线, 驱动装置包括 : 电势输出部件, 具有 多个电势输出端, 并被配置为按照以电势输出端的布置次序交替输出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 电势和低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的方式从每个电势输出端输出电势, 其中从每个电势输出 端输出对应于输入的像素值的电势 ; 以及切换部件, 具有多个输入端和在数目上比多个输 入端多 1 的切换输出端, 其中如果左起第 k 输入端被标记为 I k, 左起第 k 和第 k+1 切换输出 端被分别标记为 Ok 和 Ok+1, 输入端的数目被标记为 n, 并且 k 采用从 1 至 n 的每个值, 则切 换部件将输入端 Ik 连接到切换输出端 Ok 和 Ok+1 中的任一个, 其中电势输出部件根据逐一选 择奇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或逐一选择偶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 在每个电势输出端 处, 在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的输出和低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的输出之间切换, 切换 部件根据逐一选择奇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或逐一选择偶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 在 要连接到每个输入端的切换输出端之间切换, 以及电势输出部件在一行的选择时段期间, 从每个电势输出端持续输出特定于与电势输出端相对应的像素值的电势。
     ( 要点 29) 根据要点 28 的用于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 还包括控制部件, 用于 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 第一控制信号用来控制电势输出部件的每个电势输出 端的电势被设置为高于还是低于公共电极电势, 第二控制信号用来给出指令以确定输入端 I k 连接到切换输出端 Ok 和 Ok+1 中的哪一个, 其中, 根据第一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还是低电 平, 电势输出部件在从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输出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并从左起偶数电 势输出端输出低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 还是从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输出低于公共电极电 势的电势并从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输出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之间切换, 切换部件根据 第二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还是低电平, 在输入端 I k 连接到切换输出端 Ok 和 Ok+1 之间切换, 以及控制部件在逐一选择奇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和逐一选择偶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 时段之间切换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的电平。
     ( 要点 30) 一种用于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 该液晶显示面板包括 : 公共电极 ; 被排列为矩阵的多个像素电极 ; 以及源极线, 被提供在每列像素电极中的像素电极的左侧和最右侧列像素电极的右侧, 其中当像素电极的每一行或者每两个或更多个连续行被设置 为一个群组时, 奇数群组的每一行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到存在于像素电极两侧上的源极线 之中的预定侧上的源极线, 并且偶数群组的每一行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到存在于像素电极 两侧上的源极线之中与预定侧相反的一侧上的源极线, 驱动装置包括 : DA 转换器, 用于输 入与一行的每个像素值相对应的每个数据, 将输入的数据转换为模拟电压, 以及输出转换 后的电势, 其中根据输入到 DA 转换器的第一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还是低电平, DA 转换器在 从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输出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并从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输出低于 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 还是从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输出低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并从左起 偶数电势输出端输出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之间切换 ; 以及切换部件, 用于在使用像素 电极左侧上的源极线设置像素电极的电势还是使用像素电极右侧上的源极线设置像素电 极的电势之间切换, 其中如果要驱动的像素列数被标记为 m, 则切换部件具有 m 个输入端和 m+1 个切换输出端, 并且如果左起第 k 输入端被标记为 Ik, 左起第 k 和第 k+1 切换输出端被 分别标记为 Ok 和 Ok+1, 并且 k 采用从 1 至 m 的每个值, 则切换部件根据输入到切换部件的第 二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还是低电平, 在将输入端 Ik 连接到切换输出端 Ok 还是将输入端 Ik 连 接到切换输出端 Ok+1 之间切换。
     ( 要点 31) 根据要点 30 的用于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 还包括电压跟随器, 其 中, 根据第二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还是低电平, 电压跟随器的最左侧电势输出端的输出被 置于高阻抗状态或者电压跟随器的最右侧电势输出端的输出被置于高阻抗状态。
     ( 要点 32)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包括 : 公共电极 ; 被排列为矩阵的多个像素电极 ; 以及源极线, 被提供在每列像素电极中的像素电极的左侧和最右侧列像素电极的右侧 ; 以 及切换部件, 具有多个输入端和在数目上比多个输入端多 1 的切换输出端, 其中如果左起 第 k 输入端被标记为 Ik, 左起第 k 和第 k+1 切换输出端被分别标记为 Ok 和 Ok+1, 输入端的数 目被标记为 n, 并且 k 采用从 1 至 n 的每个值, 则切换部件将输入端 Ik 连接到切换输出端 Ok 和 Ok+1 中的任一个, 其中当像素电极的每一行或者每两个或更多个连续行被设置为一个群 组时, 奇数群组的每一行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到存在于像素电极两侧上的源极线之中的预 定侧上的源极线, 并且偶数群组的每一行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到存在于像素电极两侧上的 源极线之中与预定侧相反的一侧上的源极线, 每条源极线连接到切换部件的相应切换输出 端, 切换部件根据逐一选择奇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或逐一选择偶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 时段, 在要连接到每个输入端的切换输出端之间切换。
     ( 要点 33)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包括 : 公共电极 ; 被排列为矩阵的多个像素电极 ; 以及源极线, 被提供在每列像素电极中的像素电极的左侧和最右侧列像素电极的右侧, 其 中当像素电极的每一行或者每两个或更多个连续行被设置为一个群组时, 奇数群组的每一 行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到存在于像素电极两侧上的源极线之中的预定侧上的源极线, 并且 偶数群组的每一行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到存在于像素电极两侧上的源极线之中与预定侧 相反的一侧上的源极线, 在源极线之中, 特定奇数源极线具有两个分支部分, 以与不同的驱 动装置相连。
     虽然已经参照每个上述实施例和变型描述了本发明, 但本发明不是要限制于每个 上述实施例和变型。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预期的任何变化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添加到每个上 述实施例和变型。本发明优选地应用于有源矩阵液晶显示装置。例如, 本发明可应用于 TFT 液晶显 示装置、 使用 TFT 液晶显示装置的电子纸、 和手持液晶显示装置。注意, 这些仅仅是示例性 的例子, 本发明也可应用于中等和大尺寸液晶显示装置。

