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建楼用爬升模和相应的方法.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102948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0130916.1

申请日:

2000.11.20

公开号:

CN1354313A

公开日:

2002.06.1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公开

IPC分类号:

E04G11/02

主分类号:

E04G11/02

申请人:

梁国基;

发明人:

梁国基

地址:

香港皇后大道东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陶凤波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墙身和楼面板可一次浇注成型的快速建楼用爬升模,用于建筑业建楼,包括有框架主体部分和爬杆支撑部分,框架主体部分在爬杆支撑部分的操作下可整体升移,在框架的立梁(6)下面加有两层长的升移辅助立梁(16),作为防止爬升模左右晃动的功效,也可加上顶墙辘(50),增强爬升模上升时的左右晃动的稳定性,又在浇注墙身和楼面板时,可通过下部支撑的不升移辅助立梁(35)承托着全个框架及工作台的自重。还采用了圆或方锥套管(15)。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墙身和楼面板可一次浇注成型的快速建楼用爬升模,用于建筑业 建楼,主要包括有框架主体部分和爬杆支撑部分,框架主体部分在爬杆支撑 部分的操作下可整体升移,框架主体部分主要包括有竖顶梁(1),横顶梁(2), 中层工作台(3),侧边架(5),立梁(6),其中,位于框架主体上部的竖顶梁(1) 与横顶梁(2)交叉方向上下水平设置,构成顶层工作台,在横顶梁(2)下面预定 距离与顶层工作台平衡地水平设置的是中层工作台(3),采用竖直设置的多根 立梁(6)和在框架主体靠外侧竖直设置的侧边架(5)作楼外围的工作台,与各水 平梁台互相固定,连接成长方形网格形框架,框架主体部分还包括有吊索 (8),模板(10),爬杆支撑部分连接在框架主体部分上,其特征在于,爬升模 还包括有升移辅助立梁(16)和不升移辅助立梁(35),在建楼时按预定工序可拆 卸地竖直地置于立梁(6)的下面,起辅助支撑作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爬升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升移辅助立梁(16)和不 升移辅助立梁(35)都是圆形和方形管构造之一。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爬升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圆锥套管或方形锥 套管(15),它是截头圆形式方形锥形短管,细端直径略大于构成升移辅助立 梁(16)的圆管的外径,高度大致上等于所建楼面板的厚度。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爬升模,其特征在于,接在立梁(6)下面的升移辅 助立梁(16)共两根,竖直首尾方式连接,每根升移辅助立梁(16)的高度约是一 层楼房的高度,即大致上从一层的楼面板底面至上一层楼面板底面的高度, 这两根升移辅助立梁(16)是接驳在立梁(6)之下面,达成一体,一直升到顶, 完成所有浇混凝土工作才和框架一同拆下来。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爬升模,其特征在于,吊住模板(10)的吊索(8)的上 端的滑轮机构是被设置在中层工作台(3)的滑槽中,并可沿滑槽滑动,开启模 板。
6: 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爬升模,其特征在于,吊索(8)可以悬吊并使 模板(10)平移,制作门窗阳台的内侧的模板可以向内平移,制作墙体墙身的 模板(10)可各向后平移,平移的距离可以是0.4米至0.9米。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爬升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杆支撑部分包括有爬 升杆(17),千斤顶(18),高跷(19),连接梁(21),短梁(22),高跷导架(23),其 中,短梁(22)架在顶层工作台的相邻竖顶梁(1)及横顶梁(2)上,可沿所架顶梁 移动到适当的位置,高跷导架(23)套在短梁(22)中部,其上竖直安装着爬升杆 (17),千斤顶(18),两根高跷(19),以及在上端的连接梁(21),高跷导架(23) 可沿短梁(22)移动位置,使高跷(19)调整对准所支撑的墙身的预定位置。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爬升模,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有档板(39),是一 锐角折板结构,用于浇灌混凝土时作导向及防护用途。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爬升模,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有阶梯形模板 (10-5),用于制造楼梯梯级及两侧企身墙用。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爬升模,其特征在于,在爬升模的立梁(6)的下面, 还可以增设顶墙辘(50),顶墙辘(50)水平设置,固定端固定在立梁(6)下端或 升移辅助立梁(16)上端,靠立墙墙身(30)一端是滚轮,通常滚轮和立墙表面的 距离为几个毫米,顶墙辘(50)是随时装拆方式设置。
11: 一种快速建楼的方法,可使墙身和楼面板一次浇注成型,其特征在 于,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爬升模,以及,在建造从下面起计算两层时,在立 梁(6)的下面,逐层安上一根升移辅助立梁(16),共安装上两根升移辅助立梁, 之后不再加装升移辅助立梁(16),该两根升移辅助立梁(16)与框架主体部分固 定连接,一起升移,之后,爬升模每一层,在升移辅助立梁(16)下面,共同 构成辅助支撑。

