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障.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102690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597.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0804792.8

申请日:

2000.01.07

公开号:

CN1350609A

公开日:

2002.05.22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1F 8/00申请日:20000107授权公告日:20061108终止日期:20120107|||授权|||公开|||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分类号:

E01F8/00

主分类号:

E01F8/00

申请人:

约翰·肯尼士·罗伯茨; 肯尼士·詹姆斯·阿库斯

发明人:

约翰·肯尼士·罗伯茨; 肯尼士·詹姆斯·阿库斯

地址: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

优先权:

1999.01.08 AU PP8094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闻卿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音障(1)包括多个具有第一和第二端(3、4)的长板(2),每块板(2)是由形成内腔(6)的外壳(5)形成的,内腔中可以容纳减音材料,由第一支承件(7)支承的所述多块板(2)形成一平面结构,该第一支承件可分别啮合所述第一和第二端(3、4)。外壳(5)最好是由塑料和/或玻璃纤维构成的,减音材料是流体例如水,水中可以包括诸如沙子、泥浆、混凝土碎石、泥土等其它材料。有些实施例包括附连在支柱(7)上的第二支承件(9),用以啮合板块(2)并藉此将每块板(2)相当大的一部分或所有重量转移给支柱(7)。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音障,它包括多个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长板,每块板是由形成内 腔的外壳形成的,内腔适合容纳减音材料,由第一支承件支承的所述多块板使板 形成一平面结构,第一支承件可分别啮合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障,其特征在于,外壳是由塑料和/或玻璃纤维材 料构成的。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音障,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承件是一对支柱。
4: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音障,其特征在于,每块所述板的 高度范围在200毫米至1000毫米之间。
5: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音障,其特征在于,每块所述板的 高度范围在250毫米至700毫米之间。
6: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音障,其特征在于,每块所述板的 高度范围在300毫米至650毫米之间。
7: 如权利要求3至6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音障,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板安 装在所述支柱上时,每块长板的纵向轴线基本上处于水平位置。
8: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音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包括 适于啮合所述第一端或第二端的支柱通道。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音障,其特征在于,每根支柱适于啮合位于支柱第 一侧上的板块的第一端和位于支柱相对侧的另一板块的第二端。
10: 如权利要求3至9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音障,其特征在于,第二支承件 附连在所述支柱上用以啮合所述板,藉此将每块板相当大的一部分或所有重量转 移给支柱,藉此减轻或消除相邻板之间力的转移。
11: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音障,其特征在于,每块所述板包括 基本上平行所述纵向轴线的上边和下边。
12: 如从属权利要求10的权利要求11所述的音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支承件包括附连在所述支柱之间的梁,用以啮合所述板块的所述上边或下边。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音障,其特征在于,所述梁包括适于啮合所述上 边或下边的梁通道。
14: 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音障,还包括位于所述梁和所述板中间的垫 圈。
15: 如权利要求12至1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音障,其特征在于,所述梁包 括有横向孔的圆柱构件,适于容纳紧固装置以便将所述梁紧密地附连在所述支柱 上。
16: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音障,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包括适 于抵御由于减音材料所施加的压力而引起的外壳凸起的抗凸部。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音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凸部包括设置在板的 第一和第二相对侧的纵向延伸的板通道。
18: 如权利要求11至1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音障,其特征在于,每块板包 括靠近所述上边的注入塞,以便于将所述外壳填满所述减音材料。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音障,其特征在于,每块板包括靠近所述下边的 排放塞,以便于从所述外壳中排放所述减音材料。
20: 如权利要求11至1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音障,还包括适于啮合最低板 下边的地沟。
21: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音障,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上边和下边各包括 纵向延伸的边缘通道,它适于与所述垫圈上对应的凸部相配合。
22: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音障,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通道是个凹口,所 述凸部是个凸起。
23: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音障,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音材料 是流体。
24: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音障,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音材料 是或包括水。
25: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音障,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包括基 本上是平面的侧壁。
26: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音障,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是由多层玻璃纤维 构成的。
27: 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音障,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是由三层至五层之 间的玻璃纤维构成的。
28: 如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音障,其特征在于,玻璃纤维的外层嵌入了 一或多种带色凝胶。
29: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音障,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在其向顶边处具有 最小的强度,在向其底边处具有最大的强度。
30: 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音障,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在其向顶边处具有 最小的厚度,在其向底边处具有最大的厚度。
31: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音障,还包括位于所述外壳中的加 固件,以便抵御由于所述减音材料所施加的压力而引起的外壳凸起。
32: 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音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件附连在外壳的相 对侧壁上。
33: 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音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件包括附连在所述 侧壁上的第一和第二表面,以及在安装所述加固件时的第三表面,所述第三表面 用于邻接附连在相对侧壁上的类似加固件的类似第三表面。
34: 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音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表面互相粘附。
35: 如权利要求33或34所述的音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表面包括一或 多个孔。
36: 一种架设音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提供许多板,每块板块包括适于容纳减音材料的中空外壳,并且每块具 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b)架设多根基本垂直的竖杆,每根竖杆具有支柱通道;以及 c)用所述支柱通道啮合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使所述形成平面结构的板可 安装在所述支柱之间。
37: 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架设音障的方法,还包括凹入地面的地沟,用以 支承最低板的下边。
38: 一种构造音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用塑料材料挤压或模制出中空外壳,以形成具有第一和第二开口端的纵 向板; b)提供第一和第二端表面以分别密封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口端,以便所述外 壳适于容纳减音材料。
39: 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构造音障的方法,还包括将减音材料填入所述外 壳的步骤。
40: 如权利要求38或39所述的构造音障的方法,还包括在塑料或玻璃纤维 材料中提供着色剂。
41: 一种构造音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分别模压出两块外壳的互补壳片,每一壳片包括一周缘凸缘; b)分别连接所述互补壳片的周缘凸缘,以形成适于容纳减音材料的中空外 壳。
42: 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构造音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块所述壳片包 括在其周缘处或附近有横向延伸壁的基本上成平面的侧壁,所述周缘凸缘位于横 向延伸壁上。
43: 如权利要求41或42所述的构造音障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平面侧壁的 内侧应用加固件的又一步骤,以便在所述外壳形成时,加固件可抵御所述减音材 料所施加的压力而引起的所述外壳的横向凸起。
44: 一种音障,基本上如附图所示以及结合如任何一个实施例所述。
45: 一种架设音障的方法,基本上如附图所示以及如结合任何一个实施例所 述。
46: 一种构造音障的方法,基本上如附图所示以及如结合任何一个实施例所 述。