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和液晶显示面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和液晶显示面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和液晶显示面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和液晶显示面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和液晶显示面板.pdf(10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44229A43申请公布日20110504CN102044229ACN102044229A21申请号201010526935522申请日20101025244732/0920091023JP154897/1020100707JPG09G3/36200601G02F1/13320060171申请人奥博特瑞克斯株式会社地址日本东京都72发明人権藤贤二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代理人于小宁54发明名称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和液晶显示面板57摘要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和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面板的奇数行中的像素电极被分。

2、别连接到在像素电极左侧布置的源极线。另外,偶数行中的像素电极被分别连接到在像素电极右侧布置的源极线。电势设置部分按照电势输出端的布置次序,从各个电势输出端D1至DN交替输出高于公共电极电势VCOM的电势和低于VCOM的电势。另外,在每个选择时段切换高于VCOM的电势输出和低于VCOM的电势输出。切换部分在每个选择时段中在输入端IK连接到切换输出端OK和OK1中的任一个之间切换。30优先权数据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9页说明书64页附图32页CN102044232A1/9页2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有源矩阵液晶显示面板;以及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液。

3、晶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公共电极;被排列为矩阵的多个像素电极;以及源极线,被提供在每列像素电极中的像素电极的左侧和最右侧列像素电极的右侧,其中当像素电极的每一行或者每两个或更多个连续行被设置为一个群组时,奇数群组的每一行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到存在于像素电极两侧上的源极线之中的预定侧上的源极线,并且偶数群组的每一行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到存在于像素电极两侧上的源极线之中与所述预定侧相反的一侧上的源极线,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势输出部件,具有多个电势输出端,并被配置为按照以电势输出端的布置次序交替输出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和低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的方式从每个电势输出端输出电势,其中从每个电势输出。

4、端输出对应于输入的像素值的电势;以及切换部件,具有多个输入端和在数目上比所述多个输入端多1的切换输出端,其中如果左起第K输入端被标记为IK,左起第K和第K1切换输出端被分别标记为OK和OK1,输入端的数目被标记为N,并且K采用从1至N的每个值,则所述切换部件将输入端IK连接到切换输出端OK和OK1中的任一个,其中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每条源极线连接到所述切换部件的相应切换输出端,所述电势输出部件根据逐一选择所述奇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或逐一选择所述偶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在每个电势输出端处,在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的输出和低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的输出之间切换,所述切换部件根据逐一选择所述奇数群组。

5、中的每一行的时段或逐一选择所述偶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在要连接到每个输入端的切换输出端之间切换,以及所述电势输出部件在一行的选择时段期间,从每个电势输出端持续输出特定于与所述电势输出端相对应的像素值的电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控制部件,用于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来控制所述电势输出部件的每个电势输出端的电势被设置为高于还是低于公共电极电势,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用来给出指令以确定输入端IK连接到切换输出端OK和OK1中的哪一个,其中,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还是低电平,所述电势输出部件在从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输出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并从左起偶数。

6、电势输出端输出低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还是从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输出低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并从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输出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之间切换,所述切换部件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还是低电平,在输入端IK连接到切换输出端OK和OK1之间切换,以及所述控制部件在逐一选择所述奇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和逐一选择所述偶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之间切换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的电平。权利要求书CN102044229ACN102044232A2/9页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控制部件在逐帧的基础上,在如下模式之间切换即在当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被设置为高电平时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也。