说明书


快速建楼用爬升模和相应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业,特别是建楼用的爬升模及相应的方法。

    建筑业涉及资金庞大,工期每提早一天就会节省大量金钱,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快速建楼是每一个建筑商所希望和追求的,为此,本人已发明了“快速建筑用高顶梁自动爬升模”(香港短期专利号1023691A)。可以在3-4天就快速建起楼房的墙身,但不足之处是楼面板要另外浇注,不能一起浇注。因此楼房的墙身和楼面板可一次浇注成型的快速建楼用的爬升模是十分需要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楼房的墙身和楼面板可一起一次浇注成型地快速建楼用爬升模,和相应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采用选择一种墙身和楼面板可一次浇注成型的快速建楼用爬升模,用于建筑造楼,主要包括有框架主体部分和爬杆支撑部分,框架主体部分在爬杆支撑部分的操作下可整体升移,框架主体部分主要包括有竖顶梁,横顶梁,中层工作台,侧边架,立梁,其中,位于框架主体上部的竖顶梁与横顶梁交叉方向上下水平设置,构成顶层工作台,在横顶梁下面预定距离与顶层工作台平衡地水平设置的是中层工作台,予定距离可以是约1.5米至2.5米高,采用竖直设置的多根立梁和在框架主体靠外侧竖直设置的侧边架,作楼外围的工作台,与各水平梁台互相固定,连接成长方形网格形框架,框架主体部分还包括有吊索,模板,爬杆支撑部分连接在框架主体部分上,其中,爬升模还包括有升移辅助立梁和不升移辅助立梁,在建楼时按预定工序可拆卸地竖直地置于立梁的下面,起辅助支撑作用。

    本发明的相应的方法是,采用上面所述爬升模,其中,在建造从下面起计算两层时,在立梁的下面,逐层安上一根升移辅助立梁,共安装上两根升移辅助立梁,之后不再加装升移辅助立梁,该两根升移辅助立梁与框架主体部分固定连接,一起升移,之后,爬升模每一层,在升移辅助立梁下面补入不升移立梁,共同构成辅助支撑。

    本发明对先有技术在结构上进行了改进,不用采用顶墙辘作为辅助支撑,而采用辅助立梁作为辅助支撑,一方面可对在其上面的爬升模部分进行支撑,也起了防止爬升模左右晃动的功效,在浇注墙身时,也不防碍浇注楼面板,辅助立梁的孔很小,可以日后堵起,使得在采用本发明的结构的爬升模时,可一次一起浇注成型墙身和楼面板,从而可以实现3-4天建好一层楼,建楼速度提高,建楼质量提高,而成本降低。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述本发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快速建楼爬升模的结构说明图;

    图2是本发明的快速建楼爬升模的局部剖视的立体说明图;

    图3是图2中2B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2C的放大图;

    图5是图2中2D的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的快速建楼爬升模的特殊模板设置说明图;

    图7是本发明的快速建楼爬升模的特殊模板的正面视图说明图;