说明书


音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音障。本发明主要用来安装于邻近的高速公路上,并且将在下文中针对这种应用加以叙述。然而应予指出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一应用领域。具体的说,本发明也适用于以下应用场合:用于诸如建筑工地等建筑物的噪声衰减,用于隔音房屋,用作房屋、工厂、办公室、铁路、机场、建筑工地等作为围栏和标志等,用于隔音房屋以及用作围栏和标志。背景技术

    已有技术中用于邻近的高速公路的音障是典型的由起重机安装的大混凝土板。这种音障的制造相当昂贵。另外,由于它们庞大的形状和沉重的重量,使它们的运输和架设也很困难和昂贵。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或改进已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点,或提供有用的替代物。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的音障包括多个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长板,每块板是由形成内腔的外壳形成的,内腔中可以容纳减音材料,由第一支承件支承的所述多块板形成一平面结构,该第一支承件可分别啮合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

    外壳最好是由塑料和/或玻璃纤维构成地,减音材料是流体例如水,水中可以包括诸如沙子、泥浆、混凝土碎石、泥土等其它材料。

    有些实施例包括附连在支柱7上的第二支承件,用以啮合板并藉此将每块板相当大的一部分或所有重量转移给支柱。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架设音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提供多块板,每块板包括适于容纳减音材料的中空外壳,并且每块板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b)架设多根基本垂直的竖杆,每根竖杆具有支柱通道;以及

    c)用所述支柱通道啮合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使所述形成平面结构的板安装在所述支柱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构造音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用塑料或玻璃纤维材料挤压或模制出中空外壳,以形成具有第一和第二开口端的纵向板;以及

    b)提供第一和第二端表面以分别密封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口端,以使所述外壳适于容纳减音材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材料是塑料;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材料是玻璃纤维。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构造音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分别模压出两块外壳的互补壳片,每一壳片包括一周缘凸缘;

    b)分别连接所述互补的壳片周缘凸缘,以形成适于容纳减音材料的中空外壳。

    较佳地是,每块所述壳片包括在平面侧壁周缘处或附近有横向延伸壁的基本上成平面的侧壁,所述周缘凸缘位于横向延伸壁上。

    本发明的此方面的一较佳实施例包括在所述平面侧壁的内侧应用加固件的另一步骤,以便在所述外壳形成后,加固件可抵御所述减音材料所施加的压力而引起的横向凸起。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仅作为举例之用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叙述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所述音障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所述板和梁的立体图;

    图3是从图2的线3-3所看到的两块板和一根梁的截面分解图,图中还示出了两个垫圈和一条地沟,它们都是与第一实施例有关的。

    图4是根据本发明所述板的第二实施例的正侧视图;