7、被设置为高电平、而当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被设置为低电平时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也被设置为低电平的输出所述控制信号的模式;以及当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被设置为低电平时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被设置为高电平、而当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被设置为高电平时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被设置为低电平的输出所述控制信号的模式。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在选择时段之间切换时,所述控制部件将所述电势输出部件的电势输出端的输出置于高阻抗状态,并在所述电势输出端的输出处于高阻抗状态的同时切换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电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控制部件,用于输出用来控制所述电势输出部件的每个电势输出端的电势被设置为高于还是低于公。

8、共电极电势的第一控制信号,以及向所述电势输出部件通知帧的开始,其中,所述电势输出部件输出第二控制信号,用来给出指令以确定输入端IK连接到切换输出端OK和OK1中的哪一个,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还是低电平,所述电势输出部件在从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输出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并从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输出低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还是从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输出低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并从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输出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之间切换,所述切换部件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还是低电平,在输入端IK连接到切换输出端OK和OK1之间切换,所述控制部件在逐一选择所述奇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和逐一选择所。

9、述偶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之间切换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电平,以及当被通知帧的开始时,所述电势输出部件控制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以将输入端IK连接到切换输出端OK,此后,在逐一选择所述奇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和逐一选择所述偶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之间切换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电平。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控制部件在逐帧的基础上,在如下模式之间切换即当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变为高电平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被设置为高电平、而当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变为低电平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被设置为低电平的输出所述控制信号的模式;以及当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变为高电平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被设置为低电平、而当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变为低。

10、电平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被设置为高电平的输出所述控制信号的模式。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在选择时段之间切换时,所述控制部件将所述电势输出部件的电势输出端的输出置于高阻抗状态,以及所述电势输出部件在所述电势输出端的输出处于高阻抗状态的同时切换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电平。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提供两个或更多个驱动装置,各个驱动装置的切换部件被并排放置,以及权利要求书CN102044229ACN102044232A3/9页4在相邻两个切换部件之中,左手边切换部件的最右侧切换输出端和右手边切换部件的最左侧切换输出端连接到公共源极线。9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有源矩阵液晶显示。

11、面板;以及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公共电极;被排列为矩阵的多个像素电极;以及源极线,被提供在每列像素电极中的像素电极的左侧和最右侧列像素电极的右侧,其中当像素电极的每一行或者每两个或更多个连续行被设置为一个群组时,奇数群组的每一行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到存在于像素电极两侧上的源极线之中的预定侧上的源极线,并且偶数群组的每一行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到存在于像素电极两侧上的源极线之中与所述预定侧相反的一侧上的源极线,所述驱动装置包括DA转换器,用于输入与一行的每个像素值相对应的每个数据,将输入的数据转换为模拟电压,以及输出转换后的电势,其中根据输入到所述DA转换器的第。

12、一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还是低电平,所述DA转换器在从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输出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并从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输出低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还是从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输出低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并从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输出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之间切换;以及切换部件,用于在使用像素电极左侧上的源极线设置像素电极的电势还是使用像素电极右侧上的源极线设置像素电极的电势之间切换,其中如果要驱动的像素列数被标记为M,则所述切换部件具有M个输入端和M1的切换输出端,并且如果左起第K输入端被标记为IK,左起第K和第K1切换输出端被分别标记为OK和OK1,并且K采用从1至M的每个值,则所述切换部件根据输入到所。

13、述切换部件的第二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还是低电平,在将输入端IK连接到切换输出端OK还是将输入端IK连接到切换输出端OK1之间切换。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电压跟随器,以及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还是低电平,所述电压跟随器的最左侧电势输出端的输出被置于高阻抗状态或者所述电压跟随器的最右侧电势输出端的输出被置于高阻抗状态。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提供两个或更多个驱动装置,以及在相邻两个驱动装置之中,左手边驱动装置的最右侧电势输出端和右手边驱动装置的最左侧电势输出端连接到公共源极线。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锁存部件。

14、,用于同时读取和保存R、G和B像素值,每个R、G和B像素值用于一个像素;移位寄存器,用于顺序地输出数据读取指令信号,以指示所述第一锁存部件读取每个权利要求书CN102044229ACN102044232A4/9页5R、G和B像素值,每个R、G和B像素值用于一个像素;第二锁存部件,用于从所述第一锁存部件一起读取一行的M个像素的像素值,并输出对应于每个像素值的数据;电平移位部件,具有M1个数据输入端和M1个数据输出端,并被配置为移位从数据输入端输入的数据的电平以及从数据输出端输出数据;以及电压跟随器,具有M1个电势输入端和M1个电势输出端,并被配置为从电势输出端输出与从电势输入端输入的电势相等的电。

