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层全互通式人车分道立交桥.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102654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1125357.6

申请日:

2001.08.18

公开号:

CN1344838A

公开日:

2002.04.17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公开

IPC分类号:

E01C1/04

主分类号:

E01C1/04

申请人:

杨子荣; 杨人杰

发明人:

杨子荣; 杨人杰

地址:

361004福建省厦门开元区将军祠28号厦门橡胶厂技改部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道路四路互通式的立体交叉。目前的四路立交桥,大都占地面积大,结构复杂,造价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设计。将四路中的左转弯车道用跨线桥引至左侧最外道,与同道顺行的右转弯车道同层,转向后一起接入另一轴出口段的车道,从而简化了交叉中心区域的车道交叉,满足了直行机动车顺直快速行驶和通行能力较大的要求。用各路的左转弯车道的跨线桥起始位置至交叉中心区边沿留出的一段没有通行车辆的道路,做人行道和建造人行天桥,形成地面上的“十”字形人行立体通道,在原道路平面交叉的占地面积内,用二层结构实现人车的地面立体交叉;没有环形匝道,结构简单,投资小。

权利要求书

1:                   二层全互通式人车分道立交桥
2: 一种二层全互通式人车分道立交桥,其两轴四向中的左转弯车道在入口段各有一 座跨线桥(13)、(14)、(15)、(16),跨越同轴左侧逆向车道,将左转弯车道引至 左侧最外道,右转弯车道(3)、(4)、(9)、(10)入口在道路右侧最外道,轴(Y) 正、负方向直行主线道各有一座跨线桥(17)、(18)跨越交叉中心区同侧的所有地面 车道,轴(X)的交叉中心边沿两侧各有一座人行天桥(19)、(20)分别横跨道(3)、 (2)和道(4)、(5),轴(Y)中的道(7)在交叉中心区边沿两侧有人行天桥(21) 通交叉中心点(O)的位置,其特征在于轴(X)的跨线桥(13)、(14)跨越后由引桥 下至地面道在交叉中心区各自接入左转弯匝道,道(4)、(3)入口段右转弯地面道在交 叉中心区各自接入右转弯匝道,道路同侧相向的两路转向后进入轴(Y)同侧的出口段车 道,轴(Y)的跨线桥(15)、(16)跨越后在交叉中心区分别接入左转弯高架匝道, 道(10)、(9)入口段在交叉中心区分别由引桥接入右转弯高架匝道,道路同侧相向的 两路转向后进入轴(X)同侧的出口段车道。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交桥,其特征是跨线桥(13)、(14)、(15)、(1 6)、(17)、(18)组成独立的机动车立交系统,与人行天桥(19)、(20)、(21) 组成的的地面人行立交系统是可分的,机动车立交系统也可与人行地道组合。

说明书


二层全互通式人车分道立交桥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路和城市道路四路交叉互通式立交桥。

    (二)背景技术

    车辆的急剧增加给公路的交通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特别是路网的交织点,对车辆的阻塞问题更是突出,交叉路口的立交化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在常用的立交桥的技术方案,如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道路交叉规划设计与施工》所涉及的苜蓿叶式、环形、菱形等多种形式,大都有占地面积大,工程量大,投资大,施工周期长,层数少时难于兼顾行人及非机动车从地面穿越路口等问题,使其在很多公路和城市道路十字路口难于实施或根本无法实施。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层式立交桥,用车道平面交叉的占地面积,实现车、行人分道,互不干涉,各自完全互通无阻式通行。本发明没有环形匝道,不多占地,层数少,结构简单,工程量小,造价低,施工周期短;由于没有环形匝道,驾驶员便于识别,减少车辆绕行费用;实现行人及非机动车地地面通行,提高了二层式立交桥的综合使用功能。本发明力图用最简单的结构,最少的占地,最低的成本实现以上的功能。

    (四)附图说明

    发明的几何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绘图给出。

    图(1)是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二层全互通式人车分道立交桥的平面示意图。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各路左转弯的车道在入口处用跨线桥引至左侧的最外道,即与逆向右转弯车道同道同层,两相向车道在中心交叉区内分别再接入左转弯匝道和右转弯匝道,进入另一轴同侧的出口段车道,因此简化了车道在中心交叉区内的交叉,使两轴的直行主线道在中心交叉区内实现无冲突点的立体交叉,满足直行机动车顺直快速行驶和通行能力较大的要求;用各路的左转弯车道的跨线桥起始位置至交叉中心区边沿留出的一段没有通行车辆的道路,分别做为人行道和建造人行天桥,形成地面上的“十”字形人行立体通道,从而实现车、行人各行其道,互不干涉完全互通的无阻式立体交叉。