    图8是本发明的快速建楼爬升模在建造地面一层时的说明图;

    图9是本发明的快速建楼爬升模在建造地面一层时浇灌出了墙身和门窗阳台的说明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快速建楼爬升模在升至地面二层时的说明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快速建楼爬升模在二层位置进一步工作的说明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快速建楼爬升模在二层扎好钢筋的说明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快速建楼爬升模在进行第二层的墙身和楼面板浇注说明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快速建楼爬升模在再爬升了一层和加上多一段辅助立梁16的说明图;

    图14A至图14C是本发明的爬升模在立梁下加装顶墙辘的说明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快速建楼爬升模在已加设了两根升移辅助立梁及已有两层不升移辅助立梁在下面的说明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爬升模的不升移辅助立梁和升移辅助立梁在建楼中的状况的说明图;

    图17是升移辅助立梁随爬升模升移后放置不升移辅助立梁至预定位置的过程步骤说明图;

    图18是在浇灌混凝土时加设挡板的说明图;

    图19是立墙墙身和楼面板及横梁被一起浇注混凝土的局部放大图;以及

    图20是制造楼梯时所用的两侧墙身板,楼梯底部支撑和每梯级模板的状况的说明图。

    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的快速建楼用爬升模的主要结构说明图,如前所述,本发明的爬升模主要包括有框架主体部分和爬杆支撑部分,其中,在框架主体部分中,在立梁6下面所设置的升移辅助立梁16和不升移辅助立梁35都可以是圆管或方管构造,可以是圆形或方型钢管,接在立梁6下面的升移辅助立梁16的高度是二层楼房的高度。    

    在地面开始建造首两层时,升移辅助立梁16是每一层接上去的,先接入首层的升移辅助立梁16,再爬升一层后,才接入第二根升移辅助立梁16。接上了两根后便不用再接驳。之后,逐层使用不升移辅助立梁35。

    关于辅助立梁35和16的使用状况,将在下面的附图中作进一步说明。

    此外,在使用辅助立梁时,还采用了圆锥或方锥套管15,圆锥套管15是截头圆锥形短管,细端直径略大于构成升移辅助立梁16的圆管的外径尺寸,高度近似等于所建楼面板的厚度,圆锥短管的锥度可小于45度,例如可以是30度左右,使用时,圆锥套管15位于立梁的上端,置于所对应的楼面板内的位置,圆锥细端圆孔向下,大孔向上方向设置。当升移辅助立梁16采用圆形钢管时,采用圆锥套管,当升移辅助立梁16采用方形钢管时,就采用方形锥套管,方形锥套管和圆锥套管15的结构特征及使用方式相同。

    图中示出,每两根立梁6为一组,由交叉的斜拉杆7固定在两根立梁6的两端,构成带对角的长方形结构,大大增强了整个爬升模的施工构架的刚度和强度,防止框架结构倾斜。

    爬升模的爬杆支撑部分包括有爬升杆17,千斤顶18,高跷19,连接梁21,短梁22,高跷导架23等,其结构特征,在后面另图中说明。在模板10方面,立墙墙身的模板10-1比较平直,构造简单,而有门窗阳台处的内模的模板10可以一块较短的竖板10-2,可以是有绞链结构可以折起90度的折褶模板10-3,窗台底部的折褶模板10-4等,在这里支模时,采用窗台支柱9作为主柱,顶面采用楔型肋梁11,配合支托有倒楔型边的模板10-3,下面可用预制水泥砖块或托接架12支撑。