15、势,其中所述第二锁存部件具有M个数据输出端,用于输出与一行的M个像素的像素值相对应的数据,所述DA转换器具有M1个数据输入端和M1个电势输出端,所述第二锁存部件的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所述切换部件的输入端,所述切换部件的切换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所述电平移位部件的数据输入端,所述电平移位部件的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所述DA转换器的数据输入端,所述DA转换器的电势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所述电压跟随器的电势输入端,所述电压跟随器的电势输出端连接到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源极线,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电平在逐帧的基础上交替切换,以及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电平在每次选择属于一。

16、个群组的所有行时交替切换。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锁存部件,用于同时读取和保存R、G和B像素值,每个R、G和B像素值用于一个像素;移位寄存器,用于顺序地输出数据读取指令信号,以指示所述第一锁存部件读取每个R、G和B像素值,每个R、G和B像素值用于一个像素;第二锁存部件,用于从所述第一锁存部件一起读取一行的M个像素的像素值,并输出对应于每个像素值的数据;电平移位部件,具有M1个数据输入端和M1个数据输出端,并被配置为移位从数据输入端输入的数据的电平以及从数据输出端输出数据;以及电压跟随器,具有M1个电势输入端和M1个电势输出端,并被配置为从电势输出端输出与从电势输入端输入。

17、的电势相等的电势,其中所述第一锁存部件具有M个像素值输出端,用于使得所述第二锁存部件读取像素值,所述第二锁存部件具有用于从所述第一锁存部件读取像素值的M1个数据读取端以及用于输出与一行的像素的像素值相对应的数据的M1个数据输出端,所述DA转换器具有M1个数据输入端和M1个电势输出端,所述第一锁存部件的像素值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所述切换部件的输入端,所述切换部件的切换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所述第二锁存部件的数据读权利要求书CN102044229ACN102044232A5/9页6取端,所述第二锁存部件的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所述电平移位部件的数据输入端,所述电平移位。

18、部件的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所述DA转换器的数据输入端,所述DA转换器的电势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所述电压跟随器的电势输入端,所述电压跟随器的电势输出端连接到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源极线,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电平在逐帧的基础上交替切换,以及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电平在每次选择属于一个群组的所有行时交替切换。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要驱动的像素的列数是3的倍数,以及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锁存部件,其中布置了M1个锁存电路,每个锁存电路具有用于给出指令以读取像素值的数据读取指令信号的输入端、用于在所述数据读取指令信号被输入到输入端时读取所输入的一个像素的像素值的像。

19、素值读取端、以及所述像素值的输出端;移位寄存器,具有用于M/3个数据读取指令信号的信号输出端,并被配置为从每个信号输出端顺序地输出数据读取指令信号;移位寄存器输出切换部件,如果移位寄存器中左起第I信号输出端被标记为CI并且I采用从1至M/3的每个值,则所述移位寄存器输出切换部件在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时将信号输出端CI与第一锁存部件的第3I2、第3I1和第3I锁存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或者在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处于低电平时将信号输出端CI与第一锁存部件的第3I1、第3I和第3I1锁存电路的输入端相连;第二锁存部件,用于从所述第一锁存部件一起读取一行的M个像素的像素值,并输出对应于每个像素值的数据;。

20、电平移位部件,具有M1个数据输入端和M1个数据输出端,并被配置为移位从数据输入端输入的数据的电平以及从数据输出端输出数据;以及电压跟随器,具有M1个电势输入端和M1个电势输出端,并被配置为从电势输出端输出与从电势输入端输入的电势相等的电势,其中所述切换部件的M个输入端连接到用于传输R的像素值的数据布线、用于传输G的像素值的数据布线和用于传输B的像素值的数据布线,所述切换部件的切换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所述第一锁存部件中各个锁存电路的像素值读取端,所述第二锁存部件具有用于从所述第一锁存部件读取像素值的M1个数据读取端以及用于输出与一行的像素的像素值相对应的数据的M1个数据输出端,所述DA。

21、转换器具有M1个数据输入端和M1个电势输出端,所述第一锁存部件中各个锁存电路的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所述第二锁存部件的数据读取端,所述第二锁存部件的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所述电平移位部件的数权利要求书CN102044229ACN102044232A6/9页7据输入端,所述电平移位部件的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所述DA转换器的数据输入端,所述DA转换器的电势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所述电压跟随器的电势输入端,所述电压跟随器的电势输出端连接到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源极线,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电平在逐帧的基础上交替切换,在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在开始一帧时被设置为高电平之后,。

22、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电平在每次选择属于一个群组的所有行时交替切换,以及在开机之后在第一帧中生成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之前,所述移位寄存器输出切换部件和所述切换部件维持与第二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时相等的状态。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锁存部件,具有用于给出指令以读取像素值的数据读取指令信号的M1个输入端,并被配置为使得在输入所述数据读取指令信号时,所述第一锁存部件读取和保存与所述数据读取指令信号所输入的输入端相对应的一个像素的像素值;移位寄存器,具有用于数据读取指令信号的M个信号输出端,并被配置为从每个信号输出端顺序地输出数据读取指令信号;第二锁存部件,用于从所述第一锁存部件一起读取。