    (五)具体实施方法

    下面结合图(1)以双向六车道的四路交叉为例详细说明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方案结构的细节及功能情况。

    该立交桥的道路横向为轴(X),纵向为轴(Y)。两轴机动车正、负方向通行各有左转弯、直行、右转弯三种功能的车道,它们的路径:

    轴(X)正方向:

    左转弯:道(1)入口——引桥——跨线桥(13)——引桥——地面左转弯匝道——道(7’)出口。

    直行:道(2)入口——道(2’)出口。

    右转弯:道(3)入口——地面右转弯匝道——道(12’)出口。

    轴(X)负方向:

    左转弯:道(6)入口—引桥——跨线桥(14)——引桥——地面左转弯匝道——道(12’)出口。

    直行:道(5)入口——道(5’)出口。

    右转弯:道(4)入口——地面右转弯匝道——道(7’)出口(该道与同轴正方向左转弯道出口合流,视车流情况也可各接入一道,以下有合流车道均可参照处理)。

    轴(Y)正方向:

    左转弯;道(7)入口——引桥——跨线桥(15)——高架左转弯匝道——引桥——道(6’)出口。

    直行:道(8)入口——引桥——跨线桥(17)——引桥——道(8’)出口。

    右转弯:道(9)入口——引桥—高架右转弯匝道——引桥——道(2’)出口。

    轴(Y)负方向:

    左转弯:道(12)入口——引桥—跨线桥(16)——高架左转弯匝道——引桥——道(1’)出口。

    直行:道(11)入口——引桥——跨线桥(18)——引桥——道(11’)出口。

    右转弯;道(10)入口——引桥—高架右转弯匝道——引桥——道(6’)出口。

    行人及非机动车的地面穿越路口。由于两轴四向其左转弯的车道分别在道(1)、(6)、(7)、(12)入口处改向,所以从上述道别高架桥位置至交叉中心区分别有一段没有通行机动车的道路,利用这段道路作为行人通道的出入口,在交叉中心(O)处集散,可到达任意目的街区,具体的做法是;在轴(X)的位置(A)、(B)处分别设人行跨线桥(19)、(20)跨越道(2)、(3)和道(4)、(5),在轴(Y)道(7)的位置(C)、(D)之间设一人行跨线桥(21),其在交叉中心区内分别跨越道(6)左转弯地面匝道、直线道(2)、(5)以及道(4)的左转弯地面匝道,位置(C)、(D)处端点均有梯道上下跨线桥(21),并在交叉中心(O)处再设梯道上下跨线桥(21)。如第三街区的行人从位置(A)处的人行跨线桥(19)跨越,至交叉中心区地面,直行穿越交叉中心(O),通过位置(B)处人行跨线桥(20)跨越,至第一街区。若在交叉中心(O)处上人行跨线桥,则可从位置(C)、(D)处的人行梯道下至第二、第四街区。同理第一街区的行人可从位置(B)处跨线桥(20)往各个目的街区;第二街区的行人从地面在位置(D)处下穿道(10)、(11)的引桥,通过梯道上人行跨线桥(21),直行从位置(C)处的梯道下穿道(8)、(9)的引桥可至第四街区。若从交叉中心(O)处梯道下至地面,可通过位置(A)、(B)处的人行跨线桥(19)、(20)到达第三、第一街区。同理第四街区的行人从位置(C)处的梯道上人行跨线桥(21),在交叉中心(O)处中转,往各个目的街区。

    两轴直行车道在交叉中心区域可向外弯曲,以取得更宽畅的人行通道空间;如将人行梯道做成平坡与阶梯道并行,则可同时通行非机动车和行人;本发明可根据车流、地形等现场实际情况设置两轴和增加车道。

二层全互通式人车分道立交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二层全互通式人车分道立交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二层全互通式人车分道立交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层全互通式人车分道立交桥.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层全互通式人车分道立交桥.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道路四路互通式的立体交叉。目前的四路立交桥,大都占地面积大,结构复杂,造价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设计。将四路中的左转弯车道用跨线桥引至左侧最外道,与同道顺行的右转弯车道同层,转向后一起接入另一轴出口段的车道,从而简化了交叉中心区域的车道交叉,满足了直行机动车顺直快速行驶和通行能力较大的要求。用各路的左转弯车道的跨线桥起始位置至交叉中心区边沿留出的一段没有通行车辆的道路,做人行道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