    图5是通过图4所示线5-5的板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6是通过图4所示线6-6的板的横截面示意图,图中不包括内部撑杆;

    图7是图5中标有“A”的区域的详细示意图;

    图8是图5中标有“B”的区域的详细示意图;

    图9是安装在支柱上的一对板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0是在装配前的一片外壳的横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音障1包括多个具有第一端3和第二端4的长板2。每块板2由形成内腔6的外壳5形成的,内腔中可以流体的形式容纳减音材料(图中未示出)例如水,水中可以包括诸如沙子、泥浆、混凝土碎石,泥土等其它材料。如图1所示,由第一支承件7以竖杆的形式支承的多块板2形成一平面结构,该第一支承件可啮合每块板2的第一端3和第二端4。

    在一个实施例中,外壳5是由塑料材料构成的,塑料材料最好在遭受诸如日照或下雨的天气因素时不会变质,并且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抵御减音材料所施加的压力,不会因此发生显著的弯曲和凸起。为了提高音障的美观,塑料材料可包括着色剂。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外壳是由玻璃纤维构成的。如果需要的话,带色凝胶可以嵌入至少一层玻璃纤维中以便在两侧上提供包括不同颜色的标志或图案。带色凝胶嵌入玻璃纤维允许表面被擦光,使由于暴露于气候中而本将褪色的板恢复原有光泽和色彩。这种安排也可以对付乱涂乱画,因为在用高压水清洁器清洁的时候,大多数喷漆的乱涂乱画会从玻璃纤维表面上被冲走,而嵌入的带色凝胶则保持完好无缺。

    在种种实施例中,板2具有范围在200毫米至1000毫米的高度8。高度8较佳的范围是250毫米至700毫米,或更佳的是300毫米至650毫米。因此使每块板的高度受到限制,减音材料施加在每块板的最低边上的压力可以相应减少。而许多已有技术的音障的高度往往高达4.2米。根据本发明的单块板如果具有4.2米高度的话,则会导致非常大的压力施加在板壳的最低表面31上。

    当所述板安装在支柱7上时,每块板2的纵向轴线30基本上处于水平位置。图1所示的这种布置再次使减音材料施加在每块板壳5的最低表面31上的压力成为最小。

    支柱7包括适于啮合每块板2的第一端3的支柱通道27。事实上,每根支柱7适于啮合位于支柱第一侧上的板2的第一端3和位于支柱相对侧的另一块板2的第二端4。如图9所示。

    第二支承件9以梁的形式附连在支柱7上以便啮合板2,并且藉此将每块板2相当大的一部分或所有重量转移给支柱7。用这种方式,上板的重量就不会直接转移给相邻的下板。因此,下板受到的压力得到有利的减轻。

    每块板2包括上边10和下边11,它们基本上平行于纵向轴线30。梁9附连在支柱7之间,以便啮合板2的上边10或下边11。更具体的说,梁9包括有横向孔15的圆柱构件14,适于容纳紧固装置(图中未示出),以便将梁9紧密地附连在支柱7上。在较佳实施例中,紧固装置采用螺钉的形式。如图1所示,支柱7包括预先钻的孔16,每个孔分别与每个螺钉相配合。这种布置进一步为使板2成为平面结构提供了支承,并且也可将每块板2的重量转移给支柱7。每根梁9包括适于啮合板2的上边10或下边11的梁通道12。如图3所示,垫圈13位于梁9和板2的中间。在较佳实施例中,垫圈是以橡胶材料构成的。

    板2包括抗凸部17,它适于抵御由于减音材料所施加的压力而引起的外壳5的凸起。抗凸部17以纵向延伸的板通道的形式形成于板2的第一和第二相对侧18、19处。

    每块板2包括靠近上边10的注入塞20,它便于将外壳5填满减音材料。另外,每块板2包括靠近下边11的排放塞,它便于从外壳5中排放所述的减音材料。

    如图3所示,适于啮合最低板23的下边11的地沟22凹入地面,以便为音障结构提供进一步的支承并且提高了音障的美观。

    每一上边10和下边11各包括纵向延伸的边缘通道24,它适于与垫圈13上对应的凸部25相配合。边缘通道24采用凹口的形式,垫圈上的凸部25采用凸起的形式。

    图4至8示出了音障的第二实施例。和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共同有的一些特征用与上面使用相同的编号标注在附图上。

    第二实施例免除了第一实施例的纵向延伸的板通道17。相反地,侧壁50基本上是平面的。如图7所示,侧壁50是由多层诸如玻璃纤维的迭层51构成的。较佳的迭层数量在3至5层之间,图示的较佳实施例有4层。增加迭层可帮助内壁抵御由于减音材料所施加的压力而引起的横向凸起。带色凝胶可嵌入最外层52以便提供图案、标志和其它视觉效应。