23、一行的M个像素的像素值,并输出对应于每个像素值的数据;电平移位部件,具有M1个数据输入端和M1个数据输出端,并被配置为移位从数据输入端输入的数据的电平以及从数据输出端输出数据;以及电压跟随器,具有M1个电势输入端和M1个电势输出端,并被配置为从电势输出端输出与从电势输入端输入的电势相等的电势,其中所述第一锁存部件具有M1个像素值输出端,用于使得所述第二锁存部件读取像素值,所述第二锁存部件具有用于从所述第一锁存部件读取像素值的M1个数据读取端以及用于输出与一行的像素的像素值相对应的数据的M1个数据输出端,所述DA转换器具有M1个数据输入端和M1个电势输出端,所述移位寄存器的信号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

24、的关系连接到所述切换部件的输入端,所述切换部件的切换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所述第一锁存部件的输入端,所述第一锁存部件的像素值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所述第二锁存部件的数据读取端,所述第二锁存部件的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所述电平移位部件的数据输入端,所述电平移位部件的数据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所述DA转换器的数据输入端,所述DA转换器的电势输出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到所述电压跟随器的电势输入端,所述电压跟随器的电势输出端连接到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源极线,权利要求书CN102044229ACN102044232A7/9页8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电平在逐帧的基础上交替切。

25、换,在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在开始一帧时被设置为高电平之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电平在每次选择属于一个群组的所有行时交替切换,以及在开机之后在第一帧中生成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之前,所述切换部件维持与第二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时相等的状态。16一种用于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该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公共电极;被排列为矩阵的多个像素电极;以及源极线,被提供在每列像素电极中的像素电极的左侧和最右侧列像素电极的右侧,其中当像素电极的每一行或者每两个或更多个连续行被设置为一个群组时,奇数群组的每一行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到存在于像素电极两侧上的源极线之中的预定侧上的源极线,并且偶数群组的每一行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到存在于像素电极两。

26、侧上的源极线之中与所述预定侧相反的一侧上的源极线,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势输出部件,具有多个电势输出端,并被配置为按照以电势输出端的布置次序交替输出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和低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的方式从每个电势输出端输出电势,其中从每个电势输出端输出对应于输入的像素值的电势;以及切换部件,具有多个输入端和在数目上比所述多个输入端多1的切换输出端,其中如果左起第K输入端被标记为IK,左起第K和第K1切换输出端被分别标记为OK和OK1,输入端的数目被标记为N,并且K采用从1至N的每个值,则所述切换部件将输入端IK连接到切换输出端OK和OK1中的任一个,其中所述电势输出部件根据逐一选择所述奇数群组中的每。

27、一行的时段或逐一选择所述偶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在每个电势输出端处,在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的输出和低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的输出之间切换,所述切换部件根据逐一选择所述奇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或逐一选择所述偶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在要连接到每个输入端的切换输出端之间切换,以及所述电势输出部件在一行的选择时段期间,从每个电势输出端持续输出特定于与所述电势输出端相对应的像素值的电势。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于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还包括控制部件,用于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来控制所述电势输出部件的每个电势输出端的电势被设置为高于还是低于公共电极电势,所述第二控制信。

28、号用来给出指令以确定输入端IK连接到切换输出端OK和OK1中的哪一个,其中,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还是低电平,所述电势输出部件在从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输出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并从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输出低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还是从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输出低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并从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输出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之间切换,所述切换部件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还是低电平,在输入端IK连接到切换输出端OK和OK1之间切换,以及所述控制部件在逐一选择所述奇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和逐一选择所述偶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之间切换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的电平。18一种用于液晶显。

29、示面板的驱动装置,该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公共电极;被排列为矩阵的多个像素电极;以及源极线,被提供在每列像素电极中的像素电极的左侧和最右侧列权利要求书CN102044229ACN102044232A8/9页9像素电极的右侧,其中当像素电极的每一行或者每两个或更多个连续行被设置为一个群组时,奇数群组的每一行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到存在于像素电极两侧上的源极线之中的预定侧上的源极线,并且偶数群组的每一行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到存在于像素电极两侧上的源极线之中与所述预定侧相反的一侧上的源极线,所述驱动装置包括DA转换器,用于输入与一行的每个像素值相对应的每个数据,将输入的数据转换为模拟电压,以及输出转换后的电势,。

30、其中根据输入到所述DA转换器的第一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还是低电平,所述DA转换器在从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输出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并从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输出低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还是从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输出低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并从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输出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之间切换;以及切换部件,用于在使用像素电极左侧上的源极线设置像素电极的电势还是使用像素电极右侧上的源极线设置像素电极的电势之间切换,其中如果要驱动的像素列数被标记为M,则所述切换部件具有M个输入端和M1个切换输出端,并且如果左起第K输入端被标记为IK,左起第K和第K1切换输出端被分别标记为OK和OK1,并且K采用从1至M的每。