    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的爬升模的局部剖视的立体说明图,以进一步说明框架主体部分和爬杆支撑部分的结构特征,有三处放大部分,以图3至图5的附图标号对应图2中的2B,2C,2D。图中示出了竖顶梁1和横顶梁2构成了顶面工作台的框架,多根立梁6竖直设置,连接着横竖顶梁,有斜拉杆7交叉地拉住立梁6,在立梁6的下面两层楼房中连接着两根升移辅助立梁16,在每一升移辅助立梁16的上下端的楼面板30-1处都设有圆锥套管15,和每根爬升杆17左右配合的两根高跷19的底端被设置在立墙墙身30。用连接梁21连接着两根高跷19的顶端,短梁22架在顶层工作台的相邻竖顶梁1及横顶梁2上,可沿所架顶梁移动,高跷导架23套在短梁22中部,其上竖直安装着爬升杆17,千斤顶18,两根高跷19,以及在上端的连接梁21,高跷导架23可沿短梁22移动位置,使两根高跷19调整对准所支撑的墙身30的预定位置。图中也示出了侧边架5的位置和形状。

    参阅图3,图3是图2中2B的放大图,它绘出了爬升部分的连接梁21,高跷19,爬升杆17的结构和连接状况的一实施例,本具体实施例中,高跷19是中空的方形钢管,爬升杆17是实心圆钢柱,顶部部分有螺纹,连接梁21是两段槽钢从两面夹住并连接起两根高跷19的顶端,下侧还用螺钉或铆钉固定住。

    参阅图4,图4是图2中2C的放大图,示出了高跷19下端站在立墙墙身30顶面的状况,在对应高跷19的墙身30中设有弹簧31是为了增强立墙在完全凝固前对高跷19的支撑力。

    参阅图5,图5是图2中2D部分的放大图,绘出了短梁22部分的构成的一实施例,短梁22由两段槽钢构成,两段槽钢并排设置,开口朝水平外侧,爬升杆17从两槽钢中间穿过,千斤顶18设置在高跷导架23的上部中间位置。

    参阅图6,图6是制作门窗时折褶模板10-3,10-4短模板10-2的设置状况的说明图,虚线PB是模板PA从水平放下到悬吊的位置,模楔肋梁11的左右两侧连接着模板,窗台支柱9上面顶着楔型肋梁11,下面顶着预掣水泥砖条砖块托接梁12,在浇灌混凝土后,模板10会被拆离和上移,而楔型肋梁11,窗台支柱9和托接梁12则要继续保留保持至二十多天后的结构养护期的完成。图中H表示的是窗台的混凝土板的厚度,字母PB一侧是外墙,字母A的一侧是内墙,图中右下侧的D所示的是楼面板厚度,图中符号表示的是工作缝位置。

    参阅图7,图7是从窗的正面观看时模板和支架的状况说明图,图中示出了楔型肋梁11与折褶模板10-3的配合情况,可以看出,折褶模板10-3很容易与楔型肋梁11脱开。折褶模板10-3上的铰链10-6也示出了。吊索8吊住各模板,窗台顶面和底面用不同高度的窗台支柱9进行支撑,图中也示出了托接梁12的位置和大致的断面形状。图中符号和字母D的函义与图6中所作的说明相同。

    参阅图8,图8是本发明的爬升模在建造地面一层时的说明图,这时,爬升模已被架设起来,工人可在顶层工作台和中层工作台3上工作,爬升模通过立梁6架设在预先设置在地面上竖立的短桩柱37的顶面上,制作墙身和门窗阳台的模板10已安装完毕,可以浇灌混凝土制作墙身和门窗阳台了。这时尚不需要使用辅助立梁16和35。本图中各数字所表示的部件与前面各图相同,本说明书中和各附图中,各数字所表示的部件都是相同的,不再另外说明。

    参阅图9,图9是在图8的基础上,浇灌出了墙身和窗框窗台的状况,为了醒目起见,图中用涂黑的部分清楚地示出了浇灌好的墙身和浇灌好的窗框窗台等。此时,可以运送钢筋到顶层工作台,随后便安装墙身顶部等必要的连接钢筋等,接着将要升模了,要使爬升模沿其爬升杆17爬升,开始建造楼房的第二层前席。此图中,爬升杆17小部分在顶层工作台之下,大部分直立地位于顶层工作台之上。