    在另一实施例(图中未示出)中,内壁50的强度在向顶边10处(例如有1或2层的厚度)达到最小,在向底边11处(例如有3或4层的厚度)达到最大。这种强度的大致分布符合诸如在向底边11处达到最大的水的减音材料所施加的压力。

    如图5和8所示,也可用加固件53防止凸起。一或多个加固件53位于外壳5内并附连在相对侧壁上。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加固件53沿两条水平线54、55以及五条垂直线56、57、58、59和60连接侧壁50。

    加固件53可采用撑杆的形式,图8提供了它的侧视图。用树脂将第一表面61和第二表面62胶合在侧壁50内侧63上。这使第三表面64凸伸到近似外壳5的横向中点邻接附连在相对侧壁50上的类似撑杆53的类似第三表面64。将邻接的两个第三表面64互相粘附,例如用树脂胶合,藉此抵御侧壁的横向凸起。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中未示出),第三表面64包括一或多个能够胶合的孔,在将两个第三表面64用树脂邻接起来时,能使诸如树脂流过该孔。部分树脂因此能够从撑杆53的相对侧65上凸出。一旦干燥之后,凸伸出的树脂的就能有效地起类似铆钉的作用,进一步加强邻接的两个第三表面64的胶合。

    其它的较佳加固件(图中未示出)是以单个部件的形式横跨相对侧壁50之间的缝隙并例如用胶合附连于其上。

    加固件53和外壳5的边缘之间的缝隙67允许减音流体诸如水填满整个外壳的内部,而不是陷在加固件限定的某一端之中。

    最低边11附近具有的倾斜凹口66用以提供通向排放塞21的通路。

    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与已有技术的混凝土板相比有利地提供了极为便宜的音障。另外,中空板可在空心的状态下运输,由此大量减轻了已有技术用混凝土造成的音障重量。架设轻重量的空心板2比混凝土音障容易得多,无需起重机对沉重的混凝土板块进行操作。

    架设音障的较佳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提供多块板2,每块板包括适于容纳减音材料的中空外壳5,并且每块板具有第一端3和第二端4;

    b)架设多根基本垂直的竖杆7,每根竖杆具有支柱通道27;

    c)用所述支柱通道27啮合所述第一端3和第二端4,使所述形成平面结构的板块2安装在所述支柱7之间。

    这种方法还包括形成凹入地面的地沟22的又一步骤,用以支承最低板23的下边11。

    构造音障的较佳方法之一包括下列步骤:

    a)用塑料材料挤压或模制出中空外壳5,以形成具有第一开口端3和第二开口端4的纵向板2。

    b)提供第一端表面28和第二端表面29以分别密封所述第一开口端3和第二开口端4,以使外壳5适于容纳减音材料。

    于是可用流体例如水的减声材料填入外壳5,水中可以包括诸如沙子、泥浆、混凝土碎石、泥土等其它材料。

    构造音障1的另一较佳实施例包括下列步骤:

    a)分别模压出两块外壳5的互补壳片67,每一壳片67包括一周缘凸缘68;

    b)分别连接所述互补壳片67的周缘凸缘68,以形成适于容纳诸如水的减音材料的中空外壳5。

    在有些实施例中,每块壳片67包括在平面侧壁50周缘处或附近有横向延伸壁69的基本上成平面的侧壁50。周缘凸缘68位于横向延伸壁69上。最好例如用树脂胶合连接两块壳片67的周缘凸缘。

    这种方法的又一较佳步骤包括在所述平面侧壁50的内侧70应用加固件53,以便在所述外壳5形成后,加固件53可抵御所述减音材料所施加的压力而引起的横向凸起。如果使用如图8所示的那种加固件,可在胶合两块壳片67的周缘凸缘68的同时用树脂连接第三表面64。

    尽管本发明针对特定示例进行了叙述,但是本技术领域的熟练人士应该清楚的是还有许多其它可以实施本发明的形式。

音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音障.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音障.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音障.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障.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的音障(1)包括多个具有第一和第二端(3、4)的长板(2),每块板(2)是由形成内腔(6)的外壳(5)形成的,内腔中可以容纳减音材料,由第一支承件(7)支承的所述多块板(2)形成一平面结构,该第一支承件可分别啮合所述第一和第二端(3、4)。外壳(5)最好是由塑料和/或玻璃纤维构成的,减音材料是流体例如水,水中可以包括诸如沙子、泥浆、混凝土碎石、泥土等其它材料。有些实施例包括附连在支柱(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