31、个值,则所述切换部件根据输入到所述切换部件的第二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还是低电平,在将输入端IK连接到切换输出端OK还是将输入端IK连接到切换输出端OK1之间切换。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用于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还包括电压跟随器,其中,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还是低电平,所述电压跟随器的最左侧电势输出端的输出被置于高阻抗状态或者所述电压跟随器的最右侧电势输出端的输出被置于高阻抗状态。20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公共电极;被排列为矩阵的多个像素电极;以及源极线,被提供在每列像素电极中的像素电极的左侧和最右侧列像素电极的右侧;以及切换部件,具有多个输入端和在数目上比所述多个输入端多1的切换输。

32、出端,其中如果左起第K输入端被标记为IK,左起第K和第K1切换输出端被分别标记为OK和OK1,输入端的数目被标记为N,并且K采用从1至N的每个值,则所述切换部件将输入端IK连接到切换输出端OK和OK1中的任一个,其中当像素电极的每一行或者每两个或更多个连续行被设置为一个群组时,奇数群组的每一行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到存在于像素电极两侧上的源极线之中的预定侧上的源极线,并且偶数群组的每一行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到存在于像素电极两侧上的源极线之中与所述预定侧相反的一侧上的源极线,每条源极线连接到所述切换部件的相应切换输出端,并且所述切换部件根据逐一选择所述奇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或逐一选择所述偶数群组中的。

33、每一行的时段,在要连接到每个输入端的切换输出端之间切换。2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公共电极;权利要求书CN102044229ACN102044232A9/9页10被排列为矩阵的多个像素电极;以及源极线,被提供在每列像素电极中的像素电极的左侧和最右侧列像素电极的右侧,其中当像素电极的每一行或者每两个或更多个连续行被设置为一个群组时,奇数群组的每一行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到存在于像素电极两侧上的源极线之中的预定侧上的源极线,并且偶数群组的每一行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到存在于像素电极两侧上的源极线之中与所述预定侧相反的一侧上的源极线,并且在所述源极线之中,特定奇数源极线具有两个分支部分,以与不同的驱动装置相。

34、连。权利要求书CN102044229ACN102044232A1/64页11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和液晶显示面板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和液晶显示面板,并且更具体地,涉及有源矩阵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和液晶显示面板。背景技术0002有源矩阵液晶显示装置被配置为将液晶夹在公共电极和多个像素电极之间。然后,为每个像素电极提供诸如TFT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元件,并且有源元件的使用使得能够控制是否应对像素电极设置源极布线电压。0003公共电极被设置为预定电势,并且每个像素电极被设置为对应于要显示的图像的每个像素值的电势。这里,像素电极的电势。

35、比公共电极的电势更高的状态被称为正极性。另一方面,像素电极的电势比公共电极的电势更低的状态被称为负极性。0004图39是示出了公共电极的电势和用于在每个极性上将像素设置为白色或黑色的电势的例子的示例图。这里,将采用正常白色模式作为例子进行描述。公共电极的电势被标记为VCOM。图39中所示的VPB、VPW、VCOM、VNW和VNB分别代表电势,其中VNBVNWVCOMVPWVPB。当要以正极性上的黑色显示像素时,连接到像素的源极线的电势可被设置为VPB,而当要以正极性上的白色显示像素时,连接到像素的源极线的电势可被设置为VPW。另外,当要显示的像素被设置为正极性上的灰度显示时,连接到像素的源极线。

36、的电势可被设置为高于VPW且低于VPB的电势。另一方面,当要以负极性上的黑色显示像素时,连接到像素的源极线的电势可被设置为VNB,而当要以负极性上的白色显示像素时,连接到像素的源极线的电势可被设置为VNW。另外,当要显示的像素被设置为负极性上的灰度显示时,连接到像素的源极线的电势可被设置为低于VNW且高于VNB的电势。0005在有源矩阵液晶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按照连续并排布置具有相同极性的几个像素的方式来驱动像素,以防止串扰。图40是示出了典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例图。如图40所示,像素电极50被排列为矩阵,并且对于每个像素电极提供TFT51。在图40中,用于红色的像素被标记为“R”,用于绿色。

37、的像素被标记为“G”,并且用于蓝色的像素被标记为“B”。0006如图40所示,源极驱动器60被提供为设置每个源极线S1至SN的电势,并且每个源极线连接到源极驱动器60的每个输出端D1至DN。在图40所示的例子中,每个TFT51被提供于像素电极50的左侧,并连接到位于像素电极50左侧的源极线。另外,对每个像素行提供栅极线G1、G2、G3,并且每个栅极线连接到行中像素电极的TFT51。顺序地选择栅极线,并且所选行中的TFT51将像素电极50和源极线置于导电状态。结果,所选行中的像素电极50被控制为分别具有与位于像素电极左侧的源极线的电势相等的电势。另一方面,未选行中的TFT51将像素电极50和源极。