    参阅图10,图10是本发明的爬升模已沿爬升杆17爬升到预定位置,爬升的高度是一层楼高,可刚好建造楼房的第二层的位置的说明图,图中示出,爬升模已经上升,顶层工作台已经接近爬升杆17的顶端,模板10吊在中层工作台3的下面,不论是制作墙身的模板,还是制作窗框台的模板,都处于竖直的自由悬吊状态,制作窗框窗台和制作墙身的模板10上的吊索8是从中层工作台3开始引出,缩短了悬吊模板10的吊索8的长度,减小了安装制作窗框窗台和墙身的模板10的难度,也节省了工作量。此外,靠内侧的吊索8可以平移较大的距离,例如可以向内平移0.4~0.9米之多,形成了成为工人和检验员可以通过或工作的空间,使得在合拢窗框窗台的模板之前,合拢墙身两侧的模板之前,工人和检验员可站在窗框窗台及墙身的钢筋骨架和移开的模板之间工作和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再合上模板10进行混凝土的浇灌。

    图10中亦清楚示出,立梁6随整个主模上升,此时,短桩柱37和立梁6之间,没有任何支撑的,整个爬升模都经两高跷19支撑在刚浇灌的混凝土墙身上。

    在爬升模逐渐上升上爬时,工人同时在扎建墙身等的钢筋,一边升模,一边扎钢筋和做电线管导和留过墙孔等工作,不浪费工时,加快施工速度,加快建楼速度。

    参阅图11,图11是在图10的爬升模已爬升到建造楼房的第二层的位置的基础上进一步工作的说明图,首先,是在每一根立梁6和短桩柱37之间,加设支撑,即加设一段升移辅助立梁16,升移辅助立梁16通常是一根圆形或方形钢管,作用相同,它被竖直安装,下面顶着短桩柱37,上面接驳在立梁6底部和顶着立梁6,成为爬升模主架构的可升移辅助支撑,也开始支撑爬升模的重量,此外,在每一个升移辅助立梁16的上端上面,设置有圆锥套管15,圆锥套管15以上大下小的方式设置,圆锥套管15与升移辅助立梁16大致上同轴设置,其所在水平位置是楼面板的位置,圆锥套管15的高度近似等于楼面板的厚度。圆锥套管15的作用是使立梁6下端的升移辅助立梁16容易提升和上移,避免浇灌的混凝土箍紧辅助立梁,也同时避免上移时破坏混凝土。

    图11中还示出了架设的楼面模板41和模板立杆42的状况,多根模板立杆42直立设置,连接和支撑住其顶端上的水平设置的楼面模板41,楼面模板41通常用金属例如铝合金制作,以便轻巧易搬移和多次使用,又可以制作得尺寸精确,提高建成的楼面的接触面的质量。图中示出了,在架设了楼面模板41后,工人可以站在楼面模板上扎钢筋和安装墙身及窗框窗台的模板10,利用模板台为工作台,及准备浇灌混凝土,在准备好后,可同时地将墙身和楼面板一起一次浇注成型。

    参阅图12,图12是在图11的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操作的说明图,扎好楼面内的钢筋,楼面和墙身和窗台等相关连处的钢筋,图中示出已经扎好了钢筋,此外,将两侧高跷19和爬升杆17升起,爬升模的重量现已都由立梁6支撑,通过其下面的升移辅助立梁16和再下面的短桩柱37使重量传入地下,由地台支撑。

    参阅图13,图13是在图12的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墙身和楼面板的混凝土浇灌的说明图,图中用加沙点表示浇灌了混凝土的位置,楼房的第二层的墙身,窗墙,楼面板等已浇灌了混凝土。

    由于楼面板混凝土须数天才能达到指标强度,所以支撑的楼面模板41和模板立杆42等不可即时拆除,但经过14至18小时的凝固时间后,立墙墙身已有足够强度支持爬升模爬升,从而在浇灌混凝土14至18小时后,可以提升爬升模,以便建造上一层楼。