38、线置于非导电状态。由此,顺序地选择栅极线,并且源极驱动器60将每个源极线的电势设置为与所选行中的每个像素的像素值相对应的电势,以根据图像数据显示图像。0007例如,在图40所示的典型液晶显示装置中,源极驱动器60如下所述将相邻像素说明书CN102044229ACN102044232A2/64页12控制为具有不同的极性在某一帧中选择奇数行中的栅极线时,源极驱动器60将奇数列中的源极线S1、S3、S5的电势设置为高于公共电极未示出的电势VCOM,并且将偶数列中的源极线S2、S4、S6的电势设置为低于VCOM。在选择偶数行中的栅极线时,源极驱动器60将奇数列中的源极线S1、S3、S5的电势设置为低于。

39、VCOM,并且将偶数列中的源极线S2、S4、S6的电势设置为高于VCOM。结果,如图40所示,相邻像素被控制为交替正极性和负极性。在图40中,“”表示正极性,而“”表示负极性。0008另外,每次切换帧时,源极驱动器60改变源极线的电势以倒转每个像素的极性。换言之,在跟在上述帧之后的下一帧中选择奇数行中的栅极线时,源极驱动器60将奇数列中的源极线的电势设置为低于VCOM,并且将偶数列中的源极线的电势设置为高于VCOM。另一方面,在选择偶数行中的栅极线时,源极驱动器60将奇数列中的源极线的电势设置为高于VCOM,并且将偶数列中的源极线的电势设置为低于VCOM。结果,每个像素的极性变得与图40所示的。

40、每个像素的极性相反。0009在该驱动方法中,每次将所选行切换到另一行时,每个源极线的电势从高于VCOM的电势变为低于VCOM的电势,或从低于VCOM的电势变为高于VCOM的电势。这增加了功率需求。具体地,因为液晶显示面板的功耗与当在所选行之间的切换时在源极线的电势之间的差的平方成比例,所以功耗随着源极线电势的切换次数的增加而增加。0010提出了能够将相邻像素控制为具有不同极性同时减少功耗的液晶显示装置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P2009181100A中的第0008至0018段和图1至6。在JPP2009181100A中描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连接到奇数行中的栅极线的TFT被形成在源极线的左侧上,而。

41、连接到偶数行中的栅极线的TFT被形成在源极线的右侧上。该结构能防止每个源极线的电势在每个选择时段期间从高于VCOM的电势变为低于VCOM的电势或从低于VCOM的电势变为高于VCOM的电势。0011JPP2009181100A中描述的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分布晶体管,用于将源极线切换为连接到TFT,以在一个行选择时段期间在多个源极线之间切换驱动器电路的输出。例如,在一个行选择时段内,驱动器电路的输出端之一顺序地切换到最左侧的源极线、左起第三条源极线、左起第五条源极线等等。类似地,在该选择时段内,另一输出端顺序地切换到左起第二条源极线、左起第四条源极线、左起第六条源极线等等。0012另外,在日本专利申。

42、请公开JPP200671891A等的第一页上描述了被配置为在采样的采样定时之间切换并串行地锁存每水平扫描时段的输入图像数据的液晶显示装置。0013在JPP2009181100A中描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一个行选择时段内,驱动器电路的输出端之一顺序地切换到最左侧的源极线、左起第三条源极线、左起第五条源极线等等。类似地,在该选择时段内,另一输出端顺序地切换到左起第二条源极线、左起第四条源极线、左起第六条源极线等等。因而,各个像素的输入数据必须在改变数据输入次序的同时进行输出。图41是示出了用于JPP2009181100A中描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中的数据序列之间的切换的示例图。这里假设按以下次。

43、序布置每行中的像素R、G、B、R、G、B、。0014例如,假设各个像素上的数据如图41A中所示被按如下次序输入为第一行中的各个像素上的数据R1,G1,B1、R2,G2,B2、。因为电势被设置为使得相邻像素的电势交替切换,所以假设响应于R1、G1、B1、R2、G2、B2、而定义了输出电势R1、G1、B1、R2、G2、说明书CN102044229ACN102044232A3/64页13B2、见图41B。注意到,“”表示高于VCOM的电势,而“”表示低于VCOM的电势。0015在JPP2009181100A中描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驱动器电路的输出端之一首先在第一行的选择时段内输出R1,此时输出端连接。

44、到最左侧的源极线。接着,输出端在该选择时段内输出B1,并连接到左起第三条源极线。另外,输出端在该选择时段内输出G2,并连接到左起第五条源极线。由此,该输出端如图41C所示在一个选择时段内按照如下次序输出数据R1、B1、G2、。另一输出端首先在第一行的选择时段内输出G1,此时输出端连接到左起第二条源极线。接着,输出端在该选择时段内输出R2,并连接到左起第四条源极线。另外,输出端在该选择时段内输出B2,并连接到左起第六条源极线。由此,该输出端如图41D所示在一个选择时段内按照如下次序输出数据G1、R2、B2、。因为信号输出的次序不对应于输入次序R1、G1、B1、R2、G2、B2、,所以必须在驱动器。

45、电路中改变输出次序,由于需要改变数据的次序而导致复杂的数据输出控制。0016另外,因为每个输出端必须在一个选择时段内设置多个像素电极的电势,所以存在具有大量像素的中等或大尺寸液晶显示面板不能设置每个像素电极所必需的电势的可能性。发明内容0017本发明的一个总体目的是提供能够按照以下方式驱动像素的液晶显示装置以及在液晶显示装置中采用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和液晶显示面板减少具有相同极性且连续出现的像素的数目,同时减少功耗,而无需从图像数据的输入次序改变对应于图像数据的电势的输出次序。0018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方面,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有源矩阵液晶显示面板;以及驱动装置例如,驱动装置1,用于驱。

46、动液晶显示面板,其中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公共电极;被排列为矩阵的多个像素电极;以及源极线,被提供在每列像素电极中的像素电极的左侧和最右侧列像素电极的右侧,其中当像素电极的每一行或者每两个或更多个连续行被设置为一个群组时,奇数群组的每一行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到存在于像素电极两侧上的源极线之中的预定侧例如,左侧上的源极线,并且偶数群组的每一行中的像素电极被连接到存在于像素电极两侧上的源极线之中与预定侧相反的一侧例如,右侧上的源极线,以及驱动装置包括电势输出部件例如,电势输出部分11,具有多个电势输出端,并被配置为按照以电势输出端的布置次序交替输出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和低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的方式从每个。

47、电势输出端输出电势,其中从每个电势输出端输出对应于输入的像素值的电势;以及切换部件例如,切换部分12,具有多个输入端和在数目上比多个输入端多1的切换输出端,其中如果左起第K输入端被标记为IK,左起第K和第K1切换输出端被分别标记为OK和OK1,输入端的数目被标记为N,并且K采用从1至N的每个值,则切换部件将输入端IK连接到切换输出端OK和OK1中的任一个,其中液晶显示面板的每条源极线连接到切换部件的相应切换输出端,电势输出部件根据逐一选择奇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或逐一选择偶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在每个电势输出端处,在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的输出和低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的输出之间切换,切换部件。

48、根据逐一选择奇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或逐一选择偶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在要连接到每个输入端的切换输出端之间切换,以及电势输出部件在一行的选择时段期间,从每个电势输出端持续输出特说明书CN102044229ACN102044232A4/64页14定于与电势输出端相对应的像素值的电势。0019例如,液晶显示装置还可包括控制部件例如,控制部分3或3A,用于输出第一控制信号例如,POL1和第二控制信号例如,POL2,第一控制信号用来控制电势输出部件的每个电势输出端的电势被设置为高于还是低于公共电极电势,第二控制信号用来给出指令以确定输入端IK连接到切换输出端OK和OK1中的哪一个,其中,根据第一控制。

49、信号处于高电平还是低电平,电势输出部件在从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输出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并从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输出低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还是从左起奇数电势输出端输出低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并从左起偶数电势输出端输出高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电势之间切换,切换部件根据第二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还是低电平,在输入端IK连接到切换输出端OK和OK1之间切换,以及控制部件在逐一选择奇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和逐一选择偶数群组中的每一行的时段之间切换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的电平。0020另外,例如,控制部件可被配置为在逐帧的基础上,在如下模式之间切换即当第一控制信号被设置为高电平时第二控制信号也被设置为高电平、而当第一控制信号被设置为低电平时第二控制信号也被设置为低电平的输出控制信号的模式;以及当第一控制信号被设置为低电平时第二控制信号被设置为高电平、而当第一控制信号被设置为高电平时第二控制信号被设置为低电平的输出控制信号的模式。0021另外,例如,在选择时段之间切换时,控制部件将电势输出部件的电势输出端的输出置于高阻抗状态,并在电势输出端的输出处于高阻抗状态的同时切换第二控制信号的电平。0022另外,例如,液晶显示装置可包括控制部件,用于输出用来控制电势输出部件的每个电势输出端的电势被设置为高于还是低于公共电极电势的第一控制信号,以及向电势输出部件通知帧的开始,其中电势输出部件输出第二控制信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教育;密码术;显示;广告;印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