    参阅图14,图14是在图13的工作的基础上,将爬升模爬升了一层楼的高度的说明图,开始建造第三层,在立梁6的下面,加设了第二根升移辅助立梁16,加了两段16后,便完成可升部分的整体框架结构。

    其它的工序,包括扎钢筋,浇灌混凝土墙身和楼面板的作业与前面所述相同,在本发明之下,墙身和楼面板一次浇灌出来。

    参阅图14A至图14C,图14A至图14C是本发明的爬升模在立梁下加装顶墙辘50的说明图。为了增强爬升模在上升时的稳定性,尤其是在建造高层或较高层的楼房时,防止爬升模上升时左右晃动,图中示出,本发明采用了在一些立梁6的下端或升移辅助立梁16上端适当部位,增设顶墙辘50,顶住相对两侧立墙方式设置,顶墙辘50是垂直于立梁6也就是垂直于立墙墙身30方向以水平方向设置,其固定端固定在立梁6或升移辅助立梁16上,靠立墙墙身的是一端是滚轮,通常使滚轮和立墙表面的距离为几个毫米,即使爬升模左右稍微晃动,相对方向的滚轮就会从晃动的相反方向顶住立墙墙身30,防止晃动,爬升模在上升时,顶墙辘50的滚轮在贴到立墙30时,可以滚动上升,在不贴到立墙时,就不用滚动上升。

    此外,顶墙辘50是在需要的场合,需要的状况时设置。顶墙辘50是随时装拆方式设置,它是在浇灌完一层的立墙墙身30和楼面板30-1的混凝土之后,爬升模上升一小段距离X时安装上,例如X可以取400毫米,这时,吊索8已将制作立墙的模板10吊升了400毫米,就可以安装顶墙辘50了,爬升模升上一层,顶墙辘50升到上升一层的楼面板之下,如图14B所示,接近要建造的楼面板时,再被拆下,再进行支模作业,如图14C所示,这样,每爬升一层,顶墙辘50就要被装上和拆下一次。

    顶墙辘50可以在一部分立梁6下面设置,可以选择性地设置,需要多设置一些时,就多设置一些,只需设置少量顶墙辘50时,就少设置一些,可根据实际建楼情况确定。

    顶墙辘50的安装和拆卸增加了工作量,但顶墙辘的设置增加了爬升模爬升时的稳定度。

    参阅图15,图内显示正建造第五层时的状况,图15是本发明的爬升模的立梁6已加设了两根升移辅助立梁16的说明图,已回复到和图1的状况相同的状况了,开始接入随立梁6升移的两段升移辅助立梁16,一同升起后一根一根陆续补入不升移辅助立梁35,爬升一层,补入一层,这样地一直一根一根地支撑上去,直至有四层不升移辅助立梁35为止,之后拆去最底层的不升移辅助立梁35,再运至上层,补入升移辅助梁16下面及最顶那层35上面,作为支撑。

    参阅图16,图16是不升移辅助立梁35和升移辅助立梁16在建楼中的状况的说明图。图中清楚示出,楼面板30-1位于每层立墙墙身30的底部,圆锥套管15被置于楼面板30-1中,有升移辅助立梁16从其中穿过,圆锥套管15位于升移辅助立梁16的底端,在不升移辅助立梁35的上端面之上和下端面之下都安置入相配合的小段的工字钢36,因为工字钢36与楼面板的接触面积较大同时可跨过在梁面板中刚刚填上的湿混凝土,作为35底部的支撑。工字钢36的长度一定于长过圆锥套管15的大孔直径,工字钢36可视为不升移辅助立梁35的一部分,或一个配件。工字钢36的结构和形状也可以有所不同。

    图中圈出13B和13E是为了在下图中说明装卸状况。

    参阅图17,图17是升移辅助立梁16随爬升模升移后,放置不升移辅助立梁35的过程的说明图。最上面13B是要将升移辅助立梁16升移出的状况,用向上的箭头进行了说明。下一个画面13C中,先升移了升移辅助立梁16,再取出圆锥套管15。第三个画面13D中示出,楼面板30-1上的穿的孔用混凝土补好。然后再将小段工字钢36移入,第四个画面13E中示出了小段工字钢36已移入预定位置,即移到了楼面板30-1上圆锥孔的上面,再放置一根不升移辅助立梁35,由于利用圆锥套管15移开后的圆锥孔进行上下对中,可使支撑大致在同轴上进行,不会有大的偏移。不升移辅助立梁35的上端和下端可采用形状不同的工字钢36,实际上,不升移辅助立梁35在上部采用一段高度调节短段,例如用螺纹结构,可进行上下尺寸的小的调整,使支撑紧固。

    所有的不升移辅助立梁35和升移辅助立梁16和圆锥套管15在完成最顶层的混凝土浇灌后,在移去爬升模后,都被移出,供再建另外楼房时使用。

    参阅图18,图18示出的是在浇灌混凝土时加设档板的说明图,为了工人的安全,为了防止混凝土四溅,特安设了档板39,它可以由一块平板折成,是一锐角折板结构,作防护用途。

    图中也清楚地示出了,吊住模板10的吊索8的上端的滑轮机构是被设置在中层工作台3的滑槽中,并可沿滑槽滑动。用水平方向的粗黑箭头示出了模板10-1移开的方向,吊索8顶部的滑轮用来移动模板。

    吊索8可以悬吊并使模板10平移,制作门窗阳台的内侧的模板吊索8可以向内平移,制作墙体墙身的模板10-1可各向后平移,平移的距离可以是0.4米至0.9米。

    图中还示出了在立墙墙身中扎埋的钢筋33,以及高跷19架在立墙墙身的端面上,模板10被用螺栓固定,使浇灌的混凝土不会变形及有精确的尺寸效果。

    参阅图19,图19是立墙墙身30和楼面板30-1及横梁30-2被一起浇注了混凝土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清楚示出了楼面板30-1内有水平设置钢筋连往墙身中,横梁内30-2不但有水平设置的钢筋与墙身内钢筋互相固定连接,而且还有许多上下的钢筋,主要主梁顶钢筋33-1和梁箍筋33-2等。

    将楼面板30-1内的钢筋与横梁内的钢筋连在一起,增加楼面板和横梁的牢固程度,在扎好了这些钢筋之后,就一次一起地浇灌建造一层楼的墙身和楼面板的混凝土,提高了工程质量和进度,又避免了补竖直工作缝,防止漏水。

    参阅图20,图20是制造楼梯时的状况的说明图,建楼也要造楼梯,在本发明的情况下,也设置了阶梯形模板10-5,用于制造楼梯,两侧的墙身及梯级企身小板。阶梯形模板10-5也和其它模板一样,被吊索8所悬吊,和爬升模一起升移。阶梯形模板10-5只设置顶面,底面用不升移的模板支撑,浇灌混凝土时将楼梯也一起浇注出来。

    本发明的爬升模和相应配合的方法具有大量的优点特点,由于一层楼的一起浇注制作出来,楼房质量上乘,避免漏水问题又提高了工程速度,3天至4天可以建好一层楼,而且减低工程造价,降低了成本。

快速建楼用爬升模和相应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快速建楼用爬升模和相应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快速建楼用爬升模和相应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快速建楼用爬升模和相应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快速建楼用爬升模和相应的方法.pdf(3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墙身和楼面板可一次浇注成型的快速建楼用爬升模,用于建筑业建楼,包括有框架主体部分和爬杆支撑部分,框架主体部分在爬杆支撑部分的操作下可整体升移,在框架的立梁(6)下面加有两层长的升移辅助立梁(16),作为防止爬升模左右晃动的功效,也可加上顶墙辘(50),增强爬升模上升时的左右晃动的稳定性,又在浇注墙身和楼面板时,可通过下部支撑的不升移辅助立梁(35)承托着全个框架及工作台的自重。还采用了圆或方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